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104728012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23 、訪客IP:3.239.59.193
姓名 徐慧萍(Hui-Ping Hsu)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
論文名稱 客語人體詞彙隱喻及轉喻研究 ─以詞素「心、肝、膽、腸、肚」為主
(Research on Human Words Metaphor and Metonymy in Hakka─ Based on the morphemes "heart, liver, gall, intestines, belly")
相關論文
★ 臺灣中北部客家鬼故事研究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客家人與其他族群不只是語言的不同,文化及認知上也有所差異。居住的環境與生活經驗的不盡相同,是否因此造就了客家人與其他族群在詞彙上的差異?生活體驗有賴於人類的感官,如: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人類的身體能最直接的感受到周遭環境的人事物。然而,有關身體部位的詞彙,往往都利用隱喻及轉喻事物概念的理解,來傳達思想情感。「譬(隱)喻」在修辭學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普遍存在於日常語言、語言文字學、哲學、教育學中,是人類最常使用的修辭法之一。在傳統上,人們對於隱喻的了解往往僅限於語言的修辭,雷可夫(George Lakoff)與詹森(Mark Johnson)在1980年《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一書中卻提出了不一樣的看法,他們認為真正決定語言譬喻的關鍵在於生活上的思維與文化。黃碧蓉(2010)指出身體詞語所代表的概念是人類認知世界的元始概念,在詞彙系統中占據基礎和核心地位。故本論文以人們最熟悉的身體為參照基礎,探討身體部位相關詞彙的概念隱喻。曹逢甫、蔡立中、劉秀瑩(2001)和Yu(2002)研究有關身體部位的隱喻現象,其將所有語料依身體部位歸為身體外在、身體內在及抽象部位三類,主要探討的為身體內在(不具可見性)的部分,除了身體內在的「心」、「肝」、「膽」、「腸」外,本論文還加以探討「肚」的隱喻及轉喻,在客家話中「肚」有容器隱喻空間的特殊表現,除此之外,還利用身體部位將「肚」隱喻為「裡、內」的方位概念,值得深入探討。最後利用詞彙逆推的方式,探討先民造詞的認知思維,而認知思維可反映在詞彙中,用具體的描述來表達抽象的意念,以身體部位及器官為具體描述,抽象的指出器官所要表達的情感與性格。
摘要(英) The Hakkas in Taiwan and other ethnic groups are not only different in language, but also culturally and cognitively. Of course, the living environment and life experience are different. Does it create a difference in vocabulary between Hakka and other ethnic groups? The life experience depends on the human senses, such as sight, hearing, taste, smell, touch, and the human body can directly feel the human things in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However, vocabulary about body parts often uses the understanding of metaphor and metonymy concepts to convey the way of thinking and feeling. ‘’Metaphor’’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rhetoric. It is ubiquitous in everyday language, linguistics, philosophy, education, and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ly used rhetoric methods. Traditionally, people’s understanding of metaphor is often limited to the rhetoric of language.However,in 1980, George Lakoff and Mark Johnson put forward different views in the book《Metaphor We Live By》. They believe that the key to truly determining language metaphor lies in thinking and culture in life. Pi-Jung Huang (2010) pointed out that the concept represented by body words is the meta-concept of the human cognitive world, occupying the foundation and core position in the vocabulary system. Therefore, this thesis is based on the most familiar body and explores the conceptual metaphor of the vocabulary related to body parts.
Feng-Fu Huang、Li-Chung Tsai、Hsiu-Ying Liu(2001) and Yu(2002) researched the metaphorical phenomena of body parts, which classify all corpus according to the body parts as the external, inner and abstract parts of the body, and mainly discusses the inner (invisible) part of the body, in addition to the inner "heart", "liver", "intestine" and "gall bladder " of the body, this thesis also discusses " The metaphor and metonymy of "belly" in Hakka dialect has the special expression of container metaphorical space, in addition to the use of body parts to "belly" metaphor as "inside and within" the concept of azimuth, it is worth in-depth discussion. Finally, the cognitive thinking of the ancestors ′ words is discussed by using the method of lexical inversion, and cognitive thinking can be reflected in the vocabulary. Use specific descriptions to express abstract ideas, with body parts and organs as a specific description, point out the organs abstractly to express the emotion and character.
關鍵字(中) ★ 客語
★ 隱喻
★ 轉喻
★ 人體
關鍵字(英) ★ Hakka
★ Metaphor
★ Metonymy
★ Human body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3
1.3研究架構 4
第二章 理論探討及文獻回顧 5
2.1隱喻理論探討 5
2.1.1方位隱喻(orientational metaphors) 6
2.1.2實體隱喻(ontological metaphors) 7
2.1.2.1.實體與物質隱喻(entity and substance metaphors) 7
2.1.2.2容器隱喻(container metaphor) 7
2.1.2.3擬人(personification) 8
2.1.3結構隱喻(structural metaphors) 9
2.2轉喻理論探討 10
2.3文獻回顧 14
2.3.1人體隱喻及轉喻相關文獻 15
2.3.2 隱喻學相關文獻 20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步驟 23
3.1文獻分析法 23
3.2語料庫研究法 23
3.2.1《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24
3.2.2《客語認證語料庫(初級)》、《客語認證語料庫(中級暨中高級)》 24
3.2.3《閩客語典藏-客英大辭典》 24
3.2.4《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25
3.2.5《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25
3.3詞彙收集流程 26
3.4研究步驟 28
第四章 人體詞彙的組合和使用表現 29
4.1《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人體詞彙 29
4.1.1客語辭典「心」類詞彙 29
4.1.2客語辭典「肝」類詞彙 32
4.1.3客語辭典「膽」類詞彙 32
4.1.4客語辭典「腸」類詞彙 33
4.1.5客語辭典「肚」類詞彙 34
4.2《客語認證語料庫(初級)》、《客語認證語料庫(中級暨中高級)》人體詞彙 35
4.2.1客語認證「心」類詞彙 36
4.2.2客語認證「肝」類詞彙 37
4.2.3客語認證「膽」類詞彙 37
4.2.4客語認證「腸」類詞彙 38
4.2.5客語認證「肚」類詞彙 38
4.3《閩客語典藏-客英大辭典》人體詞彙 39
4.3.1客英大辭典「心」類詞彙 39
4.3.2客英大辭典「肝」類詞彙 45
4.3.3客英大辭典「膽」類詞彙 45
4.3.4客英大辭典「腸」類詞彙 46
4.3.5客英大辭典「肚」類詞彙 47
4.4《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人體詞彙 49
4.4.1閩南語辭典「心」類詞彙 49
4.4.2閩南語辭典「肝」類詞彙 51
4.4.3閩南語辭典「膽」類詞彙 52
4.4.4閩南語辭典「腸」類詞彙 52
4.4.5閩南語辭典「肚」類詞彙 53
4.5《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人體詞彙 55
4.5.1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心」類詞彙 55
4.5.2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肝」類詞彙 58
4.5.3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膽」類詞彙 59
4.5.4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腸」類詞彙 60
4.5.5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肚」類詞彙 61
第五章 客語人體詞彙隱喻及轉喻表現 65
5.1詞彙說明 65
5.2「心」詞彙構詞表現 65
5.2.1名詞+心 66
5.2.2心+名詞 67
5.2.3形容詞+心 67
5.2.4心+形容詞 67
5.3「肝」詞彙構詞表現 68
5.3.1肝+名詞 69
5.3.2名詞+肝 69
5.4「膽」詞彙構詞表現 69
5.4.1名詞+膽 69
5.4.2膽+名詞 70
5.5「腸」詞彙構詞表現 70
5.5.1名詞+腸 71
5.5.2腸+名詞 71
5.6「肚」詞彙構詞表現 71
5.6.1名詞+肚 72
5.6.2肚+名詞 73
5.7詞彙隱喻及轉喻表現 73
5.7.1「心」部隱喻 73
5.7.1.1實體隱喻 73
5.7.1.2容器隱喻 75
5.7.1.3方位隱喻 76
5.7.2「心」部轉喻 76
5.7.2.1部分代部分轉喻 76
5.7.2.2部分代整體轉喻 76
5.7.2.3整體代部分轉喻 77
5.7.3「肝」部隱喻 77
5.7.3.1實體隱喻 78
5.7.3.2容器隱喻 79
5.7.3.3方位隱喻 79
5.7.4「肝」部轉喻 79
5.7.4.1部分代部分轉喻 79
5.7.4.2部分代整體轉喻 79
5.7.4.3整體代部分轉喻 79
5.7.5「膽」部隱喻 80
5.7.5.1實體隱喻 80
5.7.5.2容器隱喻 81
5.7.5.3方位隱喻 81
5.7.6「膽」部轉喻 81
5.7.6.1部分代部分轉喻 81
5.7.6.2部分代整體轉喻 82
5.7.6.3整體代部分轉喻 82
5.7.7「腸」的隱喻 82
5.7.7.1實體隱喻 82
5.7.7.2容器隱喻 83
5.7.7.3方位隱喻 84
5.7.8「腸」部轉喻 84
5.7.8.1部分代部分轉喻 84
5.7.8.2部分代整體轉喻 84
5.7.8.3整體代部分轉喻 85
5.7.9「肚」的隱喻 85
5.7.9.1實體隱喻 85
5.7.9.2容器隱喻 87
5.7.9.3方位隱喻 87
5.7.10.1部分代部分轉喻 88
5.7.10.2部分代整體轉喻 88
5.7.10.3整體代部分轉喻 88
5.8小結 89
第六章 結論 101
6.1研究結果 101
6.2檢討與建議 103
參考文獻(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序) 105
參考文獻 一、專書
George Lakoff and Mark Johnson (1980). Metaphors we live by. Chicago , Illinois ,IL :University of Chicago.
George Lakoff and Mark Johnson,何文忠譯注(2015),《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杭州:浙江大學。
George Lakoff and Mark Johnson,周世箴譯注(2006),《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台北:聯經出版社。
王治敏(2010),《漢語名詞短語隱喻識別研究》,北京:北京語言大學。
辛金順(2015),《中國現代小說的國族書寫:以身體隱喻為觀察核心》,台北:秀威資訊科技。
束定芳(2000),《隱喻學研究》,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胡裕樹(1992),《現代漢語》,香港:三聯書店。
胡壯麟(2002),《認知隱喻學》,北京:北京大學。
黃碧蓉(2010),《人體詞語語義轉移的認知研究》,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張瓊云(2011),《從時間即是空間的隱喻關係看閩南語的時間詞》,新竹:新竹教大。
張燕(2013),《語言中的時空隱喻》,北京:語文出版社。
曹逢甫、蔡立中、劉秀瑩(2001),《身體與譬喻語言與認知的首要介紹》,台北:文鶴。
馮凌宇(2018),《漢語人體詞彙硏究》,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楊成(2010),《語法轉喻的認知硏究》,上海:上海交通大學。
二、期刊論文
Croft, W.(1993). The role of domains in the interpretation of metaphors and metonymies. Cognitive Linguistics, 4(4), 335-370。
Yu, N. (2002). Body and : Body parts in Chinese expression of emotion. Pragmatics & Cognition, 10(1),341-367。
文旭、葉狂(2006),〈轉喻的類型及其認知理據〉,《解放軍外國學院學報》,29(6)。
李壬癸(2007),〈人體各部位名稱在語言上的應用〉,《語言暨語言學》,第三期,頁711-722。
李文莉(2004),〈「上」、「下」隱喻映射的對稱與不對稱現象分析〉,《零陵學院學報》,第二十五卷第二期。
江敏華(2014),〈臺灣客家話的方位詞──兼論客家話持續體標記「ten3」的來源〉,日本中國語學會第六十四屆。
沈婕(2011),〈簡論“心”的隱喻〉,《考試周刊》第二十期。
邱湘雲(2011),〈客、閩、華語三字熟語隱喻造詞類型表現〉,《彰化師大國文學誌》,第二十二期,頁241-271。
郭澤寬(2008),〈數位書寫場域的隱喻與轉喻〉,《國立臺北大學中國語文學系》,《文學與資訊學術研討會會前論文集》,第四屆,頁113-125。
張輝、孫明智(2005),〈概念轉喻的本質,分類和認知運作機制〉,原載《外語與外語教學》,第三期。
謝健雄(2008),〈當代台灣漢語慣用轉喻:認知語言學取徑〉,《人文暨社會科學期刊》,4(1),頁55-67。
三、學位論文
朱光安(2013),《漢語身體部位成語之情感隱喻研究與教學啟示》,高雄:文藻外語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林清淵(2003),《閩南語的身體譬喻與代喻》,嘉義:國立中正大學語言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黃書榆(2011),《台灣俗諺身體隱喻與轉喻研究_以陳主顯《台灣俗諺語典》為例》,臺南: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系碩博士在職專班學位論文。
黃珮瑜(2014),《臺灣客家十二生肖俗諺之研究》,桃園: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客家語文碩士班學位論文。
彭曉貞(2011),《台灣客語分類詞諺語:隱喻與轉喻知應用》,台北:國立政治大學語言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滿欣(2007),《漢語內臟器官詞語意義分析》,桂林:廣西師範大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黎淑珍(2015),《客庄地名詞的隱喻及轉喻體現--以新竹縣寳山鄉為例》,新竹: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四、客家學術研究計畫
邱湘雲(2012),《客家話人體詞與隱喻及轉喻研究》,彰化:彰化師大台灣文學研究所客家委員會獎助客家學術研究計畫。
賴惠玲(2006),《身體、認知與空間:以客語的身體部位詞為例》,台北:國立政治大學英國語文學系行政院客委員會獎助客家學術研究計畫。
五、網路資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http://hakka.dict.edu.tw/hakkadict/index.htm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http://twblg.dict.edu.tw/holodict_new/index.html
客家委員會《客語認證詞彙資料庫》
https://wiki.hakka.gov.tw/ver2018/index.aspx
中研院《閩客語典藏-客英大辭典》http://minhakka.ling.sinica.edu.tw/bkg/bkg.php?gi_gian=hoa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http://dict.revised.moe.edu.tw/cbdic/index.html
指導教授 江俊龍(Jiun-Lung Jiang) 審核日期 2019-6-14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