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89229002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59 、訪客IP:3.133.148.130
姓名 黃癸雲(Kui-Yun Huang)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天文研究所
論文名稱 銀河系核心及盤面的隨機恆星形成歷史
(Simulation of the Stochastic Star FormationHistories in Galactic Bulge and Disk)
相關論文
★ 土衛六「泰坦」離子球層的化學-動力學模型★ KBOs星體碰撞與生命及行星大氣起源
★ 行星狀星雲形態之多光譜波段觀測★ 木衛一埃歐鈉雲噴流之結構與時間變化
★ 早期太陽系系統中KBOs的形成與碰撞演化★ 彗星2001A2 (LINEAR)的光度觀測
★ SDSS之RR Lyrae候選變星之確認觀測★ 宇宙射線中的氦原子核能譜
★ 小行星對於地球原始海水的貢獻★ 行星狀星雲Hα結構之分析
★ 在星系團中的相對論性電子和SZ效應★ 重力透鏡和交互作用星系的資料探勘
★ 在疏散星團中尋找系外行星與變星★ 原恆星吸積盤動態模擬與氣體固態粒子作用初步探討
★ 大型EKBO(Quaoar, Ixion, 2004DW)的自轉週期和表面顏色的測量★ 利用反投影法研究SN1006之宇宙射線加速機制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星系的演化過程以及恆星的形成歷史,一直都是複雜且難以解答的問題。許多天文學者致力於研究星系的形成及星系的演化。 Seiden 和Gerola (1978) 發展了 “隨機自我傳遞之恆星形成模型 (SSPSF模型) ,他們宣稱使用簡單的隨機
方法,也可以解決複雜的星系問題。
本論文將以Seiden 和Gerola (1978) 二維的SSPSF模型為出發點,先建造SSPSF模型,並應用於矮星系上,跟Seiden 和Gerola (1980)的結果比較。然後進一步建立由三維核心加上二維盤面所組成的螺漩星系,並且加入星系外部氣體雲氣掉入星系中的效應,促使恆星形成。並以銀河系為例子,模擬不同波段下
星系的形態以及星系在不同時間的演化情形。
我們建立的SSPSF二維模型中星系的形態雖然跟Seiden 和Gerola 他們不太一樣,不過我們的結果,星系也有明顯的螺漩結構,且恆星穩定成長,整個星系也由誘發性機率所主導。而且應用於矮星系的情況,得到跟他們一樣的結果。所以,我們建立的SSPSF模型是有一定的可靠性。在改建並加入氣體效應的SSPSF模型中,星系的恆星產率與整體的恆星形成率成反比。並於銀河系的情況下,由改建的SSPSF顯示出,銀河系核心和盤面先後的形成,並得到不同半徑裡的平均恆星形成率。並且依據恆星的年齡,得到在U、V、B、R、I、K等波
段下的星系形態。
摘要(英) Recent observations suggested that star formation process peaked at z ~ 2-3 on the average. We use the stochastic self-propagating star formation model combined with gas infall from intergalactic medium to explore the parameter space in which the formations of the Galactic bulge and Galactic disk could proceed at different time scales while the peak star formation rate occurred at z ~ 2-3. On this basis, chemical calculations of metallicity could also be developed in such multi-zone dynamical models.
關鍵字(中) ★ 恆星形成歷史
★ 銀河系
關鍵字(英) ★ galaxy
★ star formation history
論文目次 第一章:概論
第二章:隨機自我傳遞之恆星形成模型(SSPSF模型)
第三章:兩階段氣體回覆之銀河系模型
第四章:銀河系核心和盤面的演化
第五章:總結與未來展望
參考文獻 1.Allen, C. W., Astrophysical Quantities, 3rd ed. Athlone Press, Londom, 1991
2.Babul, A.,& Ferguson H. C., ApJ 458, 100, 1996
3.Bahcall, J. N.,ARA&A 24, 577,1986
4.Bradley W. C. & Dale, A. O.,Modern Astrophysics, 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5.Company,1996
6.Bregman J. N.,ApJ 263, 577, 1980
7.Bruzual A., G.& Charlot, S., ApJ 405, 538, 1993
8.Chiappini, C., Matteucci, F. & Gratton, R. , ApJ 477, 765, 1997
9.Chiappini, C.,RMxAC 11, 171, 2001
10.Combes, F.,cega.proc, 235, 1987
11.Comins, N. F. ,ApJ 274, 595, 1983
指導教授 葉永烜(Wing-Huen Ip) 審核日期 2002-7-9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