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105154006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50 、訪客IP:3.135.183.19
姓名 張家鈞(Chang-Chia Chun)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哲學研究所在職專班
論文名稱 學習之道:《法言》思想探究
相關論文
★ 《道德經》「無為而治」意蘊之探析★ 《莊子》苦樂觀的現代詮釋
★ 安心之道探究--以《大乘起信論》為依據的哲學詮釋★ 論《維摩詰經》之入世精神-以現代「人間佛教」思想為說明
★ 韓非法思想研究★ 從羅蘭.巴特符號學觀點論普普藝術︰以安迪.沃荷作品為例
★ 儒學文化精神溯原 以《論語》之「孝道」、「學★ 牟宗三對「美善衝突」的解決
★ 從《精神現象學》主奴之爭一節中看欲望詮釋的可能性★ 《莊子》主體觀探究— — 「復性」與「氣化」為核心的存有論詮釋
★ 對非人類物種的倫理反思:從價值理論探討人類應有的態度★ 探究Hans Küng之「全球倫理」的 「可普遍性」與「可實踐性」
★ 論海德格對技術本質之反思 ——對技術本質之派生關係與其本源現象之溯源作一種詮釋之嘗試★ 對當代西方倫理學中代理孕母爭議的一個「性別倫理」之省思
★ 鄰避現象之環境倫理涵義:以效益主義環境正義考察為例示★ 動物的道德地位:Singer的效益主義進路動物的道德地位考察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法言》是西漢學者揚雄模仿《論語》所作的一本著作。揚雄《法言》對西漢當時政治、社會與學習氛圍多所反思,因為他認為當時學為利祿,學為政治服務的學風已偏離了他所體驗到的儒學思想,因此《法言》也表現出了它的批判性格以及在漢代思想上的獨特地位。
本論文議題為「學習之道:《法言》思想探究」:首先探析《法言》繼承先秦儒家思想的時代意義,以及對於先秦道家思想兼取與批判的立場,並在於其所處時代的學習困境是如何以先秦儒家思想為依歸而有所堅定。其次以目的、內容與方法分別探究《法言》中所蘊涵的豐富「學習思想」。最後以《法言》學習思想中所展示出對「人」的關懷、對「自我」的關懷以及對「生命」的關懷來探討《法言》學習思想對於現代可能的意義。並強調在科技知識高度發展,學習日趨功利的現代,我們可以經由「反求諸己」與「師友古人」探究學習的意義。
摘要(英) “Fa Yan” is a work imitated and written by the scholar Yang Xiong in Western Han Dynasty. Yang Xiong’s “Fa Yan” had some self-criticism and reflection on Western Han Dynasty’s politics, society and studying atmosphere at that time; since he thought studying only for the benefit and wealth, and the politic-centered studying atmosphere which deviated Confucianism spirits that he experienced. Therefore, “Fa Yan” also features its critical property as well as showing it’s unique status in Han Dynasty.
The subject of this paper is “Learning Doctrine: “Fa Yan” Thought inquisition”First, I discuss and analyze “Fa Yan” its time significance and its inheritance pre-qin Confucianist as well as concurrently takes regarding the pre-qin Taoism thought with the critique standpoint. And during the time when they have difficult position in the pre-qin Confucianist thought as being converted to strengthens. Next, use the goal, content and the method separately inquired into “Fa Yan” that contains rich “study thought”. Finally, discuss and explore the possible significance of learning thoughts for modern time by using the thoughts of learning to care for ”people”, for ”ourselves” and for ”life” by reading “Fa Yan”.
Emphasizing that in the modern era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knowledge development and increasingly utilitarian learning, we can explore the meaning of learning through ”reflect and try to find fault in ourselves” and ”learn and make friends with ancient people”.
關鍵字(中) ★ 揚雄
★ 《法言》
★ 儒家思想
★ 學習
★ 修性
關鍵字(英)
論文目次 導論……………………………………………………………………………………1
前言………………………………………………………………………………………1
一.研究動機與目的……………………………………………………………………1
二.揚雄《法言》文獻回顧………………………………………………………..…4
三.研究方法與步驟……………………………………………………………..…....15
結語……………………………………………………………………………………..17
第一章‧先秦學術思想的繼承與在漢代的發揚…………………..18
前言……………………………………………………………………………………18
第一節 先秦儒家的標舉…………………………………………………………18
一.《法言》的「法」與「言」………………………………………………………18
二.守舊還是創發……………………………………………………………………24
三.儒學的時代新氣象………………………………………………………………28
第二節 先秦道家的兼取與批判…………………………………………………31
一.接受與否定……………………………………………………………………31
二.何以取/何以不取………………………………………………………………37
三.批判的觀點………………………………………………………………39
第三節 對諸子與漢代學風的反思………………………………………..………42
一.評論諸子學說…………………………………………………..…………………43
二.批判西漢的學術的經師師法與輕道重祿現況……………..…………………48
三.反對迷妄與讖緯神學……………………………………..…..…………………51
結語……………………………………………………………………………………..54
第二章‧《法言》中蘊涵的學習思想………………….. ………………..55
前言……………………………………………………………………………………..55
第一節 學習的目的與作用………………………………………………………...55
一.人性的發展…………………………………………………..…………………...55
二.追求君子之名與君子之德的差別…………………………..…………..……...60
三.自愛與愛人…………………………………………………..…………………..61
第二節 學習的內容…………………………………………..……………..……...64
一.君子全其德…………………………………………………..…………………..64
二.學者所以修性………………………………………………..…………………..69
三.以修身為本…………………………………………………..…………………..71
第三節 學習的路徑與方法………………………………..…………..…..……....74
一.貞定意志…………………………………………………..……………………..74
二.審其是而學………………………………………………..……………………..76
三.學思並進………………………………………………..………………………..77
結語………………………………………………..…………………………………...79
第三章‧《法言》學習思想的現代意義……………………………...80
前言………………………………………………..…………………………………...80
第一節 對「人」的關懷……………………..………………..………………......80
一.從人性論出發………………………………..…………………………………..80
二.追尋理想的人格……………………………..…………………………………..83
三.發揚人文精神………………………………………..…………………………..87
第二節 對「自我」的關懷…………………..………………..………………......90
一.自我價值的選擇……………………………..…………………………………..90
二.自我價值的定義……………………………..…………………………………..93
三.自我價值的實現……………………………..…………………………………..96
第三節 對「生命」的關懷…………….………..……………..…………………..98
一.與感性生命的交涉…………………………..…………………………………..99
二.與知性生命的交涉…………………………..…………………………………..102
三.與德行生命的交涉…………………………..…………………………………..106
結語………………………………………………..………………………………….108
結論……………………………………………..…………………………………..110
參考文獻………………………………………..……………………………..……..114
一‧中文專書…………………………………..……………………………..……..114
二‧學位論文…………………………………..……………………………..……..115
三‧期刊論文…………………………………..……………………………..……..116
四‧網路資料…………………………………..……………………………..……..118
參考文獻 一‧中文專書(依筆畫順序)
王邦雄,1993,《老子的哲學》,臺北市:東大圖書公司,八版。
王邦雄‧岑溢成‧楊祖漢‧高柏園,2013,《中國哲學史(上)》,臺北市:里仁書局,修訂三版六刷。
王邦雄.曾昭旭.楊祖漢,2003,《論語義理疏解》,新北市:鵝湖月刊社,初版十一刷。
牟宗三,1998,《中國哲學的特質》,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再版九刷。
汪榮寶(撰);陳仲夫(點校),2010,《法言義疏(上)(下)》,北京:中華書局,一版四刷。
李澤厚,1989,《華夏美學》,臺北市:時報文化出版公司,初版)。
吳怡,1981,《中國哲學的生命和方法》,臺北市:東大圖書公司,初版。
金春峰,1987,《漢代思想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唐君毅,1985,《道德之自我建立》,臺北市:台灣學生書局,全集校訂版。
唐君毅,1988,《人文精神之重建》,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全集校訂版。
韋政通,1991,《中國思想史(上冊)》,臺北市:水牛圖書公司,十一版二刷。
徐復觀,1982,《中國經學史的基礎》,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
徐復觀,2000,《兩漢思想史卷二》,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初版六刷。
徐復觀,2014,《兩漢思想史(二)》,北京:九州出版社。
馮友蘭,2015,《中國哲學史》,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公司,增訂臺三版二刷。
陳福濱,1993,《揚雄》,臺北市:東大圖書公司,初版。
勞思光,2000,《新編中國哲學史(二)》,臺北市:三民書局,三版一刷。
曾春海,2008,《兩漢魏晉哲學史》,臺北市:五南圖書公司,三版二刷。
郭建勳(注譯);黃俊郎(校閱),2016,《新譯易經讀本》,臺北市:三民書局,二版九刷。
揚雄,1988,《宋版揚子法言》,巴蜀書社,1988,第一次印刷。
黃開國,1989,《一位玄靜的儒學倫理大師——揚雄思想初探》,成都:巴蜀書社,一版一刷。
葉幼明,1997,《新譯揚子雲集》,臺北市:三民書局,初版。
蔡仁厚,1987,《儒家思想的現代意義》,臺北市:文津出版社,初版。
蔡仁厚,2009,《中國哲學史上冊》,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初版。
劉韶軍(點校),漢.揚雄(撰),宋.司馬光(集注),2010,《太玄集注》,北京:中華書局,初版五刷
歐陽教(主編),1999,《教育哲學》,高雄市:麗文文化事業公司,初版。
劉韶軍(點校),漢.揚雄(撰),宋.司馬光(集注),2010,《太玄集注》,北京:中華書局,初版五刷。
錢穆,2008,《現代中國學術論衡》,臺北市:東大圖書公司,二版一刷。
錢穆,《兩漢經學今古文平議》,臺北市:聯經。
藍秀隆,1989,《楊子法言研究》,臺北市:文津出版社。
二‧學位論文(依筆畫順序)
王博(研撰),李乃龍(指導),2004,《揚雄法言研究》,廣西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王嘉琳(研撰),王俊彥(指導),2008,《揚雄太玄法言氣論思想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瑞卿(研撰),王克奇(指導),2012,《春秋繁露與法言的比較研究—兼論西漢中後期學術思想的發展走向》,山東師範大學歷史與社發展學院碩士論文。
巨利寧(研撰),伏俊璉;秦炳坤(指導),2012,《揚雄與道統》,西北師範大學文史學院碩士論文。
石昇瓚(研撰),陳一峯(指導),2005,《法言聖人思想分析比較研究》,國立台南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石啟瑤(研撰),張永儁(指導),1986,《揚雄的實踐哲學》,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田富美(研撰),董金裕(指導),1998,《法言思想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李周龍(研撰),高明;李鍌(指導),1977,《揚雄學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李銳(研撰),周遠斌(指導),2014,《揚雄法言研究》,山東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林育玫(研撰),蕭振邦(指導),2018,《繫辭傳德行思想與永續發展理論相關性之探究》,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兵(研撰),張濤(指導),2002,《揚雄法言研究》,山東大學碩士論文。
張慶偉(研撰),王新春(指導),2008,《法言思想研究》,山東大學碩士論文。
楊燕群(研撰),王克奇(指導),2016,《揚雄法言與士人生命主體意識自覺—從經學的語境看》,山東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碩士論文。
劉錦源(研撰),林聰舜(指導),2013,《西漢儒者兼采道、法、陰陽研究》,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魏然(研撰),呂耀懷(指導),2009,《法言倫理思想研究》,中南大學碩士論文。
三‧期刊論文(依筆畫順序)
于成寶,2007,〈論揚雄法言對先秦儒家的回歸〉,《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0卷第6期,頁70-72。
王青,2004,〈儒家的知識論傳統與揚雄的重智思想〉,《陽明學刊》第00期,頁177-187。
王慶光,1999,〈儒學人文精神的現代發展〉,《宗教哲學》第5卷第1期,頁62-79。
李瑞全,2015,〈教育、政治、文化與自我定位〉,《鵝湖月刊》第41卷第2期總號482號,頁51-61。
吳春香,2015,〈漢儒揚雄教育治學觀的現代解讀〉,《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第34卷第11期,頁1-2。
周書俊,2004,〈自我選擇與人的自由閾限〉,《寧夏黨校學報》第6卷第4期,頁62-65。
吳崇鳳,2012,〈揚雄法言中的人性論及其在漢代思想史上的地位〉,《劍南文學:經典閱讀》第8期,頁105。
侯文學,2008,〈揚雄智論發微〉,《寧夏社會科學》第2期,頁129-133。
桑東輝,2007,〈從人倫維度探究揚雄思想的體系架構與內在關聯〉,《唐都學刊》第33卷第1期,頁35-40。
孫景澈,2012,〈也談先秦儒家人性學說的思想史意義〉,《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8期,頁21-28。
梁文宏‧羅文寧,2012,〈先秦儒家人文思想探析〉,《傳承》第6期,頁58-59。
張兵,2005,〈儒主道輔本道兼儒—論揚雄法言的思想特徵〉,《管子學刊》第1期,頁55~60。
張培高‧張愛萍,2012,〈揚雄教育思想發微〉,《西安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1卷第4期,頁76-99。
陸鳳賢‧曾錦標,2007,〈論儒學自我觀在道德人格建設中的價值〉,《社科縱橫》總第23卷第4期,頁124-125。
張曉明,2005,〈試論揚雄的憂患意識在儒學發展上的體現〉,《求實》第z1期,頁63-64。
張靜環,2008,〈揚雄心性論之探析〉,《嘉南學報》第34期,頁491-502。
曹國聖‧繆秀梅,2001,〈試論儒家人文精神的現代教育價值〉,《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4卷第4期,頁82-84。
傅玲玲,2007,〈儒家人文精神的當代意義〉,《全人教育學報》創刊號,頁1-14。
彭彥華,2006,〈「為己之學」探析〉,《理論學刊》第3期,頁92-94。
馮樹勳,2011,〈《太玄》儒、道思想歸趨辨〉,《師大學報:語言與文學類》56:1期,頁21-52。
楊福泉,2003,〈論法言的尊聖崇經與儒學批判〉,《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0卷第3期,頁5~8。
楊福泉,2009,〈引《易》入《老》:《太玄》的創作背景核心範疇〉,《弘道》,2009第2期/總第39期,頁41-50。
解麗霞,2007,〈「今古轉型」中的揚雄經學觀〉,《中華文化論壇》第3期,頁130-135。
解麗霞,2008,〈《易》到《論語》的經學轉向——揚雄晚年思想轉變的經學解讀〉,《江淮論壇》第5期,頁140-144。
解麗霞,2009,〈取道宗儒:《太玄》的義理詮釋〉,《四川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6卷第5期,頁73-79。
解麗霞,2014,〈《法言》的「經傳注我」與義理標舉—揚雄《論語》學研究〉,《華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6卷第2期,頁1-6。
蔡方鹿,1994,〈儒學傳統理想人格和價值取向及其現代意義〉,《鵝湖月刊》第19卷第1期總號227號,頁36-39。
劉哲浩,1991,〈揚雄知識學研究〉,《哲學論集》第25期,頁75-97。
蕭振邦,1991,〈「了解孔子之道」—一個感性向度的反思〉,《鵝湖月刊》第17卷第3期總號195號,頁21-30。
謝菊蘭,2006,〈在社會實踐中實現自我選擇〉,《蘭州工業高等專科校學報》第13卷第4期,頁74-77。
譚佛佑,1987,〈論揚雄的教育思想〉,《貴州教育學院學報社科版》第4期,頁15-19。
邊家珍,2002,〈論揚雄對先秦儒學的繼承與發展〉,《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42卷第3期,頁58-62。
四‧網路資料(依筆畫順序)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國家教育研究,URL= https://www.naer.edu.tw/files/15-1000-7944,c639-1.php?Lang=zh-tw。
百度百科,全球最大中文百科全書,URL= https://baike.baidu.com/。
〈教育大辭書〉,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詞彙學術名詞暨學術資訊網,URL= http://terms.naer.edu.tw。
莊祐端,2105,〈知者自知,仁者自愛──談孔荀「愛」的應用〉,哲學新媒體,URL = https://philomedium.com/blog/7927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法言》,URL = https://zh.wikisource.org/wiki/%E6% B3%95%E8%A8%80/05。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URL= https://zh.wikipedia.org/zh-tw/。
諸子百家,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畫,URL = https://ctext.org/zh。
指導教授 蕭振邦 審核日期 2020-1-14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