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107457017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12 、訪客IP:18.223.20.57
姓名 許宏緯(Hung-Wei Hsu)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在職專班
論文名稱 以半導體科技業為例,探討客戶工程整合部門之新人訓練模式及成效評估
相關論文
★ 傳統食品業之轉型與品質升級策略探討-以P公司為例★ 航空器維修訓練調整策略探討-以C公司為例
★ 企業社會責任ヽ內控內稽制度措施的探討-以T銀行為例★ 主管管理職能評鑑與驗證-以A公司為例
★ 人力資源部門客戶服務代表角色與功能探討-以某科技公司為例★ E公司員工品格教育與工作投入、工作壓力、員工幸福感關係之研究,知覺組織支持之中介效果
★ 工作要求、工作控制與工作生活平衡關係之研究:以主管家庭支持行為為調節變項★ 如何打造正向的企業志工參與環境-以國內大型電子製造業為例
★ 如何塑造良好的企業志工投入與推薦-以國內大型電子製造業為例★ 組織自尊、學習目標導向及尋求回饋行為對於員工自我學習之影響
★ 家長式領導與組織認同感之關聯性研究-以信任主管為調節變項★ 影響在臺產業外籍移工的生活與工作適應程度: 從組織及勞工本身之變數探討
★ 尋求更好的解決之道!以正向觀點探討企業進用身心障礙者之問題-以M公司身障進用經驗為例★ 營業額意圖:組織和個人因素的影響以及企業家意圖在越南語境中的中介作用
★ 如何提升外派人員效能?知覺組織支持與配偶家庭支持對外派人員組織認同、工作投入、工作壓力之影響─以主管家庭支持行為為調節★ 育嬰的代價?影響育嬰留職停薪復職後個人績效及勞動條件變更之因素分析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至系統瀏覽論文 (2025-7-24以後開放)
摘要(中) 台灣半導體產業發展至今已60餘年,迄今已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中佔有一席之地,但面臨變化快速的時代,各家企業也須隨時提升自身能力以應付這不斷變動、創新的時代,因此如何實施教育訓練來提升員工的能力以維持競爭優勢便是各家企業一項重要的課題。

而個案公司也特別重視公司新人訓練,因此針對公司重點核心單位規劃設計一系列為期兩個月的新人訓練課程,課程內容涵蓋材料、品質、產品及製程等專業知識,其目的在於讓新人能迅速的掌握專業基本知識使其未來於承接工作業務時能縮短上手時間,此外也希望透過該制度能減輕單位人員訓練負擔並縮短新人訓練週期。

因此本研究主要探討個案公司核心單位─客戶工程整合部門之新人訓練訓練有效性是否符合當初所創立的目標。而本次研究採用新柯氏學習評估模式(The New World Kirkpatrick Model)及透過半結構式訪談法針對受訓學員9位、單位主管4位,共13位進行訪談。後續彙整訪談結果進行重點分析,並歸納相同及相異點後使用新柯氏學習評估模式(The New World Kirkpatrick Model) 從成果、行為、學習、反應四層次分別進行相關佐證及訓練有效性之論述。

本次研究結果如下:
1.該訓練制度對於實務工作面運用上具有顯著成效。
2.該訓練制度對於單位具有實質效益,其效益包含訓練資源整合、減輕單位資
深人員工作負擔、統一教學、降低人員招募之困難。
3.可縮短新人訓練週期,透過該制度可減少四個月的訓練期。
關鍵字:新進人員、訓練成效、訓練評估
摘要(英) Taiwan’s semiconductor industry has been developing for more than 60 years and occupied the leading position in the global semiconductor industry. However, faced with rapid change, companies must recognize the need to continuously increase employees’ skills to cope with volatility and innovative era. It is an important subject for companies to sustain competitive advantages by improving employees’ competency.

The company also pays attention to the new employee training from this case, so it designs a series of two-month training courses for the core department. The course includes professional knowledge such as materials, quality, products, and process. The goal is to let new employee quickly masters the basic knowledge that will help to shorten the hands-on time in the future when undertaking work. Besides, this training course can reduce the training burden of team members and shorten the training period for the new employee.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training effectiveness of new employees from the customer engineering integration department and uses The New World Kirkpatrick Model and the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 method to interview a total of 13 interviewees include 9 trainees and 4 supervisors.

Follow-up analysis of the interview results to summarize the same and different points by using The New World Kirkpatrick Model to discuss relevant evidence and training effectiveness from the four levels of achievement, behavior, learning, and reaction.
The summary:
1. The training system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work performance.
2. The training system has substantial benefits for the department, and its benefits include the integration of training resources, reducing the workload of senior
employee, and reducing the difficulty of recruitment.
3. The training period for new employee can be reduced by four months through this training system.
Keywords: new employees, training effectiveness , training evaluation
關鍵字(中) ★ 新進人員
★ 訓練成效
★ 訓練評估
關鍵字(英) ★ new employees
★ training effectiveness
★ training evaluation
論文目次 目錄
壹、緒論 1
第一節、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研究目的 3
貳、文獻探討 4
第一節、教育訓練的意義 4
第二節、新進人員教育訓練的意義與目的 7
第三節、訓練成效評估的目的與定義 8
第四節、訓練成效評估的功能性 10
第五節、訓練成效評估之方法及模式 12
參、研究方法與實施 20
第一節、個案公司簡介 20
第二節、訓練制度介紹 22
第三節、研究方法 28
第四節、研究流程 33
肆、研究結果與分析 34
第一節、教育訓練之成效 34
第二節、訪談結果與分析 40
伍、結論與建議 50
第一節、研究結論 50
第二節、建議 53
第三節、研究限制 56
第四節、研究貢獻 56
參考文獻 57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1.李誠(2001),高科技產業人力資源管理。台北市:天下遠見。
2.李誠(2019),人力資源管理的12堂課(五版)。新北市:天下遠見。
3.葉育甄(2007),高科技產業教育訓練需求與訓練成效評估之研究-以新竹科學
園區為例。國立中央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市。
4.周瑛琪、顏炘怡(2018),人力資源管理:智慧時代的新挑戰=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六版)。新北市:全華圖書。
5.張火燦(1988),企業訓練與發展的概念性模式建立。就業與訓練期刊,6(1),
65-70。
6.鄭晉昌、林俊宏、黃猷悌(2006),人力資源e化管理:理論、策略與方法。
新北市:前程文化。
7.周瑛琪(2007),人力資源管理(二版)。台北市:全華圖書。
8.陳姿妤(1997),員工教育訓練成效評估之研究--以本國銀行業為例。國立中興
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9.顏素珍(2012),教育訓練成效、激勵因素與工作績效關係之研究--以半導體A
公司為例。國立高雄大學亞太工商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10.楊雪真(2015),訓練成效對新進員工留職意願之影響:以工作敬業心及專業
承諾為中介變項。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人力資源發展系碩士論文,未出
版,高雄市。
11.陳雅婷(2015),組織社會化之賦與─剝奪戰術對新進人員組織承諾及工作尋
找行為之影響:以人格特質為干擾變數。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
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12.高煌彥(2014),新進員工社會化與組織鑲嵌、離職意願之關聯探討—以臺灣
海運業為例。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航運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基隆市。
13.簡建忠(2014),人力資源管理 : 以合作觀點創造價值(三版)。新北市:前程文化。
14.邱宏益(1996),員工培訓成效評估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所碩
士論文,未出版,桃園市。
15.劉淑芬(2007),企業教育訓練評鑑方法應用之研究:Kirkpatrick四層次模式
理論分析的觀點。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16.鍾佩君(2017),初探新版柯氏學習評估模式。評鑑雙月刊,68。
17.謝馥蔓(2015),訓練是一種成本?訓練是一種投資?從ROE 模式探討訓練效益評估指標的設立準則。人事月刊,26。
18.鄭志凱(2002),人壽保險業業務員績效與教育訓練成效之相關性研究--以某壽險公司為例。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19.李原玫(2003),台灣製造業教育訓練績效指標調查研究。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市。
20.顏世霖(2003),訓練方式與訓練講師對訓練成效影響之研究─以製造業為例。國立成功大學工業管理科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21.許駿煒(1999),高科技產業員工教育訓練成效評估之個案研究。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22.黃誌瑩(2001),教育訓練制度規劃之個案研究--以K 公司為例。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市。
23.劉明洲(2015),教育訓練制度規劃之個案研究-以M 公司為例。逢甲大學經營管理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24.蔡孟耿(2016),新進人員教育訓練成效與工作敬業對工作績效影響之檢視。國立交通大學管理學院經營管理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25.趙惠文(2002),團隊建立訓練成效之評估。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市。
26.胡雯雯(2002),臺、日、英、德企業教育訓練制度與組織績效關係之比較研究。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市。
27.李美瑩(2014),銀行保險教育訓練之現況-以H 銀行為例。朝陽科技大學,保險金融管理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28.許智翔(2004),不同團隊訓練方式之成效評估。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市。
29.鍾蕙如(2003),主管管理才能訓練成效評估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市。
30.楊香容(2001),企業訓練與組織績效關係之探討—以製造業為例。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市。
31.吳祉龍(2001),企業營業人員訓練活動之規劃及其成效評估~以X公司為例分析。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市。
32.吳盛金(2002),訓練成效評估與影響訓練移轉因素之探討。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市。
33.方孟禹(2011),產學攜手計畫之訓練成效調查-以台積電為例。國立中央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市。
34.勞動部(2017),105年職業訓練概況調查統計結果。2017年10月31日,取自https://www.mol.gov.tw/announcement/2099/34332/





英文部分:
1.Nalder L. (1970). Developing Human Resource. Huston TX: Gulf Publishing Co.
2.Miller, V. A. (1987).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Handbook. 3rd ed. New York:
Macmillan
3.Lawire, J. (1990). Difference between training,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
Personal Journal, 69, 44.
4.Anderson, N.R., Cunningham-Snell, N.A. & Hiagh J. (1996). Introduction training
as socialization: Current practice and attitudes to evaluation in British organization. International of Selection and Assessment, 4, 169-183.
5.Saks, A.M. & Ashforth B.E. (1996). Socialization tactics: Longitudinal effects on
newcomer adjustment.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39, 149-178.
6.Robbins, S. P. (1998). Organization Behavior, Concepts, Controversies, Application.
NJ: Prentice Hall.
7.Bassi L.J. & Van Buren M.E. (1998). The 1998 ASTD State of Industry Report.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52,21-43.
8.Schwarz, J.L.& Weslowski .M.A. (1995). Employee orientation: What employees
should know. The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Business Issues, 48.
9.Noe, R.A.(2001). Employee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2th ed. New
York: McGraw-Hill Companies.
10.Mitus, J. S. (2006).Organizational socialization from a content perspective and its effect on the affective commitment of newly hired rehabilitation counselors.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72, 12-20.
11.Goldstein, I.L.(1990). Training in organizations: Needs Assessment,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3rd ed. C.A: Brook.
12.Philips, J. J., & Pillips, P. P. (2005). ROI at Work: Best-Practice Case Studies from the Real World, Alexandria:American Society for Training & Development.
13.Noe, R.A. (2010). Employee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5th ed. New
York: McGraw-Hill Companies, Inc.
14.Phillips, J.J. (2016). Handbook of Training Evaluation and Measurement
Method-Instructor’s Manual.4th ed. Houston: Gulf Publishing Company.
15.Stufflebeam, D. L. (2003). The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educational evaluation . Boston: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16.Brinkerhoff ,R. O. (1987). Achieving Results from Training. San Francisco ,CA:Jossey-Bass Publishers.
17.Bushnell, D. S. (1990). Input, process, output: A model for evaluating training. Training &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orpiment Journal, 41-43.
18.Jack J. Phillips. (1996). ROI: The search. Training & Development, 42-47.
19.Kirkpatrick, Conald L. (1959). Technique for evaluating training programs.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Journal, 13(11), 3-9.
20.Cooper-Thomas, H. D., Paterson, N. L. , Stadler, M. J. & Saks, A. M.(2014).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proactive behaviors and outcomes for predicting newcomer learning, well-being, and work engagement.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318-331.
指導教授 王群孝(Chun-Hsiao Wang) 審核日期 2020-7-20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