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102121013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108 、訪客IP:18.119.248.214
姓名 馮羽涵(Yu-Han Feng)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中國文學系
論文名稱 天壤王郎,所適非偶──清代才媛婚姻不遇研究
相關論文
★ 明清女性自傳劇作之夢境書寫★ 新世紀以來中國大陸電視劇研究
★ 知青問題研究——以雲和縣為例★ 觀看與被觀看:西方國際電影節與中國大陸藝術電影(1983-2017)
★ 漢語舌尖元音的歷史演化與地理分布★ 晚唐「溫李」作品對南朝宮體詩之承傳與創變
★ 清代女性作家戲曲:《繁華夢》、《喬影》、《梨花夢》「擬男」題材之性別意識反思★ 越南詩人阮勸對陶淵明的接受之研究
★ 家學建構與傳承對清代才女文學的影響—— 以錢塘袁氏女性文學為中心探討★ 王小波〈黃金時代〉之暴力敘事與成長啟蒙
★ 回城知青的集體記憶──以梁曉聲《雪城》為中心★ 食指後期詩作之人生主題探討
★ 盜墓小說《鬼吹燈》研究★ 從青樓到閨閣的文學跨越-以柳如是與徐燦為例
★ 李銳小說的悲劇意識與生命關懷---以《厚土》、《無風之樹》為例★ 氣候變遷對漢末三國的影響——以文學為探討核心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本文的研究聚焦於清代所適非偶的才女,因為在傳統父權主導下的中國,家庭是女性最主要的生存空間,婚姻也可說是女性一生最大的轉折點,所以不幸的婚姻深刻影響女性的一生,因而女性所適非偶的命運是成為自古以來傳唱不斷的主題。在才女輩出的清代,才女們對於婚姻的品質有了進一步的要求與想像,她們渴望擁有才學相當、興趣相同的伴侶。但是父母之命的婚配卻常常造成所適非偶的情形,在才女的婚姻中則更為顯著與受到重視,故本文研究將從女性一生扮演的角色、各種人際關係交流以及文化現象的角度切入探討。
  本文希望透過才女的作品以及生平記錄整合出此類才女群體的共通表現,不幸婚姻雖然深刻影響著才女的身心靈,但也激發出她們對於女性命運及自我價值的思考。她們必須在才、德之間掙扎,從社會賦予她們在家庭中所扮演的各種角色到她們以文學向外尋找精神的依靠,無不展現她們對於禮教制度的困惑和對社會期望的背離,所以可以說不凡的心性與才氣造成她們對婚姻過於理想的期待以致失望,但婚姻的不遇則進一步深化她們的不凡。
摘要(英) This dissertation focuses on the topic of talented women whose husbands didn’t match her in Qing dynasty. In China under the leading of the traditional patriarchy, family is the most important living space for female. Marriage is the biggest turning point in women’s life. Therefore, unhappy marriage greatly impacted on women′s life. From old days, the ancients often chanted the topic of women experiencing not matched marriage. In Qing dynasty, these talented women had a certain request and imagination of qualification of marriage. They were eager for husbands who would have the same knowledge and interests. But traditional arranged marriages had lead to an unhappy marriage. This was more evident and emphasized when it came to talented women’s marriage. This dissertation will discuss about the talented women from the angles of the role they played in the life, all kinds of relationship and cultural phenomenon.
Although unhappy marriage affected greatly talented women’s body and soul, it stimulated their self-worth and fate to be women. They were struggling between talent and moral. The society gave them the role they should play in the family. In order to get away from this burden, they found their pillar of spirits by writing. It showed that they confused about Confucian code of ethics and wanted to escape from the society. It can be said that extraordinary talent and mind led to stronger disillusionment to their marriage, while the marriage without matching with their expectation deepen their extraordinariness.
關鍵字(中) ★ 清代
★ 婚姻
★ 才女
★ 所遇非偶
關鍵字(英)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婚姻不遇的定義與分類 3
第三節 文獻探討 5
一、泛論研究 5
二、個案研究 7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9
一、文獻法 9
二、個案研究法 10
三、綜合分析法 10

第二章 所適非偶才女的家庭角色 13
第一節 女兒身分 13
一、才女養成的背景 13
二、掌上明珠天倫樂 14
三、女兒時光的眷戀 17
第二節 妻子身分 20
一、婚姻對才女的影響 20
(一)包辦婚姻制度 20
(二)創作生涯受阻 21
二、不遇才女的婚姻處境 22
(一)凡夫難容執筆手 22
(二)貞節深植才女心 25
(三)蕩子無歸任處迷 29
(四)王郎怎解謝娘句 32
三、不遇婚姻的困頓與啟發 39
第三節 母親身分 41
一、母職發揮 41
二、撫兒之艱 44
三、無後之憾 47

第三章 所適非偶才女的文學交遊 51
第一節 家族成員的親情與往來 51
一、手足情深、懷鄉夢歸 52
二、親身經歷、勸勉後輩 61
三、家族成員的哀悼與協助 65
四、暫時成員的矛盾與出口 68
第二節 與男性文人的關係與互動 70
一、社會風氣現象與成因 70
二、小青熱潮、薄命典型 72
三、才女成名、尋求途徑 74
四、生活遇難、獲得援助 78
五、擴大人際、尋覓知音 81
六、文人意識、雅士傾向 86
七、男女文人的互惠關係 90
第三節 與女性密友的情感與對話 92
一、姐妹歡聚時光的眷戀 93
二、強烈深刻的女性情誼 96
三、同情理解與同病相憐 99
四、尋覓知音與渴求認同 104

第四章 所適非偶才女的多元觀照 110
第一節 理想婚姻的設想與幻滅 110
一、才子佳人情結 110
二、自命不凡的心性 113
三、婚姻理想的破滅與恐懼 115
四、才命相妨 117
第二節 家庭以外的關懷與意識 120
一、社會性別角色錯置 120
二、歷史社稷的體悟與關懷 122
三、性別意識的萌發與侷限 128
第三節 精神世界的渴求與追尋 133
一、離塵出世、精神超越 134
二、拋卻才情、覺悟掙扎 137
三、參悟苦諦、尋求解脫 140

第五章 結論 142

參考書目 145

附錄 清代不遇才女資料彙編 156
參考文獻 一、傳統古籍(皆依照姓名筆畫排列)
王英志主編,《袁枚全集》,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年。
王英志主編,《清代閨秀詩話叢刊》全三冊,南京:鳳凰出版社,2010年。
肖亞男主編,《清代閨秀集叢刊》全六十六冊,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4年。
清.史震林,《西青散記》,收於《筆記小說大觀》七編,台北:新興書局,1982年。
清.吳定璋輯,《七十二峰足徵集》,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清乾隆十年吳氏依緣園刻本,收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補編》,第44冊,濟南:齊魯書社,2001年。
清.吳綃,《嘯雪庵集》四卷,清初刻民國鈔配本,收於肖亞男主編,《清代閨秀集叢刊》,第1冊,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4年。
清.李媞,《猶得住樓詩詞稿》二卷,民國間排印《上海李氏易園三代清芬集》本,收於肖亞男主編,《清代閨秀集叢刊》,第35冊,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4年。
清.沈善寶,《名媛詩話》,《續修四庫全書》,集部,詩文評類,第1706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清.況周頤,《蕙風詞話》,台北:世界書局,1979年。
清.邱心如,《筆生花》,台北:洛河圖書出版社,1980年。
清.孫雲鳳,《湘筠館詞》,清嘉慶十九年(1814)刻本,收於肖亞男主編,《清代閨秀集叢刊》,第19冊,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4年。
清.徐乃昌,《小檀欒室彙刻閨秀詞》,台北:富之江,1997年。
清.徐樹敏、錢岳同選,《眾香詞》,台北:富之江,1997年。
清.袁枚,《袁家三妹合稿》,收於王英志主編,《袁枚全集》,第7冊,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年。
清.袁枚,《隨園女弟子詩選》,收於王英志主編,《袁枚全集》,第7冊,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年。
清.袁枚,《隨園詩話》,收於王英志主編,《袁枚全集》,第3冊,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年。
清.袁枚,《隨園詩話補遺》,收於王英志主編,《袁枚全集》,第3冊,南京:鳳凰出版社,2010年。
清.袁潔《蠡莊詩話》,收於錢仲聯,《清詩紀事》,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9年。
清.郭麐,《靈芬館詩話》,《續修四庫全書》,集部,詩文評類。第1705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清.陳維崧,《婦人集》,收於王英志主編,《清代閨秀詩話叢刊》,第1冊,南京:鳳凰出版社,2010年。
清.無名氏撰,《研堂見聞雜記》,收於《台灣文獻史料叢刊》第5輯,台北:大通書局,1987年。
清.賀雙卿,《雪壓軒詞》二卷,民國十六年(1927)北京文化學社排印本,收於肖亞男主編,《清代閨秀集叢刊》,第8冊,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4年。
清.雷瑨,雷瑊輯,《閨秀詩話》,收於王英志主編,《清代閨秀詩話叢刊》,第2冊,南京:鳳凰出版社,2010年。
清.熊璉,《澹仙詞鈔》四卷,清嘉慶二年(1797)金陵杜新甫刻本,收於肖亞男主編,《清代閨秀集叢刊》,第17冊,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4年。
清.熊璉,《澹仙詩鈔》四卷,清嘉慶二年(1797)金陵杜新甫刻本,收於肖亞男主編,《清代閨秀集叢刊》,第17冊,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4年。
清.錢蕙纕,《女書癡存稿》,清道光五年(1825)陳乙刻本,收於肖亞男主編,《清代閨秀集叢刊》,第16冊,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4年。
【美】伊維德(WiltL.Idema)主編,《美國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藏明清婦女著述彙刊》,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年。
二、近人編輯、論著
王力堅,《清代才媛文學之文化考察》,台北:文津出版社,2006年。
王力堅,《清代才媛沈善寶研究》,台北:里仁書局,2009年。
王秀琴編,《歷代名媛文苑簡編》一冊,上海:商務印書館,1947年。
王秀琴編,《歷代名媛書簡》一冊,上海:商務印書館,1941年。
王萌,《禁錮的靈魂與掙扎的慧心──晚明至民國女性創作主體意識研究》,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09年。
王曉燕,《清代女性詩學思想研究》,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14年。
李又寧、張玉法編,《中國婦女史論文集》,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1年。
李小江、朱虹、董秀玉主編,《性別與中國》,北京:三聯書店,1994年。
李志宏,《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說敘事研究》,台北:大安出版社,2008年。
李貞德主編,《中國史新論.性別史分冊》,台北:中央研究院,2009年。
杜芳琴、王政主編,《中國歷史中的婦女與性別》,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年。
周愚文、洪仁進主編,《中國傳統婦女與家庭教育》,台北:師大書苑,2005年。
施淑儀,《清代閨閣詩人徵略》,收於王英志主編,《清代閨秀詩話叢刊》,第3冊,南京:鳳凰出版社,2010年。
胡文楷,《歷代婦女著作考》,上海:商務印書館,1957年。
胡曉真,《才女徹夜未眠:近代中國女性敘事文學的興起》,台北:麥田出版社,2003年。
孫康宜,《古典與現代的女性闡釋》,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8年。
張宏生主編,《明清文學與性別研究》,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年。
陳玉蘭:《清代嘉道時期江南寒士詩群與閨閣詩侶研究》,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年。
陳東原,《中國婦女生活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4年。
華瑋,《明清婦女之戲曲創作與批評》,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3年。
華瑋,《明清婦女戲曲集》,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2003年。
黃嫣梨,《妝臺與妝臺以外──中國婦女史研究論集》,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9年。
楊士聰撰,《台灣文獻史料叢刊》第五輯,台北:大通書局,1987年。
葉舒憲主編,《性別詩學》,北京:社會科學文獻,1999年。
劉詠聰,《德‧才‧色‧權:論中國古代女性》,台北:麥田出版社,1998年。
樊琪、嚴明合著,《中國女性文學的傳統》,台北:洪葉文化事業出版,1999年。
鄧紅梅,《女性詞史》,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0年。
蕭虹主編,《中國婦女傳記辭典:清代卷》,澳洲:悉尼大學出版社,2010年。
鮑家齡主編,吳燕娜編著,《中國婦女與文學論文集》,第一集,台北:稻鄉出版社,1999年5月。
鮑家麟編著,《中國婦女史論集》,第三集,台北:稻鄉出版社,1993年。
鮑家麟編著,《中國婦女史論集》,第四集,台北:稻鄉出版社,1995年。
謝無量,《中國婦女文學史》,台北:台灣中華書局,1973年。
梁乙真,《清代婦女文學史》,台北:台灣中華書局,2015年。
鍾慧玲,《清代女詩人研究》,台北:里仁書局,2000年。
鍾慧玲主編,《女性主義與中國文學》,台北:里仁書局,1997年。
譚正璧,《中國女性的文學生活》,揚州: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1998年。
嚴迪昌,《清詞史》,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0年。
【美】高彥頤(Dorothy Ko)著,李志生譯,《閨塾師: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年。
【美】曼素恩(Susan Mann)著,楊雅婷譯,《蘭閨寶錄:晚明至盛清時的中國婦女》,台北:左岸文化出版,2005。
【美】曼素恩著,定宜庄,顏宜葳譯,《綴珍錄——十八世紀及其前後的中國婦女》,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5年。
【美】曼素恩著,游鑑明、胡纓、季家珍等主編,《重讀中國女性生命故事》,台北:五南圖書公司,2015年。
三、單篇論文(期刊論文、專書論文)
王力堅,〈從《名媛詩話》看家庭對清代才媛的影響〉,《長江學術》2006年3月,第3期,頁109-116。
王英志,〈大家之女與貧者之婦──隨緣女弟子錢孟鈿與汪玉軫〉,《蘇州大學學報》,1994年第4期,頁69-75。
王偉萍,〈明清母氏教育素養述論〉,《內江師範學院學報》,2013年,第28卷第7期,頁77-80。
王細芝,〈從《清代閨閣詩人徵略》看清代女詩人的早逝現象〉,《當代教育與理論實踐》,2013年,第12期,頁149-151。
王細芝,〈清代閨秀文學繁榮之緣由〉,《岳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年4月,第21卷第2期,頁79-82。
王鶴,〈吳藻和她的朋友圈〉,《書屋》,2015年第5期,頁55-61。
史小蘭,〈邱心如作創作《筆生花》的心態〉,《文史資料》,2013年,第31期(總第627期),頁59-61。
江青雲,〈清代女性詞人自我形象的重塑〉,《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年,第1期,頁98-102。
吳永萍,〈地域文化視野中的清代女作家吳藻〉,《甘肅聯合大學學報》,2010年1月,第26卷第4期,頁51-55。
吳永萍,〈清代女作家吳藻生平考述〉,《新世紀圖書館》,2009年,第1期,頁58-60。
宋曉萍,〈女性情誼:空缺或敘事抑制〉,北京:《文藝評論》,1996年第3期,頁60-66。
李小滿,〈從吳藻和熊璉看清代女性詞人的精神困惑〉,《文學教育》,2008年,第8期,頁148-149。
李祥林,〈性別反思中的古代中國「才女」現象〉,《職大學報》2010年,第2期,,頁15-18。
李靜、劉蔓,〈從《名媛詩話》看清代女性文人的貞節〉,《觀遼東學院學報》,2010年2月,第1期,頁79-82。
李艷菁,〈論徐燦詞中的家國之思〉,《福建警察學院學報》,2011年,第6期,頁101-104。
杜霖,〈清代如皋女作家熊璉的詩歌創作〉,《南通大學學報》,2010年,第26卷第4期,頁117-123。
杜霖,〈論清代女詞人熊璉的薄命詞〉,《山東女子學院學報》,2014年6月,第3期,頁63-67。
沈燕紅,〈試論吳藻詞的悲情體驗和憂患意識〉,《名作欣賞》,2008年,第24期,頁28-31。
卓清芬,〈顧太清題詠女性詩詞集作品探析〉,《湖南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33卷第4期,頁12-15。
周婉窈,〈清代桐城學者與婦女的極端道德行為〉,收於《中國婦女史論集》,第四集,台北:稻鄉出版社,1995年,頁185-251。
周雪根,〈福薄才現——簡論清代吳江女詩人汪玉軫的詩歌〉,《古典文學知識》,2009年,第6期(總第147期),頁91-96。
定宜庄,〈清代婦女與兩性關係〉,收於杜芳琴、王政主編,《中國歷史中的婦女與性別》,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年,頁364-386。
段繼紅,〈吳藻詞中的才名焦慮與逃禪出世〉,《山西大學學報》,2007年3月,第30卷第2期,頁51-54。
段繼紅,〈修到人間才子婦,不辭清瘦似梅花——清代知識女性對理想婚姻的設想〉,《西華師範大學學報》,2007年,第3期,頁1-4。
段繼紅,〈清代吳地女學的興盛與吳文化〉,《蘇州大學學報》,2005年3月,第2期,頁94-98。
胡曉真,〈藝文生命與身體政治:清代婦女文學史研究趨勢與展望〉,《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2005年,第13期,頁27-63。
夏愛君、許彩麗,〈清代室女守貞現象的文化分析〉,《南京農業大學學報》,2007年9月,第7卷第3期,頁99-104。
孫康宜,〈明清文人的經典論和女性觀〉,《江西社會科學》,2004年,第2期,頁206-211。
徐鵬,〈明清浙江地方志中的才女書寫〉,《浙江社會學科》,2013年,第2期,頁140-144。
張宏生、梅玫,〈重建經典〉,《讀書》,2003年,第5期,頁83-90。
張雯婷,〈從澹仙詞看熊璉的文人意識〉,《大舞臺》,2011年,第10期,頁280。
張瑜,〈清代女詞人熊璉的悲劇心態和覺醒意識〉,《西南交通大學學報》,2009年2月,第10卷第1期,頁11-14。
張毅,〈從徐燦和吳藻看婚姻對女性意識的影響〉,《龍巖學院學報》,2010年,第3期,頁19-22。
張潔,〈不平等的清代婚姻制度及其特征探源〉,《蘭台世界》,2014年,第33期,頁141-142。
許妍,〈從社會性別角度看明清思潮和女性文人〉,《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6期,頁73-76。
許妍、肖捷飛,〈晚明幾個女文人的婚姻〉,《戲劇之家》,2015年,第11期(總第214期),頁248。
許周鶼,〈明清吳地社會對女子的期望與寬容〉,《社會科學》,1998年,第1期,頁60-64。
郭蓁,〈論清代女詩人生成的文化環境〉,《山東社會學科》,2008年,第8期,頁61-64。
陳志平,〈論吳藻詞的愁情〉,《蘭州學刊》,2010年,第8期,頁144-146。
陳旻志,〈至情祗可酬知己──袁枚與隨園女詩人開啟的性靈詩觀〉,《鵝湖》,2002年7月,第325期,頁26-38。
陳淳淳,〈從「卿不解憐我」到「吟事遂廢」——試論吳藻的婚姻狀況在其創作之路上產生的影響〉,《平原大學學報》,2007年,第24卷第2期,頁71-73。
傅及光,〈隨園三妹詩作探析〉,《台北大學中文學報》,2012年9月,第12期,頁103-120。
喬玉鈺,〈一生幾許傷心事,不向空門何處消——明清才女的皈依佛、道之風〉,《古典文學知識》,2006年,第2期,頁86-89。
程君,〈清代閨秀詩人的「才」、「德」之辯〉,《浙江大學學報》,2007年6月,第6卷第3期,頁72-76。
程君,〈論清代女詩人的佛道之風及其文學影響〉,《北京理工大學學報》,2011年6月,第13卷第3期,頁119-123。
楊澤琴,〈徐燦棄婦詞析論〉,《蘭州工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年6月,第17卷,第3期,頁57-59。
雷勇,〈明末清初小說、戲曲創作中「馮小青熱」初探〉,《明清小說研究》,1995年,第4期,頁199-208。
雷勇,〈明末清初世情小說對才女命運的觀照與反思〉,《明清小說研究》,1998年,第4期,頁74-81。
褚友翠,〈論清代江南女性詩人的家庭角色——為妻〉,《黃山學院學報》,2013年4月,第15卷第2期,頁47-51。
赫凜冽,〈冤魂都迸啼鵑血——試論熊璉詞中的怨與怒〉,《作家》,2011年,第2期,頁127-128。
趙雪沛,〈孤憤與蒼涼交織的顧貞立詞〉,《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5月,第43卷第3期,頁79-85。
趙雪沛、陳珂珂,〈清雋疏朗的孫雲鶴詞〉,《徐州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28卷第3期,頁51-54。
劉東海,〈順康詞壇「江村」後期唱和考述——兼論推擁清初詞風變革的主要因素〉,《南陽師範學院學報》,2011年,第10卷第10期,頁77-85。
劉紀華,〈中國貞節觀念的歷史演變〉,收於《中國婦女史論集》,第四集,台北:稻鄉出版社,1995年,頁119-128。
蔣麗,〈清代才女早卒現象考論〉,《文學教育》,2014年,第2期,頁13-14。
鄧小軍,〈《西青散記》與賀雙卿考〉,《北京大學學報》,2012年7月,第49卷第4期,頁67-77。
鄭培凱,〈天地正義僅見於婦女〉,收於《中國婦女史論集》,第三集,台北:稻鄉出版社,1993年,頁97-119。
盧葦菁,〈貞女傳記:禮儀論辯、道德批評和個人反思的平臺〉收於【美】曼素恩著,游鑑明、胡纓、季家珍等主編,《重讀中國女性生命故事》,台北:五南圖書公司,2015年,頁107-127。
駱新泉,〈論顧貞立的不凡心性和不堪身世〉,《許昌學院學報》,2015年,第1期,頁47-51。
鍾慧玲,〈女子有行,遠父母兄弟──清代女作家思歸詩的探討〉,收於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主編,《中國女性書寫: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學生書局,1999年,頁127-170。
鍾慧玲,〈吳藻作品中的自我形象〉,《東海學報》,1996年,第37卷,頁107-128。
鍾慧玲,〈吳藻與清代女作家交遊續探〉,《東海學報》,1997年,第38卷,頁39-58。
鍾慧玲,〈吳藻與清代文人的交遊〉,《東海學報》,1998年,第39卷,頁63-85。
鍾慧玲,〈期待、家族傳承與自我呈現──清代女作家課訓詩的探討〉,《東海中文學報》,2003年7月,第15期,頁177-204。
鍾慧玲,〈閱讀女性.女性閱讀──沈善寶《名媛詩話》的女性建構〉,《東海中文學報》,2008年7月,第20期,頁217-252。
韓榮榮,〈論雍乾女性詞的題材突破及其意義〉,《山東女子學院學報》,2014年4月,第2期(總第144期),頁79-84。
羅爭鳴,〈吳綃詩詞二首探賞〉,《名作欣賞》,2013年,第7期,頁26-29。
蘇菁媛,〈一片琉璃照影空──吳綃《嘯雪庵詞》研究〉,《臺中教育大學學報》,2008年,第2期,頁1-23。
四、學位論文
王怡云,《女性作為作者:從詩歌史的角度重看清代女詩人》,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14年。
吳宇娟,《從閨閣才女到救國女傑─晚清三部女作家小說研究》,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6年。
李財福,《清代六家閨秀詞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4年6月。
李雪君,《清順康間江南張氏姊妹研究》,南京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2年。
李雅婷,《家學建構與傳承對清代才女文學的影響——以錢塘袁氏女性文學為中心探討》,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
沈素香,《吳藻詞研究》,國立臺南大學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07年。
林容榆,《袁枚隨園詩話中的女性群像研究》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2010年。
陳建男,《清初女性詞選集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邱靖宜,《邱心如及其《筆生花》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6年。
施幸汝,《隨園女弟子研究―清代女詩人群體的初步探討》,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碩士論文,2004年。
范玉婷,《清代上海女詞人研究》,華東師範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碩士論文,2011年4月。
凌培穎,《清代女性詞之超越研究──以六家閨秀詞為例》,國立屏東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11年。
徐莉梅,《吳藻、沈善寶的研究》,安慶師範學院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11年。
高新,《熊璉詞研究》,廣西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12年。
張元懷,《清乾嘉閨閣社群詩作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張孟珠,《清代貞節的實踐及其困境》,國立中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張聆雨,《清代閨秀詩人才名的確立和傳播》,南京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2013年。
郭宏瑜,《馮小青故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所碩士論文,2008年。
曾少儀,《王端淑《名媛詩緯》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2012年。
熊曉曉,《吳綃與《贈藥編》研究》,浙江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碩士論文,2013年。
鄭育昀,《郭麐及其「性靈」文學理論研究》,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1年。
瞿惠遠,《左錫嘉及其詩詞稿研究──以生平境遇為主》,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簡誌宏,《孫雲鳳及其《湘筠館遺稾》研究》,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1年。
五、電子資源
(一)哈佛燕京圖書館「明清婦女著作」網站:http://digital.library.mcgill.ca/mingqing/chinese/
(以下皆出自哈佛燕京圖書館「明清婦女著作」網站)
清.王端淑,《名媛詩緯初編》,清康熙六年(1667)清音堂刻本。
清.王蘊章,《然脂餘韻》,民國九年(1920)上海商務印書館鉛印本。
清.吳藻,《香南雪北詞》,收於淸.冒俊輯,《林下雅音集》,淸光緖十年(1884)刻本。
清.席佩蘭,《長真閣集》,民國九年(1920)掃葉山房石印本。
清.徐乃昌輯,《小檀欒室彙刻閨秀詞》,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南陵徐氏刻本。
清.徐乃昌輯,《閨秀詞鈔》,清宣統元年(1909)小檀欒室刻本。
清.袁棠,《繡餘吟稿》,清刻《隨園三十種》本。
清.曹貞秀,《寫韻軒小藁》二卷續增卷,清嘉慶二十年(1815)增刊本。
清.單士釐輯,《閨秀正始再續集》,民國元年(1911)活字印本。
清.惲珠輯,《國朝閨秀正始集》,清道光時一年(1831)紅香館刻本。
清.雷瑨、雷瑊輯《閨秀詞話》,民國五年(1916)掃葉山房石印本。
清.蔡殿齊輯,《國朝閨閣詩鈔》,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刻本。
(二)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網站:http://ctext.org/zh
(以下皆出自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皆為古籍影本)
清.袁枚,《小倉山房詩集》:
http://ctext.org/library.pl?if=gb&res=3861
清.毛奇齡,《西河集》,《欽定四庫全書》,集部七,別集類:
http://ctext.org/library.pl?if=gb&res=412
清.丁紹儀,《聽秋聲館詞話》:
http://ctext.org/library.pl?if=gb&res=4651
清‧郭麐,《樗園銷夏錄》:
http://ctext.org/library.pl?if=gb&res=82265
指導教授 王力堅 審核日期 2016-6-13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