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108757018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53 、訪客IP:18.219.18.238
姓名 戴淑惠(Tai-Shu Hui)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系客語碩士班
論文名稱 桃園市幼兒園推動客語沉浸式教學之現況與困境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摘要
本研究目的在了解桃園市教保服務人員及陪伴員參與客語沉浸式教學的現況與困境。主要研究問題包括:桃園市幼兒園客語沉浸式教學計畫執行的滿意度為何?桃園市教保服務人員對客語沉浸式教學計畫推動的認知情形為何?桃園市幼兒園推動客語沉浸式教學的困境為何?
研究對象以桃園市推動客語沉浸式教學之教保服務人員與陪伴員,研究方法採問卷調查法,研究工具依現場實務經驗,研究者參考專家學者並與指導教授討論自編的問卷。依據蒐集的資料,進行描述性統計、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研究結果如下:
一、滿意度:推動客語經費補助、客語陪伴員的支援與配合、研習課程提升教保服務人員教學素養滿意度高;學校行政各處室主管、專業輔導諮詢團隊、爭取校外客家文化相關教保服務人員或地方人士的協助與教學之滿意度較低。
二、認知情形:「推動客語沉浸式教學能了解客家文化」之認知情形最高;而「推動客語沉浸式教學讓家長也能落實家中說客語」之認知情形最低。
三、困境:主要困境為教保服務人員的客語能力不佳。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供具體意見予相關主辦單位及教育單位參酌,期能正視推動客語沉浸式教學之現況與困境。

關鍵詞:客語沉浸式教學、幼兒園、認知、滿意度、困境
摘要(英)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ifficulties of preschool educators and Hakka accompany educators who participated in Hakka immersion education in Taoyuan. The main research questions include: (1) how are they satisfied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Hakka language immersion program in Taoyuan? (2) What are their cognit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Hakka language immersion implementation? (3) What are the difficulties of implementing Hakka language immersion programs in Taoyuan?
The subjects of the research were preschool educators and Hakka accompany educators who participated in Hakka immersion programs in Taoyuan City. The research method adopted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The questionnaire was developed by the researchers with good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The data were analyzed by descriptive statistics, independent sample t-test, and ANOVA methods.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are as follows:
1.Satisfaction: the satisfaction of “funding subsidies”, “the support of Hakka accompany educators”, “workshop training to enhance teachers’ teaching ability” is high. The satisfaction of “support from school administrative staff” and “support from professional counseling team” is low.
2.Cognitive understanding: the cognitive understanding of "Hakka immersion programs can understand and Hakka culture" has the highest score; "Promoting Hakka immersive program helps family speak the Hakka language at home" has the lowest score.
3.Difficulty: The main difficulty is “the poor Hakka language ability of preschool educators” in Hakka immersion programs.
Finally, based on the research results, the researcher provides suggestions, hoping to improve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ifficulties of Hakka immersion programs.
Keywords: Hakka immersion program, Hakka language education, cognition, satisfaction, difficulty
關鍵字(中) ★ 客語沉浸式教學
★ 幼兒園
★ 認知
★ 滿意度
★ 困境
★ 桃園市
關鍵字(英)
論文目次 目次
摘要 i
Abstract ii
誌謝文 iv
目次 v
表目次 viii
圖目次 v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8
第三節 名詞釋義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本土語流失的現況 11
第二節 客語保存政策 19
第三節 客語沉浸式教學的相關研究 43
第四節 客語沉浸式教學之現況 54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62
第一節 研究架構 62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程序 63
第三節 研究工具 66
第四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75
第四章 研究分析結果與討論 77
第一節 描述性統計分析 77
第二節 獨立樣本t檢定分析 86
第三節 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9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00
第一節 研究發現與結論 100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05
參考文獻 114
中文部分 114
英文部分 118
附件一 120
附件二 125
附件三 126
附件四 127


圖目次
圖 1客家民眾語說的能力歷年比較-依年齡分組 1
圖 2各縣市客家基本法定義之客家人口推估比例 20
圖 3客家民眾與他人溝通的客語腔調現況(複選) 22
圖 4客家民眾使用腔調分布—依縣市分別 23
圖 5客家民眾與子女交談使用客語情形 24
圖 6客家民眾對子女學習客語的意願 26
圖 7客家民眾聽說能力 27
圖 8研究架構 62
圖 9論文研究程序 65


表目次
表1本土語言對照語言活力評估標準 17
表2臺灣各時期的語言政策 29
表3國民政府時期的語言政策 30
表4臺灣語言政策大事記 38
表5桃園市109學年度園所參與客語沉浸式教學統計表 63
表6預試問卷項目分析摘要表 69
表7預試問卷信度分析摘要表 71
表8預試問卷因素分析摘要表 72
表9教保服務人員與陪伴員樣本結構次數分配表 80
表10教保服務人員與陪伴員對客委會推動客語相關措施滿意度統計 81
表11教保服務人員與陪伴員對幼兒園人員推動客語沉浸式教學滿意度統計 81
表12教保服務人員與陪伴員對推動客語沉浸式教學策略滿意度相關措施統計 82
表13教保服務人員與陪伴員對推動客語沉浸式教學認知相關情形統計 83
表14教保服務人員與陪伴員推動客語沉浸式教學影響因素敘述性統計 84
表15教保服務人員與陪伴員推動客語沉浸式教學相關困境敘述性統計 85
表16教保服務人員與陪伴員學會第一語言是否為客語之平均數差異性檢定表 87
表17教保服務人員與陪伴員之族群背景是否為客家之平均數差異性檢定表 89
表18教保服務人員與陪伴員居住之社區屬性是否為客家之平均數差異性檢定表 91
表19教保服務人員與陪伴員不同年齡之平均數差異性檢定表 93
表20教保服務人員與陪伴員不同教育程度之平均數差異性檢定表 95
表21教保服務人員與陪伴員不同現任職務之平均數差異性檢定表 97
表22教保服務人員與陪伴員通過客語認證之平均數差異性檢定表 99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大衛.克里斯托著 Language Death,周蔚譯(2001)。語言的死亡。台北市:貓頭鷹。
尤雪娥(2001)。員工個人屬性、工作特性、內外控傾向與工作滿足之關聯性研究-以台鐵局本部員工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新竹市。
尹廉榮(1996)。本土語言規劃與實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國民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王甫昌(2003)。當代台灣社會的族群想像。新北市:群學。
王明柔(2010)。國小學童本土語言認知、態度及行為傾向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屏東市。
王保鍵、邱榮舉(2007)。台灣客家運動-客家基本法。臺北市:五南。
王前龍(2000)。國小道德實驗課程 "愛國"德目教材中國家認同內涵之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王莉玲(1988)。也談角落教學的實施。國教園地,26,7-10。
王雯君 (2005a)。客家邊界-客家意象的詮釋與重建。東吳社會學報,18,124-150。
王寶鍵(2020)。臺灣國家語言與地方通行語法制基礎之探討。全球客家研究,14,37-68。
古秀上(2012)。「客語薪傳師」團隊協同教學之建構與實踐─以客語魔法學院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灣師範大學台灣語文學系,台北市。
何澍(2000)。教育大辭書。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吳明清(2001)。教育向前跑:開放社會的教育改革。台北市:師大書苑。
吳明隆(2011)。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台北市:易習圖書。
吳明隆、塗金堂(2006)。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台北市:五南。
吳明隆、涂金堂 (2011)。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台北市:五南。
吳清山(2004)。學校行政。台北:心理。
吳蘊蓁(2012)。都市客家隱形化現象之析探-以中壢市為例。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所,桃園市。
李壬癸(1997)。台灣平埔族的歷史與互動。台北市:常民文化。
李春芳(1988)。協同教學法。台北市:師大書苑。
李英哲(1995)。臺灣閩南語論文集。台北市:文鶴。
李淑惠(2010)。園長專業的再建構--一個園所的輔導經驗。全國幼教輔導學術研討會。
李寶錱(2014)。嬰幼兒客語童謠選集。桃園市:桃園縣政府家事務局。
林雅雯(2001)。兒童母語教學活動與社會支持之研究-以臺北縣國小客語教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台北市。
林曉專(2018)。幼兒園運用客語沉浸式教學融入教保活動現況之探討-以臺中市客語示範幼兒園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台中市。
邱上貞(2002)。特殊教育導論-帶好班上每位學生。台北市:心理。
施正鋒(2006)。台灣客家族群政治與政策。新台灣文化教育基金會。
施正鋒(2009)。台灣歷史中的加禮宛事件。台灣原住民族研究,2,129-149。
段淑勤(2007)。探討客家籍學生家長對客語與客語教學的態度-以新竹縣北埔鄉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新竹縣。
洪惟仁(1995)。臺灣語言危機。台北市:前衛。
洪建華(2013)。建構主義的社會領域課程設計,60(2),56-65。
范佐勤(2008)。中壢客家的福佬化現象與客家認同的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客家政治經濟研究所,桃園市。
浦忠成巴蘇亞.博伊哲努(2005)。從部落出發:思考原住民族的未來。翰蘆:翰蘆。
張屏生(2001)。從閩客方言的接觸談語音的變化─以台北縣石門鄉的武平客家話為例。聲韻論叢,11,217-241。
張建成(2000)。多元文化教育-我們的課題與別人的經驗。台北市:師大書苑。
張學謙(2004)。結合社區與學校的母語統整教學。臺灣語文研究,2,171-192。
張學謙(2009)。多元承認化解台灣語言衝突。海翁台語文教學季刊,3,16-25。
張學謙(2011)。語言復振的理念與實務-家庭、社區與學校的協作。新台灣文化教育基金會。
張麗君、郭珍妦(2005)。美濃客家地區家長語言能力與幼兒在家語言使用現況之調查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36(2),141-170
張翰壁(2007)。東南亞女性移民與台灣客家社會。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亞太區域研究專題中心。
教育部(2017)。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
梁實秋(1985)。名揚百科大辭典。台北市:名揚。
彭欽清 (2002)。用心經營客語文教學-以胡適國小練秀美老師為例。客語教學的困境與突破﹝台北市九十一年度客語教學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市教師研習中心, 83-96。
溫曼伶 (2011)。資訊科技融入客語教學之研究—以五年級製作客語電子繪本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聯合大學,苗栗縣。
莊雪安(2010)。閩客通婚家庭成員對客家族群認同之研究。佛光大學社會學系,宜蘭縣。
陳春聲(2006)。走向歷史,讀書,9,19-28。
陳美如(2009)。台灣語言教育政策之回顧與展望。高雄:復文圖書。
陳清溪(2000)。啟智班教保服務人員教學支援需求與教學自我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彰化師範大學殊教育研究所,彰化縣。
陳雅鈴(2012)。客籍組成比例對客語沉浸幼兒客語口語敘說表現之影響。屏東教育大學學報,38,1-20。
陳雅鈴、李家滿、蔡典龍、陳仁富(2014)。推行小一客語沉浸式教學之影響與挑戰。台東大學教育學報,25,1-29。
陳雅鈴、陳仁富(2011)。客語復振從屏東出發:屏東縣幼兒園客語沉浸式教學。台北市:五南。
陳雅鈴、陳仁富、蔡典龍(2009)。客語沉浸式教學對提升幼兒客語聽說能力之影響。教育心理學報,2,345-360。
陳雅鈴、蔡典龍(2011)。客語沉浸式教學對幼兒中文聽覺詞彙及數概念之影響。臺東大學教育學報,2(1)25-54。
湯志民(2001)。 幼兒學習環境設計。台北市:五南。
黃宣範(1993)。語言、社會與族群意識:台灣語言社會學的研究。台北市:文鶴。
黃宣範(1995)。近五十年臺灣語言政策的變遷。吳三連臺灣史科基金會。
黃宣範(1995)。語言、社會與族群意識--台灣語言社會學的研究。台北市:文鶴。
黃宣範譯(2008)。漢語語法(Li & Thompson著)。台北市:文鶴。
楊政裕(1994)。推動母語教學。師友,238,48-51。
楊智穎(2003)。我國國小鄉土語言課程實施之研究-以三所國民小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台北市。
葉德聖(2013)。您不能不知道的台灣客家運動。台北市:五南。
蔡春美、張翠娥、陳素珍(2012)。幼兒教育體系與運作:幼兒教保行政管理與實務。台北市:心理。
謝國帄(1995)。雙語教育與語言規劃。華文世界,75,32-36。
羅一貴(2011)。桃園縣國小推動客語生活學校計畫之成效-政策行銷的角度(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客家政治經濟研究所,桃園市。
羅肇錦(1990)。台灣的客家話。台北市:臺原。
羅肇錦(2000)。台灣客家族群史(語言篇)。台北市:台灣文獻委員會。
羅肇錦(2008)。以「祭國父文」反襯中山先生與客家運動的破與立。新竹市:台灣客家研究學會。
蘇順發(2002)。教學革新的經驗與反思--以國中英語教學為例。國立政治大學,
84,49-93。
鐘芳廉(2009)。客語生活學校實施現況與成效分析─以屏東縣內埔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英文部分
Cheuk, W. H., & Wong, K. S. (1995, July). The effects of spurning andcoping style on teacher burnout. Paper presented at the 1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the Stress and Anxiety Research Society, Czechoslovakia, Austria.
Cribbin, J. J. (1972). Effective Managerial Leadership. American Management Association.
Davis, K. (1989). Human behavior at work: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McGraw-Hill.
Ducharme, L. & J.K. Martin. (2000). Unrewarding work, coworker support, and job satisfaction: A test of the ‘buffering’ hypothesis. Work and Occupations: An International Sociological Journal, 27(2). 223-43.
Genesee, F. (1994). Educating second language children: the whole child, the whole curriculum, the whole community. Cambridge Press.
Hill, L. (2010). Language and status: On the limits of language planning. Stellenbosch Papers in Linguistics, 39, 41-58.
Hinton, L., & Hale, K. (2001). The green book of language revitalization in practice. Academic Press.
Jerald, G. & Robert, A.B. (1995). Behavior organizations: Understanding and managing the human side of work (5th ed.). Prentice-HalInternational.
Karasek, R., & Theorell, T. (1990). Healthy work: Stress, productivity, and the reconstruction of working life. Basic Books.
König, M. (1999). Cultural diversity and language policy. International Social Science Journal, 51(161), 401-408.
Krauss, M. (1992). The world′s languages in crisis. Language (Baltimore), 68(1), 4-10.
Kymlicka, W. (1998). Finding our way: Rethinking ethno cultural relations in Canada.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Lindholm-Leary, K. & Howard., E. R. (2008). Language development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in two-way immersion programs. Multilingual Matters.
Russell, D.W., Altmaier, E. & Van Velzen, D. (1987). Job-related stress, social support, and burnout among classroom reacher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722, 269-274.
Sasse, H. (1990). Theory of Language Death; Und, Language Decay and Contact-induced Chang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stitut für Sprachwissenschaft, Universität zu Köln.
Stern, H. H. (1972). Bilingual schooling: some experiences in Canada and the United State. Ontario Institute for Studies in Education.
Fortune, T. W., & Tedick, D. J. (Eds.). (2008). Pathways to multilingualism: Evolving perspectives on immersion education (Vol. 66). Multilingual Matters.
Thomas, W.P., & Collier, V.P. (1997). Two languages are better than one. Educational Leadership, 55(4), 23-26.
Wexley, K. N., & Yukl, G. A. (Eds.). (1975).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industrial psychology: Readings with commentar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Young, R. (1989). Language maintenance and language shift among the Chinese on Taiwan (Vol. 6). Crane Publishing Company.
指導教授 陳雅鈴 陳秀琪 審核日期 2021-10-25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