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101552022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120 、訪客IP:3.15.186.78
姓名 李光明(Guang-ming Li)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資訊工程學系在職專班
論文名稱 爲使用知識而設計的電子書—以使用者手冊為模式之電子書設計
(E-books Designed For Using Knowledge - E-books Design In A User Book Model)
相關論文
★ 學習馬賽克-以教科書內容置入平板之合作式情境學習遊樂場★ 為使用知識而設計的電子書- 以參考手冊為模式的電子書設計
★ 為使用知識而設計的電子書- 將紙本書籍以及電子書提供社群共建的機制★ 高互動低資源損耗之課堂學習系統設計與實際教學環境導入接受度探討
★ 依學生偏好及學習狀態建構之學習輔助者與知識協尋系統★ 網路資訊與學習系統之中文全文探勘工具
★ 支援使用者觀點之線上分析系統★ 由網站行為歷程以貝式學習建立學習者模式之引導系統
★ 網路合作學習系統與小組互動觀察工具★ 依作品集評量方式並支援學習狀況分析與監控之網路學習系統
★ 網路學習歷程之知識探索:學習效能評鑑之工具★ 網路學習系統之手機端學習輔助系統
★ 以網站行為的歷程建立具時間性學習者模式★ 行動學習資訊系統-學生端網路學習伺服器與個人數位助理端之學習系統
★ 應用貝式學習及決策樹之群組溝通網路監控系統★ 以網路群組作品及活動依角色分析之群組合作監控系統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閱讀一本書,對於作者而言,是希望讀者能夠依循自己編排的方式,一步一步地引導讀者理解自己想要傳達的知識內容;但對於讀者而言,以寫作者為例,可能需要瀏覽相當大量的書籍,找到想要的參考內容,才能完成寫作目標,在資料探索過程中勢必會花費很多時間,而且未必可以找到合適的資料。所以,我們希望找出一種解決方案,創建出一種新型態的電子書模式,讓使用者依據自己的經驗建立使用經驗案例,將這些案例集合起來變成一本知識手冊,提供其他使用者一個解決問題的方向,並且由使用者決定「如何去用」這些知識,達到社會大眾共同分享知識,共同建立電子書的目標。
本研究提出一個社會共同建立的電子書模式,讓使用者將紙本書數位化,並以字典的形式存在,作為Reference Book;另以使用者的經驗建立各種使用案例,這些案例集合起來為一本知識手冊,作為User Book,協助其他使用者從Reference Book之中,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案,再將使用者於系統上的瀏覽行為記錄起來,如此可提供更方便、更快速的查詢方式。
實驗結果顯示爲使用知識而設計的電子書,可以幫助使用者在閱讀時知道目前的位置,避免迷失閱讀方向,運用User Book有助於使用者解決問題,快速地找到合適的內容,提昇資料搜尋效率與閱讀的樂趣,因此而提升使用者的使用意願。
摘要(英) Read a book, for the author, in the hope that readers can follow their own choreographed way, step by step guide the reader to understand the content they want to convey knowledge; But for readers to write the authors, for example, may need to browse quite a lot books, find the desired reference content, to complete the writing goals in the data exploration process is bound to spend a lot of time, and may not be able to find the right information. Therefore, we hope to find a solution to create a new kind of e-book mode, allowing users to create scenarios based on their experience with the experience of these cases it becomes a collection of knowledge manual that provides a solution to other users direction of the problem, and is determined by the user "how to use" knowledge, to the community to share knowledge, establish common goals book.
This study proposes a society to establish e-book mode, allowing users to digitize paper several books, and in the form of a dictionary exists, as Reference Book; another user′s experience to build a variety of use cases, it is a collection of these cases the knowledge manual, as User Book, Reference Book assist other users from being to find answers to your questions, and then record them on a user browsing behavior on the system, so can provide a more convenient, faster query.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use of knowledge for the e-book designed to help users know the current reading position, avoiding lost reading direction, the use of User Book can help users solve problems and quickly find the right content, to improve data search efficiency and the joy of reading, thus enhancing the user′s willingness to use.
關鍵字(中) ★ 知識
★ 電子書
★ 使用者
關鍵字(英)
論文目次 中文摘要 i
Abstract ii
誌謝 iii
目錄 iv
圖目錄 vi
表目錄 viii
第一章 緒論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動機 5
1-3、研究目標 5
1-4、參考手冊(Reference Book)與使用者手冊(User Book) 6
1-5、問題與對策 7
1-6、論文架構 8
第二章 相關研究理論 9
2-1、使用者中心設計 9
2-2、主題閱讀 10
2-3、網路社群知識分享 11
2-4、建構主義與社會建構 14
2-5、維基(WiKi) 15
第三章 系統設計與實作 17
3-1、系統架構 17
3-2、系統開發環境 19
3-2-1、系統後端 19
3-2-2、系統前端 19
3-3、資料庫結構 21
3-3-1、參考手冊(Reference Book)資料庫綱要 21
3-3-2、使用者手冊(User Book)資料庫綱要 22
3-4、系統功能 23
3-4-1、使用者登入 24
3-4-2、書本管理 25
3-4-3、使用者手冊 35
3-4-4、書本集 38
3-4-5、瀏覽歷程記錄 39
第四章 實驗與討論 42
4-1、實驗背景 42
4-2、實驗目的 42
4-3、實驗假設 43
4-4、實驗流程 43
4-5、實驗結果與問卷分析 45
4-6、討論 50
第五章 結論與未來研究 54
5-1、結論 54
5-2、未來研究 55
參考文獻 56
附錄一:實驗問卷(實驗組) 60
附錄二:實驗問卷(對照組) 62
參考文獻 〔1〕吳錦勳等編著,閱讀的力量:改變生命的十趟閱讀之旅,天下文化,台北市,2013年。
〔2〕連銘棋:悅讀閱讀。2014年6月2日,取自http://www.hceb.edu.tw/epaper/201103/tendency.asp。
〔3〕數位時代:數位搜尋有助推廣纸本書永遠不會消失。2014年6月2日,取自http://www.bnext.com.tw/article/view/id/7165。
〔4〕人間福報:閱讀系列 社論--電子書是紙本書的夥伴。2014年6月3日,取自http://www.merit-times.com/NewsPage.aspx?Unid=320833。
〔5〕許鴻泰,「電子書閱讀器之選單型式與快捷按鍵在使用者介面設計之研究」,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碩士論文,民國99年。
〔6〕王致元,「評估電子書的螢幕數量及視窗管理影響學生學習及理解之成效」,國立中央大學,碩士論文,民國101年。
〔7〕賈布爾(Ferris Jabr):大腦偏愛紙本書。2014年6月1日,取自http://sa.ylib.com/MagCont.aspx?PageIdx=1&Unit=featurearticles&Cate=&id=2340。
〔8〕陳昭珍,「數位出版發展現況與趨勢研究」,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第三十卷第二期,107-115頁,民國93年10月。
〔9〕陳秀婷,「以主題式教學提升學生過程技能與態度之研究-校園植物」,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碩士論文,民國98年。
〔10〕劉得煒,「主題式網路學習環境系統平台之建構與評鑑」,國立花蓮師範學院,碩士論文,民國90年。
〔11〕王元駿,「網路問題導向學習應用於防震災教育課程對國中生問題解決能力與地震防災態度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民國101年。
〔12〕Tony Greening, “Scaffolding for Success in Problem-Based Learning”, Medical Education Online, Vol 3, 1998.
〔13〕李家同,大量閱讀的重要性,五南出版社,台灣,2007年。
〔14〕Donald A. Norman & Stephen W. Draper, User-Centered System Design: New Perspectives on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Hillsdale, 1986.
〔15〕Donald A. Norman, The Design of Everyday Things., Basic Books, New York, 2002.
〔16〕高清漢,「使用者中心的電玩角色設計」,國立交通大學,博士論文,民國97年。
〔17〕Keith A. Butler, Robert J. K. Jacob, & Bonnie E. John,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introduction and overview”, CHI 98 Cconference Summary on Human Factors in Computing Systems, pp. 105-106, New York, 1998.
〔18〕Nigel Bevan, “Usability Issues in Web Site Design”, Serco ExperienceLab, London, November 1999.
〔19〕黃詩婷,「搜尋引擎使用者介面設計研究-以使用者導向與Web2.0相關服務」,長庚大學,碩士論文,民國99年。
〔20〕Grunert, Klaus G., et al, “User-oriented innovation in the food sector: relevant streams of research and an agenda for future work”, Trends i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19(11), pp. 590-602, 2008.
〔21〕(美)莫提默‧艾德勒(Mortimer J. Adler)、查理‧范多倫(Charles Van Doren)著,如何閱讀一本書,郝明義、朱衣譯,台灣商務,台灣,2003年。
〔22〕主題式閱讀。2014年6月5日,取自http://blog.udn.com/tuankochin/1195151。
〔23〕Senge & Peter, “Sharing Knowledge: The leader′s role is key to a learning Culture”, Executive Excellence, Vol 14, pp. 17, 1997.
〔24〕吳凱莉,「社會互動、知識分享、顧客導向、績效與創新關聯性研究-以台灣之旅行社為例」,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碩士論文,民國100年。
〔25〕Nancy M. Dixon, Common knowledge: How companies thrive by sharing what they know.,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Boston, 2000.
〔26〕Paul Hendriks, “Why Share Knowledge? The Influence of ICT on Motivation for Knowledge Sharing”, Knowledge and Process Management, Vol 6, No 2, pp. 91-100, 1999.
〔27〕Tim O′Reilly:What Is Web 2.0。2014年6月5日,取自http://oreilly.com/web2/archive/what-is-web-20.html。
〔28〕陳微虹,「以創用為基礎之合作說故事平台-衍生、重組、擁有感」,國立中央大學,碩士論文,民國98年。
〔29〕Alan Levine and Bryan Alexander, “Web 2.0 Storytelling: Emergence of a New Genre”, EDUCAUSE Review, Vol 43, No 6, pp. 40-56, 2008.
〔30〕鄧貴元,「在Web 2.0 平台上對於學童知識分享意願與行為分析」,國立中央大學,碩士論文,民國100年。
〔31〕周雅涵,「虛擬社群知識分享能力影響因素之研究探討-以PTT、FACEBOOK為例」,國立虎尾科技大學,碩士論文,民國100年。
〔32〕謝育明,「建立網路學習社群中知識分享意願之模式」,國立臺南大學,碩士論文,民國98年。
〔33〕謝宗諭,「虛擬社群知識分享行為研究—期待與價值扮演的角色」,國立中央大學,碩士論文,民國94年。
〔34〕鄭維誠,「高意願知識分享者在網路社群上知識分享行為之探討」,亞洲大學,碩士論文,民國100年。
〔35〕曾志華,「以建構論為基礎的科學教育理念」,教育資料與研究,第14期,74-80頁,民國86年1月。
〔36〕葉倩亨,「建構取向教學在國中一年級數學課之實驗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民國86年。
〔37〕邱雪媚,「以人本建構主義教學策略探究國小一年級學童「聲音」的概念學習」,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碩士論文,民國93年。
〔38〕戴雲卿,「社會建構導向的資訊融入國小英語教學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碩士論文,民國96年。
〔39〕Kenneth J. Gergen, “The social constructionist movement in modem psychology”, American Psychologist, Vol 40, No 3, pp. 266-275, March 1985.
〔40〕康雅菁,「維基百科社群知識建構歷程之研究─社會建構主義觀點」,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博士論文,民國98年。
〔41〕倪敏雄,「以Wiki概念建構某碩士班知識分享平台之研究」,國防大學,碩士論文,民國99年。
〔42〕潘建忠,「Wiki如何提升知識分享與移轉–以新人訓練為例」,國立中正大學,碩士論文,民國102年。
〔43〕朱兆中,「使用wiki合作學習對後設認知與知識信念的影響」,國立清華大學,碩士論文,民國101年。
〔44〕MIS2000 Lab、周棟祥和吳進魯合著,微軟MVP的ASP.NET學習教材-使用VB,松崗資產管理,台北市,2014年。
〔45〕陳傳興:Bootstrap V2中文教學。2014年6月10日,取自http://kkbruce.tw/。
〔46〕[軟體工程] MVC 架構。2014年6月8日,取自http://style77125tech.pixnet.net/blog/post/161639522。
〔47〕周芬伶,散文課,九歌出版社,台北市,2013年2月。
〔48〕朱自清,朱自清精品集1:背影,風雲時代,台北市,2011年6月。
〔49〕周芬伶、鍾怡雯主編,散文讀本,二魚文化,台北市,2002年8月。
指導教授 陳國棟(Gwo-dong Chen) 審核日期 2014-7-24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