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
曾郁真(Yu-Jhen Tzeng)
查詢紙本館藏 |
畢業系所 |
藝術學研究所 |
論文名稱 |
二十世紀上半葉中國結婚照研究 (A Study on Chinese Wedding Dress during the First Half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
相關論文 | |
檔案 |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
摘要(中) |
婚禮是常人的人生中最重要的通過儀式之一。在攝影發明後,隨著技術進展與價格降低,為這個儀式留下視覺紀錄成為一個越來越普遍的習慣,以至於婚紗照成為今天的婚禮一個不可或缺的元素。
除了保護身體與遮蔽裸體,服裝是建構身分認同的重要工具。如果裸露的身體代表的是自我,服裝則是身體延伸到社會與文化情境中的記號。服裝所承載的社會與文化訊息包括年齡、職業、地域、社會地位、宗教與政治的意識形態立場、性別、族群與國族認同等。作為一種高度性別化的服裝,婚禮服裝更極大化了日常生活中服裝的性別化與兩性之間的權力關係。
百餘年來中國婚禮服裝的演進大致可以「西化」形容之,但是這個西化過程在兩性身上並非均質的發展,反映出來的除了中國社會中的性別角色的演變,以及社會分派給兩性面對西方文化時各自扮演的角色。1910年代前後出現的「文明結婚」,其特殊現象是男性婚禮服裝的全面西化。1935年由國民政府推動的「集團結婚」不僅將原本個人與家族性質的婚禮推到更廣的國家層次,在婚禮服裝方面更是直接回到傳統的長袍馬褂與旗袍。本文主要透過1910-1940年間的婚禮照片,以及大眾媒體上關於服裝與性別角色的論述,探討二十世紀初中國的性別與國族認同在婚禮服裝上的再現。 |
摘要(英) |
Marriag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rites of passage. With the invention of photography, it is more and more common to have a visual record for this ceremony, especially when the progress of technology is coupled with decreasing price, so that wedding photos became an indispensable element in today′s weddings.
In addition to protection from the elements, clothing is also an important tool for constructing identity. If the naked body means physicality of the self, clothing is a sign which extends into social and cultural spheres.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information carried by clothing covers age, gender, profession, social status, religion and political ideology, ethnic and national identity, etc... Highly gendered, wedding costumes have maximized the gendered clothing in daily life and the powe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exes.
Over the past century, the evolution of Chinese wedding costumes can be approximately described as a process of “Westernization”. But this process is far from homogeneous in both sexes. It reflects the evolution of gender roles in Chinese society, particularly the roles assigned to both sexes in the face of Western culture. The phenomenon of “civilized marriage” appeared in the 1910s. It is worth noting that during this time, the westernization of wedding costumes affected only men. The “collective wedding” promoted by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in 1935 not only pushed the previously personal and familial nature of wedding ceremony to a national level, but also directly returned to the traditional gowns and cheongsam in terms of wedding clothing. This thesis investigates mainly wedding photos published between 1910 and 1940, as well as discourses on costumes and gender roles in the mass media, to discuss the representation of Chinese gender and national identity in wedding costumes in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
關鍵字(中) |
★ 服制 ★ 結婚禮服 ★ 結婚照 ★ 性別角色 ★ 文明結婚 ★ 集團結婚 |
關鍵字(英) |
★ Official Uniform Law System (Uniforms Act) ★ Wedding costumes ★ Wedding photographs ★ Gender role ★ Civilized marriage ★ Collective wedding |
論文目次 |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誌謝 iii
目錄 iv
圖版目錄 v
緒論 1
研究動機與問題意識 1
研究現況與文獻回顧 4
章節架構 13
第一章〈服制〉和「文明結婚」 14
第一節 1912年〈服制〉 16
第二節 文明結婚初探 17
第三節 文明結婚與《女子世界》 20
第四節 結婚照探析 24
小結 37
第二章 服裝與制度的分裂 38
第一節 1929年〈服制條例〉 38
第二節 與〈服制條例〉的脫離 39
第三節 《玲瓏》風尚 40
第四節 引領潮流的名媛仕女照 43
第五節 逐漸西化的結婚照 45
小結 51
第三章〈修正服制條例草案〉和「集團婚禮」 52
第一節 1939年〈修正服制條例草案〉 52
第二節 新生活運動與集團婚禮 55
第三節 集團婚禮規制 60
第四節 集團婚禮的多樣性與地方性 62
小結 67
結論 69
引用書目 72
圖版 78
附錄 109 |
參考文獻 |
文獻史料
1.《女子世界》
2.《大公報》
3.《北洋畫報》
4.《申報》
5.《民國政府公報》
6.《良友》
7.《社會半月刊:集團結婚特輯》
8.《社會局行政週刊》
9.《英語週刊》
10.《玲瓏》
11.《南京政府公報》
12.《婦女生活》
13.《婦女時報》
14.《婦女雜誌》
15.《新運月刊》
專書
1. Anderson, Benedict, Imagined Communities: Reflections on the Origin and Spread of Nationalism, New York: Verso, 1983;中譯本:《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吳叡人譯,臺北:時報文化,1999。
2. Danesi, Marcel, Messages, Signs, and Meanings: A Basic Textbook in Semiotics and Communication, Toronto: Canadian Scholars’ Press, 2004.
3. Gerth, Karl, China Made: Consumer Culture and the Creation of the Nation,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3.
4. Hobsbawm, Eric, Terence Ranger, ed., The Invention of Traditi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3.;中譯本,陳思仁等譯,《被發明的傳統》,臺北市:貓頭鷹,2002年。
5. Link, Eugene Perry, Mandarin Ducks and Butterflies: Popular Fiction in Early Twentieth-Century Chinese Cities,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1.
6. 汪榮祖,《章太炎散論》,台北:中華書局,2008年。
7. 周松芳著,《民國衣裳「舊制度與新時尚」》,廣州:南方日報出版社,2014年。
8. 林志宏,《民國乃敵國也:政治文化轉型下的清遺民》,台北:聯經出版社,2009。
9. 徐有春、蔡鴻源、周興培編,《民國人物大辭典 下》,河北:人民出版社,1991年。
10. 秦孝儀主編,《先總統 蔣公思想言論總集 卷十二》,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1983年。
11. 夏曉虹,《晚清女性與近代中國》,香港:香港中和出版有限公司,2011年。
12. 陳美怡,《時裳:圖說中國百年服裝史》,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13年。
13. 陳秋瑾,《新娘禮服傳統與演變:台灣婚禮老照片紀事》,台北:藝術家,2013年。
14. 陳秋瑾,《尋找臺灣圖像:老照片的故事》,國立歷史博物館史物叢刊63,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2010年。
15. 張人鳳,《張菊生先生年譜》,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5年。
16. 張中良,《五四時期的翻譯文學》,台北:秀威出版,2005年。
17. 張偉、嚴潔瓊著,《海上張園:近代中國第一座公共空間》,台灣:秀威資訊,2018年。
18. 華梅,《中國近現代服裝史》,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8)。
19. 馮桂芳,《歲月流甘——一個世紀的中式服裝便覽》,香港:香港中裝藝文傳承,2019年。
20. 費爾南.布勞岱爾(Fernand Braudel)著,《15至18世紀的物質文明、經濟和資本主義——日常生活的建構:可能和不可能(卷一)》(Civilisation matérielle, Economie et Capitalisme, XVe-XVIIIe Siècle: Les Structures du Quotidien: Le Possible et L’Impossible),施康強、顧良譯,台北:貓頭鷹出版社有限公司,1999。
21. 楊子宇,《夢回仲夏:夏夢的電影和人生》,香港:中和出版出版有限公司,2017。
22. 劉新平,《婚姻中國》,北京:中國中人出版社,2002。
23. 顏娟英,《上海美術風雲——申報美術資料條目索引1872-1949》,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06。
中文期刊
1. 王貞,〈民國時期北京的集體婚禮〉,《北京檔案雜誌》10期(2020)。
2. 王宏付,〈民國時期上海婚禮服中的「西化元素」〉,《裝飾》5期(2006)。
3. 王強,〈「摩登」與「愛國」——1934年「婦女國貨年」運動論述〉,《江蘇社會科學》第6期,(2007)。
4. 王翔,〈民初「服制改革」對蘇州絲織業的影響〉,《歷史研究》4期(1986)。
5. 杜佩紅,〈民族、女性與商業——社會史視角下的旗袍流行〉,《民俗研究》3期(2016)。
6. 吳方正,〈女性與博覽會:以1907年兩場展覽為例〉,《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26期(2015,12)。
7. 吳昱,〈旗袍結構的百年進化〉,《戲劇之家》32期(2019)。
8. 吳愛琴,〈辛亥時期中國服飾的變化〉,《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學報(社科版)》5期(2011)。
9. 李躍乾,〈論辛亥革命前後的服飾改革〉,《淮陰師範學院學報》2期(1999)。
10. 周蕾,〈國民政府對女性的塑造和訓練——以抗戰前新生活運動為中心的考察(1934-1937)〉,《婦女研究論叢》3期(2009)。
11. 洪宜嫃,〈新生活運動與婦女組織(1934-1938)〉,《政大史粹》13期(2007)。
12. 胡慧芳,〈抗戰前新生活運動與國民生活的改造〉,《池州學院學報》22卷4期(2008)。
13. 侯杰、胡偉,〈剃髮。蓄髮。剪髮——清代辮髮的身體政治研究〉,《學術月刊》10期(2005)。
14. 徐莉,〈試論婚禮服飾的變遷〉,《北京城市學院學報》3期(2006)。
15. 孫麗瑩,〈從《攝影畫報》到《玲瓏》:期刊出版與三和公司的經營策略〉,《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23期(2014)。
16. 章霈琳,〈性文化與期刊出版:以《玲瓏》(1931-37)為例〉,《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25期(2015,06)。
17. 許慧琦,〈過新生活、做新女性:訓政時期國民政府對時代女性形象的塑造〉,《台大文史哲學報》62期(2005)。
18. 夏蓉,〈新生活運動與取締婦女奇裝異服〉,《社會科學研究》6期(2004)。
19. 張競瓊、劉夢醒,〈民國服制法令中男子禮服的演變〉,《武漢紡織大學學報》 5期(2017)。
20. 張競瓊、劉夢醒,〈修正服制條例草案的制定與比較研究〉,《絲綢》1期(2019)。
21. 黃金麟,〈醜怪的裝扮:新生活運動的政略分析〉,《台灣社會研究季刊》30期,(1998)。
22. 趙天鷺,〈天津中華基督教青年會社會服務事業評析——以集團結婚為中心〉,《基督教文化學刊》41期(2019)。
23. 趙譽欽、梁惠娥,〈中國近代「傳統婚服」流變的原因分析與啟示〉,《絲綢》4期(2013)。
24. 談雅麗,〈民國時期中國新娘禮服的演變〉,《山東紡織經濟》1期(2017)。
25. 賈莉,〈古服之變——中日服飾近代化進程之比較〉,《前沿》2期(2013)。
26. 劉玉琪、陳芳,〈1927-1937年上海地區女子服飾與新女性形象〉,《藝術設計研究》2期(2017)。
27. 劉玉琪,〈近代中國的「制服之道」—— 1912年與1929年服制的頒布與施行〉,《史論空間》12期(2018)。
28. 欒兆星,〈何以身體?何種政治?——評深町英夫《教養身體的政治:中國國 民黨的新生活運動》〉,《二十一世紀雙月刊》180期(2020)。
外文期刊
1. Shida, Kiyoshi, “The Shintoist wedding ceremony in Japan: an invented tradition”, Media, Culture & Society 21(1999).
2. Cowden, Charlotte Lucia, “Wedding Culture in 1930s Shanghai: Consumerism, Ritual, and the Municipality,” 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 7 Issue 1 (2012): 84.
3. 池田仁美,”昭和前期の婚礼衣装-旧甲子園ホテルの婚礼写真資料を中心に”,武庫川女子大学生活美学研究所甲子プロジェクト報告集, 1, 2017.
學位論文
1. Cowden, Charlotte Lucia, Balancing Rites and Rights: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Politics of New-Style Weddings in Republican Shanghai,1898-1953.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2011.
2. Nourai, Shaya, Dressing-up the nation : the imposition of the dress code during the cultural revolutions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the Islamic Republic of Iran. Master thesis, Concordia University, 2003.
3. 王欣,《移風易俗中的政府作用——以民國時期上海集團結婚為例》(上海:上海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4)。
4. 袁秋芸,《從民國時期的《婦女雜誌》看中國近代婚禮服的變遷》,江蘇:江南大學碩士論文,2009。
5. 張維正,《接觸、殖民與文化容受:日治時期台灣漢人婚禮的變遷》,台灣: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2。
6. 黃盛楓,《清末民初女性婚禮服飾的「文明」內涵——以上海為中心》,香港:香港理工大學碩士論文,2017。
7. 經莉莉,《民國集團結婚探微》(安徽:安徽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6)。
8. 樊高紅,《新生活運動與民國社會生活》(寧夏:寧夏大學碩士論文,2013)。
9. 蔡睿恂,《袍而不旗?現代中國旗袍研究》(台灣:政治大學碩士論文,2013)。
10. 韓純宇,《明代至現代漢族婚禮服飾600年變遷》,北京:北京服裝學院碩士論文,2008。
11. 劉夢醒,《平等觀下的民國服制法令研究》江蘇:江南大學碩士論文,2019。
網站資源
1. 上海地方誌辦公室:<http://www.shtong.gov.cn/newsite/node2/n86868/n86869/index.html>
2.〈文明結婚歌〉歌曲: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jAzNDI1NTUy.html?f=19684731&o=1>
3. 北京服裝學院民族服飾博物館:
<http://www.biftmuseum.com/oldpic?sid=503>
4. 里昂市圖書館中文部:
<https://www.bm-lyon.fr/nos-blogs/le-fonds-chinois/documents-et-ressources/ressources-359/presentation-de-l-institut-franco-chinois-de-lyon-1921-1946/l-histoire-de-l-ifcl-1921-1946/article/tsen-tsonming-1896-1939?lang=zh>
5. 洪憲帝制與護國戰爭,中國文化研究院(香港):<https://chiculture.org.hk/tc/photo-story/2348>
6.〈張勳復辟職官〉,維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wiki/張勳復辟職官>
7.〈費硯〉條,真微印網:
<http://www.sealbank.net/m2MainFind.asp>
8. 唐紹儀,維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wiki/唐绍仪>
9. 張承愈,華人百科:
<https://www.itsfun.com.tw/張承愈/wiki-4448929-5520798>
10. 壽州孫氏祠堂,孫氏族人,孫元芳:<http://szsunshi.com/show.php?classid=4&id=116>
11. 合肥李氏家族網站,李文安公世系,李國绶條:
< http://www.hefei-lis.com/family/tree/>
12.〈王一亭任張園萬國賽珍會中國珍品陳列所男賓招待〉,《上海年華》:
< http://memory.library.sh.cn/node/78778>
13.〈國學大師的定制愛情〉,漢珍雲端藏書閣:
< https://www.tbmc.com.tw/blog/?p=3117>
資料庫
1. Chinese Women’s Magazines in the Late Qing and Early Republican Period:<https://kjc-sv034.kjc.uni-heidelberg.de/frauenzeitschriften/index.php>
2. 北京愛如生數字化技術研究中心:《申報》資料庫
3. 中央研究院近代婦女期刊資料庫:
<http://mhdb.mh.sinica.edu.tw/magazine/about.php>
4.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清稗類鈔》:
<https://ctext.org/wiki.pl?if=gb&res=502424>
5.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新書》:
<https://ctext.org/xin-shu/zh>
6.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近現代人物資訊整合系統:
<http://mhdb.mh.sinica.edu.tw/mhpeople/>
7. 全國報刊索引資料庫:
< https://www.cnbksy.com> |
指導教授 |
吳方正(Fang-Cheng Wu)
|
審核日期 |
2021-8-30 |
推文 |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
網路書籤 |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