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
崔瀚中(TSUI-HAN-CHUNG)
查詢紙本館藏 |
畢業系所 |
歷史研究所 |
論文名稱 |
中共軍事戰略轉變之研究(1999-2015)
|
相關論文 | |
檔案 |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
摘要(中) |
海內外軍事專家都認為中國自改革開放後,在經濟方面的顯著成長及為維護領土主權的核心利益、洗刷近百年來因戰爭的因素而遭受列強侵略的恥辱,造就其軍事力量不斷擴大決心。若從歷史看,自毛澤東時代
起,人民戰爭定義即是為以農民為主的群眾為了反抗資本主義壓迫所
組織起來進行的戰爭,故人民戰爭戰略思想一直是解放軍軍事戰略思想
的基礎;在中共長期革命戰爭經驗中,軍隊自然形成了一整套積極防禦
戰略思想,堅持戰略上防禦、後發制人及「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
犯我,我必犯人」的原則。然如前述,中共自1978 年進行改革開放以
來,世界歷經越戰、兩次波灣戰爭及阿富汗戰爭,這使中共深刻體認到,只有在武器載具及軍事戰略思想方面進行了符合時代需求的改變,才有可能打贏高技術條件下現代戰爭及信息化條件下的局部戰爭,故解放軍自1991 年以降,已開始大量吸取,並公開的學習美軍的軍事新思維,甚至改變以往重陸軍,輕海、空軍的建軍方向,積極朝向「遠海護衛」的海軍及「攻防兼備」的空軍方向發展,從1999 年、2009 年及2015 年三次大閱兵深入比較,即可看出。中共軍事戰略已逐漸規劃從陸地走向海洋,從近海走向遠海,從天空走向太空等。不僅如此,其各軍種間的建軍備戰方向、軍隊編裝及人員編制改變等,在在都顯示解放軍正試圖打造一支足夠維護國家利益、領土主權及確保局部戰略優勢並能夠禦敵於國門之外的現代化軍隊。 |
摘要(英) |
The world order had been changed dramatically after World War II.
The world lead by United States and Soviet Union were much polarized
than anytime in human history. From China’s perspectives, it needed to be
extra agile in order to survive between the two major powers. Since Mao’s
administration, “People’s War” had been the foundation of military trategy
for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PLA〉. It was a tool to encourage people
rising and supporting the PLA fought with nationalist government. In the
long period of practice of the strategy,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developed a theory of “Active Defense.” It is said that “ I will not fight
others unless they fight me first; if so, I will fight back.” The theory states
the principle of being strategic defensive and passive military reactions.
However, since its economic reform in 1978, the PRC had learned the
lessons by watching Vietnam War, two Gulf Wars, and War with Terrorists
in Afghanistan, the PLA realized that it also has to rewrite its military
doctrines and modernize military assets in order to adapt modern war
scenario which involves with Modern War under High Technology Support,
Limited War under Information Support, Therefore, in 1991, the PLA
started studying western military theories and transform its much larger
Army military to joint concept military. Blue sea defensive Navy and both
offensive and defensive capable Air Force are much invested ever since. We
can find the trace of the PLA’s development from land, coast, blue sea, air,
and step by step toward space by carefully comparing the PLA’s national
military parades in 1999, 2009, and 2015. Not only just stunned by the
modernized military assets in the parades, this study could provide the PLA
is heading to the direction that becoming a modernized military forces and
capable to protect the PRC’s national interests of sovereignty and strategic
iii
advantages far from its coast. |
關鍵字(中) |
★ 積極防禦 ★ 人民戰爭 ★ 高技術條件下的現代戰爭 ★ 信息化條件下的局部戰爭 ★ 兩次波灣戰爭 |
關鍵字(英) |
|
論文目次 |
中文摘要………………………………………………………………ⅰ
英文摘要………………………………………………………………ⅱ
誌謝…………………………………………………………………ⅳ
目錄……………………………………………………………………ⅴ
緒論……………………………………………………………………1
第一章 積極防禦戰略及其運用…………………………………………25
第一節「積極防禦」之涵義………………………………・…………26
第二節 從「人民戰爭」到「現代條件下的人民戰爭」的轉變……46
第二章 1999 年後的軍事戰略・………………………………………・57
第一節 1999 年大閱兵及建軍構想………………………………・58
第二節 軍事戰略轉變……………………………………………・68
第三章 2009 年後的軍事戰略…………………………………………84
第一節2009 年大閱兵及建軍構想………………………………・85
第二節 軍事戰略轉變……………………………………………・93
第四章 2015 年後的軍事戰略………………………………………・・107
第一節 2015 年大閱兵及建軍構想………………………………・110
第二節 軍事戰略轉變……………………………………………・117
結論…………………………………………………………・…………128
徵引書目………………………………………………………………136 |
參考文獻 |
一、史料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鄧小平年譜 (1975-1997)》(北京:中央文獻出版
社,2004 年7 月) ,上、下冊。
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毛澤東軍事文集》(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
,1993 年),卷1。
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鄧小平文選(1975-1982)》(北京:人民出版
社,1983 年),卷1–3。
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編,《江澤民文選》(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年),卷1。
中共中央毛澤東選集出版委員會,《毛澤東選集》(北京:人民出版社,
1969 年),卷1–4。
中共中央毛澤東選集出版委員會,《毛澤東選集》(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7 年),卷5。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抗美援朝戰爭的經驗總結〉(1958 年12 月27 日),
《毛匪軍事著作摘編》(臺北:國防部情報參謀次長印,1968 年)。
二、專書
Dennis J.Blasko 著,歐冠宇譯,《中共研究彙編》(臺北:國防部部長辦
公室譯印,2006 年11 月)。
James Adams 著,張志誠譯,《下一次世界大戰》(臺北:新新聞出版,
1999 年)。
Patrick Tyler 著,聯合報編譯組譯,《中美交鋒》(臺北:聯經出版社,2000
年)。
137
丁樹範,《中共軍事思想的發展( 1978-1991)》(臺北:唐山出版社,1996
年)。
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軍訓部、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宣傳部,《高科技在
軍事領域的運用及對作戰的影響》(北京:軍事科學院出版社,1993 年)
。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粟裕傳》(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2012 年)。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第一編研部、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戰爭理論
和戰略研究部,《軍事統帥毛澤東》(貴州:貴州人民出版社,2007 年)。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鄧小平論國防和
軍隊建設》(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2 年)。
比爾・柯林頓(Bill Clinton)著、伊德瀚、潘勛、堪悠文、楊明暐、連惠幸
、鍾玉鈺、劉瑞芬、張明敏、奚修君、查修傑、韓文正、藍美貞合譯,
《我的人生–柯林頓回憶錄》(My Life By Bill Clinton)(臺北:時報文化
出版,2004 年)。
毛文杰(James C.Mulvenon)、譚睦瑞(Murray Scot Tanner)、邁克爾.蔡斯
(Michael S.Chase)、大衛.傅里林格(David Frelinger)、龔培德(David
C.Gompert),馬丁.李比奇(Martin C.Libicki)、包克文(KevinL.Pollpeter)
合著,楊紫函譯,《中共對美國軍事變革之反應》(Chinese Responses to
U.S. Military Transformation and Implications for the Department of
Defense)(臺北:中華民國國防部譯印,2006 年)。
甘浩森(Roy Kamphausen)、施道安(Andrew Scobell)編,黃文啓譯,《解讀
共軍兵力規模》(Right–Sizing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Exploring The
Contours Of Chine’s Military)(臺北:國防部史政局編譯室,2010 年)。
138
石明楷(Mark A.Stockes)著,高一中譯,《中共戰略現代化》(China′s
Strategic Modernization Implications For The United States) (臺北:國防部
史政編譯局,2000 年)。
伍仁和,《信息化戰爭論》(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4 年9 月)。
何建良,《前所未有的較量:信息化戰爭》(北京:新華出版社,2003
年)。
佛蘭納根(Stephen.J.Flangan)、馬提(Michael E. Marti)著,方淑惠、余佳玲
譯,《人民解放軍與變動的中國》(The People’s Luberation Army and Chine
in Transition )(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5 年)。
克勞塞維茨(Carl Von Clausewitz,1781-1831),《戰爭論全集》(臺北:
三軍大學,1989 年)。
克勞塞維茲,《戰爭論》(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印,1990 年)。
呂敬正等主編,《當代戰略指南》(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4 年)。
李亞明、陳泰吾,《中共軍事改革的深層結構:中共軍事思想的變與常》
(臺北: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2012 年)。
李建國,《淮海戰役研究》(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 年)。
李津津、姜曉德,《中外軍事名言集:論信息化軍隊與信息化戰爭》(
北京:國防大學出版,2007 年)。
李炳彥,《中國軍事變革》(北京:新華出版社,2003 年)。
李德哈特(Sir Basil Henry Liddell Hart,1895-1970),《戰略論》(臺北:
麥田出版社,2007 年)。
杜維運,《史學方法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年)。
汪國禎編著,《余伯泉將軍與其軍事思想》(臺北:中華戰略學會,2002
139
年)。
汪慶榮,《現代軍用高技術》(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3 年)。
沈大偉,《現代化中共軍力:進展、問題與前景》(臺北:國防部史政編
譯室,2004 年)。
沈偉光,《戰爭新思維》(北京:新華出版社,2002 年)。
尚金鎖、吳子欽、陳立旭等主編,《毛澤東軍事思想與高技術條件下局
部戰爭》(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2 年)。
林宗達,《以劣勝優:中共信息戰之不對稱戰)》(臺北:晶典文化事業
出版社,2005 年)。
林宗達,《先發制人:中共信息戰之制敵機先》(臺北:晶典文化事業出
版社,2005 年)。
金沖及,《毛澤東傳(1893-1949)》(北京: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1996
年)。
姚有志,《毛澤東大戰略》(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9 年)。
姚有志,《戰爭戰略論》(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5 年)。
姚有志、黃迎旭,《鄧小平大戰略》(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9 年)。
施治,《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海戰戰略分析》(臺北:國防部印,1984
年)。
美國防部參謀首長聯席會議編,張競譯,《聯合作戰環境情報準備》(Joint
Intelligence Preparation Of The Operational Environmen) (臺北:國防大學
,2013 年)。
美國陸軍戰爭學院戰略研究中心亞洲研究局、太平洋司令部編著,周茂
140
林譯,《做中學,學中做–中共解放軍的海內外訓練》(Learning by Doing
:The PLA Trains at Home and Abroad)(桃園:國防大學,2013 年)。
美國陸軍戰院著,國防大學譯印,《中共的信息戰、反恐作戰與其戰略
文化》(桃園:國防大學,2003 年)。
袁德全,《毛澤東軍事思想教程》(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0 年)。
馬保安,《戰略理論學習指南》(北京:國防大學,2002 年)。
馬振坤,《中國安全戰略與軍事發展》(臺北:華立圖書出版社,2008
年)。
馬歇-康華爾(General James Marshall-Cornwall)著,鈕先鍾譯,《指揮官拿
破崙》(臺北:麥田出版社,2000 年)。
國防大學,《二次波灣戰爭專題研究》(桃園:國防大學編印,2003 年),
第二冊。
國防大學,《孫子兵法注釋–謀攻篇》(桃園:國防大學出版,2002 年)。
國防大學軍事學院編修,《國軍軍語辭典》(臺北:國防部,2004 年)。
國防大學編,《中國軍事百科全書:戰爭、戰略分冊》(北京:軍事科學
出版社,1993 年)。
國防部印頒,《國軍軍事思想》(臺北:國防部,2001 年)。
張世平,《大道探源–毛澤東與戰略》(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10 年
)。
張召忠,《怎樣才能打贏信息化戰爭》(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4 年
)。
張玉良主編、郁樹勝、周曉鵬副主編,《戰役學》(北京:國防大學,2006
年)。
141
張萬年,《當代世界軍事與中國國防》(北京:中共中央黨校,2003 年)。
郭偉濤,〈毛澤東人民戰爭思想〉《人民戰爭論》(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1992 年)。
郭梅初主編,《高技術局部戰爭論》(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3 年)。
陳世鐃譯注,宗福邦審閱,《左傳》(臺北:錦繡出版公司,1992 年)。
喬良、王湘穗,《超限戰》(臺北:左岸文化,2004 年)。
彭光謙主編,《鄧小平戰略思想教程》(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0
年)。
普大年(Dan Blumenthal)、艾瑞克森(Andrew S. Erickson)、馮嫁時(
TI Thomas Fiogar)、休斯(Christopher W. Hughes)、甘浩森(Roy
Kamphausen)、包克文(Kevin Pollpeter)、沙格(Arun Sahgal)、席勒(
Andrew Shearer)、石明楷(Mark A. Stokes)、泰利斯(Ashley J. Tellis)
合著、李永悌譯,《戰略亞洲2012–2013:中共軍事發展》(China’s Military
Challenge)(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14 年)。
華特.波義尼(Walter J.Boyne)著,《克敵制勝–伊拉克自由作戰檢討》(
臺北:國防部,2003 年)。
費學禮(Richard D.Fisher Jr)著,高一中翻譯,《中共軍事發展–區域與全
球勢力布局》(China’s Military Modernization:Building for Regional and
Global Reach)(臺北:國防部,2008 年)。
鈕先鍾譯,《戰略論》(臺北:軍事譯粹社出版,1989 年)。
黃宏、洪保秀,《世界新軍事變革中的國國防和軍隊建設》(北京:人民
出版社,2007 年)。
黃宏、程進華,《走向現代化的人民軍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年
142
)。
黃宏、程衛華主編,《走向現代化的人民軍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年)。
黃建華,《軍事理論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年)。
楊奎松,《中共與莫斯科的關係 (1920-1960)》(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97
年)。
楊奎松,《毛澤東與莫斯科的恩恩怨怨》(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
年)。
楊鴻烈,《歷史研究法》(臺北:華世出版社,1975 年)。
解放軍報社編,《世紀大閱兵》(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9 年)。
鄔涵輝、徐世福、陳秀華等編,《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年)。
廖國良、李士順、徐焰,《毛澤東軍事思想發展史》(北京:解放軍出版
社,2001 年修訂版)。
劉亞洲,《劉亞洲戰略文集》(北京:解放軍內部發行,2015 年)。
黎安友、施道安,《尋求安全感的中國:從中國人的角度看中國的對外
關係》(臺北:左岸文化出版,2013 年)。
謝茂松,《亢龍有悔–中共反介入戰略之研究》(臺北:高手專業出版社
,2010 年)。
曜祈,《鄧小平新時期軍隊建設思想發展》(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1
年)。
薩姆・J.坦格里迪著,吳志丹譯,《反介入/區域拒止戰–即將到來的美中
143
之戰和其他戰爭》(香港:全球防務出版公司,2015 年)。
蘇珊・布斯卡(Susan M. Puska)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印,《下下一代的
共軍》(People’s Liberation Army after Next)(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
印,2000 年)。
蘭州軍區軍訓部與西安陸軍學院編,《高技術戰爭與知識學習概要》(北
京:國防大學,1994 年)。
顧軍,《大閱兵-中國正成為軍事強國》(紐約:明鏡出版社,2009 年)。
蘿莉・勃奇克(Laurie Burkitt)、施道安(Andrew Scobell)、伍爾澤(Larry
M.Wortzel)著,李育慈譯,《解放軍75 周年之歷史教訓》(The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at 75)(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4 年)。
三、論文
沈明室,〈中共積極防禦戰略:根源、演變與傳統〉,臺北:政治作戰學
校政治研究所博士論文,2005 年。
齊茂吉,〈50 年代至80 年代由中共內部派系鬥爭探討其軍事路線之演
變〉,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博士論文,1985 年。
四、期刊
王保存,〈信息時代信息化戰爭的基本特點〉,《國防雜誌》,期1(2002
年1 月),頁18–22。
沈明室,〈中共積極防禦戰略的根源、演變與傳統〉,第八屆國軍軍事社
會科學學術研討會,2009 年,頁240–249。
林廷升,〈解放軍的現代化與戰略文化:「積極防禦」的戰略思想與解釋
架構〉,《全球政治》,期50(2015 年),頁60–65。
林宗達,《中共軍事革新之信息戰與太空戰》(臺北:全球防衛雜誌,2002
144
年5 月),頁29–35。
林勤經,〈兩岸資訊戰力之比較〉,《全球防衛雜誌》,期187(2000 年3
月),頁68–72。
馬振坤教授主稿,〈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大陸與兩岸情勢簡報2016.1〉,
《中共中央軍委組織變革分析》,頁1–3。
張弘,〈從軍制觀點探討中國大陸近期軍事改革之研究〉,《空軍學術雙
月刊》,期654(2016 年10 月),頁106–121。
張民,〈談積極防禦戰略〉,《軍事世界》(北京),卷1 期1,(1988 年8
月),頁84–89。
張林宏,〈21 世紀的中美關係:對抗還是合作〉,《戰略與管理》,期3(1997
年),頁26–32。
陳子平,〈中共「不對稱作戰」的發展與影響-從美國「2006 中共軍力
報告」的觀察〉,《國防雜誌》,卷21 期6(2006 年11 月),頁173–179
。
葛惠敏,〈解析中共2015 年《中國的軍事戰略》白皮書〉,《國防雜誌》,
卷30 期6(2015 年11 月),頁81–87。
寧博,〈21 世紀新戰爭:資訊戰爭〉,《全球防衛雜誌》,期165(1998 年5
月),頁47–52。
劉景風、魯志美,〈毛澤東極積防禦的軍事戰略和創新發展淺析〉,《佳
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期5(2009 年10 月),頁19–23。
劉源,〈慎戰絕非怯戰,善戰絕不好戰〉,《環球時報》,期22(2013 年2
月4 日),頁1–3。
潘進章,〈習近平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對國防和軍隊建設影響〉,《國防雜
145
誌》,卷30 期5(2015 年9 月),頁40–46。
謝之鵬,〈中共積極防禦軍事略發展與意涵〉,《陸軍學術雙月刊》卷52
期549(2016 年10 月),頁30–36。
謝之鵬,〈高技術條件局部戰爭下中共戰役理論與指導研析),《空軍學
術雙月刊》,期619(2016 年2 月),頁47–53。
謝志淵,〈中共軍區改戰區之戰略涵意〉,《陸軍學術雙月刊》,卷52 期
548(2016 年8 月),頁69–75。
蘭寧利、李貴發、王長何、劉遠忠、黃銘俊、韓岡明等著,〈聚焦新世
紀解放軍〉,蔡翼主編,《崛起東亞》(臺北:勒巴克顧問有限公司出版,
2009 年),頁121–148。
顧立民,〈解析中共人民戰爭思想〉,《國防雜誌》,卷24 期5(2014 年),
頁71–76。
五、報紙
羅榮桓,〈秋收起義和我軍初創時期〉,《人民日報》,1958 年7 月31 日。
羅德・克里夫著,郭宣譯,〈從人民戰爭到高技術局部戰爭軍事戰略的轉
變〉,《世界報》,2007 年10 月17 日,版11。
〈堅決履行好黨和人民賦予的神聖使命–熱烈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
軍82 周年〉,《解放軍報》,2009 年8 月1 日,版1。
〈重塑我軍力量體系的整體性革命性變革〉,《解放軍報》,2016 年12
月4 日,版1。
〈打造精幹高效現代化常備軍〉,《解放軍報》,2016 年12 月5 日,版1
。
六、網站
146
〈2015 年中國的國防〉白皮書,《新華社》,
(http:/www.mod.gov.cn/affair/2011-03/31/content-4249942.htm),檢索日期:
2016 年6 月3 日。
〈中國的軍事戰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zh.wikipe
dia.org/zh-tw/),檢索日期:2016 年9 月5 日。
〈中國軍隊將堅定不移捍衛國家主權、安全和海洋權益〉,《新華網》,(
https://translate.googleusercontent.com/translate_c?depth=1&hl=zh-TW&prev=s
earch&rurl=translate.google.com.tw&sl=zh-CN&u=http://news.xinhuanet.com/
world/2016-07/12/c_1119207743.htm&usg=ALkJrhjVY77AJIhiTMj3x2umifK6
3_648g),檢索日期:2017 年2 月1 日。
〈中國海軍司令換人沈金龍被火線提拔〉,《香港多維新聞》,(http://chin
a.dwnews.com/news/2017-01-12/59793718.html),檢索日期:2017 年1 月1
7 日。
〈瓦窯堡會議〉,《中國共產黨新聞網》,(http://cpc.people.com.cn/BIG5/64
162/64170/4467378.html),檢索日期:2016 年6 月6 日。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http://cpc.people.com.cn/BIG5/64162/64170/446737
8.html),檢索日期:2016 年 6 月4 日。
《中國國防部網站》,(http://www.mod.gov.cn/),檢索日期:2016 年8
月14 日。
李德義,〈毛澤東積極防御戰略思想的歷史發展與思考〉,《中國共產黨
新聞》,期4(2002 年),(file:///C:/Users/nduuser/Desktop),檢索日期:2016
年6 月16 日。
林中斌,〈台灣絲路文化協會〉,《全球聯合新聞網》,(http://udn.com/ne
ws/story/7992/1850322),檢索日期:2016 年10 月11 日。
147
曾復生,《國政研究報告–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發展前景研析》(
臺北: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http://www.npf.org.tw/2/12643),
檢索日期:2017 年1 月25 日。
七、影像史料
〈1999 年新中國成立50 週年慶祝大會〉,《世紀大閱兵》,「中央電視台」
,2016 年5 月1 日。
〈2009 年中國國慶閱兵〉,《盛世大閱兵》,「中央電視台」,2009 年10
月1 日。
〈2016 海上聯合軍演〉,《今日關注》,「中央電視台」,2016 年8 月4 日
。
〈三大艦隊齊演習,國之重器登場欲掃南海噪音〉,《今日關注》,「中央
電視台」,2016 年7 月24 日。
〈中國未來的國產航母會採用核動力還是常規動力〉,《軍事科技》,「
中央電視台」,2016 年10 月1 日。
〈建軍節再聯演、三大艦隊東海實彈演兵〉,《今日關注》,「中央電視台
」,2016 年8 月2 日。
〈航母殺手疑現西沙大演兵,美炒中國南海部署反艦導彈〉,《今日關注
》,「中央電視台」,2016 年7 月10 日。
〈雄師闊步新征程,中國三軍邁向世界一流軍隊〉,《今日關注》,「中央
電視台」,2016 年8 月1 日。
〈解放軍送五個絕不會迎接理查森緊急訪華〉,《戰略合作論壇》,「中央
電視台」,2016 年7 月23 日。
〈劉亞洲承認打不過美軍,歎息美軍已經走得太遠了〉,《高層內幕》, 「
148
中央電視台」,2016 年2 月22 日。
〈礪兵青銅峽–陸軍綜合火力打擊演練紀實〉,《軍事紀實》,「中央電視
台」,2016 年8 月2 日。 |
指導教授 |
齊茂吉
|
審核日期 |
2017-6-26 |
推文 |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
網路書籤 |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