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100125015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21 、訪客IP:3.15.192.187
姓名 黃湘雲(Shiang-Yun Huang)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歷史研究所
論文名稱 清代朱一貴事件之研究
相關論文
★ 從「大義覺迷」到「五族共和」 ——近代中國民族思想的形成與演變★ 胡光墉與南幫票商之研究,1823~1885
★ 清代捐納制度與台灣士紳之研究★ 嚴慶齡與台灣汽車工業之發展(1953-1981)
★ 中壢仁海宮與地方社會的發展★ 明將李如松與朝鮮之役研究
★ 輪轉鍊生:臺灣自行車產業史(1972-2005)★ 中國佛教會在臺灣之發展(1945-1955)
★ 雲南反共救國軍的探討, 1949~1954★ 東港漁業的發展與變遷,1948-2008
★ 日治時期「新竹州」之發展與演變(1895—1945)★ 國民政府對戰後世界秩序之構想 -以「國際問題討論會」為例
★ 台中加工出口區與潭子鄉社會變遷(1971-1994)★ 清領時期台閩地區米榖貿易與商人(1685-1850)
★ 新莊社會變遷的研究★ 台灣舞蹈表演藝術之發展與當代社會之關係(1930年代至2000年)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清代朱一貴事件之研究



摘要



近年來,關於朱一貴事件的歷史研究多是傳說、詩歌、文學價值上,關於史料的 研究並不多,主要是受限於無新史料出現、舊有史料的缺遺,造成朱一貴事件仍有許多癥結待確認、研究,卻苦無史料來加以佐證。
雖然有上述研究上的困難,但就依現有的史料仍可作分析、判斷,本篇論文嘗試 以秘密社會組織做為研究切入點,也將過往研究作一整理,清代祕密社會多分為民間 秘密宗教以及祕密會黨,但在朱一貴事件中,朱一貴團體明顯非祕密宗教,也不屬秘 密會黨,誠然朱一貴與其核心同盟成員早在起事前有結拜為兄弟,但其組織並不像會 黨有其明確目的性、組織架構,他們僅是結拜為契兄弟,平日互相幫忙,直到清廷官 員橫徵暴斂,造成民怨,朱一貴才在李勇等人勸說下起兵。
文章架構以清代臺灣社會面貌、朱一貴反清事件的前因後果與傳說、事變的後續 影響作為探討主軸,以分析清代的社會結構與風氣如何推動臺灣人民的行為,從而影 響臺灣日後的歷史發展。


關鍵詞:朱一貴、朱一貴事件、清代臺灣民變
摘要(英)


The research of Yi-gui Zhu Uprising in Qing Dynasty
Recently, history researches about Yi-gui Zhu mostly are legends, poetry, literatures. The research of historical materials is less, the majority limit lacks of appearing new historical materials, and also the missing of old historical materials. Thus, Yi-gui Zhu uprising still have a lot problems for confirm and research, but there are not enough historical materials to proof.
Although there are some difficulties, the researcher research, analyze and adjust. This research is about social solidarity of secret. Also, research about the past history and arrange it. Social solidarity of secret in Qing Dynasty mostly separate into(folk) secret religious and social solidarity of secret. But Yi-gui Zhu uprising, Yi-gui Zhu is not obviously (folk) secret religious or nor social solidarity of secret. Yi-gui Zhu and his core members become sworn brothers, but the organization is not like anti-Qing secret societies which has its obviously goals and organization frame. They were just nominal brothers, and they help each other. Until Qing government became dictatorship, it caused social grievance, then Yi-gui Zhu persuaded by Yong Li to revolt.
The articles frame is about Taiwan sociality in Qing Dynasty. Also, the research discuss about Yi-gui Zhu uprising against Qing Dynasty for the result, the reason, the legend, and the influence in the uprising. Analyzing Qing society structure, general likes and dislikes, and how to impetus the people Taiwan behaviors and influenced future Taiwan history.

Keywords: Yi-gui Zhu;Yi-gui Zhu uprising
關鍵字(中) ★ 朱一貴
★ 朱一貴事件
關鍵字(英)
論文目次
目次
緒論 1

研究動機與研究問題 1
研究回顧與研究範疇 3

第一章 朱一貴事件前後的臺灣社會 14

第一節 清廷對臺灣的態度 15
第二節 清廷對臺灣的治理政策 17
第三節 清代臺灣社會風氣的演變 20

第二章 朱一貴傳說與反清事件 22
第一節 朱一貴及其生平 23
第二節 朱一貴傳說與意義 32
第三節 清代檔案中的朱一貴事件 33

第三章 朱一貴事件後續影響 38
第一節 清廷對臺灣民變的態度 39
第二節 朱一貴事件對後世民變的影響與社會的影響 44

結論 47

徵引書目 50
參考文獻
徵引書目
專書
《大清會典》(康熙朝),臺北:文海出版社,1995年。
天下雜誌編輯社,《發現臺灣(上)》,臺北:天下雜誌出版社,(2006年3月)。
王瑛曾,《重修鳳山縣誌》,(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2年)。
伊能嘉矩著、江慶林等譯,《臺灣文化志》,(臺中:臺灣省文獻會,1991年6月)。
江日昇,《臺灣外記》,(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80 年7月)初版。
李獻章編,《臺灣民間文學集》,(臺北:龍文出版社,1989年2月)。
周鍾瑄,《諸羅縣誌》,(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3年6月)。
林再復,《臺灣開發史》,(臺北:三民書局,1990年6月)初版。
林偉盛,《羅漢腳-清代臺灣社會與分類械鬥》,(臺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1993  年3月)第一版一刷。
施亞青,《鴨母王》,(臺南:世一書局 1985年7月)初版。
施添福,《清代臺灣竹塹地區的土牛溝和區域發展─個歷史地理學的研究》,(臺北:玉  山社,1996年)。
胡萬川,《民間文學的理論與實際》,新竹:國立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年1月)初  版。
高拱乾,《臺灣府志》,(臺北:大通書局,1987年)。
張良澤編,《艋舺歲時記——臺灣風土民俗》,臺北:海峽學術出版社,(2003年3月)。
許雪姬,《清代臺灣的綠營》,(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7年5月)出版。
連橫,《臺灣通史》,(臺北:大通書局,1984年10月)初版。
陳孔立,《清代臺灣移民社會研究(增訂本)》,北京:九州出版社,(2003年8月)第一版。
陳文達,《臺灣縣志》,(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6)。
陳文達,《鳳山縣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1)。
陳慶浩、王秋桂主編,《臺灣民間故事集》,(臺北:遠流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89年6  月)初版。
黃叔璥,《臺海使槎錄》,(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9年6月)二版。
葛劍雄、曹樹基、吳松弟著,《中國移民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7月)出版  第一冊。
廖風德,《臺灣史探索》,(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6年2月)初版。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清世宗實錄選輯》,(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7年6  月)。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清耆獻類徵選編》,(臺北:大通書局,1987年)。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清高宗實錄選輯上》,(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7年6  月)。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清聖祖實錄選輯》,(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7年6  月)。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臺案彙錄己集》,(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7年6月)。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臺灣土地制度考察報告書》,(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1993年5月)。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臺灣南部碑文集成下》,(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4年  7月)。
臺灣總督府輯,《臺灣理蕃古文書》,(臺北:成文出版社,1983年)初版。
劉子揚、張莉編,《清廷查辦祕密社會案》,v.1~40,(北京:中華書局,2006 年)。
劉妮玲,《清代臺灣民變研究》,(臺北:國立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專刊(9),1983年)。
戴炎輝,《清代臺灣之鄉志》,臺北:聯經出版社,(2005年11月)。
戴寶村、王峙萍,《從臺灣諺語看臺灣歷史》,臺北:玉山出版社,(2004年11月)。
謝國興,《官逼民反:清代臺灣三大民變》,(臺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1993年3  月)。
鍾孝上,《臺灣先民奮鬥史(上)》,(臺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1991年4月)第  一版六刷。
簡烔仁,《臺灣開發與族群》,臺北:前衛出版社,(2001年10月)初版第三刷。
藍鼎元,《平臺紀略》,(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7年6月)。
藍鼎元,《東徵集》,(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7年6月)。


期刊論文
孔立,〈臺灣朱一貴起義與吳福生起義供詞的比較研究〉,《臺灣研究集刊》2 期,1985 年,頁35-40。
王怡方,〈朱一貴事件之背景分析〉,《地理教育》 第27期,(2001年5月),頁17~31。
李文良,〈立大清旗,奉萬歲牌:朱一貴事件時的「皇上萬歲聖旨牌」與地方社會〉,《臺灣史研究》19卷 2 期(2012 年 6 月),頁 15。
李祖基,〈大陸移民渡臺的原因與類型〉,《臺灣研究集刊》,總第85期,(2004年),頁  49-58。
周茂春,〈臺灣永和王朝鴨母王朱一貴傳奇〉,《歷史月刊》第241期,(2008年2月),  頁114-117。
季雲飛,〈清代臺灣班兵研究〉,《臺灣研究.歷史》,第4期(1996年),頁63-68。
松浦章(Matsura, Akira)著 ; 李玉珍(Li, Yu-chen)譯,〈康熙六十年臺灣朱一貴之亂─江戶 時代的「臺灣風說」之貳〉,《臺北文獻》直字 第139期,(2002年3月),頁265~294。
林正慧,  〈閩粵?福客?清代臺灣漢人族群關係新探:以屏東平原為起點〉,《國史館學  術集刊》,第6期,(2005年9月),頁1-60。
翁士傑,〈清代臺灣漢人民變的理念型分析〉,《臺灣風物》 第40卷1期,(1990年3月),頁1-24。
婁子匡,〈臺澎人物傳--鴨母王朱一貴〉,《臺北文獻》直字第6、7、8期合刊,(1969年 12月),頁40~42。
張莉,〈論臺灣朱一貴抗清起義的歷史原因〉,《歷史檔案》第2期,(1990年),頁89-  94。
張菼,〈臺灣反清事件的不同性質及其分類問題(上)〉,《臺灣文獻》 第26卷2期,  (1975年6月),頁83-102。
張雄潮,〈清代臺灣民變迭起迅滅的因素〉,《臺灣文獻》 第15卷4期,(1964年12月),頁17-39。
莊吉發,〈身穿清朝衣頭戴明朝帽--鴨母王朱一貴事變的性質〉,《歷史月刊》第153期,(2000年10月),頁64~70。
莊金德,〈清初嚴禁沿海人民偷渡來臺始末(上)〉,《臺灣文獻》 第15卷3期,(1964  年9月),頁1-20。
陳仲柏,〈清康熙時期臺灣南部客家組織:「六堆形成之研究」〉,《社會科教育學刊》,  第7期 ,(1997年12月),頁34~61。
陳聖屏,〈朱一貴之亂的發生經過〉,《史繹》第31期,(2005年5月),頁119-131。
陳鳳虹,〈朱一貴生平傳說考略〉,《史匯》第13卷4期,(2005年9月),頁119-138。
曾子良,〈「朱一貴歌」考釋〉,《臺灣文獻》 第50卷3期,(1999年9月),頁87~123。
黃秀政,〈朱一貴的傳說與歌謠〉,《臺灣文獻》第26卷3期,(1975年9月),頁149-  151。
劉正一,〈在母頂草地養鴨的朱一貴〉,《六堆雜誌》 第82期,(2000年12月),頁  15~16。
潘朝陽、池永散,〈康熙時期臺灣社會文化空間:朱一貴事變為軸的詮釋〉,《師大地理  研究報告》27 期,(1997年11月),頁 11-44。
潘朝陽、池永歆,〈康熙時期臺灣社會文化空間:朱一貴事變為軸的詮釋〉,《國立臺灣 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地理研究報告》 第27期,(1997年11月),頁11~44。
蔡宏嘉,〈朱一貴事件的領導人及族群分類問題研究〉,《嘉大史地》第1期,(2006年6月),頁39~56。
簡炯仁,〈清治初期清廷治臺政策的確立及臺灣民變的社會性格——朱一貴事件之初  探〉,《高雄文獻》第13期,(1993年11月),頁59-76。

學位論文
吳青霞〈臺灣三大民變書寫研究---以古典詩文為主〉,國立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2006年7月)。
林丁國〈清代臺灣游民研究──以羅漢腳為中心的探討(1684~1874)〉,東海大學歷史研 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6月。
許家逢〈臺灣朱一貴民間故事所反映的臺灣社會現象與影響〉,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碩 士論文,(2009年7月)。
黃淑卿〈鴨母王朱一貴傳說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應用語言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5年7月)。
指導教授 賴澤涵 審核日期 2017-8-23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