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93135001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103 、訪客IP:3.135.206.229
姓名 吳意雯(YI-WEN WU)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歷史研究所在職專班
論文名稱 俞正燮婦女思想之研究
(A Study of Yu zhengxie's thought on women)
相關論文
★ 石達開與太平天國之研究(1831-1863)★ 《民報》歷史觀之研究
★ 太平天國婦女地位之研究★ 論蔣李內爭與國共內戰之挫敗(1945-1949)
★ 明末樞輔孫承宗之研究★ 《大公報》在國共內戰初期立場之研究(1945.12-1947.1)
★ 葉公超與中華民國外交(1949-1961)★ 國共內戰之書寫—以《巨流河》等五本文藝作品為例
★ 石門水庫教會之研究★ 兩岸基督教詩歌創作之探討—以天韻合唱團及呂小敏為例
★ 雍正能臣李衛之研究★ 清世祖理漢政策(1651-1661)
★ 清代徽州鹽商子弟教育研究(1644~1840)★ 三元宰相--商輅之研究
★ 賢媛之冠-商景蘭研究★ 清鄭澎湖海戰之研究─ 《孫子兵法》與《戰爭論》之析論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至系統瀏覽論文 ( 永不開放)
摘要(中) 本文是研究清代皖派學者俞正燮(1775-1840)的婦女思想。明清時期因為受到宋代理學「餓死事小,失節事大」觀念的影響,加上政府對貞節婦女的旌表,使社會上對婦女的貞節推崇備至,士人也紛紛著文歌頌貞女烈婦,使貞節觀到了清代已升騰為「宗教化」。但此時思想界出現一股反對束縛婦女的思想浪潮,因而引起清初的「室女守貞」是否合禮的思想論戰。俞正燮在此論戰中表現突出,他不但反對室女守貞,更進一步提出許多超越時代的貞節觀念。本文即是探討影響其婦女思想的時代背景,及其婦女思想內容與影響。
本文架構可分為三部分:第一部份是探討俞正燮的生平與學術思想:俞正燮是徽州皖派學者,因科舉失利而以傭書為生,動盪的時代與困頓的生活,影響他學術思想的發展。第二部分探討影響俞正燮的婦女思想的因素:因於明清時期的經濟發展,刺激了思想上的變動,致使社會在貞節觀上產生反彈,俞正燮身處變動狂潮中,遂使其有超越時代的婦女思想。第三部分研究其婦女思想的內容:從俞正燮反對室女守貞、主張寡婦再嫁、以及對有才華女子的欣賞與辯護,都挑戰了古代有關婦女的婚姻觀念與制度,也顯示出他特出的婦女思想。
俞正燮因為明清的時代變動,激發了他的不偏於流俗的婦女思想,甚至對民國新文化運動時期的學者都產生影響;然而學界對他的專論不多,也很少人深入討論他的思想。鑒於他的婦女思想有著時代的意義,同時也對後人也有啟示與影響,故本文即針對其婦女思想加以討論,以期補足此方面之缺憾。
摘要(英) The thesis is a study on the women thought of Yu Zhengxie (1775-1840), an Anhui scholar of Qing Dynasty. Because of the influence of Song Neo-Confucianism about chaste women “dying of hunger is trivial compared to losing one’’s chastity” and the eulogy of government to chaste window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woman’s chastity had been highly praised, even came to a degree of ritualization. However, the opposition to this concept also came to surface at this time and scholars began to argue about this matter. Yu Zhengxie had an outstanding performance in this argument. He not only opposed the idea of virgin widowhood but also raised many new ideas in this aspect. The present thesis is an inquiry into Yu’s concept, including his background and the contents of his thought on woman.
This thesis is composed of three parts. The first part discusses Yu Zhengxie’s life, career, and scholarship. Because of his failure in civil service examination, he made living by writing books on other’s behalf. This difficult background made its dent on Yu’s thought. The second analyzes how Yu’s thought on woman was shaped. The contemporary thought on women was influenced by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eople began to review their attitude toward women. The last part explores the Yu’s theory on women chastity which includes opposition to virgin widowhood, defense for women with talents, and advocacy of remarriage of widow. All of them were quite revolutionary and hence made him outstanding in the Qing period.
Yu’s thoughts on women were quite unique in his time and also influenced later scholars of the May Fourth period. However, there have been little studies on him and few people have written any thesis on his thoughts. In order to make up this deficiency, the present thesis will give a general review of Yu’s thought on women.
關鍵字(中) ★ 俞正燮 關鍵字(英)
論文目次 第一章 前言............................................................................................1
第二章 俞正燮的生平與學術..............................................................8
第一節 俞正燮的生平...........................................................................8
第二節 俞正燮的學術思想..................................................................21
第三章 影響俞正燮婦女思想的因素.................................................39
第一節 明清之際婦女思想轉變的背景.............................................39
第二節 清代的「室女守貞」論戰......................................................62
第三節 徽州的貞節之風.......................................................................79
第四章 俞正燮的婚姻觀.......................................................................86
第一節 對女子身份的同情...................................................................86
第二節 反對室女守貞............................................................................90
第三節 對納妾與改嫁的看法................................................................94
第五章 俞正燮對古代婦女相關制度的討論.....................................103
第一節 對女子地位問題的重視........................................................103
第二節 對古代婦女相關制度的討論 ..............................................108
第六章 對古代才女的評論................................................................120
第一節 為古代婦女申冤之例............................................................120
第二節 為李清照改嫁之事平反........................................................125
第三節 對於女子的讚美與批評........................................................132
第七章 結語 ........................................................................................136
參考書目 ............................................................................................139
參考文獻 一、 古籍
《春秋繁露‧基義》,濟南:友誼書社,1994年。
《詩毛氏傳疏》,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67年。
《禮記‧昏義》,《十三經》,上海:上海書局,1997年。
《禮記‧郊特牲》,台北:台灣古籍,2002年。
(東周)管仲,《管子》,台北:中華書局,1978年。
(東周)韓非,《韓非子》,台北:編譯館,2001年。
(漢)班昭,《女誡‧夫婦》。
(南朝)劉義慶,《世說新語》,北京:社會科學文獻,2004年。
(宋)朱熹,《朱子語類》,濟南:友誼書社,1992年。
(宋)李心傳,《建炎以來繫年要錄》,台北:藝文印書館,1966年。
(宋)周密,《齊東野語》,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
(宋)張舜民,《畫墁錄》,台北:藝文印書館,1966年。
(宋)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台北:廣文書局,1979年。
(宋)趙彥衛,《雲麓漫抄》,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
(宋)程顥、程頤,《河南程氏遺書》,台北:里仁書局,1982年。
(明)王士性,《廣志繹》,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
(明)李贄,《卓吾二書》,台北:河洛圖書,1976年。
(明)李贄,《焚書》,台北:河洛圖書,1974年。
(明)張爾岐,《禮記鄭註句讀》,《四庫全書》第108冊。
(明)張瀚,《松窗夢語》,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明)歸有光,《震川先生集》,台北:台灣商務,1968年。
(明)謝肇淛,《五雜俎》,《續修四庫全書》1130,上海古籍出版社。
(清)方宗誠,《柏堂遺書》十三集,台北:藝文印書館,1973年。
(清)方苞,《方苞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清)毛奇齡,《西河文集》,《文淵閣景印四庫全書》,台北:台灣商務,1983-1986年。
(清)王應奎,《柳南隨筆》,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清)支偉成,《清代樸學大師列傳》,長沙:岳麓書社,1998年。
(清)朱彜尊,《瀑書亭全集》,台北:台灣中華書局,1966年。
(清)李岳端,《春冰室野乘》,台北:文海出版,1967年。
(清)汪中《新編汪中集》,揚州,廣陵書社,2005年。
(清)姚鼐,《惜抱軒全集》,台北:台灣中華書局,1965年。
(清)姚永樸,《舊聞隨筆》,台北:廣文書局,1976年。
(清)俞正燮,《俞正燮全集》全三冊,合肥:黃山書社,2005年。
(清)唐甄,《潛書》,台北:河洛圖書,1974年。
(清)程鴻詔,《有恆心齋集》,台北:文海出版,1969年。
(清)陳立,《句溪雜著》,《續修四庫全書》176,上海古籍出版社。
(清)陳立,《白虎通疏證》,北京:中華書局,1994年。
(清)洪玉圖,《歙問》,上海:上海書局,1994年。
(清)章學誠,《文史通義》,台北:華世出版,1980年。
(清)焦循,《雕菰集》,《續修四庫全書》1489。
(清)勞史,《餘山遺書》,《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台北:莊嚴文化,1995年。
(清)彭定求,《南畇文稿》《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台北:莊嚴文化,1997。
(清)閔爾昌,《碑傳集補》,台北,明文書局,1985年。
(清)鄭珍,《巢經巢文集》,《續修四庫全書》1534,上海古籍書版社。
(清)趙吉士,《寄園寄所寄》,台北:廣文書局,1981年。
(清)臧庸,《拜經堂文集》,《續修四庫全書》1491,上海古籍出版社。
(清)錢泳,《履園叢話》,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清)戴震,《戴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清)顧炎武,《原抄本日知錄》,台北:明倫出版,1970年。
《大清律歷》,天津:天津古籍出版,1995年。
《清史稿》,台北:洪氏出版,1981年。
二、地方志
吳甸華等修,《黟縣三志》,台北:成文出版,1983年。
羅願,《新安志》。王雲五編,《四庫全書珍本文集》。
《休寧縣志》,台北:成文書局,1970年。
《桐城續修縣志》,台北:成文出版,1975年。
《徽州府志》,台北:成文書局,1975年。
《歙縣志》,台北:成文書局,1983年。
三、研究專書
于中航,《李清照年譜》,台北:台灣商務,1995年。
王立中,《俞理初先生年譜》,《安徽叢書》二十,台北:藝文印書館。
王書奴,《中國娼妓史》,上海:上海書局,1992年。
王茂、蔣國保等著,《清代哲學》,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2年。
王俊義、黃愛平,《清代學術文化史論》,北京:文津出版,1999年。
王崇峻,《維風導俗—明代中晚期的社會變遷與鄉約制度》,台北:文史哲出版,2002年。
卞利,《徽州民俗》,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年。
池田大作,創價學會編譯,《法華經的智慧--論二十一世紀宗教》,台北:正因文化,1997年。
衣若蘭,《三姑六婆—明代婦女與社會的探索》,台北:稻鄉出版,2002年。
李甲孚,《中國古代的女性》,台北:黎明文化,1978年。
汪慶柏編著,《清代人物生卒年表》,北京: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
余英時,《論戴震與章學誠—清代中期學術思想史研究》,台北:華世書局,1980年。
杜維運,《清代史學與史家》,台北:東大圖書,1984年。
李鵬、張嘉編,《安徽歷史名人》,合肥:黃山書社,1987年。
杜學元,《中國女子教育通史》,貴陽:貴州教育,1996年。
巫仁恕,《奢侈的女人—明清時期江南婦女的消費文化》,台北:三民書局,2005年。
周作人,《秉燭談》,台北:里仁書局,1982年
周作人,《藥堂雜文集》,台北:里仁書局,1982年。
周作人,《理性與人道》,收錄於《周作人文選》,上海:遠東,1994年。
尚秉和,《歷代社會風俗事物考》,台北:台灣商務,1985年。
柳立言編撰,《宋元時代的法律思想和社會》,台北:國立編譯館,2001年。
胡適,《貞操問題》,台北:遠流出版,1986年。
洪丕漠、姜玉珍,《古代女性世界》,上海:上海古籍,1990年。
洪湛侯,《徽派樸學》,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年。
高洪興等編,《婦女風俗考》,上海:文藝出版社,1991年。
高壽仙,《徽州文化》,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3年。
姚邦藻主編,《徽州學概論》,北京:中國科學學會,2000年。
孫希旦,《禮記集解》,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0年。
唐力行,《明清以來徽州區域社會經濟研究》,合肥:安徽大學,1999年。
陳東原,《中國婦女生活史》,台北:台灣商務,1965年。
陳伯海主編,《近400年中國文學思潮史》,上海:東方出版中心,1997年。
陳瑛珣,《明清契約文書中的婦女經濟活動》,台北:台明文化,2001年。
陳祖武、朱彤窗,《乾嘉學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
常金倉,《周代禮俗研究》,台北:文津出版,1993年。
常建華,《婚姻內外的古代女性》,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
張鴻翼,《儒家經濟倫理》,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
張樹棟、李秀領,《中國婚姻家庭的嬗變》,台北:南天書局,1996年。
張壽安,《十八世紀理學考證的思想活力--禮教論爭與禮秩重省》,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1年。
張麗珠,《清代義理學新貌》,台北:里仁書局,2002年。
梁其姿,《施善與教化—明清的慈善組織》,台北:聯經出版,1997年。
章義和、陳春雷,《貞節史》,上海:文藝出版,1999年。
黃嫣梨,《妝臺與妝臺以外》,香港:牛津大學,1999年。
郭松義,《倫理與生活—清代的婚姻關係》,北京:商務,2000年。
郭明道,《阮元評傳》,北京:社會科學文獻,2005年。
(美)曼素恩著,定宜庄、顏宜葳譯,《綴珍錄—十八世紀及其前後的中國婦女》,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年。
傅錫壬,《李清照》,台北:河洛圖書,1979年。
傅樂成,《中國通史》,台北:大中國圖書,2003年。
游惠遠,《宋代民婦的角色與地位》,台北:新文豐書局,1998年。
喬健、劉貫文、李天生,《樂戶:田野調查與歷史追蹤》,台北:唐山書局,2001年。
雷良波、陳陽鳳、熊賢軍,《中國女子教育史》,武漢:武漢出版社,1993年。
費絲言,《由典範到規範:從明代貞節烈女的辨識與流傳看貞節觀念的嚴格化》,台北:臺大出版委員會,1991年。
趙鳳喈著,鮑家麟編,《中國婦女在法律上之地位》,台北:稻鄉出版,1993年。
楊向奎,《清儒學案新編》,山東:齊魯書社,1994年。
蔡元培,《中國倫理學史》,收錄於《蔡元培文集》,台北:錦繡出版,1995年。
趙東玉,李健勝,《中國歷代婦女生活掠影》,瀋陽:瀋陽出版,2003年。
鄭天挺等著,《清史》,台北:昭明書局,1999年。
蔣兆成,《明清杭嘉湖社會經濟研究》,杭州:浙江大學,2002年。
裴普賢編著,《詩經評註讀本》,台北:三民書局,1982年。
劉維崇,《李清照評傳》,台北:黎明文化,1987年。
魯迅,《墳》,台北:風雲時代,1989年。
蘇冰、魏林,《中國婚姻史》,台北:文津出版,1994年。
蕭國亮,《中國娼妓史》,台北市:文津出版,1996年。
四、期刊論文
于石,〈試論俞正燮的婦女觀〉,《江淮論壇》,5期(1995年),頁75-77。
于石,〈試論俞正燮〉,《安徽大學學報》,4期(1998年),頁5-10。
王仲,〈明清江南農業勞動中婦女的角色、地位〉,《中國農史》,14卷4期(1995年),頁49-57。
王朔柏,〈戴震的理欲觀〉,《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4期(1998),頁17-21。
孔經緯,〈關於中國的資本主義關係萌芽〉,《明清資本主義萌芽研究論文集(上)》,台北縣:谷風出版社,1987年,頁91-104。
牛海楨,〈清代西北邊疆史地學興起的歷史背景〉,《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4期(2001年),頁43-49。
立敏、李航,〈女性對古徽州發展的貢獻〉,《婦女研究論叢》,2期(1995年),頁51-53。
李承貴,〈「貞節」觀念的歷史演變及其現代啟迪〉,《孔孟學報》,75期,頁187-202。
李則芬,〈漢代婦女的地位〉,《東方雜誌》,13卷3期(1979年),頁51-57。
李毓善,〈由禮記論儒家之禮教—和夫婦(上)〉,《輔仁學誌(文學院之部)》,20期,(1991年),頁35-56。
李國彤,〈明清之際的婦女解放思想綜述〉,《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3期(1995年8月),頁152-155。
李貞德,〈漢隋之間的「生子不舉」問題〉,《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66卷3期(1995年)。
李琳琦,〈徽商與徽州的學術思想〉,《歷史檔案》,2期(2005年),頁54-58。
汪銀輝,〈朱熹理學在徽州的流傳與影響〉,《江淮論壇》,1期(1984年)。
杜芳琴,〈貞淫道德縱橫談〉,收錄於杜芳琴,《發現婦女的歷史—中國婦女史論集》,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1996年,頁71-103。
杜芳琴,〈明清貞節的特點及其原因〉,《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4卷4期(1997年10月),頁41-46。
宋清秀,〈試論明清時期貞節制度的積極意義〉,《中國典籍與文化》,3期(2004年),頁66-71。
周婉窈,〈清代桐城學者與婦女的極端道德行為〉,《大陸雜誌》,78卷4期 (1993年10月),頁13-38。
周致元,〈明清徽州婦女節烈風氣探討〉,收錄於周紹泉、趙華富主編《1995年國際徽學學術討論會論文集》,合肥:安徽大學出版,1997年,頁159-173。
周玉琳,〈時代變化與士人貞節觀念關係探析—以明中期至明末清初的歸有光和歸庄為個案〉,《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報)》,4卷2期(2005年),頁55-59。
周坤,〈牌坊文化與徽州商人〉,《青海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期(2006年),頁51-56。
邱仲麟〈明代北京的社會變遷—禮制與價值觀的改變〉,《大陸雜誌》,88卷3期1994年),頁28-42。
阿風,〈明清時期徽州婦女在土地買賣中的權力與地位〉,《歷史研究》,1期(2000年),頁73-85。
林素娟,〈古代婚禮「廟見成婦」說問題探究〉,《漢學研究》,21卷1期(2003年6月),頁47-75。
武道房,〈論清中葉學術發展的三個轉向〉,《學術月刊》,11期(2005年),頁70-78。
孟慶惠,〈徽州民間歌謠中的婦女形象〉,《安徽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33卷2期(2005年3月),頁170-173。
胡發貴,〈清代貞節觀念述論〉,《清史研究集》第七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1990年,頁153-170。
胡曉彤,〈淺談清代中期的「漢宋之爭」〉,《河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卷2期(2006年6月),頁78-80。
柳立言,〈淺談宋代婦女的守節與再嫁〉,《新史學》,2卷4期(1991年12月),頁37-76。
姚儀敏,〈周代「休妻」與「再醮」婚姻問題探討〉,《復興崗學報》,83期(2005年),頁327-354。
袁俐,〈宋代女性財產權述論〉,收於鮑家麟編著,《中國婦女史論集續集》,台北:稻鄉出版,1991年,頁173-214。
唐力行,〈明清徽州的家庭與宗族結構〉,《歷史研究》,1期(1991年),頁147-159。
高邁,〈中國娼妓制度之歷史搜究〉,《中國婦女史論集》,台北:稻鄉出版,1992年,頁118-127。
高瑞泉,〈天下何人還識君〉,《讀書》,4期(1994年),頁4-9。
高建立,〈晚明人文主義思潮與社會風習的轉變〉,《學術月刊》,2 期(1998年),頁75-79。
陳茂山,〈試論明代中後期的社會風氣〉,《史學集刊》,4期(1989年),頁31-40。
陳東原,〈封建社會男子眼中的女性美與清代的小腳狂〉,收錄於陝西人民出版社編,《守節、再嫁、纏足及其他—中國古代婦女生活面面觀》,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頁182-198。
陳慧星,〈紹興墮民考〉,《大陸雜誌》,82卷4期(1991年),頁188-192。
陳俊杰,〈明清士人階層女子守節現象〉,《廿一世紀》,總27期 (1995年2月),頁98-107。
陳九如,〈明清徽州婦女節烈觀的成因〉,《淮南師範學院學報》,4期(2001年),頁44-45。
郭松義,〈清代的納妾制度〉,《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4期(1996年),頁35-62。
郭玉峰,〈中國古代貞節的結構、演變及其實質〉,《天津社會科學》,5期(2002年),頁132-136。
黃茂林,〈試論徽商對徽州文化的影響〉,收錄於周紹泉、趙華富主編《1995年國際徽學學術討論會論文集》,合肥:安徽大學出版,1997年,頁199-209。
黃長義,〈人口壓力與清中葉經濟社會的病變〉,《江漢論壇》,12期(2000年),頁78-82。
黃長義,〈嘉道之際域外史地學的興起〉,《中南民族學院學報(人民社會科學 版)》,20卷3期(2000年),頁70-75。
張承宗,〈俞正燮的治學方法與邊疆史地研究〉,《安徽史學》,2期(1987年),頁16-19。
張民服,〈明清時期商品經濟對社會生活的影響〉,《中州學刊》,6期(1991年),頁121-124。
張仁善,〈論清朝中期以後社會生活的反禮法趨勢〉,《中國史研究》,2期(1992年),頁115-124。
張壽安,〈戴震義理思想的基礎及其推展〉,《漢學研究》,10卷1期(1992年6月),頁57-83。
張邦煒,〈宋代婦女的再嫁問題和社會地位〉,《中國婦女史論集》第三集,台北:稻鄉出版,1993年,頁61-96。
張明富,〈明清士大夫女性意識的異動〉,《東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期(1996年),頁14-19。
張成揚,〈為千年妒婦鳴不平的翻案文章—黃道周與俞正燮的兩論〉,《江南學院學報》,13卷3期(1998年),頁116-121。
張彬村,〈明清時期寡婦守節的風氣—理性選擇(rational choice)的問題〉,《新史學》,10卷2 期(1999年6月),頁29-75。
張曉婧,〈明清徽州貞節之風盛行的原因及其社會心理分析〉,《合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2卷4期(2005年),頁35-38。
曾鐵忱,〈清代之旌表制度〉,收錄於高洪興等編,《婦女風俗考》,上海:文藝出版,1991年,頁554-565。
楊希牧,〈從七出談到三歸—有關古代婚姻和經濟制度的一些史料的討論〉,《大陸雜誌》,30卷2期(1965年),頁40-52。
楊光榮,〈俞正燮〉,《徽州歷代語言學家評傳》,北京:華文書局,2002年,頁187。
楊劍利,〈論清代婦女的社會地位—從清法典看〉,《江海學刊》,3期(2006年),頁149-154。
董家遵,〈我國收繼婚的沿革〉,收錄於高洪興等編,《婦女風俗考》,上海:文藝出版,1991年,頁249-295。
董家遵,〈歷代節婦烈女的統計〉,收錄於高洪興等編,《婦女風俗考》,上海:文藝出版社,1991年,頁578-587。
董家遵,〈從漢代到宋寡婦再嫁習俗考〉,《中國婦女史論集》,台北:稻鄉出版,1992年,頁139-164。
董家遵,〈明清學者關於貞女問題的論戰〉,《中國古代婚姻史研究》,廣東:人民出版社,1995年,頁345-351。
蔡獻榮,〈中國多妻制度的起源〉,《中國婦女史論集》,台北:稻鄉出版,1992年,頁79-110。
熊秉真,〈建構的感情—明清家庭的母子關係〉,《性別、政治與集體心態》,台北:麥田出版,2001年,頁255-280。
劉永成,〈論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的歷史前提〉,《明清資本主義萌芽研究論文集(上)》,台北:谷風出版,1987年,頁1-29。
劉紀華,〈中國貞節觀念的歷史演變〉,收錄於高洪興等編,《婦女風俗考》,上海:文藝出版社,1991年,頁515-544。
劉詠聰,〈漢代之婦人災異論〉,《中國婦女史論集》第四集,台北:稻鄉出版,1995年,頁1-34。
劉長江,〈明清時期婦女貞節觀的嬗變〉,《達縣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社會科學報)》,10卷3期(2000年9月),頁47-50。
劉道廣,〈漢畫石故事—漢畫中的節女與才女〉,收錄於盧建榮主編,《性別、政治與集體心態—中國新文化史》,台北:麥田出版,2001年,頁3-11。
劉再華,〈漢宋之爭與清代文筆之辨〉,《求索》,(2003年6月),頁205-208。
鄭培凱,〈晚明士大夫對婦女意識的注意〉,《九州學刊》,6卷2期(1994年7月),頁27-43。
滕新才,〈明朝中後期婦女問題新識〉,《三峽學刊(四川三峽學院社會科學學報)》,2期(1995年),頁58-65。
錢鍾書,〈宮廷是嫉美妒賢的孳生地〉,《錢鍾書論學文選》,廣州:花城出版,1990年,頁54。
鮑家麟,〈俞正燮的婦女觀〉,《中國婦女史論集續集》,台北:稻鄉出版,1991年,頁287-304。
賴惠敏,〈清代家父長權對婦女婚姻的影響〉,收錄於漢學研究中心主編,《中國家庭及其倫理研討論文集》,台北:漢學研究中心,1999年,頁178-199。
魏克威,〈清王朝中衰原因之我見〉,《通化師範學院學報》,6期(1999年)。
羅麗馨,〈明代訪織手工業中婦女勞動力之探討〉,《興大歷史學報》,9期(1999年),頁21-42。
蘇萍,〈淺談兩位女性同情論者的女性觀〉,《鞍山師範學院學報》,1卷2期,(1999年6月),頁 59-92。
五、學位論文
王光宜,〈明代女教書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1998年。
衣若蘭,〈史學與性別:《明史.列女傳》與明代女性史之建構〉,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2年。
安碧蓮,〈明代婦女貞節觀的強化與實踐〉,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5年。
李英嬌,〈李贄《初潭集》研究〉,嘉義: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林勝利,〈清代女權思想的萌芽與發展〉,台中:東海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76年。
吳平盛,〈李清照詞及其修辭技巧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洪正龍,〈清代賤民階層中的江浙墮民研究〉,台南: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張孟珠,〈清代貞節的實踐及其困境〉,台南:國立中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許妙瑜,〈明末清初小說中的療妒主題研究〉,台中:逢甲大學中國文學學系碩士論文,2004。
潘澤黃,〈中國古代生命禮儀中婚禮之文化意義研究—以《儀禮‧士昏禮》為探討中心〉,嘉義: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六、英文參考資料
Tien Ju-Kang ‚Male Anxiety and Female Chastity ‚New York:Leiden Brill,1988.
七、網路資料:
1..http://www.yasue.cc/women_bookfour.html
2.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http://140.115.130.201:88/scripts/skinet.dll?OnTrigger?code=6000
3.余邵魚,《東周列國志》。http://www.starblvd.com/mem/l/a/lastwit/war-state/donzo/d017.htm
4.吳敬梓,《儒林外史》。http://open-lit.com/bookindex.php?gbid=10
5.張斯忠,〈歷史上的悲劇女性:傷心千古息夫人〉。網路資料www.people.com.cn/BIG5/14738/14759/21864/2396881.html
6.黃波,〈千古艱難為一死〉,《書屋》,3期,2003年。http://www.housebook.com.cn/200303/07.htm
7.馮夢龍,《喻世明言》。http://www.guoxue.com/minqingstory/ysmy/YSMY_001.htm
8.《禮記‧曲禮》。http://www.yasue.cc/kuk_lai.html
指導教授 王成勉(Chen-Main Wang) 審核日期 2007-7-4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