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107727007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29 、訪客IP:18.220.106.241
姓名 張育慈(Yu-Tzu Chang)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系客家社會文化碩士班
論文名稱 女性參政與社會資本之運用:以新竹縣為例
相關論文
★ 女性在客家喪禮的性別階序與文化意涵:以苗栗地區為例★ 新移民二代文化認同之相關分析── 以桃園市觀音區為例
★ 宗族發展與文化保存─以楊梅鄭氏「道東堂」為例★ 客家地區越南配偶微型創業之研究--以南桃園為例
★ 臺灣慢城創生與客家鳳林慢活★ 青年返鄉與在地實踐:以桃園藝文陣線為例
★ 客家女同志出櫃談:性別與族群間★ 女性財產繼承問題之探討-以桃園地區客家女性經驗出發
★ 原客族群互動的社會資本:以大溪南興社區參與為例★ 從《茶金》電視劇探討客家之宗族、性別與國族
★ 客家田園城市的魅力:以社會投資報酬分析「臺北客家農場」個案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至系統瀏覽論文 (2024-9-30以後開放)
摘要(中) 近年來臺灣女性參政的比例在數字上不斷突破,2016年,臺灣人民選出第一位女性總統蔡英文,這是繼2000年臺灣出現第一位女副總統後,可說是女性參政最具象徵意義的進展;2018年地方選舉結果,女性縣市長從四年前的兩席、大幅成長到七席,首度超過三成(31.8%),女性議員比例33.66%更創下新高。但臺灣部分縣市地方鄉鎮的女性參政的情況卻不盡相同,部分選區女性參選踴躍、當選比例也不錯,也有些地方需要靠婦女保障名額,以達成或促使女性投身參選。反之,有些鄉鎮選區竟不僅沒有女性的縣市議員當選,甚至是沒有女性參選的處境,全臺又以新竹縣的情況最為嚴峻。
針對上述現象,本研究選擇新竹縣作為田野場域,在回顧過去相關文獻後,將社會資本作為主要研究概念,並以受訪者的族群、宗親、社團參與,以及派系資本作為訪談主軸,除了觀察新竹縣的地方政治文化外,同時釐清在新竹縣政治場域中所需具備的社會資本,以及了解性別在地方政治文化中的作用。
研究結果發現,所有的社會資本中,在新竹縣選舉中最具影響力的為宗親資本,宗親文化也同時影響的新竹縣的地方政治。另外,新竹縣的政治參與確實存在性別差異,當性別成為候選人在政治場域中累積社會資本的因素時,女性候選人無論是在何種社會資本的累積,途徑和方式都與男性有所不同;此外,當女性要將社會資本轉化於政治場域時,只要是在橋接策略上運用得當,同樣會處於優勢,但這個優勢有時卻可能同時更加性別刻板印象的,故女性社會資本的轉化,放在在地政治結構中,並非是單一而是交織且複雜的。
摘要(英) In recent years, a noticeable increase in the proportion of women participating in politics in Taiwan. In 2016, Tsai Ing-wen became Taiwan’s first female president. This is the most symbolic representation of female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since Taiwan′s first female vice president appeared in 2000. The results of the 2018 local election, female county mayors have grown significantly from two seat to seven seats and the proportion of female councillors has reached a high of 33.66%. However, the situation of women participating in politics in some counties in Taiwan is not the same. In some places, snot only have no female councillors elected, but even have no female candidates. The situation in Taiwan is the most severe in Hsinchu County.
In response to the above phenomenon, this study selected Hsinchu County as the field site and used social capital as the main research concept. In addition to observing the local political culture of Hsinchu County, it also clarifies the social capital required in the political field of Hsinchu County and understands the role of gender in local political culture.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found that among all social capitals, the most influential in the election of Hsinchu County was the clan capital. In addition, there are gender differences in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in Hsinchu County. No matter what social capital accumulation, female candidates have different ways and means than men. In addition, when women want to transform social capital into the political field, as long as they use the bridging strategy properly, they will also have an advantage, but this advantage may sometimes be more gender stereotyped at the same time. Transformation, placed in the local political structure, is not singular but intertwined and complex.
關鍵字(中) ★ 女性
★ 政治參與
★ 社會資本
關鍵字(英)
論文目次 摘要 I
Abstract II
第一章 緒論 1
一、前言 1
(一)研究背景與動機 1
(二)研究問題與目的 4
(三)小結 5
第二章 文獻回顧 6
一、女性與政治參與 6
(一)政治參與之定義與類型 6
(二)女性政治參與 9
(三)政治需求面 16
(四)社會供給面 21
二、社會資本 25
(一)社會資本之內涵 25
(二)社會資本的類型及對政治參與的影響 28
(三)社會資本研究中的性別討論 31
第三章 客家地區政治參與 36
一、客家地區選舉文化 36
(一)族群 37
(二)宗親文化盛行區 39
(三)派系 42
(四)社團活動參與 44
二、新竹縣女性參政情況 45
(一)女性政治參與的城鄉差距 45
(二)近十年新竹縣女性參政的改變 48
第四章 研究方法及訪談設計 56
一、研究方法 56
(一)研究方法 56
(二)研究流程 56
二、訪談設計 58
(一)訪談對象 58
(二)訪談實施 58
(三)訪談方向及內容 60
第五章 族群與宗親資本 62
一、族群與通婚社會資本之運用 63
(一)族群社會資本的累積與運用 63
(二)族群資本中的性別因素 74
(三)小結 82
二、宗親資本之運用 84
(一)宗親文化盛行區 84
(二)宗親資本在選舉中的運用與轉化 86
(三)宗親中的性別文化 90
(四)宗親政治與政黨偏好 96
(五)小結 101
第六章 社團參與與派系資本 104
一、社團參與資本之運用 104
(一)社團參與資本的累積 105
(二)社團類型與資本累積的差異 111
(三)社團參與中的性別差異 114
(四)小結 120
二、派系資本之運用 121
(一)地方派系的發展 122
(二)派系資本的運用 126
(三)派系資本中的性別差異 132
(四)小結 135
第七章 結論與討論 140
一、主要研究發現 140
(一)宗親資本在新竹縣選舉中最具影響力 140
(二)派系運作中的政黨色彩被淡化 141
(三)政治場域中女性社會資本的轉化是交織而複雜的 142
(四)新興網路資本成為候選人新的橋接管道 144
(五)總結 144
二、田野現場再思考 145
(一)社團活動對政治場域的帶來影響 145
(二)竹北開展了新竹縣選舉新空間 146
(三)婦保名額為女性參政帶來的機會與困境 148
三、研究限制 149
參考文獻 151
附錄一 訪談問題 161
參考文獻 Halpern, David 著,黃克先、黃惠茹譯,2008,《社會資本》。臺北:巨流。 (Social Capital.2005)
Nan Lin著,林祐聖、葉欣怡譯,2005,《社會資本》,臺北,弘智。(Social Capital: A Theory of Social Structure and Action.2001)
方建龍,2018,〈新埔鎮長帶領林姓宗親力挺 楊文科承諾均衡鄉鎮發展資源〉,民眾日報:https://reurl.cc/OXnnGA。取用日期:2021年3月31。
王保鍵,2008,《立委單一選區對客家族群政治參與之影響》。臺北: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王保鍵,2020,〈選舉制度與族群政治:以新竹縣立法委員選區劃分為例〉。《選舉研究》27(2):1-48。
王雯君,2005,〈婚姻對女性族群認同的影響〉。《思與言》43:119-178。
王業立、蔡春木,2005,〈從對立到共治:臺中縣地方派系之轉變〉。《政治科學論叢》21:189-216。
全國法規資料庫,(2022修正)。地方制度法:https://reurl.cc/e3rL9K。取用日期:2022年7月6日。
江素慧,1996,《女性政治菁英之研究——以民進黨公職女性人員為例》。臺北: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系碩士論文。
羊正鈺,2018,〈這麼多的青年參政,阿是選得上嗎?〉,關鍵評論:https://reurl.cc/Gr8WMy。取用日期:2019年5月6日。
何來美,2007,〈解嚴後客家族群投票行為取向的流變〉。臺灣客家社會運動20年學術研討會。臺北:國立臺灣大學。
何來美,2008,〈解嚴後客家族群投票行為取向的流變〉。收錄於張維安、徐正光、羅烈師主編,《多元族群與客家:臺灣客家運動20年》,頁242-273。新竹市:臺灣客家研究學會。
何明修,2006,〈臺灣工會運動中的男子氣概〉。《臺灣社會學刊》36;65-108。
吳邦禹,2020,〈從婦女保障名額到性別比例原則〉。罔市電子報:https://reurl.cc/2bAN2v。取用日期:2021年4月16日。
吳俊德,2019,〈太陽花學運前網路使用對民眾參與抗議活動的影響〉。《法政學報》28:13-33。
吳重禮、李世宏,2005,〈政治賦權、族群團體與政治參與:2001年縣市長選舉客家族群的政治信任與投票參與〉。《選舉研究》94(5):69-115。
呂秀蓮,1977,《新女性主義》。臺北:拓荒者。
李秉芳,2022,〈鄭朝方宣布參選竹北市長,強調「世代比政黨更重要」,有望與國民黨林為洲對決〉。關鍵評論:https://reurl.cc/M0EKL3。取用日期:2022年6月30日。
李彬,2017,〈臺灣地方派系權力結構與政治功能〉。《九鼎》120:49-53。
沈延諭,2006,《族群政治:臺灣客家族群的政治文化與投票行為》。臺中:東海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
沈延諭、王業立,2006,〈「宗親政治」之初探〉。發表於「2006年臺灣政治學會年會暨 『再訪民主:理論、制度與經驗』學術研討會」。臺北:臺北大學主辦。
亞太新聞網,2018,〈新埔鎮林姓宗親會力挺勝選,楊文科:更加努力均衡城鄉資源〉。亞太新聞網:https://reurl.cc/Y9N2Z0。取用日期:2022年3月18日。
周碧娥,1995,〈牝雞司晨?——婦女與政治〉。《婦女研究十年—婦女人權的回顧與展望討論會。臺北:臺灣大學婦女研究室。
林廷霖,2014,《女性菁英政治參與之分析——以臺北市第十一屆(2010-2014)女性議員為例》。嘉義: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
林宜槿,2012,《臺灣基層女性參政困境之分析——以縣市議員為例》。臺南: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宜瑾,2012,《臺灣基層女性參政困境之分析——以縣市議員為例》。臺南: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南,2007,〈社會資本理論與研究簡介〉。《社會科學論叢》1(1):1-32。
林政緯、陳慧菁,2016,〈2014年金門地方選舉組織動員及選舉因素分析:以第六屆縣長選舉為例〉。《中國地方自治 》69(10):33-48。
林倖妃,2018,〈從金脈到人脈,政二代贏在起跑點?〉。《天下雜誌》652:92-95。
林珮婷,2013,《性別化的社會資本及其政治效果:以同鄉會為例》。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博士論文。
林珮婷,2014,〈男女有別?社會資本使用於政治場域的類型初探〉。《選舉研究》2(21):81-112。
林國明,2016,〈審議造就積極公民?公民審議、社會資本與政治參與〉。《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28(2):133-177。
林澤民、蘇彥斌,2015,〈臺灣快閃政治-新媒體、政黨與社會運動〉。《臺灣民主季刊》12(2):123-159。
林聰吉、楊湘齡,2008,〈臺灣社會資本的分佈及其民主效果》。《東吳政治學報》26(2):39-81。
邱花妹,1996,《「自主」工會運作的性別政治:台南紡織工會的個案研究》。新竹: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連枝,2004,《影響客家女性公民社會參與因素之探討——以苗栗縣志願性服務團體為例》。嘉義:國立中正大學社會褔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姜貞吟,2005,〈兩性參政之現況問題與未來展望〉。《國家政策季刊》4(1):33-68。
姜貞吟,2009,〈女性作為政治行動者:臺灣女性參政圖像的反思〉。《臺灣社會研究》76:277-316。
姜貞吟,2011,〈男性不在場:臺灣女性參政的性別階序格局〉。《臺灣社會研究季刊》83:179-240。
姜貞吟,2016,〈桃竹苗客家地區宗親政治下的女性參政〉。《婦研縱橫》104:19- 30。
姜貞吟,2017,〈從婦女保障名額談女性參與政治之進展〉,行政院性別平等處:https://reurl.cc/o9qZ3V。取用日期:2021年3月31。
姜貞吟,2020,《女歸成神》。桃園:中大出版社、遠流。
客家委員會,2017,《105年度全國客家人口暨語言基礎資料調查研究》。臺北:客家委員會。
洪家殷,1996,〈論我國婦女當選保障名額之規定〉。《東吳法律學報》9(1):151-189。
洪菽珮,2013,《女性菁英政治參與之分析——以臺南市第一屆女性市議員為例》。嘉義: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
范振乾,2002,《存在才有希望:臺灣族群生態客家篇》。臺北:前衛出版社。
風傳媒,2022,〈新竹縣市合併衝擊高虹安選情?郭正亮:不會講客家話很難選〉。風傳媒:https://reurl.cc/EpmAnK。取用日期:2022年2月18日。
孫榮光,2016,〈族群、性別與政治立場在2012年總統選舉中的糾葛:桃竹苗地區民眾對蔡英文客家身分的解讀〉。《國立金門大學學報》6(2):43-61。
徐正光、蕭新煌,1995,〈客家族群的語言問題:臺北地區的調查分析〉。《中 研院民族所資料彙編》10:1-40。
徐偉閔,2005,《選舉與地方派系關係之研究——新竹縣市的個案分析(2000~2005年)》。臺北:中國文化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鳳珠,2008,《客家家庭閩南媳婦的困境、調適與認同》。新竹:國立交通大學客家社會與文化教師碩士在職專班。
高永光,2000,〈「城鄉差距」與「地方派系影響力」之研究—1998年台北縣縣議員與鄉鎭市長選舉的個案分析〉。《選舉研究》7(1)53-85。
婦女新知基金會,2018,〈女性縣市長突破三成,女性參政仍是邊緣點綴?〉。婦女新知基金會:https://reurl.cc/l0AD0d。取用日期:2019年5月6日。
張世熒、許金土,2004〈社會關係取向對選民投票行為之影響:2001年金門縣長選舉個案研究〉。《中國行政評論》13(4):143-175。
張芳華,2016,《制度變遷、社會資本、政治參與——三者之間的關係》。臺北:政大。
張容慈,2016,《策略性投票與選舉制度:棄保效應的個案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翰璧,2007,〈社會與文化客家婦女篇〉。收錄於徐正光編,《臺灣客家研究概論》,頁111-131。臺北:行政院客家委員會、臺灣客家研究學會。
張馨方,2010,《美濃鎮吉洋地區閩客關係之研究》。臺南:國立臺南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梁雙蓮,1989,〈婦女與政治參與〉。收錄於徐正光編,鄭至慧、梁雙蓮編,《婦女與政治參與》,頁5-46。臺北:婦女新知基金會。
梁雙蓮、顧燕翎,1995,〈臺灣婦女的政治參與——體制內與體制外的觀察〉。收錄於劉毓秀編,《臺灣婦女處境白皮書》,頁95-143。臺北:時報文化。
盛治仁,2006,〈單一選區兩票制對未來臺灣政黨政治發展之可能影響探討〉《臺灣民主季刊》3(2):63-85。
莊文忠、林瓊珠、鄭素芬、張鐙文,2017,〈婦女保障名額制度與選舉競爭對女性參政的影響:以2000年至2010年縣市議員選舉為例〉。《臺灣政治學刊》22(2):1-46。
許佳瑜,2017,〈總統搶當客家人!馬英九客語最溜,也最會「拉關係」〉。聯合新聞:https://reurl.cc/Op6NoX。取用日期:2022年2月18日。
許翠谷,2002,《影響我國女性政治參與之因素分析——以第四屆女性立法委員為例》。高雄: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秋永,1993,《政治參與》。國立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主編。臺北:幼獅。
陳宏義,2005,《金門的投票行為研究》。臺北:東吳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
陳東升、陳端容,2002〈跨族群政治網絡的形成及其影響因素〉。《臺灣社會學》4:119-157。
陳彥廷,2016,〈當政黨只是拆卸重組的招牌:新竹縣選舉啟示〉。報導者:https://reurl.cc/e3km6L。取用日期:2022年5月27日。
陳素秋,2015,〈鑲嵌於性別符碼體系的社會資本生產與運用:以臺灣兩個社區的女性參與為例〉。《臺灣社會學》30:99-139。
陳雅玫,2016,〈學生臉書使用與政治參與:以太陽花學運為例〉。《中國行政評論》22(4):61-91。
陳麗雅、王業立,2019,〈民進黨為何攻不下農會?以2017年臺中市潭子區、大雅區農會選舉為例〉。《政治科學論叢》82:115-152。
傅仰止、張心潔,2014,〈性別化的社會資本及配偶網絡〉。《社會科學論叢》。8(2):125-1651。
彭芸,2004,〈我國大學生的媒介使用、社會資本與政治信任對象之關聯性研究〉。《新聞學研究》79:91-133。
彭渰雯,2018,〈婦女運動與政治〉。《性別向度與臺灣社會》(黃淑玲、游美惠編),頁150-169。臺北:巨流。
彭鳳貞,2013,《桃竹苗客家選票之穩定與變遷研究——1985~2012新竹縣的跨性別分析》。臺北: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委託研究案(成果報告)。
彭鳳貞,2015,《桃竹苗客家選票之穩定與變遷研究——以桃園市為焦點的跨時性分析》。臺北:行政院客家委員會委託研究案(成果報告)。
曾士軒,2014,《臺灣客家族群政治態度跨時序分析》。桃園:國立中央大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程遠述,2019,《63%曾涉貪污、買票、黑道!揭開臺灣議長權力魔戒的祕密》。未來城市:https://reurl.cc/WrAz89。取用日期:2022年5月24日。
黃旭昇,2018,〈發表客家政策,侯友宜煞猛打拚學客語〉。中央通訊社:https://reurl.cc/NXLyZp。取用日期:2021年3月31。
黃長玲,2001,〈從婦女保障名額到性別比例原則─兩性共治的理論與實踐〉。《問題與研究》40(3):69-82。
黃長玲,2012,〈差異政治的形成:1946年婦女保障名額制定的歷史過程〉。《政治科學論叢》52:89-116。
黃美珠,2019,〈藍綠難抉擇!林光華:竹縣第一選區林姓宗親開放選擇〉。自由時報:https://reurl.cc/8yLN2X。取用日期:2021年3月31。
黃源協、莊俐昕、劉素珍,2011,〈社區社會資本的促成、阻礙因素及其發展策略:社區領導者觀點之分析〉。《行政暨政策學報》52:87-130。
楊婉瑩,2000a,〈婦女的政治機會結構析論〉。《國立中山大學社會科學季刊》2(4):65-96。
楊婉瑩,2000b,〈選舉制度對婦女參政影響之評估〉。《理論與政策》14(4):71-90。
楊婉瑩,2001,〈性別差異下的立法院〉。《政治科學論叢》15:135-169。
楊婉瑩,2007,〈政治參與的性別差異〉。《選舉研究》14(2):53-94。
楊婉瑩、林珮婷,2011,〈當「男女有別」變成「男女不平等」 性別角色認知與政治效能感 〉。《女學學誌:婦女與性別研究》29:121-172。
楊舒偉,2010,《新竹縣客家族群選舉動員變遷之研究》。臺中:東海大學政治系碩士論文。
熊瑞梅、張峰彬、林亞鋒,2010,〈解嚴後民眾社團參與的變遷〉。《臺灣社會學刊》44:55-105。
熊瑞梅、楊天盾、杜業榮、盧科位,2020,〈社會交換視角下的信任——性別與異質性的社會資本〉。《歐美研究》50(2):433-481。
趙永茂,2002,《臺灣地方政治的變遷與特質》。臺北:翰蘆出版社。
趙鼎新,2007,〈新聞、大眾輿論和運動〉。《運動和革命:理論更新與中國經驗》(趙鼎新編),頁319-343,臺北:巨流。
劉佩怡,2005,〈臺灣的「宗親政治」形成的初探——以桃園縣為個案分析〉。《人文學報》29:19-36。
劉嘉薇,2014,〈民眾政黨認同、媒介選擇與紅衫軍政治運動參與〉。《政治學 報》58(4):101-126。
劉嘉薇,2019,《客家選舉政治—影響客家族群投票抉擇因素的分析》。臺北:五南。
潘維庭,2022,〈竹北市長選舉竟比縣長還熱門?4黨「高規格」競逐 知情人士曝2大優勢〉。風傳媒:https://reurl.cc/NAeK9m。取用日期:2022年6月30日。
蔡佳泓、陳陸輝,2015,〈「中國因素」或是「公民不服從」?從定群追蹤樣本探討太陽花學運之民意〉。《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27(4):573-603。
蔡孟尚,2018,〈「支持客家人」竹縣出現上百面詭異紅布條,疑與縣長選舉有關〉。自由時報:https://reurl.cc/DdjGk6。取用日期:2022年1月20日。
蔡宗珍,1997,〈關於民意代表之婦女保障名額條款的另類思考〉。《婦女與兩性研究通訊》44:5-7。
鄭夙芬,2009,〈族群、認同與總統選舉投票抉擇 〉。《選舉研究》16(2):23-49。
鄭朝日,2011,《派系、宗親會與選舉動員之研究——新竹縣個案為例》。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公共事務與公民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蕭長展,2020,〈2020新國會數據解析:臺灣女性立委逾四成亞洲最高、中國國民黨平均57歲最高齡〉。沃草:https://reurl.cc/rabKMN。取用日期:2021年4月16日。
蕭新煌,黃世明,2001,《臺灣客家族群史:政治篇(下)》。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鮑渤,2019,〈臺灣大選「客家妹大鬥客家女婿」〉。思考HK:https://reurl.cc/44rZbV。取用日期:2022年1月20日。
簡舒培,2021,《性別比例原則對政黨政治甄補的影響——民進黨中央黨職女性菁英的政治參與》。臺北: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系碩士論文。
關鍵評論,2019,〈【太陽花五週年】議場糾察組長黃燕茹:我的「運動傷害」來自社運參與者互相攻擊〉。關鍵評論:https://reurl.cc/ZAoMWg。取用日期:2022年6月18日。
蘇萱,2012,《政治二代背景與候選人得票率之關係》。臺北:東吳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
蘋果新聞,2019,〈李佳芬固樁新竹客家庄,新竹操盤手喊得票逾6成 〉。蘋果新聞網:https://reurl.cc/44lzkv。取用日期:2022年2月18日。
Anderson, Benedict, 1991, Imagined communities: reflections on the origin and Spread of nationalism, Verso, London.
Burt, Ronald S, 1998, “The Gender of Social Capital.” Rationality and Society 10: 5-46.
Huang, Chang-ling, 2016, “Reserved for Whom? The Electoral Impact of Gender Quotas in Taiwan.” In Pacific Affairs 89(2) Pp.325-343.
Miyata, Kakuko, Ken’ichi Ikeda, Tetsuro Kobayashi, 2008, “The Internet, Social Capital, Civic Engagement, and Gender in Japan.” Pp. 206-233 in Social Capital: An International Research Program, edited by N. Lin and B. Erickso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Kavanagh, Dennis,1995. Election Campaigning: The New Marketing of Politic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Lowndes, Vivien, 2004, “Getting on or Getting by? Women, Social Capital and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The British Journal of Politics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6(1): 45-64.
McClintock, Anne, 1995, “No Longer in a Future Heaven. Nationalism, Gender and Race.” Pp. 352-358 in Imperial Leather: Race, Gender, and Sexuality in the Colonial Contest, edited by Geoff Eley and Ronald Grigor Suny.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Muller, E, 1979, Aggressive Political Participatio.,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Scaff, Lawrence A, 1975. Participation in the Western Political Tradition: A Study of Theory and Practice. Arizona: The University of Arizona Press.
Tindall, David and Jeffrey Cormier, 2008, “Gender, Network Capital, Social Capital, and Political Capital: The Consequences of Personal Network Diversity for Environmentalists in British Columbia”. Pp. 282–307 in Social Capital: An International Research Program, edited by N. Lin and B. Erickso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Verba, Sidney and Norman Nie, 1972. Participation in America: Political Democracy and Social Equality. New York: Harper & Row.
指導教授 姜貞吟 審核日期 2022-9-26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