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88621007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50 、訪客IP:3.135.208.189
姓名 林士哲(She-Zhe Lin )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大氣物理研究所
論文名稱 東亞夏季季風活動與兩次高空西風噴流位置北跳關係之研究
相關論文
★ 1998年東亞夏季季風前期發展之特徵★ 東亞冬季季風與ENSO事件關係之研究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本文是使用20年(1980-1999年)NCEP/NCAR再分析資料,來探討兩次東亞高空西風噴流北跳情形,以及南海地區夏季季風肇始,江淮地區梅雨的開始,與兩次東亞高空西風噴流北跳之間的關係。
分析結果顯示,第一次高空西風噴流北跳平均發生在5月8日左右,比南海地區夏季季風肇始日期(平均為5月14日左右)早6天;高空西風噴流位置的北跳,意味著中高緯度大氣環流系統的衰減與北退,同時也為熱帶大氣環流提供北進的條件,因而有利於南海地區夏季季風肇始。而第二次高空噴流明顯北跳平均發生在6月10日,比江淮梅雨開始日期(平均再6月18日左右)早8天,可視為是江淮梅雨開始的一個先期信號,江淮梅雨是發生在第二次噴流北跳之後而不是之前,在一定的意義上可以認為東亞高空西風噴流北跳所反應的大尺度環流形勢的改變,和噴流北跳後噴流位置的入區所產生的上升氣流,供應了梅雨的發展也同時為東亞夏季夏季風提供向北推進的大尺度環境條件。
另外也注意到梅雨期的長短與第二次高空西風噴流位置北跳的形式有一定的關係,如果第二次高空西風噴流北跳是明顯接連發生且其噴流中心位置有南北跳躍現象,則會出現梅雨期偏長或是二度梅雨的現象,而如果第二次噴流北跳的位置明顯偏北且穩定則梅雨期偏短。
東亞高空西風噴流的兩次北跳分別與青康藏高原南側中高對流層經向溫度梯度的兩次反轉有關,在由冬季轉變成夏季型大氣環流,由於陸地加熱較快,導致中高對流層大氣在5°N-25°N之間經向溫度梯度發生反轉,通過地轉調節使得風場向氣壓場(溫度場)調整,造成高空西風噴流位置北跳。另外由資料的分析還發現東亞高空西風噴流第一次北跳與南半球副熱帶高空西風噴流的加強和向北推進有關,尤其是對於第一次東亞高空西風噴流北跳日期早於第一階段經向溫度梯度反向時間的個案年。
關鍵字(中) ★ 兩次高空西風噴流位置北跳 關鍵字(英)
論文目次 摘 要............................Ⅰ
致 謝.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Ⅱ
目 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Ⅲ
附表、圖說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Ⅳ
一、前言...........................1
二、資料來源及分析方法................... 5
三、氣候平均場分析 . . . . . . . . . . . . . . . . . . . . . 7
四、南海地區夏季季風肇始與東亞高空西風噴流第一次北跳的關係 9
五、江淮梅雨與東亞高空西風噴流第二次北跳關係 . . . . . . . 14
六、高空西風噴流位置北跳的原因分析 . . . . . . . . . . . 19
七、結論與展望 . . . . . . . . . . . . . . . . . . . . . 26
八、參考文獻 . . . . . . . . . . . . . . . . . . . . . . 30
附 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2
參考文獻 1、王作台,黃志銘和胡志文,1992:乾濕梅雨季東亞環流特性之研究。
大氣科學,20,267-294。
2、林原堂,2000:1998年亞洲夏季季風區域能量特性分析。國立中央大
學碩士論文,11-13頁。
3、陳孟詩和王作台,1998:東亞夏季季風肇始期間大尺度系統轉化特徵
之診斷分析。大氣科學,26,109-131。
4、黃文豪,2000:1998年東亞夏季季風前期發展之特徵。國立中央大學
碩士論文,10頁。
5、潘琦和王作台,1996:東亞夏季季風年際變化:江淮及台灣地區觀點
之探討。大氣科學,24,89-121。
6、蔡清彥,柯文雄和朱仲謀,1991:高層噴流於台灣地區梅雨期間之變
化研究。大氣科學,19,89-129。
7、Chen, G. T., 1994: Large-scale circulation associated with
the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and the Mei-Yu over South
China and Taiwan. J. Meteor. Sci. Japan, 72, 959-983.
8、He, H.,W. Mcginnis, Z. Song, and M. Yanai, 1987: Onset of
the Asian monsoon in 1979 and the effect of the Tibetan
Plateau. Mon. Wea. Rew., 115, 1966-1994.
9、Krishnamurti, and N. H. Bhalme, 1976: Oscillations of a
monsoon system. Part Ⅰ: Observational aspects. J.
Atmos. Sci.,33,1937-1953.
10、Lau, K. M., and M. Li, 1984: The monsoon of East Asian and
its global associations-A survey, Bull. Amer. Meteor.
Soc. 65, 114-125.
11、Li, C. Y., and X. Qu,1999: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evolution associated with summer monsoon onset in the
South China Sea. Chinese J. Atmos. Sci., 23, 311-325.
12、Li, C. Y., and J. Wu, 2000: On the onset of South China Sea
summer monsoon in 1998. Advances Atmos. Soi., 17, 193-
204.
13、Li, C. Y., and L. Zhang, 1999: The South China Sea summer
monsoon activity and its impacts. Chinese J. Atmos.
Sci. 23, 257-266.
14、Lin, X., X. An, Q. Ye, and M Murakami, 1998: The climate
characteristics of summer monsoon onset over South
China Sea. J. Trop Meteor., 14, 28-37.
15、Tao, S., and L. Chen, 1987: A review of recent research on
the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in China. Monsoon
Meteorology, C. P. Chang and T. N. Krishnamurti,
Eds.,Oxford University Press, 60-92.
16、Yanai, M., C. Li, and Z. Song, 1992: Seasonal heating of
the Tibetan Plateau and its effects on the evolutions
of the Asian summer monsoon. J.Meteor. Soc. Japan, 70,
319-351.
17、Ye, D., S.Tao, and M. Li, 1959: The abrupt change of
circulation over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during June
and October. The Atmosphere and the Sea in Motion, the
Rockefeller Institute Press an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49-267.
指導教授 王作臺(Jough-Tai Wang) 審核日期 2001-7-4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