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104728010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56 、訪客IP:3.144.84.161
姓名 葉人瑋(Jen-Wei Yeh)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系客語碩士班
論文名稱 客家流行樂團的轉譯及其行動者網絡理論分析:以「劉阿昌與打幫你樂團」為例
相關論文
★ 客家特色產業發展之回應性評估★ 休閒生態園區體驗行銷之研究—以新竹老頭擺客家美食休閒生態園區為例
★ 屏東六堆地區邱氏家族變遷之研究:政治菁英觀點★ 臺北縣客家文化園區行銷策略之研究
★ 客家社團成員參與行為意向之研究─以解構式計畫行為理論觀點★ 紫金礦業與上杭縣之發展
★ 新北市客家文創產業經營策略之研究★ 泰國客家女性與客家文化推動之研究: 以泰國客家之音啟芳論壇為例
★ 從公私協力觀點探討地方產業推動之研究-以桃園蓮花季為例★ 文化創意產業網站品質評估之研究
★ 文化創意產業感性行銷之研究-以苗栗三義木雕為例★ 桃園縣高齡者學習需求與參與意願之研究
★ 南桃園國小客家新移民子女教育之研究--多元文化教育與文化再製理論★ 兩蔣文化園區行銷策略之研究-兼論其對客家文化園區的啟示
★ 桃園縣國民小學實施客語教學執行成效之研究-以學校支持系統觀點★ 寶島客家電台志工人力資源發展之研究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打幫你」,在客家話就是幸好有你、多虧有你、感恩你的意思。「打幫你樂團」在2011年12月,由從事客家音樂創作的客家音樂人劉榮昌,在新竹與盧欣名、朱榮豪、陳玟憲等四位團員共同成立。受邀進駐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區,成為園區之駐村藝術團隊,致力於傳統音樂元素與現代流行音樂的交融,期待創造出屬於台灣原生的音樂類型。樂團演出以自創客家流行歌、傳統台語老歌,以及各類鄉村歌謠為主,輔以西洋鄉村、搖擺放客以及搖滾節奏。
而行動者網絡理論是在1970年代由Michel Callon、Bruno Latour、John Law等人提出,這些學者認為過去的社會科學大部分以人類為中心,並清楚地劃分「自然」與「社會」、「人類」與「非人類」等二元論述,並強調轉譯過程。但是社會中存在很多的非人類,這樣的理論不能完全思考當今的社會,而逐步發展出能跨越自然和社會區隔的取徑。本研究採取ANT研究途徑與轉譯過程,透過文獻分析客家流行音樂與樂團推動客家文化,深度訪談「劉阿昌與打幫你樂團」創辦人與團員、合作推廣客家的中小學,並將母語歌謠與烏克麗麗的彈唱融合在一起的《好客麗麗》專輯等相關利害關係人。研究發現「劉阿昌與打幫你樂團」個案,透過創作客語歌謠與烏克麗麗專輯,走進校園巡迴演出,扎根中小學客家流行音樂的推廣策略,以及客語應用與厚植客家文化。
摘要(英) “DaBangNi” in Hakka means fortunately we have you and thanks to you. DaBangNi band was established in December 2011 by the founder Jung-Chang Liu, a Hakka musician, with three other members including Hsin-Ming Lu, Jung-Hao Chu, and Wen-Hsien Chen. They have worked on Hakka music production and composition in Hsinchu. DaBangNi band was recruited as one of the artist-in-residence teams at the Hsinwawu Hakka Culture Conservation Area to promote Hakka music. Their mission is to integrate elements from traditional music and modern pop music; additionally, they expect to create Taiwan’s authentic and original music. DaBangNi band’s performances incorporate various types of music: their original Hakka pop songs, traditional Taiwanese songs, Western country music, funk music and rock rhythm.
The Actor Network theory (ANT) was proposed by Michel Callon, Bruno Latour, and John Law in the 1970s. These scholars believed that most of the social sciences in the past were human-centered with persistent separation of the world into dualism, such as "nature" verse "society", and "human" verse "non-human". However, the dualism cannot fully apply in today′s society; therefore, they developed a path to cross the gaps between nature and society and sought for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that is, a new perspective across the previously inscribed divides. The current study adopts ANT approaches and translation processes. We reviewed Hakka pop music and bands literature, and conducted in-depth interviews with the founders and members of DaBangNi band and helped to promote Hakka music to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s. The "Hakka Lele" album and other related stakeholders who combine native folk songs with Ukulele′s playing and singing. The research found that the case of "DaBangNi" used the creation of Hakka ballads and Ukulele albums to connect students with Hakka music in daily life. They were invited to perform a series of concert at different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s, which establish the foundation and promote Hakka pop music on campus. This application also benefits in promoting Hakka language and the cultivating of Hakka culture.
關鍵字(中) ★ 客家流行音樂
★ 客家文化
★ 劉阿昌與打幫你樂團
★ 行動者網絡理論
★ 轉譯
關鍵字(英) ★ Hakka pop music
★ Hakka culture
★ DaBangNi
★ ANT
★ translation
論文目次 摘要 I
ABSTRACT II
謝誌 IV
目次 V
圖次 VII
表次 V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2
第三節 研究流程與架構 3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實施 6
第五節 研究倫理 12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5
第一節 台灣客家流行音樂的發展 15
第二節 行動者網絡理論與轉譯 24
第三節 相關文獻檢閱 27
第三章 研究個案概述 37
第一節 「劉阿昌與打幫你樂團」成立緣起與運作 37
第二節 「劉阿昌與打幫你樂團」與客家文化推廣 47
第三節 綜合討論 48
第四章 研究分析與討論 51
第一節 客家音樂創作歌曲作品專輯分析 51
第二節 客家音樂創作歌曲作品樂曲分析 70
第三節 行動者網絡理論分析「劉阿昌與打幫你樂團」的轉譯 8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97
第一節 研究結論 97
第二節 研究建議 98
參考文獻 101
一、中文部分 101
二、英文部分 105
附錄 107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心瑜(2010)。跟我們的土地糴歌:林生祥與鍾永豐的音樂文本與社會實踐。 國立清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朱夢慈(2017)。創造「好青年」的臺灣搖滾樂團潮:以鄰坊型熱門樂器行為中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106,1-42。
余欣芳(2006)。龍潭地區茶產業的行動者網絡分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承嘉(2005)。行動者網絡應用於鄉村發展之研究--以九份聚落1895-1945年發展為例。地理學報,39,1-30。
李承嘉、廖本全、戴政新(2010)。地方發展的權力與行動分析:治理性與行動者網絡理論觀點的比較。台灣土地研究,13(1),95-133。
吳川鈴(2011)。臺灣客家山歌的運用分析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文化創意產業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吳岱穎(2013)。客家創作歌曲的產製與宣傳方式。國立聯合大學客家語言與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苗栗縣。
吳珮菱(2013)。公私協力參與客家文化生活環境營造之研究 -以桃園縣龍潭鄉水田老屋客庄研究調查計畫為例。國立中央大學客家政治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市。
明立國 (1982)。民歌概念之分析,民俗曲藝,21,51-59 。
李淑琴(2010)。客家流行樂團之研究—以「山狗大」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音樂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林文源(2007)。論行動者網絡理論的行動本體論。科技、醫療與社會,4,65-108。
官美吟、彭立沛(2018)。以行動者網路概念探討水梯田復育之治理模式。農林學報,66,(3、4)201-220。
洪珮華(2016)。客家流行音樂發展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音樂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洪榮志、蔡志豪(2011)。從行動者網絡理論看文創商品的展演:以安平劍獅的在地轉譯為例。創業管理研究,6(4),105-122。
胡泉雄(1980)。客家民謠與唱好山歌的要訣。台北市:育英。
涂昶辰(2001)。中華社會福利聯合勸募協會組織績效評估指標建立建立之研究。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殷寶寧(2021)。建築變身演藝廳?臺北表演藝術中心行動者網絡研究。博物館學季刊,35(1),5-31。
徐碧美(2013)。陳永淘創作歌謠研究。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市。
黃純彬,〈試論客家流行音樂〉,發表於客家風情網,http://www.hakkaonline.com/forum/thread.php?tid=22662。
曹逢甫(1997)。族群語言政策--海峽兩岸的比較。臺北市:文鶴。
許常惠(1992)。現階段台灣民謠研究,臺北市:樂韻。
許常惠、呂錘寬、鄭榮興(2002)。台灣傳統音樂之美。臺中市:晨星出版。
陳定銘、陳彥蓉(2014)。從募款策略的理性選擇析探台灣公益勸募制度。法治與公共治理學報,2,1-28。
陳運棟(1983)。客家人。臺北市:聯亞。
陳向明(2014)。社會科學質的研究。臺北市:五南。
黃政傑、張嘉育(1997)。多元文化教育的問題與展望。收錄於當前語文學習問題研討會會前論文集,頁7。
葉至誠、葉立誠(1999)。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臺北市:商鼎。
彭賢富(2021)。神豬祭祀與動物福利衝突的行動者網絡分析--以中壢仁海宮為例。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客家研究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市。
楊兆禎(1974)。客家民謠九腔十八調的研究。臺北市:育英。
楊佈光(1983)。客家民謠之研究。臺北市:樂韻。
楊國鑫(1993)。台灣客家。臺北市:唐山。
楊國鑫(1998)。台灣客家創作歌曲的形成與發展。收錄在客家民俗文化研討會論文集。
楊國鑫(2003)。吳盛智對客家流行音樂的影響與啟示。客家,162,18。
楊國鑫(2008)。唱我們的歌—客家創作歌曲。傳藝,73,49-53。
楊蕙嘉(2009)。當代客家流行音樂的族群再現與文化認同。元智大學資訊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市。
劉育忠、蔡敦浩、洪榮志(2015)。文化產業群聚如何促動凋敝社區再生發展:行動者網絡理論的觀點。產業與管理論壇,17(2),30-53。
劉惠月、劉潤惠(2007)。客家音樂歷史。收錄在台北市客委會。客家戲劇音樂資料庫。http://www.hakka-lib.taipei.gov.tw/kh_web/music_intro.htm:2007/10/10。
劉楨(1998)。客家新音樂的興起、發展與未來。客家,91,15-19。
鄭榮興(2004)。台灣客家音樂。臺中市:晨星。
賴碧霞(1993)。台灣客家民謠薪傳。臺北市:樂韻。
賴鳳霙、譚鴻仁(2011)。臺中合樸農學市集的形成過程:行動者網絡理論的觀點。地理研究,54,19-42。
賴慧蓉(2007)。消費者購屋決策模式之建立-以台中市透天別墅為例。朝陽科技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鍾明光、蔡博文、盧道杰(2012)。利用行動者網絡理論檢視公眾參與地理資訊系統對社區發展轉向之影響:以美濃黃蝶翠谷為案例。地理學報,64,21-44。
蘇宜馨(2007)。涂敏恆客家創作歌謠研究(1981-2000)。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音樂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二、英文部分
Callon, M., and B. Latour. 1992. Don’t throw the baby out with the bath school! A reply to collins and yearly. In A. Pickering (ed.), Science as practice and culture (pp.343-368). Chicago: Chicago University Press.
Callon, M. (1999). Some elements of a sociology of translation: Domestication of the scallops and the fishermen of Saint-Brieuc Bay. In M. Biagioli (ed.). The science studies reader (pp.67-83). New York: Routledge.
Cooper, H. M (1988). The structure of knowledge synthesis. Knowledge in social, l, 104-126.
Gartner, W. B. (1988). Who is an entrepreneur?” Is the wrong question. American 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12(4), 11-32.
Hennion, A. (2007). Music lovers: Taste as performance. Theory, Culture & Society, 18, 1-22.
Hennion, A. (2015). The passion for music: A sociology of mediation. Burlington: Ashgate.
Latour. B. (1983). Give me a laboratory and I will raise the world. In K. D. Knorr-Cetina and M. Mulkay, (ed.). Science observed: Perspectives on the social study of science (pp. 141-170).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Latour, B. (2004). Politics of nature: How to bring the sciences into democracy (trans. C. Porter).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Law, J. (1999). After ANT: Complexity, naming, and topology, in Law, J. and Hassard, J. (eds.). Actor network theory and after (pp.1-14). UK: Blackwell/The Sociological Review.
Murdoch, J. (1997). Governmentality and territoriality: The statistical manufacture of Britain’s “National Farm”. Political Geography, 16 (4), 307-324.
Murdoch, J. (1997). Inhuman/nonhuman/human: Actor-network theory and the prospects for a nondualistic and symmetrical perspective on nature and society.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D: Society and Space, 15 (6), 731-756.
指導教授 陳定銘(Ting-Ming Chen) 審核日期 2021-10-29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