博碩士論文 92135008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20 、訪客IP:18.223.172.108
姓名 彭德全(Te-Chuan Peng)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歷史研究所在職專班
論文名稱 「審定本」高中歷史教科書比較研究 ---關於「國共關係」教材部分
相關論文
★ 陸軍第一士官學校教育之研究—以常備士官班為例(1965-1985年)★ 李國鼎與台灣產業經濟
★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之研究★ 中共經濟特區之研究(1980-1992)
★ 中共十一大及其後續發展之研究★ 毛澤東人口政策之研究
★ 毛澤東時期陳雲角色之研究★ 華國鋒之研究
★ 抗戰前期廖承志與八路軍駐香港辦事處之研究(1938-1941)★ 張聞天與中共早期黨內鬥爭之研究(1925-1945)
★ 中共建國初期治理西藏之研究(1949-1959)★ 王稼祥與中共早期黨內鬥爭(1931-1945)
★ 中共治理新疆與生產建設兵團前期發展之研究(1949-1966)★ 「文革」時期樣板戲之研究
★ 「農業學大寨」運動之研究(1964-1980)★ 中共建國初期的「東北王」-高崗的崛起與沒落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民國七十八年(1989),教育部為因應社會多元化、教育自由化的趨勢,逐步開放中小學教科書編輯制度,改採審定制度。在八十四年(1995)十月修正發布「高級中學課程標準」,其中有關歷史科教材綱要與民國七十二年(1983)公佈之高中課程標準的教材綱要作一比較,其最大特色,就是改採專題式的方式敘述,與原有採取包羅式者不同。
面對教科書的開放,教育部有所因應,由國立編譯館負責教科書的審查工作。而教科書開放審訂制,優劣與否,是見仁見智的問題;國立編譯館審定工作的良窳,意見亦甚多,看法分歧。
對於「審定本」六個版本的教科書,有關「國共關係」教材,在基本架構方面,從「編輯大意」、「教科書編輯者」,到「章節分布」、「大事年表」、「教材中所列人物」比較分析,最後對於「插圖」、「地圖」、「教學評量」、「輔助學習特色」、「提供的教學資源」加以比較分析;此外,也與民國七十二年(1983)的「統編本」教科書加以比較分析。
教科書有關「國共關係」教材,在實質內容方面,分為聯俄容共、清黨、剿共、西安事變、合作抗日及國共內戰六個項目加以比較研究;檢視教科書是否符合史實,編者觀點,立論是否客觀;並與七十二年(1983)的「統編本」教科書加以比較研究。
國民黨丟掉大陸山河,不見歷史教科書針對當年敗戰的原因提出虛心檢討,做為歷史教訓。在政黨輪替後,新的執政者也未用心檢視教科書的內容,針對過去國民黨刻意隱瞞、美化的歷史教科書提出檢討。而歷史教科書在進入現代史之後,以國民黨為歷史中心的中國歷史教科書,直到西元2000年台灣首次政黨輪替之後,迄今仍未改變。
關鍵字(中) ★ 歷史教科書
★ 國共關係
關鍵字(英)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 頁1
第二章 高中歷史課程變遷與歷史教科書的審查 頁21
第一節 高中歷史課程的變遷 頁21
第二節 「審定本」高中歷史教科書的審查 頁38
第三章 「審定本」高中歷史教科書關於「國共關係」教材基本架構之比較分析 頁61
第一節 「編輯大意」、「教科書編輯者」之比較 頁61
第二節 「章節分布」、「大事年表」、「教材中所列人物」之比較 頁77
第三節 「插圖」、「地圖」、「教學評量」、「輔助學習特色」、「提供的教學資源」之比較 頁92
第四章 「審定本」高中歷史教科書關於「國共關係」教材實質內容之比較研究(一) 頁108
第一節 聯俄容共 頁108
第二節 清黨 頁135
第三節 剿共 頁165
第五章 「審定本」高中歷史教科書關於「國共關係」教材實質內容之比較研究(二) 頁182
第一節 西安事變 頁182
第二節 合作抗日 頁197
第三節 國共內戰 頁216
第六章 結論 頁261
參考文獻 頁270
參考文獻 一、文獻資料
1、國立編譯館,〈國立編譯館高級中學教科用書審查作業程序〉,《國立編譯館通訊》,第11卷3期,1998年7月。
2、國立編譯館,〈國立編譯館高級中學教科用書審查委員會作業要點〉,《國立編譯館通訊》,第11卷3期,1998年7月。
3、國立編譯館,〈館務報導〉,《國立編譯館通訊》,第11卷1期,1998年1月。
4、國立編譯館,〈館務報導〉,《國立編譯館通訊》,第11卷2期,1998年4月。
5、國立編譯館,〈館務報導〉,《國立編譯館通訊》,第13卷2期,2000年4月。
6、教育部編,《高級中學課程標準》,台北:教育部,1996年5月。
7、教育部,〈高級中學教科用書審定辦法〉,《高級中學法規選輯》,台北:教育部編印,2002年11月。
8、教育部人文及社會學科教育指導委員會,〈歷史學科組教育目標研究報告〉,《中小學人文學科教育目標研究報告》,台北:三民書局,1987年10月。
9、教育部國教司編,《國民中學課程標準》,1985年4月修訂,台北:正中書局,1986年8月。
10、教育部編,《高級中學課程標準》,台北:教育部,1996年5月。
11、逢甲大學歷史教學研究會主編,〈中國共產黨共赴國難宣言〉,《中國現代史論文暨史料選集》,台中:逢甲大學出版社,1984年9月。
12、逢甲大學歷史教學研究會主編,〈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中國現代史論文暨史料選集》,台中:逢甲大學出版社,1984年9月。
13、逢甲大學歷史教學研究會主編,〈共產國際執委會緊急訓令〉,《中國現代史論文暨史料選集》,台中:逢甲大學出版社,1984年9月。
14、逢甲大學歷史教學研究會主編,〈國父與蘇俄特命全權大使越飛聯合宣言〉,《中國現代史論文暨史料選集》,台中:逢甲大學出版社,1984年9月。
15、逢甲大學歷史教學研究會主編,〈雅爾達密約有關中國部分之文書〉,《中國現代史論文暨史料選集》,台中:逢甲大學出版社,1984年9月。
16、逢甲大學歷史教學研究會主編,吳稚暉,〈吳敬恆致中央監察委員會請查辦共產黨函〉,《中國現代史論文暨史料選集》,台中:逢甲大學出版社,1984年9月。
17、逢甲大學歷史教學研究會主編,李大釗,〈李大釗對共產分子加入國民黨的聲明〉,《中國現代史論文暨史料選集》,台中:逢甲大學出版社,1984年9月。
18、逢甲大學歷史教學研究會主編,汪兆銘,〈武漢分共之經過〉,《中國現代史論文暨史料選集》,台中:逢甲大學出版社,1984年9月。
19、逢甲大學歷史教學研究會主編,張學良,〈張學良氏西安事變反省錄〉,《中國現代史論文暨史料選集》,台中:逢甲大學出版社,1984年9月。
二、教科書
1、王仲孚等,《歷史(下)》,台中:康熙圖書公司,2004年2月。
2、李孝悌等,《歷史(下)》,台北:龍騰文化事業公司,2004年2月。
3、林能士等,《歷史(下)》,台南:南一書局,2004年2月。
4、胡春惠等,《歷史(下)》,台北:正中書局,2000年11月。
5、許雪姬等,《歷史(下)》,台北:三民書局,2004年2月。
6、陳豐祥等,《歷史(下)》,台北:建宏出版社,2000年2月。
7、國立編譯館主編,《歷史(三)》,台北:國立編譯館出版,1996年8月12版。
三、歷史類專書
1、《中國國民黨「一大」六十週年紀念論文集》,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4年。
2、《中華民國史稿---國史擬傳(第二輯)》,台北:國史館,1990年6月。
3、《毛澤東選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9年。
4、《周恩來選集》,上卷,北京:新華書局, 1981年。
5、中央檔案館編:《中共黨史報告選編》,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80年。
6、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主編逢先知),《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
7、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國共產黨歷史》,上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7月。
8、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著,胡繩主編,《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1991年8月。
9、中華民國建國史討論集編輯委員會編輯,《中華民國建國史討論集第三冊(北伐統一與訓政建設史)》,台北:中華民國建國史討論集編輯委員會出版,1981年。
10、中華民國建國史討論集編輯委員會編輯,《中華民國建國史討論集第四冊(抗戰建國史)》,台北:中華民國建國史討論集編輯委員會出版,1981年。
11、尹家民,《蔣介石與黃埔三傑》,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1990年8月。
12、牛軍,《內戰前夕…美國調處國共矛盾始末》,台北:巴比倫出版社,1993年5 月。
13、王功安、毛磊主編,《國共兩黨關係通史(五卷合訂本)》,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 1991年8月。
14、王仲孚,《中國上古史專題研究》,台北:五南,1996年。
15、王宗華、馬菊英主編,《中國大革命史綱(1924-1927)》,廣東:中山大學出版社, 1993年7月。
16、余英時,《歷史與思想》,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86年7月。
17、吳相湘,《俄帝侵略中國史》,台北:正中書局,1986年8月。
18、吳相湘,《歷史與人物》,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78年6月。
19、呂實強,《中國官紳反教的原因》,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66年。
20、李孝悌,《清末的下層社會啟蒙運動(1901-1911)》,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2年。
21、李宗仁口述,唐德剛撰寫,《李宗仁回憶錄》,台北:李敖出版社,1988年12月。
22、李勇、張仲田,《統一戰線大事記(解放戰爭時期統一戰線卷)》,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1988年11月。
23、李雲漢,《中國近代史》,台北:三民書局,1989年8月。
24、李雲漢,《從容共到清黨》,中國學術著作獎助委員會,1966年。
25、杜維運,《史學方法論》,台北:三民書局,1987年9月。
26、汪榮祖、李敖,《蔣介石評傳(上冊)》,台北:商周文化公司,1995年4月。
27、林能士編著,《辛亥時期北方的革命活動》,台北:正中書局,1993年。
28、林麗月,《明末東林運動新探》,撰者,1984年。
29、金觀濤、劉青峰,《開放中的變遷》,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93年。
30、姜華宣等,《中國共產黨會議概要》,瀋陽:瀋陽出版社,1991年5月。
31、美國國務院根據檔案編輯,《美國與中國之關係(特重1944-1949)》,台北:中華民國外交部譯印,1949年。
32、胡春惠主編,《中國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香港:珠海書院亞洲研究中心 , 1994年。
33、胡繩主編,《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1991年8月。
34、孫廣德,《政治神話論》,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0年。
35、馬齊彬主編,《國共兩黨關係史》,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5年1月。
36、崔書琴,《孫中山與共產主義》,香港:亞洲出版社,1956年3月。
37、張玉法,《中國現代史》,台北:東華書局,1992年3月。
38、張玉法,《中華民國史稿》,台北:聯經出版公司,1998年6月。
39、張國燾,《我的回憶》,香港:明報月刊出版社,1973年。
40、張鐵南等,《中國統一戰線紀事新編(1919-1988)》,長春: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1991年5月。
41、梁啟超,《中國歷史研究法》,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7年1月。
42、梁敬淳,《中美關係論文集》,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2年7月。
43、梁敬錞,《史迪威事件》,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1年7月。
44、梁敬錞,《開羅會議》,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3年3月。
45、梅劍,《國共秘事(國共分合三部曲第一部)》,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97年。
46、許雪姬,《滿大人最後的二十年 : 洋務運動與建省》,台北:自立晚報,1993年。
47、郭華倫,《中共史論》,第三冊,台北:中華民國國際關係研究所及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印行,1973年6月。
48、陳永發,《中國共產革命七十年》,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01年8月。
49、陳立夫,《成敗之鑑…陳立夫回憶錄》,台北:正中書局,1994年6月。
50、陳立文,《宋子文與戰時外交》,台北:國史館,1991年12月。
51、陳善學,《新編中國近代史(上冊)》,江西:人民出版社, 1987年8月。
52、陳瑞雲,《蔣介石與汪精衛》,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1994年3月。
53、陳豐祥,《近代日本的大陸政策》,台北:金禾出版,1992年。
54、楊天石,《尋求歷史的謎底(下)》,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4年12月。
55、楊天石,《蔣氏秘檔與蔣介石真相》,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
56、楊先材主編,《中國革命史》,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2年2月。
57、楊奎松,《中共與莫斯科關係(1920-1960)》,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7年3月。
58、楊奎松,《西安事變新探---張學良與中共關係之研究》,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5年7月。
59、董顯光,《蔣總統傳(二)》,台北:中華文化出版委員會,1952年12月。
60、聞少華,《汪精衛傳》,台北:李敖出版社,1988年12月。
61、遠方編,《張學良在一九三六》,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1992年5月。
62、廣東社科院歷史研究所編,《孫中山全集》,第八卷,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63、蔣中正,《中國之命運》,台北:正中書局,1976年1月。
64、蔣中正,《蘇俄在中國》,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1957年10月。
65、蔣永敬,《抗戰史論》,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5年10月。
66、蔣永敬,《孫中山與中國革命》,臺北:國史館發行,2000年。
67、蔣永敬,《鮑羅廷與武漢政權》,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72年3月。
68、鄭德榮、郭彬蔚主編,《中共黨史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年5月。
69、薛岳著,吳相湘主編,《剿匪紀實》,台北:文星書店,1962年6月。
70、薩孟武,《西遊記與中國古代政治》,台北:三民書局,1999年台10版。
71、卡爾著(Edward H. Carr),李永旘譯,《新社會》,台北:牧童出版社,1974年7月。
72、杜正勝,《新史學之路》,台北:三民書局,2004年5月。
73、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文史資料選輯》編輯部編,《文史資料選輯》合訂本,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86年。
74、喬治.歐威爾(George Orwell)著,邦楨譯,《一九八四》,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84年11月。
四、教育類專書
1、《西洋史與國別史課程教學研討會論文集》,台北:輔仁大學,1999年6月。
2、《教改專題論壇---專題四:課程改革》,台北: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5年8月。
3、《學前至高中階段課程與教材的主要問題》,台北: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6年12月。
4、S.拉賽克、G .維迪奴 著,馬勝利等譯,《教育內容發展的全球展望》,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2年1月。
5、中國教育學會,《二十一世紀的高級中學教育》,台北:台灣書店,1992年12月。
6、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主編,《各國教科書比較研究》,台北:台灣書店,1989年12月。
7、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主編,《教育改革的展望》,台北:師大書苑,1996年10月。
8、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主編,《邁向二十一世紀之教育制度》,台北:師大書苑,1993年12月。
9、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教科書之選擇與評鑑》,高雄: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2003年10月。
10、毛禮銳等,《中國教育史》,台北:五南圖書公司,1992年2月。
11、王鐸全、韋少波,《中學歷史教學法參考資料(摘編)》,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86年10月。
12、包啟昌,《面向21世紀歷史教材和歷史教學》,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13、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編,《教育原理》,台北:偉文圖書出版社,1990年12月。
14、朱敬一、戴華,《國家在教育中角色》,台北: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6年12月。
15、吳文侃、楊漢清主編,《比較教育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2年7月。
16、李國祁,《人文及社會學科展望》,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1988年10月。
17、李德高,《蒙特梭利教材教法》,台北:國立編譯館主編啟英文化事業公司出版,1999年。
18、李慶西,《國中歷史教科書教材改編本教材內容適切性之研究》(台灣省中等學校教師研習會八十三年度專題研究報告),台北:心理出版社,1994年7月。
19、林玉體,《教育概論》,台北:東華書局,1988年3月。
20、林寶山,《教學原理與技巧》,台北:五南圖書公司,2001年10月初版6刷。
21、美 約翰 S. 布魯柏克 著,吳元訓譯,《教育問題史》,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1年8月。
22、胡曉鳳,《教育研究文集》,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9年6月。
23、夏子賢,《中學歷史教學法》,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1年4月。
24、孫邦正,《課程教材教法通論》,台北:正中書局,1971年7月。
25、師大教育系,《教學研究專集》,台北:南宏圖書公司,1990年5月。
26、徐南號,《台灣教育史》,台北:師大書苑,1993年1月。
27、張元、周樑楷主編,《方法論:歷史意識與歷史教科書的分析編寫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新竹: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出版,1998年6月。
28、張添洲,《教材教法…發展與革新》,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2年7月。
29、教育部人文及社會學科教育指導委員會主編,《人文及社會學科教育專題研究---第一輯》,台北:三民書局,1988年11月。
30、莊梅枝主編,《教科書之旅(歐用生教授)》,台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2003年8月。
31、黃光雄,《教育概論》,台北:師大書苑,1993年4月。
32、黃光雄,《教學原理》,台北:師大書苑,1993年2月。
33、黃俊傑,《戰後台灣的教育與思想》,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3年1月。
34、黃政傑,《教材教法的問題與趨勢》,台北:師大書苑,1996年1月。
35、黃政傑,《課程設計》,台北:東華書局,2002年修訂二版。
36、黃政傑、李隆盛,《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教育部委託台灣師範大學,1994年4月。
37、黃榮村,《教育改革的理想與展望》,台北:教育部出版,1999年6月。
38、雷國鼎,《教育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88年2月。
39、龍玉祥,《中學歷史圖示教學法》,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3月。
40、瞿立鶴,《清末教育西潮---中國教育現代化之萌芽》,台北:國立編譯館,2002年10月。
41、蘇壽桐,《史編拾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
42、顧家珍,《中學歷史圖示教學法》,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3月。
43、盧建榮,《從根爛起(揭穿學閥、舊體制 操弄教改的陰謀)》,台北:前衛出版社,2002年12月。
五、歷史類期刊論文
1、呂實強,〈大陸近期刊出的一篇「被國民黨稱為第一夫人的宋美齡」--簡介與檢討〉,《近代中國》,第134期,1999年12月。
2、呂實強,〈孫中山先生的大同思想〉,《近代中國》,第105期,1995年2月。
3、呂實強,〈試論抗戰時期膠東地區的游擊隊--國共實力的消長及其原因〉,《中華軍史學會會刊》,第6期,2001年8月。
4、李孝悌,〈十八世紀中國社會中的情慾與身體--禮教世界外的嘉年華會〉,《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72卷3期,2001年9月。
5、李孝悌,〈士大夫的逸樂--王士禎在揚州〉,《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76卷1期,2005年3月。
6、李孝悌,〈明清的社會與生活:計畫簡介〉,《漢學研究通訊》,第20卷2期,2001年5月。
7、杜維運,〈二十年來我國的史學發展討論會…引言〉,《思與言》,第10卷4期,1972年11月。
8、林能士,〈國民黨內派系之爭與國共和談--以「重慶會談」為例〉,《歷史月刊》,第89期,1995年6月。
9、林能士,〈國民黨內派系之爭與國共和談-以重慶會談為例〉,《歷史月刊》,1995年6月。
10、林能士,〈試論孫中山聯俄的經濟背景〉,《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第11期,1994年1月。
11、胡春惠,〈抗戰前國民政府之訓政與憲政之爭〉,《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第15期,1998年5月。
12、胡春惠,〈對抗戰初期「低調俱樂部」的看法〉,《近代中國》,第128期,1998年12月。
13、張令澳,〈國共合作密使張沖〉,《傳記文學》,第57卷2期,1990年8月。
14、許雪姬,〈「滿洲國」首任外交部總長謝介石〉,《歷史月刊》,第180期,2003年1月。
15、許雪姬,〈反抗與屈從--林獻堂府評議員的任命與辭任〉,《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第19期,2002年5月。
16、許雪姬,〈日治時期臺灣人的海外活動--在「滿洲」的臺灣醫生〉,《台灣史研究》,第11卷2期,2004年12月。
17、郭恆鈺,〈中共黨史的新詮釋〉,《歷史月刊》,第64期,1993年5月。
18、陳豐祥,〈近代日本的大陸政策〉,《歷史月刊》,第91期(專輯),1995年8月。
19、陳豐祥,〈歷史學科的知識組織與課程設計〉,《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第11卷6期,2001年4月。
20、蔣永敬,〈孫中山先生與越飛聯合聲明前的談判〉,《近代中國》,第130期,1999年4月。
21、蔣永敬,〈孫中山與鮑羅廷〉,《近代中國》,第157期,2004年6月。
22、蔣永敬,〈馬林[Maring]與國共合作--(一九二一~一九二三)〉,《近代中國》,第137期,2000年6月。
23、蔣永敬,〈馬林與國共合作-1921-1923〉,《近代中國》,第137期,2000年6月。
24、蔣永敬,〈蔣中正先生赴俄考察記〉,《近代中國》,第136期,2000年4月。
25、蔣永敬,〈鮑羅廷[Mikhail Markovich Borodin]與改組國民黨〉,《歷史月刊》,第150期,2000年7月。
26、蔣永敬,〈鮑羅廷與改組國民黨〉,《歷史月刊》,2000年7月號。
六、教育類期刊論文
1、方雅芳,〈我國中小學教科用書審查制度之研究〉,《教育研究資訊》,第3卷3期,1995年5月。
2、方雅芳、楊國揚,〈國民中學教科用書審查制度之探討〉,《課程與教學季刊》,第1卷1期,1998年1月。
3、王仲孚,〈九年一貫,教育大亂〉,《海峽評論》,第141期,2002年9月。
4、王仲孚,〈國高中歷史課程新標準簡介〉,《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第5卷5 期,1995年2月。
5、王仲孚,〈試論中學歷史教科書的特性〉,《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第11卷6期,2001年4月。
6、王仲孚,〈對「高中歷史課程綱要草案」的基本認識〉,《海峽評論》,第168期,2004年12月。
7、王仲孚,〈談高中歷史的教學目標與教科書的編輯〉,《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第10卷5期,2000年2月。
8、王仲孚,〈竄史台獨與日本軍國主義者有志一同- - 對日本一再竄改歷史教科書的感想〉,《海峽評論》173期,2005年5月。
9、王俊喬等,〈教師實施教學評量之省思〉,《師說》,第180期,2004年6月。
10、白永瑞,〈超越本國史的框架:從歷史教科書來看韓國人的亞洲認識〉,《歷史教育》,第8期,2001年12月。
11、朱采慧,〈新編國中與高中歷史教科書銜接性的探討…以日治時期為例〉,《歷史教育》,第7期,2000年12月。
12、朱煜,〈台灣高中新歷史教科書的編寫及其理念試析---以「龍騰本」為例〉,《歷史月刊》,2003年1月號,2003年1月。
13、朱德蘭,〈台灣「光復」的歷史記憶與國家認同〉,(本文以韓文發表,中文本為恩師所賜)2005年4月。
14、朱德蘭,〈學術良心的呼聲- - 台灣史學界對日本竄改教科書的抗議〉,《海峽評論》,第125期,2001年5月。
15、江芳盛,〈從海峽兩岸國中歷史教科書的比較看歷史與權力的關係〉,《暨大學報》,第7卷第1期,2003年06月。
16、江姮姬,〈從哈伯瑪斯的「溝通行動理論」探討我國教科書審查制度〉,《國教學報》,第13期,2001年11月。
17、吳政哲,〈從教科書開放談歷史教學〉,《歷史月刊》,2001年10月號。
18、呂實強,〈參與中學歷史教學有關的幾項工作回憶〉,《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第8卷5期,1998年2月。
19、李國祁,〈談國中歷史教科書編寫的理想與認知〉,《國立編譯館通訊》,第10卷1期,1997年1月。
20、李國祁主講,曹若梅紀錄,〈今日歷史教育所發生的問題〉,《史學會刊》,第27期,1983年5月。
21、李萬吉,〈從審查「不予通過」談起---兼述幾個教科書審查可議之處〉,《國立編譯通訊》,第13卷3期,2000年7月。
22、李萬吉,〈接續九年一貫課程的下一棒〉,《出版界》,第57期,1999年9月。
23、李萬吉,〈談教科書之試用與評鑑〉,《教改通訊》,第11期,1996年8月。
24、李慶西,〈改編本國中歷史「民國初年的政局」章節內容的探討 〉,《中等教育學報》,第4期,1997年6月。
25、李慶西,〈國中歷史教科書教材內容疑難問題的歸類與對策〉,《中等教育學報》,第3期,1996年6月。
26、李慶西,〈國民中學歷史教科書相關問題的探討〉,《中等教育學報》,第2期,1995年6月。
27、沈姍姍,〈新書評介:教師的謊言-歷史教學的省思〉,《課程與教學季刊》,1998年1月。
28、周琇環,〈現行國中歷史教科書的探討---以兩岸三地的清史教材為例〉,《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第6卷2期,1995年8月。
29、林慈淑、劉靜貞,〈他山之石---英國中學歷史教科書編寫理念簡介〉,《台灣歷史學會通訊》,第4期1997年3月。
30、林綺慧、蔡淑芳,〈新舊版高中歷史教科書有關中共建黨初期教材之比較---以審定本大同資訊版為例〉,《歷史教育》,第九、十期合刊,2003年12月。
31、林曉玲,〈國中歷史教科書的人物論…以國中歷史課本第二冊為內容(上)〉,《教育資料文摘》,第39卷5期,1997年5月。
32、林麗月,〈國中「歷史」本國史上冊的教材綱要與編輯構想〉,《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第7卷5期,1997年2月。
33、林麗月,〈國中歷史教學的變局與困境〉,《國立編譯館通訊》,第14卷3期,2001年7月。
34、徐雪霞,〈大陸高中歷史教科書評析〉,《中等教育》,第46卷1期,1995年2月。
35、徐雪霞,〈中學歷史教科書的歷史意識分析…以國初中本國史為例〉,《教育研究資訊》,第2卷8期,1994年5月。
36、高明士,〈新編高一歷史教科書的檢討-引言〉,《歷史月刊》,2001年10月號。
37、高博銓,〈教學評量的基本原則〉,《教育資料與研究》,第53期,2003年7月。
38、張元,〈高中歷史教科書龍騰本的撰寫原則〉,《歷史月刊》,2002年12月號,2002年12月。
39、張妙娟,〈從人文主義教育觀點看日治時期台灣公學校歷史教科書〉,《歷史教育》,創刊號,1997年6月。
40、張雲翔,〈試論新編高中歷史教科書大同本南一本及龍騰本之比較---以「太平天國」為例〉,《歷史教育》,第8期,2001年12。
41、張輝政,〈知識經濟時代中我國後期中等教育教學資源問題的探討及其因應策略〉,《重高學報》,第7期,2004年6月。
42、陳雪娥等,〈現行國民中學歷史教科書第二冊附圖之探討〉,《中等教育》,第46卷1期,1995年2期。
43、陳豐祥,〈布魯姆[B. S. Bloom]認知教學目標在歷史教學上的應用〉,《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第5卷2期,1994年8月。
44、彭永貞等,〈台灣、香港、大陸三地國中歷史教科書明史內容之比較〉,《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第5卷5期,1995年2期。
45、曾瑞成,〈教科書審查機制問題探討〉,《學校體育》,第13卷1期,2003年1月。
46、湯淑杰,〈利用圖畫培養學生能力〉,《歷史教學》,1995年第7期。
47、黃秀政,〈高中歷史教科書的開放與審查〉,《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第10卷5期,2000年2月。
48、黃秀政,〈新編國中歷史第一冊的幾個構想〉,《史學評論》,第7期,1984年4 月。
49、黃秀政,〈試論現階段中華民國國中歷史教科書的編纂---以新編國中歷史第一冊為例〉,《史學評論》,第11期,1986年1月。
50、黃秀政,〈談高級中學教科用書的審查基準---以歷史類科為例〉,《國立編譯通訊》,第11卷4期,1998年10月。
51、黃秀政,〈談高級中學歷史類科教科用書的審查〉,《國立編譯館通訊》,第12卷4期,1999年10月。
52、黃俊文,〈試論新編高中歷史教科書大同、南一、龍騰版本之比較---以「草原游牧民族生活與文化」為例〉,《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第15卷1期,2004年6月。
53、楊振良,〈審查就是這樣嗎?向國立編譯館國文教科書審查進一言〉,《國文天地》,第16卷8期,2001年1月。
54、楊景堯,〈兩岸國初中教科書比較研究〉,《淡江史學》,第14期,2003年12月號。
55、楊景堯,〈兩岸國初中歷史教科書有關台灣記載之比較〉,《歷史月刊》,2003年5月號。
56、楊慧文,〈海峽兩岸教科書審查及選用制度之比較〉,《國民教育》,第39卷3期,1999年2月。
57、董秀娜,〈試論大陸初中歷史教科書第一、二冊的編寫與特色〉,《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第6卷5期,1996年2月。
58、劉德美,〈平實中肯,豐富生動---華東師大版初三上歷史教科書《世界歷史》讀後〉,《歷史教育》,第九、十期合刊,2003年12月。
59、鄭富森,〈教學評量:教育改革成敗的關鍵〉,《台灣教育(Taiwan Education Review)》,第604 期,2001年4月。
60、鄭瑞明,〈課程大綱一成未變〉,《台灣歷史學會通訊》,第6期,1998年3月。
61、盧建榮,〈台、日歷史教科書爭議---國家論的迷惘〉,《日本文摘》,第139期,1997年8月。
62、蕭勝文,〈國(初)中歷史教科書中「近現代中日關係」教材之研究(1923-1999)〉,《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第11卷6期,2001年4月。
63、閻沁恒,〈撰寫歷史教科書是一件困難的工作〉,《國立編譯館通訊》,第14卷1 期,2001年1月。
64、閻沁恒,〈編寫教科書是一件困難的工作〉,《國立編譯館通訊》,第14卷1期,2001年1月。
65、謝美珠,〈海峽兩岸國(初)中歷史教科書中所採之文獻史料探源---以「商鞅變法」為例 〉,《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第9卷5期,1999年2月。
66、嚴佳芳,〈探討現行國、高中教科書得銜接性---以本國史為例〉,《人文及社會科學通訊》,第11卷6期,2001年4月。
七、學位論文
1、王如茵,《海峽兩岸前期中等教育本國史教科書政治議題之比較分析》,(暨南大學比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2、呂秀萍,《最近三十年大陸地區中學歷史課程演變與歷史教學》,(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3、林素瑜,《清末民初的中學歷史教科書研究(1902-1937)》,(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4、林淑惠,《台灣政治民主化對高中歷史教科書人物選擇的影響---以中國現代史為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5、袁筱梅,《國中歷史教科書中歷史人物的選擇與撰述---以秦漢史為範圍》,(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6、張期玲,《國家認同的塑造:以國中的歷史教科書為焦點》,(淡江大學公共政策碩士班碩士論文,2004年)。
7、張鍛,《中國大陸初中愛國主義教育之研究---歷史教科書的內容分析》,(文化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8、盛蕙珍,《兩岸國(初)中歷史教科書現代史重大事件之比較分析》,(淡江大學中國大陸問題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
9、陳建宏,《高中歷史課程中的宗教史教材教法---以人文主義教育思想為中心》,(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10、陳盈穎,《台灣地區五十年來高中中國史歷史課程的演變與中國史教科書的編輯》,(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11、陳淑芬,《創造思考的歷史教學理論與實際---以國中教科書中的國共關係之教材為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12、陳埩淑,《國民中學歷史教科書課程目標、教材編輯及實施現況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
13、陳境圳,《海峽兩岸高中歷史教科書中有關一九一二年至一九四九年間的比較研究》,(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
14、劉曉芬,《我國中學歷史教科書中台灣史教材的分析》,(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年)。
15、蔡佩如,《中華民國中學歷史教科書的後殖民分析---以台灣論述為核心》,(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16、蔡蕙光,《日治時期台灣公學校的歷史教育---歷史教科書之分析》,(台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17、鄭文芳,《國中歷史教科書在教師教學過程中使用情形之探討》,(成功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
18、賴怡靜,《海峽兩岸國(初)中歷史教科書人物描述之比較研究》,(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4年)。
19、嚴慶祥,《海峽兩岸國(初)中歷史教科書政治意識型態之比較分析》,(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1995年)。
八、網路資源及報紙
1、〈社論〉,《自由日報》,2005年4月28日,版次A2。
2、郭怡君,〈科學老師說法╱贊成! 教科書應一併改〉,《自由時報》,2005年9月5日,版次A7。
3、黃以敬,〈高中課程 將採分級選修〉,《自由時報》,2005年9月5日,版次A7。
4、報系採訪團,〈連戰抵南京為兩岸找出路〉,《聯合報》,2005年4月27日,版次A2。
5、蕭衡倩、董智森,〈連訪大陸,為兩岸關係開新局〉,《聯合報》,2005年4月26日新聞眼,版次A2。
6、張麗芳,〈連戰訪陸前晤包道格受矚目美重申鼓勵兩岸和平對話〉,《中央日報》,2005年4月27日,版次04。
7、陳敏鳳、董智森,〈扁祝連,大陸行順利圓滿〉,《聯合報》,2005年4月26日頭條,版次A1。
8、《聯合報》,1995年1月23日11版。
9、〈連戰訪陸改善兩岸關係,最新民調〉,《TVBS新聞》,2005年4月27日,http://tw.news.yahoo.com/050427/39/1r2j8.html。
10、〈連戰登陸!總統再叮嚀:勿簽協定〉,《TVBS新聞》,2005年4月26日,http://tw.news.yahoo.com/050426/39/1qv84.html。
11、〈親台團體持國旗,盼台灣強硬反日〉,《TVBS新聞》,2005年4月18日,http://tw.news.yahoo.com/050418/39/1pql4.html。
12、李佳霏,〈陸委會籲連戰向中明確完整表達台灣整體民意〉《中央社》,2005年,4月http://tw.news.yahoo.com/050427/43/1r3bd.html。
13、杜正勝,〈高中歷史課,台灣中國等量,台灣角度看世界史 95學年度實施〉,http://www.appledaily.com.tw/template/twapple/art_main.cfm?loc=TP&sec_id=5&art_id=1311019&showdate=20041016。
14、杜和庭,〈日本爭議教科書,推出中文版上網供外界參考〉,《東森新聞報》,2005年5月11日,http://tw.news.yahoo.com/050511/195/1stow.html。
15、東森新聞報大陸中心,〈中國多城第三波串連反日示威,新華社:十萬人自發遊行〉,《東森新聞報》,2005年4月16日,http://tw.news.yahoo.com/050416/195/1plen.html。
16、洪浚益,〈日韓外交緊張,首爾街頭機動反日抗議〉,《東森新聞報》,2005年4月13日,http://tw.news.yahoo.com/050413/195/1p6ca.html。
17、張純瑜,〈蘇貞昌宣傳憲改 批連戰瘋中國不顧台灣根本〉,《中央社》,2005年5月1日,http://tw.news.yahoo.com/050501/43/1rjv5.html。
18、陳永昌,〈群策會論壇,學者:連戰是聯共滅台〉,《中央社》,94年5月1日,http://tw.news.yahoo.com/050501/43/1rjsz.html。
19、陳詩婷,〈和平之旅卅親民黨團肯定連戰訪中〉,《東森新聞報》,2005年4月26日,http://tw.news.yahoo.com/050426/195/1qscj.html。
20、黃榮村,〈立法院第五屆第二會期「國中小課程教科書相關問題之檢討與因應」專案報告〉,2002年11月27日,http://teach.eje.edu.tw/Policy/10388171173911127「國中小課程教科書相關問題之檢討與因應」專案報告.doc。
21、黃榮村,〈國中小課程教科書相關問題之檢討與因應〉,http://140.111.1.192/minister/case/911127.htm.。
22、詹正信,〈台灣教科書選用制度之探究〉,http://www.trd.org.tw/Cpast/895030/890530-14.htm.。
23、劉剛,〈中共課本也歪曲歷史〉,《中廣新聞網》,2005年4月15日,http://tw.news.yahoo.com/050415/4/1pdkr.html。
24、蔡蔚群,〈現行高中歷史課程標準的問題與改進的嘗試〉,http://www.lungteng.com.tw/epaper/teacher。
25、盧健輝,〈香港立法會譴責日本竄改歷史教科書〉,《中央社》, 2005年5月4日,http://tw.news.yahoo.com/050504/43/1rys8.html。
指導教授 齊茂吉(Mao-Chi Chi) 審核日期 2005-12-30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