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102757020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70 、訪客IP:3.140.196.5
姓名 劉秀琴(Hsiu-Chin LIu)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客家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論文名稱 競賽學習對客語生活學校實施之影響:以龍潭地區國小為例
相關論文
★ 新埔地區的產業變遷★ 流域與區域:鳳山溪流域交通發展史
★ 閩客族群邊界的流動:通婚對女性族群記憶與認同的影響★ 儀式中身份的轉化:以客家拜新丁為例
★ 族群、產業與社會資本:以屏東檳榔業「行口」為例★ 外籍配偶與客家文化傳承
★ 越南籍配偶眼中的閩客族群意象★ 族群通婚中的性別文化與權力配置
★ 客家聚落之產業、地景與記憶變遷:以大湖草莓為例★ 博物館展示與客家記憶
★ 閑聊(Gossip)中客家常民的歷史意識★ 新加坡當鋪業與客家
★ 「客庄文化資源普查」標準作業程序(SOP)建立之研究★ 「文化治理」中的不對等權力關係—以桃園縣客家文化館為例
★ 客家採茶婦女的勞動意識 ─以新竹縣峨眉鄉為例★ 東南亞的「客家」意涵:英殖民馬來亞的華人分類過程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本研究以自編訪談大綱,針對桃園市龍潭區104年度接受客委會補助之國民小學客語生活學校為研究對象,以客語生活學校之校長、教務(導)主任、教學組長、擔任客語教學之支援教師等教育人員進行深度訪談。
客語生活學校自92年開辦時63所學校參與,到104年多達563所國民中、小學、幼兒園參與,12年之間申請的校數大幅成長將近十倍,對學校而言,補助金的挹注的確是一大誘因,不但可以讓學校以客語為學校發展的特色,對小朋友來說,也有多元體驗的機會。而客委會推動客語生活學校政策的用心和努力的程度,也獲得大多數老師給予正面的評價,透過客家藝文競賽大家同台競技也不失為一個學習的好方法。
本研究運用競賽學習的觀點,探討客家藝文競賽對於客語生活學校實施的影響。藉由競賽流程與競賽成果對於競賽本身的影響,並企圖找出客家藝文競賽的教育意義。因此,本研究的目的為:
1. 客家藝文競賽歷年實施情形。參與競賽對學校推行客語生活學校的影響?獲獎情形與參賽動機的關聯性?
2. 客家藝文競賽對教師在本土語言的教學及學生學習本土語言的影響為何?
3. 競賽學習對客語傳承的影響。
競賽學習意義是希望客語教學能夠生活化、公共化、教學化、多元化、社區參與為原則,透過客家藝文競賽的模式,刺激小朋友學習客家語,體驗客家文化,增加學生參與活動的動機與興趣。
摘要(英) This research is according to a outline of interview composed by myself. The object of this research is aiming to Hakka life schools which are subsidized by Hakka Affairs Council in 104 year in Taoyuan Longtan area, having depth interview with Hakka life schools′ principal, director of academic affairs, section chief of curriculum and teachers who asisted Hakka lan-guage teaching.
There were 63 schools participated in Hakka life school when it set up in 92 year and it reached up to 563 junior high and elementary schools in 104 year . The application quentity sharply increased almost 10 times within 12 years. For school, the financial subsidy is indeed a great incentive. Not only can let Hakka culture become school′s feature but children can also have a chance to experience different kinds of life. Hakka Affairs Council′s effort of popu-larizing Hakka life school gained lots of positive evaluations form teachers as well. It is a good approach to learn through Hakkas literary arts competition.
This research applied view of competition learning and probed the influence of Hakkas literary arts competition to the conduct of Hakka life school. Finding out the education mean-ing of Hakkas literary arts competition through the effect of the competition process and achievement to the competition.
The purposes of this research were:
1. The circumstances of Hakkas literary arts competition every year. The influence of at-tending the competition to school which implemented Hakka life school. The circumstances of winning the prize and the relation between motivation to attending the competition.
2. The influence of Hakkas literary arts competition for teachers teach local language and students learn it.
3. The influence of Hakkas literary arts competition in Hakka heritage.
The meaning of Hakkas literary arts competition is a hope that Hakka language teaching can popularize , motivating children to learn Hakka language,experience Hakka culture through Hakkas literary arts competition.
關鍵字(中) ★ 客語生活學校
★ 客家藝文競賽
★ 競賽學習
關鍵字(英) ★ Hakka life school
★ Hakkas literary arts competition
★ competition learning
論文目次 目 錄
中文摘要 ⅰ
英文摘要 ⅱ
誌謝 ⅳ
目錄 ⅴ
表目錄 ⅶ
圖目錄 ⅷ
第一章 從客庄小學談起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 6
第三節 研究目的 7
第四節 研究設計與方法 8
第二章 客語生活學校與競賽學習 16
第一節 客語生活學校政策 16
第二節 競賽學習 21
第三章 客家藝文競賽發展現況 27
第一節 藝文競賽的歷史背景 27
第二節 競賽內容 28
第三節 桃園市參加客家藝文情形 36
第四節 龍潭地區參加客家藝文情形 37
第四章 競賽學習對客語生活學校的影響 43
第一節 參賽的經驗與動機 43
第二節 課程規劃 49
第三節 教學活動 51
第四節 學習成效 53
第五章 結論 58
第一節 研究發現 58
第二節 研究建議 60
參考文獻 63
附 錄 68
參考文獻 王增能,1995,《客家飲食文化》。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
世新大學,2004,《九十三年度臺灣客家民眾客語使用狀況調查研究》。行政院客委會。
伍建學、洪國勳,2002,〈淺談國中生活科技競賽績優學生學習經驗〉。《生活科技教育月刊》35(7):36-39。
江吉文,2012,〈從競賽學習理念談病人諮詢競賽〉。《藥師周刊電子報》。
行政院客委會,2010,《98-99台灣客家民眾客語使用狀況調查研究報告》。行政院客委會。
吳肇賢,2014,〈屏東縣客語生活學校推行之探討:批判教育學觀點的反思〉。 發表於「2013年南臺灣研討會南方的公民實踐與社會生活」,屏東:國立屏東教育大學,2013年11月1~2日。
吳禮青,2006,《北埔文化創意產業視覺設計規劃創作》。桃園:中原大學商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呂學源,2013,《國中學生初學客家語之教學歷程研究》。屏東:屏東科技大學客家文化產業研究所論文。
李平譯,2003,《經營多元智慧》。臺北:遠流出版社。
李瑞蘭,2008,《國小客語教學評估之硏究:以苗栗縣客語生活學校為例》。桃園:中央大學客家政治經濟與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雅雯,2006,《台灣客語政策評估之研究- 以桃園縣客語生活學校為例》。桃園: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鴻騰,2007,〈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推動戶外體驗學習的意義與實例〉。《科教館學刊》2:44-73。
林功尉,2011,《非營利組織與推廣地方文化活動之探討-以屏東縣五個客家社團為例》。屏東:屏東科技大學客家文化產業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素花,2002,《戲劇教學對提昇學習動機低落兒童學習動機之研究》。台中市: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淑蓉,2007,〈飲食文化篇〉。頁152-178,收錄於徐正光主編,《台灣客家研究概論》。台北:行政院客委會、台灣客家研究學會。
邱春美,2006,〈客語生活學校可以更好〉。《客家雜誌》198:58-59。
哈瑞森、杭廷頓(Samuel P. Huntington),2003,《為什麼文化很重要》。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施正鋒,2004,《臺灣客家族群政治與政策》。臺中市:財團法人新新臺灣文化教育基金會。
洪惟仁,2002,〈台灣的語言政策何去何從〉。頁501-542,收錄於施正鋒編,《各國語言政策-多元文化與族群平等》。台北:前衛。
胡愈寧,2008,〈客語生活學校國小學童客語使用及能力之分析〉。《聯大學報》5(2):47-65。
范振乾,2007,〈文化社會運動篇〉。頁417-447,收錄於徐正光主編,《台灣客家研究概論》。台北:行政院客委會、台灣客家研究學會。
徐正光、張維安,2007,〈產業經濟篇〉。頁132-151,收錄於徐正光主編,《台灣客家研究概論》。台北:行政院客委會、台灣客家研究學會。
徐超聖、李佳芬,2012,〈國小高年級客家學童客家語學習與族群認同之相關研究—以新竹縣關西地區為例〉。《嘉大教育研究學刊》28:73-100。
馬瑞芳,2003,〈學習動機的成因、培養與激發〉。《教學與管理》7:70-71。
張又千,2005,《都會區客語生活學校之個案研究》。臺北市: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課程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芬芬,2011,〈競賽風潮中的反教育現象〉。《臺灣教育評論月刊》1(1):35-37。
張素惠,2011,《客家花布的符號消費與族群認同》。桃園:中央大學客家研究碩士在職專班論文。
張帶金,2009,《國小客語生活學校教育政策執行之研究-以高雄市為例》。屏東縣: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維安、謝世忠,2004,《臺灣客家族群史專題研究1:經濟轉化與傳統再造:竹苗台三線客家鄉鎮文化產業》。臺北:客家委員會。
張曉琪,2013,《從族群代表性觀點析探客語生活學校實施成效~以南桃園國小為例》。桃園:中央大學客家研究碩士在職專班論文。
張翰璧、張維安,2005,〈東南亞客家族群認同與族群關係:以中央大學馬來西亞客籍僑生為例〉。《台灣東南亞研究學刊》2(1):127-154。
許銘欽,2001〈認識九年一貫課程中的生活課程〉。《南一新講臺》5:16-21。
陳思穎,2006,《體驗行銷應用於學生參與校園商業競賽之價值探討》。台北: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陳運棟,2007,〈源流篇〉。頁19-41,收錄於徐正光主編,《台灣客家研究概論》。台北:行政院客委會、台灣客家研究學會。
陳嘉甄,2004,〈都市地區客籍學童之客語教學與族群認同之鄉相關因素探究〉。發表於「客家知識論壇:教育篇-客家教育的啟發」會議論文集」,臺北:行政院客委會,2004年12月19日。
彭成億,2010,《客語生活學校與社區組織協力治理之研究-以桃園縣中平國小布馬陣活動為例》。桃園:中央大學客家研究所碩士論文。
彭欽清、黃子堯,2007,〈文學篇〉。頁337-361,收錄於徐正光主編,《台灣客家研究概論》。台北:行政院客委會、台灣客家研究學會。
黃正揚、陳淑貞,2006,〈大專籃球運動聯賽的辦理現況與推展策略〉。頁86,《大專體育報》。
黃旭賢、李勝雄,2013,〈六堆客家獅現況-以後堆內埔國小為例〉。頁 330,《屏東教大體育》。
黃宣範,1993,《語言、社會與族群意識─臺灣語言社會學的研究》。臺北:文鶴。
黃恒秋,1998,《台灣客家文學史概論》,台北:愛華出版社。
黃美金,1995,〈台灣地區本土語言教材編纂現況之探討〉。《華文世界》75:37-450。
黃瑞琴,1991,《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心理出版社。
黃麗華、許光麃,2006,〈客家文化推展之探討―以台南市客家文化協會為例〉。《體育學系系刊》6:29-39。
黃蘭翔,2011,〈關於臺灣客家建築的根源及其型態的特徵〉。《臺大文史哲學報》74:223-285。
溫肇東,2005,《經濟部技術處學界科專計畫:產業創新能耐平台計畫-守門人理論回顧》。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創新與創造力中心。
葉步煒,1997,《菱潭陂之旅》。桃園龍潭國際青年商會。
葉家良,2006,《團隊成員參與動機與科技競賽創意成績之相關研究》。高雄: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詹雅媛,2013,《音樂比賽對教師教學及學生學習之影響:以苗栗縣「飛揚笛聲在校園」直笛比賽為例之研究》。新竹市: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音樂教學碩士論文。
廖冠棊、邱文信,2010,〈從國際跳繩競賽觀點探討台灣跳繩運動之發展〉。《大專體育》106:14-22。
劉宜君、王俐容,2012,〈台灣文化權落實之研究:以文化參與實證調查為例〉。《國家與社會》12:45-99。
劉福鎔,1998,〈落實鄉土教育-談母語教學的規畫與實施〉。《國教輔導》。37(4)。
劉還月,1999,《臺灣的客家族群與信仰》,台北:常民文化公司。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心理出版社。
蔡宗信、歐宗明、詹韻鈴,2014,〈陀螺競賽辦法考察—以全國各級學校民俗體育競賽為例〉。《臺南大學體育學報》:21~37。
蕭次融、施建輝、羅芳晁、謝迺岳、吳原旭、房漢彬,2002,《動手玩科學2》。台北:遠哲科學教育基金會。
賴志彰,2007,〈建築篇〉。頁362-385,收錄於徐正光主編,《台灣客家研究概論》。台北:行政院客委會、台灣客家研究學會。
賴珆縝,2005,〈淺談客家文化〉。《體育學系系刊》5:91-104。
謝俊逢,2007,〈音樂篇〉。頁294-319,收錄於徐正光主編,《台灣客家研究概論》。台北:行政院客委會、台灣客家研究學會。
謝智謀、王貞懿、莊欣瑋,2014,《體驗教育:從150個遊戲中學習》。桃園:亞洲體驗教育學會。
謝碧蓮,2010,《國小「客語生活學校」執行成效之研究—以新竹縣為例》。新竹市:玄奘大學公共事務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鍾欣縈,1997,《台灣地區國小學童參與音樂比賽動機與相關因素之研究》。新竹: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音樂學系碩士班論文。
藍於琛、潘蓉慧、高菊珠,2010,〈高雄市「客語生活學校」之政策「執行過程」分析〉。《公共事務評論》11(2):71-77。
羅一貴,2011,《桃園縣國小推動客語生活學校計畫之成效 : 政策行銷的角度》。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硏究碩士在職專班論文。
羅永昌,2013,〈「苗栗公館「林潤生公廳」祭祀行為之研究〉。《臺灣源流》,62-63:140-162。
羅玉容,2005,《學校經驗對大學生自我認同發展影響之探討》。台中市:東海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羅香林,1950,《客家源流考》。世界客屬第二次懇親大會籌備委員會。
羅烈師,2007,《宗教信仰篇》。頁179-201,收錄於徐正光主編,《台灣客家研究概論》。台北:行政院客委會、台灣客家研究學會。
羅肇錦,1994,〈臺灣客家話的現況與走向〉。發表於「客家文化研討會論文集」。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2006,〈客語漸失聲 識者有諍言〉。民生報,CR2,1月17日。
蘇秀婷,2010,《臺灣客家採茶戲之發展及其文本形成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饒見維,1996,《教師專業發展-理論與實務》。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David Crystal,2001,《語言的死亡》(Language Death),周蔚譯。臺北:貓頭鷹。
David Landes,2003,〈幾乎所有的差異都是因為文化〉。收錄於哈瑞森、杭廷頓編《為什麼文化很重要》。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E.Mayer Richard,1997,《教育心理學:認知取向》。台北:遠流 。.
Harold R. Issacs,2009,《族群》。鄧伯宸譯。台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Barth, Fredrik. 1969.“Ethnic groups and boundaries : the social organization of culture difference” Boston : Little, Brown & Co.
Damon, W. 1995.“Greater expectations: Overcoming the culture of indulgence in Amer-icas homes and schools”New York : Free Press.
Geertz, C.,1963,“Old societies and new states : the quest for modernity in Asia and Africa”.London : Free Press of Glencoe.
Kottak C. Phillip,1997,“Anthropology : Exploration of Human Diversity” NY:Mc Graw-Hill.
Sapir E. Language, 1921,New York, p221.
指導教授 張翰璧 審核日期 2016-7-18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