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105155026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119 、訪客IP:18.223.206.84
姓名 林麗曼(Li-man Lin)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歷史研究所在職專班
論文名稱 1949-1950美國對臺政策之研究 —以美國國務院及中情局檔案為中心
相關論文
★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的傳教及發展─以台南新化教會為例★ 桃園地區開漳聖王信仰之研究 ─以大溪仁和宮為例
★ 帝國邊區的村落、族群與歷史:以屏東萬金庄為中心討論(1861-1945)★ 日治時期臺灣茶業改良之研究
★ 臺灣三官大帝信仰-以桃園地區為中心(1683~1945)★ 帝國玄關─日治時期基隆的都市化與地方社會
★ 北埔姜家女性研究(1834-1945)★ 清代臺灣私鹽問題研究--以十九世紀北臺灣為中心
★ 北臺灣隘墾社會轉型之研究:以新竹關西地區為例(1886-1945)★ 煤礦產業與地方社會--以台北土城地區為例(1897~1989)
★ 台灣六十年來茶業技術研究與發展變遷 -以「茶業改良場」為中心(1945~2005)★ 戰後台灣茶業的發展與變遷
★ 新竹枋寮褒忠義民廟「協議會」之研究(1914-1947)★ 聚落與宗教發展之研究:以桃園縣觀音鄉為例(1684-1990)
★ 日治時期臺灣「特別輸出入港」之研究★ 中壢十三庄輪祀網絡之研究(1826~1945)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國共三大戰役,國軍潰敗,蔣介石被迫下野,準備播遷來臺。與此同時,美國國務院、國安會、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以及中情局,針對臺灣問題提出評估報告,一致認為臺灣戰略地位重要,除了國務院內部有爭議外,軍、情部門均主張美方不應放棄臺灣。其中,1949年3月14日中情局機密文件,研析臺灣問題最到位,並提出「臺灣地位未定論」。
針對臺灣問題的解決,美方內部先後提出軍事干預、軍經援助、自治、託管及軍事政變等一系列方案,美方的目的就是控制臺灣,不讓臺灣落入中共的手中。由於1949年2月14日《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在莫斯科簽訂後,中蘇締結同盟反美。臺灣位於第一島鏈的樞紐位置,地緣戰略價值益形重要,美方內部各部門達成一致性的意見,保住臺灣。美方決定推動軍事政變方案,推翻蔣介石。
不料,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杜魯門總統以「臺灣地位未定論」為由,下令第七艦隊馳援臺海,恊防臺灣,軍事政變方案胎死腹中。蔣介石安然渡過難關,在臺灣穩住陣腳。
摘要(英) From September 1948 to January 1949, China’s Communist Party had three major battles that resulted in the defeat of the Chinese army and forced Generalissimo Chiang Kai-shek to flee China and relocate in Taiwan. During this time, the U.S. Department of State, the 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 (NSC) , the Joint Chiefs of Staff (JCF), and the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CIA) issued assessments of the situation in Taiwan. While there was some controversy within the State Department, the military and the intelligence departments both advocated that the U.S. should not abandon Taiwan. They unanimously agreed that Taiwan′s strategic position was important. To date, the CIA′s classified document dated March 14, 1949, is the most accurate analysis of the situation in Taiwan and formed the “undetermined status of Taiwan” theory.
To deal with the political situation in Taiwan, the United States proposed a military intervention, military-economic assistance, autonomy, trusteeship, and military coup as possible solutions to prevent Taiwan from falling into the hands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On February 14, 1949, China and the Soviet Union signed the Sino-Soviet Treaty of Friendship, Alliance and Mutual Assistance and entered into an alliance against the United States. Located in the pivotal position of the first island chain, Taiwan’s geostrategic value wa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protect their interests in the region, the United States decided to promote a military coup to overthrow Chiang Kai-shek.
On June 25, 1950, the Korean War broke out. President Harry S. Truman ordered the Seventh Fleet to help defend Taiwan on the grounds that “the status of Taiwan was not yet determined”, and the military coup to take possession of Taiwan was aborted. This decision to abort the military coup, allowed Chiang Kai-shek to rise to power and secure his position in Taiwan.
關鍵字(中) ★ 杜魯門
★ 蔣介石
★ 國務院
★ 中情局
★ 「臺灣地位未定論」
★ 軍事政變
關鍵字(英) ★ Harry S. Truman
★ Chiang Kai-shek
★ U.S. Department of State
★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 (CIA)
★ “undetermined status of Taiwan”
★ Military Coup
論文目次 目 錄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致謝 IV
目 錄 V
緒論 1
第一章 美國對臺政策的背景 19
第一節 國共內戰問題 19
第二節 臺灣問題 24
第二章 美國對臺灣問題評估 27
第一節 國務院的評估 27
第二節 參謀首長聯席會議的評估 33
第三節 中情局的評估 49
第三章 美國對臺政策方案(上) 57
第一節 軍事干預方案 57
第二節 軍經援助方案 63
第四章 美國對臺政策方案(下) 73
第一節 自治方案和託管方案 73
第二節 軍事政變方案 83
結論 109
徵引書目 117
參考文獻 英文部分:

一、史料
CIA Electronic Freedom of Information Act (FOIA) Reading Room, Records obtained by the Freedom of Information Act request.
Department of State Bulletin, Basic Principles of U.S. Policy Toward the Far East, August 15, 1949.
Department of State Files. Records of the Office of Chinese Affairs 1949-1955, Willington, DE: Scholarly Resources Inc., 1989, microfilm, Box 4.
The U.S. Dept. of State ed., FRUS, 1949, vol. 7, East Asian-Pacific Area, Washington, D.C.: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76.
The U.S. Dept. of State ed., FRUS, 1949, vol.7, The Far East and Australia, Part 2, Washington, D.C.: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76.
The U.S. Dept. of State ed., FRUS, 1949, vol. 8, The Far East: China, Washington, D.C.: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78.
The U.S. Dept. of State ed., FRUS, 1949, vol. 9, The Far East: China. Washington, D.C.: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74.
The U.S. Dept. of State ed., FRUS, 1950, vol. 1, National Security Affairs; Foreign Economic Policy. Washington D.C.: U.S. Printing Office, 1977.
The U.S. Dept. of State ed., FRUS, 1950, vol. 6, East Asia and the Pacific. Washington, D.C.: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76.
The U.S. Dept. of State ed., FRUS, 1950, vol. 7, The Far East: Korea. Washington, D.C.: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76.
Harry S. Truman Presidential Library and museum wed side: https://www.trumanlibrary.gov.
Churchill, Winston, “Sinews of Peace,” Fulton Missouri, March 5, 1946, Westminster College; Ignace Feuerlight, “A New Look at the Iron Curtain,” American Speech, vol. 30, No. 3, pp. 186-189.

二、專書
Acheson, Dean, Present at the Creation: My Years in the State Department (New York: W. W. Norton & Company, 1987)
Kantowicz, Edward R., Coming Apart, Coming Together: The World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Volume 2 (Michigan: Wm. B. Eerdmans Publishing Co., 2000).
Hsü, Immanuel C. Y., The Rise of Modern China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0).
Gaddis, John L.,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Origins of the Cold War,1941-1947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00).
Rea, Kenneth W., and Brewer, John C. Forgotten Ambassador: Reports of John L. Stuart, 1946-1949. (Boulder, Colorado: Westview Press,1981).
Carlyle, Margaret, Documents on International Affairs 1949-1950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53).
Leffler, Melvyn P., The Specter of Communism: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Origins of the Cold War, 1917-1953 (New York: Hill and Wang, 1994).
Tucker, Nancy B., Patterns in the Dust: Chinese-American Relations and the Recognition Controversy, 1949-1950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83).
Tucker, Nancy B., Strait Talk: United States-Taiwan Relations and The Crisis with China (Massachusett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2009).
Tucker, Nancy B., Taiwan, Hong Kong, and the United States, 1945-1992: Uncertain Friendships (New York: Twayne publishers, 1994)
Rusk, Dean D., As I Saw It. (London: Penguin Books,1991)
Schoenbaum, Thomas J., Waging Peace & War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Inc., 1988).
Cohen, Warren I., America′s Failing Empire: U.S. Foreign Relations Since the Cold War (Hoboken, New Jerrey: Wiley-Blackwell,2008).

三、期刊
He Di, “The Last Campaign to Unify China: The CCP’s Unmaterialized Plan to Liberate Taiwan,1949- 1950,” Chinese Historians, No. 5 (Spring 1992), pp 1- 16.
Huebner, Jon W. “The Abortive Liberation of Taiwan,” China Quarterly, No. 110 (June 1987), pp. 256- 275.
“X”, “The Sources of Soviet Conduct,” Foreign Affairs, No. 4(July 1947), pp. 566-582.

中文部分:

一、史料
〈日本降書〉(1945年9月9日),《日本投降文獻專輯》,臺北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藏,檔號:B5018230601/0034/1865/6010/001/001。
中央檔案館編輯、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審定,〈交擬稿件—民國三十七年一月至民國三十八年十二月〉,《蔣中正總統文物》,國史館藏,典藏號:002-070200-00024-058。
「美國總領事致蔣中正備忘錄」(1949年11月3日),《蔣中正總統文物》,國史館藏,典藏號:002-020400-00029-103。
徐永昌,《徐永昌日記》。
〈接受日本投降受降文物:中國戰區臺灣省受降典禮簽名簿 〉,《特藏史料》,國史館藏,典藏號:134-010301-0114-001。
《蔣介石日記》〈未刊本〉,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檔案館藏。

二、史料彙編
中央檔案館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1921-1949)》〈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2年〉,第17冊、第18冊。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毛澤東選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69年), 第4卷。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毛澤東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卷、第6卷。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毛澤東年譜(1893-1949)》(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下卷。
中共江蘇省委黨史工作辦公室編,《粟裕年譜》(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2012年)。
丘宏達編輯,《現代國際法參考文件》(臺北:三民書局,1996年)。
呂芳上主編,《蔣中正先生年譜長編》(臺北:國史館,2015年),第8冊、第9册。。
諸夏懷斯社製作,《蘇聯解密檔案選—毛澤東著作》(出版地及出版社不詳,2017年)。

三、專書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著,胡繩主編《中共的七十年》(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1)。
王瑋、戴超武,《美國外交思想史(1775-2005)》(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
吳昆財,《美國參謀首長聯席會議對華主張之分析(1947~1950)》(新北市: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11年)。
李丹慧主編,《國際冷戰史研究》(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年)。
杜維運,《史學方法論》(臺北:三民書局,1997年)。
邵玉銘,《中美關係研究論文集》(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民76年)。
易君博,《政治理論與研究方法》(臺北:三民書局,1975年10月)。
林孝庭,《台海・冷戰・ 蔣介石》(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
金沖及,《轉折年代:中國・947》(北京:三聯書店,2017年)。
金沖及,《國共決戰-毛澤東、蔣介石在三大戰役的博奕》(香港:中華書局有限公司,2016年)。
唐耐心,《不確定的友情:臺灣、香港與美國,1945至1992》(臺北:新新聞
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5年)。
秦孝儀等,《總統蔣公大事長編》(臺北:中國國民黨黨史委員會,1978年),第7卷、第8卷、第9卷。
張淑雅,《韓戰救臺灣?解讀美國對臺政策》(臺北:衛城出版社,2011年)。
張玉法,《中華民國史稿》(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01年)。
陳志奇,《美國對華政策三十年》(臺北:中華日報社,1980年)。
陶涵(Jay Taylor)著、林添貴譯,《蔣介石與現代中國的奮鬥》(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下卷。
郭廷以,《中華民國史事日誌》(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79年),第4冊。
楊奎松,《中共與莫斯科的關係(1920-1960)》(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
楊鴻烈,《歷史研究法》(臺北:華世出版社, 1975年)。
蔣中正,《蘇俄在中國》(臺北:中央文物供應社,1965年)。
賴澤涵、馬若孟(Ramon H. Myers)、魏萼合著、羅珞珈譯,《悲劇性的開端:臺 灣二二八事變》(A Tragic Beginning: The Taiwan Uprising of February 28, 1947)(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事業公司,1993年)。
賴澤涵總主筆,《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臺北:時報文化企業出版有限公司,1994年)。

四、期刊
王善中,〈新中國成立之初為什麼未能解放臺灣?〉,《黨史研究資料》,2002年第10期。
沈志華,〈共產黨情報局的建立及其目標一兼論冷戰格局形成的概念界定〉,《中國社會科學》,2002年第3期,頁172-208。
沈志華,〈50年代初美國對臺政策的醞釀和武裝侵佔臺灣的決策過程〉,《當代中國史研究》,1995年第5期。
沈志華,〈求之不易的會面: 中蘇兩黨領導人之間的試探與溝通–關於中蘇同盟 建立背景和基礎的再討論(之一) 〉,《華東師範大學學報》,2009年第1期,頁1-13。
呂黎平,〈赴蘇談判建空軍〉,《軍史資料》,1985年第10期。
周軍,〈新中國初期人民解放軍未能遂行臺灣戰役計畫原因初探〉,《中共黨史研究》,1991年第1期,頁67-74。
青石,〈1950年解放臺灣計畫:擱淺的幕後,《百年潮》,1997年第1期,頁38-46。
胡哲峰,〈粟裕與攻台作戰的準備〉,《軍事歷史》,1997年第5期。
陳東林,〈1949年毛澤東為何未能下令進攻臺灣〉,《國史研究參閱資料》,2001年第6期。
楊奎松,〈中共出兵朝鮮始末(1950-1953)〉,《國史館館利》,2000年12月復刊第29期,頁125。

五、學位論文:
許育彰,〈1947年孟良崮戰役之研究〉,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7年6月。
陳明仁,〈古寧頭戰役之研究〉,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8年6月。
指導教授 吳學明(Hsueh-Ming Wu) 審核日期 2022-9-26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