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
吳筱惠(Hsiao-Hui Wu)
查詢紙本館藏 |
畢業系所 |
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客家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
論文名稱 |
桃園市客家社團推動海洋客家永續發展文化之研究 (A Study on Hakka Associations Promot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ulture for Ocean Hakka in Taoyuan City, Taiwan)
|
相關論文 | |
檔案 |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
摘要(中) |
本研究以桃園市濱海區沿海地貌及漁法為海洋客家文化的核心,藉以探究客家社團推動海洋客家永續發展文化的研究,應用質性研究以深度訪談、文獻分析及次級資料分析法作為研究方法,設計訪談大綱,以半結構訪談方式,整理出桃園市濱海客家社團的活動主軸及關係網絡,並分析濱海客家社團如何形塑海洋客家永續發展文化的特色。研究對象選取了三個濱海的客家社團(桃園市新屋區海洋客家休閒農業發展協會、桃園海客協會、及桃園市新屋區愛鄉協會),及一個社區發展協會(桃園市觀音區保生社區發展協會),探討客家社團推動海洋客家永續發展文化的經濟、社會,及環境因素。
研究結果發現,濱海客家社團因鄰近沿海地貌的不同,關注的主題亦不相同,分別為藻礁、牽罟和石滬,但因海洋環境改變,漁獲量很少,以致失去經濟價值,如今已轉型為體驗活動或作生態小旅行之用,觀音區沿海因大潭發電廠的設置,沿海區域則以環境生態維護為主。濱海客家社團同類型的接觸較多,與政府關係很緊密,經濟來源主要向政府主動提案,取得經費。
最後建議,政府以更多元的方式行銷海洋客家文化,客家社團則秉持永續發展的精神傳承下去。 |
摘要(英) |
In this study, the coastal geomorphology and fishing methods of the coastal area of Taoyuan City are the core of marine Hakka culture, and the study of Hakka associations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arine Hakka culture is used. The qualitative research uses in-depth interviews ,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secondary data analysis as research methods to design interview outlines. Through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the main axis of the Hakka community in Taoyuan City and the relationship network were sorted out, and how the Hakka community in the sea shap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marine Hakka culture was analyzed. The research object selected three coastal Hakka associations (Taoyuan City Xinwu District Ocean Hakka Leisure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Association, Taoyuan Haike Association, and Taoyuan City Xinwu District Love Township Association), and a community development association (Taoyuan City Guanyin District Baosheng Community Development Association) to discuss the economic,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that Hakka associations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arine Hakka culture.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coastal Hakka communities differed in the surrounding landforms and the topics of concern were different. They were algae reefs, Taiwanese Beach Seine, and stone fish weir. However, due to changes in the marine environment, the catches were very small, and the economy was lost. The value has now been transformed into an experience activity or an ecological trip. The coastal area of Guanyin District is set up by the Taitan Power Plant, and the coastal area is mainly based on environmental and ecological maintenance. The coastal Hakka community has more contacts of the same type and has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government. The economic sources mainly propose to the government to obtain funds.
Finally, it is recommended that the government put marine Hakka culture on the market in diversified ways, and the Hakka associations inherit the spiri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關鍵字(中) |
★ 客家社團 ★ 第三部門 ★ 公民社會 ★ 永續發展 ★ 海洋客家 |
關鍵字(英) |
★ Hakka associations ★ The third sector ★ Civil Society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Ocean Hakka |
論文目次 |
目 錄
摘 要 I
目 錄 IV
表 目 錄 VI
圖 目 錄 V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目的 7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對象 9
第四節 研究架構與方法 12
第二章 文獻探討與理論基礎 17
第一節 永續發展 17
第二節 公民社會與第三部門 30
第三節 客家社團 37
第四節 相關碩博士論文探討 43
第三章 個案簡介 53
第一節 桃園市新屋區海洋客家休閒農業發展協會 53
第二節 桃園海客協會 59
第三節 桃園市新屋區愛鄉協會 61
第四節 桃園市觀音區保生社區發展協會 63
第四章 個案訪談分析 69
第一節 海洋客家生態面 69
第二節 海洋客家生活面 73
第三節 海洋客家生計面 84
第五章 結論 89
第一節 研究發現 89
第二節 研究建議 92
第三節 未來研究展望 94
參考文獻 95
附 錄 102 |
參考文獻 |
參考文獻
一、 專書著作
王保鍵。(2013)。《圖解客家政治與經濟》。臺北市:五南圖書。
丘昌泰。(2009)。〈台灣客家社團的參與和族群認同〉,載於江明修、丘昌泰主編《客家族群與文化再現》,頁3-25。台北:智勝。
李永展。(2003)。《永續發展:大地反撲之省思》(第二版)。台北:巨流。
何增科。(2000)。《公民社會與第三部門》。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吳 定。(2003)。《政策管理》。台北:聯經出版社。
周文欽。(2000)。《研究方法概論》。台北市: 空大。
林水泉。(2017)。〈石滬之再發現與未來展望〉《2017台澎石滬論壇》,頁71-73。桃園市:桃園市新屋區愛鄉協會。
胡幼慧。(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
胡幼慧。(1998)。《質性研究》。台北:巨流。
約翰.基恩(John Keane)著。李勇剛譯。(2012)。《全球公民社會》。北京:中國人大學出版社。
孫煒。(2016)。〈台灣服務型非營利組織的混合轉型:公民社會的危機或轉機?〉,載於王業立主編《台灣民主之反思與前瞻》頁223-254。台北:財團法人台灣民主基金會。
黑格爾著。范揚譯。(1961)。《法哲學原理》。北京:商務印書館。
彭欽清。(2002)。〈台灣客家社團之發展〉,載於徐正光主編《台灣客家族群史(社會篇)》,第一章。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葉至誠、葉立誠。(2011)。《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第三版第一刷),台北:商鼎數位。
楊國樞、文崇一、吳聰賢、李亦園。(1989)。《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頁51。台北:東華。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運用》。台北:心理。
鄭讚源。(2001)。〈台灣非政府組織在國際社會所扮演的角色與功能〉,吳英明、林德昌編。《非政府組織》,頁95-120,台北:商鼎文化。
謝劍。(1981)。《香港的惠州社團-從人類學看客家文化的持續》。香港:中文大學。
二、 期刊論文
江明修。(2001)。〈各國公民社會組織與客家社團之發展〉。《客家》,01-02,頁25-29。
江綺雯、張坤儀。(2011),〈台灣非政府組織的國際參與及其作為-以國際志願服務為例〉。《正修學報》,第24期,頁145-162。
江彥震。(2015)。〈兩岸客家社團的演變〉。《世界客報》,2015.07.19。
李台京。(2001)。〈公共政策與公民社會〉。《政策研究學報》,7月號,頁107-139。
李永展。(2007)。〈都市型永續社區之準則:國土永續發展之新趨勢〉。《應用倫理研究通訊》,第41期,頁48-57。
李永展、林世堅、黃慶銘。(2008)。〈台北市永續發展指數之建構及運用〉。《建築學報》,65,頁1-26。
李永展。(2012)。〈里約後二十年:新起點?還是回到原點?〉。《經濟前瞻》,142,頁85-89。
宋威穎、鄭博文。(2016)。〈從永續城市發展行動框架探討高雄市永續城市之願景與策略〉。《海峽科學》,113,頁51-53。
官有垣。(2002)。〈第三部門的研究:理論觀點與研究途徑的檢視〉。《全球化與台灣論文集》,論文,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學術研究與合作委員會。
周錦宏。(2016)。〈新屋海漘人.客家漁村趣-談海客文化研究〉。《桃園客家》,第6期,頁6-11。
陳康宏。(1998a)。〈台灣客家社團的概況研究(上)〉。《客家》,第93期,頁11-16。
陳康宏。(1998b)。〈台灣客家社團的概況研究(下)〉。《客家》,第94期,頁50-52。
陳世芳。(2016)。〈自然的恩賜-觀新藻礁〉。《桃園客家季刊》,第三期,頁16-21。
郭瓊瑩。(2007)。〈不可切割的文化與自然遺產-島嶼景觀保育新視野〉。《澎湖研究第六屆學術研討會論文輯》。澎湖縣:澎湖縣政府文化局。
郭冠廷。(2015)。〈非營利組織及公民社會的意義與發展〉。《發展與前瞻學報》,第9期,頁55-70。
張泓斌。(2016)。〈新屋海客漁村小旅行〉。《桃園客家季刊》,第三期,頁50-55。
張泓斌。(2016)。〈全台唯一海風客家味〉。《桃園客家季刊》,第三期,頁4-10。
萬文隆。(2004)。〈深度訪談在質性研究中的應用〉。《生活科技教育月刊37卷》,第4期,頁17-23。
彭清欽。(2017)。〈客家文化要發揚什麼?客家核心價值在哪裡?〉。《世界客家》,第一期,頁37-39。
游淑如。(2016)。〈祖宗傳承之寶-新屋石滬〉。《桃園客家季刊》,第三期,頁11。
葉斯桂。(2016)。〈牽罟-新屋討海客家人的故事〉。《桃園客家季刊》,第六期,頁18-25。
葉欣誠。(2017)。〈澎湖環境保育與永續發展之實踐〉。《國土及公共治理季刊》,第二期,頁50-61。
鄭文燦。(2016)。〈共下體驗濱海客家文化的獨特與美好〉。《桃園客家季刊》,第三期,頁2。
謝杏慧。(2013)。〈第三部門的概念化與界定之探索〉。《聯合勸募論壇》,第2期,頁2。
謝俊義、廖珮妏。(2011)。〈什麼是公民社會?如何建構公民社會?-應用網絡程序分析法解構大學生的公民社會觀偏好之研究〉。《空大行政學報》,第22期,頁251-278。
鍾國允。(2004)。中壢客家社團之研究-族群網絡與客家意識。行政院客家委員獎助客家學術研究計畫,頁1-25。
顧忠華。(1998)。〈公民社會與非營利組織-一個理論性研究的構想〉。《亞洲研究》,第26期,頁16。
顧忠華。(1999)。〈公民結社的結構變遷-以台灣非營利組織的發展為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36期,頁123-146。
三、 學位論文
朱陳子淳。(2018)。桃園濱海客家文化之研究-以新屋永安漁港為例。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客家研究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桃園市。
江皇宋。(2019)。台北市永續發展指標之研究。國立台北大學公共事務學院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李佳欣。(2013)。社區治理網路中非營利組織政策倡議之研究:台北市八頭里仁協會之個案研究。國立中央大學法律與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桃園市。
邱子誠。(2019)。社區永續發展的新機會?-從社區工作觀點探討社區生態旅遊的推動。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高曼茜。(2016)。桃園市客家社團網絡治理指標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客家研究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桃園市。
徐憶婕。(2017)。政府補助地方客家社團的協力成效之研究:以桃園市客家禮俗教育協會為例。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客家研究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桃園市。
陳樺潔。(2011)。新北市客家社團公民社會化之研究:CIVICUS公民社會指標的初探。國立中央大學客家政治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桃園市。
陳致德。(2017)。農村再生社區落實永續發展策略之研究-以苗栗後龍福寧社區為例。逢甲大學都市計畫與空間資訊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台中市。
曾淵源。(2006)。地方永續發展中第三部門的角色與功能:以南投縣信義鄉為例。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南投縣。
張介立。(2014)。台北縣客家社會團體推動客家文化活動現況與問題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與文化行政碩士學位在職專班碩士論文,台北市。
張雅愛。(2014)。桃園市客家社團網絡參與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客家研究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桃園市。
湯麗鈺。(2018)。新北市客家社團協力治理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客家研究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桃園市。
廖繼暉。(2010)。台中市客家社團參與客家公共事務協力關係之研究-以哈客文化藝術節為例。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台北市。
鄭楹諶。(2016)。客庄農村再生與永續發展之研究-以桃園市龍潭區為例。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客家政治經濟碩士班碩士論文,桃園市。
蔡霜琴。(2016)。原住民部落生態旅遊永續發展策略之研究-以屏東縣牡丹鄉石門村為例。國立屏東大學生態休閒教育教學碩士學位學程班碩士學位論文,屏東縣。
蔡旭楓。(2018)。探究農村再生與環境教育對農村社區永續發展的影響-以台南市新光、天埔、無米樂社區為例。國立台南大學環境與生態學院環境教育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台南市。
羅烈師。(2006)。台灣客家之形成:以竹塹地區為核心的觀察。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新竹市。
蘇雅斌。(2018)。從海洋健康指數探討海岸社區永續發展-以卯澳社區為例。台北海洋科技大學海洋休閒觀光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新北市。
四、 網路資訊
社區生態雲。引自: http://ecocommunity.ieco.tw/Community/e769091e-f445-49cb-bb85-6b49e4900523/Info。2020.02.12。
周錦宏 。(2009)。〈客家采風錄-客家的海洋文化〉。引自:
http://elearning.hakka.gov.tw/edm/20090917/01.html。2020.01.21。
林欣婕。(2018)。〈海洋客家文化起點-耕一片海 百年海客傳奇〉引自: https://www.peoplenews.tw/news/31d527c8-c460-44b2-b301-6daa42a57f24 2020.01.29。
客家委員會。〈台灣客家社團與海外客家社團的發展經驗比較研究〉。引自:
https://cloud.hakka.gov.tw/site/hakka/public/Attachment/321910551571.pdf。2020.02.21。
桃園市客家事務局。引自: https://hakka.mdp.net.tw/service-2999.php。2020.01.22。
桃園市政府客家事務局官網。〈桃園市客庄創生環境營造計畫〉。引自: https://hakka.mdp.net.tw/service-2999.php。 2019.10.12。
桃園市新屋區海洋客家休閒農業區網站。引自: https://www.oceanhakka.com.tw/。2020.02.10。
新屋區戶政事務所官網。〈業務資訊,各里人口/戶數統計〉 。
引自: https://www.xinwu-hro.tycg.gov.tw/。2019.07.20。
黃昭勇。(2019)。〈什麼是社會企業?一次搞懂社會企業與企業社會責任〉。引自:
https://csr.cw.com.tw/article/41221-什麼是社會企業?一次搞懂社會企業與企業社會責任-CSR@天下。2020.06.30。
趙忠傑。(2009)。〈從公民社會到全球公民社會〉。引自:
blog.xuite.net/ajackperson/twblog/128793124-從公民社會到全球公民社會—趙忠傑。2019.12.18。
聯合國網站。 引自:
http://www.un.org/sustainabledevelopment/sustainable-development-goals/。2020.01.19。
Newtalk。海客阿吉!桃園濱海46k海岸的堅定守護者。引自:
https://newtalk.tw/plan/view/272。2020.02.12。
五、 外文資料
Alexander, Jennifer, Renee Nank, and Camilla Stivers (1999). “Implications of Welfare Reform: Do Nonprofit Survival Strategies Threaten Civil Society?" Nonprofit and Voluntary Sector Quarterly, Vol. 28, No. 4:452-475.
Babbie, E. (2001). The practice of social research. 9th (Eds.), CA: Wadsworth.
Billis, David(2010). From Welfare Bureaucracies to Welfare Hybrids. In David Billis, (Ed.), Hybrid Organizations and the Third Sector: Challenges for Practice, Theory and Policy(pp.3-24). London: Palgrave Macmillan.
Douglas, C. H., (2006). “Small Island States and Territorie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sues and Strategies-Challenges forn Changing Islands in a Changing Worl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14:75-80.
Hart, M(1998). View of Community. Retrieved Feb 11, 2020, from
http://www.sustainablemeasures.com/Training/Indicators/Overlap.html 2020.02.11。
Jeremy Nicholls, Eilis Lawlor, Eva Neitzert, Tim Goodspeed (2012),A guide to Social Return on Investment,UK:The SROI Network, The Cabinet Office′s Office of the Third Sector, The New Economics Foundation, Charities Evaluation Services, National Council for Voluntary Organisations, New Philanthropy Capital, The Scottish Government。
Lofland, J. (1971). Analyzing Social Setting: A Guide to Qualitative Observation and Analysis. CA: Wadworth.
Richardson, D. (1994). The Green Challenge: Philosophical, Programmatic and Electoral Considerations, in D. Richardson and C. Rootes(eds) The Green Challenge, London: Routledge, pp. 4-22.
Scheibel, D. (1994). Graffiti and “Film School” Culture: Displaying Alienation. Communication Monographs, 61(1): 1-18.
Spangenberg, J. H. (2004). Reconciling Sustainability and Growth: criteria, indicators, policie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12: 74-86. |
指導教授 |
孫煒
|
審核日期 |
2020-7-15 |
推文 |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
網路書籤 |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