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105126003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20 、訪客IP:18.117.142.128
姓名 冷庭蓁(Ting-Chen Leng)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藝術學研究所
論文名稱 光影的畫意與寫實—以民國時期的華社與黑白影社為例
(Pictorialism and Realism in Photography: A Study on the China Photographic Study Society and the Black & White Photographic Society)
相關論文
★ 清王炳仿趙伯駒桃源圖研究 兼論乾隆朝畫院設色山水創作★ 畫學復興思救國-論黃賓虹畫學中的救國思想與其晚年的北宋畫風
★ 臺灣八景從清代到日據時期的轉變★ 傅抱石對<畫雲台山記>的詮釋與其國畫改革的關係
★ 董希文之「油畫中國風」研究★ 李日華繪畫鑑藏品味之研究
★ 豐子愷文人抒情漫畫研究--以1937年以前畫作為例★ 北宋墨竹繪畫研究
★ 金農.羅聘.黃慎的神佛鬼魅像研究★ 儒士.貳臣.收藏賞鑒家--孫承澤(1592-1676)之生活.繪畫品味與影響
★ 郎靜山﹝1892-1995﹞中國畫意攝影研究★ 梁鼎銘(1898-1959)大陸時期西畫創作研究
★ 休寧貴公子,邗上大畫師-查士標生平與繪畫研究★ 吳偉人物畫風格研究
★ 梅清(1623-1697)的生平與藝術★ 戴本孝生平與繪畫研究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攝影術於1839年發明問世,不久後便因戰爭和貿易的關係傳入中國,然而中國不像西方很快地開始探討關於攝影的藝術性,而是經歷了一段磨合、學習與接受的過程。在中國的美術攝影直到1919年北京光社(簡稱光社)的成立後才有系統性的研究美術攝影,但後來光社因政治因素導致成員南下,社團活動逐漸停擺,促使研究美術攝影的重心轉往上海發展。

當時的上海充滿著各式新穎的事物,攝影器材十分充足,然而專門的攝影社團與雜誌仍然不多,使業餘的攝影家們齊聚一堂,創立新的攝影社團。1928年中華攝影學社(簡稱華社)與1930年黑白影社的成立,為美術攝影帶來了新的活力,兩個攝影社團活動時間相近,皆有出版雜誌和舉辦展覽,在當時具有指標性和影響力。因此本文將著重兩個社團的背景、活動和作品風格來分析當時美術攝影的美學風格和創作理念。

本論文將分三章論述,第一章先梳理華社與黑白影社成立之前攝影的歷史脈絡,並探討光社對美術攝影的影響和當時上海美術攝影的發展情況。第二章與第三章分別聚焦在華社與黑白影社的創立、宗旨和成員等背景,了解其社團的運作模式,並分析其出版刊物的作品風格,透過兩社的參照與對比探究美術攝影在傳統畫意與現代寫實之間的選取與運用。
摘要(英) Photography was invented in 1839, and soon after it was introduced to China due to war and trade. However, unlike the West, China didn’t quickly discuss the art of photography, it went gone through a period of running-in, learning and acceptance. In 1919, afte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Beijing Light Society(Guanghse), there was a systematic study of art photography. Nevertheless, members of Guanghse moved south because of political factors, and the activities of the society gradually stopped, which prompted the development of art photography in Shanghai

During that time, Although Shanghai had abundant photographic equipment, there were few specialized photographic societies and magazines, which encouraged amateur photographers to get together and create new photographic societies.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hina Photographic Study Society(Huashe)in 1928 and the Black & White Photographic Society(Heibai Yingshe) in 1930 brought new vitality to art photography. The two photography clubs were indicative and influential, both of them published magazines, held exhibitions and had similar activities. Therefore, this thesis will focus on the background and work styles to analyze the aesthetic style and creative concept of art photography.

Chapter one clarifies the history of photography before the establishment of Huashe and Heibai Yingshe, and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of Guanghs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rt photography in Shanghai. Chapter two and Chapter three respectively explore the backgrounds of the establishment, purpose and membership of Huashe and Heibai Yingshe, and analyze the styles of their publications. Through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wo societies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art photography in traditional pictorialism and modern realism.
關鍵字(中) ★ 二十世紀美術攝影
★ 華社
★ 黑白影社
★ 畫意攝影
★ 寫實主義
★ 現代攝影
關鍵字(英) ★ twenty-century art photography
★ the China Photographic Study Society
★ the Black & White Photographic Society
★ pictorialism
★ realism
★ modern photography
論文目次 緒論 --1
研究動機與問題意識--1
文獻回顧與探討--8
章節架構--12
第一章 1928年前中國攝影的發展--13
第一節 中國早期攝影的發展歷程--13
(一)攝影術的傳入--13
(二)照相館的興盛--5
(三)新聞攝影--18
第二節 1920年代美術攝影在中國的概況--22
(一)北京光社:第一個美術攝影團體--.22
(二)美術攝影在上海的發展情景--27
第二章 中華攝影學社--31
第一節 中華攝影學社的背景--31
第二節《中華攝影雜誌》作品風格分析--37
(一)畫意攝影--37
(二)人像攝影的藝術化 --44
(三)攝影的現代性嘗試 --46
第三章 黑白影社--53
第一節 黑白影社的背景--53
第二節 黑白影社出版刊物的作品分析--60
(一)畫意攝影--60
(二)裸體題材與勞動場景的增加--62
(三)西方攝影潮流的影響--64
(四)小型攝影機的提倡 --67
(五)參加國際沙龍比賽 --69
結論 --72
參考資料--75
圖版--79
參考文獻 專書
1. 上海攝影協會,《上海攝影史》,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92。
2. 王天平、丁彬萱,《上海攝影史》,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12。
3. 仝冰雪,《中國照相館史1859-1956》,香港:商務印書館,2017。
4. 甘險峰,《新聞攝影史》,北京:中國攝影出版,2008。
5. 亞瑟.羅特施坦(Arthur Rothstein)著,《紀實攝影》,李文吉譯,台北:遠流,2004
6. 巫鴻,《聚焦:攝影在中國》,北京:中國民族攝影藝術出版社,2018。
7. 周振華、羅智子,《中國影像史第六卷1927-1937》,北京:中國攝影出版社,2015。
8. 昆汀・巴耶克(Quentin Bajac)著,《攝影現代時期》,迟淼夏卿譯,北京,中國攝影出版社,2015。
9. 祝帥,《民國攝影文論》,北京:中國攝影出版,2014。
10. 南無哀,《東方照相記:近代以來西方重要攝影家在中國》,香港:香港中和出版,2017。
11. 郎靜山藝術文化發展學會編輯委員會,《靜山攝影遺珍》,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12。
12. 約翰・湯姆森(John Thomson)著,《中國與中國人影像》,徐家寧譯,廣西,廣西出版,2012。
13. 郭傑偉 (Jeffrey W. Cody);范德珍 (Frances Terpak) 編著,《丹青和影像:早期中國攝影》,香港:香港大學出版社,2012。
14. 泰瑞・貝內特(Terry Bennett)著,《中國攝影史(1842—1860)》,徐婷婷譯,北京:中國攝影出版,2014。
15. 陳申,《中國攝影史 1840-1937》,北京:中國攝影,1987。
16. 陳申,《光社紀事:中國攝影史述實》,北京:中國民族攝影藝術出版社,2017。
17. 張偉,《西風東漸:晚清民初上海藝文界》,台北:秀威資訊科技,2013。
18. 陳學聖,《1911-1949尋回失落的民國攝影》,台北:富凱藝術,2015。
19. 陳學聖,《他們的摩登時代:1911-1949民國攝影與畫報》,台北:富凱藝術,2016。
20. 傑瑞·貝傑(Gerry Badger)著,《攝影的精神:攝影如何改變我們的世界》,施昀佑等譯,新北市:大家出版,2011。
21. 趙力、余丁著,《中國油畫五百年II》,湖南:湖南美術出版社,2014。
22. 顧錚、林路主編,《中國攝影大系:理論卷》,上海:上海文化出版,2013。
23. 顧錚,《金石聲》,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12。
24. 龍熹祖,《中國近代攝影藝術美學文選》,天津: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1988。
25. Anne Lacoste, Felice Beato: A Photographer on the Eastern Road, Los Angeles: The J. Paul Getty Museum, 2010.
26. clopedia of Nineteenth-Century攮霢ᤀ﷽﷽﷽﷽﷽﷽﷽﷽﷽﷽﷽﷽John Hannavy, Encyclopedia of Nineteenth-Century Photography, London: Routledge, 2007.
27. Lindsay Shen, Knowledge Is Pleasure: Florence Ayscough in Shanghai (Hong Kong: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2012)
28. Mary Warner Marien, Photography: a Cultural History, New York: Laurence King, 2010.

期刊文獻
1. 丁玉華,〈中國城市知識階層與二三十年代攝影界〉,《中國攝影》12月號(2010),頁57-61。
2. 艾姝,〈民國初期天津市美術館的美術影展與美術攝影文化的早期建構〉,《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期(2014),頁152-160。
3. 周芳美,〈二十世紀初中國繪畫中男性裸露形象的改變〉,《人文學報》第26期(2002),頁97-142。
4. 徐希景,〈消遣與自我精神存在——民國時期美術攝影民族風格的探索(上)〉,《中國藝術時空》 1期(2015),頁92-93。
5. 徐希景,〈消遣與自我精神存在——民國時期美術攝影民族風格的探索(上)〉,《中國藝術時空》第1期(2015),頁92-93。
6. 徐希景,〈消遣與自我精神存在——民國時期美術攝影民族風格的探索(上)〉,《中國藝術時空》第2期(2015),頁102-113
7. 徐希景,〈陳萬里-中國攝影藝術的拓荒者〉,《中國藝術時空》第6期(2015),頁26-37。
8. 徐希景,〈畫家的另一支筆——民國時期美術攝影的畫意詩情〉,《中國攝影》第12期(2015),頁68-75。
9. 徐希景,〈摩登時代:民國時期美術攝影的現代性訴求〉,《中國攝影》第11期(2017),頁85-90。
10. 徐希景,〈攝影文化先驅劉半農和《半農談影》(上)〉,《中國藝術時空》第4期(2016),頁80-89。
11. 徐希景,〈攝影文化先驅劉半農和《半農談影》(下)〉,《中國藝術時空》第5期(2016),頁50-57。
12. 徐希景,〈陳萬里-中國攝影藝術的拓荒者〉,《中國藝術時空》第6期(2015),頁26-37。
13. 張忠民,〈近代上海工人階層的工資與生活-以20世紀30年代調查為中心的分析〉《中國經濟史研究》第二期(2012),頁3-16。
14. 慈飛,〈二三十年代教師、公務員工資生活狀況考〉,《近代史研究》第三期(1994),頁285-291。
15. 奧莉維亞・婷(Olivia Ting),〈設計教育的始祖,光影實驗家摩荷里・納吉〉,《Circle》第2期(2014),李靜怡譯,頁6-25。
16. Claire Roberts, ”China Exposed,” Photography and China, London:Reaktion, 2013:10-39.
17. Ying-Chen Peng, “Lingering Between Tradition And Innovation: Photographic Portraits of Empress Dowager Cixi,” Ars Orientalis, vol. 43 (2013):157-174.

碩士論文
1. 朱宗乙,〈十九世紀美國攝影師彌爾頓・米勒的「中國式」風格及中國攝影師的回應〉,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藝術學研究所,2017。
2. 胡玥,〈華社論影——中華攝影學社小史〉,碩士論文,復旦大學,2014。
3. 徐佑驊〈日治時期「台灣寫真帖」研究〉,政治大學碩士論文,2011。

網路資料
1. Richard K. Kent, “Early Twentieth-Century Art Photography in China: Adopting, Domesticating, and Embracing the Foreign,” Trans-Asia Photography Review, 3:2(Spring. 2013),網址 :
< http://hdl.handle.net/2027/spo.7977573.0003.204>(2019/02/19閱)
2. The Journal of the Photographic Society,網址:<https://babel.hathitrust.org/cgi/pt?id=umn.31951002438887d&view=1up&seq=9>(2019/06/11閱)。
3. Wollensak公司的Verito系列柔焦鏡頭之介紹,網址:<https://www.timlaytonfineart.com/verito>(2020/3/3閱)
4. 丁玉華,〈上海攝影的都市語境 1920-1937〉,網址:<http://www.longchinsan.com/?p=63>(2019/03/25閱)
5. 〈回首百年,民國時期各階層的收入情況〉,網址:
< https://kknews.cc/zh-tw/history/ppqla4e.html>(2019/6/3閱)。
6. 放大機的操作,網址:
<http://pathtoeternal.blogspot.com/2018/05/blog-post_10.html>(2020/4/23閱)
7. 柯達的廣告標語,網址:<https://en.wikipedia.org/wiki/You_Press_the_Button,_We_Do_the_Rest>(2019/12/19閱)
8. 郎靜山口述,廖俊傑筆記,〈移花接木,賞心悅目:攝影技法與集錦照片〉,網址:<http://www.longchinsan.com/?p=845>(2020/4/7閱)
9. 陳雲霞,〈近代上海城市的郊遊風氣〉,《文匯報》,網址:<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9/1213/c404063-31504466.html>(2020/5/4閱)
10. 徠卡相機詳見:<https://zh.wikipedia.org/wiki/徕卡相机>(2020/5/19閱)
11. 鄭錦雯,〈百年包浩斯的誕生〉,網址:<https://www.cna.com.tw/culture/article/20191018w001>(2020/5/12閱)

資料庫
1. 民國時期期刊全文數據庫(1911-1949)1-11輯:《中華攝影雜誌》、《黑白影集》、《黑白影展》、《黑白影刊》、《陳盧影集》、《中國攝影學會畫報》、《天鵬》、《飛鷹》、《長虹》、《永安月刊》、《柯達雜誌》、《晨風》、《東方雜誌》、《良友》、《上海漫畫》、《攝影畫報》、《時報》、《新聞報本埠增刊》、《藝術世界》、《社會日報》
2. 瀚堂近代報刊資料庫:《申報》、《海關華員聯合會月刊》
指導教授 周芳美(Fang-Mei Chou) 審核日期 2020-7-29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