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108121014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53 、訪客IP:3.143.214.115
姓名 梁家興(Leung,Ka Hing)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中國文學系
論文名稱 金元之際東平府文士及其辭賦研究
(A Study on the Scholars of Dongping Mansion and Their Ci Fu in Jin and Yuan Dynasties)
相關論文
★ 從荒巘謳吟到日麗風雅:遵義地域書寫與鄭珍之關係研究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在金元之際,金朝遭受蒙元、南宋夾擊,境內烽煙不絕,文士紛紛逃難,以尋求一線生機。其中,東平府在漢族世侯嚴實父子管治下,局勢相對穩定,並且重視保護及發展漢學,故而吸引故金文士前往投靠,成為當時的文學重鎮。受到科舉制度影響,金人以賦為重。因此,東平府的文學也以辭賦為主,而文壇宗主元好問投身府學,教授及校考辭賦,所授文士多成為當時辭賦創作的中流砥柱。
  本文以金元之際東平府中郝經、王惲、王旭三位文士為主要探討對象,藉著爬梳三人的辭賦作品,分析當中的書寫及心態特色,並統整其文學史上的價值,尤其是對於元代辭賦的影響。首先,探究金元之際東平府與文士的辭賦淵源,梳理出金元之際東平府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以及辭賦為何是金朝文士的治學重心。同時闡釋元好問的賦作及賦論,以彰顯其位居東平府文士賦學濫觴的重要性。接者透過主題剖析,分述郝經、王惲、王旭三人之辭賦書寫特色。
  經由深入考察,本文以為金元之際東平府文士的辭賦創作,受元好問影響極深,繼而形成四點共通特色。其一,淡化詠物賦以「寫物圖貌」為主的書寫模式,以抒發個人情志為主。其二,在作品中多見仕隱問題的論述,大多以入仕作為人生目標。其三,文體創作以楚騷及漢代散體賦為主,為元代「祖騷宗漢」復古賦風之先聲。同時,亦偶有借鑑六朝賦之處。其四,偏好以歷史主題入賦,其中則可分為「存史」及「詠史」兩個面向。
  本文選擇以東平府文士及其辭賦作為研究對象,並非否定當時其他文士群體重要性,而是希望透過辭賦角度,擴展及深化此群體於文學史上的價值及意義。
摘要(英) During the Jin and Yuan Dynasties(金元之際), the Jin Dynasty(金朝) was attacked by the Yuan(元) and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南宋). There were endless wars in the territory, and literati fled to seek a chance. Among them, Dongping Mansion(東平府) was relatively stable under the rule of the Han Dynasty Marquis (漢族世侯)Yan Shi(嚴實) and his son, and he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inology. Therefore, it attracted former Jin scribes to seek refuge and became an important academic center at that time. Affected by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Jin people put Fu a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Therefore, the academics of Dongping Mansion also focused on Ci Fu(辭賦), and Yuan Haowen, the suzerain of the literary world, devoted himself to the Fu school, taught Ci Fu and took school examinations, and most of the scribes he taught became the mainstay of Ci Fu creation at that time.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three literati Hao Jing(郝經), Wang Yun(王惲), and Wang Xu(王旭) in the Dongping Mansion during the Jin and Yuan Dynasties. By combing through the works of the three scholars, they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riting and mentality, and integrate their value in the history of literature. Especially for the influence of Fu in Yuan Dynasty. First of all, explore the Dongping Mansion and the source of literati Fu during the Jin and Yuan Dynasties, sort out the importance of the geographical location of Dongping Mansion during the Jin and Yuan Dynasties, and the Ci Fu as the academic focus of Jin Dynasty literati. At the same time, it explains Yuan Haowen′s Fu composition and Fu theory to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Yuan Haowen′s Fu source as a scholar in Dongping Prefecture. The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theme, the author discusses the writing characteristics of Hao Jing, Wang Yun and Wang Xu.
  After in-depth investigation, this paper believes that the creation of Ci Fu by Dongping Mansion literati during the Jin and Yuan Dynasties was deeply influenced by Yuan Haowen, and then formed four common characteristics. First, downplaying the writing mode of "writing things and pictures"(寫物圖貌) in chanting Fu, focusing on expressing personal emotions. Second, there are many discussions on the issue of officialdom in the works, and most of them regard becoming an official as their life goal. Third, the literary style creation is mainly based on Chu Sao(楚騷) and Han Dynasty prose Fu(漢代散體賦), which is the harbinger of the retro Fu style of "Zu Sao Zong Han"(祖騷宗漢) in Yuan Dynasty.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occasional references to the Fu of the Six Dynasties. Fourth, he prefers to use historical themes in his poems, which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aspects: "preserving history" and "chanting history".
  This article chooses Dongping Mansion literati and their Fu as the research object, not to deny the importance of other literati groups at that time, but to expand and deepen the value and significance of this group in the history of literature through the perspective of Fu.
關鍵字(中) ★ 金元之際
★ 東平府
★ 辭賦
★ 郝經
★ 王惲
★ 王旭
關鍵字(英) ★ During the Jin and Yuan Dynasties
★ Dongping Mansion
★ Ci Fu
★ Hao Jing
★ Wang Yun
★ Wang Xu
論文目次 中文摘要 1
碩士論文目錄 5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 4
第三節 文獻回顧 14
第四節 研究進路與章節安排 28
第二章 金元之際東平府與文士辭賦淵源析論 31
第一節 東平府的重要地位 31
第二節 金朝文士的治學重心與辭賦創作 40
第三節 東平府文士賦學淵源—元好問辭賦論 46
第三章 元臣與宋囚之雙重論述—郝經辭賦析論 59
第一節 從故民到新臣—新舊身分的重構詮說 59
一、〈泰山賦〉、〈虎文龍馬賦〉:華夷之別的化解 59
二、〈哀三都賦〉、〈瓊花島賦〉:故我身分的消融 65
第二節 祈願和平—以〈冠軍樓賦〉為主的出使感懷 74
一、賦寫樓臺的繼承與演變 78
二、〈冠軍樓賦〉:勾勒未來和平圖景 82
第三節 記事與接受—拘宋時期的兩種主要行徑 86
一、紀錄拘宋遭遇 86
二、接受歸國無期 90
第四章 終生仕宦之生命話語—王惲辭賦析論 103
第一節 日常生活視域下的微物書寫 103
一、閒適醇和的生活態度寫照 103
二、以賤為貴的物我互動模式 107
第二節 政治視域下的寓言與自釋 110
一、以寓言影射政事人心 110
二、對問的兩種自釋態度 120
第三節 歷史視域下的不凡與不屈 125
一、為平凡物敘寫不凡 126
二、弔古論忠隱喻不屈 129
第五章 士不遇之出處聲明—王旭辭賦析論 145
第一節 寶劍‧神獸—求仕時期的詠物書寫 149
一、寶劍出鞘:規劃宦途願景 149
二、困獸之搏:自喻求仕曲折 153
第二節 我執‧超脫—仿騷的承繼與轉化 157
一、繾綣崑崙與寄情山水 157
二、再喚屈魂與揖別青雲 170
第三節 女禍‧英雄—詠史賦的敘事意蘊 174
一、楊妃至李妃:〈長生殿賦〉的女禍影射 174
二、功業與私情:〈銅雀臺賦〉的英雄論述 185
第六章 結論 195
第一節 研究成果 195
第二節 未來展望 197
參考文獻 199
附錄一、金元之際東平府文士辭賦作品繫年 209
參考文獻 (一) 古籍(依朝代先後排序)

[先秦]佚名:《山海經》,臺北:里仁書局,1982年。
[戰國]李耳;朱謙之撰:《老子校釋》:臺北:華正書局,1986年。
[漢]司馬遷撰:《史記》,北京:中華書局,1963年。
[漢]班固撰;江建忠標點:《漢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魏]曹植;趙幼文校著:《曹植集校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年。
[晉]阮籍;陳伯君校注:《阮籍集校注》,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
[晉]陳壽撰;〔劉宋〕裴松之注:《三國志》,北京:中華書局,1964年。
[晉]王嘉撰;[梁]蕭綺錄;齊治平校注:《拾遺記》,北京:中華書局,1988年。
[劉宋]范曄撰;李賢等著:《後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5年。
[劉宋]鮑照編;錢仲聯注:《鮑參軍集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劉宋]劉義慶著:《世說新語校箋》,臺北:文光圖書有限公司,1974年。
[梁]蕭統選編、[唐]李善等註:《新校訂六家注文選》,鄭州:鄭州大學出版社,2013年。
[梁]劉勰撰;周振甫注:《文心雕龍注釋》臺北:里仁書局,1984年。
[北周]庾信撰;[清]倪璠注;許逸民校點:《庾子山集注》,臺北:清流出版社,1983年。
[唐]魏徵、令狐德棻撰:《隋書》,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
[唐]房玄齡撰:《晉書》,北京:中華書局,1974 年。
[唐]劉知幾撰;浦起龍釋:《史通通釋》,臺北:里仁書局,1980年。
[唐]李白;瞿蛻園等校注:《李白集校注》,臺北:里仁書局,1981年。
[唐]封演撰,張耕注評:《封氏聞見記》,北京:學苑出版社,2001年。
[唐]白居易:《白居易集》,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
[唐]杜牧;吳在慶校注:《杜牧集繫年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
[後晉]劉昫等撰:《舊唐書》,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
[宋]歐陽修等撰:《新唐書》,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
[宋]佚名編,汝企和點校:《續編兩朝綱目備要》,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
[宋]蔡沉撰,王豐先點校:《書集傳》,北京:中華書局,2018年。
[宋]宋敏求撰:《長安志》,西安:三秦出版社,2013年。
[宋]計有功撰,王雲五主編:《唐詩紀事》,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8。
[宋]洪邁:《容齋隨筆‧容齋五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
[宋]洪邁:《容齋續筆》,《全宋筆記》第五編三,鄭州:大象出版社,2012年。
[宋]宇文懋昭撰:《大金國志》,北京:文殿閣書莊,1936年。
[宋]王觀國著,田瑞娟點校:《學林》,北京:中華書局,1988 年。
[宋]周密:《齊東野語》,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
[宋]周密:《癸辛雜識》,北京:中華書局,1988。
[金]劉祁:《歸潛志》,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元]元好問著:《元好問研究資料彙編》,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0年。
[元]元好問編:《中州集》,上海:中華書局,1959年。
[元]張德輝:〈中州集後序〉,《中州集附中州樂府》,北京:線裝書局,2001年。
[元]郝經著,張進德、田同旭編年校箋:《郝經集編年校箋》,北京: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8年。
[元]王惲著,楊亮、鍾彥飛點校:《王惲全集》,北京:中華書局,2013年。
[元]虞集;王頲點校:《虞集全集》,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7年。
[元]陸友仁:《研北雜志》,北京:中華書局,1991 年。
[元]揭傒斯著,李夢生標校:《揭傒斯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元]陸友仁:《研北雜志》,北京:中華書局,1991 年。
[元]脫脫等撰:《宋史》,北京:中華書局,1977年。
[元]脫脫等撰:《金史》,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
[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
[明]宋濂等撰:《元史》,北京:中華書局,1976年。
[明]陳邦瞻:《宋史紀事本末》,北京:中華書局,1977年。
[明]李贄;張建業主編:《李贄全集注》,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年。
[清]顧祖禹撰;賀次君、施和金點校:《讀史方輿紀要》,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
[清]何文煥輯:《歷代詩話》,北京:新華書店,1982年。
[清]陳立撰,吳則虞點校:《白虎通疏證》,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
[清]顧嗣立:《元詩選》,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清]周春:《增訂遼詩話》,長沙:岳麓書社,1992年。
[清]胡彥升等纂:《東平州志》,據清乾隆三十六年本,哈佛燕京圖書館藏。
[清]紀昀等;欒貴明輯:《四庫輯本別集拾遺》,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
[清]阮元校刻:《十三經注疏》,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
[清]嚴可均校輯:《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清]趙翼著;王樹民校證:《廿二史劄記》,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
[清]錢大昕撰:《補元史藝文志》,上海:商務印書館,1937年。

(二) 近人著作(依姓氏筆畫排序)

丁福保輯:《清詩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
中華書局編輯部點校:《全唐詩》,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
王冠輯:《賦話廣聚》,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6年。
王立:《中國古代文學十大主題—原型與流變》,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4年。
王少輝等主編:《中華傳世文選》,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年。
北京大學文獻研究所編:《全宋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1998年12 月。
方滿錦:《金元文學研究論集》,臺北:萬卷樓出版社,2015年。
牛海蓉:《金元賦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年。
朱曉海:《習賦椎輪記》,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9年。
向宗魯校注:《說苑校證》,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
李經野纂:《民國曲阜縣志》,臺北:成文書局,據民國二十三年刊本影印,1968年。
李修生主編:《全元文》,南京:江蘇古藉出版社,1999年。
李新宇:《元代辭賦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
武懷軍:《金元辭賦研究評注》,北京:群言出版社,2006年。
柯劭忞撰:《新元史》,上海:開明書店,1958年。
郭維森:《中國辭賦發展史》,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6年。
馬積高:《賦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俞紹初輯校:《建安七子集》,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
陳寅恪:《元白詩箋校證》,北京:三聯書店,2001年。
許東海:《經典與世變的辭賦書寫》,臺北:里仁書局,2013年。
許結:《中國賦學歷史與批評》,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1年。
常大群:《元之際儒學的傳承及思想特點:以東平府學和東平學派為中心》,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0年。
張清常、王延棟箋注:《戰國策箋注》,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93年。
游適宏:《試賦與識賦—從考試的賦到賦的教學》,臺北:秀威資訊出版社,2008年。
康金聲、李丹:《金元辭賦論略》,北京:學苑出版社,2004年。
趙琦:《金元之際的儒士與漢文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
葉慶炳等編:《元好問研究資料彙編》,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0年。
劉培主編,武懷軍著:《中國辭賦編年史元代卷》,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19年。
廖蔚卿:《漢魏六朝文學論集》,臺北:大安出版社,1997年12月初版一刷。
錢鍾書:《管錐編》,臺北:蘭馨室書齋,1978年。
簡宗梧:《賦與駢文》,臺北:臺灣書店,1998年。
譚其驥主編:《中國歷史地圖集》,北京:中國地圖出版社,1996年。
楊柳橋譯注:《莊子譯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楊鐮主編:《全元詩》,北京:中華書局,2013年。
楊家駱主編:《楚辭注八種》,臺北:世界書局,1981年。
劉俊夫、黃約瑟等譯:《日本學者研究中國史論著選譯‧五代宋元》,北京:中華書局,1993年。
譚屬春、嚴昌注譯:《俗文化四書五經》,深圳:海天出版社,1996年。


(三) 學位論文(依姓氏筆畫排序)

于瑩:《王惲法律思想研究》,上海師範大學法律史碩士論文,2012年。
王麗娜:《論郝經的慕陶情結 —兼論元代和陶詩》,山西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07年。
王培培:《王惲傳記研究》,浙江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17年。
王歡歡:《王旭山水詩研究》,遼寧師範大學中國文學博士學位,2022年。
王文英:《郝經及《續後漢書》研究》,河北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21年。
王舜華:《元人郝經的詩文研究》,河北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03年。
王燕:《郝經詩歌研究》,黑龍江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16年。
田婕:《王惲記體散文研究》,山西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19年。
田野:《文學文本視域下魏晉賦序研究》,魯東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18年。
李鈞俊《論庾信<哀江南賦>的愛國意識對後世<哀>賦的影響》,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李昆丹:《王旭詩歌研究》,山西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19年。
李賢珠:《明末清初騷體賦研究》,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任紅敏:《金蓮川藩府文人群體之文學研究》,南開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博士學位論文,2010年5月。
谷春俠:《金賦論考》,吉林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學位論文,2005年。
杜怡萱:《楊維楨《麗則遺音》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學位論文,2015年。
余芳蘋:《永恆的追尋─〈離騷〉神遊情節研究》,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6年。
郭曉燕:《王惲著述研究》,安徽大學歷史文獻學博士論文,2012年。
馬洪花:《楊維楨辭賦研究》,湖南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年。
吳樹文:《金末元初辭賦研究》,湖南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年。
林佳樺:《元代應試賦用韻研究》,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學位論文,2012年。
林潔珠:《《秋澗樂府》文獻學研究》,西華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16年。
段江紅:《郝經散文研究》,山西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13年。
姬雲飛:《郝經散文研究》,遼寧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13年。
孫增科:《郝經年譜》,河南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12年。
夏令偉:《王惲秋澗詞研究》,廣州暨南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06年。
徐平:《元代科考賦集《青雲梯》研究》,湖南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年。
梁玲玲:《執著於「道統」的重建 —論金亡二代士人郝經的出處選擇》,吉林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11年。
陳春宇:《王旭《蘭軒集》研究》,華僑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碩士論文,2022年。陳芳汶:《中晚唐詠史賦研究》,政治大學中文所博士學位論文,2008年。

唐麗君:《元代東平作家雜劇研究》,長沙理工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碩士學位,2016年。
郭慶文:《金元之際中原知識階層及其對蒙古汗廷之影響》,政治大學邊政研究所碩士論文,1988年。
郭翠萍:《元代東平王氏家族研究》,山東師範大學歷史文獻學碩士論文,2012年。
張曉曉:《郝經羈押真州時期詩歌研究》,遼寧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19年。
游適宏:《祝堯《古賦辯體》研究》,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學位論文,1993年。
游適宏:《從拒唐到學唐—元明清賦論趨向之考察》,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學位論文,2000年。
賀劍飛:《元初南方辭賦研究》,湖南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年。
路寧霞:《王旭詩文研究》,新疆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21年。
廖蔚卿:《漢魏六朝文學論集》,臺北:大安出版社,1997年12月初版一刷。
楊立琴:《元代騷體文學研究》,河北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年。
楊美娟:《元代楚辭學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應用語言文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2001年。
楊乃雯:《南宋騷體賦之植物題材研究》,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3年。
管允:《王惲詠史懷古詩研究》,陝西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14年。
趙立芳:《元人郝經前後期詩歌比較研究》,河北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06年。
趙忠敏:《金元之際東平文人群體研究》,浙江大學中國古典文學碩士論位,2007 年。
管允:《王惲詠史懷古詩研究》,陝西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14年。
薛焱坤:《郝經詩學思想研究》,山西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19年。
關勝男:《王惲交遊詩評注》,遼寧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16年。
劉楚荊:《漢魏六朝騷體賦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19年。
劉浩翔:《魏晉南北朝賦序專題研究》,魯東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碩士學位論文,2021年。
羅玉瑤:《王惲散文研究》,華中師範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19年。

(四) 期刊及學術會議論文(依出版年排序)

丁涵:〈劃界與越界:元賦中的正祀和淫祀敘述及其文化內涵〉,《江海學刊》2020年第3期,頁219-227。
丁涵:〈從盛世華音到末世哀歌──元代詠承露盤賦的藝術新變及成因〉,《煙臺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年第4期,頁47-56。
丁瑜:〈郝經碑傳文創作研究〉,《文化學刊》第6期,頁240-243。
王嘉宸:〈王惲題人物畫詩的研究〉,《楚雄師範學院學報》,2022年第4期,頁25-31。
王嘉宸:〈論王惲題的飛禽走獸題畫詩〉,《文化學刊》,2022年第6期,頁240-243。
王楨:〈深厚醇雅與平靜含蓄:論王惲題畫詩的風格及其典型性〉,《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17年第3期,頁14-18。
王舜華;馮榮珍:〈郝經「和陶詩」的研究〉,《文化學刊》,2009年第20期,頁62-64。
牛海蓉:〈金代前中期賦鉤沉與探析〉,《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3期,頁78-85。
牛海蓉:〈元代辭賦南北差異、變化及融合的歷史趨向〉,《中國文化研究》,2014年02期,頁177-184。
牛海蓉、劉秀秀:〈元初南北辭賦創作之比較〉,《遼東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10月,第16卷第5期,頁40-45。
牛海蓉、柳建國:〈元朝後期的騷體賦〉,《求是學刊》,2012年5月,頁126-131。
牛海蓉:〈古賦辨體之前的元朝賦論〉,《陝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 年3月,第42卷第2期,頁86-90。
牛海蓉:〈古賦辨體之後的元朝賦論〉,《遼東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2月,第13卷第1期,頁75-79。
牛海蓉、劉秀秀:〈元明兩朝辭賦復古之差異〉,《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4卷,第1期,2020年1月,頁83-88。
王志民:〈簡論東平的元曲作家群〉,《成都師專學報》,1988年第1期,頁37-41。
田婕:〈元人王惲對歐陽修在記體散文上的接受〉,《文化學刊》,2019年第1期,頁233-235。
朱曉海:〈從蕭統佛教信仰中的二諦觀解讀《文選‧遊覽》三賦」,《清華學報》37卷第2期,2007年,頁431-466。
余敏:〈元代王惲散文創作論研究〉,《黑龍江史志》,2014年第23期,頁80-81。
余敏:〈元人王惲散文文體觀平議〉,《名作欣賞》2020年第36期,頁116-117。
余敏:〈論金元賦體的轉變〉,《民族文學研究》2022年第6期,頁34-45。
向海求:〈試論王惲散曲〉,《延安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年第24期,頁97-98、104。
杜改俊:〈論郝經「變」與「常」的統一—郝經出仕蒙元統治的思想分析〉,《文化學刊》2007年第3期,頁41-46。
呂逸新:〈漢代擬作的文體意義〉,《山東師範大學學報》,2010年第55卷第4期,頁41-45。
宋福利:〈王惲與太一教—兼論太一教之興衰〉,《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1年第4期,頁7-10。
李炳海:〈金、元之際的東平文壇〉,《東嶽論叢》,1989年第6期,頁82-86。
李嘉瑜:〈宮城與廢墟的對視── 元代文學中的大安閣書寫〉,《文與哲》第21期,2012年,頁245-284。
李獻芳:〈杜仁傑在東平的文化活動及其貢獻〉,《齊魯學刊》,2015年第2期,頁119-123。
李艷:〈曹操形象的變遷〉,《大眾文藝》,2011年23期,頁181。
吳昌林、李琦〈由〈大都賦〉看元代京都賦宗漢與新變〉,《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44卷第3期,2018年5月,頁68-72。
吳世如:〈楊貴妃形象研究—以正史和唐詩為例〉, 《問學集》,2003年12期,頁53-75。
吳雪伶:〈唐代銅雀臺詩的雙重回憶模式與宮怨主題〉,《湖北社會科學》,2006 年第 8 期,頁 105—107。
武懷軍:〈元好問辭賦原論〉,收錄於《名作欣賞》,2001年第3期,頁34-37。
武懷軍:〈耶律鑄的辭賦創作與元初的三教思想〉《中州學刊》,2001年02期,頁103-106。
林威:〈對蒙元時期東平雜劇的歷史考察〉,《山東社會科學》,2004年第6期,頁99-101。
邱江寧:〈文學東平文人群與元初文壇的「中州元氣」論〉,《文學遺產》2020年第1期,頁75-87。
祁立峰:〈魂兮歸來哀江南:論沈炯、庾信、顏之推的傷痕書寫與敘事美學〉,《清華學報》2012年新42卷第4期,頁625-656。
祁立峰:〈廢餘美學—論六朝辭賦中的微物、醜物與剩餘物〉,《成大中文學報》2018年61期,頁1-28。
和談:〈金元之際契丹文士的焦慮意識及文學表達—以耶律氏家族為中心〉,《東南學術》2019年第4期,頁161-167。
段瑩:〈金元鑒藏風氣轉移中的東平士人〉,《故宮博物院院刊》,2019年第12期,總第212期,頁33-49。
徐瑞祥:〈東平王旭生卒年考〉,《北方文學》(中旬刊),2016年10月,頁159。
徐瑞祥:〈王旭生平及遊跡考〉,《大眾文藝》,2016年第14期,頁274。
徐艷麗:〈郝經樂府詩輯考及其樂府詩創作研究〉,《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年第6期,頁84-91。
侯文宜:〈金元之際北方詩學探微——從元好問到郝經詩論中的「重氣之旨」〉,《中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年第4期,頁1-7。
孫立堯:〈試論唐代詠史賦的源流與價值〉,《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社會科學),2001年第6期第38卷,頁37-43。
孫京榮:〈論銅雀臺意象在唐詩中的流變〉,《甘肅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6年26卷6期,頁11-14。
范洋達:〈元初的東平學風及影響〉,《興大歷史學報》第19期,2007年11月,頁45-80。
晏選軍:〈嚴實父子與金元之交的東平文化〉《殷都學報》,2001年4期,頁54-58
陳才智:〈元人王惲對白居易的接受〉,《文學評論》第2期,頁144-150。
陳高華:〈大蒙古時期的東平嚴氏〉,《元史論叢》第6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年),頁1-23。
侯文宜;薛焱坤:〈蒙漢民族交融與郝經筆下的草原詩篇〉,《文化學刊》第6期,頁240-243。
郭永吉:〈王粲〈登樓賦〉結構分析及創作技巧探索〉,《淡江中文學報》第21期,頁57-88。
徐亞玲:〈王惲壽詞的思想意識與文化意蘊〉,《六盤水師範學院學報》,2014年第4期,頁1-4。
馬奧遠:〈自我書寫、認同及反思:論王惲至元後期居衛的著述及詩文〉,《河南科技學院學報》,2017年第3期,頁5-8。
唐北華:〈先秦祝詛文芻議〉,《青年文學家》2015年第29期,頁31-33。
韋正春:〈元人王惲勸農詩文通論〉,《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年第5期,頁92-97。
張菁:〈中國古代女禍史觀的源流—從「牝雞之晨」到「嬖幸傾國」〉,《社會科學戰線》2013年11期,頁71-77。
張建偉:〈東平王公淵家族與金元學風的變遷〉,《宋史研究論叢》第12輯,2011年12月,頁616-625。
張相逢:〈《全元賦校注》佚賦輯考〉,《信陽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38卷第2期,頁126-131。
張相逢:〈元人黃文仲生平及其獻〈大都賦〉時間考訂〉,《 中國韻文學刊》, 2020年03期,頁112-118。
張勇耀:〈「元氣論」與金元之際的文學傳統建構〉,《文學評論》,2021年第3期,頁176-185。
張勇耀:〈金元之際的曲阜朝聖與儒學復興〉,《學術界》2021年第10期,頁164-178。
張勇耀:〈金元之際的漢唐情結與文史建構——兼論「金源氏典章法度幾及漢唐」說的虛實〉,《中原文化研究》,2022年1期,頁67-75。
張發穎:〈元雜劇起於東平說〉,《遼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7年第1期,頁106-107。
許瑞哲:〈屈原〈離騷〉之自傳性與形象書寫探析—兼論其理想君子形象之建構〉,《國立臺南大學人文研究學報》53卷1期,2019年,頁13-42。
許正弘:〈從開創帝業到三宮協和:元仁宗朝前答己太后的政治活動〉,《成大歷史學報》第六十二號2022年,頁1-33。
許東海:〈辭賦與諫書—杜牧〈阿房宮賦〉新論〉,《蘇州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31卷1期,頁22-29。
隋曉會:〈「金」戈鐵馬下的一株文學奇葩——淺論元好問之《秋望賦》〉,《陜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年第1期,頁46-50。
潘殊閑:〈元代名儒郝經對李白杜甫的接受與傳播〉,《中北大學學報》2018年第2期,頁36-40。
楊志玖、楊德華:〈元代回族宰相阿合馬新論〉,《回族研究》1995年1期,頁13-18。
黃仁生:〈鐵崖賦考論〉,《中國韻文學刊》,1993年,頁83-90。
黃仁生:〈鐵崖賦篇目及其版本源流考〉,《中國韻文學刊》,1994年第1期,頁266-271。
黃二寧:〈元代南方文士獻賦綜論〉,《民族文學研究》,2020年第1期,頁140-148。
賈秀雲:〈遺山賦的人生思考〉,《名作欣賞》,2019年第13期,頁38-41。
雷勇:〈曹操形象的文化意蘊〉,《漢中師範學報》(社會科學),1995年13卷3期,頁54-60。
葉愛欣:〈元代東平府學文化活動考論〉,《平頂山學院學報》第32卷第6期,2017年12月,頁46-50。
趙彩娟:〈韓愈祭鱷魚文與陸龜蒙告白蛇文之比較〉,《語文學刊》2011年第2期,頁116-117。
趙忠敏:〈論金元之際東平文人的詞賦之學〉,《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頁111-115。
趙忠敏:〈金元之際東平遺民群體考述-兼論嚴氏幕府的文化復興活動〉,《聊城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卷5期,2010年10月,頁55-58。
趙忠敏:〈論蒙元統治初期漢地世侯的文化復興——以東平幕府為中心〉,《內蒙古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卷4期,2011年,頁84-87。
趙忠敏:〈論金末元初北方儒學復興—以山東東平地區為例〉,《齊魯師範學院學報》,2012年第1期,頁15-19。
蔡春娟:〈李璮、王文統事件前後的王惲〉,《中國史研究》3期,2007年,頁105-110。
劉達科:〈金元耶律氏文學世家探論〉《民族文學研究》2003年第2期,頁48-54。
謝玉玲:〈元代前期記遊書寫析論─以王惲散文作品為考察重心〉,《東吳中文學報》2014年27期,頁185-213。
韓維娜:〈淺析郝經詩歌藝術特色〉,《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年第6期,頁84-91。
劉磊:〈元代齊魯詞人王旭考述〉,《2008年詞學國際學術研討論文集》,2008年,頁1-5。
錢志熙:〈試論郝經文學創作的淵源與造詣〉,《求是學刊》,2007年第34卷第4期,頁102-108。
簡宗梧:〈賦與隱語關係之考察〉,《逢甲人文社會學報》第8期,2004年5月,頁34-57。
羅鷺:〈《元孤刻本秋堂邵先生文集》作者考〉,《文獻雙月刊》2021年3月2月,頁74-84。
指導教授 王學玲(Wang,Hsueh-Wang) 審核日期 2023-7-26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