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105728005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34 、訪客IP:18.223.195.127
姓名 劉于慈(Yu-Tzu Liu)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系客語碩士班
論文名稱 客家兒童電視節目製播的文本分析:以客家電視兒童節目『麽个麽个』為例
相關論文
★ 台灣戰後美容技藝的發展與傳承之探討1950-2017★ 泰國華人族群認同之比較:以泰國潮州人與客家人為例
★ 客家特色食品的文化經濟分析 -桃園市蘿蔔乾產業的生產、中介與消費★ 地方農特產之形塑與發展-以銅鑼杭菊為例
★ 地方節慶的轉化與再創:以桃園龍潭端午節慶為例★ 東南亞移民與移工的消費現象:以中平商圈為例
★ 桃園大溪地方活動之演進與轉型★ 美貌中介者:以信義區、中壢區百貨保養品專櫃活動人員為例
★ 臺灣節慶設計師作為文化中介者之研究-以桃園仙草花節導入形象設計為例★ 地方產業意象的形成與轉變 –以龍潭茶產業為例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本研究主旨在探究臺灣客家兒童電視節目文本,針對電視節目的製作與文字內容進行考察,透過客家電視台具有代表特色的四縣腔客語兒童節目『麽个麽个』做為分析,來瞭解臺灣客家兒童電視節目文本的結構與內涵。
就此,研究問題欲瞭解兒童客語教學符號與論述的電視兒童節目製作者,如何藉助電視節目製作技術慣例與手法風格運作所展現論述型態與呈現手法,將客語兒童教學節目特色逐步建構而出?節目中文本操作呈現了何種主要核心模式與特質其意義又為何?在電視節目的產製理論分析與兒童語言學習的理論下從掌握整體節目的製作人、幕後技術群、以及呈現演繹關鍵的主持人所扮演的功能,並以電視媒介中媒介產製、涵化理論,輔以認知學習相關理論作為研究基礎,最後從中分析、歸納節目製作文本的內容訊息和形式表達之特質。本研究採質化的研究方法,透過節目內容文本、觀察、訪談等方式收集資料;第一為半結構式深度訪談法,針對節目製作團隊的主要工作成員進行訪談,以期有效回答節目內容製作、企劃安排等相關問題,如何賦予傳遞「幼兒」此特殊閱聽人貼近客家,其中創新性元素的呈現方式與空間,第二為內容分析法,進一步分析節目內容架構與客語表達之學習詞彙類項特質,了解語言表層現象背後淺藏的文化深層結構,傳遞給受眾閱聽人幼兒之目的功能。
研究結果顯示:一、節目製作融入多樣創新元素,包含詞彙教學與主持人屬性包裝、​​原創主題寓意動畫、流行音樂元素加入,並透過不同單元形式的呈現以「大自然生活」為主軸,讓閱聽人透過多重視角投入節目收看。二​​、客語兒童節目的受限,其為因應目標閱聽人幼兒的需求,節目並非全程使用客語,客語情境比例橋段相對較低,訪談得知缺乏兒童每階段發展歷程所需的專家參與其中設計節目。三、節目中客語呈現教學詞彙進行內容分析,得知詞彙使用量最多類別依序為;名詞類動物、謂語類動詞,較抽象之名詞如時間用語、遊戲等數量較缺乏。四、缺乏貼近兒童創新性的客家語言詞彙、圖像及日常的客家想像或現代兒童的生活,也就是兒童閱聽人存在著差異。
摘要(英)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explore the text of Hakka children′s TV programs in Taiwan, and to investigate the production and text content of TV program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Hakka TV′s representative Hakka children′s program "Mo Ge Mo Ge" in four counties, we can understand Taiwan The structure and connotation of Hakka children′s TV program text.
In this regard, the research question wants to understand how the TV children′s program producers who want to understand the symbols and discourses of children′s Hakka language teaching, with the help of TV program production technology conventions and techniques and styles, show the type of discourse and presentation techniques, and gradually constru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akka language children′s teaching programs. out? What are the main core mod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ext manipulation in the program, and what is the significance?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the production system of TV programs and the theory of children′s language learning, from mastering the functions of the producers of the overall program, the behind-the-scenes technical group, and the presenters who play the key role in present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and use the media in the TV media to produce, cultivate, and cultivate. Theory, supplemented by the relevant theories of cognitive learning as the research basis, and finally analyzes and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ntent, information and formal expression of program production texts. The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 used in this study collects data through program content texts, observations, interviews, etc. The first is the semi-structured in-depth interview method, which is to conduct interviews with the main working members of the program production team,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answer the program content production, Planning arrangements and other related issues, how to give the special audience of "children" to be close to Hakka, in which innovative elements are presented in the way and space, and the second is the content analysis method, which further analyzes the program content structure and Hakka language expression learning vocabulary. To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anguage, to understand the deep cultural structure behind the surface phenomenon of language, and to pass it on to the purpose function of the audience, the readers and the children.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program production incorporates a variety of innovative elements, including vocabulary teaching and host attribute packaging,​​​​original theme implication animation, and pop music elements. Let the audience watch the program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2. The limitation of Hakka language children’s programs is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target audience and children. The program does not use Hakka language throughout the whole process, and the proportion of Hakka language situations is relatively low. The interviews revealed that there is a lack of information about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children at each stage. The required experts are involved in the design of the program. 3. The content analysis of Hakka language teaching vocabulary in the program shows that the most used vocabulary categories are in order; noun animals, predicate verbs, and more abstract nouns such as time terms, games, etc., are relatively few. Fourth, there is a lack of innovative Hakka language vocabulary, images, and daily Hakka imagination or the life of modern children that are close to children.
關鍵字(中) ★ 客家兒童電視節目
★ 兒童節目
★ 幼兒學習
★ 客家傳承
關鍵字(英) ★ Hakka children′s TV programs
★ children′s programs
★ children′s learning
★ Hakka heritage
論文目次 目錄
摘要.....................................................................................................................................III
Abstract................................................................................................................................IV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6
第二章 文獻回顧探討......................................................................................................7
第一節 兒童節目製作特性與製作群....................................................................7
第二節 兒童與電視..................................................................................................14
第三節 兒童語言認知發展.....................................................................................18
第四節 客家電視台兒少節目現況........................................................................27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架構.................................................................................................30
第一節 研究方法.....................................................................................................30
第二節 研究設計.....................................................................................................31
第三節 研究對象.....................................................................................................34
第四章 《麼个麼个》節目內容創新元素與建構......................................................39
第一節《麼个麼个》節目內容架構分析.............................................................39
第二節《麼个麼个》之整體定位與核心價值....................................................49
第三節《麽个麼个》節目創新元素.....................................................................55
第四節《麼个麼个》籌辦之規畫執行.................................................................60
第五章 《麼个麼个》節目內容文本的詞彙分類......................................................67
第一節 節目內容詞彙分類特性...........................................................................67

第二節《麽个麼个》文本詞彙三大類項分類與特質分析...............................74
一、《麼个麼个》名詞類項分析.................................................................74
二、《麼个麼个》謂語類細項分析.............................................................86
三、《麼个麼个》封閉詞細項分析.............................................................91
第六章 研究結論..........................................................................................................100
參考文獻...........................................................................................................................104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一、 中文書籍
(一)專書:
何石松,2001,《客諺一百首》,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李秀美,2002,《我們在玩蹺蹺板:電視兒童節目實務與理論》,臺北:三民書局。
吳翠珍,1995,《國內自製兒童節目內容呈現方式與學習效果研究報告》臺北:電視文化研究委員會。
邱成順,2003,《電影技術》台北:漢明書局
翁秀琪,1992,《大眾傳播理論與實證》,臺北:三民書局。
唐台齡,2010,《台灣電視兒童節目半世紀之路1962~2009》台灣:巨流圖書公司
張宏源、蔡念中,2005,《媒體識讀:從認識媒體產業、媒體教育到解讀媒
體文本》,臺北:亞太圖書。

黃儀冠,2012,《從文字書寫到影像傳播-臺灣「文學電影之跨媒介改編」》,
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
鄭昭明,1993,《認知與教學》,臺北,桂冠圖書公司
劉新白、陳清河、沈文英,2003,《電視節目概論》,國立空中大學。
羅肇錦,2007,《語言、文學與藝術:語言文化篇》收錄於徐正光主編,《臺
灣客家研究概論》,pp. 237-263。
羅香林,1992,《客家研究導論》,臺北:南天書局。
David Hesmondhalgh,廖珮君譯,2002,《文化產業》,臺北:韋伯文化國際出版有限公司。
Peter Brooker,王志弘、李根芳譯,2003,《文化理論詞彙》,臺灣,巨流圖書公司。
Searle,李步樓譯,2001,《心靈、語言和社會─實在世界中的哲學》,上海:上海譯出版社。


(二)期刊:
王俐容、楊蕙嘉,2010,〈當代台灣客家流行音樂的族群再現與文化認同〉,《國 家與社會》第 8期,p157-199。
王甫昌、彭佳玲,2018 ,《全球客家研究當代臺灣客家人客語流失的影響因素之探討》,第 11 期,p1-42。
胡靜、顧佳怡、王文淵、龐劍蘭、馬瑞,《學齡前兒童動作技能與注意集中和注意轉移的相關性》,上海師範大學體育學院,上海 200234 p274-279
馮輝,2005,《中介語和跨文化交際研究》語文與國際研究,第2期,P67 – 96。
劉惠美、陳昱君,2015,《華語嬰幼兒表達性詞彙的語意內容及詞類組成之發展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輔仁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師資培育中心,4 7 卷,2 期,p217-242。
賴守誠,2011,《臺灣電視飲食節目中客家食品的品質建構》,行政院客家委員會獎助學術論文。
劉立恆、甘於恩,2019,《客家地區動物類方言熟語及其文化內涵 ——以廣東河源客家話為例》,開封教育學院學報。
饒衛忠,2018,《概念隱喻理論視角下的客家動植物諺語研究》,福建商學院,福建福州。
(一) 碩博士論文,學術論文,網站資料:
王君玲,2005,《動畫電影之價值認知結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博士班碩士論文。
田于青,2014,《竹北市青少年客家流行音樂風格偏好、客家音樂態度與家庭環境之相關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音樂學系碩士學位論文。
朱麗璇 ,2008, 《3-7 歲兒童理解與表達詞彙測驗內容效度與建構效度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溝通障礙碩士學位學程碩士學位論文。
江淑娟,2010,《客語形象詞的文化探討》,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碩士論文。
辛悅台,1988,《電視兒童節目中贈獎廣告對兒童的影響-以台北縣永和市頂溪國小、八里鄉長坑國小為例》,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粵強,2002,《團隊績效管理導向對組織信任及組織團隊績效影響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
李佳,2014,《苗栗四縣客語兒童早期名詞詞彙習得》,國立聯合大學客家語言與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呂偉倫,2015,《客家微電影廣告與青/少年認同解讀:以「裝滿的生活時光」系列微電影為例》客家社會文化碩士班碩士論文。
宋千儀,2018,《華語人物分類詞之社會文化意涵》 國立政治大學華語文教學博士學位學程博士學位論文。
林鴻英,2004,《多媒體影像在客語教學上的設計與應用-以台北市「佳安國小」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教育傳播學院與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雅萍,2005,《收視質對於評估公視節目表現之研究—以《水果冰淇淋》兒童節目為例》、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慧欣,2012,《客家電視台旅遊節目滿意度指標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客家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依婷,2011,《兒童廣播節目「音樂塗鴉國」和「兒童床邊音樂故事」之理念與內容分析》,台北教育大學幼兒與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孫永龍,2006,《眾星拱月─談(兒童廣播劇)腳本主題呈現技巧》,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莊雨潔,2019,《電視新聞「感官主義」 對兒童新聞理解程度及社會信任度之影響》,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學系碩士班廣播電視組碩士論文。
張惠雯,2009,《華語為外語之兒童教材研究-以兒童語言發展及認知發展過程探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菀菁,2008,《幼兒電視節目製作理念與主持人形象探討:以『YOYO晚點名』為例》,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陳依菱,2010,《中部地區幼兒電視收視行為與健康情形之相關研究》,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幼兒教育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陳奕安,2011,《幼兒對學前兒童節目觀點之研究─不同社經背景的比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碩士論文。
陳建宏,2013,《兒童文本詞類指標分析系統建置與應用》,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測驗統計研究所國民小學教師在職進修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
陳莉婷,2018,《客家廣告及微電影文化符碼的建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客家語文碩士班碩士論文。
黃怡嘉,2009,《電視卡通內容適切性之研究 —以三部卡通為例》,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黃晨華,2021,《兒童節目產業現況與角色形象塑造─ 以東森幼幼台(YOYO 點點名)節目為例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學系碩士班 碩士學位論文。
楊秋華,2014,《學齡前幼兒語言能力與親子互動之相關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
蔡姿瑩,2007,《大台北地區國小學童對於公視優良兒童節目內容欣賞及吸收程度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文傳學系碩士論文。
鄭伊琇,2006,《電視製作團隊師徒學習模式演變之探討》 ,世新大學傳播管理學系碩士學位論文。
潘成旺,2010,《客家電視台對客家產業發展之影響》,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客家文化產業研究所。
劉愛真,2007,《幼兒對卡通的解讀及成人講解的影響-以迪士尼卡通「獅子王2」為例》,國立台南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
劉楚鳳 ,2013,《國小四年級兒童的學業語言與語言學習經驗之個案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博士班博士學位論文。
謝麗好,2016,《故事結構教學提升發展遲緩幼兒語言能力之個案研究》,南華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簡孟蔚,2011,《談話性綜藝節目之產製研究(以「康熙來了」為例)》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應用媒體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蘭美幸,2002,《兒童節目內容分析之研究》,台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全球媒體研究室,客家電視台
https://globalmedia.fandom.com/wiki/%E5%AE%A2%E5%AE%B6%E9%9B%BB%E8%A6%96%E5%8F%B0
客家電視台網站
http://www.hakkatv.org.tw/
客家電視 HakkaTV youtube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hakkatv/featured
客家委員會,「105年度全國客家人口暨語言基礎資料調查研究」
https://www.hakka.gov.tw/File/Attach/37585/File_73865.pdf
兒福聯盟,2012年兒少收視行為與兒少節目困境分析,網址:https://www.children.org.tw/news/news_detail/959
指導教授 賴守誠(Shou-Cheng Lai) 審核日期 2022-9-16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