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 |
Taoyuan City has two major characteristics. First, it’s based on the 2016 National Hakka Population and Language Basic Data Survey. The population of Hakka in Taoyuan City is about 850,000, which is the municipality with the largest Hakka population in Taiwan. Second, it’s the "Youth Bureau" establishment of Taoyuan City in 2014. The " Department of Youth Affairs" of the Specialized Office is the first one in Taiwan and it’s still the only one. However, the relevant research on the Hakka policy of Taoyuan City in the past has focused on Hakka cultural policy and Hakka language policy, not on the Hakka youth policy in Taoyuan City. Even if the scope of the study is magnified to the relevant research on the Hakka youth policy in Taiwan, the number is still very small.
Therefore, this paper uses the literature analysis method and the in-depth interview method to disgust, additionally, it uses the multivariate flow theory to design interviews with Dagang and conduct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and deeply analyzes the background of the policy of the Hakka youth policy in Taoyuan City, the result how the political power affects the policy generation, and the selection process of the policy plan. Through the research, it draws the collection of problem flow, political flow, and policy flow, that is, it helps us know the opening of the policy window of the Taoyuan Youth Policy in Taoyuan City, and the use of performance theory to implement the Taoist Youth Policy in Taoyuan City. At last, it summarizes the results of policy performance and the benefits generated by the policy, and finally proposing policy recommendations.
The conclusion of this study is that Taoyuan City′s political party rotation has opened the Taoyuan Youth Policy Policy window in Taoyuan City. In the party ideology,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DPP, which is more concerned with young people, has obtained Taoyuan′s ruling power. The political flow intervenes in the long-standing problem flow and policy flow. As the policy window is open, and i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Hakka Youth Policy in Taoyuan City, this study believes that the Department of Youth Affairs still has room for hard working. The main problems are the unclear positioning of the bureau, the vague scope of powers and responsibilities, the lack of basic research on policies, and excessive One-off activities.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the Department of Youth Affairs needs to have clear powers, responsibilities and direction, conduct in-depth research on youth affairs, establish a continuous counseling mechanism, provide customized assistance to different youths, and integrate youth policy resources. With the promotion and government performance indicators are added to the social influence, the Youth Responsibility Bureau should be replaced by the Inter-departmental Committee. |
參考文獻 |
英文部分:
Arie Halachmi(1996)。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Performance Appraisal and Training: Selected Issues and Implications。中國行政評論,5(3),63-82。
Kingdon, J. W. 1995. Agendas, Alternatives, and Public Policies. 2nd
Yu-Chen Wei、Yen-Ju Hsu、Yang-Cheng Lu、Chia-Chi Huang(2016)。The Impact of Media Reputation on Firm Performance and Market Returns。管理學報,33(4), 587-616。
王俊豪(2015)。Recruiting Young Farmers to Join Small-Scale Farming in EU: A Structural Policy Perspective。台灣農學會報。16(1),1-17。
林開忠、蕭新煌(2009)。Is There a Transnational Hakka Identity?: Examining Hakka Youth Ethnic Consciousness in Malaysia 跨國客家族群認同是否存在?檢視馬來西亞客家青年的族群意識。臺灣東南亞學刊。6(1),49-79。
姜蘭虹、黃佳媛(2014)。Young Global Talents on the Move: Taiwanese in Singapore and Hong Kong。人口學刊。49,69-117。
陳思先(2013)。Exploring the Use of Performance Information in Municipal Governments-Modeling from the Two-Stage Heckman Selection Estimation。東吳政治學報。31(2),139-203。
戴翠莪(2017)。Decomposing Youth Poverty in 22 Countries-Contributions of Household Composition, Social Welfare, and the Market to Cross-national Variations in Youth Poverty。歐美研究。47(3) ,299-343。
簡禎富、陳勁甫、陳建宏(2009)。Designing Performance Indices and a Novel Mechanism for Evaluating Government R&D Projects。品質學報,16(2),119-135。
中文部分:
Howard Williamson、余娟娟、陳晶環 (2012)。歐洲共同體背景中的青年政策。青年探索。2012(2),91-96。
Howard Williamson、董艷春(2011)。關於歐洲的青年政策。青年探索。2011(3), 89-92。
Johanna Wyn、Rob White、紀秋發(2008)。青年的概念。中國青年研究。2008(6),58-62。
方凱弘、梁綰琪(2009)。政策為何變遷?以桃園縣開徵地方稅為例。臺灣民主季刊,6(3),125-167。
王中天、陳欽春(2014)。影響台灣民眾對現任總統信任度的因素探討。臺灣民主季刊。11(2),1-38。
王良健、侯文力(2005)。地方政府績效評估指標體系及評估方法研究。軟科學,19(4),11-13。
王金龍(2010)。當前時期台灣政府青年政策分析。青年探索。2010(1),34-38。
丘昌泰(2004)。公共政策基礎篇。臺北市:巨流。
市:洪葉文化。
朱鎮明(1996)。制度、官僚與政策過程:分析政府運作的概念性架構。臺北
江宜樺(2003)。民族主義與民主政治。臺北:臺大。
何力平(2004)。政府績效分析的不同視角。浙江社會科學,2004(5),83-88。
吳 定(2003),《公共政策辭典》,增訂二版。臺北:五南。
吳 定(2004)。公共政策辭典。臺北:五南圖書。
宋國力(2010)。青年發展特徵及趨勢研究―以黑龍江青年為例。中國青年研究 2010(5),58-62。
李維岳(2007)。我國青年政策的倫理精神與價值追求。中國青年研究。2007(10),28-31。
李毅紅(2007)。青年概念的當代闡釋。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07(5),73-77。
沈建中、吳美雲、施乃元(2017)。政府績效管理之變革。國土及公共治理季刊,5(3),94-107。
沈濤、李斌雄、鄒宇(2009)。現階段執政黨的青年政策和青年工作探討。中國青年研究。2009(5),22-25。
周文欽(2000)。研究方法概論。臺北市:空大。
林水波,(2005)。政策終結的探索。國家政治季刊,4(4),129-152。
林水波,(2006)。政策變遷的三面向分析,政策研究學報,6,1-18。
林水波、張世賢(1991),公共政策,臺北:五南圖書。
邱秀玲(2016)。日本食品安全政策績效評估做法借鏡。臺灣經濟研究月刊。39(5),66-74。
柯秀瑜(2008)。公辦民營組織之績效評估-以桃園縣婦女館之顧客滿意度為例。元智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學位論文。
胡亞波、沈濤、李斌雄(2008)。中部地區城市青年政策和青年工作研究-以武漢市青年政策和青年工作創新為個案。中國青年研究。2008(10),31-36。
范柏乃、余有賢、程宏偉(2005)。影響政府績效評估誤差的因素及其對策研究。軟科學,19(4),33-35。
修卿善、王道龍(2005)。試析社會轉型時期的政府績效評價。求實,2005(10),62-64
倪靜玫(2015)。青年轉銜階段代間財務支持。暨南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學位論文。
孫煒(2006)。非營利組織績效評量的問題與對策。政治科學論叢,28,163-202。
徐仁輝(2004)。績效評估與績效預算。國家政策季刊,3(2),21-36。
桃園市青年事務局(2015)。桃園市議會第1屆第1次定期會工作報告。桃園:桃園市政府青年事務局。
桃園市青年事務局(2015)。桃園市議會第1屆第2次定期會工作報告。桃園:桃園市政府青年事務局。
桃園市青年事務局(2016)。桃園市議會第1屆第3次定期會工作報告。桃園:桃園市政府青年事務局。
桃園市青年事務局(2016)。桃園市議會第1屆第4次定期會工作報告。桃園:桃園市政府青年事務局。
桃園市青年事務局(2017)。桃園市議會第1屆第5次定期會工作報告。桃園:桃園市政府青年事務局。
桃園市青年事務局(2017)。桃園市議會第1屆第6次定期會工作報告。桃園:桃園市政府青年事務局。
桃園市青年事務局(2018)。桃園市議會第1屆第7次定期會工作報告。桃園:桃園市政府青年事務局。
桃園市青年事務局(2018)。桃園市議會第1屆第8次定期會工作報告。桃園:桃園市政府青年事務局。
桃園市客家事務局(2015)。桃園市議會第1屆第1次定期會工作報告。桃園:桃園市政府客家事務局。
桃園市客家事務局(2015)。桃園市議會第1屆第2次定期會工作報告。桃園:桃園市政府客家事務局。
桃園市客家事務局(2016)。桃園市議會第1屆第3次定期會工作報告。桃園:桃園市政府客家事務局。
桃園市客家事務局(2016)。桃園市議會第1屆第4次定期會工作報告。桃園:桃園市政府客家事務局。
桃園市客家事務局(2017)。桃園市議會第1屆第5次定期會工作報告。桃園:桃園市政府客家事務局。
桃園市客家事務局(2017)。桃園市議會第1屆第6次定期會工作報告。桃園:桃園市政府客家事務局。
桃園市客家事務局(2018)。桃園市議會第1屆第7次定期會工作報告。桃園:桃園市政府客家事務局。
桃園市客家事務局(2018)。桃園市議會第1屆第8次定期會工作報告。桃園:桃園市政府客家事務局。
桃園市議會(2015)。桃園市議會第一屆第一次定期會議事錄。桃園:桃園市議會。
桃園市議會(2015)。桃園市議會第一屆第二次定期會議事錄。桃園:桃園市議會。
桃園市議會(2016)。桃園市議會第一屆第三次定期會議事錄。桃園:桃園市議會。
桃園市議會(2016)。桃園市議會第一屆第四次定期會議事錄。桃園:桃園市議會。
桃園市議會(2017)。桃園市議會第一屆第五次定期會議事錄。桃園:桃園市議會。
桃園市議會(2017)。桃園市議會第一屆第六次定期會議事錄。桃園:桃園市議會。
桃園市議會(2018)。桃園市議會第一屆第七次定期會議事錄。桃園:桃園市議會。
耿曙、曾於蓁(2010)。中共邀訪台灣青年政策的政治影響。問題與研究49(3), 29-70。
袁方編(2002)。社會研究方法。臺北:五南。
郗杰英(2010)。青年研究以青年為本。當代青年研究。2010(1),1-5。
高建華(2005)。政府績效評估的理念與方法。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學報。25(4) ,36-39。
張良馴(2005)。關於完善我國青年政策的幾點思考。中國青年研究。2005(7),60-63。
張雯中(2014)。青年政策發力仍需各界給力。澳門月刊。204期,30-31。
張瓊芳(2018)。鄭文燦模式,臺北:天下文化。
郭昱瑩(2009)。政府績效管理與執行力建構。研考雙月刊,33(2),30-47。
郭昱瑩、謝雨豆(2012)。施政績效評估制度之前瞻與未來。研考雙月刊,36(3),29-42。
郭聰華(2005)。政府績效評估及其困境。遼寧行政學院學報。7(5),15-17。
陳天祥(2005)。政府績效評估的經濟、政治和組織功能。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45(6),86-90。
陳正料、汪明生、陳建寧(2006)。多元社會下政策績效公平衡量之資訊整合研究。公共行政學報。20,69-128。
陳恆鈞(2009)。我國高速公路電子收費系統政策變遷之分析:整合型分析模式政治科學論,政治科學論叢,39,1-53。
陳恆鈞、許曼慧(2015)。台灣技職教育政策變遷因素之探討:漸進轉型觀點,公共行政學報,48,1-42
陳恆鈞、劉邵祥,(2007)。由政策選擇觀點談政策變遷,T&D 飛訊,56,1-19。
焦思(2012)。對澳門青年政策的幾點淺見。九鼎。61, 20-21。
黃國敏(2006)。桃竹苗地區縣市政府行政績效評比。政策研究學報。6,89-131。
楊仁飛(2018)。近年大陸對台青年政策成效評估。九鼎。130,52-56。
楊雄(2009)。確立青年優先的社會政策―寫在“五四”運動90週年前夕。當代青年研究。2009(1)期,1-6。
廖坤榮(2004)。台灣農會的社會資本形成與政策績效。政治科學論叢。22,181-219。
劉亞瓊(2014)。國民黨年輕化對台灣青年的發展影響分析。青年探索。2014(2), 22-26。
劉宜君(2009)。從民衆觀點建立健保政策績效指標:“重要性-績效分析法”之應用。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13(2),143-186。
劉慧卿(2015)。香港的青年政策。新社會政策。38期,39-41。
劉學勝(2006)。韓國的青年政策狀況。中國青年研究2006(11),31-35。
蔡秀娟(2007)。員工績效結果策略應用:高績效政府組織觀點。研考雙月刊。31(2),40-54。
鄧偉強(2013)。五國青年政策的經驗及其對澳門的啟示。青年探索。2013(2), 27-33。
魯炳炎(2009)。從多元流程觀點談蘇花高興建決策之議程設定與政策選擇。東吳政治學報,27(4),171-240。
魯炳炎(2016)。公共政策與民主治理:苗栗大浦徵地案的多元流分析,臺北:五南。
盧寶蕊、徐初佐(2015)。社會性別視角下客家青年女性自我效能感研究。山西大同大學學報。29(5),34-38。
羅清俊、 陳志瑋譯(1999) 公共政策新論。臺北:韋伯公司。
蘇秉凱(2018)。客家青年政策之研究。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客家研究碩士在職專班碩士學位論文。
蘇頌興(2013)。青年的政治參與對台灣政黨轉型發展的影響。青年探索。 2013(1),26-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