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102757013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69 、訪客IP:18.191.215.30
姓名 江美珍(MEI-CHEN CHIANG)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客家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論文名稱 客家地方治理的合產效能之研究:以臺灣石門農田水利會為例
相關論文
★ 我國客家行政機關代理關係之研究─台北市客家文化基金會個案分析★ 我國客家事務行政類科考試政策執行之研究
★ 臺灣地方客家行政機關契約委外的治理研究:新北市義民祭個案分析★ 客語能力認證獎勵之政策工具研究:以行政機關公務人員為例
★ 政府機關對電子化政府的資訊素養認知與應用:以臺北市及新北市客家行政機關為例★ 客家文化重點發展區之客家政策研究:以龍潭大池整體環境規劃與營造計畫為例
★ 政府補助地方客家社團的協力成效之研究: 以桃園市客家禮俗教育協會為例★ 地方治理中多元族群學習客家文化成效之研 究-以桃園市八德社區大學客家文化課程為例
★ 我國地方政府推廣客家語文模式及其成效之研究:財團法人桃園市客家文化基金會個案分析★ 地方客家社團協力推動參與式預算之研究:以桃園市富岡為例
★ 桃園市客家社團推動海洋客家永續發展文化之研究★ 客庄基層官僚推動參與式預算觀感之研究 :以桃園市楊梅區為例
★ 臺灣地方客家行政機關契約委外成效之研究:桃園市客家桐花祭個案分析★ 地方政府文化活動簽約委外之研究: 以桃園市客家族群與多元族群個案為例
★ 幼兒園推動客語沉浸式教學政策之研究:以桃園市為例★ 都會客家社區志願團體的環境保育志工之研究:以桃園市中壢區老街溪流域為例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農田水利會係秉承政府推行農田水利事業為宗旨,其功能係解決農業用水問題,為推動、執行農業灌溉、排水之服務,以促進農業發展、提升農地生產、增加農民所得、繁榮農村社區、確保糧食安全、維護環境生態等。其使命為加強農田水利建設及營運管理,兼顧生態環境保育政策,期以發揮農田水利三生功能,並推廣為全民的水利事業。
本研究係採文獻分析法及深度訪談法進行研究,探析在客家地區,農田水利會的組織沿革不斷發展,如何營運﹖如何運用「合產」機制的組織效能,由「農田水利會」以擁有專業管理農業灌溉用水的知識與技能,所提供之水利服務、農業灌溉用水的治理營運,結合「基層水利小組」的豐沛人際網絡、社會資本,並以公私協力的夥伴關係,構成水利會與農民會員之間的信任與信賴,支援與互助,產生為一縱向的治理機制,共同推動與民眾利益有關的公共事務,以完成服務會員、水源配水、輸水的分配管理,達成農業灌溉用水公平、效率之預期目標及提高水利服務的價值與效能。
本研究結論,經時代的變遷,水利服務的合產關係與客家、閩南族群,並非顯著,無差別待遇。惟在經營環境的改變,農田水利會與水利小組的合產運作關係也有所影響,爰農田水利會為俾利水利事業永續經營,其與基層水利小組合產互助及政府的監督、輔助等,應要有妥善的經營管理對策:一、因應特殊行政任務,訂定健全法制及定位。二、爭取補助經費,促進農田水利建設。三、儘速制訂法規,加強水質汙染防治。四、強化會員參與水利服務,打造全民的水利事業。五、水權有償調撥之合理補償,維護農田水利會及農民權益。水權有償調撥之合理補償,維護農田水利會及農民權益。六、加強健全穩定財源,朝多角化經營。
摘要(英) The Irrigation Association adheres to the irrigation and water conservancy services as the aim, and its function is to solve the agricultural water problem, so as to promote and implement the agricultural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service, promote th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mprove farmland’s production, increase farmers’ income, prosper rural community, ensure food security, maintain environment and ecology, etc. Its mission is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water conservancy works and operation management, as well as give consideration to conservation policy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a bid to develop the three functions (production function, ecological function and life function) of irrigation and water conservancy and promote it as the national irrigation and water conservancy services.
This study adopted document analysis method and in-depth interview to conduct the research, so as to discuss and analyze the organizational evolution and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Irrigation Association in Hakka area, how it operates and how it applies the organizational effectiveness of “co-production” system. The professional management knowledge and skills in agricultural irrigation water possessed by the Irrigation Association, the supplied water conservancy service and the management and operation of agricultural irrigation water are combined with the abundant interpersonal network of “substratum water conservancy team”, social capital and the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to constitute the trust and reliance, supporting and mutual aid between Irrigation Association and farmer membership. Thus, one longitudinal governance mechanism is produced, so as to jointly push forward the public affairs related to public interests, complete the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f service membership, water distribution and water delivery, reach the anticipated goal of fairness and efficiency in agricultural irrigation water and improve the value and efficiency of irrigation service.
As for the conclusion of this study, with the change of time,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and differential treatment in the irrigation service’s co-production relations with Hakka and Minnan ethnic groups. Only the change in operating environment has also influenced the co-production operatio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Irrigation Association and water conservancy team. Irrigation Association is the sustainable operation of irrigation and water conservancy service. The co-production and mutual aid between the Irrigation Association and substratum water conservancy team, governmental supervision, assistance, etc should have the appropriate strategy of operation management: (1) responding the special administrative tasks and formulating the sound legal system and localization; (2) striving for subsidies and promoting construction of water conservancy works; (3) formulating the laws and regulation as soon as possible and reinforcing the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water pollution; (4) intensifying membership to participate in irrigation service and building the national water conservancy business; (5) reasonably compensating the allocation and transfer with compensation for water right and maintaining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the Irrigation Association and farmers; (6) strengthening the sound and stable financial resources and multi-orientation management.
關鍵字(中) ★ 農田水利會
★ 合產
★ 治理
★ 客家地區
關鍵字(英) ★ Irrigation Association
★ Co-production
★ Governance
★ Hakka Area
論文目次 中文摘要 i
Abstract ii
誌 謝 iv
目次 v
圖次 vii
表次 v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7
第三節 重要名詞界定 9
第四節 研究架構與研究方法 1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23
第一節 水利會 23
第二節 治理相關理論 29
第三章 臺灣水利會沿革與石門水利會探析 36
第一節 臺灣水利會沿革、組織變遷 36
第二節 臺灣石門農田水利會沿革變遷 45
第三節 臺灣石門農田水利會組織營運 52
第四章 訪談資料分析 69
第一節 行政執行政策方面 69
第二節 水利業務範圍 71
第三節 經費補助方面 73
第四節 水利會與會員分工及互動方面 76
第五節 灌溉水質方面 83
第六節 水權分配方面 85
第七節 水利會與地方族群關係 87
第五章 研究發現與建議 93
第一節 研究發現 93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06
參考文獻 113
附錄 120
附錄一 邀訪函 120
附錄二 水利法 121
附錄三 農田水利會組織通則 144
附錄四 農田水利會組織規程 152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甫昌(1998):〈省籍融合的本質:一個理論與經驗的探討〉,收錄於張茂桂
等著:《族群關係與國家認同》。台北:業強出版,頁55。
王甫昌(2003),《當代台灣社會的族群想像》。台北:群學出版社,頁9-20。
王明珂(2001),《華夏邊緣—歷史記憶與族群認同》。台北:允晨文化公司。
王雲東(2007),《社會研究方法 ─ 量化與質性取向及其應用》。台北:威仕
曼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頁252-256。
王萬邦(2003),《台灣的古圳道》。臺北:遠足文化,頁10。
丘昌泰(2007),《鄰避情結與社區治理:臺灣環保抗爭的困局與出路》。台北:
韋伯文化國際出版有限公司,頁33-37。
史美強(2005)。〈地方政府施政績效評估:地方治理觀點〉,收錄於《績效評估
92之方法與工具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行政院研考會,頁4-6。
江大樹(2006) ,《邁向地方治理—議題、理論與實務》。台北:元照出版公司,
頁5。
江大樹、張力亞(2009),〈縣市長的領導力與地方治理:一個初探性實證研究〉,
收錄於《台灣民主季刊》,第6卷,第2期,頁61-125。
江明修(1997),《公共行政學:理論與社會實踐》。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江明修、梅高文(1999),〈非營利組織與公共政策〉。社區發展季刊,第85
期,頁6-12。
江明修、鄭勝分(2002),〈非營利管理之協力關係〉。收錄於江明修主編。
《非營利管理》。台北: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頁81-124。
江運貴(1998),《客家與台灣》。台北:常民文化,頁185-198。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03),《政府改造》。台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
核委員會。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2009),《臺灣灌溉史》。臺北:行政院農業委員會,頁26-54。
呂育誠(2009),《地方政府管理—結構與功能的分析》。台北:元照出版有限
公司,頁371-379。
李汝和(1971),《臺灣省通志.卷四經濟志水利篇》。臺北:臺灣省文獻委員
會,頁3-7。
李宗勳(2004),〈公私協力與委外化的效應與價值:一項進行中的治理改造
   工程〉,公共行政學報,第12期,頁12-47。
李宗勳(2007),《政府業務委外經營—理論、策略與經驗》。台北:智勝文化
事業有限公司。
李長晏(1999),〈我國中央與地方府際關係分析:英國經驗之學習〉。國立政
治大學博士學位論文。
李柏瑜(2008),〈跨域問題中的公私協力研究,以社區大學為例〉。國立中
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吳昀雲(2006),〈論台灣農田水利事業與政府的關係〉。國立中臺灣大學經濟
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英明(1994),〈公私部門協力推動都市發展-「高雄21」美國考察報告〉,《空
間》,第56期,頁61-67。
吳貞樺(2010),〈論國家對農田水利會之監督〉。國立海洋大學海洋法律研
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吳濟華(1994),〈推動民間參與都市發展-公私部門協力策略之探討〉,《台
   灣經濟》,第208期,頁1-15。
林大侯(1997),《農田水利會多角化經營可行性評估 1997年度研究報告》高
雄:財團法人曹公農業水利研究發展基金會,頁2-1~2-30。
林建村、李源泉、陳信雄、趙達瑜(2004),〈戰後台灣農田水利組織性質定
位變遷之研究〉,《臺灣水利》,卷52期3,頁32-47。
林照真(1998),《水的政治學》。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
林衡道主編(1977),《臺灣史》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頁420。
邱崇原、湯京平、黃建勳(2009),〈地方治理的制度選擇與轉型政治:台灣
水利會制度變革的政治與經濟分析〉。《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第二十
三卷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頁95-97。
施正峰(2004),《台灣客家族群政治與政策》。台北:瀚蘆圖書出版有限
公司,頁452-454。
洪東嶽(1994),〈淺談農田水利會現階段財務業務的幾個問題〉,農田水利
雜誌,第41卷第8期,頁13-18。
洪東嶽等(1997),《農田水利會圳路史(一)》。台中:台灣省農田水利會
聯合會,頁23。
洪東嶽(1999),〈農田水利組織運作演變之探討〉收錄於台灣省農田水利會
聯合會編《第二屆海峽兩岸農田水利技術研討會論文集》。台中:台灣
省農田水利會聯合會,頁19-45。
洪東嶽(2006),《重修苗栗縣志 卷廿一 水利志》。苗栗:苗栗縣政府,頁39-160。
孫本初(2009),《新公共管理》。修訂二版,台北:一品文化出版社,頁179-185。
孫 煒(2007),〈臺灣第三部門與政府互動的政策分析:新治理觀點〉,收錄於
丘昌泰主編《非營利部門研究-治理、部門互動與社會創新》。台北:智
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頁157-203。
孫 煒(2007),《第三部門的治理研究》。台北:瀚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頁
80-82。
孫 煒(2008),〈民主治理與非多數機構:公民社會的觀點〉。國立政治大學
公共行政學報,第26期,頁2。
孫 煒(2008),《第三部門的政策環境與治理機制》。台北:智勝文化事業有
限公司,頁25。
徐正光主編(2000),《第四屆國際客家學研討會論文集:聚落、宗族與族群
關係》。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徐正光主編(2007),《臺灣客家研究概論》。台北:南天書局。
徐保生(2013),〈我國客家行政機關代理關係之研究-台北市客家文化基金
會個案分析〉。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桃園縣政府(1979),《桃園縣志卷四經濟志》。台北:龍祥彩藝印刷公司,頁
161-166。
惜遺(1950),《台灣之水利問題》。台北:台灣銀行金融研究室。
陳定銘(2010),〈客家社區治理〉,收錄於丘昌泰主編《客家政治與經濟》。台
北: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頁 402-430。
陳培桂(2006),《淡水廳志》,一版。臺北:文建會,頁154-161。
陳鴻圖(1996),《水利開發與清代嘉南平原的發展》。臺北:國史館,頁70-73。
陳鴻圖(2001),〈嘉南大圳研究(1901-1993):水利、組織與環境的互動歷程〉。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系博士論文。
陳鴻圖(2003),〈從陂塘到大圳—桃園臺地的水利變遷〉。東華人文學報,第
5期,頁183-208。
陳鴻圖(2009),《臺灣水利史》。臺北:五南圖書公司。
陳鴻圖(2012),〈戰後水利會水利小組的變遷(1945-1975)〉。東華人文學
報,第20期,頁137-167。
張良印(2001),〈經營環境改變對農田水利會業務之影響及對策分析〉。國
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張 勤(1992),《重修台灣省通志.卷四經濟志水利篇》。南投:臺灣省文獻
委員會,頁185-588。
張維安、徐正光、羅烈師主編(2008),《多元族群與客家:臺灣客家運動20年》。
台北:南天書局。
張維安、黃毅志 (2000),〈台灣客家族群經濟的社會學分析〉,收錄於張維安
編著《台灣客家族群史產經篇》。台灣省文獻會出版,頁21-50。
張樂燕(2001),〈台灣農田水利會營運管理與多角化經營之研究—以桃園水
利會為例〉。銘傳大學公共管理與社區發展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
文。
張翰璧(2004),〈埤塘、產業變遷與客家族群—以中壢為例〉。行政院客家委
員會獎助客家學術研究計畫論文。
陳柏谷(2012),〈農田水利會作為公法人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法律研究
所碩士論文。
郭士國(2012),〈族群型代表性行政機關課責之研究:以我國中央與地方客
家行政機關為例〉。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郭雲萍(1994),〈國家與社會之間的嘉南大圳:以日據時期為中心〉。國立
中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瑋凡(2012),〈新竹農田水利會與地方社會(1945-1982)〉。國立中央大
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傅寶玉(2007),《古圳》。台北:日創社文化事業有限公司,頁32-57。
傅寶玉(2009),〈水利與國家:日治初期桃園廳公共埤圳的公法人〉國史館館
刊第24期,頁1-38。
鈕文英(2013),《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二版。台北:雙葉書廊有限公司。
黃宏森(2006),〈共享性資源的網絡治理:台灣農田水利資源管理個案分析〉。
   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報,第21期,頁73-114。
黃姿旖(2013),〈臺灣農田水利會變遷探討〉。東海大學政治系碩士論文。
黃淑芬(2010),〈非營利事業組織公私協力行銷城市永續環境—以愛.地球博
為例〉。非營利組織管理學刊,8,頁52-77。
黃國藤(2004),〈水利行政組織架構及管理機制探討(以桃園縣為例)〉。
國立中央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萬文隆(2004),〈深度訪談在質性研究中的應用〉。生活科技教育月刊,37
(4),頁17。
葉至誠、葉立誠(2002)。《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
頁139-141。
葉俊榮(2004),〈政府再造與區域治理〉研考雙月刊,28卷5期,頁10。
廖本洋主修(1979),《桃園縣志卷四》〈經濟志.水利篇〉。 桃園:桃園文
獻委員會,頁133-148。
趙永茂(2007),〈鄉鎮級之公共行銷與地方治理模式—台北縣淡水鎮發展個案
分析〉。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府際關係與地方治理」學術特色研究計畫
補助論文。
劉坤億(2009),〈地方治理與地方政府角色職能的轉變〉。空大行政學報13,
頁233-267。
劉郁芬(2008),〈臺北縣萬里鄉推動地方發展策略之研究:公私協力模型之
分析〉。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劉素芬(2007),〈日治時期霧峰水利組織與地域社會的演變〉。中央大學人文
學報,31期,頁145 – 180。
劉銀丹(2011),〈以公私協力推動客家文化發展之研究__平鎮客家書院之經驗〉。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劉曉明(2010),〈戰後桃園農田水利會組織之探討(1945-2002)〉。國立中
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志展(1999),《明清臺灣水利開發研究》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蔡明華、林尉濤(2009),《臺灣灌溉史》第二版。臺北: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頁44-54。
蔡炎輝.繆治捷(1954),《臺灣省各地水利委員會概況》臺北:臺灣省水利委
員會聯合會,頁113。
臺灣省石門水庫管理局(1994),《石門水庫竣工三十週年紀念專輯》。桃園:臺
灣省石門水庫管理局,頁36-37。
臺灣石門農田水利會(2014),《臺灣石門農田水利會50週年紀念專刊》。桃園:
臺灣石門農田水利會。
臺灣省石門農田水利會(2004),《臺灣省石門農田水利會四十週年紀念會誌》。
桃園:臺灣省石門農田水利會。
謝東閔(1954),《台灣水利史》。台北:中華文化。
羅烈師(2000),〈台灣竹塹地區客家社會之形成〉,收錄於徐正光主編,《第四
屆國際客家學研討會論文集:歷史與社會經濟》。台北:中央民族學研究
所,頁16-17。
嚴祖馨(2002),〈漫談農田水利會-水利會究竟是什麼!?水利會作的是什
麼!?〉,收錄於廖本炎主編 ,《農田水利雜誌-重要文獻彙編(二)》。
台北:農田水利會聯合會,頁273-278 。
顧忠華導讀,張義東等譯(2013),《公民社會》。臺北:開學文化事業有限公
司,頁73-75。

二、英文部分
Gardner, J. W.(1990) On leadership. New York: Free Press.
Leach, R. and J. Percy-Smith(2001) Local Governance In Britain. New York:
Palgrave.
Ostrom, Elinor(1996) “Crossing the Great Divide: Coproduction, Synergy, and
Development,"World Development 24: 1073-1087.
Rhodes, R. A. W. (1997) Understanding Governance: Policy Networks,
Governance, Reflexivityand Accountability. Buckingham: Open University Press.
指導教授 孫煒 審核日期 2015-8-24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