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
陳芯慧(Sin-Huei Chen)
查詢紙本館藏 |
畢業系所 |
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系客語碩士班 |
論文名稱 |
鍾肇政及李喬短篇小說中的民間故事改寫研究:格雷馬斯敘事行動元視角
|
相關論文 | |
檔案 |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
摘要(中) |
摘要
民間文學是一地方文化最主要的傳承媒介,所涉及的範圍不只文學,尚包括語言、民俗、文化等等,其傳達的故事類型豐饒多元,充滿地方人民的集體意識與想像,蘊含當時的社會思想與內涵,這些風俗民情靠著口語代代傳承下來,其價值不只值得我們深入研究探討,更可成為創作論述重要的素材來源之一。
戰後第一代客籍作家鍾肇政及第二代客籍作家李喬備受矚目的是大河小說,為人注意的是他們的長篇小說,相形之下,短篇小說較鮮為人知,研究其改寫民間故事為短篇小說更是鮮有著墨。因此,本文以客籍作家鍾肇政及李喬改寫民間故事的短篇小說為研究對象,從改寫民間故事的角度出發,讓社會大眾進一步認識其內容,藉此建構民間故事改寫的價值及特色。
本文利用鍾肇政與李喬改寫民間故事的內容,運用敘事學者格雷馬斯之六大行動元模型做文本分析,以敘事學的角度,探討作者如何改寫故事情節及人物鋪陳;探究被改寫的民間故事中所要呈現的文學意義如何被運用在短篇小說中,藉以理解其中所隱含的寓意;並整理故事原典與改寫內容之差異性,擴大讀者閱讀時的想像力與張力。
綜上所言,本研究藉由兩位客籍作家改寫的短篇小說進行探討分析,以格雷馬斯的六大行動元模型為工具,分析民間故事中追求的精神,並試圖展現民間故事改寫後的另一種詮釋,歸結出改寫邏輯的同與異,從中找尋出不同的生命哲理與書寫脈絡,希冀透過本文得以窺探民間故事改寫的演繹過程及內涵,並且提供更具系統性的改寫方法,進而達到推廣文化、傳承民間文學的價值,也企盼能為變動中的民間文學創造更大的突破與創新。 |
摘要(英) |
Abstract
Folk literature is the main method of cultural transmission in localization. Not only including literature, but also language, folklore, and culture. These express abundant type stories, and fully have collective consciousness and image which including social thoughts and connotations at that time. Custom and tradition are passed down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by the spoken language. The worth not only researching in depth, but also can be one of the important sources of material for creative discourse.
The first generation of Hakka writer Zhong Zhao Zheng and the second generation of Hakka writer Li Qiao, they have great attainments in their Roman-Fleuve after World War II, they are familiar with novel, but their short stories are not. Researching on rewriting of folk tales to short stories is rare. Therefore, taking the Hakka writers Zhong Zhao Zheng and Li Qiao who rewriting folk tales to the short storie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starting from the rewriting folk tales, so that the public can realize its content, construct the valu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rewriting folk tale.
This paper uses rewriting folk tales of Zhong Zhao Zheng and Li Qiao, and analyzes their article with Algirdas Julien Greimas’s six meta-model. Exploring how to rewrite the story and character from the narratology and the rewriting folk tale of literary meaning how can be used in story. Realizing the implied meaning and sor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original the story and the rewritten content. Expanding the imagination and tension when readers reading.
According to the previous statement, this paper uses rewriting stories of two Hakka writers to analyze the spirit with Algirdas Julien Greimas’s six meta-model and trying to explain the new implied meaning of rewriting story. Summary up the differences of rewriting logic and find different life philosophies and writing contexts. Hoping that through this paper, can realize the deductive process and connotation of the rewriting of folk tales, and providing a more systematic rewriting method. Finally, promoting culture and inheriting folk literature, and also hoping to create greater breakthroughs and innovations for the changing folk literature. |
關鍵字(中) |
★ 鍾肇政 ★ 李喬 ★ 民間文學 ★ 敘事學 ★ 格雷馬斯 |
關鍵字(英) |
★ Zhong Zhao Zheng. ★ Li Qiao. ★ Folk literature. ★ Narratology. ★ Algirdas Julien Greimas. |
論文目次 |
目次
摘要 I
Abstract II
誌謝辭 III
圖目次 VIII
表目次 IX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文獻回顧 6
一、研究民間故事改寫的相關文獻 6
二、研究鍾肇政及其小說相關論文 16
三、研究李喬及其小說相關論文 21
四、運用格雷馬斯六大行動元模型分析之學位論文 27
第三節 研究方法 31
一、文本分析法 32
二、敘事學 34
三、格雷馬斯六大行動元模型 37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41
第二章 鍾肇政及李喬的生平與創作歷程 43
第一節 鍾肇政生平及其創作歷程 43
一、文學巨樹的誕生 44
二、將試煉化為養分 45
三、以生命耕耘文學園地 46
第二節 李喬生平及其創作歷程 50
一、曠野高樹的孕育 50
二、將文字化作苦難的救贖 52
三、以創作找尋生命中的吉光片羽 53
第三章 鍾肇政改寫民間故事為短篇小說之敘事分析 57
第一節 父權體制的反抗 57
一、〈靈潭恨〉 58
二、〈林投樹下〉 70
第二節 愛情故事的昇華 81
一、〈七星湖畔〉 81
二、〈百步蛇之戀〉 94
第三節 閩南與客家族群關係的探討 105
一、〈打鼓山的美女〉 105
二、〈蓮座山恩仇記〉 116
第四章 李喬改寫民間故事為短篇小說之敘事分析 127
第一節 父權體制的反抗 127
一、〈山河路〉 127
第二節 愛情故事的昇華 138
一、〈家鬼〉 138
第三節 原住民與客家族群關係的探討 148
一、〈關於存在的一些信息〉 148
二、〈屙屎嚇蕃〉 157
第四節 存在主義的展現 167
一、〈水鬼‧城隍〉 167
二、〈孟婆湯〉 179
第五章 民間故事改寫之理念與實踐 189
第一節 鍾肇政及李喬民間故事改寫的意義與再現 189
一、本土故事的再創 189
二、意識型態的展現 193
第二節 時代浪潮下的硬頸精神 198
一、集體記憶的書寫 198
二、歷史敘事的隱喻 200
第三節 超越世俗價值的生命觀 202
第六章 結論 207
一、研究成果 207
二、研究展望 209
參考文獻 211
一、專書 211
二、期刊論文 217
三、專書論文 220
四、碩博士論文 220
五、其他 230 |
參考文獻 |
參考文獻
一、專書
仇德哉,1983,《臺灣之寺廟與神明(四)》。臺中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六堆客家鄉土誌編纂委員會,2001,《六堆客家社會文化發展與變遷之研究:藝文篇》。屏東縣:六堆文化教育基金會。
尹章義,1989,《臺灣開發史研究》。臺北市:聯經出版公司。
巴蘇亞‧博伊哲努(浦忠成),1999,《原住民的神話與文學》。臺北市:臺原出版社。
王金塗、蘇月琴編輯,1995,《高雄縣人物軼事傳說》。高雄縣:高雄縣立文化中心。
吳餘鎬,2015,《客家李文古故事研究》。臺北市:五南圖書。
吳瀛濤,1980,《臺灣民俗》。臺北市:眾文圖書。
呂自揚,2014,《打狗‧阿猴‧林道乾:尋找高雄平埔族的身影》。高雄市:河畔出版社。
李丕煜,2005,《鳳山縣志》。臺北市:行政院文建會。
李昂,1989,《繪本臺灣民間故事:水鬼城隍》。臺北市: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李幼蒸,1997,《語義符號學:意義的理論基礎》。臺北市:唐山出版社。
李喬,1981,《寒夜三部曲──寒夜》。臺北市:遠景。
李喬,1993,《李喬集》。臺北市:前衛出版社。
李喬,1996,《小說入門》。臺北市:大安出版社。
李喬,1999,《李喬短篇小說全集1》。苗栗縣:苗栗縣立文化中心。
李喬,1999,《李喬短篇小說全集10》。苗栗縣:苗栗縣立文化中心。
李喬,1999,《李喬短篇小說全集2》。苗栗縣:苗栗縣立文化中心。
李喬,1999,《李喬短篇小說全集3》。苗栗縣:苗栗縣立文化中心。
李喬,1999,《李喬短篇小說全集4》。苗栗縣:苗栗縣立文化中心。
李喬,1999,《李喬短篇小說全集5》。苗栗縣:苗栗縣立文化中心。
李喬,1999,《李喬短篇小說全集6》。苗栗縣:苗栗縣立文化中心。
李喬,1999,《李喬短篇小說全集7》。苗栗縣:苗栗縣立文化中心。
李喬,1999,《李喬短篇小說全集8》。苗栗縣:苗栗縣立文化中心。
李喬,1999,《李喬短篇小說全集9》。苗栗縣:苗栗縣立文化中心。
李喬,2000,《文化心燈》。臺北市:望春風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李喬,2005,《重逢──夢裡的人》。臺北縣:印刻出版。
李獻璋,1989,《臺灣民間文學集》。臺北市:龍文出版社。
周錦宏、鍾延威、王保鍵主編,2021,《鍾肇政的臺灣關懷》。桃園市:中大出版中心;臺北市:遠流出版公司。
林美容,2017,《臺灣鬼仔古:從民俗看見臺灣人的冥界想像》。新北市:月熊出版。
邱于芸,2014,《用故事改變世界:文化脈絡與故事原型》。臺北市:遠流出版社。
邱珮萱,2014,《戰後臺灣散文中的原鄉書寫》。新北市:花木蘭文化出版社。
金榮華,1997,《民間故事論集》。臺北市:三民書局。
金榮華,2000,《臺灣桃竹苗地區民間故事》。臺北市:中國口傳文學學會。
侯作珍,2013,《自由主義傳統與臺灣現代主義文學的崛起》。新北市:花木蘭文化出版社。
宣鼎,1877,《夜雨秋燈錄》。上海市:上海申報館。
施翠峰,1985,《臺灣民譚探源》。臺北市:漢光出版社。
施翠峰,1995,《臺灣鄉土的神話與傳說》。彰化縣:彰化縣立文化中心。
洪淑苓,2004,《民間文學的女性研究》。臺北市:里仁書局。
胡亞敏,2004,《敘事學》。武漢市: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胡萬川,1996,《民間文學工作手冊》。臺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胡萬川,2000,《龍潭鄉客語故事》。桃園縣:桃縣文化局。
胡萬川,2008,《臺灣民間故事類型》。臺北市:里仁書局。
胡萬川,2010,《民間文學的理論與實際》。臺北市:里仁書局。
胡萬川,2010,《神話傳說探微》。臺北市:里仁書局。
胡萬川、王正雄總編輯,1999,《東勢鎮客語故事集(五)》。臺中縣:臺中縣立文化中心。
范姜灴欽,2005,《臺灣客家民間傳說之研究》。臺北市:文津出版社。
涂公遂,1996,《文學概論》。臺北市:五洲出版社。
張雙英,2002,《文學概論》。臺北市:文史哲出版社。
許素蘭,2008,《給大地寫家書──李喬》。臺北市:典藏藝術家庭。
陳枝烈編譯,2012,《排灣族神話故事精選》。臺北市: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陳康芬,2014,《政治意識形態、文學歷史與文學敘事──臺灣五○年代反共文學研究》。新北市:花木蘭文化出版社。
陳運棟、張瑞恭,1994,《賽夏史話──矮靈祭》。桃園市:華夏書坊。
彭瑞金編選,2011,《臺灣現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彙編14,鍾肇政》。臺南市:國立臺灣文學館。
彭瑞金編選,2012,《臺灣現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彙編27,李喬》。臺南市:國立臺灣文學館。
程薔,1995,《中國民間傳說》。杭州市:浙江教育出版社。
黃秋芳,2000,《鍾肇政的臺灣塑像》。臺北市:時報文化出版。
達西烏拉彎‧畢馬(田哲益),2003,《排灣族神話與傳說》。臺中市:晨星出版有限公司。
達西烏拉彎‧畢馬(田哲益),2003,《賽夏族神話與傳說》。臺中市:晨星出版有限公司。
臧汀生撰,1980,《臺灣閩南語歌謠研究》。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劉守華、黃永林主編,2005,《民間敘事文學研究》。武漢市: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劉榮春等著,徐文達總編輯,2010,《苗栗老地名》。苗栗縣:苗栗縣政府國際文化觀光局。
霍斯陸曼‧伐伐等著,2007,《在夢境的入口:高雄民間故事集》。高雄市: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鍾延威,2019,《攀一座山:以生命書寫歷史長河的鍾肇政》。苗栗縣:客委會客發中心。
鍾肇政,1974,《靈潭恨》。臺北市:皇冠出版社。
鍾肇政,2000,《鍾肇政全集9:高山組曲;靈潭恨》。桃園縣:桃縣文化局。
鍾肇政,2002,《鍾肇政全集14:中短篇小說》。桃園縣:桃縣文化局。
鍾肇政,2002,《鍾肇政全集32:隨筆集》。桃園縣:桃縣文化局。
簡後聰,2000,《福爾摩沙傳奇:臺灣的歷史源流(上冊)──歷史篇之一》。臺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簡齊儒,2014,《民間風景:臺灣傳說故事的地方敘述》。臺北市:里仁書局。
羅肇錦、胡萬川,1998,《苗栗縣客語故事集(一)》。苗栗縣:苗縣文化局。
Barthes, Roland(羅蘭‧巴特)著,洪顯勝譯,1989,《符號學要義》。臺北市:南方叢書出版社。
Brunvand, J. H.(揚‧哈羅德‧布魯範德)著,李揚譯,1993,《美國民俗學概論》。廣東市:汕頭大學出版社。
Владимир Яковлевич Пропп(弗拉基米爾‧雅可夫列維奇‧普羅普)著,賈放譯,2006,《故事形態學》。北京市:中華書局。
Culler, Jonathan(卡勒)著,李平譯,1997,《文學理論》。臺北市:牛津大學出版社。
Cohan, Steven(史蒂文‧科恩)、Shires, Linda M.(琳達‧夏爾斯)著,張方譯,1997,《講故事:對敘事虛構作品的理論分析》。新北市:駱駝出版社。
Campbell, Joseph(坎伯)著,朱侃如譯,1997,《千面英雄》。新北市: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Eagleton, Terry(泰勒‧伊果頓)著,吳新發譯,1993,《文學理論導讀》。臺北市:書林。
Ferdinand de Saussure(費爾迪南‧德‧索緒爾)著,高明凱譯,2019,《普通語言學教程》。臺北市:五南圖書。
Greimas, A. J.(格雷馬斯)著,吳泓緲、馮學俊譯,2004,《論意義(上)》。天津市:百花文藝出版社。
Greimas, A. J.(格雷馬斯)著,吳泓緲、馮學俊譯,2004,《論意義(下)》。天津市:百花文藝出版社。
Greimas, A. J.(格雷馬斯)著,薛梓驊譯,2001,《結構語義學》。天津市:百花文藝出版社。
Jameson, Fredric(詹明信)著,唐小兵譯,2006,《後現代主義與文化理論》。臺北市:當代學叢合志文化出版。
J. Hills Miller(希利斯‧米勒)著,王宏圖譯,2008,《小說與重複:七部英國小說》。天津市:天津人民出版社。
Neuman, W. L. 著,王佳煌、潘中道、蘇文賢、江吟梓譯,2014,《當代社會研究法:質化與量化取向(第二版)》。臺北市:學富文化。
Roussin, Philippe等著,陳學毅、陶嘉帶、黃筱慧譯,2013,《哲學‧符號‧敘事》。臺北市:書林。
Selden, Raman(雷蒙‧塞爾登)、Widdowson, Peter(彼得‧維德生)、Brooker, Peter(彼得‧布魯克)著,林志忠譯,2005,《當代文學理論導讀(第四版)》。臺北市:巨流圖書。
二、期刊論文
余永湧,2016,〈臺灣民間傳統初終靈魂進入陰間幽冥界所蘊含相關神祇研究(上)〉,《中華禮儀》34:5-10。
余永湧,2016,〈臺灣民間傳統初終靈魂進入陰間幽冥界所蘊含相關神祇研究(下)〉,《中華禮儀》35:7-14。
呂一中,2013,〈從格雷馬斯敘事觀點探討「列王紀上17章-19章18節」的敘事意義〉,《浸神學刊》2013:39-62。
宋兆麟,1991,〈什麼是圖騰?〉,《國文天地》68:100-102。
林巾力,2011,〈向「民間」靠近──臺灣三○年代民間文學論述及其文化意涵〉,《臺灣文學研究學報》13:313-336。
林秀美,1994,〈臺灣排灣族與魯凱族的百步蛇崇拜〉,《動物園雜誌》15(2):44-48。
林培雅,2006,〈近四十年來臺灣民間文學的調查、研究狀況〉,《臺灣文學研究學報》6:33-52。
林榮淑,2020,〈林投姊的傳說〉,《海翁臺語文學》222:115-125。
林慧羚,2014〈民間故事之語藝與實踐─以〈畫中女〉為例〉,《中國文化大學中文學報》29:239-261。
柯淑惠,2013,〈臺灣民間故事「自恨枝無葉,莫怨太陽偏」故事探論〉,《中國文化大學中文學報》26:143-162。
胡萬川,2008,〈臺灣通世界-民間故事之本土化與世界性〉,《大同大學通識教育年報》4:1-9。
徐曉望,2021,〈早期臺灣祕史:論晚明海寇林道乾在臺灣的活動〉,《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33(1):5-34。
張琬聆,2006,〈〈林投姐〉故事鬼魂文化研究〉,《東華中國文學研究》4: 147-170。
梁祥明,2009,〈談格雷馬斯「行動元模型」理論在小說教學中的運用─以魯迅《祝福》為例〉,《語文學刊》7:164、172。
許俊雅,2006,〈記憶與認同──臺灣小說的二戰經驗書寫〉,《臺灣文學研究學報》2:59-94。
許家真,2006,〈從民間文學的版權保護談民間文學的改寫 -以霍斯陸曼‧伐伐〈狗王子〉為例〉,《臺灣文學研究學報》6:53-75。
陳佳穗,2010,〈臺灣地名傳說所反映之居民集體意識研究〉。《南亞學報》31:359-378。
陳惠齡,2007,〈故事與解釋──論李喬短篇小說中遊戲性與開放性的寫本符碼〉,《文與哲》11:513-544。
黄昌林,2009,〈敘事結構的語言學模式〉,《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2):81-86。
曾瓊儀,2009,〈龍潭鄉客家民間故事所反映的命運觀〉,《南亞學報》29:459-468。
曾瓊儀,2014,〈從桃竹苗客家民間故事看移民文化及其影響〉,《中國文化大學中文學報》29:117-129。
黃美娥,2018,〈戰後初期臺灣通俗小說初探─從「作家論」到「場域論」的考察〉,《臺灣文學研究學報》26:185-220。
楊寶欽,1997,〈排灣、魯凱族百步蛇紋圖騰藝術〉,《藝術論衡》3:49-64。
詹驍勇,2009,〈「麻瘋女」故事考論〉,《逢甲人文社會學報》18:45-65。
廖經庭,2014,〈閩南眼中的客家──讀《旗山地區史:閩客族群溪洲爭地械鬥軼史》〉,《全國新書資訊月刊》189:24-28。
劉醇鑫,2005,〈客諺中所反映的命運觀〉,《北市師院語文學刊》7:175-207。
三、專書論文
陳芯慧、黃菊芳,2021,〈鍾肇政〈靈潭恨〉與龍潭地方傳說敘事分析〉。頁447-476,收錄於周錦宏、鍾延威、王保鍵主編,《鍾肇政的臺灣關懷》。桃園市:中大出版中心;臺北市:遠流出版公司。
彭瑞金,2006,〈臺灣新文學的民間信仰態度及其影響〉。頁27-49,收錄於彭瑞金編,《臺灣文學史論集》。高雄市:春暉出版社。
宮山智淵,1942,〈金魅〉。頁23-25,收錄於末次保編輯,《民俗臺灣》。臺北市:東都書籍臺北支店。
Barthes, Roland(羅蘭‧巴特)著,林泰譯,2004,〈作者之死〉。頁505-512,收錄於趙毅衡編選,《符號學文本論文集》。天津市:百花文藝出版社。
Bascom, William(威廉‧巴斯科姆),1994,〈民間文學形式:散文敘事〉。頁10-12,收錄於Dundes, Alan(鄧得斯)編,朝戈金等譯,《西方神話學論文選》。上海市:上海文藝出版社。
四、碩博士論文
王志仁,2010,《臺灣客家小說移民書寫之探究─以吳濁流、鍾理和、鍾肇政、李喬作品為例》。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客家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淑雯,1994,《大河小說與族群認同:以《臺灣人三部曲》、《寒夜三部曲》、《浪淘沙》為焦點的分析》。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淵生,2015,《《野鴨》劇作中野鴨與狗之符號轉換分析》。新北市: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戲劇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王慧芬,1999,《臺灣客籍作家長篇小說中人物的文化認同》。臺中市: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王瓊慧,2008,《李喬小說人物分析──以《慈悲劍——李喬短篇小說自選集》、《李喬短篇小說精選集》、《李喬集》為主》。屏東縣:國立屏東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
王麗雅,2019,《排灣族幼兒重述古典童話與原住民神話之表現》。嘉義市:國立嘉義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馨瑩,2004,《排灣族與魯凱族圖騰故事研究》。臺東縣: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何文婷,2018,《在地民間文學為原型的奇幻創作─以基隆〈仙洞空个蛇精〉》。基隆市:崇右影藝科技大學文化創意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余昭玟,2002,《戰後跨語一代小說家及其作品研究》。臺南市: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
吳明宗,2018,《戰爭之框:兩岸當代戰爭小說的演變》。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語文學系博士論文。
吳淑梅,2012,《鍾肇政《綠色大地》研究》。臺中市: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所碩士論文。
吳雪連,2015,《臺灣客籍作家大河小說研究──以《亞細亞的孤兒》、《濁流三部曲》、《寒夜三部曲》為分析對象》。宜蘭縣:佛光大學中國文學與應用學系博士論文。
吳嘉專,2014,《白蛇傳故事現代流傳研究》。臺中市:靜宜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鳳琳,2013,《鍾肇政中、短篇小說女性形象析論》。屏東縣: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文化創意產業學系碩士論文。
吳慧貞,2004,《李喬短篇小說主題思想與象徵藝術研究》。臺中市: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吳麗晶,2008,《李漁擬話本小說敘事研究——以敘事邏輯與行動元分析為主》。嘉義縣:國立嘉義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秀玲,2011,《李喬《情天無恨──白蛇新傳》生命觀探析》。臺南市:國立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系碩博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李明足,2015,《經典重構下改寫兒童繪本之研究──以1991年信誼出版《聊齋系列》為例》。
李冠儀,2015,《客家民間故事的女性角色意象及其意識形態分析》。苗栗縣:國立聯合大學客家語言與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家愷,2010,《臺灣魔神仔傳說的考察》。臺北市:國立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泳恩,2015,《臺灣民間故事的「海洋幻想」研究》。臺東縣:國立臺東大學兒文所碩士論文。
林明孝,2001,《鍾肇政長篇自傳性小說研究》。高雄市:國立中山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美華,2004,《鍾肇政大河小說中的殖民地經驗》。臺南市: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
林紫彤,2017,《以行動素模式觀點析論阿努伊《美狄亞》之劇中人物》。臺北市: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戲劇學系碩士論文。
邱奕芸,2019,《小說與歷史的對話──以鍾肇政《川中島》、《戰火》為例》。臺北市: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正吉,2006,《鍾肇政長篇小說中的女性人物研究》。臺南市:臺南大學語文應用研究所碩士論文。
紀俊龍,2003,《李喬短篇小說研究》。臺中市:逢甲大學中國文學所碩士論文。
范姜灴欽,2004,《臺灣客家民間傳說研究》。臺北市: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袁麗雲,2013,《李喬短篇小說的情感與形式美學研究》。新竹市: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語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張令芸,2006,《土地與身分的追尋──李喬《寒夜三部曲》》。桃園市:銘傳大學應用中國文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張怡寧,2011,《歷史記憶建構的「民族」意涵:李喬臺灣歷史書寫的認同流變與文學展演》。新竹市:國立清華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雅惠,2019,《「山刀」與「日本刀」的對映:鍾肇政小說《戰火》研究》。新竹市:國立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客家社會與文化學程碩士論文。
張雅雯,2012,《桃園縣閩南語民間故事之民俗研究》。臺北市:臺北市立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張謙繼,1995,《鍾肇政《臺灣人三部曲》研究》。臺北市: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梁丞諺,2014,《由新歷史主義解讀歷史大河小說—以《寒夜三部曲》、《臺灣三部曲》為例》。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語文學系碩士學位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
莊沛祺,2017,《李喬《情歸大地》劇本與電影〈一八九五〉比較研究》。桃園市: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客家語文所碩士論文。
許宏勛,2014,《新歷史主義視角下的客家大河小說》。桃園市: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客家語文所碩士論文。
郭秀理,2002,《論鍾肇政的《魯冰花》》。臺東縣:臺東師範學院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慧華,2004,《鍾肇政小說中的原住民圖像書寫》。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在職進修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
陳明琪,2014,《李喬《寒夜三部曲》女性人物研究》。新竹市:玄奘大學應用外語學系碩士論文。
陳彥伃,2020,《穿越時空的女厲/力:論林投姐故事之「越界」書寫》。新竹市: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美滿,2009,《李喬短篇小說之女性人物研究》。臺南市:國立臺南大學國語文學系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陳郁娉,2015,《英雄、族群與宗教:李喬《寒夜三部曲》研究》。新竹市: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語文教師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陳韋年,2014,《廖添丁傳說型變之研究》。新北市: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陳儀潔,2014,《白蛇傳及其改編電影之研究──以《真白蛇傳》、《青蛇》、《白蛇傳說》為例》。彰化縣: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陳錚潁,2012,《主體的發現:李喬《情天無恨:白蛇新傳》與八○年代初期臺灣社會思潮的互涉》。新竹市:國立清華大學臺灣研究教師在職進修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
陳鵬翎,2007,《李喬短篇政治小說研究》。臺南市:國立臺南大學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
彭素枝,2015,《臺灣六堆客家民間故事研究》。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論文。
彭琦倩,2015,《客家〈吳阿來歌〉與相關文本研究》。桃園市: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盛甲,2004,《鍾肇政小說鄉土情懷之研究──以《大壩》與《大圳》為例》。彰化縣: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在職進修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
曾瓊儀,2013,《臺灣桃竹苗地區客家民間故事研究》。臺北市: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
湛茂琳,2015,《以行動素模式析論卡里耶爾《摩訶婆羅達》第三部劇中人物關係轉變之涵義》。臺北市: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戲劇學系碩士論文。
黃小民,2011,《歷史的謊言‧鄉土的真實──李喬小說創作研究》。臺北市: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
黃彥菁,2009,《臺灣客家童謠以〈月光光〉起興作品研究》。桃園市: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美惠,2015,《甘耀明《殺鬼》中的臺灣原住民神話研究》。新竹市:國立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客家社會與文化學程碩士論文。
黃淑卿,2006,《林投姐故事研究》。臺南市: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黃琦君,2003,《李喬文學作品中的客家文化研究》。新竹市: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臺灣語言與語文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雅稚,2018,《李喬小說超越向度追求中隱含之神學意義──以《情天無恨──白蛇新傳》、《情世界──回到未來》為例》。臺南市:長榮大學神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黃雅慧,2008,《李喬短篇小說人物研究》。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中文碩士班碩士論文。
黃暐烜,2014,《鍾肇政《濁流三部曲》中所描述戰爭期世代的社會生活(1943-1946)》。臺中市:東海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
黃聖琪,2005,《民間故事連續變形母題研究──以臺灣漢語故事為例》。新竹市: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黃靖嵐,2014,《客家文學在臺灣的出現與發展(1945-2010)》。臺南市:國立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系博士論文。
黃靖雅,1994,《鍾肇政小說研究》。臺北市: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慧鳳,2014,《臺灣歷史大河小說研究》。桃園市: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
葉琇玫,2011,《教育戲劇在藝術與人文領域中的研究──以改編民間故事《虎姑婆》為例》。新竹市: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音樂教學碩士論文。
董砡娟,2007,《鍾肇政小說中反殖民意識之研究──以《臺灣人三部曲》、《怒濤》為例》。臺東縣: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心瑗,2018,《格雷馬斯行動素觀點分析探討戲劇結構──以韓劇《皮諾丘》為例》。高雄市:東方設計大學文化創意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玉慧,2010,《歷史記憶與傷痕的書寫──鍾肇政《怒濤》研究》。臺中市:國立中興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仲瑄,2012,《從民間故事取材改寫之童話研究──以《傅林統童話‧月亮說的故事》為例》。臺南市:國立臺南大學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
劉奕利,2005,《臺灣客籍作家長篇小說中女性人物研究──以吳濁流、鍾理和、鍾肇政、李喬所描寫日治時期女性為主》。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劉書瑀,2012,《《寒夜三部曲》中客家女性與男性角色之研究》。苗栗縣:國立聯合大學客家語言與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純杏,2002,《李喬長篇小說研究》。高雄市:國立中山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肇中,2009,《臺中東勢客家民間故事研究》。彰化縣: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劉慧君,2020,《「白蛇傳」故事流變中青蛇形象塑造的演變及其意義》。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大學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
蔡伊達,2005,《灶神民間故事類型與灶神形象研究》。花蓮縣:國立花蓮師範學院民間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佳玲,2008,《歷史、傷痕、二二八──李喬後殖民歷史小說《埋冤一九四七埋冤》研究》。新竹市:國立清華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政惠,2014,《戰後臺灣作家文學中的「原住民族書寫」:自1945到1987》。高雄市: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博士論文。
蔡寬義,2017,《反抗來自生活,為生活而反抗—李喬短篇小說研究》。新竹市:國立清華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孝先,2015,《從格雷馬斯之六種行動素觀點析論《申生》之劇中人物》。臺北市: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戲劇學系碩士論文。
鄭雅文,2004,《李喬短篇小說研究》。新竹市:玄奘人文社會學院中國語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盧翁美珍,2004,《李喬《寒夜三部曲》人物研究》。彰化縣: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蕭驊,2020,《天亮之前的凝望――論《花甲男孩》對鄉土的回歸與再創》。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賴亭伊,2016,《鍾肇政「自傳體小說」的成長敘述—以《八角塔下》、《濁流三部曲》、《青春行》為例》。新北市: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賴莉萍,2013,《跨語一代小說家書寫原住民女性之研究》。屏東縣:國立屏東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謝惠萍,2018,《從敘事結構的視角探析數學小說-以《數學女孩:費馬最後定理》為例》。臺北市:臺北市立大學數學系數學教育碩士班碩士論文。
鍾又禎,2018,《李喬《寒夜三部曲》中的族群關係》。臺中市:國立中興大學臺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鍾秀金,2012,《臺灣客家與原住民民間故事之動物變形比較研究》。桃園市: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鍾美玉,2011,《鍾肇政小說《望春風》研究》。桃園市:銘傳大學應用中國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鍾愛玲,2006,《徘徊在「鬼」「怪」之間:苗栗地區「魍神」傳說之研究》。新竹市:國立清華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韓慧菁,2013,《媽祖故事改寫研究》。臺東縣: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羅中琦,2008,《臺灣原住民長篇歷史小說研究──以漢族作者為主的觀照》。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蘇雅玲,2014,《黃南球傳說研究》。新竹市: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班中文組碩士論文。
蘇慧萍,2015,《鍾肇政「傳記小說」研究》。桃園市:銘傳大學應用中國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蘇毅絲,2013,《李喬長篇小說女性形象研究》。嘉義縣:南華大學文學系碩士論文。
蘇毅絲,2015,《李喬《情天無恨》研究 ──以情愛書寫、性格悲劇為觀察主軸》。嘉義縣:國立中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五、其他
「格雷馬斯的結構語義分析:以臥虎藏龍為例」,網址= https://blog.xuite.net/cucu6393/twblog/188508718。查詢日期:2021年3月20日。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電子報第298期〈小說創作的背後〉」,網址=http://hakka.ncu.edu.tw/hakka/modules/tinycontent/content/paper/paper298/298(5).html。查詢日期:2021年2月10日。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電子報第231期『如何改寫民間故事』演講心得(上)」,網址= http://hakka.ncu.edu.tw/hakka/modules/tinycontent/content/paper/paper231/231(6).html。查詢日期:2021年2月10日。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電子報第231期『如何改寫民間故事』演講心得(下)」,網址= http://hakka.ncu.edu.tw/hakka/modules/tinycontent/content/paper/paper232/232(5).html。查詢日期:2021年2月10日。
「論民間文學改寫的問題」,網址= http://blog.ncue.edu.tw/sys/lib/read_attach.php?id=1577。查詢日期:2021年3月12日。
「臺灣大百科全書:林投姐」,網址= https://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2150。查詢日期:2021年3月12日。
「漢典網:姉」,網址= https://www.zdic.net/hant/%E5%A7%89。查詢日期:2021年6月14日。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姉」,網址= https://dict.variants.moe.edu.tw/variants/rbt/word_attribute.rbt?quote_code=QTAwOTEwLTAwMQ。查詢日期:2021年6月14日。
「數位人文雜談:文本分析、細讀與遠讀、詞彙標記」,網址= https://mropengate.blogspot.com/2016/04/blog-post_12.html。查詢日期:2021年4月12日。
「專文:臺灣控的化龍傳奇——導讀鍾肇政短篇小說」,網址=https://www.peoplenews.tw/news/2c67bb83-5b38-405c-8afa-3f979d7265a6。查詢日期:2021年4月10日。
「逍遙自在孤獨行──專訪李喬」,網址= http://www.twcenter.org.tw/thematic_series/character_series/taiwan_litterateur_interview/b01_7203/b01_7203_1。查詢日期:2021年4月10日。
「臺灣鬼仔古:你認識潛伏身邊的鬼嗎?」,網址=http://think.folklore.tw/posts/3036。查詢日期:2021年5月16日。
「「魔神仔」與「鬼」哪裡不一樣?人們低調不談卻是內心的共同記憶」,網址=https://smiletaiwan.cw.com.tw/article/2185。查詢日期:2021年5月16日。
「維基百科:白鶴報恩」,網址=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99%BD%E9%B6%B4%E5%A0%B1%E6%81%A9。查詢日期:2021年6月16日。
「河合隼雄《日本人的傳說與心靈》(二):《鶴妻》中的「異類妻子」」,網址=https://www.biosmonthly.com/article/7044。查詢日期:2021年6月16日。
「白鶴報恩(鶴の恩返し)日本童話│中日文對照」,網址=https://www.sigure.tw/learn-japanese/reading/fairy-tale/tsuru-no-ongaeshi.php。查詢日期:2021年6月16日。
「水鬼變城隍(臺灣民間故事)」,網址=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02/C0239220021/008/story/01main.htm。查詢日期:2021年6月16日。
「全臺詩作品集」,網址=http://cls.lib.ntu.edu.tw/TWPAPP/OrigYin/Ti_Brow.asp?TID=00002526。查詢日期:2021年6月20日。
「愛詩網:打鼓山」,網址=https://ipoem.nmtl.gov.tw/nmtlpoem?uid=78&pid=1378。查詢日期:2021年6月20日。
「中國哲學書電子計畫:《朝野僉載》」,網址=https://ctext.org/wiki.pl?if=gb&res=882381。查詢日期:2021年6月20日。
「中國哲學書電子計畫:《聊齋誌異》」,網址=https://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193959#%E7%8E%8B%E5%85%AD%E9%83%8E。查詢日期:2021年6月20日。
「中國哲學書電子計畫:《吳下諺聯》」,網址=https://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866624。查詢日期:2021年6月22日。
「玉歷寶鈔」,網址=https://book.bfnn.org/books2/1471.htm#a04。查詢日期:2021年6月22日。
「維基百科:玉歷寶鈔」,網址=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8E%89%E6%AD%B7%E5%AF%B6%E9%88%94。查詢日期:2021年6月22日。
「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金魅與金蠶」,網址=http://taipei-legend.blogspot.com/2015/05/blog-post_24.html。查詢日期:2021年6月23日。
「國家文化記憶庫:瓜鬼坑」,網址=https://memory.culture.tw/Home/Detail?Id=234616&IndexCode=Culture_Place。查詢日期:2021年6月23日。
「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電子報第239期:瓜鬼」,網址= http://hakka.ncu.edu.tw/hakka/modules/tinycontent/content/paper/paper240/240(4).html。查詢日期:2021年6月23日。
「宗教百景:大溪蓮座山觀音寺」,網址= https://www.taiwangods.com/html/landscape/1_0011.aspx?i=27。查詢日期:2021年6月20日。 |
指導教授 |
黃菊芳(Chu-Fang Huang)
|
審核日期 |
2021-10-6 |
推文 |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
網路書籤 |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