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109121010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44 、訪客IP:18.118.148.178
姓名 曾淑梅(Shu-Mei Tseng)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中國文學系
論文名稱 蔡文甫小說析論
(Research on Tsai Wen-Fu’s novels)
相關論文
★ 秋瑾詩詞研究★ 香港作家鍾曉陽小說研究
★ 台灣眷村小說生命困境之研究──以外省第二代作家作品為例★ 施叔青長篇小說的港台書寫
★ 台灣早期幽默散文研究★ 愛亞小說研究
★ 琦君書信研究★ 華嚴小說研究
★ 蘇青文學研究★ 黃娟及其小說研究
★ 台灣當代女性傳記研究(1945~2004)★ 台灣當代海洋文學之研究
★ 「文季」文學集團研究──以系列刊物為觀察對象★ 語境的還原:北島詩歌研究
★ 米羅.卡索數位詩研究★ 華文禁令解除後印華文學的發展 — 以印華作協為例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蔡文甫「小說家」身分受現今臺灣文壇與文學史忽略,然而在上世紀五〇至七〇年代,他的作品在小說界占有一席之地。在這段期間,他的創作與時俱進,從小說的語言、風格和成果,都體現明顯的自我特色。蔡文甫表明「書寫人生橫切面、以刻畫人性衝突為主」是他一貫的創作原則,意圖提供讀者「情感知識」,「使人們更了解自己、活得更有意義與價值」,因此本論文以此作為探討其小說創作之出發點。
本論文旨在探究蔡文甫及其小說,全文共有六章,首先論述蔡文甫所處之時代背景、人生經歷與創作歷程,探討其人生經歷對文學觀及創作主題的影響。接著分章探討蔡文甫的作品出版、小說主題及藝術表現。作品出版一章,就其作品出版與發行情形,探究蔡文甫作品在文學場域中的分量與地位,並論及其創作思想表現。小說主題一章,以「困境書寫」角度切入,分成三種層次:「愛情與性別」、「道德與責任」、「尊嚴與追尋」面向細論,以呈顯蔡文甫小說主題及內容所體現的個人色彩與人生智慧。藝術表現一章,探究蔡文甫小說的美學特色,從表現形式、敘事結構、敘事特點、敘事結局等面向,尋繹其作品特徵與成就。結論部分,針對前五章呈現的研究成果,進行綜合性重點評述,期望展現蔡文甫的文學面貌及主題命意,並彰顯其文學地位與作品價值。
摘要(英) This thesis focus on a writer named Tsai Wen-Fu, who and his novels nearly forgotten by history of Taiwan literature. In the 1950s to1970s, he was well-known. During this period, he has always held a place and kept advancing with the times. Tsai Wen-Fu’s view on literature is “writing part of life and portraying conflict of humanity”. In order to provide “emotional wisdom” to readers, and achieve make people know themselves better, live more meaning and valuable. Therefore, I tried to use this concept as a beginning to explore his novels.
This thesis is composed of six chapters,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sai Wen-Fu and his novels, including explore the writing style at different stages in the creation process, publish of novels, themes of novel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riting techniques, and the values written in his works. In the chapter of publish of novels, exploring Tsai Wen-Fu’s literary status and the spirit of his novels. In the chapter of “dilemma themes of Novels”, discussing dilemmas of his novels, these dilemmas including “love and gender”, “ethics and responsibility”, “dignity and pursuit”. We can see how Tsai Wen-Fu depicts the people’s inner world, and see how people struggle through the trials. In the chapter of artistic expression, I try to analyze artistic techniques of novels, which discusses the uniqueness of his novels. Mainly analyze narrative structures, narrative features, and narrative ending. In summary, this thesis will in-depth analysis of Tsai Wen-Fu’s novels, embody his novels significance and aesthetic values.
關鍵字(中) ★ 蔡文甫
★ 現代小說
★ 困境書寫
★ 人性衝突
★ 人生智慧
關鍵字(英) ★ Tsai Wen-Fu
★ modern novel
★ dilemmas
★ conflict of humanity
★ the wisdom of life
論文目次 摘要 i
ABSTRACT ii
謝辭 iii
目次 i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範疇、步驟與方法 3
第三節 文獻回顧與分析 6
一、 單篇評論 6
二、 專書、選集及文學史論著 13
三、 學位論文 18
第四節 章節概述 19
第二章 蔡文甫的文學志業 22
第一節 文學創作 23
一、 寫作歷程 23
二、 文學觀 35
第二節 編輯工作 42
一、 蔡文甫與「中華副刊」:從讀者、作者到編者 42
二、 蔡文甫主持下的「中華副刊」及其影響 44
第三節 出版事業 51
一、 「九歌」文化事業體 51
二、 蔡文甫的出版實踐 54
三、 鞏固臺灣文學的心願 57
第三章 蔡文甫作品出版與發展 63
第一節 原始版本(1963-1977) 64
一、 「現代主義」技巧 65
二、 「傳統認知」精神 73
第二節 增訂新版(1979-2013) 78
一、 重排初版 80
二、 增訂新版 83
第四章 蔡文甫小說的困境書寫 92
第一節 愛情與性別困境 92
一、 〈多角的玩具〉 93
二、 〈新裝〉 95
第二節 道德與責任困境 98
一、 〈小飯店裡的故事〉、〈最後的晚餐〉等篇 98
二、 〈信心〉、〈抓賭記〉等篇 104
第三節 尊嚴與追尋困境 113
一、 〈一枚鎳幣〉、〈飢渴〉、〈裸〉 113
二、 《雨夜的月亮》、《愛的泉源》 120
第五章 蔡文甫小說藝術美學探究 128
第一節 回應時代風氣 129
一、 寫實又寫史 129
二、 具道德架構的現代主義 137
第二節 小說內部技巧 142
一、 敘述觀點 142
二、 對話與意識流 146
三、 困境意象:「雨」與「眼淚」 155
四、 佈局:「戲劇」、「回溯」、「雙線交叉結構」 159
第三節 結局類型分析 165
一、 圓滿美好 165
二、 歐亨利式 169
三、 開放式 172
第六章 結論 174
一、 蔡文甫小說的主題與特色 174
二、 蔡文甫小說的價值 178
徵引文獻及參考資料 182
附錄、蔡文甫生平記事及作品年表 196
參考文獻 徵引文獻及參考資料
一、 蔡文甫作品集
《蔡文甫作品集(1):解凍的時候》(增訂初版),臺北:九歌出版社,2008年。
《蔡文甫作品集(2):女生宿舍》(增訂初版),臺北:九歌出版社,2008年。
《蔡文甫作品集(3):沒有觀眾的舞台》(增訂新版),臺北:九歌出版社,2009年。
《蔡文甫作品集(4):飄走的瓣式球》(增訂初版),臺北:九歌出版社,2009年。
《蔡文甫作品集(5):雨夜的月亮》(增訂初版),臺北:九歌出版社,2009年。
《蔡文甫作品集(6):霧中雲霓》(重排新版),臺北:九歌出版社,2010年。
《蔡文甫作品集(7):磁石女神》(增訂新版),臺北:九歌出版社,2010年。
《蔡文甫作品集(8):玲玲的畫像》(重排初版),臺北:九歌出版社,2011年。
《蔡文甫作品集(9):移愛記》(增訂新版),臺北:九歌出版社,2012年。
《蔡文甫作品集(10):舞會》(增訂新版),臺北:九歌出版社,2012年。
《蔡文甫作品集(11):變調的喇叭》(增訂新版),臺北:九歌出版社,2013年。
《蔡文甫作品集(12):愛的泉源》(增訂新版),臺北:九歌出版社,2013年。
《蔡文甫作品集(13):成長的故事》(初版),臺北:九歌出版社,2010年。
二、 蔡文甫論評資料(按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關於蔡文甫〉,《霧中雲霓》(臺北:大林出版社,1973年5月)。
丁樹南〈小小說的結構與趣味——兼評蔡文甫的「變調的喇叭」〉,《書評書目》第61期(1978年5月)。
丁 允〈沒有灌溉那有花——訪中華副刊主編蔡文甫談副刊文化〉,《中央月刊》第24卷第6期(1991年6月)。
王鼎鈞〈序〉,《霧中雲霓》(臺北:仙人掌出版社,1969年11月);後以〈有根有本的向陽花木——寫在《霧中雲霓》出版之前〉為題,收錄於《蔡文甫作品集(6):霧中雲霓》。
王少雄〈評介「移愛記」〉,原刊於《臺灣時報》,1975年1月;收錄於《移愛記》(臺北:九歌出版社,1984年7月)。
王克難〈選譯者的話〉,收錄於蔡文甫《船夫和猴子》(臺北:九歌出版社,1994年11月)以及蔡文甫《船夫和猴子・中英對照》(臺北:九歌出版社,2009年9月)。
王玉琴〈蔡文甫小說的美學特徵——以〈誰是瘋子〉為考察中心〉,收錄於溫潘亞、沐金華、孫曉東主編《人性的解讀》(臺北:九歌出版社,2011年8月)。
水 雲〈編輯人羣像(3):輕炙慢烤小菜香——訪華副主編蔡文甫〉,《新書月刊》14卷(1984年11月)。
朱 炎〈孤寂的影像——讀《解凍的時候》〉,原刊於《聯合報・副刊》第八版,1979年12月28日;後收錄於《蔡文甫作品集(1):解凍的時候》,〈討論現代人生困境〉。
向 陽〈潤澤綿遠,典範長昭——追思蔡文甫先生〉收錄於李瑞騰主編《蔡文甫先生——凡夫俗子不凡不俗的一生》(臺北:九歌出版社,2021年11月)。
李令儀〈蔡文甫苦學奮鬥歷程出書——眾多文友齊集祝賀 劉俠獻花讓他紅了眼眶〉,《聯合電子報》14版/文化,2001年10月5日。
李懷宇〈蔡文甫:凡夫俗子沒有悲觀的權利〉,《世界知識公民:文化名家訪談錄》(臺北:允晨文化,2010年5月)。
李 偉〈對映體結構型態處理技巧——蔡文甫小說《愛的泉源》藝術探討〉,收錄於溫潘亞、沐金華、孫曉東主編《人性的解讀》(臺北:九歌出版社,2011年8月)。
李瑞騰、陳素芳主編《九歌40——關於飛翔、安定和溫情》(臺北:九歌出版社,2018年2月)。
李瑞騰主編《蔡文甫先生——凡夫俗子不凡不俗的一生》(臺北:九歌出版社,2021年11月)。
吳 鳴〈素樸人生——評《天生的凡夫俗子:蔡文甫自傳》〉,原載《聯合報・讀書人》(2001年11月);後收錄於蔡文甫《天生的凡夫俗子——從0到9的九歌傳奇》(臺北:九歌出版社,2005年9月,增訂二版)。
汪淑珍〈談蔡文甫先生的出版〉,收錄於李瑞騰主編《蔡文甫先生——凡夫俗子不凡不俗的一生》(臺北:九歌出版社,2021年11月)。
林柏燕〈評「移愛記」〉(上),《中華日報》第九版,1974年3月12日。
林柏燕〈評「移愛記」〉(下),《中華日報》第九版,1974年3月13日。
林柏燕〈評李喬、王鼎鈞、蔡文甫自選集〉,原刊於《書評書目》第33期,1976年1日,頁37-43;後收錄於氏著《文學印象》(臺北:大林出版社,1978年8月)。
林學禮〈我看〈新裝〉〉,原刊於《中國語文》(1974年8月);後收錄於《蔡文甫作品集(9):移愛記》,〈現代女性的困擾與煩惱——我看〈新裝〉〉。
林剪雲〈知遇〉,收錄於李瑞騰、陳素芳主編《九歌40——關於飛翔、安定和溫情》(臺北:九歌出版社,2018年2月)。
邱莉燕〈蔡文甫只愛書 不愛黃金屋〉,《今周刊》第453期(2005年8月29日)。
胡志德〈寫人非常成功・寫困境不同凡響——序蔡文甫短篇小說選集〉,收錄於《船夫和猴子・中英對照》(臺北:九歌出版社,2009年9月)。
柯蘇珊〈是文化與文學的雙重經驗和享受——蔡文甫短篇小說選集編後感〉,《船夫和猴子・中英對照》(臺北,九歌出版社,2009年9月)。
唐吉松〈淺談「移愛記」〉,寫於1974年3月11日;後收在《書評書目》第13卷(1974年5月)。
唐潤鈿〈父母與青年的借鏡〉,原載於《國語日報》「好書引介」,1986年9月9日;後收錄於《蔡文甫作品集(8):玲玲的畫像》。
孫曉東〈穿行於傳統與現代之間的蔡文甫小說創作——以小說集《船夫和猴子》與《小飯店裡的故事》為例〉,收錄於《人性的解讀——蔡文甫小說研究》(臺北:九歌出版社,2011年8月)。
陳素芳〈寫的是全世界相通的人性——蔡文甫談《成長的故事》〉,《蔡文甫作品集(13):成長的故事》。
陳素芳〈言必稱九歌〉,收錄於李瑞騰主編《蔡文甫先生——凡夫俗子不凡不俗的一生》(臺北:九歌出版社,2021年11月)。
陳漢平〈幸有大師為良師——敬悼吾師蔡文甫先生〉,《聯副電子報》D3版,2020年8月28日。
張靜茹〈為社會傳播出香〉,原載於《光華雜誌》(1983年11月);後收錄於《九歌二十》(臺北:九歌出版社,1998年3月)。
張拓蕪〈感激二字說不盡〉(下),《中央日報》第二十版,2001年12月28日。
張素貞〈蔡文甫筆下突圍的女子——〈背向著電鐘〉與〈釋〉〉,收錄於《小飯店裡的故事・中英對照》(臺北:九歌出版社,2009年10月)。
張曉風〈茂美的文學菜圃〉,收錄於李瑞騰、陳素芳主編《九歌40——關於飛翔、安定和溫情》(臺北:九歌出版社,2018年2月)。
符兆祥〈既「新」而又不怪異的作品——談蔡文甫的小說集《舞會》〉,原刊於《大華晚報》,1997年2月13日;後收錄於《蔡文甫作品集(10):舞會》。
黃 崖〈開創一條又新又活的路——寫在《女生宿舍》重印之前〉,寫於1981年12月12日吉隆坡;後收錄於《蔡文甫作品集(2):女生宿舍》。
馮季眉〈給年輕人一把梯子——專訪蔡文甫先生〉,《文訊》革新第100期(總號138),1997年4月。
彭蕙仙〈我是笨人作笨事——九歌創辦人蔡文甫用心護守台灣文學〉,原載於《新活水》雙月刊二十七期(2009年12月號);後收錄於《蔡文甫作品集(13):成長的故事》。
曾淑梅〈蔡文甫先生資料——編著目錄〉,收錄於李瑞騰主編《蔡文甫先生——凡夫俗子不凡不俗的一生》(臺北:九歌出版社,2021年11月)。
曾淑梅〈凡夫俗子不凡不俗的一生——蔡文甫先生線上追思座談會側寫〉,收錄於李瑞騰主編《蔡文甫先生——凡夫俗子不凡不俗的一生》(臺北:九歌出版社,2021年11月)。
楚 茹〈寫在《沒有觀眾的舞台》前面〉,1965年5月;後收錄於《蔡文甫作品集(3):沒有觀眾的舞台》,〈追求現代文學的成果〉。
楚 茹〈人生一舞台——談蔡文甫的小說〉(上),《台灣新生報》第十二版,1982年7月8日。
楚 茹〈人生一舞台——談蔡文甫的小說〉(下),《台灣新生報》第十二版,1982年7月9日。
楚 卿〈領悟而來的思想力量〉,寫於1965年7月;後收錄於《蔡文甫作品集(3):沒有觀眾的舞台》。
溫潘亞、沐金華、孫曉東主編《人性的解讀——蔡文甫小說研究》(臺北:九歌出版社,2011年8月)。
楊宗翰〈像他這樣一個副刊編輯——蔡文甫與《中華日報》〉,收錄於李瑞騰主編《蔡文甫先生——凡夫俗子不凡不俗的一生》(臺北:九歌出版社,2021年11月)。
管 瓊〈從「解凍的時候」到「沒有觀眾的舞臺」——簡介我所認識的蔡文甫先生〉,《自由青年》第34卷第7期(1965年10月1日)。
廖玉蕙〈不負盛名——寫於九歌出版社四十周年慶〉,收錄於李瑞騰、陳素芳主編《九歌40——關於飛翔、安定和溫情》(臺北:九歌出版社,2018年2月)。
廖玉蕙〈感謝這份深情厚意〉,《文訊》418期(2020年8月)。
廖輝英〈文人和出版社的情誼比婚姻長〉,收錄於李瑞騰、陳素芳主編《九歌40——關於飛翔、安定和溫情》(臺北:九歌出版社,2018年2月)。
廖輝英〈我們已道別過了〉,《文訊》418期(2020年8月)。
趙慶華〈書寫人生的橫切面——蔡文甫先生的文學世界〉,收錄於李瑞騰主編《蔡文甫先生——凡夫俗子不凡不俗的一生》(臺北:九歌出版社,2021年11月)。
編輯部〈文協小說研究組第二期結業同學題目錄〉,《文藝創作》第二十九期(1953年9月)。
蔡文甫《解凍的時候》(香港:東方文學社,1963年9月),扉頁。
蔡文甫〈創造永恆〉,《文壇》第120期(亞洲作家會議專輯)(1970年6月1日)。
蔡文甫〈雷馬克及其凱旋門〉,《新文藝》第187期(1971年10月)。
蔡文甫〈「後記」〉,收錄於《愛的迴旋》(臺北:九歌出版社,1983年7月)。
蔡文甫〈後記〉,收錄於《船夫和猴子》(臺北:九歌出版社,1994年11月)。
蔡文甫〈意外的第一步——寫在《解凍的時候》再版新版之前〉,收錄於《蔡文甫作品集(1):解凍的時候》。
蔡文甫〈追憶那時代人們的形象——兼記有關《女生宿舍》的幾件小事〉,收錄於《蔡文甫作品集(2):女生宿舍》。
蔡文甫〈文章「人間」事,得失讀友知——寫在《沒有觀眾的舞台》再版之前〉,收錄於《蔡文甫作品集(3):沒有觀眾的舞台》。
蔡文甫〈無風起浪——恢復原書名,並追憶險釀成文字獄過程〉,收錄於《蔡文甫作品集(4):飄走的瓣式球》。
蔡文甫〈常存感恩的心——寫在第三次重排新版之前〉,收錄於《蔡文甫作品集(5):雨夜的月亮》。
蔡文甫〈作品和時空的關聯性——《變調的喇叭》再度重排小記〉,收錄於《蔡文甫作品集(11):變調的喇叭》。
蔡文甫〈「重印小記」〉,《玲玲的畫像》(臺北:九歌出版社,1985年8月)。
蔡文甫〈「重排新版小記」〉,《磁石女神》(臺北:九歌出版社,1987年10月)。
蔡文甫〈驀然回首——寫在《舞會》重排再版之前〉,收錄於《蔡文甫作品集(10):舞會》。
蔡文甫〈觀察人生百態——《變奏的戀曲》重排新版小記〉,收錄於《變奏的戀曲》(臺北:九歌出版社,1991年10月)。
蔡文甫〈增加了解減少誤會——寫於《愛的泉源》重排新版之前〉,收錄於《愛的泉源》(臺北:九歌出版社,1995年4月)。
蔡文甫〈人生是一連串的錯誤、導正——寫於《愛的泉源》重排三版之前〉,收錄於《蔡文甫作品集(12):愛的泉源》。
董保中〈《雨夜的月亮》中兩種人生經驗〉,寫於1979年4月美國巴法羅市,刊於《聯合報》第十二版,1979年6月28日;後收錄於《蔡文甫作品集(5):雨夜的月亮》。
蕭 蕭〈蔡文甫健步而行的啟發〉,收錄於李瑞騰主編《蔡文甫先生——凡夫俗子不凡不俗的一生》(臺北:九歌出版社,2021年11月)。
隱 地〈凡夫中的奇人——追憶文甫兄二三事〉,《文訊》第418期(2020年8月)。
三、 專書(按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一) 中文專書:
尹雪曼〈明白的、樂觀的、寫實主義〉,《泛論文學與寫作》(臺北:星光出版社,1975年)。
王慶麟〈年輕的筆隊伍〉,《青年筆陣——青年的文藝活動》(臺北:幼獅文化,1983年2月)。
王文興〈異鄉人——存在主義文學的特色〉,收錄於康來新編《王文興的心靈世界》(臺北:爾雅出版社,1990年)。
王洪岳〈第四章:敘述技巧論〉,《現代主義小說學》(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04年9月)。
王鼎鈞〈張道藩創辦小說研究組〉,《文學江湖:王鼎鈞回憶錄四部曲之四》(臺北:爾雅出版社,2009年3月)。
王德威〈第六章:一八四一至一九三九年的中國文學〉,《劍橋中國文學史(卷下):1375年之後》(臺北:聯經出版,2017年9月)。
古繼堂〈處於低潮的六十年代臺灣鄉土小說〉,《臺灣小說發展史》(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6年10月,初版三刷)。
白先勇〈流浪的中國人——台灣小說的放逐主題〉,原載《明報月刊》第一二一期(1976年1月);後收錄於氏著《第六隻手指》(臺北:爾雅出版社,1995年11月)。
白先勇〈《現代文學》的回顧與前瞻〉,原載《聯合報》聯合副刊,1977年2月22日,美加州;後收錄於氏著《第六隻手指》(臺北:爾雅出版社,1995年11月)。
白先勇〈奇花異草——《現代文學》精選集序〉,收錄於《現代文學精選集:小說(Ⅱ)》(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09年12月)。
平鑫濤〈「變」是「不變」的原則〉,《逆流而上》(臺北:皇冠文化,2004年2月)。
朱西甯〈序〉,《中國現代文學大系・小說》(第一輯),(臺北:巨人出版社,1974年7月,再版)。
朱西甯主編《中國現代文學大系・小說》(第二輯)(臺北:巨人出版社,1972年1月)。
余光中主編《中華現代文學大系《臺灣1970-1989》小說卷(壹)》(臺北:九歌出版社,1989年5月)。
汪淑珍〈前言〉,《九歌繞樑三十年——見證台灣文學1978~2008》(臺北:九歌出版社,2008年10月)。
汪淑珍〈上篇:九歌事業主體介紹〉,《九歌繞樑三十年——見證台灣文學1978~2008》(臺北:九歌出版社,2008年10月)。
汪淑珍〈下篇 出版品特色〉,《九歌繞樑三十年——見證台灣文學1978~2008》(臺北:九歌出版社,2008年10月)。
吳栢青〈名山風雨礪志業,書林誰與共令名〉,收錄於封德屏主編《台灣人文出版社30家》(臺北:文訊雜誌社,2008年12月)。
吳佲璋〈軍聞先鋒 振奮人心〉,國防部青年日報社主編《輝耀一甲子——青年日報社六十週年特刊》(臺北:國防部青年日報社,2012年10月)。
青年日報社《青報四十》(臺北:國防部青年日報社,1992年10月)。
林鎮山〈導言〉,《臺灣小說與敘事學》(臺北:前衛出版,2002年)。
邱貴芬〈第三章:翻譯驅動力下的臺灣文學生產——以1960-1980現代派與鄉土文學的辯證〉,陳建忠等著《臺灣小說史論》(臺北:麥田出版,2007年)。
封德屏〈永不休止的文學生命力——從《文壇》穆中南的故事說起〉,《全國新書資訊月刊》(2007年9月號)。
柯慶明主編《現代文學精選集:小說(Ⅱ)》(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09年12月)。
柯慶明主編《現代文學精選集:小說(Ⅲ)》(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09年12月)。
柯慶明〈《現代文學》精選集序〉,收錄於《現代文學精選集:小說(Ⅱ)》(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09年12月)。
陳碧月〈緒論〉,《小說創作的方法與技巧》(臺北:秀威資訊科技,2003年5月,再版)。
陳芳明〈第十一章:反共文學的形成及其發展〉,《台灣新文學史》(上)(新北:聯經出版,2021年12月,二版)。
陳芳明〈第十三章:橫的移植與現代主義之濫觴〉,《台灣新文學史》(上)(新北:聯經出版,2021年12月,二版)。
陳芳明〈第十四章:現代主義文學的擴張與深化〉,《台灣新文學史》(上)(新北:聯經出版,2021年12月,二版)。
陳芳明〈第十五章:一九六〇年代台灣現代小說的藝術成就〉,《台灣新文學史》(上)(新北:聯經出版,2021年12月,二版)。
陳芳明〈第二十章:一九七〇年代台灣文學的延伸與轉化〉,《台灣新文學史》(下冊)(新北:聯經出版,2021年12月,二版)。
陳逸華〈歷史的開創者:仙人掌出版社〉,收錄於封德屏主編《台灣人文出版社18家及其出版環境》(臺北:文訊雜誌社,2013年12月)。
高永謀〈以文字光世,以書本啓人:光啟文化事業公司〉,收錄於封德屏主編《台灣人文出版社30家》(臺北:文訊雜誌社,2008年12月)。
孫立方等撰〈編輯部——健筆雄獅 宣揚國策〉,國防部青年日報社主編《輝耀一甲子——青年日報社六十週年特刊》(臺北:國防部青年日報社,2012年10月)。
張 錯〈人生無結局〉,《文化脈動》(臺北:三民書局,1995年2月)。
張誦聖〈現代主義與臺灣現代派小說〉,收錄於氏著《文學場域的變遷》(臺北:聯合文學,2001年6月)。
彭 歌〈不談人性,何有文學〉,收錄於《不談人性・何有文學》(臺北:聯合報社,1978年9月)。
彭瑞金〈埋頭深耕的年代(一九六〇~一九六九)〉,《台灣新文學運動四十年》(臺北:自立晚報,1991年3月)。
黃端陽〈要把金針度與人:廣文書局〉,收錄於封德屏主編《台灣人文出版社30家》(臺北:文訊雜誌社,2008年12月)。
傅佩榮《易經解讀》(新北:立緒文化,2012年4月)。
楊昌年〈第一章:文學論〉,《現代小說》(臺北:三民書局,1997年5月)。
楊昌年〈第五章:藝術論〉,《現代小說》(臺北:三民書局,1997年5月)。
葉石濤〈六〇年代的台灣文學——無根與放逐〉,《台灣文學史綱》(高雄:春暉出版社,1999年10月,再版),頁134。
葉石濤〈七〇年代的台灣文學——鄉土乎?人性乎?〉,《台灣文學史綱》(高雄:春暉出版社,1999年10月,再版),頁151。
葉雅玲〈戰後台灣大眾文學與文化發展初探——以《皇冠》雜誌為例〉,收錄於徐照華主編《臺灣文學傳播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中:國立中興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2006年8月)。
葉雅玲〈繆思殿堂裡的文學活動:皇冠文化集團〉,收錄於封德屏主編《台灣人文出版社30家》(臺北:文訊雜誌社,2008年12月)。
楊宏康〈開創基業 激濁揚清〉,國防部青年日報社主編《輝耀一甲子——青年日報社六十週年特刊》(臺北:國防部青年日報社,2012年10月)。
齊邦媛〈江河匯集成海的六〇年代小說〉,原載於《文訊》(1984年6月);後收錄於氏著《霧漸漸散的時候——臺灣文學五十年》(臺北:九歌出版社,1999年10月,初版3印)。
蔣中正〈黨政業務基本要項〉,1951年11月19日講,見張其昀《總動員運動概說》(臺北:中國新聞出版公司,1952年3月23日)。
蔡文甫《蔡文甫自選集》(臺北:黎明文化,1975年5月)。
蔡文甫《中國名人成語故事》(臺北:九歌出版社,1983年3月)。
蔡文甫《船夫和猴子》(臺北:九歌出版社,1994年11月)。
蔡文甫《天生的凡夫俗子——從0到9的九歌傳奇》(臺北:九歌出版社,2005年9月,增訂二版)。
蔡文甫《李冰鬥河神:中國名人故事(1)》(臺北:九歌出版社,2010年1月)。
蔡文甫《火牛陣:中國名人成語故事》(臺北:九歌出版社,2010年2月)。
歐陽子編《現代文學小說選集》(一、二冊)(臺北:爾雅出版社,1977年6月)。
劉若愚著,杜國清譯〈第六章:實用理論〉,《中國文學理論》(臺北:聯經出版,1993年11月,初版四刷)。
劉 崎〈沙特(二)〉,收錄於陳鼓應編《存在主義》(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3年9月,增訂二版第四刷)。
鄭樹森〈路程一:從外在到內在——意識流〉,《小說地圖》(臺北:INK印刻出版,2007年2月),頁22。
鄭樹森〈路程三:寫實基調的變奏——義大利的「新寫實主義」〉,《小說地圖》(臺北:INK印刻出版,2007年2月),頁136-138。
夏志清〈張愛玲給我的信件-2-〉,原刊於《聯合文學》第13卷第7期,頁59;後收錄於〈二、俄亥俄州牛津〉,《張愛玲給我的信件》(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2013年3月,初版三刷)。
魏子雲編選《當代中國新文學大系・小說一集》(臺北:天視出版,1979年2月)。
魏子雲〈導言〉,《當代中國新文學大系・小說一集》(臺北:天視出版,1979年2月)。
隱 地〈關於「讀書報告」〉,文章原載《自由青年》(1966年12月1日),後收錄於氏著《隱地看小說》(臺北:爾雅出版社,1981年6月)。
隱 地〈一九六六年:馬各和丁樹南〉,《回到六〇年代——六〇年代的爬山精神》(臺北:爾雅出版社,2017年2月)。
應鳳凰〈「文星叢刊」與六〇年代台灣文學風景〉,原發表於《文訊》314期(2011年12月),後收錄於封德屏主編《台灣人文出版社18家及其出版環境》(臺北:文訊雜誌社,2013年12月)。
聶華苓主編《臺灣中短篇小說選》(廣州:花城出版社,1984年10月)。
(二) 外文譯著
米 德(George Herbert Mead)《Mind, self,& society-from the standpoint of a social behaviorist》,胡榮、王小章譯《心靈、自我與社會》(臺北:桂冠圖書,1995年1月)。
沙 特著,鄭恆雄譯〈存在主義即是人文主義〉,收錄於陳鼓應編《存在主義》(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3年9月,增訂二版第四刷)。
四、 報紙及期刊(按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本 社〈苦難中的偉大祖國〉,《祖國周刊》一期(1953年1月5日)。
本 社〈戰鬥文藝對誰而戰?怎樣戰鬥?〉,《幼獅文藝》第2卷第1期(1955年1月)。
朱崇儀〈女性倫理責任,困境以及抗拒策略:以加拿大文學中的艾特伍小說為例〉,《中興大學外文系學報》12卷1期(2011年12月)。
郭玉雯〈《現代文學小說選集》的現代主義特色〉,《台灣文學研究集刊》6期(2009年)。
楊樹清〈走過風華——《幼獅文藝》半世紀〉,《文訊》雜誌(2003年7月)。
夏濟安〈舊文化與新小說〉,《文學雜誌》第3卷第1期(1957年9月)。
夏濟安〈評彭歌的《落月》兼論現代小說〉,《文學雜誌》第1卷第2期(1956年10月)。
隱 地〈一幢獨立的台灣房屋——評《台灣新文學史》(聯經出版)〉,《聯副電子報》第3783期,2011年12月10日。
五、 學位論文(按姓氏筆畫順序排列)
王梅香〈第三章:譯書計畫下的文學翻譯〉,《隱蔽權力:美援文藝體制下的台港文學(1950-1962)》(新竹: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15年)。
林思晴〈第二章:使命與新生:友聯出版社〉,《香港友聯刊物之瓊瑤文本研究(1950-1970)》(新竹:國立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8年)。
郭馨蔚〈「附錄」2:台灣作家在《蕉風》發表作品(創作、譯作)及專輯列表(1-350期)〉,《台灣、馬華現代主義思潮的交流:以《蕉風》為研究對象(1955-1977)》(臺南:國立成功大學臺灣文學系碩士論文,2016年7月)。
鄧觀傑〈第四章:香港與新馬現代主義的聯繫:黃崖與六〇年代《蕉風》〉,《華文現代主義的旅行與變貌:以上海、香港、南洋為路徑(1930~1970)》(臺北: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學位論文,2021年)。
盧柏儒〈第肆章:文藝雜誌的編輯〉,《瘂弦編輯行為研究》(桃園: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15年)。
賴柏翰〈第三章:激進時期的《文星》(1962-1965)〉,《臺灣戰後文化場域中的《文星》》(臺北:國立臺北教育大學人文藝術學院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018年)。
魏晚薌《蔡文甫中短篇小說人物形象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5年6月)。
蘇郁評〈第二章:王默人作品發表考略〉,《從外鄉到故鄉:王默人小說析論》(桃園: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21年)。
六、 資料庫及網路資料
「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香港文學資料庫」:「東方文學叢書」,《中國學生周報》第614期(1964年6月24日),網址: https://hklit.lib.cuhk.edu.hk/,最後瀏覽日期:2022年7月23日。
楊樹清專題報導:「《鄉訊焦點》:台灣出版史金門人接力演出不缺席」(2008年3月15日),資料來源:「金門日報」,網址:https://www.kmdn.gov.tw/1117/1271/4189/47175,最後瀏覽日期:2022年7月26日。
「udn部落格行動版」,程國強〈華欣文化吹熄燈號〉(2018年11月26日),網址:https://blog.udn.com/mobile/cwacan/120506435,最後瀏覽日期:2022年7月27日。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文獻檔案查詢系統」,搜尋件名:「中華日報創刊案」,隸屬卷名:〈前總務部經理交下文件〉,檔案階層:「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典藏號:00311200002021,1946年2月21日。網址:https://onlinearchives.th.gov.tw/index.php?act=Archive,最後瀏覽日期:2022年7月27日。
《詩經・召南・摽有梅》詩作引自「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畫」,搜尋:「摽有梅」,網址:https://ctext.org/book-of-poetry/zh,最後瀏覽日期:2022年8月14日。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搜尋:「飢渴」,https://dict.revised.moe.edu.tw/index.jsp,最後瀏覽日期:2022年9月26日。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搜尋:「儒家、告子下」,網址:https://ctext.org/zh,最後瀏覽日期:2022年9月28日。
關於「世界文物出版社」介紹,參閱「世界文物出版社」電子網站之「關於本社」,網址:http://www.mercury-publish.com.tw/index.asp?module=Intro,最後瀏覽日期:2022年10月14日。
「臺灣文學館線上資料平臺:台灣文學期刊目錄資料庫」,搜尋:「期刊瀏覽:自由青年」,網址:https://db.nmtl.gov.tw,最後瀏覽日期:2022年10月25日。
指導教授 李瑞騰(Jui-Teng Lee) 審核日期 2023-1-17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