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
詹宛婷(Wan-Ting Jhan)
查詢紙本館藏 |
畢業系所 |
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客家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
論文名稱 |
以行動者網絡理論探討龍潭區菱潭街社會創新擴散之研究
|
相關論文 | |
檔案 |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至系統瀏覽論文 (全文檔遺失) 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資訊系統組 TEL:(03)422-7151轉57422,或E-mail聯絡
|
摘要(中) |
本研究探討探究菱潭街興創基地的形塑發展與歷程,以及所具備的優勢、未來的困境與挑戰,並以行動者網絡理論探究地方創生政策中,行動者之間的互動對菱潭街產生的影響。研究範圍涉及地方居民、商家對菱潭街興創基地的認同,本研究的主要研究目的分為三點,分析菱潭街興創基地形成的歷程及具備的優勢及未來困境與挑戰、探究菱潭街如何結合社會創新創造價值,以及透過行動者網絡理論探究地方創生政策中,行動者之間的互動對菱潭街之影響。
本研究在菱潭街興創基地的個案背景下,分別訪談利害關係人(又稱行動者)之間的關係,並透過ANT的五個轉譯契機,進行轉譯過程分析。在分析過程中透過社會創新擴散理論的三個階段:深化培力、倍增成長、與推展外溢階段,探究三個轉譯過程藉由夥伴關係、公共政策、創新服務等完成擴散與改變。本研究方法採質性研究的方式進行,並配合文獻分析法、深度訪談法及參與觀察法三種研究方法進行整合分析、研究。
研究結論出以下三項:一、菱潭街興創基地運用有效的公私協力,透過溝通穩定網絡。二、建立合理管理費機制,擺脫依賴經費補助的困境。三、以產官學方式共創街區永續發展,建立地方特色,進而帶動人潮促進地方經濟。 |
摘要(英) |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Lingtan Street, its strengths and future challenges, and leverages actor-network theory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actors on Lingtan Street in the context of local revitalization policies. The scope of the study involves the local residents and businessmen′s identification with the Lingtan Street Creative Hub, and the main objectives are divided into three points: to analyze the formation process and the advantages of Lingtan Street Creative Hub, as well as future challenges and dilemmas; to explore how Lingtan Street integrates social innovation to create value; and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actors in the local revitalization policy on Lingtan Street through the actor-network theory (ANT).
In this study, we interviewed stakeholders (also known as actors) of Lingtan Street Creative Hub. We analyzed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through the five translation opportunities of ANT. In the analysis process, the three stages of social innovation diffusion theory are explored: deepening, upscaling, and outreaching, and their effects on the three translation processes of diffusion and change through partnerships, public policies, and innovative services. The study is conducted through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and analyzed through literature reviews, in-depth interviews, and participant observations.
The study concludes with the following three points: First, the Lingtan Street Creative Hub utilizes effective public-private collaboration to stabilize the network through communication. Second, the Hub establishes a reasonable management fee mechanism to resolve the dilemma of relying on public funding subsidies. Third, the Hub creates 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district by means of industry, government and academia cooperation, thus establishing lo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moting the local economy by driving foot traffic. |
關鍵字(中) |
★ 菱潭街 ★ 行動者網絡理論 ★ 轉譯 ★ 社會創新擴散 |
關鍵字(英) |
★ Lingtan Street ★ Actor Network Theory ★ Translation ★ Social Innovation Diffusion Theory |
論文目次 |
摘要 i
ABSTRACT ii
誌謝 iv
目錄 v
圖次 vii
表次 v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5
第三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 7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範圍 9
第五節 研究倫理 1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5
第一節 相關文獻檢閱 15
第二節 地方創生 27
第三節 社會創新擴散 34
第四節 行動者網絡理論 39
第三章 龍潭區菱潭街個案分析 47
第一節 龍潭區的介紹 47
第二節 菱潭街興創基地的形成 50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55
第一節 菱潭街行動者網絡理論分析 55
第二節 菱潭街興創基地的社會創新擴散 68
第三節 綜合討論 7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83
第一節 研究結論 83
第二節 研究建議 85
參考文獻 87
附錄 93
附錄一 訪談知情同意書 93
附錄二 訪談題綱 95 |
參考文獻 |
壹、中文部分
王佳煌、潘中道等譯(2002)。當代社會研究方法—質化與量化途徑。臺北市:學富文化。
王弈文(2019)。藝術節慶主導地方創生之研究—以台灣好基金會於台東池上的文化規劃為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市來廣一郎(2019)。熱海重生:地方創生的典範。臺北市:天下雜誌。
吳思華、溫肇東、馮國卿(2002)。建構以知識管理為內涵之虛擬創新育成中心, 大中華管理學術論著與案例系列之高新科技管理,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345-366。
李永萍(2021)。創生方舟:社區的文藝復興,在廢墟中找到鑽石。臺北市:時報文化。
李和謙(2018)。迪化街USR行動者網絡理論分析。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 出版,臺北市。
李承嘉(2005)。行動者網絡理論應用於鄉村發展之研究:以九份聚落1895-1945年發展為例。地理學報,39,1-30。
李俊宇(2013)。宜蘭縣員山鄉休閒農業創新擴散及區域創新系統之研究。佛光 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宜蘭縣。
林罡谷(2021)。以行動者網絡理論探討地方創生團隊與公部門互動—以新竹縣峨眉鄉十二寮為例。清華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侯惠香(2019)。社區總體營造、文化創意產業與地方創生發展之研究—以竹田鄉為例。屏東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施建生(2005)。偉大經濟學家熊彼德。台北市:天下文化。
洪榮志(2016)。文化創意產業群聚活化凋敝社區的開創歷程:行動者網絡理論的觀點。中山大學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張堯卿、梁慧雯(2018)。以行動者網絡理論檢視高中教師跨學科領域課程設計之研究。科學教育學刊,26,442-444。
張惠雯(2017)。探討行動購物使用者持續採用之意圖—結合期望確認理論與創新擴散理論。亞洲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張舒涵(2016)。探討國小教師在數位閱讀寫作推動初期的困境。國立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市。
莊凱詠(2015)。以行動者網絡理論分析大山北月服務創新之歷程與結果。國立清華大學服務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陳志誠(2020)。社區產業發展與地方創生推動之研究—以嘉義民雄鄉興中社區為例,南華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陳幸宜(2021)。社區產業與地方創生發展之研究—以台南市三股社區為例,台南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陳怡心(2018)。從行動者網絡理論觀點但就水資源課程的生成與轉譯歷程,國立師範大學教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彭瑞金(2014)。龍潭鄉志上卷、下卷。桃園縣:龍潭鄉公所。
鈕文英(2019)。質性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臺北市:雙葉書廊。
黃柏欽、侯傑智、陳家祥(2017)。以創新擴散及創新抵制理論檢視共享經濟信任 機制,管理評論,36(4),39-54。
黃智彥、張文龍、李蕙玲、賴明信(2011)。以社會網絡分析驗證稻米產業的創新 擴散,東吳經濟商學學報,73,67-108。
楊佳翰、黃舜農(2020)。空間創生的社會創新模型建構:以創新擴散理論為視角,科技管理學刊,25(4),109-136。
葉至誠、葉立誠(1999)。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臺北:商頂文化。
劉昆彥(2020)。地方創生成功關鍵的因素探討—以台南市無米樂社區為例,國立澎湖科技大學觀光休閒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澎湖縣。
劉昱宏(2020)。複合式養生園區之研究—創新擴散理論模式之應用,朝陽科技大學博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蔡宜錚(2020)。以地方創生觀點探討鄉村地區產業振興策略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蔡富湞(2019)。台灣地方創生策略之研究—以產業六級化為例,台北教育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鄭仲君(2015)。非營利組織創新擴散之研究:菩提長青村案例分析,暨南國際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
賴亞蓉(2021)。綠色行銷、消費價值和綠色創新產品的採用之整合模式,以刺 激-機制-反應模式及創新擴散理論為基礎,南華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賴鳳霙(2011)。農民市集的形塑與發展:以臺中合樸農學市集為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賴鳳霙、譚鴻仁(2011)。台中合樸農學市集的形成過程:行動者網絡理論的觀點,地理研究,54,19-42。
謝子涵(2018)。借鏡日本地方創生,啟發臺灣未來推動地方創生的新思維,台灣經濟論衡,16(4),41- 55。
謝蕎羽(2013)。探討傳統產業轉型文化創意產業之創新擴散過程—個案實務訪談,南台科技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
鍾明光(2012),利用行動者網絡理論檢視公眾參與地理資訊系統對社區發展轉向之影響—以美濃黃蝶翠谷為案例,地理學刊,64,21-44。
貳、英文文獻
Biggs R, Westley F & Carpenter, S.(2010). Navigating the back loop: fostering social innovationand transformation in ecosystem management. Ecology and Society, 15(2).
Hung-Wei Chen and Fu-Ren Lin.(2008). Evolving Obligatory Passage Points to Sustain Service Systems: The Case of Traditional Market Revitalization in Hsinchu City, Taiwan.
Mahdjoubi,D.(1997). Social innovation: Integrating learning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Morelli, N.(2014). Challenges in Designing and Scaling-up Community Services, Fourth ServiceDesign and Innovation Conference (ServDes).
Mortati, M. & Villari, B.(2014). Design for Social Innovation: Building a Framework of Connection between Design and Social Innovation. Fourth Service Design and InnovationConference (ServDes).
Mulgan, G.(2006). The process of social innovation.1(2),145-162.
Murray R., Caulier-Grice J., Mulgan G.(2010). The Open Book of Social Innovation. London: The Young Foundation and Nesta.
Rogers, E.(1962). Diffusion of Innovations, 5th Edition. Simon and Schuster.
參、網路資源
105 年度全國客家人口暨語言基礎資料調查研究,2016,臺北,客家委員會研究 報告,https://www.hakka.gov.tw/Content/Content?NodeID=63&PageID=38317
109年10月縣市人口性比例及人口密度,2020,內政部戶政司全球資訊網,
https://www.longtan-hro.tycg.gov.tw/home.jsp?id=126&parentpath=0,1
https://www.ris.gov.tw/app/portal
近山客家地區,桃園市政府客家事務局, http://hakkadata.tycg.gov.tw/eventWeb/mdp/index.aspx
客家文學廊帶,桃園市政府客家事務局,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e4vPU6rtwOOUlfuH8-xF1of2tq4TWiVu/view
桃園市總人口數,桃園市政府民政局,https://cab.tycg.gov.tw/index.jsp
桃園地方人創生事,桃園市政府研究發展考核為員會,https://reurl.cc/NpxO55
龍潭的行政區域,龍潭區戶政事務所,
龍潭區人口總數,龍潭區戶政事務所,https://www.longtan-hro.tycg.gov.tw/
龍潭區地理位置,桃園市龍潭區公所, https://www.longtan.tycg.gov.tw/home.jsp?id=10&parentpath=0,1,7 |
指導教授 |
陳定銘
|
審核日期 |
2022-6-28 |
推文 |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
網路書籤 |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