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104729004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76 、訪客IP:3.149.231.122
姓名 簡樸崧(Pu-Sung Chien)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客家政治經濟研究所
論文名稱 居民參與農村再生計畫動機之研究-以桃園市龍潭區為例
(The Study of“Why Residents Want to Participate Rural Rejuvenation Plan”: A Case of Longtan District of Taoyuan City)
相關論文
★ 區域發展對土地利用變遷之影響-以桃園縣客家地區為例★ 里長領導與低碳社區營造之探討-以桃園市楊梅區秀才里為例(1998年-2014年)
★ 社區支持型農業理念應用在社區農場之實 踐:以新竹市千甲聚落 CSA 農場為例★ 新故鄉社區營造計畫公私協力之研究-以客庄桃園市觀音區大潭及保生社區為例
★ 農村再生計畫推動之研究-以客庄桃園市新屋區九斗社區為例★ 日本OVOP運動與台灣客家地方特色產業的比較分析:協力角色觀點
★ 客庄農村再生與永續發展之研究─ 以桃園市龍潭區為例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自從政府開始推動社區營造政策以來,行政院各部會陸續提出各項中長期之社區營造相關企劃案。各項企畫案的初衷乃在於希望藉著由下而上的提案方式,讓社區居民可以主動發現社區問題,進而自主提案,來達到公民參與之目的。本研究之研究範圍,桃園市龍潭區係為農村復興委員會,指導協助推動「基層民生建設」選定的對象之一,以及近年來水土保持局在本地持續推動農村再生計畫。其目的在於希望藉由社區居民主動參與社區事務,再配合政府之協助,共同來完成農村所缺乏之基礎建設。本研究欲透過訪談法的方式來了解農村社區之居民是因為甚麼原因而願意參與農村再生計畫之培訓與實作?而在參與之後,又是基於甚麼因素,而願意長期留在社區執行計畫。經過質性研究方法之探討後發現,社區居民起初會因為人際網絡因素而參與社區事務,之後則會因為自我成長以及利他服務等動機而願意長期留在社區團體,為社區奉獻。
摘要(英) Since the government began to promote community development policies, various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s of the Executive Yuan have successively proposed all medium and long-term community development plans. The original intention of all the plans is to hope that through the bottom-up proposal,community residents can take the initiative to discover community issues and then make voluntary proposals to achieve the goal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 The research scope of this study is Longtan District of Taoyuan City that is one of the objects selected by the Rural Rehabilitation Committee to help promote the "grassroots livelihood construction", and the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Bureau has continuously promoted rural regeneration projects in recent years.Its purpose is to hope that community residents take the initiative to participate in community affairs and then cooperate with the government to jointly accomplish the lack of rural infrastructure. In this study, we want to know how the residents of rural communities are willing to participate in the training and implementation of rural regeneration programs through interviews. After the participation,We want to know what factors makes community residents willing to stay in the community to implement the project for a long time. After a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it is found that community residents initially participated in community affairs due to interpersonal networks. Later, they would be willing to remain in community groups for a long time to contribute to the community because of their self-growth and altruistic services.
關鍵字(中) ★ 社區營造
★ 農村再生
★ 質性研究法
關鍵字(英) ★ community development
★ Rural Rejuvenation
★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5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流程.... 7
第四節 研究實施與限制.... 11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架構.... 1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6
第一節 桃園市的農再情形.. 16
第二節 農再計畫之目的與運作方式... 18
第三節 參與農再計畫之動機 22
第四節 參與農再計畫之目的 25
第三章 研究區域的農村再生情形..... 28
第一節 研究地區概述...... 28
第二節 三水社區. 29
第三節 上林社區. 33
第四節 高原社區. 36
第五節 三和社區. 40
第六節 大北坑社區....... 44
第七節 研究區域農村再生之情形的結論....... 47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 48
第一節 居民參與農再計畫的初始動機. 48
第二節 居民對於農再計畫的起始態度. 58
第三節 居民從農再計畫中得到的回饋. 69
第四節 居民參與農再計畫曾面臨的困難....... 75
第五節 居民持續投入之意願 8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91
第一節 研究結論. 91
第二節 研究建議. 97
參考文獻 .98
附件一 訪談大綱. 102
附件二 受訪名單(農村再生計劃主辦人員)... 103
附件三 受訪名單(農村再生計劃協助人員)... 104
參考文獻 1. 王培勳(2002)。我國社區發展工作之回顧。社區發展季刊,(100),44-59。
2. 王美晴(2015)。困守與求變:龍潭茶葉轉型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客家社會與文化學程碩士論文,新竹,未出版。
3. 丘昌泰(2007)。鄰避情節與社區治理:台灣環保抗爭的困境與出路(一版)。臺北:韋伯。
4. 李宗鴻、詹芬樺、王瓊慧(2017)。傳統農村社區居民參與社區觀光發展:以雲林林北社區為例。管理實務與理論研究,11(1),49-62。
5. 李丁讚(2014)。落地生根:台灣社區營造的理論與實踐(一版)。臺北:唐山出版社。
6. 吳許暄(2007)。台灣自然中心退休志工參與動機、工作滿足與持續服務意願之研究。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7. 吳綱立(2002)。建構社區導向的規劃資訊管理模式來協助921災後的社區重建。第二屆全國災害危機處理學術研討會,台南:長榮管理學院。
8. 林玟樵(2009)。高齡志工服務學習經驗之研究以台南縣關懷中心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9. 文化部(2013)。村落文化發展暨推廣計畫。
10. 行政院農委會(2012)。農村再生政策方針,2012年9月7日,取自http://www.swcb.gov.tw。
11. 行政院農委會(2012)。農村再生整體發展計劃暨第一期(101至104年度)實施計劃。
12. 行政院農委會(2017)。農村再生說帖,2017年1月9日,取自https://empower.swcb.gov.tw。
13. 行政院農委會(2018)。水保法規資料庫,2018年1月24日,取自www.swcb.gov.tw。
14. 行政院農委會(2017)。社區計畫提報狀態,2017年,取自http://ipavr.swcb.gov.tw。
15. 行政院內政部(2014)。均衡城鄉發展-富麗農村、風情小鎮推動方案(核定本)。
16. 何青蓉(1996)。終身學習與個人發展。載於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主編),終生學習與教育改革(頁269-289)。台北:師大書苑。
17. 呂朝賢、鄭清霞(2005)。中老年人參與志願服務的影響因素分析。臺大社工學刊,12,1-50。
18. 徐郁雯(2012)。客家社區產業之社會經濟分析-以桃園縣高原樂活有機村為例。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客家政治經濟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19. 游正民(2009)。社區志工參與動機與社區意識對持續服務影響之研究-以霧峰鄉社區志工為例。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班,未出版,台中。
20. 沈桂枝(2001)。活動型老人之社區參與行為與社會支持之相關研究。國立臺北護理學院護理系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21. 許文凌(2012)。樣本選擇的方法。家庭教育雙月刊,38,88-95。
22. 桃園市龍潭區公所(2015)。龍潭區地理環境介紹,2015年4月8日,取自http://www.longtan.tycg.gov.tw。
23. 桃園市龍潭區三水社區發展協會(2013)。桃園縣龍潭鄉三水社區農村再生計畫。
24. 桃園市龍潭區大北坑農村發展協會(2011)。桃園縣龍潭鄉大北坑社區農村再生計畫。
25. 桃園市龍潭區上林社區發展協會(2015)。桃園市龍潭區上林社區農村再生計畫。
26. 桃園市龍潭區高原社區發展協會(2011)。桃園縣龍潭鄉高原社區農村再生計畫。
27. 桃園市龍潭區三和社區發展協會(2011)。桃園縣龍潭鄉三和社區農村再生計畫。
28. 單曉涵(2014)。都市型社區發展協會志工參與動機之研究-以台北市文山區為例。世新大學觀光學系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北。
29. 傅淑宜(2015)。客家社區培力與環境教育推動之研究-以龍潭三和社區為例。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客家研究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桃園,未出版。
30. 黃麗玲(1995)。新國家建構過程中社區角色的轉變-「社區共同體」之論述分析。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31. 郭佩璇(2016)。影響中高齡志工參與社區外展服務與持續服務意願行為意向之探討。實踐大學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學系高齡家庭服務事業碩士在職專班,未出版,臺北。
32. 陳其南、陳瑞樺(1997),臺灣社區營造運動之回顧,研考報導。41:21-37。
33. 陳妙娟、張淑紅、簡乃卉(2016)。影響社區長者參與志願服務之因素探討。領導護理,17(3),30-44。
34. 陳威翰(2010)。台中縣屯區社區大學志工參與動機與持續參與因素之研究。亞洲大學休閒與遊憩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35. 曾旭正(2007)。台灣的社區營造。臺北:遠足文化。
36. 曾鈺琪(2005)。逃不開的人情關係網絡?─ ─從客家婦女的志願性服務工作探討社區參與和溝通中的社會資本與人情關係網絡。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37. 張美惠(2016)。高雄市志工參與動機與生命意義感之相關研究。國立嘉義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38. 張凱智、宋秉明(2010)。社區意識與民眾參與關係之研究-以夥伴關係為干擾變數。觀光旅遊研究學刊,5(2),51-76。
39. 張火燦(1996)。策略性人力資源管理。臺北:智揚。
40. 湯京平、黃詩涵、黃坤山(2009)。災後重建政策與誘因排擠-以九二一地震後某社區營造集體行動為例。政治學報,48,1-31。
41. 賴玉芳、廖學誠(2005)。南投縣五城社區民眾參與溪流保育組織運作與居民反應之研究。中華水土保持學報,36(1),55-67。
42. 羅榮澄(2016)。社區發展協會組織運作的社會網絡互動之研究-以桃園客家社區為例。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客家研究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桃園,未出版。
43. 鍾政偉、賀力行、謝宜玲、陳桓敦(2007)。地方居民態度對推動文化創意產業影響之研究-以苑里鎮山腳社區為例。鄉村旅遊研究,1(1),59-88。
44. 蔡勝男(2003)。公民社會慈善關懷利他主義精神的探討。T&D飛訊,(12),1-10。
45. 謝宏政(2010)。社區總體營造社會交換網絡分析-以新竹市為例。玄奘大學公共事務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研究計劃書,未出版,新竹。
46. 謝季燕(1991)。高雄市老人在宅服務人員服務持續性之研究。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47. 謝佩娟(2010)。臺東縣池上鄉萬安社區參與農村再生計畫示範區之影響,國立台東大學區域政策與發展研究所公共事務管理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
48. 鄭楹諶(2016)。客庄農村再生與永續發展之研究-以桃園市龍潭區為例。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客家政治經濟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49. 劉怡苓(2009)。不同社區型態與高齡志工社區參與動機之探討-以高雄縣兩社區為例。朝陽人文社會學刊,7(2),273-302。
50. 劉明菁(2007)。高齡者參與志願服務學習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學位論文,臺北,未出版。
1. Cumming,E,& Henry,W.E.(1961). Growing old. New York: Basic books.
2. Cohen, L., Manion, L., & Morrison, K. (2000)/徐振邦(2004)。教育研究法。台北:韋伯文化國際出版公司。
指導教授 劉小蘭(Xiao-Lan Liu) 審核日期 2018-1-25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