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102155001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61 、訪客IP:18.220.200.197
姓名 蔡佳珍(Chia-Chen Tsai)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歷史研究所在職專班
論文名稱 方震儒與晚明政局之研究
(A Study on Fang Zhenru and the Political Conditions of the Late Ming Dynasty)
相關論文
★ 明代通政使司之研究★ 于慎行的生平與學思之研究
★ 萬曆中後期言官派系黨爭之研究(1586-1620)★ 晚明司禮監之研究
★ 明代祭酒資歷與作為之研究(1382-1566)★ 明代王世貞宗教觀之研究
★ 晚明直臣楊漣之研究(1572-1625)★ 抗戰建軍的新嘗試———徵集到組建:青年遠征軍人事研究
★ 明中葉理學名宦項喬之研究(1493-1552)★ 明代寡母敎子之研究
★ 明代女紅─以北方婦女為中心之探討★ 明末浙江地區僧侶對寺院經濟之經營---以雲棲袾宏、湛然圓澄、密雲圓悟為中心
★ 砂拉越留台同學會之研究(1694-1996)★ 從種族到民族:梁啟超民族主義思想之研究(1895-1903)
★ 公廟與地方社會-以大溪鎮普濟堂為例(1902-2001)★ 晚明的輿論―李三才個案之研究 (1593-1623)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至系統瀏覽論文 ( 永不開放)
摘要(中) 方震孺與晚明政局之研究
摘要
晚明各式人物充斥朝中,有的如方震孺,有的謀狂填欲壑以營私,彼此間的爭鬥,實令後人眼花繚亂,對之評論紛繁複雜,觀點甚至大相逕庭,方震孺在亂世中仍對明廷懷披肝瀝膽之心,並欲力挽狂瀾以救世,實屬難得。

方震孺早年家境不富裕,經濟條件不佳,生活非常辛苦。之後幸得師羅大冠的教化,引領他接觸宗教,在面對逆境時,能坦然面對。而他知書達禮,雖聰穎,但早期仕途機運坎坷,並不順遂,後期所面臨的災禍,也可說是在此時期埋下。
方震孺巡按遼東,則明朝得以保存遼東,當其率軍民保衛壽州時,則壽州也得以保全,當其招降叛將(祖大壽)時,叛將亦受其感召而降伏。震孺堪稱優秀之人才,可是他面軟心慈,不擅政治之權謀運作,欲貢獻己力,報效國家而躋身政治,但卻因不擅權謀,終遭迫害,徒留遺憾,而其遺留之風範值後世之人省察學習。
政經環境敗壞之際,為堅持士大夫的風骨,方震孺即使面對每況愈下之環境,亦有守有為,為晚明貢獻自己的能力。當其遭遇牢獄之災時,亦心繫國事之安危,不屈不饒,奮發圖強,他個人操守和政經長才,在當時官員中,應屬典範,惟全局已壞,有志難伸,空留循吏典範,無補國家危亡。
關鍵詞:晚明政局、遼東戰事、方震孺、東林士人、明末三案
摘要(英) A Study on Fang Zhenru and the Political Conditions of the Late Ming Dynasty
Abstract
The imperial court was flooded with kinds of officials in Late-Ming Dynasty. Some like Fang Zhenru were loyal to the imperial government; others were ganged up for private gain. There were the conflicts in Ming government and factional conflicts between different parties and groups. There were different views and value judgments for different parties and groups in various periods, however, Fang Zhenru acted in accordance with his beliefs and he managed to save the critical situation of politics on the verge of collapse.
Although Fang Zhenru was from a well-off family in his early years, he was fortunately to be an apprentice of Lo Takuan and came into contact with religion. Therefore, he could accommodate himself to circumstances. Fang Zhenru had stood to sense and had perfect virtue, but his official career was rough in his early age.
While Fang Zhenru as an inspection senior official in Liaodong, he managed to save Liaodong from being occupied. While he led the army and people against the enemy in Shouzhou, he kept Shouzhou from falling into enemy′s hands. The leader of enemy Tsu Tashou was summoned to surrender because of the political pathos of Fang. Fang Zhenru was an excellent talent, but he was too kind to be a machiavellian. He won′t exploit his position and power to seek personal gain and was subjected to political persecution in the end. Fang had established a model of politician with moral integrity for later generations.
Faced with the coming of the crisis, Fang Zhenru had the integrity of an intellectual ; upright in character , he had his lines firmly drawn. Fang was modest, open-minded and tolerant, but he had not the aggression nor manipulation that makes a politician. His personal integrity and legacy was unhelpful to the troubled Late-Ming Dynasty.
Key words: Political Conditions of the Late Ming Dynasty, Battle of Liaodong, Fang Zhenru, Donglin Intellectuals, Three Cases of the Late Ming Dynasty
關鍵字(中) ★ 方震儒
★ 東林士人
★ 明末三案
★ 晚明政局
★ 遼東戰事
關鍵字(英)
論文目次 章節目次
緒論.............................1
第一章 方震孺的政治生涯 ..................10
第一節 生平與仕途......................10
第二節 牢獄困頓.......................23
第三節 同僚傾軋.......................30
第二章 政經方面的作為...... ..............40
第一節 政治環境的惡化....................40
第二節 財經之困局......................50
第三節 政經方面的建言與施為.................58
第三章 軍事方面的作為....................69
第一節 遼東態勢與監軍職務..................69
第二節 按遼期間之人際互動..................78
第三節 軍事長才之施展....................84
結論............................93
徵引書目...........................96
圖表目次
表1~1方震孺仕途紀事一覽表..............20
表2-1洪武年間屯田記載................52
表2-2屯糧數量表...................55
表2-3方震孺薦才一覽表................63
表2-4方震孺財經建言一覽表..............67
圖3-1 明末遼東形勢圖.................74
圖3-2 覺華島圖....................83
表3-1按遼時期奏疏統整表...............89
參考文獻 一、古籍與史料
(一)正史
張廷玉等,《明史(1-28)》,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
李東陽等著,《明孝宗實錄》,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校印本,臺北:中央研 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6年。
陳文等著,《明英宗實錄》,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校印本,臺北:中央研 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6年。
溫體仁等著,《明神宗實錄》,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校印本,臺北:中央研 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6年。
溫體仁等著,《明熹宗實錄》,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校印本,臺北:中央研 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6年。
葉向高等著,《明光宗實錄》,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校印本,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6年。
蹇義等著,《明成祖實錄》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校印本,臺北:中央研 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6年。
不著撰人,《清實錄.太宗文皇帝實錄》,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二)政書
李東陽撰,申時行修,《大明會典》,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76年。
顧秉謙輯,《三朝要典》,收入《四庫禁燬書叢刊》史部56,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年。
(三)奏議
朱東觀輯,《禎朝詔疏》,明崇禎刻本,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
畢自嚴,《度支奏議》,明崇禎刻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張學顏,〈條陳遼東善後事宜疏〉,收入《明經世文編》,臺北:學生出版社,1968年。
鄒元標,《鄒忠介公奏疏》,明崇禎十四年林銓刻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葉向高,《蒼霞續草》,收入《四庫禁燬書叢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
葉向高,《續綸扉奏草》,收入《四庫禁燬叢刊》,北京:北京出版社,1995年。
陳子龍,《明經世文編》,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總集類1661,上海:上海古籍,1995年。
(四)文集
方震孺著,《方孩未先生集》,淮南:樹德堂,1868年,臺大圖書館善本書室藏。
楊漣,《楊忠烈公文集》,明崇禎刻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五)筆記
金日昇,《頌天臚筆》,張氏適園叢書本,國學扶輪社校印,收入王德毅主編,《叢書集成續編214〈文學類‧瑣談〉》,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9年。
徐沁,《明畫錄》,收入《叢書集成新編》,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84年。
談 遷,《棗林雜俎》(6卷,附錄1卷),張氏適園叢書本,國學扶輪社校印,收
入王德毅主編,《叢書集成續編214〈文學類‧瑣談〉》,臺北:新文豐出版
公司,1989年。
劉若愚,《酌中志》,臺北:偉文出版社,1976年。
(六)私修史書
王在晉,《三朝遼事實錄》,收入續修四庫全書編委會編,《續修四庫全書〈史部‧雜史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文秉,《先撥志始》,清寫刻本,收入續修四庫全書編委會編,《續修四庫全書〈史部437‧雜史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文秉,《烈皇小識》,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史部439》,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文秉,《定陵註略》,臺北:偉文圖書出版社,1976年。
不著撰人,〈貳臣傳甲.祖大壽〉,《清史列傳》,臺北:中華書局,1987年。
朱長祚,《玉鏡新譚》,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沈國元輯,《兩朝從信錄》,(35卷),明崇禎刻本,收入續修四庫全書編委會編,《續修四庫全書〈史部356‧編年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李 清,《南渡錄》(5卷),清抄本,收入續修四庫全書編委會編,《續修四庫全
書〈史部443‧雜史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李遜之,《三朝野紀》,收入《續修四庫全書史部438》,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計六奇,《明季北略》,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9年。
高汝栻,《皇明續紀三朝法傳全録》(16卷),明崇禎九年刻本,收入續修四庫全
書編委會編,《續修四庫全書〈史部357‧編年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
社,2002年。
許重熙,《明季甲乙彙編》,收入全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編委會編,《晚明史料
二種》,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2001年。
陳建,《皇明通紀集要》,收入《四庫禁燬書叢刊》史部34,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
談遷,《國榷》,北京:中華書局,1958年。
薛飛編,〈南渡錄點校說明〉,《南明史料(八種)》,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9年。
(七)傳記與年譜
邱石常,〈幾灰草序〉,《附刊》,收入《方孩未先生集》。
查繼佐,《罪惟錄》(全4冊),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6年。
鄒 漪,《啓禎野乘二集》,清康熙十八年金閶存仁堂素政堂刻本,收入四庫禁燬書叢刊編纂委員會編,《四庫禁燬書叢刊〈史部41〉》,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
(八)地方志書
牛若麟,《(民國)吳縣志》,民國二年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宋瑛,〈政典秩官〉,《(康熙)泰和縣志》,清康熙二年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李師沆,《(光緒)鳳臺縣志》,清光緒十二年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金毓黻主編,《遼海叢書》,瀋陽:遼瀋書社,1985年。
陳繼儒,《建州考》,清康熙二年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曾道唯,《(光緒)壽州志》,清光緒十六年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楊暘,《明代遼東都司》,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88年。
二、近人論著
(一)專書
包遵彭主編,《明代經濟》,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68年。
杜維運,《史學方法論》,臺北:華世出版社,1979。
杜婉言,《失衡的天平:明代宦官與黨爭》,臺北:萬卷樓,1999年。
孟森,《明代史》,臺北:中華叢書委員會,1957年。
孟森,《明史講義》,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14年。
高明士主編,《戰後臺灣的歷史學研究1945-2000(第五冊‧明清史)》,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04年。
徐泓,《二十世紀中國的明史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1年。
孫文良、李治亭,《明清戰爭史略》,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5年。
陳永明,《清代前期的政治認同與歷史書寫》,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
韋慶遠,《張居正和明代中後期政局》,深圳: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黃仁宇,《萬曆十五年》(臺北:台灣食貨,1985年),頁324。吳宣德,《明代進士的地理分布》,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9年。
陳支平、林楓,《明代萬歷前期的商業稅制與稅額》,收入《明清論叢》,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9年。
賈仕勇,《奏摺上的晚明》,臺北:商務印書館,2015年。
樊樹志,《萬曆傅》,臺北:商務印書館,2001年。
賴建誠,〈修邊經費〉,《邊鎮糧餉》,臺北:聯經出版社,2008。
劉健,《庭聞錄》,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8年。
錢穆,《國史大綱》,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5年。
謝國楨,《明清之際黨社運動考》,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
顧誠,《南明史》,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97年。
(二)期刊論文
王吉英,〈淺談巡按御史方震孺於明末「遼事」中的作用〉,《中國校外教育》上旬刊,北京:中國兒童中心,2014年8月,p17。
王恩厚,〈《國榷》的史料價值〉,《歷史教學》期6,1987年p56-57。
王堯禮,〈南明首輔馬士英〉,《文史天地》,期1,2009年1月,p4-6。
王景澤、陳麗麗,〈晚明御史方震孺〉,《哈爾濱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期21,2010年,p114-112。
王鐵男,〈就遼西鏖兵的開端—寧遠大捷對明王朝的影響〉,《湖北函授大學學報》,遼寧師範大學歷史文化旅遊學院,卷28,期4,2015年,p104。
吳振漢,〈清初遺臣史家李清之明史學〉,發表於「明清學術與儒學學術研討會」,2012年11月,p5-11。
李碩文,〈萬曆心態與明朝衰落〉,《內蒙古電大學刊》,安徽:師範大學社會學院,期4,2011年,頁44-70。
徐泓,《二十世紀中國的明史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1年,p26。
楊雲萍,〈南明弘光時代的幾個問題〉,《中國歷史學會史學集刊》,期7,1975年,p157-178。
莊贏,〈晚明官員的收入構成〉,《大慶師範學院學報》,大慶師範學院,卷32,期1,2012年,p116。
錢茂偉,〈許重熙:一個值得重視的晚明史家〉,《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期3,1998年,p116。
(三)學位論文
王柏翰,〈晚明司禮監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
呂理越,〈明崇禎朝監軍制度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林聖坤,〈方從哲與晚明政局之研究(1614-1628)〉,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翁宏霖,〈晚明復社領袖張溥(1602-1641)及其經世思想〉,成功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
郭湞詠,〈萬曆中後期言官派系黨爭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
溫景瀚,〈弘光首輔馬士英與南明政局之研究〉,桃園: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4年。
蕭敏如,〈東林學派與晚明經世思潮〉,臺北:臺灣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三、工具書
中國歷史大辭典編纂委員會編,《中國歷史大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年。
王重民,《中國善本書提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高明士主編,《戰後臺灣的歷史學研究1945-2000(第五冊‧明清史)》,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04年。
國立中央圖書館編,《明人傳記資料索引》,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1965年。
潘榮勝主編,《明清進士錄》,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
謝正光編,王德毅校定,《明遺民傳記資料索引》,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0年。
指導教授 吳振漢 審核日期 2015-10-27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