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
鄭惠文(Hui-Wen Cheng)
查詢紙本館藏 |
畢業系所 |
客家政治經濟研究所 |
論文名稱 |
東南亞移民與移工的消費現象:以中平商圈為例 (Southeast Asian immigrants and migrant workers in the phenomenon of consumption: A case of Zhongping Road shopping district)
|
檔案 |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
摘要(中) |
自1990年政府開放外籍移工,台灣的社會出現許多東南亞移工的身影。如同以往台灣社會在接納不同族群時,都經過一段適應期,外籍移工的進入也是如此。而這些東南亞移民與移工在中平商圈這個場域內的消費行為、台灣店家的態度與族群間的互動即為本研究的核心問題。本研究使用深度訪談及參與觀察為主,問卷為輔的研究方法。經由與東南亞消費者、台灣消費者以及台灣店家的相處、訪談中,從自述經驗、詞彙、語氣等方面更進一步的瞭解族群之間的互動關係。以中壢地區中平商圈為例,探討經過了幾十年的時光,台灣民間對於東南亞社群的態度,以及族裔經濟的發展。
首先,研究發現對於外籍移工與外籍移民,政府及大眾容易將之視為整個群體,然而事實上並非如此。尤其在政策擬定部分與商業貿易部分,瞭解各別國家之間,文化、生活背景、消費習慣上的差別有助於商品的販賣與族群的交流。像是,泰國偏好使用母國商品;菲律賓偏好美式風格;印尼受到宗教因素影響;越南對穿著打扮上的重視等等。
其次,由於東南亞社群的進入,中平商圈的空間與其他地域多有不同。透過實地觀察,店家為了吸引消費者。在招牌上,附有東南亞語的對照表,並且以英文標記折扣商品。店員上,聘僱會東南亞語言的員工,都顯示了台灣店家對於東南亞消費者的重視。
最後,愈重視東南亞社群與台灣的不同之處,越容易發現,台灣現有研究的缺乏,導致對東南亞社群的不瞭解。再看中平商圈,儘管空間上與相處上有所變化,然而因為溝通與文化上的隔閡,也可以發現台灣店家對東南亞消費者存在又愛又恨的微妙心理。
|
摘要(英) |
Since 1990, the government liberalized foreign workers, many migrant worker from Southeast Asia have emerged in Taiwan. In the beginning, Taiwan society had a period of adjustment. The main question in this study is what the behavior of these Southeast Asian immigrants and migrant workers in Zhongping Road shopping district, how the attitude of Taiwanese stores and what the interaction among ethnic groups.
The research methods in this study use Depth Interview,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and Questionnaire. Through discussions with Southeast Asia consumers, Taiwanese consumers and Taiwanese store, can learn more about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ethnic groups from their experiences and vocabulary. Taking Zhongping Road shopping district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explores decades of time, Taiwan′s attitude toward Southeast Asian communiti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ethnic economy.
The research found that the government and general public tend to see the foreign migrants and immigrants as a whole group, but this is not the case. Especially in the policy and commerce trade sectors, understanding the differences among countries, cultures, life background and consumption habits helps to facilitate the sale of goods and the exchange of ethnic groups. For example, Thai people prefers to use home country products; the Filipino favors the American style; Indonesian is affected by religious factors; and Vietnamese attaches importance to dress and so on.
Second, due to the entry of Southeast Asian communities, the space for the Zhongping Road shopping district is different from other regions. Through the field observation, stores in order to attract consumers. On the signboard have a comparison table with Southeast Asian and the discounts use in English. Hiring staff who can use Southeast Asian languages. All show that the store are attention of consumers in Southeast Asia.
In the end, the more focus o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Southeast Asian communities and Taiwan, the easier to find the lack of existing research in Taiwan. Despite in space and relations are change in Zhongping Road shopping district, however, because of the communication and cultural barriers. We can find Taiwan’s store have a kind of subtle psychological with Southeast Asian consumers.
|
關鍵字(中) |
★ 外籍移工 ★ 外籍移民 ★ 族裔空間 ★ 族裔經濟 |
關鍵字(英) |
|
論文目次 |
圖表目錄 0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6
第一節 族裔消費 6
第二節 消費者 9
第三節 文化對消費者的影響 17
第三章 研究設計 26
第一節 研究架構 26
第二節 研究方法 28
第三節 研究流程 30
第四節 研究對象與限制 32
第四章 商圈消費行為與現狀 38
第一節 中平商圈背景 38
第二節 東南亞消費者的消費行為 47
第三節 東南亞國家差異 59
第四節 小結 68
第五章 中平商圈的空間與消費 70
第一節 空間的變化 70
第二節 店家與消費者間的互動 77
第三節 店家營銷方法 82
第四節 小結 88
第六章 結論 90
第一節 研究成果 90
第二節 未來研究建議 94
第三節 研究限制 95
參考文獻 96
壹、中文部分 96
貳、網路資料 98
參、英文部分 99
附錄一 訪談大綱 100
附錄二 訪談大綱 101
|
參考文獻 |
壹、中文部分
王志弘(2006 / 03 / 01)。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移/置認同與空間政治:桃園火車站週邊消費族裔地景研究。61期,149 - 203。
王志弘、沈孟穎(2009/03)。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疆域化、縫隙介面與跨國空間:台北市安康市場「越南街」族裔化地方研究。73期,119-162。
王志弘(2008)。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報。族裔-文化經濟、謀生策略與認同協商:臺北都會區東南亞風味餐飲店個案研究。
丘昌泰(2006)。2004 年桃竹苗地區客家族群的社會文化調查報告,六月,《客家研究期刊》,創刊號,183-210。
林欣美(2009)。族群經濟與文化經濟的對話-中壢火車站和忠貞市場南洋背景商店的比較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民族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淑馨(2010)。質化研究:理論與實務。台北市,巨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林建煌(2010)。消費者行為。華泰文化。
金天立(2003)。台灣都市中「外勞」空間的形成-以中壢市中心為例。國立台
灣大學地理系:學士論文。
金天立(2007)。菲律賓社群的形成。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比娜(2002)。ChunShan—台北市菲律賓外籍勞工社群空間的形成。國立台灣
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達光(2003)。消費者心理學。東華書局。
倪炎元(2003)。再現的政治:台灣報紙媒體對「他者」建構的論述分析。台
北:韋伯。
桃園縣中壢市公所(2009)。中壢市發展史(上)。
夏曉鵑(1997)。女性身體的貿易:台灣/印尼新娘貿易的階級與族群關係分析。東南亞區域研究通訊,72-83。
夏曉鵑(2002)。流離尋岸─資本國際化下的「外籍新娘」現象。台灣社會研究叢刊。(NSC-89-2412-H-128-010) (ISBN 957-8221-82-7)
許弘毅(2000)。中山北路聖多福教堂地區菲籍外勞的空間使用及其影響之研究。 淡江大學建築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春興(1989)。現代心理學-現代人研究自身問題的科學。台北市:東華書局。
張茂桂(2007)。多元文化主義在台灣與其困境。知識分子的省思與對話,310-325。台北:時報文教基金會。
陳桂英(1999)。台灣消費者信念之探討-以觀點分析法之探索性研究。輔仁大學織品服裝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出版社。
陳又甄(2016)。客家山原複合行政區政策對族群關係之影響-以苗栗縣泰安鄉北五村為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政治經濟碩士班:碩士論文。
葉神保 (2002)。排灣族 caqovoqovoli ( 內文 )社群遷徙與族關係的探討。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文化所碩士論文。
詹火生、林瑞穗、陳小紅、張英華、陳東升(1995)。社會學。台北市:國立空中大學。
蔡文輝(1993)。社會學。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劉徖琦(2008)。社會弱勢者媒體形象研究:以外籍家事勞動者與雇主關係之報導為例。中華傳播學會年會論文。
謝世忠 (1987)。認同的污名:台灣原住民族群變遷。台北:自立晚報社。
藍佩嘉(2006)。合法的奴工,法外的自由:外籍勞工的控制與出走。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38期,頁107-150。
蘇銘德(2013)。新北市三重區越南女性新住民文化適應。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社會與區域發展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觀音縣觀音鄉公所(2014)。觀音鄉志。社團法人台灣史研究會編篡。
貳、網路資料
中華民國行政院,新聞傳播處,中華民國行政院網站(2016)。「新南向政策推動計畫」正式啟動,2016年9月5日。
取自:
http://www.ey.gov.tw/News_Content2.aspx?n=F8BAEBE9491FC830&s=82400B39366A678A.
中華民國勞動部。產業及社福外籍勞工人數-按地區及國籍分,2017年3月13日。
取自:http://www.mol.gov.tw/statistics/19111/。
中華民國內政部。老化指數,2017年4月18日。
取自:http://www.moi.gov.tw/stat/chart.aspx?ChartID=S0401。
中華民國勞動部。產業及社福外籍勞工人數-按國籍分,2017年4月19日。
取自:http://www.mol.gov.tw/statistics/2452/。
中華民國內政部移民署。外籍配偶人數與大陸(含港澳)配偶人數按證件分,2017年4月23日。
取自:http://www.immigration.gov.tw/ct.asp?xItem=1326384&ctNode=29699&mp=1。
桃園市政府主計處。第040號-桃園市人口概況,2017年3月11日。
取自:http://dbas.tycg.gov.tw/home.jsp?id=51&parentpath=0,13,47。
桃園市中壢區公所。地理環境,2017年3月11日。
取自:http://www.zhongli.tycg.gov.tw/home.jsp?id=14&parentpath=0,1,7。
桃園市民政局。人口統計,2017年3月11日。
取自:http://cab.tycg.gov.tw/home.jsp?id=175&parentpath=0,24。
桃園市政府經濟發展局(2017)。產業園區現況介紹,2017年3月13日。
取自:http://edb.tycg.gov.tw/home.jsp?id=149&parentpath=0%2C119&mcustomize=onemessages_view.jsp&dataserno=201310160024&aplistdn=ou=data,ou=industry,ou=chedb,ou=ap_root,o=tycg,c=tw&toolsflag=Y。
聯合新聞網。聯合晚報,記者陳素玲,2016年12月14日。
取自:https://udn.com/news/story/7238/2168406
參、英文部分
Allport, G. W. (1954). The nature of human prejudice. Cambridge: Addison Wesley.
Bonacich, Edna, and John Modell. (1980). The Economic Basis of Ethnic Solidarity. The Economic Basis of Ethnic Solidarity.
Hirschman, E. C. (1983). Religious affiliation and consumption processes: An initial paradigm. Research in Marketing,131-170.
Hofstede, G. (1980). Culture consequences. Beverly Hills, CA: Sage.
Patton, M.Q. (1990). Qualitative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methods, 2nd ed., London: Sage.
Rokeach, M. (1973) . The nature of human values. New York: Free Press.
Schoell, w., & Guiltinan J.P.(1995). Marketing. New Jersey:Prentice Hall.
Wlison, Kenneth L. and Alejandro Portes. (1980). Immigrant enclaves: an analysis of the labor market experiences of Cubans in Miami.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
指導教授 |
王俐容
賴守誠
|
審核日期 |
2018-1-26 |
推文 |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
網路書籤 |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