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
一、 中文部分
1. 王芳岑(民國93年),「體驗行銷、體驗價值與購買意圖關係之研究」,中國文化國際企業管理研究所。
2. 王尉晉(民國89年),「運動理念行銷策略之研究—以adidas「街頭籃球運動」與Nike「高中籃球聯賽」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廣告系研究所。
3. 吉中行(民國92年),「促銷形式對品牌態度之影響:品牌形象與品牌忠誠度的干擾角色」,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
4. 吳明琦(民國91年),「品牌權益與通路對於消費者化粧品購買行為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研究所。
5. 李季龍(民國93年),「體驗行銷、體驗價值與品牌權益關係之研究」,中國文化國際企業管理研究所。
6. 李翔雲(民國91年),「高感性打造品牌識別之體驗-以傅子菁時裝為個案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系研究所。
7. 岳彩文(民國92年),「零售百貨業「特定體驗行銷活動」下之「消費體驗模型」相關研究 -以漢神百貨開店慶暨母親節特賣活動為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所。
8. 林怡安(民國93年),「運用線性結構模式探討化妝水購買涉入、品牌權益、知覺風險、顧客忠誠度與消費者生活型態關係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
9. 施存柔(民國91年),「來源國形象、品牌定位與銷售通路對化妝品消費者態度之影響」,國立政治大學國際貿易學系碩士班。
10. 洪穎思(民國93年),「體驗行銷與品牌形象互動之探討」,淡江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
11. 張嘉文(民國90年),「化妝品不同通路型態之消費者特性研究」,淡江大學管理科學學系。
12. 陳育蕙(民國91年),「體驗行銷之探索性研究-統一星巴克個案研究」,中國文化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
13. 陳怡君(民國91年),「來源國與商店型態對消費者態度之影響--以化妝品為例」,真理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
14. 陳淑慧(民國93年),「促銷推廣對化妝品消費者之消費價值評估與購買意願之影響」,南華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
15. 陳簾予(民國93年),「體驗品質對情緒、價值、體驗滿意度、承諾及行為意圖影響之研究-以台灣現代戲劇演出為例」,輔仁大學管理學研究所。
16. 陸玉蘭(民國88年),「消費者生活型態與促銷活動對於品牌忠誠度之影響-以台北市大專女學生彩妝化妝品消費者為例」,東吳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
17. 黃怡瑄(民國92年),「影響顧客滿意程度與品牌忠誠度之因素研究 - 以化妝品產業為例」,實踐大學貿易經營研究所。
18. 黃鈺淵(民國92年),「台北市女性化妝品消費行為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
19. 溫正忠(民國92年),「影響化妝品品牌權益因素之實證研究」,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
20. 葉香麟(民國92年),「品牌形象、品牌關係與知覺品質關係之研究-以美白化妝品業為例」,銘傳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
21. 蔡文嘉(民國91年),「自我概念,生活型態與品牌形象對消費者購買意願之影響--化妝品個案研究」,國立中興大學行銷學系。
22. 蔡幼菁(民國92年),「彩妝品品牌忠誠度之研究」,淡江大學管理科學系。
23. 蔡杉源(民國92年),「百貨零售業體驗行銷策略運用之探索性研究:以漢神百貨開店慶暨 母親節活動為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所。
24. 謝憶文(民國87年),「顧客滿意,品牌權益與顧客終身價值關係之研究- 以服務過程為服務業分類之實證」,中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
25. 藍世明(民國93年),「從體驗行銷觀點探討連鎖雜誌咖啡館之消費情境因素研究--以台中 市為例」,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班。
26. 蘇韻玲(民國92年),「消費者自信心於購買決策過程之影響-以化妝品消費者為例」,東吳大學國際貿易學系。
二、 英文部分
1. Aaker, D. A. (1991), “The Value of Brand Equity,” Journal of Business Strategy, 13, 27-32.
2. Aaker, D. A. (1991), Managing Brand Equity: Capitalizing on the Value of a Brand Name, New York: A Division of Macmillan, Inc.
3. Aaker, D.A. (1996),“Measuring Brand Equity Across Product and Markets,”?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38(3), 102-120.
4. Arjun, C., Morris, B. H. (2001), “The chain of effects from brand trust and brand affect to brand performance: The role of brand loyalty,” Journal of Marketing, 65(2),81-93.
5. Bennett, Rebekah and Sharyn Rundle-Thiele (2002), “A Comparison of Attitudinal Loyalty Measurement Approaches,” Journal of Brand Management, 9 (January), 193-207.
6. Biel, A. L. (1992), “How brand image drives brand equity,” 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 32(6), 6-12.
7. Booner, P. G., and Nelson, R. (1985), “Product attributes and perceived quality: foods,” In: J. Jacoby, and J. C. Olson, (ed.), Perceived Quality, New York: Lexington Books.
8. Brasco, T. C. (1988), “How brand name are valued for acquisitions,” In: L. Leuthesser Report, Boston: Marketing Science Institute.
9. Chaudhuri, Arjun and Morris B. Holbrook (2001), “The Chain of Effects from Brand Trust and Brand Affect to Brand Performance: The Role of Brand
Loyalty,” Journal of Marketing, 65, 81-93.
10. Farguhar, P. H. (1990),“Managing Brand Equity,”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 7-12.
11. Kassarjian, H. H. (1977), “Content analysis in consumer research,”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volume 4(1), 8-18.
12. Keller, K. L. (1993), “Conceptualizing, measuring, and managing customer-based brand equity,” Journal of Marketing, 57(1), 1-22.
13. Kotler, P. (2003), Marketing Management, 11th edition, Prentice Hall.
14. Leuthesser, L., Kohli C. and Harich, K. R. (1993), “Brand Equity: The Halo Effect Measure”, 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 10, 61-75.
15. Lindstrom, M. (2005), Brand Sense: Build Powerful Brands Through Touch, Taste, Smell, Sight, and Sound, Free Press.
16. Malhotra, N. K. (1993), Marketing Research, New Jersey:Prentice-Hall, Inc.
17. Miller, W. L. and Crabtree, B. F. (1992), “Primary care research: a multimethod typology and qualitative road map”, in Doing Qualitative Research: Multiple Strategies, eds B. F. Crabtree & W. L. Miller, Vol. 3 in Research Methods for Primary Care, Sage Publications, Newbury Park, CA, 3-28.
18. Morgan, R. (2000), “A consumer-oriented framework of brand equity and loyalty,” Journal of Market Research Society, 42, 65-78.
19. Mullen, M. and Mainz A. (1989), “ Brands,Bids and Balance Sheet:Putting a Price on Protected Products ”, Acquistions Monthly, 24, 26-27.
20. Oliver, R. L. (1999), “Whence Consumer Loyalty,” Journal of Marketing, 63 (Special Issue), 20-38.
21. Peppers, D. and Rogers, M.(1993), The One to One Future: Building
Relationships One Customer at A Time, New York:Doubleday / Currency.
22. Pine, B. J. and Gilmore, J. H., The Experience Economy : Work is Theater and Every Business a Stage, Harvard Busienss School.
22. Shocker, A. D. and B. Weitz (1988),“A Perspective on Brand Equity Priniciples and Issues,”In: L. Leuthesser, ed., Report # 88-104, Cambridge, MA: Marketing Science Institute.
23. Simon, C. J. and Sullivan M. W. (1993), “The Measurement and Determinants of Brand Equity:A Financial Approach ”, Marketing Science, 66-71.
24. Smith, D. C. (1992), “Brand extensions and advertising efficiency: What can and cannot be expected,” 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 32(6), 11-20.
25. Stobart, P. (1989), “Alternative Methods of Brand Valuation,”In: J. Murphy, ed.,Brand Valuations: Establishing a True and Fair View, London: The Interbrand Group.
26. Tauber, E. M.(1998), “Brand Leverage: Strategy for Growth in a Cost Control World”, 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 26-30.
三、 網站資料
1. 中華民國經濟部(民國93年),工業局「化粧保養品工業發展計畫」啟動,帶動業者積極參與共同建置化粧保養品產業發展環境。
文章出處:http://w2kdmz1.moea.gov.tw/user/news/detail-1.asp?kind=&id=8481
2. 生技時代(民國93年),全球生技業搶搭千億化妝品市場,生技美容締造BIO美麗新世界。
文章出處:http://www.books.com.tw/magazine/item/bio1009.htm
3. 林金雀(民國93年),我國化粧保養品市場發展現況,IT IS產業資訊服務網。
4. 林金雀(民國94年),兩岸化妝保養品產業發展介紹,IT IS產業資訊服務網。
5. 時週深度探索(民國93年),香華天本土化妝品新天后,時報週刊。
文章出處:http://marketing.chinatimes.com/ItemDetailPage/MainContent/MediaContent.asp?MMMediaType=deep_explorer&MMContentNoID=12967
6. 陳怡琪(民國93年),我國與日本之化粧品雙邊貿易現況,工研院經資中心。
7. 陳怡琪(民國93年),淺談經濟發展與化粧品消費,工研院經資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