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104728009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30 、訪客IP:3.145.59.89
姓名 江依亭(Chiang-Yi-Ting)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系客語碩士班
論文名稱 從幕表到定本:以景勝戲劇團《專諸刺王僚》與《鴛鴦淚》的調整為例
(From Outline to Final edition: using Jing Sheng Opera Troupe’s plays (The assassination of the Emperor’s Assistant ) and (Lovers tears) as examples)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長期活動於民間的傳統戲劇團,從外臺神明戲的演出場域進入了現代劇場,演出內容也由幕表戲轉換到定本的形式。以民間劇團來說,為了要適應定本的演出模式,整理熟悉的外臺戲劇目加以潤飾,將其修編或改編成能在劇場中展演的劇本,幾乎是每個客家戲劇團都曾經歷的階段。
無劇本的幕表戲表演充滿了即興特色,以特殊的套路排列組合而成。編劇修編的過程中,在空間轉換的同時,如何在劇本及表演方面做出改變以適應場域轉換。筆者以一個參與者及研究者的角度,整理了景勝戲劇團歷年演出劇目。選定以景勝戲劇團的《專諸刺王僚》與《鴛鴦淚》為例,探討這兩個劇目如何從幕表戲的表演型態透過修編後進入現代劇場展演。並比較兩個劇目的幕表版本與定本版本之間,從劇本架構的調整、表演模式的改變、念白與曲唱之間的轉換作為切入點。進行比較分析,歸納出修編劇本時能夠思考的方向。
摘要(英) Traditional theatrical troupes, which have long been popular among the people, have entered the modern theater from the field of outer stage of deity drama. The content of the performance has also changed from the outline play to the compiled form.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performance mode for the compiled play, almost every Hakka troupe has gone through the experience of adapting the familiar outer stage plays by embellishing and adapting them into scripts that can be performed in the theater.
The scriptless outline play features a special arrangement of improvisation. In the process of revision, the playwright has to take into account how to break through the framework and alter the script and performance so as to adapt to the spatial shif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 participant as well as a researcher, the author has compiled a list of plays performed by the Jing Sheng Opera Troupe over the years. The two plays are selected as examples to explore how these two plays were adapted from the outline play format to modern theatre performances.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outline version and the compiled version of the two plays is based on the adjustment of the script structure, the change of the performance mode, and the transformation between monologues and songs. After comparing and analyzing, the directions that can be considered when revising the play are summarized.
關鍵字(中) ★ 幕表戲
★ 劇本
★ 景勝戲劇團
★ 《專諸刺王僚》
★ 《鴛鴦淚》
關鍵字(英)
論文目次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 2
一、研究動機與目的 ......... 2
二、研究方法與步驟 ......... 4
第二節 研究對象與範圍 ........................... 6
一、臺灣客家採茶戲班的生態 ...... 6
二、景勝戲劇團 ................. 9
三、景勝戲劇團的演出劇目及其類型 ...................................................... 10
第三節 文獻回顧 ..................................... 13
一、以採茶戲歷史相關的研究 .... 13
二、以劇本分析做為主題的研究 . 14
三、以外臺戲表演為主題的研究 . 15
四、以劇團或藝人為主軸的研究 . 15
小結 ............................................................ 16
第二章 劇目及其類型 ......................... 17
第一節 景勝戲劇團成立與發展 ............... 17
一、家族與劇團的關係 .... 17
二、景勝戲劇團的現況與發展 .... 19
三、現存劇目 .................. 20
第二節 演出劇目類型 ............................. 23
一、演出劇目及類型分類 23
二、常演劇目的選擇 ....... 26
三、外臺戲戲路的分佈及劇目安排 .......................................................... 39
第三節 定本戲的市場需求及外緣因素契機 ..... 41
一、劇本戲需求的發展趨勢 ........ 41
二、定本戲的外部特徵及各個考量 .......................................................... 44
小結 ............................................................ 47
第三章 定本戲《專諸刺王僚》的改編歷程、劇本分析與表演差異 ............................. 48
第一節《專諸刺王僚》的場次結構 ......... 49
一、場次結構比較分析 .... 49
二、版本差異與其意義 .... 53
第二節《專諸刺王僚》的念白及曲唱特徵 ........ 56
一、曲調安排 .................. 56
二、唱詞與語意 ............... 60
小結 ............................................................ 62
第四章 定本戲《鴛鴦淚》的改編、分析與版本差異 ................................................. 63
第一節 場次結構的比較分析:從《梧桐冤》到《鴛鴦淚》 ....................................... 64
一、 場次結構比較 ......... 64
二 場次異同的效果差別 68
第二節《鴛鴦淚》《梧桐冤》的曲唱特徵比較 .. 70
一、曲調安排 .................. 70
二、曲調運用 .................. 76
第三節 《鴛鴦淚》與《梧桐冤》的押韻分析 .. 80
一、韻母使用特徵 ........... 81
二、押韻形式特徵 ........... 90
小結 .......................................................... 106
第五章 結論 ..................................... 107
參考文獻 ............................................. 109
附錄 .................................................... 114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一、專書(依筆畫順序)
石光生,2013,《臺灣傳統戲曲劇場文化-儀式・演變・創新》。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呂訴上,1991,《臺灣電影戲劇史》。臺北:銀華出版部。
林鶴宜,2007,《從田野出發-歷史角度下的臺灣戲曲》,臺北市:稻鄉出版社。
林曉英、蘇秀婷,2011,《兩臺人生大戲:劉玉鶯與曾先枝》。桃園縣:桃園縣文化局。
林鶴宜,2015,《臺灣戲劇史》。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林鶴宜,2016,《東方即興劇場 歌仔戲「做活戲」上編:歌仔戲即興戲劇研究》。臺北士: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林鶴宜,2016,《東方即興劇場 歌仔戲「做活戲」下編:歌仔戲即興戲劇研究的資料類型和運動》。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邱坤良,1997,《臺灣劇場與文化變遷》。臺北市:臺原出版社。
邱坤良,2008,《飄浪舞臺:臺灣大眾劇場年代》。臺北市: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邱慧齡,2000,《茶山曲未央:臺灣客家戲》。臺北市:商周編輯顧問。
段馨君,2012,《戲劇與客家 西方戲劇影視與客家戲曲文學》。臺北市: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胡亞敏,2014,《敘事學》。臺北市:若水堂股份有限公司。
徐亞湘,2000,《日治時期中國戲班在臺灣》。臺北市:南天書局有限公司。
徐亞湘,2006,《日治時期臺灣戲曲史論:現代化作用下的劇種與劇場》。臺北市:南天書局有限公司。
徐亞湘,2006,《史實與詮釋:日治時期臺灣報刊戲曲資料選讀》。宜蘭縣: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徐亞湘,2011,《母女同行:阿玉旦。黃秀滿的客家戲曲人生》。桃園市:桃園縣文化局。
鄭榮興,2001,《臺灣客家三腳採茶戲研究》。苗栗縣:財團法人慶美園文教基金會。
鄭榮興,2011,《客家戲的榮興》。苗栗縣:慶美園文教基金會。
鄭榮興,2016,《臺灣客家戲之研究》。臺北市:國家出版社。
鄭榮興,2019,《客家戲曲》。新竹市:交大出版社。
鄭榮興、林曉英、陳芝后,2018,《客家大戲選讀《明妃》》。臺北市:國立臺灣戲曲學院。
鄭榮興主編,2019,《客家戲曲》(臺灣客家研究論文選集,11)。新竹市:交通出版社。
蘇秀婷,2005,《臺灣客家改良戲之研究》。臺北市:文津出版社。
二、期刊論文(依筆畫順序)
何慧慈,2005,<淺論客家戲曲的藝術性及發展性>。《藝術欣賞》,第一卷第六期,頁95-99。
林曉英,2002,<客家戲曲的傳承-以文化傳遞史觀的討論>。《臺灣戲專學刊》,4,頁109-132。
林曉英,2013,<採茶戲文本「張三郎賣茶」的演變-從《兄弟賣茶》談起>。《南藝學報》,7,頁41-73。
林曉英,2016,<客家戲曲的文化經驗與創作實踐:以曾先枝為例>。《關渡音樂學刊》,24期,頁75-108。
施如芳,2002,<祖師爺的「活」飯碗—外臺戲的講戲文化>。《表演藝術》,119,頁17-21。
段馨君,2007,<想像與建構:臺灣客家三腳採茶戲>。《客家研究》,第二卷第二期,,頁103-149。
段馨君,2011,<政策之下客家電視臺戲曲徵選與現代形式演出-以「新永光戲劇團」為例>。《客家研究》,第四卷第一期,頁192-234。
范揚坤,2004,<改良採茶與採茶改良>。《臺灣戲專學刊》,9,頁263-284。
曾永義,2015,<戲曲題目之題材內容概論>。《文與哲》,27,頁1-7102。
黃心穎,2001,<臺灣地區客家三腳採茶戲概述>。《元培學報》,第七期。
劉信成,1997,<從臺灣戲曲之現況談「客家戲曲」之危機>。《復興劇藝學刊》,19,頁57-64。
劉南方,2006,<當今臺灣歌仔戲改編的挑戰:從即興到定本>。《戲劇學刊》,4,頁105-131。
劉南芳,2016,<臺灣歌仔戲引用流行歌曲的途徑與發展原因>。《臺灣文學研究》,第十期,頁135-195。
劉美枝,2002,<試論客家大戲(改良戲)之興起與發展>。《臺灣戲專學刊》,第四期,頁79-108。
鄭榮興,1995,<客家採茶戲概說>。《客家》,15,頁55-56。
鄭榮興,1999,<客家採茶戲在現代社會發聲>。《傳統藝術》,1,頁6-8。
鄭榮興,2002,<民歌與戲曲-以臺灣客家傳統三腳採茶戲的歌唱形式為例>。《臺灣戲專》,4,頁1-17。
謝筱玫,2002,<胡撇仔及其歷史源由>。《中外文學》,第31卷第一期,頁157-174。
蘇秀婷,2003,<客家改良大戲之形成-兼論客家戲曲與其他劇種之互動>。《客家文化研究通訊》,第六期,頁52-82。
蘇秀婷,2009,<當代客家戲曲觀察>。《客家》,228,頁39--72。
蘇秀婷,2014,<客家丑戲《萬事由天(蛤蟆記)》研究>。《客家研究》,第七卷第一期,頁1-35。
三、學位論文(依筆畫順序)
王雲玉,2008,《箝制與競技:地方戲劇比賽的歷史解讀》,國立臺北大學傳統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文勳,2008,《客家大戲表演型態之研究》,佛光大學藝術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杜曉琪,2008,《外臺歌仔戲文本分析-以「府城秀琴歌劇團」的三個劇目為例》,國立臺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碩士論文。
周瑛芬,2011,《明華園之組織發展與展演活動管理研究所》,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行政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詩文,2016,《臺灣客家三腳採茶戲「張三郎賣茶」劇目改編之初探》,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佳玉,2012,《臺北市大龍峒保安宮家姓戲研究》,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建築與資產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進堯,2006,《龍鳳園戲劇團研究─兼論臺灣客家採茶戲的發展與演變》國立臺北大學民俗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秋華,2010,《當代臺灣客家戲曲之建構-以「榮興客家採茶劇團」為例》,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表演藝術研究所。
陳怡萱,2011,《從《錯魂記》探討現代劇場歌仔戲之表演藝術》,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戲劇學系表演藝術碩士論文。
陳玟惠,2007,《臺灣「現代劇場歌子戲」創作劇本研究--西元2001至2005年》,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論文。
馮文星,2018,《客家戲幕表戲研究》,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俊琅,2015,《客家外臺「酬神戲」表演藝術研究》,佛光大學藝術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黎育叡,2011,《從小美園到雲華園:女伶視角下的客家戲班》,國立交通大學客家社會與文化學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薛常威,2020,《客家外台戲中的笑科元素研究- 以貴鳳歌劇團的演出劇目為例》,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客家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蘇秀婷,2011,《臺灣客家採茶戲之發展及其文本形成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四、網路資料
《青天大人之梧桐怨-老奴救主》(110/03/23)
https://yvi930620.pixnet.net/blog/post/103161202
神仙歌劇團《梧桐怨》(110/0418)
https://taiwaneseopera.pixnet.net/blog/post/213888365-%E6%B0%91%E5%9C%8B%E7%99%BE%E9%9B%B6%E4%BA%8C%E5%B9%B4%E4%B9%8B%E6%AD%8C%E4%BB%94%E6%88%B2%E5%8A%87%E5%9C%98%EF%BC%8F%E4%BA%94%E6%9C%88%E4%BB%BD%E5%85%AC%E6%BC%94%E8%A1%8C%E7%A8%8B

指導教授 林曉英 黃菊芳 審核日期 2022-1-26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