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103126603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57 、訪客IP:3.15.10.139
姓名 施小青(Xiao-Qing Shi)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藝術學研究所
論文名稱 常書鴻早期繪畫研究
(Early Paintings of Chang Shu-Hong)
相關論文
★ 台灣廟宇敘事性雕繪題材分析-以桃竹苗地區廟宇為例★ 從三峽祖師廟中學院背景作品談李梅樹主導之意義
★ 荒誕寫實 夏卡爾之《死魂靈》插畫 (1923-27)★ 流動的疆界:以漫畫為例看民初上海高階與通俗美術的分類與界線問題
★ 「自由談」刊頭女性圖像研究 ( 1911-1935 )★ 陳子福電影海報研究
★ 唐納•賈德藝術中的曖昧與深度★ 從狄德羅的沙龍評論 看夏爾丹的靜物畫在法國繪畫史上的地位與影響
★ 宜蘭老畫家王攀元★ 日治時期台灣地方意識的建立:以顏水龍美術、廣告與工藝創作為例
★ 清末民初女子藝術教育之研究-以上海地區為例★ 民國初年觀畫論畫的現代轉型--以上海地區的西畫活動為例
★ 藝術自主性與社會功能的結合—以費農.雷傑(Fernand Léger, 1881-1955)1918-1955年作品為例★ 東西的交響—以惠斯勒日本風味油畫作品為例
★ 從哲學化到體制化:早期觀念藝術的終結、離散或轉型★ 地方意象:尤特里羅繪畫研究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常書鴻是許多兩次大戰之間赴歐學習繪畫的中國藝術家之一。他在1928年赴法,進入里昂國立美術學校習畫,曾經在繪畫與紡織設計之間躊躇,最終決心致力繪畫。他接著進入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校,走向保羅-阿爾伯特‧勞朗斯的古典風格。常書鴻在法國屢獲大獎,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1936年於法國藝術家沙龍所獲得的銀牌獎,這是當時罕有中國藝術家能及的成就。

常書鴻於1936年歸國時意興風發,似乎正是一位前途不可限量的成功畫家。但中日戰爭爆發,改變了許多人的命運。常書鴻於1942年赴敦煌,將餘生奉獻給敦煌壁畫的保存與研究。從某方面來說,常書鴻同時也淡出中國畫壇,在中國現代繪畫史上幾乎未曾扮演重要角色。常書鴻藝術生涯的轉變,除了受中國戰爭環境的動亂、生活困難、藝術環境等外圍的變動因素,以及對敦煌藝術的熱愛外,還有一些是來自藝術家個人內在於藝術的根本因素。本論文的目的在探討常書鴻畫藝與風格的養成,以及他在將西方敘事性繪畫移植到中國時所遭遇的困難。筆者相信後者是常書鴻在1942年之後逐漸放棄繪畫的主要原因。
摘要(英)
Chang Shu-Hong was one of many ambitious Chinese artists who went to Europe between two wars to study western painting. He arrived in France in 1928, began his academic training in Ecole Nationale des Beaux-Arts at Lyon, hesitated at times between textile design and painting, finally made up his mind to devote himself entirely to art. He went then to Ecole Nationale Supérieure des Beaux-Arts at Paris, enrolled in the studio of Paul-Albert Laurens. During his sojourn in France, Chang Shu-Hong was awarded many times, the most remarkable was the prix d’argent won in 1936 at the Salon des Artistes Français, an achievement never equaled by other Chinese artistes.

When Chang Shu-Hong returned to China in 1936, he had all the allure of a successful artist with promising future. But the Sino-Japanese war broke up, disrupted everything. In 1942, Chang Shu-Hong went to Dunhuang, and dedicated the rest of his life to preservation and researches of Dunhuang murals. In a way, though still an excellent painter, Chang Shu-Hong had ceased to play an active role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modern painting. The reasons for which Chang Shu-Hong abandoned painting after 1942 may have been multiple, but the most important must have been about art itself. The purpose of this thesis is to investigate how Chang Shu-Hong had built up his art, and difficulties he encountered in transplanting western narrative painting in China, which at last prevented him from continuing.
關鍵字(中) ★ 常書鴻
★ 早期繪畫
★ 敘事性繪畫
★ 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校
關鍵字(英) ★ Chang Shu-Hong
★ painting
★ narrative painting
★ Ecole Nationale Supérieure des Beaux-Arts at Paris
論文目次
目錄

目錄 i
圖版目錄 iii
緒論 1
研究動機和問題意識 1
研究現況及文獻回顧 2
章節架構 9
第一章 常書鴻生平及藝術活動 11
第一節 成長背景(1904-1928) 12
第二節 留法求學的經歷(1928-1936) 15
一、去程:海路 15
二、短暫的工讀生活 17
三、學院體制下的學習經歷 18
四、藝文活動的參與 26
第三節 回國後的美教生活(1936-1942) 32
小結 36
第二章 常書鴻早期人物畫 37
第一節 里昂時期(1928-1932) 37
一、法國學院傳統的技法訓練 37
二、由《G夫人像》看常書鴻風格的有意轉變 41
第二節 巴黎時期(1932-1936)──忠於Laurens的畫室習作 44
第三節 巴黎時期(1932-1936)──尋求突破的創作 49
第四節 回國初期(1936-1942)──中國人體畫的探尋 57
小結 61
第三章 常書鴻的敘事性繪畫 62
第一節 常書鴻對歷史畫的追求 62
第二節 常書鴻敘事性繪畫的歷史評價及原因分析 66
一、老照片記錄下的大型敘事畫作 66
二、以1935、42 年個展為例看其敘事性繪畫的歷史評價及原因分析 67
小結 74
結論 75
參考書目 78
圖版 84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一手文獻
1. [清]張燕昌,《羽扇譜》,中國基本古籍庫。
2. 《中央日報》,中央日報全文影像資料庫。
3. 《文化先鋒》,民國時期期刊全文數據庫(1911-1949)。
4. 《文藝月刊》,民國時期期刊全文數據庫(1911-1949)。
5. 《文藝茶話》,民國時期期刊全文數據庫(1911-1949)。
6. 《北新》,民國時期期刊全文數據庫(1911-1949)。
7. 《申報》,愛如生資料庫。
8. 《光芒》,民國時期期刊全文數據庫(1911-1949)。
9. 《字林西報》(The North-China Daily News,1864-1951),字林洋行中英文報紙全文數據庫(1850-1951)
10. 《良友》,民國時期期刊全文數據庫(1911-1949)。
11. 《東方雜誌》,民國時期期刊全文數據庫(1911-1949)。
12. 《南北(北平)》,民國時期期刊全文數據庫(1911-1949)。
13. 《美術雜誌》(Gazette des beaux-arts), Series 5, Vol.15.
14. 《浙江公立工業專門學校學生自治會會刊》,民國時期期刊全文數據庫(1911-1949)。
15. 《浙江省政府公報》,民國時期期刊全文數據庫(1911-1949)。
16. 《浙江教育行政週刊》,民國時期期刊全文數據庫(1911-1949)。
17. 《國立浙江大學工學院月刊》,民國時期期刊全文數據庫(1911-1949)。
18. 《國立浙江大學教育週刊》,民國時期期刊全文數據庫(1911-1949)。
19. 《教育通訊(漢口)》,民國時期期刊全文數據庫(1911-1949)。
20. 《野火(杭州)》,民國時期期刊全文數據庫(1911-1949)。
21. 《藝風》,民國時期期刊全文數據庫(1911-1949)。
22. 張之洞,〈勸學篇〉,外篇,遊學第二,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第49輯,沈雲龍主編,文海出版社印行,頁14533。
23. 盧鴻基,〈抗戰三年來的中國美術運動〉,1940年,收錄在《中蘇文化抗戰三週年紀念特刊》,中蘇文化協會編,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2010。

專書
1. 孔令偉、呂澎主編,《中國現當代美術史文獻》,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12。
2. 王震,《徐悲鴻誕辰一百週年紀念文集》,上海市:華東師範大學,1995。
3. 石晶,《時風與藝風:〈藝風〉月刊(1933.1-1937.3)研究》,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13。
4. 池田大作(日),常書鴻(中)著,高屹、張同道編譯,《敦煌的光彩——池田大作與常書鴻對談錄》,香港:三聯書店有限公司,民83,1994。
5. 竹田厳道,《常書鴻畫集》,東京:一枚の繪株式會社,1982。
6. 吳冠中,《吳冠中·山水屐痕》,南寧市:廣西美術出版社,2003。
7. 李鑄晉、萬青力,《中國現代繪畫史:民初之部(一九一二至一九四九)》,臺北市:石頭,2001。
8. 阮榮春、胡光華,《中華民國美術史(1911-1949)》,成都市:四川美術出版社,1992。
9. 郎紹君,《論中國現代美術》,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1988。
10. 郎紹君、水中天,《二十世紀中國美術文選(上)》,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9。
11. 徐悲鴻,《徐悲鴻藝術文集》,臺北市:藝術家出版社:藝術總經銷,1987。
12. 常沙娜,《黃沙與藍天:常沙娜人生回憶》,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3。
13. 常沙娜主編,《常書鴻、呂斯百繪畫作品集》(分兩冊),廣州:嶺南美術出版社,1997。
14. 常書鴻,《九十春秋:敦煌五十年》,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1994。
15. 常書鴻,《九十春秋:敦煌五十年》,蘭州:甘肅文化出版社,1999。
16. 常書鴻,《守護敦煌五十年:常書鴻自述》,臺北市:新銳文創,2013.04。
17. 常書鴻,《常書鴻》,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59。
18. 張少俠、李小山,《中國現代繪畫史》,江蘇:江蘇美術出版社出版,1986。
19. 張涌泉、陳浩主編,《浙江與敦煌學:常書鴻先生誕辰一百周年紀念文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4。
20. 許志浩,《中國美術社團漫錄》,上海市:上海書畫,1994。
21. 許志浩,《中國美術期刊過眼錄(1911-1949)》,上海市:上海書畫,1992。
22. 陳三井,《旅歐教育運動:民初融合世界學術的理想》,臺北市:秀威資訊科技,2013。
23. 敦煌研究院編,《常書鴻文集》,蘭州:甘肅民族出版社,2004。
24. 敦煌研究院編,《常書鴻畫集》,吉林:吉林美術出版社,2004。
25. 舒新城,《近代中國留學史》,香港:中華書局,1989。
26. 葉文玲,《大鴻飛天:常書鴻傳》,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8。
27. 葉文玲,《常書鴻:敦煌鑄就五字碑》,鄭州市:大象,2004。
28. 葉文玲,《敦煌守護神:常書鴻》,上海市:上海文藝出版社,2001。
29. 趙力,余丁編著,《中國油畫五百年 Ⅱ》,長沙市:湖南美術出版社,2014。
30. 劉瑞寬,《中國美術的現代化:美術期刊與美展活動的分析(1911-1937)》,北京市:三聯書店,2008。
31. 劉曉毅,《藝壇之雄:常書鴻油畫藝術研究》,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2012。
32. 顏文樑,《顏文樑》,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85。
33. 龐薰琹,《就是這樣走過來的》,北京 : 生活・讀書・新知三联书店,2005。
34. Albert Boime,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Official’ and ‘Academic’”, The Academy and French Painting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London: Phaidon, 1971.
35. Diana Landi, Chang Shuhong, chinese painter(1904-1994) :from Paris to Dunhuang, Paris: Zimmermann Printing House, 2011.
36. Diana Landi, Chang Shuhong, peintre chinois, 1904-1994: De Paris à Dunhuang, Paris: Imprimerie Zimmerman, 2011.
37. Francesca Dal Lago, “Portées disparues. Comment écrire l′histoire des artistes chinois en France au féminin ?” Éric Lefebvre, Artistes Chinois à Paris, Paris: Musée Cernuschi, 2011.
38. Paris Salon Illustrated, 1936, The Shaw Publishing Co. London. 1936。

期刊
1. 艾中信,〈油畫風采談〉,《美術》,1962年第2期。
2. 吳方正,〈裸的理由——二十世紀初期中國人體寫生問題的討論〉,《新史學》,第十五卷第二期,2004.6月,頁55-113。
3. 周芳美、吳方正,〈一九二〇及三〇年代中國畫家赴巴黎習畫後對上海藝壇的影響〉,《區域與網絡——近千年來中國美術史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市:台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2001。
4. 呼喜江,〈論常書鴻油畫靜物的藝術特色〉,《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5年7月第32卷第4期。
5. 金維諾,〈藝壇之雄 永載史冊——回憶常書鴻先生〉,《敦煌研究》,2004年第3期。
6. 柳維和,〈常書鴻二三事〉,《美術》,1994年第12期。
7. 段文傑,〈悼念敦煌文物事業的開創者常書鴻先生〉,《敦煌研究》,1994年第4期。
8. 徐華美,〈敦煌的守護神——常書鴻——省檔案館館藏常書鴻手跡介紹〉,《浙江檔案》,2007年第1期。
9. 高爾泰,〈常書鴻先生〉,《讀書》,2002年第9期。
10. 常沙娜,〈百折不悔敦煌魂——追思父親常書鴻〉,《新文化史料》,1998年第4期。
11. 常沙娜,〈留下永久的微笑——我的父親常書鴻〉,《敦煌研究》,2004年第3期。
12. 常沙娜,〈塵封不住的回憶——重讀父親的畫作〉,《美術》,2004年第12期。
13. 常嘉煌,〈我與父親常書鴻〉,《佛教文化》,1995年第3期。
14. 張學勤、徐華美〈誰改變了常書鴻的人生軌跡〉,《浙江檔案》,2007年第9期。
15. 盛梅冰,〈呂斯百油畫技法溯源〉,《藝術百家》,2014年第30卷第6期。
16. 陸慶夫,〈常書鴻與敦煌學〉,《敦煌學輯刊》,2000年第1期。
17. 馮法禩,〈常書鴻人生治藝之道〉,《美術》,1994年第12期。
18. 劉曉毅,〈民族性與時代精神——常書鴻的現代主義藝術理論〉,《美術研究》,2011年第1期。
19. 劉曉毅,〈常書鴻油畫民族化研究〉,《中國油畫》,2009年第4期。
20. 劉曉毅,〈裝飾與繪畫——常書鴻裝飾藝術思想〉,《裝飾》,2005年第11期。
21. 樊錦詩,〈紀念常書鴻先生〉,《敦煌研究》,2004年第3期。
22. 樊錦詩,〈憶常老〉,《敦煌研究》,1994年第4期。
23. 蔡琴,〈常書鴻家屬向家鄉無償捐贈珍品——常書鴻美術館在浙江省博物館建成開放〉,《美術》,2000年04期。
24. 魯生、余定輝,〈“敦煌藝術的保護神”——訪國家文物委員會委員、敦煌文物研究所名譽所長常書鴻〉,《中國民族》,1984年04期。
25. 穆紀光,〈常書鴻的敦煌藝術史觀〉,《甘肅社會科學》,2009年第5期等。
26. 穆靜,〈敦煌之戀——記滿族著名敦煌藝術研究家常書鴻教授〉,《滿族研究》,1986年01期。
27. 龐濤,〈為何把這張不想公開的老照片翻出來?〉,《中國美術館》,2006年02月。
28. Perry Hurt, Academic Painting Technique, NCMA Conservator and Curator of Revolution in paint.
29. WANG Yiyan(王一燕), « Art and Chinese Modernity in Connection with Lyon, 1920s-1940s », Transtext(e)s Transcultures 跨文本跨文化 [Online], 9 | 2014, Online since 20 September 2015, connection on 30 September 2016. URL : http://transtexts.revues.org/512 ; DOI : 10.4000/transtexts.512.

碩博士論文
1. 袁芳霞,〈魂繫敦煌——記常書鴻的藝術人生〉,西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5。
2. 張穎,〈呂斯百、常書鴻在西北的油畫創作及其開拓性研究〉,首都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8。
3. 董菲菲,〈20世紀40年代走進甘新地區的中國油畫家研究〉,西安美術學院,博士論文,2012。
4. 劉曉毅,〈常書鴻藝術思想與創作研究〉,中央美術學院,碩士論文,2005。
5. 關紅實,〈在20世紀中國美術教育情境中的呂斯百〉,南京師範大學,博士論文,2005。
6. Xiaoqing Zhu (朱小青), Pang Xunqin(1906-1985)-A Chinese avant-Garde’s Metamorphosis, 1925-1946, and questions of “Authenticity”, Ph.D. Thesis: University of Maryland, 2009

網絡資料
1. 浙江大學-校史館-歷史沿革,
2. 維基百科:胡志明市(Hồ Chí Minh),
3. 維基百科:義屬索馬利亞(Somalie italienne),
4. 維基百科:雷峰塔,
5. Bibliothèque municipale de Lyon:Chang Shuhong (1905-1994),
6. Cat′zArts, Beaux-arts de Paris, l′école nationale supérieure,
7. Elèves et professeurs de l′Académie Julian: Dzang,
8. Jean Lépine (1876-1967),
9. L’École Nationale Supérieure des Beaux-Arts, les écoles d′architecture : Genèse et évolution de l′enseignement et des lieux d′enseignement :
10. Les Grands Prix de Rome de Peinture de 1864 à 1968:
11. Musée-Cernuschi,
12. Museo Nacional de Bellas Artes :Julio Fossa Calderón, .
13. Oskar Paul Trautmann, 1877-1950,
14. Réunion des musées nationaux – Grand Palais, Zang Suhong,
15. “Fighting China” at the Museum of Modern Art, 1942:
指導教授 吳方正(Fang-Cheng Wu) 審核日期 2017-7-13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