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104757029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23 、訪客IP:18.191.171.136
姓名 張捷明(chang, chieh-ming)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客家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論文名稱 《中大湖个風》暨創作理念:桃園地區新舊兩隻移墾地區个故事
相關論文
★ 新歷史主義視角下的客家大河小說★ 小說《秋菊》與電影《青春無悔》、 電視劇《菸田少年》之互文性研究
★ Research on Mr. Chen Yong-Tao’s Creative Hakka Songs★ 從接受美學視角看臺灣客家歌謠的現代傳承與女性形象再現
★ 鍾理和「原鄉人」研究★ 謝霜天《梅村心曲》的人物敘事分析
★ 客家藝師-賴仁政的客家音樂藝能研究★ 客家文字令的研究及教學應用
★ 客家釋教喪葬儀式「取經」科儀研究★ 南庄地區伯公信仰與傳說楹聯研究
★ 中壢傳統客家詩社以文吟社研究★ 臺灣客家石哀石爺傳說研究
★ 李喬《情歸大地》劇本與電影〈一八九五〉 比較研究★ 台灣閩客諺語反映的生活態度研究: 以徐福全、黃永達之諺語典為本
★ 客家戲曲中的人物塑造 -以榮興客家採茶劇團之《大隘風雲》為例★ 客家外台戲中的笑科元素研究- 以貴鳳歌劇團的演出劇目為例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摘要 (客語)
本論文係用客語文字書寫,並依據中大客家學院新个修業辦法規定,用客語文學創作來呈現研究成果,創作个文本同時用《中大湖个風》為書名正式出版。全本分做甲乙丙三篇,甲篇係創作理念,乙篇係客語文學創作个文本,丙篇係田野調查相片。
本論文个研究核心係因爭「水」所引起个衝突歷史,風係引子,水係實像,歷史摎省思正係核心。
清代漢人從大園沿海許厝港、南崁港進入桃園,慢慢向內陸推進,最後甚至有一部分人進入大嵙崁溪。毋過桃園台地水源毋足,故所在清朝手大園龍樹坑摎李仔溪崁就時常為水械鬥,一直到戰後石門水庫完工,正解決灌溉問題。毋過建設大型水庫遷徙居民高達三千空儕,這兜居民个祖先經過兩三百年時光正從許厝港登岸慢慢開墾到大嵙崁溪,這下又分政府反向移民倒轉到許厝港摎觀音沿海陷入無助,我就係研究這段無共年代、無共地域,因為「水」產生關聯个種種議題,包含移墾,水利、械鬥、移民政策、客家文化、語言變遷、福佬客等等。
中央大學客家學院前个「中大湖/老陂塘」堵好在這兜地域个中間點,我在陂塘脣吹等現代个風,看等流過頭擺个水,想等分人傷感又必須反省个歷史,故所文本出版安名《中大湖个風》。
文本以小說、兒少文學、新詩、山歌、散文、報導文學等總共十四篇客語文學呈現,篇章安排由感性到理性,文體從虛構小說到真實性个報導文學,來呈現歷史傷痕摎各種社會議題。

摘要 (華語)
本論文是用客語文字書寫,並依據中央大學客家學院新的修業辦法規定,用客語文學創作來呈現研究成果,創作的文本同時用《中大湖的風》為書名正式出版。本論文分做甲乙丙三篇,甲篇是創作理念,乙篇是客語文學創作的文本,丙篇是田野調查相片。
本論文的研究核心是因為「水」所引起的衝突歷史,風是引子,水是實像,歷史和省思才是核心。
清代漢人從大園沿海許厝港、南崁港進入桃園,慢慢向內陸推進,最後甚至有一部分進入大嵙崁溪。不過桃園台地水源不足,所以在清代大園龍樹坑和李仔溪崁就時常為水械鬥,一直到戰後石門水庫完工,才解決灌溉問題。不過建設大型水庫遷徙居民高達三千多人,這些居民的祖先經過兩三百年時光才從許厝港登岸慢慢開墾到大嵙崁溪,這下又讓政府反向移民回到許厝港和觀音沿海陷入無助,我就是研究這段不同年代、不同地域,卻因為「水」產生關聯的種種議題,包含移墾,水利、械鬥、移民政策、客家文化、語言變遷、福佬客等等。
中央大學客家學院前的「中大湖/老陂塘」剛好在這些地域的中間點,我在湖邊吹著現代的風、看著流過從前的水,想著讓人傷感又必須反省的歷史,所以文本出版取名《中大湖个風》。
文本以小說、兒少文學、新詩、山歌、散文、報導文學等一共十四篇客語文學作品呈現,篇章安排由感性到理性,文體從虛構小說到真實性的報導文學,來呈現歷史傷痕和各種社會議題。
摘要(英) This thesis is written in Hakka in its entirety and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 Executive Master Program of Hakka Studies Graduation Requirements. The book is an edited version from my thesis, which is comprised of two parts. Part one is the research rationale, and part two is the creative writing in Hakka.
The thesis centers on the conflicts around water in the history: Inspired by the breeze, substantiated by the water, and centered on the reflections on the history.
During the Chin Dynasty, the Han Chinese people who had migrated to Taoyuan followed the migration and land domestication route roughly from Dayuan coast to inland tableland, even to Takoham river’s watershed. However, due to the lack of irrigation water in the tableland, conflicts for securing irrigation water were common despite the artificial ponds that were set up to tackle this problem. Large scale water battles broke out in the Long Shu Keng area and Li Zi Xi Kan area. It was not until the Shihmen Reservoir was built had the irrigation problems been solved. However, the building of the Shihmen Reservoir resulted in forced relocation of roughly 3,000 residents. The ancestors of these residents spent centuries to move from the coast to the hills, but then the residents were then forced to moved back to the coasts, where the lands were barren and people left in despair. Therefore, my ethnography follows the water to highlight the interconnectedness of history of immigration and land cultivation, irrigation development, armed conflicts, immigration policies, Hakka culture, language evolution, and Hokkien-speaking Hakka phenomenon.
The Central University Lake, also known as the Old Hillside Pond, happens to locate in the middle of all the locations investigated in the study. Sitting by the side of the lake with breeze blowing from the present and water running from the past, I cannot help but ponder on the sentimental history that calls for introspection. Hence, the publication is fittingly titled “The breeze from the Old Hillside Pond.”
The findings of the ethnography were presented in 13 literary genres in Hakka language, including novel, youth literature, poetry, folklore, prose, non-fiction novel. The chapters are arranged from emotional to rational, from fictitious to factual to contemplate historical scars and social issues.
關鍵字(中) ★ 客語文學創作
★ 石門水庫移民新村
★ 龍樹坑路祭
★ 李仔溪崁田野調查
★ 桃園移墾衝突
★ 五塊厝三塊厝橫山埔心三官大帝四庄輪值
關鍵字(英) ★ Hakka literature,
★ Shihmen Reservoir relocation villages,
★ Long Shu Keng roadside worship memorials,
★ Li Zi Lan River ethnography,
★ conflicts in migration and land domestication in Taoyuan
★ Four villages roadside memorial for The Emperors of the Three Realms rotation
論文目次 目錄
摘要 (客語) i
摘要 (華語) ii
Abstract iii
誌謝(客語) iv
目錄 vii
表目錄 ix
圖目錄 ix

甲篇、創作理念 1
壹、創作動機 3
貳、創作个時空背景 7
參、創作架構與主題闡述 11
一、創作架構 11
二、主題闡述 12
肆、創作方法 13
伍、創作過程 15
一、田野調查 15
二、文本產生 31
三、文本統計 41
四、小結 45
陸、限制摎展望 47
一、限制 47
二、展望 48
柒、參考文獻 51

乙篇、創作文本 《中大湖个風》 53
壹、石門水庫移民系列文本 55
一、求雨 (小說) 57
二、跈等阿舅去旅行 (少年小說 ) 75
三、新詩 83
四、水庫作好水浸田 (山歌) 86
五、瘦伯公个無肉三牲  (散文) 87
六、撈起海肚个溫度  (散文) 93
七、轉屋(報導文學) 96
貳、大園古戰場系列文本 133
一、李仔溪崁个塘虱 (小說) 135
二、時間个重量──我讀渡台悲歌 (新詩) 151
三、攣 (新詩) 153
四、講起客人河洛反 ( 山歌詞) 157
五、尋聲 (散文) 158
六、古戰場最後一位法師 (報導文學) 165
參、文本出版附錄 199
一、《中大湖个風》出版品封面 199
二、《中大湖个風》出版品目次 200
三、《中大湖个風》出版楔仔 205
四、《中大湖个風》出版序 中央大學客家學院邱榮裕教授 206
五、《中大湖个風》出版自序 (四縣腔) 208
六、《中大湖个風》出版感謝(華文) 214
七、《中大湖个風》出版品──國家圖書館出版品預行編目資料 216

丙篇、田野調查相片 217
壹、石門水庫移民田調相片 219
貳、大園周邊田調相片 291
參、《中大湖个風》20180523新書發表會相片 341
參考文獻 清.郁永河撰、方豪校,1950,《裨海紀遊》。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大園庄役場等編,1985,中國方志叢書《新竹州街庄志彙編》據《大園庄誌》民國徐秋霖編日本昭和八年排印本影印。臺北市:成文出版社。
大園鄉志編篡委員會,1978,《大園鄉志》張茂松。桃園縣:大園鄉公所。
大園鄉志續編委員會,2009,《大園鄉志續編(一)》。桃園縣:大園鄉公所。
古蒙仁,1978,〈黑暗部落〉。臺北市:時報第一屆報導文學獎。
白靈,2006,《一首詩的誕生》。臺北市:九歌。
伊能嘉矩原著、台灣省文獻委員會譯編,2011,《臺灣文化志》中譯本(上卷)。台北市:台灣書房。
伊能嘉矩原著、台灣省文獻委員會譯編,2011,《臺灣文化志》中譯本(下卷)。台北市:台灣書房。
伊能嘉矩原著、台灣省文獻委員會譯編,2011,《臺灣文化志》中譯本(中卷)。台北市:台灣書房。
向陽須文蔚主編,2012,《報導文學讀本增訂版》。臺北市:二魚文化。
何石松劉醇鑫,2006,《客語辭庫》,臺北市:北市客委會。
吳秋蘭,2016,《大園區福佬客族群影響之研究》。客委會獎助。
宋秉明等撰稿,2014,《復興鄉志》(上中下卷)。桃園縣:復興鄉公所。
李喬,1996,《小說入門》。臺北市:大安。
周芬伶,2014,《散文課》。台北市:九歌。
胡泉雄編著,2003,《客家山歌概述》。臺北市:胡泉雄。
徐兆泉編著,2001,《台灣客家話辭典》。臺北市:南天書局。
徐兆泉編著,2009,《臺灣四縣腔海陸腔客家話辭典》。臺北市:南天書局。
徐秋霖編,1933,《大園庄誌》。桃園縣:大園庄役場。
泰瑞.伊果頓(Terry Eagleton)原著:吳新發中譯,1993,《文學理論導讀》。臺北市:書林。
馬場儀次郎,1939,《大園庄要覽》。桃園縣:大園庄役所。
陳銘磻,1978,〈最後一把番刀〉,收錄於陳銘磻著,2002,《陳銘磻報導文學集》。臺北市:華成圖書。
陳銘磻編選,2000,《台灣報導文學十家》。臺北縣:業強出版社。
彭瑞金,2005,《台灣文學50家》。台北市:玉山社。
湯松霖整理,2015,《石門水庫紀錄》。未刊稿。
黃玉晴,2016,《客家文學在台灣的出現與發展(1945~2010)》。新北市:花木蘭文化出版社。
黃菊芳,2011,《台灣客家民間敘事文學:以渡台悲歌與渡子歌為例》。臺北市:南天書局。
楊正男、龔萬灶、徐清明,2013,《客語辭典》。苗栗縣:楊正男龔萬灶徐清明。
楊政男、龔萬灶、徐清明,2013,《客語辭典》。苗栗縣:楊政男、龔萬灶、徐清明。
楊政男等,1998,《客語字音詞典》。臺北市:臺灣書店。
葉志杰等撰稿,2014,《觀音鄉志》上下。桃園縣:觀音鄉公所。
褚春來,2016,《續修蘆竹鄉志》。桃園市:蘆竹鄉公所。
劉添珍,1994,《常用客話字典》。臺北市: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鄭金榜總編輯,2011,《閱讀仁海宮》。桃園縣:中壢仁海宮。
鄭瑞隆等撰寫,2009,《中壢市發展史》(上下)。桃園縣:中壢市公所。
盧竹庄役場等編,1985,中國方志叢書《新竹州街庄志彙編》據《蘆竹庄誌》蘆竹庄役場編日本昭和八年排印本影印。臺北市:成文出版社。
龜山庄役場等編,1985,中國方志叢書《新竹州街庄志彙編》據《龜山庄全誌》日本野口勇編日本昭和八年油印本影印。臺北市:成文出版社。
謝樹新主編,1965,《中原文化叢書》。苗栗縣:苗友周刊雜誌社。
指導教授 黃菊芳 審核日期 2018-8-24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