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55 、訪客IP:18.227.183.204
姓名 古兆廷(Chao-Ting Ku)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藝術學研究所 論文名稱 1929年西湖博覽會中的藝術展覽
(The Art Exhibition in 1929 West Lake Exposition)相關論文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在1910年南洋勸業會舉辦近二十年後,1929年6月西湖博覽會──民國時期第一個全國性博覽會──在浙江杭州的觀光勝地西湖畔開幕。這二十年間,中國歷經接連的政治動盪,直到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成立,隔年底張學良宣布東北接受其統治,中國才在名義上完成國家的統一,並著手進行物質與精神方面的建設。1928年底,國民黨要人張靜江同時擔任中華民國建設委員會委員長以及浙江省政府主席,並企圖把浙江打造成國家經濟發展的模範省。1929年的西湖博覽會即是當時國貨運動的一部分,且以強化國族認同為目的在會中創設藝術館,試圖透過全國各地古蹟古物的展示,壟斷對中國政治與文化傳統的合法繼承權。
值得注意的是,西湖博覽會中的藝術展覽借用國立藝術院的校舍與師資籌辦。1928年,國立藝術院在西湖畔成立並由林風眠主持,是當時國家首要的藝術教育機構,被賦予引領中國現代藝術發展的重任。起初西湖博覽會藝術館也由林風眠負責,然而就當展覽進行到一半時,在國民黨要人戴季陶對其觀展經驗表示不滿後,藝術館突發改組的劇變,由館長制轉為委員制,林風眠辭去館長一職,變成只是其中一位委員。自此以後,策展權轉移至杭州當地的東皋社──以余紹宋為核心的中國書畫團體──接著大量的西畫被撤離展場,取而代之的是更符合國貨標準的近代國畫,並增加古書畫與金石等古物的陳列。
如同一個多月前的全國美術展覽會,這場全國性博覽會中的藝術展覽被期待呈現國家級的藝術成就。此前的1927-1928年間,在大學院院長蔡元培的重用下,林風眠曾擔任大學院藝術教育委員會的主任委員,並負責國立藝術院與全國美展的籌辦。不過隨著蔡元培的大學院制度改革失敗,林風眠先是喪失對全國美展的支配權,此時又失去在藝術館中的主導地位。林氏接連的挫敗,反映蔡元培以學院菁英領導中國藝術教育的期待不能落實。相較於同年稍早在上海舉辦的全國美展,西湖博覽會藝術館處於一個更為國民政府控制的框架內。這場展覽本應對中國藝術世界有重要的影響,但結果卻並非如此。相對地,政治力開始更緊密地涉入藝術、牽動著藝術的走向。摘要(英) Following far from the 1910 Nanyang Exposition in the late Qing, the 1929 West Lake Exposition, the first national exposition of the Republic China, was held at the West Lake in Hangzhou, Zhejiang. During two decades, China has suffered successive political turmoil. With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Nanjing National Government in 1927, and Zhang Xue-liang’s announcement by the end of the next year that Manchuria accepted authority of Nanjing National Government, the unification of China was done, at least in name. The latter then began to carry out a nationwide material and spiritual reconstruction. At the end of 1928, Zhang Jing-jiang, a Kuomintang dignitary, served as the chairman of National Reconstruction Commission and the Zhejiang Provincial Government, attempted to make Zhejiang a model province for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West Lake Exposition was a part of the Chinese National Products Movements at the time, and an art pavilion was set up in the exposition to strengthen national identity. The official in charge of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exposition tried to monopolize the claim of legitimate heir of a long tradition, either political or cultural, through the display of ancient antiquities from all over the nation.
It is worth noting that the art exhibition in West Lake Exposition was closely linked to the newly established National Academy of Art, also at West Lake in 1928. On the one hand, the art exhibition was mainly held in the school buil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Art. On the other hand, the curator of the art exhibition Lin Feng-mian was also the director of the school, and the original members of the committee preparing the art exhibition were mostly teacher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Art. At that time,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Art assumed the weighty responsibility of revitalizing the nation′s art education and the future of Chinese modern art. However, just halfway through the art exhibition, after Dai Ji-tao, another Kuomintang dignitary, expressed his discontent with the exhibition, Lin Feng-mian resigned, or was made resigned, from the position of the curator of the art pavilion. The curation of the art pavilion shifted to a committee where Lin Feng-mian served merely as a committee member, and the curatorial right was transferred to the local Donggao Association in Hangzhou, a Chinese art group with Yu Shao-song as key character. Afterwards, the art pavilion underwent a dramatic restructuring, whereby most of the Western paintings were replaced by contemporary Chinese paintings, in line with the standard of national products. In addition, a new accent was put on Chinese antiquities and ancient paintings.
The art exhibition in this national exposition was expected to bear witness to the artistic achievement at the national level, as did Shanghai National Fine Art Exhibition a month earlier. Prior to the art exhibition in West Lake Exposition, from 1927 to 1928, with the support of Cai Yuan-pei, the president of the University Council, Lin Feng-mian served as the chairman of the Art Education Committee of the University Council. He was responsible for the preparation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Art and the Shanghai National Fine Art Exhibition. However, when Cai Yuan-pei’s reform of the education system broke down, Lin Feng-mian lost immediately the curation of the Shanghai National Fine Art Exhibition, and was removed from the direction of the art exhibition in West Lake Exposition a few months later. Lin Feng-mian’s successive defeats reflect that Cai Yuan-pei’s hope of guiding the Chinese art education by the school’s elite have failed. Compared with the Shanghai National Fine Art Exhibition held earlier in the same year, the art exhibition in West Lake Exposition was much more immersed in a politicized climate under the control of the Nanjing National Government. For an art exhibition which should have had a crucial impact on the Chinese art world at that time, the outcome was almost less than significant. In contrast, political issues began to become more closely linked to art making and dictated the course of art.關鍵字(中) ★ 西湖博覽會藝術館
★ 國立藝術院
★ 大學院藝術教育委員會
★ 全國美術展覽會
★ 東皋社
★ 林風眠
★ 戴季陶
★ 余紹宋
★ 蔡元培
★ 國貨運動
★ 古物
★ 國族認同關鍵字(英) ★ the Art Pavilion in West Lake Exposition
★ National Academy of Art
★ the Art Education Committee of the University Council
★ Shanghai National Fine Art Exhibition
★ Donggao Association
★ Lin Feng-mian
★ Dai Ji-tao
★ Yu Shao-song
★ Cai Yuan-pei
★ National Products Movement
★ the Antiquities
★ National Identity論文目次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致謝辭 iv
目次 v
圖版目錄 vi
緒論 1
研究動機和問題意識 1
研究現況與文獻回顧 2
章節架構 4
第一章 西湖博覽會舉辦的背景及其與藝術的關係 6
第一節 民初的政經情勢與國貨運動 6
第二節 杭州的魅力與政經樣貌 8
第三節 近代博覽會與藝術的發展 13
第二章 西湖博覽會藝術館 16
第一節 籌備 16
第二節 展示 22
第三節 評論 33
第三章 黨國體制下的藝術展覽 47
第一節 藝術館人事改組的原因 47
第二節 國族建構下的古物展示 56
第三節 與首次全國美展的比較 64
結論 70
引用書目 72
圖版 77
附錄 92參考文獻 一、文獻史料
1. 報紙雜誌
(1) 《大公報天津版》
(2) 《上海畫報》
(3) 《上海漫畫》
(4) 《中國攝影學會畫報》
(5) 《申報》
(6) 《北京大學日刊》
(7) 《世界日報》
(8) 《世界畫報(北京)》
(9) 《史地學報》
(10) 《北洋畫報》
(11) 《交通公報》
(12) 《西湖博覽會日刊特刊》
(13) 《江蘇省政府公報》
(14) 《交通大學日刊》
(15) 《東方雜誌》
(16) 《杭州民國日報》
(17) 《亞波羅》
(18) 《美展》
(19) 《南洋:南洋中學校友會會刊》
(20) 《貢獻》
(21) 《浙江建設廳月刊》
(22) 《浙江大學工學院月刊》
(23) 《浙江黨務》
(24) 《商業雜誌(上海1926)》
(25) 《晨報星期畫報》
(26) 《華北水利月刊》
(27) 《圖畫星報》
(28) 《興華》
(29) 《蘇中校刊》
2. 史料輯刊
(1) 中華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編,《中國早期博覽會資料匯編(五)》,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2003。
(2) 中華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編,《中國早期博覽會資料匯編(六)》,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2003。
(3) 中華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編,《中國早期博覽會資料匯編(七)》,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2003。
(4) 王國平主編,《西湖文獻集成 第16冊》,杭州:杭州出版社,2004。
(5) 吳相湘等主編,《西湖博覽會籌備特刊 第一冊》,臺北:傳記文學社,1971。
(6) 吳相湘等主編,《西湖博覽會籌備特刊 第二冊》,臺北:傳記文學社,1971。
(7) 余紹宋,《余紹宋日記 第六冊》,北京:北京圖書館,2003。
(8) 谷流、彭飛編,《林風眠談藝錄》,鄭州:河南美術出版社,1999。
二、中文書目
1. 何達、王苗編,《何遂遺蹤》,北京:人民,2012。
2. 余子安編,《余紹宋書畫論叢》,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3。
3. 陳萬里編,《故宮圖錄》,上海:良友圖書印刷公司,1928。
4. 陳以愛,《中國現代學術研究機構的興起 : 以北京大學研究所國學門為中心的探討(1922-1927)》,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1999。
5. 張南琛、宋路霞,《張靜江、張石銘家族:一個傳奇家族的歷史紀實(上)》,臺北:秀威資訊科技,2007。
6. 趙大川,《圖說首屆西湖博覽會》,杭州:西泠印社,2003。
7. 薛化元、李福鐘、潘光哲編,《中國現代史(修訂三版)》,臺北:三民書局,2011。
三、中文期刊
1. 文嘉琳,〈近現代博覽會對中國近現代美術展覽會的影響〉,《美術大觀》2期(2008)。
2. 王正華,〈呈現「中國」:晚清參與1904年美國聖路易萬國博覽會之研究〉,收錄於黃克武編,《畫中有話:近代中國的視覺表述與文化構圖》,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3。
3. 毛建波,〈余紹宋與民國京杭畫壇〉,《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4期(2006)。
4. 毛建波,〈余紹宋的山水畫藝術──兼及對20世紀上半期傳統文人山水畫的考察〉,《新美術》2期(2006)。
5. 王幼敏,〈馬衡與西泠印社〉,《故宮博物院院刊》3期(2008)。
6. 仲威,〈金石善本過眼錄‧《秦陶量》鄒安跋本〉,《藝術品》3期(2015)。
7. 朱傳榮,〈以一心映現萬物——我所知道的陳萬里〉,《紫禁城》5期(2005)。
8. 江琳,〈留學生與近代中國的文物保護〉,《徐州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34卷4期(2008)。
9. 江琳,〈民國時期文物保護事業的體制之爭〉,《江蘇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40卷3期(2014)。
10. 吳方正,〈中國近代初期的展覽會──從成績展到美術展覽會〉,收錄於顏娟英編,《中國史新論:美術考古冊》,臺北:聯經出版公司,2010。
11. 何志明,〈訓政前期國民黨中央與地方黨部的政治分歧——以1929年浙江二五減租為考察中心〉,《民國研究》1期(2014)。
12. 李萬萬,〈中國人初識「美術館」——南洋第一次勸業會中的「美術館」〉,《中國美術館》3期(2012)。
13. 李冠南,〈National Products and West Lake——1929 Xihu Exposition〉,收錄於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國史研究室、四川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編,《一九三〇年代的中國》,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
14. 李樹聲,〈訪問林風眠的筆記〉,《美術》2期(1990)。
15. 汪毅夫,〈北京大學學人與廈門大學國學研究院——兼談魯迅在廈門的若干史實〉,《魯迅研究月刊》3期(2002)。
16. 汪毅夫,〈廈門大學國學研究院與泉州歷史文化研究〉,《海交史研究》2期(2002)。
17. 周芳美,〈一九一五年中華民國和日本參展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美術宮之初論〉,收錄於楊敦堯、蘇盈龍編,《世變‧形象‧流風:中國近代繪畫1796-1949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鴻禧藝術文教基金會,2008。
18. 房鑫亮,〈王國維丙辰日記注考〉,《中華文史論叢》4期(2006)。
19. 季劍青,〈「私產」抑或「國寶」:民國初年清室古物的處置與保存〉,《近代史研究》6期(2013)。
20. 尚民杰,〈西漢以後的未央宮〉,《考古與文物》2期(2003)。
21. 洪瀟渟,〈從1855年巴黎世博會看藝術展覽與藝術批評〉,《新美術》2期(2005)。
22. 范雅君,〈古物陳列與開啟民智——民國時期的南京古物保存所〉,《才智》7期(2011)。
23. 紀慶芳,〈民國政府的文物保護政策初探〉,《商丘師範學院學報》29卷1期(2013)。
24. 馬敏、洪振強,〈民國時期國貨展覽會研究:1910-1930〉,《華中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4期(2009)。
25. 徐希景,〈陳萬里——中國攝影藝術的拓荒者〉,《中國藝術時空》6期(2015)。
26. 徐清,〈提倡風雅 振興書畫——杭州「東皋社」的雅集與「壽蘇」〉,《收藏》11期(2011)。
27. 馬樹華,〈中央古物保管委員會小考〉,《文博》5期(2007)。
28. 陶英惠,〈蔡元培與大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3期(1972)。
29. 陳文平,〈昭陵兩駿流失海外真相新證〉,《收藏》2期(2017)。
30. 康麗萍、張建敏,〈張靜江與中華民國建設委員會〉,《城建檔案》5期(2007)。
31. 張其遵,〈西行覓舊跡古道探幽情——陳萬里《西行日記》的史料價值〉,《圖書與情報》1期(2003)。
32. 張子謙,〈民國時期中國畫與西畫的博弈〉,《中國書畫》4期(2016)。
33. 商勇,〈蔡元培與第一次全國美術展覽會〉,《美苑》1期(2007)。
34. 商勇,〈林風眠在1929年教育部全國美展中的角色轉變〉,《美苑》2期(2015)。
35. 喬兆紅,〈1929年的杭州西湖博覽會〉,《廣西社會科學》3期(2003)。
36. 喬兆紅,〈中國近代博覽會事業的發生與發展〉,《上海經濟研究》8期(2005)。
37. 喬兆紅,〈中國近代博覽會事業的政府行為〉,《社會科學》2期(2008)。
38. 彭飛,〈油畫《人類的痛苦》與中共早期黨員熊君銳——林風眠研究之十〉,《榮寶齋》1期(2008)。
39. 彭飛,〈「霍普斯會」與國立藝術院——林風眠研究之十五〉,《榮寶齋》1期(2009)。
40. 彭飛,〈林風眠與「霍普斯會」及「文藝通訊社」〉,《美育學刊》4卷1期(2013)。
41. 彭礪志,〈余紹宋1924年出任北京美專校長始末考略〉,《美術研究》1期(2006)。
42. 傅振倫,〈馬衡先生傳〉,《浙江學刊(雙月刊)》3期(1993)。
43. 賀曉舟、熊建新、鄧英英,〈大學院藝術教育體制的確立〉,《浙江藝術職業學院學報》9卷1期(2011)。
44. 葛彥,〈陳萬里的浙瓷探索歷程簡述〉,《杭州文博》2期(2016)。
45. 趙祐志,〈躍上國際舞臺:清季中國參加萬國博覽會之研究(1866-1911)〉,《歷史學報》25期(1997)。
46. 謝輝,〈西湖博覽會述論〉,《中共杭州市委黨校學報》5期(2000)。
47. 謝輝,〈記1929年西湖博覽會〉,《文史精華》1期(2001)。
48. 謝硯文,〈李金髮與廣州市立美術學校的淵源〉,《榮寶齋》2期(2018)。
49. 顏娟英,〈官方美術文化空間的比較-1927年台灣美術展覽會與1929年上海全國美術展覽會〉,《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73本4分(2002)。
50. 羅桂環,〈試論20世紀前期「中央古物保管委員會」的成立及意義〉,《中國科技史雜志》27卷2期(2006)。
四、西文期刊
1. Clunas, Craig. “Chinese Art and Chinese Artists in France 1924-1925.” Arts Asiatiques 44 (1989): 100-106.
五、研究計畫
1. 周芳美,〈20世紀初日本織繡工藝品的設計對中國織繡的影響〉,科技部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期末報告,計畫編號:NSC 102-2410-H-008-039-,2014。
六、學位論文
1. 呂曉利,《張靜江與1929年西湖博覽會的研究》,湖北:華中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9。
2. 汪曉浩,《張靜江與浙江經濟建設研究(1928-1930)》,浙江:杭州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9。
3. 胡玥,《「華社」論影——中華攝影學社小史》,上海:復旦大學碩士論文,2014。
4. 夏敏慧,《近代江西博覽會事業發展研究》,江西:南昌大學碩士論文,2016。
5. 商勇,《藝術啟蒙與趣味衝突——第一次全國美術展覽會(民國十八年,1929年)研究》,江蘇:南京藝術學院博士論文,2006。
6. 戚晨曦,《「社會美育」和「藝術運動」——蔡元培與林風眠的教育改革實踐(1920-30年代)》,浙江:中國美術學院博士論文,2017。
7. 費文明,《1929年西湖博覽會設計研究》,江蘇:南京藝術學院碩士論文,2007。
8. 盧緩,《從第一次全國美術展覽會看民國時期的全國美術展覽機制》,北京:中央美術學院碩士論文,2007。指導教授 吳方正(Fang-Cheng Wu) 審核日期 2019-1-21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