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104155023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39 、訪客IP:3.139.87.14
姓名 洪景鄷(Jing-Feng Hong)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歷史研究所在職專班
論文名稱 解放軍第二炮兵建軍及其發展之研究(1966-2015)
(A Research on Establishment and Evolution of the PLA Second Artillery Corps (1966-2015))
相關論文
★ 陸軍第一士官學校教育之研究—以常備士官班為例(1965-1985年)★ 李國鼎與台灣產業經濟
★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之研究★ 中共經濟特區之研究(1980-1992)
★ 中共十一大及其後續發展之研究★ 毛澤東人口政策之研究
★ 毛澤東時期陳雲角色之研究★ 華國鋒之研究
★ 抗戰前期廖承志與八路軍駐香港辦事處之研究(1938-1941)★ 張聞天與中共早期黨內鬥爭之研究(1925-1945)
★ 中共建國初期治理西藏之研究(1949-1959)★ 王稼祥與中共早期黨內鬥爭(1931-1945)
★ 中共治理新疆與生產建設兵團前期發展之研究(1949-1966)★ 「文革」時期樣板戲之研究
★ 「農業學大寨」運動之研究(1964-1980)★ 中共建國初期的「東北王」-高崗的崛起與沒落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中共建國之初,曾三次遭受美國核訛詐的威脅,因此,中共決議要發展自己的原子彈。在蘇聯的幫助下,除了為中共自主研製原子彈奠定基礎,也是導彈發展之嚆矢。1960年中蘇交惡,蘇聯撤回所有援助,此時中共開始自力更生,最終成功研製出原子彈。導彈則是從仿製蘇制的「P-2」彈道導彈後,自主研製衍生出的龐大「東風」導彈家族。因應原子彈和導彈的發展,中共開始組建導彈發展的領導與研製單位,並同時成立導彈發展的管理與訓練單位,在其基礎上,第二炮兵應運而生,從此中共擁有導彈作戰指揮體系,緊接著又完成「兩彈」結合,開始具備核打擊威懾能力。
第二炮兵的「東風」導彈家族發展出許多型號,第一代導彈計有「東風-2」中程彈道導彈、「東風-3」中程彈道導彈、「東風-4」遠程彈道導彈及「東風-5」洲際彈道導彈,除「東風-5」洲際彈道導彈的改進型─「東風-5B」洲際彈道導彈外,其餘均已除役。
第二代以後的導彈計有「東風-11」近程彈道導彈、「東風-15」近程彈道導彈、「東風-16」中程彈道導彈、「東風-21」中程彈道導彈、「東風-26」遠程彈道導彈、「東風-31」洲際彈道導彈及「東風-10」巡航導彈。各類型號又不斷的更新改進以達到先進技術水平,此外各有專責打擊的目標,值得注意的是陸基反艦型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基本上可有效打擊美國航空母艦戰鬥群,將中共戰略影響力擴展到第二島鏈,另外洲際彈道導彈的目標也能涵蓋全世界大部分的地區,對美國產生極大的戰略威懾力量。
摘要(英) The starting of nuclear weapon development of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P.R.C) is a consequence of been Nuclear Blackmailed for three times by the U.S during the early years of their nation’s history. With the help from U.S.S.R, the fundamentals of self-developed nuclear weapons and ballistic missile has been established. By 1960’s, Sino-Soviet split happened. U.S.S.R withdrew all their support however, P.R.C has eventually succeeded in developing their own atomic bomb. As for the ballistic missile, the P.R.C imitated the U.S.S.R P-2 ballistic missile, which finally leads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uge DF missile family. In response to the development of atomic bomb and ballistic missile, P.R.C began to organize commanding and research units along with training units. These fundamentals later led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PLA Second Artillery Corps. Follow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atomic bombs and missiles, the P.R.C has had their own nuclear strike threatening ability ever since.
There are a variety of the DF missile family of the Second Artillery Corps has been developed. The 1st generation of DF missile are the DF-2, DF-3 medium-range ballistic missile, DF-4 intermediate-range ballistic missile, and DF-5 intercontinental ballistic missile. The DF-5 is updated to the DF-5B model, and all the other 1st generation DF models are out of service by now.
Models since the 2nd generation include the DF-11 Short-range ballistic missile, DF-15 Short-range ballistic missile, DF-16, DF-21 medium-range ballistic missile, DF-26 intermediate-range ballistic missile, DF-31 intercontinental ballistic missile, and DF-10 cruise missile. These models are continuously updating to fit the cutting-edge technology level. They all have their own roles and targets. Still, the Surface-to-Ship Missile as well as the cruise missile are capable of attacking the U.S carrier battle group, which expands the influences of the P.R.C to the Second island chain. Moreover, most of the areas around the globe are within range of the intercontinental ballistic missiles, making a great tactical threaten power to the U.S.
關鍵字(中) ★ 原子彈
★ 彈道導彈
★ 巡航導彈
關鍵字(英) ★ atomic bomb
★ ballistic missile
★ cruise missile
論文目次 中文摘要……………………………………………………………………………………i
英文摘要……………………………………………………………………………………iii
誌謝…………………………………………………………………………………………..v
目錄……………………………………………………………………………………….….vii
圖目錄………………………………………………………………………………….….ix
表目錄………………………………………………………………………………....xi
緒論…………………………………………………………………………………………….1
第一章 解放軍發展兩彈之背景…………………………………13
第一節 原子彈之發展………………………………………………………13
第二節 導彈之發展…………………………………………………...…34
第二章 解放軍第二炮兵建軍之演進…………………….…49
第一節 第二炮兵之成立背景………………………………….……49
第二節 第二炮兵第一代彈道導彈之研製發展………71
第三章 解放軍第二炮兵導彈主戰裝備………………………103
第一節 近、中程彈道導彈及巡航導彈之發展……….103
第二節 遠程、洲際彈道導彈之發展……………………………126
結論…………………………………………………………………………………………...149
徵引書目…………………………………………………………………………………….157
參考文獻 一、史料彙編
1.人民日報社,《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幹曆史問題的決議》(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1981年)。
2.力平、方銘主編、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周恩來年譜》(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8年),中卷。
3.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毛澤東年譜(1949-1976)》(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卷4。
4.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檔案館,《建國以來劉少奇文稿 (1949年7月-1950年3月)》(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5年),冊1。
5.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周恩來研究組,《開國領袖畫傳係列:周恩來》(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16年)。
6.中共浙江省委黨史研究室、當代浙江研究所、浙江省當代史學會編,《當代浙江研究》(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06年),第3輯。
7.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資料叢書編審委員會編,《空軍回憶史料》(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2)。
8.毛澤東,《毛澤東軍事文集》(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卷6。
9.毛澤東,《毛澤東選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77年),卷5。
10.毛澤東,《毛澤東選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卷4。
11.毛澤東,《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2年),冊6。
12.王焰主編,《彭德懷年譜》(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
13.北京市豐台區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豐台文史資料選編》(北京:豐台區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2005年)。
14.宋輝,《中國消防辭典》(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92年)。
15.李成智,《中國航天技術發展史稿》(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6年),中卷。
16.李庚辰,《走向輝煌─中國共產黨黨史學習資料》(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年)。
17.《沈兼士學術論文集》(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
18.沈志華,《1917-1991年中蘇關係若干問題再探討(增訂版)》(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年)。
19.沈志華、唐啟華主編,《金門:內戰與冷戰─美、蘇、中檔案解密與研究》(北京:九州出版社,2010年)。
20.周均倫主編,《聶榮臻年譜》(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上卷。
21.周均倫主編,《聶榮臻年譜》(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下卷。
22.周華虎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大事紀事本末(1949.10-1991.12)》(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1993年)。
23.姚匡乙、馬麗蓉主編,《絲路新篇:中阿合作論壇十周年論文集》(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14年)。
24.軍事辭海編輯委員會,《軍事辭海》(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年)。
25.孫建中,《外國軍事與外交研究論叢》(北京:軍事誼文出版社,2003年)。
26.張明義、王立行、段柄仁主編、馬林卷主編、北京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北京:科學卷─科學技術志》(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年),卷88。
27.郭化若,《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史大辭典》(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3年)。
28.梁思禮主編、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中國科學技術專家傳略─工程技術編:航天卷(2)》(北京:宇航出版社,2002年)。
29.傅頤主編,《中國記憶:1949-2014紀事》(深圳:深圳報業集團出版社,2014年)。
30.趙少奎,《工程系統分析與探索研究論文集》(北京:中國宇航出版社,2010年)。
31.趙春生主編、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周恩來文化文選》(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8年)。
32.劉武生、《周恩來軍事活動紀事》編寫組、杜宏奇,《周恩來軍事活動紀事》(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0年),下卷。
33.劉曉,《出使蘇聯八年》(北京:中共黨史資料出版社,1998年)。
34.鄧小平,《鄧小平文選》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卷3。
35.鄭惠、林蘊暉,《六十年國事紀要─文化卷》(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年)。
36.聶榮臻,《聶榮臻軍事文選》(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2年)。
37.魏宏運,《國史紀事本末(1949-1999):第4卷─社會主義探索時期》(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03年),下卷。
38.羅正楷,《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典》(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1997年)。

二、回憶錄與傳記
1.中國航天院傳記叢書總編委會組織編寫、寇克讓,《朱森元院士傳記》(北京:中國宇航出版社,2015年)。
2.牛力,邵建東,《毛澤東在1962》(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15年)。
3.王建蒙、中國航天院士傳記叢書總編委會組織,《孫家棟院士傳記》(北京:中國宇航出版社,2014年)。
4.王學東,《傅全有傳》(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15年),下卷。
5.史顏莉,《謝光選院士傳記》(北京:中國宇航出版社,2015年)。
6.石磊,《錢學森的航天歲月》(北京:中國宇航出版社,2011年)。
7.任捷,《火箭在發射:任新民傳》(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
8.吳明靜、淩晏、逄錦橋,《許身為國最難忘:陳能寬》(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15年)。
9.吳烈,《崢嶸歲月》(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9年)。
10.李琦主編,《在周恩來身邊的日子-西花廳工作人員的回憶》(北京:中共中央文獻出版社,1998年)。
11.李懋之,《一生與回憶》(哈爾濱:哈爾濱工程大學出版社,2013年)。
12.肖嶸,《天路:著名航天專家任新民》(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9年)。
13.周均倫,《聶榮臻的非常之路》(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
14.金沖及,《周恩來傳(1898-1949)》(北京:中央中央文獻出版社,1989)。
15.袁夢仁,《錢學森傳》(長春:時代文藝出版社,2013年)。
16.馬鼎盛,《馬鼎盛自述:我和母親紅線女》(廣州:花城出版社,2015年)。
17.張素華、張鳴,《領袖毛澤東:珍聞軼事》(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3),卷10。
18.張貴田院士傳記創作組,《張貴田院士傳記》(北京:中國宇航出版社,2015年)。
19.逢先知、金沖及主編,《毛澤東傳(1949-1976)》(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3年)。
20.陳泓、蘇克勤,《院士世家:楊廷寶‧楊士莪》(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年)。
21.黃道群,《黃緯祿院士傳記》(北京:中國宇航出版社,2015年)。
22.奧 • 特羅揚諾夫斯基、徐葵翻譯,《跨越時空—蘇聯駐華大使回憶錄》(香港:世界知識出版社,1999年)。
23.當代中國人物傳記叢書編輯部,《陳毅傳》(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1991年)。
24.當代中國叢書編輯部,《聶榮臻傳》(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2006年)。
25.赫魯曉夫、李文政翻譯,《最後的遺言》(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88年)。
26.赫魯曉夫、郭家申翻譯,《導彈與危機》(中央編譯出版社,2000年)。
27.劉洋、陳浩,《中國飛彈之父錢學森》(呼和浩特:遠方出版社,2005年)。
28.蔡仁照,《中國元帥聶榮臻》(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4)。
29.蕭嶸,《天路—著名航太專家任新民》(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9年)。
30.薄一波,《若干重大決策與事件的回顧》(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上卷。
31.聶立,《山高水長:回憶父親聶榮臻》(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6年)。
32.譚邦治,《中國航太院士傳記叢書‧任新民院士傳記》(北京:中國宇航出版社,2014年)。

三、專書
1.(宋)許洞,〈火利第五十三〉,《虎鈐經》,卷6。
2.(美)Max Walmer、陳文政譯,《戰略武器》(上海:上海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0年)。
3.(美)安德魯‧S.埃裏克森、(美)萊爾‧J.戈爾茨坦、(美)卡恩斯‧洛德主編,《海洋戰略與海洋強國論叢 中國走向海洋》(北京:海洋出版社,2015年)。
4.(美)安德魯‧S.埃裏克森主編,《中國未來核潛艇力量》(北京:海洋出版社,2015年)。
5.(美)沈大偉主編,《糾纏的大國:中美關係的未來》(北京:新華出版社,2015年)。
6.(美)劉易斯(Lewis,J.W.)、(美)薛理泰編著、李丁等譯,《中國原子彈的製造》(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91年)。
7.(英)克裏斯托弗‧科克爾,《大國衝突的邏輯:中美之間如何避免戰爭》(北京:新華出版社,2016年)。
8.(清)張玉書原撰、馬濤主編,《康熙字典(現代版)》(北京:九洲圖書出版社,1998年),冊3。
9.(漢)班固原著、(宋)呂祖謙編纂、戴揚本整理,《漢書詳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卷19。
10.(澳)程超澤,《中國應該對美國說「不」》(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12年),頁194。
11.丁華民、志敏主編,《軍事家成才寶典》(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吉林音像出版社,2006年),下卷。
12.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史編寫組,《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史(1966年5月-1978年12月)》(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11年),卷6。
13.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黃玉章,《中國人民解放軍簡史》(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7年),上冊。
14.中國人民解放軍編輯委員會,《中國人民解放軍》(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香港祖國出版社,2009年),下卷。
15.中國戰略導彈部隊百科全書編審委員會,《中國戰略導彈部隊百科全書》(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12年)。
16.中華人民共和國軍人紀念冊編委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軍人紀念冊》(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2年)。
17.巴丁,《戰神浴火─國防科技史話》(北京:海洋出版社,2013年)。
18.方國書,《同唱革命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年)。
19.毛翔,《遠戰:美國全球公域介入與遠程打擊概念的發展》(北京:航空工業出版社,2016年)。
20.毛澤東、商英注釋,《毛澤東論十大關係(英漢對照)》(北京:商務印書館,1978年)。
21.王永強,《正道:中國政治年報》(蘭州:蘭州大學出版社,2001年)。
22.王國龍,《誰來保衛中國》(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1年)。
23.王新全、徐鵬堂主編,《1980年的故事》(延吉:延邊大學出版社,2005年)。
24.王經勝主編,《殺手的利器:萬物簡史之武器卷》(延吉:延邊人民出版社,2010年)。
25.田如森、史宗田,《飛天夢》(北京:科學普及出版社,2016年)。
26.田勇主編,《通天神箭-火箭》(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4年)。
27.田越英,《中國軍兵種》(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3年)。
28.何彥才、高玉春,《新中國大事典(1949.9-1989.12)》(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90年)。
29.杜維運,《史學方法論》(臺北:三民書局,1987年)。
30.宋忠平,《日本、日本》(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2015年)。
31.宋曉軍,《軍事夜話》(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2年)。
32.李永志主編,《簡明國際知識辭典》(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14年)。
33.李健、呂德宏,《歧路徘徊:略論美軍新「抵消戰略」》(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2015年)。
34.李元龍,《中國能贏得未來戰爭嗎─軍隊篇》(鄭州:文心出版社,1999年)。
35.李成智,《中國航天科技創新》(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15年)。
36.李朋主編,《被禁止的戰爭 二十世紀化、生、核戰爭》(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4年)。
37.李偉,《長空利劍:火箭兵》(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0年)。
38.李樹寶、李昊宇,《五星紅旗迎風飄揚:霹靂神箭:導彈》(西安:未來出版社,2016年)。
39.沈志華,《中蘇關係史綱(1917-1991)》(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年)。
40.沈逸主編,《復旦國際關係評論:網絡安全與網絡秩序》(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
41.阮次山,《「台獨」究竟能走多遠:台海局勢軍事觀察》(北京:九州出版社,2005年)。
42.周成龍,《戰爭:中國軍事百科》(哈爾濱:哈爾濱出版社,2010年),卷1。
43.於守誠主編,《現代兵法庫》,(大連:大連出版社,1995年)。
44.林中斌,《核霸:透視跨世紀中共戰略武力》(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99年)。
45.航飛,《碧空神箭》(: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
46.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八十周年知識競賽400題編寫組,《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八十周年知識競賽400題》(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07年)。
47.美國眾議院特別委員會編著、王振西等譯,《考克斯報告:關於美國國家安全以及對華軍事及商業關係的報告》(北京:新華出版社,1999年)。
48.軍事科學院軍事戰略研究部,《戰略學》(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14年)。
49.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研究部,《中國人民解放軍六十年大事記》(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88年)。
50.唐譯主編,《軍事百科:圖文版》,(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08年)。
51.孫恪勤、崔洪建主編,《遏制中國:神話與現實》(北京:中國言實出版社,1996年),下卷。
52.徐江華主編,《航空航天概論》(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2015年)。
53.徐曉延,《以國家的名義 中國航天發展全景紀實係列─利劍》(瀋陽:白山出版社,2015年)。
54.馬世昌主編,《化學物質辭典》(西安:陝西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
55.馬鼎盛,《馬眼兵書》(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
56.馬鼎盛、董嘉耀,《軍情觀察室》(北京:中國友誼出版公司,2007年)。
57.高雄柏,《2000台灣風雲錄:明日出擊》(北京/西安: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0年)。
58.商用汽車雜志社主編,《商用汽車圖文集成》(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6年)。
59.張林,《鳳凰衛視這些年》(北京:現代出版社,2016年)。
60.張秋生主編、胡為雄等編著,《戰場上的智慧》(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2001年)。
61.張湘偉,《軍事理論教程》,(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7年)。
62.張靜如、梁志祥、鐔德山,《中國共產黨通志》(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1年),卷4。
63.張應吾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大事記 (1949-1988)》(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89年)。
64.張曙光、周建明,《實力與威脅:美國國防戰略界評估中國》,(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4年。
65.戚嘉林,《大陸台灣一百年》(海口:海南出版社,2014年)。
66.教師素質研究中心主編,《教師綜合素質培養讀本:教師國防知識讀本》,(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03年)。
67.梅劍主編,《國共秘事:國共分合三部曲(3)》(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97年)。
68.第二炮兵工程學院,《第二炮兵工程學院院史簡(1959-1989)》(北京:第二炮兵工程學院,1989年)。
69.郭彬蔚,《百侶遊歸:海外歸國學子大追蹤》(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9年)。
70.郭勝偉,《大閱兵》(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09年)。
71.陳永發,《中國共產革命七十年》(臺北:聯經出版社,1998年),上冊。
72.陳沫,《沙特阿拉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年)。
73.陳冠任,《治國錄:毛澤東與1949年後的中國》(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14年),卷4。
74.陳軍、王棟、封鋒,《現代飛行器推進原理與進展》(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3年)。
75.陳福民主編,《科海圓夢─新中國60年科技發展輝煌歷程》(杭州: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年)。
76.陳鵬,《時代潮頭》(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2003年)。
77.陶文釗,《中美關係史(1972-2000)》(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卷3。
78.傅承碧、沈國良,《化工工藝學》(北京:中國石化出版社,2014年)。
79.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中國軍控與裁軍協會譯,《SIPRI年鑒:軍備、裁軍和國防安全(2002)》(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3年)。
80.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中國軍控與裁軍協會譯,《SIPRI年鑒:軍備、裁軍和國防安全(2010)》(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10年)。
81.程曦、吳毅安,《從方以智到鄧稼先:安慶科學文化》(合肥: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2011年)。
82.舒雲,《「神六」背後的故事》(北京:華文出版社,2005年)。
83.馮文遠,《地地導彈科技知識》(瀋陽:遼海出版社,2011年)。
84.馮文遠,《導彈武器科技知識》(瀋陽:遼海出版社,2011年)。
85.黃加銘,《不相信美國:多角度、寬領域透視美國對中國的暗戰》(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4年)。
86.黃佳倫,《兵器的故事之三─導彈:核武器的故事》(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1999年)。
87.楊鴻烈,《歷史研究方法》(臺北:華世出版社,1975年)。
88.楊元華、阿正,《中華人民共和國主要事件人物》(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4)。
89.楊先材,《共和國重大事件紀實》(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8年),上卷。
90.楊新年,《當代中國科技史》,(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4年)。
91.當代中國的核工業編輯委員會圖書出版社,《當代中國的核工業》(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年)。
92.當代中國軍隊的軍事工作編輯委員會,《當代中國軍隊的軍事工作》(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香港祖國出版社,2009年),下卷。
93.當代中國叢書編輯部,《當代中國的國防科技事業》(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1992年)。
94.賈章旺,《毛澤東領導下的新中國十七年(1949-1965)》(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4年),下卷。
95.賈瑛主編,《大學化學》(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15年)。
96.趙陽,《軍事知識和常識百科全書》(北京: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5年)。
97.齊茂吉,《毛澤東和彭德懷、林彪的合作與衝突》(臺北:新新聞文化,1997年)。
98.劉進軍,《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大國重器:核武器》(西安:未來出版社,2016年)。
99.劉雲秀,《無限風光新能源:核能利用》(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2013年)。
100.劉豐,《制衡的邏輯:結構壓力、霸權正當性與大國行為》(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11年)。
101.歐建平,《精銳之師:構建現代軍事力量體係》(北京:長征出版社,2015年)。
102.鄭有荃,《十年富民強國夢》(香港:中國國際文化出版社,2013年)。
103.鄭劍,《潮起潮落:海協會海基會交流交往紀實 》(北京:九州出版社,2013年),上篇。
104.曆史知識手冊編寫組,《曆史知識手冊》(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2015年)。
105.盧柄池主編,《外軍研究》(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14年)。
106.嶽思平,《永遠的豐碑》(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8年)。
107.戴建軍,《20世紀十大高技術兵器》(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0年)。
108.薑廷玉,《我們的隊伍向太陽》(北京:黨建讀物出版社,2007年)。
109.薑建紅主編,《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係「4S」專題教案》(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3年)。
110.韓泰華,《新中國50年》(北京:紅旗出版社,1999年),中卷。
111.韓慶貴,《中國核武器試驗追蹤》(北京:長征出版社,2000年)。
112.魏宏森,《錢學森與清華大學之情緣─百年校慶》(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年)。
113.顏廷真主編,《GRE詞彙》(北京/西安: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4年)。
114.羅援,《鷹膽鴿魂:羅援將軍論國防》(北京:中國友誼出版公司,2015年)。
115.譚惠民,《京理工大學教育基金會‧教授文庫:固體推進劑化學與技術》(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5年)。
116.蘇虹、何溢誠,《和平的眉角:世界大局下的兩岸關係透視》(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14年)。
117.顧誦芬主編,《世界航太發展史》(洛陽: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0年)。
118.欒恩傑總主編、李雙慶卷主編、國防科技名詞大典總編委會,《國防科技名詞大典:航天》(北京:航空工業出版社,2002年)。

四、期刊
1.〈中國有了東風-41為何還發展東風-5?〉《老年文摘報》,期11(2017年),頁3。
2.〈改進型東風—15有多厲害〉,《鳳凰資訊報》,期2(2016年),頁1。
3.〈「東風—41」射程突破1.2萬公里〉,《新天地》,期1(2018年),頁64。
4.〈「東風」-21家族的新秀國產反艦彈道導彈猜想〉,《現代艦船(B版)》,期3(2014年),頁44。
5.〈美國專家眼中的東風-11彈道導彈〉,《國際展望》,期5(2004年),頁12。
6.紀欣,〈東風—41洲際彈道導彈到底有多強〉,《華聲》,期23(2017年),頁64。
7.〈倚天長劍「長劍」-10巡航導彈初探〉,《共產黨員》,期24(2009年),頁22。
8.〈國慶60周年閱兵:「東風-11甲」戰術彈道導彈〉,《現代軍事》,期11(2009年),頁51。
9.〈淺談東風-21D與東風-26彈道導彈的對海作戰〉,《現代艦船(B版)》,期10(2015年),頁35。
10.〈境外媒體炒作中國戰略導彈〉,《海事大觀》,期9(2006年),頁1。
11.王繼新,〈台軍彈道導彈預警及攔截能力分析〉《兵器知識》,期1(2018年),頁20。
12.尼莫,〈努力趕超世界先進水平—中國的高超音速技術發展〉,《兵器》,期8(2017年),頁74。
13.石江月,〈美日密謀突襲二炮基地〉,《晚報文萃》,期5(2013年),頁39。
14.安爾華,〈一個保守了50年的秘密〉,《保密工作》,期9(2011年),頁60。
15.李伶、周飛,〈橫空出世的中國導彈部隊〉,《黨史博覽》,期9(2002年),頁11、14。
16.李岩、桂楷東、章節、劉揚,〈中國亮出東風—5C導彈有何深意?〉,《華聲》,期4(2017年),頁60-61。
17.李紹盛,〈艾森豪與中美關係〉,《中國一周》,期990(1969年),頁10-11。
18.李默然,〈中國東風—21反航空母艦導彈揭秘〉,《鳳凰周刊》,期8(2011年),頁3。
19.沈志華,〈援助與限制:蘇聯與中國核武器研製(1949-1960)〉,《歷史研究》,期3(2004年),頁125。
20.沈志華,〈蘇聯對中國研製核武器的幫助與制約〉,《二十一世紀》,期80(2003年12月),頁75-76。
21.於汝波,〈學會識別戰爭謊言〉,《國防雜志》,期7(2004年),頁49。
22.施洋,〈怎樣在大洋之上鎖定航空母艦〉,《看世界》,期19(2015年),頁82。
23.紅娘,〈轟-6K可對夏威夷進行空中突襲〉,《晚報文萃》,期23(2013年),頁40。
24.孫飛宇,〈令周邊國家「憂慮重重」:海外破解中國CJ-10陸基巡航導彈〉,《坦克裝甲車輛》,頁15,頁18。
25.孫飛宇,〈令周邊國家「憂慮重重」:海外破解中國CJ-10陸基巡航導彈〉,《坦克裝甲車輛》,期12(2009年),頁15。
26.徐焰,〈爭取蘇聯核援的中國的機遇〉,《中國新聞週刊》,期18(2012年),頁82-84。
27.時風,〈「東風16」—南海藍疆的守護神〉,《小學科學》,期6(2017),頁24。
28.高一統,〈中國最新武器研製和裝備進展〉《金秋》,期19(2014年),頁7。
29.高同聲,〈中國火箭導彈事業的搖籃—憶長辛店炮兵教導大隊戰鬥歷程〉,《神劍》,期1(2015年),頁28-39。
30.康琳,〈大閱兵展示「十大利器」〉,《科學大眾》,期33(2015年),頁27。
31.曹來發,〈衛星導航定位系統(三十四)〉,《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卷17,期11(2007年),頁182。
32.梁姍姍,〈長劍出鞘〉,《科學大眾》,期2(2014年),頁49。
33.畢曉普,〈中國「海軍版戰斧」劍指「第二島鏈」〉,《鳳凰周刊》,期30(2012年),頁1。
34.許雪松,〈中國陸基地地戰略導彈發展的歷史回顧與經驗啟示〉,《軍事歷史》(北京: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和百科研究部出版),期2(2017年),頁23。
35.郭恒毅,〈軍迷眼中的「長劍」10巡航導彈〉,《兵器知識》,期2(2014年),頁27。
36.郭恒毅,〈軍迷眼中的「長劍」10巡航導彈〉,《兵器知識》,期2(2014年),頁27-28。
37.陳東,〈中國核彈列車撩開面紗〉,《報刊薈萃》,期3(2005年),頁50。
38.陳清瀾,〈中國火箭軍九大「重器」戰略鐵拳振國威〉,《金秋》,期7(2016),頁7,頁9。
39.華聲晨報(天下縱橫)編輯部,〈長劍—10巡航導彈強大戰力讓日本坐臥不寧〉,《華聲晨報(天下縱橫)》,期25(2013年),頁1。
40.馮長鬆,《中國人民解放軍管理史》(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13年)。
41.黃子娟,〈東風—26導彈:精確打擊無盲點〉,《時代青年》,期11(2015年),頁41。
42.黃山,〈中國試射「東風」-31洲際導彈〉,《兵工科技》,頁47。
43.楊奎松,〈淺談中共歷史檔案的利用與研究〉,《近代中國史研究通訊》,期27(1999年3月),頁137。
44.楊浪,〈戰爭邊緣—對「8‧23」金門炮戰的回顧〉,《戰略與管理雙月刊》,期5(1995年),頁31。
45.楊連堂,〈周恩來與中國核工業〉,《中共黨史研究》,期1(1998年),頁6。
46.雷炎,〈中國「戰略之錘」擊破反導網〉,《報刊薈萃(非常關注)》,期5(2014年),頁55。
47.聞彤,〈中國「最佳搭檔」絕殺美航空母艦〉,《金融隊伍建設》,期8(2011年),頁70。
48.趙學功,〈論艾森豪威爾政府在朝鮮戰爭中的核訛詐政策〉,《南開學報》,期4(1997年),頁46-47。
49.鳳凰資訊報編輯部,〈二炮新東風—31B強化對美威懾〉,《鳳凰資訊報》,期42(2015年),頁1。
50.鳳凰資訊報編輯部,〈中國反艦彈道導彈令外界震驚〉,《鳳凰資訊報》,期39(2015年),頁1。
51.鳳凰資訊報編輯部,〈中國兩款反艦彈道導彈令外界震驚〉,《鳳凰資訊報》,期38(2015年),頁1。
52.劉春玲,《中國憲法軍事條款研究》(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14年)。
53.劉炳峰、閻光輝,〈毛澤東與人民解放軍火箭軍的組建〉《紅岩春秋》,期8(2017年),頁9。
54.劉樂,〈東風浩蕩 「九三」閱兵二炮受閱裝備性能猜想〉,《兵器知識》,期12(2015年),頁45。
55.閻學通,《國際政治科學》,期2(2007年),頁21。
56.樊聲,〈「東風」導彈中國造〉,《時事報告》,期2(2015年),頁46。
57.鄧定秩,〈泛論「不對稱作戰」〉,《國防雜誌》,卷16期8(2001年),頁45。
58.魏紹延,〈再議反艦彈道導彈〉,《兵器知識》,期1(2016年),頁26。
59.韓連慶,〈組建初期的國防部第五研究院〉,《科學文化評論》,卷10期4(2013年),頁39-52。
60.戴超武,〈第二次台灣海峽危機和中蘇關係〉,《二十一世紀雙月刊》,4月號(2001年),頁33、35-38。
61.薑浩峰〈火箭軍,而今邁步從頭越〉,《新民週刊》,期2(2016年),頁66-67。

五、論文
1. 徐如君,〈聶榮臻與中共「兩彈」發展之研究(1955-1966)〉,桃園: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6月。
2. 胡硯芬,〈錢學森與中共導彈發展〉,桃園: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4年6月。
3. 李敏祺,〈後冷戰時期中共導彈戰略-以嚇阻理論分析〉,台北:政治作戰學校政治研究所,2006年6月。
4. 梁文興,〈中共彈道導彈發展之研究─兼析對台海安全的影響〉,高雄:國立中山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7月。
5. 戴振良,〈中共威懾戰略對台海安全之影響─以二砲發展為例〉,新北: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在職進修專班,2002年,6月。

六、報紙
1.《人民日報》,1958年,1964年,1966年。
2.《中國國防報》,2018年。
3.《承德日報》,2016年。
4.《蘋果日報》,2018年。

七、影像文獻
1.〈火箭軍新春出擊〉,《軍事紀實》,「中央電視台」,2016年2月17日。
2.張貴友、欒寶玉,《東方巨響─中國「兩彈一星」實錄》紀錄片(北京: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政治部、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電影製片廠聯合設制,1999年)。

八、網路資料
1.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Military and Security Developments Involving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14,
http://www. defense.gov/pubs/2014_DoD_China_Report.pdf. , p.6,上網時間:2014年6月24日。
指導教授 齊茂吉(Mao-Chi Chi) 審核日期 2018-7-2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