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106 、訪客IP:3.141.198.147
姓名 蔡語純(Yu-Chun Tsai)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中國文學系 論文名稱 從荒巘謳吟到日麗風雅:遵義地域書寫與鄭珍之關係研究
(From Obscurity to Refinement: A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Zunyi Regional Writings and Zheng Zhen)相關論文
★ 金元之際東平府文士及其辭賦研究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貴州遵義詩人鄭珍(1806-1864),字子尹,號柴翁,擔任貴州地方學官,傳揚儒家文化,學術研究集中於禮學及文字學,其著作及思想影響貴州後世學者。鄭珍的詩歌作品帶有學宋風氣,主張「讀書貴養其氣」,為宋詩運動的詩人之一。由於科舉落第,鄭珍未有出貴州任官的經歷,致力於家鄉遵義的地域文化建構,編纂《遵義府志》,並整理遵義地方詩集《播雅》,詩集《巢經巢詩鈔》也包括他在遵義乃至於貴州遊走的經歷。
本文著力於鄭珍透過書寫如何建構遵義地域以及呈現他所認知的遵義,將由過去流官所建構的遵義歷史,轉為在地之筆,透過方志及鄭珍的漢人視角建構遵義地方受到漢文化的影響,尤其以播州楊氏土司對遵義的影響最具代表性,楊氏從少數民族的定位走向以儒家思想為準則,乃至於晚期土司繼承人都會送到中央受漢化教育,說明對於遵義這片土地的在地人的從屬認同產生轉變。鄭珍透過地方詩集欲建構遵義的「雅正」文學,在明清之際有許多遷徙至遵義的隱君子,受到清初的遺民詩人影響,對陶淵明懷有憧憬之情,卻因不擅自我標榜而無法聲名遠颺。另外,遵義地域文學的建構少不了李白,以長流夜郎連結偏居一隅不遇的苦悶,再加上地方官建設榮耀李白的建築,太白成為當地文人的精神指標,也象徵著將遵義文學提升至雅化的過程。最後再透過鄭珍實地對遵義地方的踏查,從人文場域到自然絕景及地方特產,展現鄭珍以文人視角對鄉里的關懷。本文透過鄭珍身為遵義沙灘文人集團一員,作為當時最負盛名的文人,如何透過著作及教育,帶領一眾文人建構遵義地域意識,影響該地的文化傳播及文學發展為主要研究核心。摘要(英) Zheng Zhen (鄭珍, 1806-1864), a poet from Zunyi (遵義) , Guizhou (貴州) , with the courtesy name Ziyin (子尹) and the pen name Chaiweng (柴翁) , served as a regional education official in Guizhou, promoting Ruism. His academic research focused on ritual studies and Grammatology, and his works and thoughts influenced future scholars in Guizhou. Zheng Zhen′s poetic works were inspired by the style of the Song Dynasty, and he advocated the importance of cultivating one′s character through reading. He was one of the poets associated with the Song Dynasty poetry innovation movement.Due to his failure in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Zheng Zhen never served as a government official outside Guizhou. Instead, he dedicated himself to the construction of local culture in his hometown, Zunyi. He compiled “Zunyi Fuzhi” (《遵義府志》) and organized the local poetry collection “Bo Ya” (《播雅》). The poetry collection “Chao Jing Chao Shi Chao” (《巢經巢詩鈔》) included his experiences traveling in Zunyi and even throughout Guizhou.
This thesis focuses on how Zheng Zhen constructed the regional identity of Zunyi and presented his understanding of his hometown through his writings. He rewrote the history of Zunyi, originally documented by previous authorities, with a localized perspective. Through prefectural gazetteer and Zheng Zhen′s Han Chinese viewpoint, he highlighted the influence of Han culture on Zunyi, with the emphasis on the Yang clan. The Yang family had ruled as Bozhou (播州) for generations, they mad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culture of Zunyi as they transitioned from a minority ethnic group to adopting Ruism as their guiding principle. All heirs to the Tusi (土司, chiefdom) from the Yang family were sent to receive Han Chinese education in the central government institution, indicating a shift of identity and affiliation in people of Zunyi. Zheng Zhen attempted to build the “elegant and refined” literature of Zunyi through his local poetry collection. 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many reclusive scholars migrated to Zunyi. Inspired by the poets who were adherents of the previous dynasty and harboring admiration for Tao Yuanming (陶淵明), they refrained from boasting about themselves, and thus resulting in a lack of widespread reputation. Additionally, the construction of Zunyi′s regional literature would not be complete without mentioning Li Bai (李白) , who connected his frustrations caused by living in seclusion and obscurity with being exiled to Yelang (夜郎) . Moreover, the local officials constructed buildings to honor Li Bai, making him a spiritual beacon for local literati and as a symbol of the elevation of Zunyi′s literature to a refined level. Finally, through Zheng Zhen′s on-site investigations of Zunyi, encompassing cultural sites, natural landscapes, and local specialties, he demonstrated his concern for his hometown from a literati perspective. This thesis explores how Zheng Zhen, as a member of the Zunyi Shatan (沙灘) literati group and one of the most renowned literati of his time, led fellow literati in constructing regional awareness and influenced cultural dissemination and literary development in the area.關鍵字(中) ★ 鄭珍
★ 遵義
★ 地域書寫
★ 風雅關鍵字(英) ★ Zheng Zhen
★ Zunyi
★ Regional Writings
★ Refinement論文目次 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目錄 iv
表目錄 v
圖目錄 v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成果綜述 10
第三節 研究文獻與方法 16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步驟 18
第二章 編入史冊:僻壤之地的再發現 22
第一節 編纂「天下第一府志」 23
一 《遵義府志》的成書背景 24
二 歷史沿革與行政建置 26
第二節 教化的軌跡與轉跡:播州楊氏土司 34
一 播州楊氏土司與楊保苗 34
二 經營文教事業:知識及權力的落實 40
第三節 以漢人視角為主的多元民族風俗 45
第三章 人文風雅:士人典範與地方價值之型塑 56
第一節 存人存詩的採輯策略:以《播雅》為主要考察 56
第二節 大山品格與陶淵明認同 61
一 人與地的對話:大山品格 62
二 追隨隱逸典範:生活情境與創作實踐 67
第三節 真假交織:題詠李白及其詩歌 78
一 李白是否流放夜郎與遵義 79
二 作為榮耀地方的紀念性建築 86
第四章 吾鄉游蹤:勝景奇觀與特產實錄 94
第一節 家園巡禮與敘說自我:禹門山與望山堂 94
一 從人世好煙水到避亂茅寨:禹門山 95
二 以孝思為核心之山居園林:子午山/望山堂 104
第二節 踏勘自然絕景:鬼斧溶洞與赤水山川 109
一 為爾破荒昧:文人視域中的溶洞探奇 110
二 心懷民生:赤水河紀行 114
第三節 風土觀點下的農桑書寫 120
第五章 結論 130
參考資料 131參考文獻 一、 古籍
﹝漢﹞司馬遷撰、﹝宋﹞裴駰集解、﹝唐﹞司馬貞索隱、﹝唐﹞張守節正義,《史記》,北京:中華書局,2014年。
﹝唐﹞李白著、﹝清﹞王琦注,《李太白全集》,北京:中華書局,1999。
﹝五代﹞劉昫,《舊唐書》,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
﹝宋﹞歐陽修、宋祁撰,《新唐書》,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
﹝明﹞宋濂等撰,《元史》,北京:中華書局,1976年。
﹝清﹞《嘉慶重修一統志》,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
﹝清﹞谷應泰,《明史紀事本末》,北京:中華書局,1977年。
﹝清﹞查慎行,《敬業堂詩集》,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66年。
﹝清﹞張廷玉等撰、王雲五主編,《明史》,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2010年。
﹝清﹞莫友芝著,張劍、張燕嬰整理,《莫友芝全集》,北京:中華書局,2017年。
﹝清﹞莫友芝著,張劍、陶文鵬、梁光華編輯點校,《莫友芝詩文集‧增訂版》,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3年。
﹝清﹞董誥撰、永璇監修,《皇清職貢圖》,臺北:臺灣華文書局,1968年。
﹝清﹞趙爾巽編,《清史稿》,北京:中華書局,1977年。
﹝清﹞衛既齊主修,《(康熙)中國地方通志‧貴州篇》,南京:鳳凰出版社,2010年。
﹝清﹞鄭珍著、白敦仁箋注,《巢經巢詩鈔箋注》,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6年。
﹝清﹞鄭珍著、黃萬機等點校,《鄭珍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
二、 近人專著
(依姓名筆劃排序)
王明珂,《英雄祖先與弟兄民族:根基歷史的文本與情境》,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
王明珂,《華夏邊緣:歷史記憶與族群認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年。
王燕玉,《貴州史專題考》,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86年。
何燁、陳季君、劉世野編著,《播州土司文化遺存圖釋》,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15年。
呂慧鵑、劉波、盧達編,《中國歷代著名文學家評傳‧第六卷近代》,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85年。
李仲凡、陳一軍、費團結著,《文學地理學專題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21年。
汪文學,《邊省地域與文學生產:文學地理學視野下的黔中古近代文學生產和傳播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
汪辟疆,《汪辟疆說現代詩》,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周春元、王燕玉、張祥光、胡克敏編著,《貴州古代史》,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82年。
侯紹莊、鍾莉著,《夜郎研究述評》,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03年。
胡曉真,《明清文學中的西南敘事》,臺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2019年。
凌惕安編著,《鄭子尹年譜》,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1年。
袁行霈、陳進玉主編/顧久本卷主編,《中國地域文化通覽‧貴州卷》,北京:中華書局,2014年。
張其昀主編,《新方志學舉隅──遵義新志》,臺北: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印行,1955年。
張新民著,《貴州地方志舉要》,長春:吉林省圖書館學會,1988年。
梁啟超著,《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
徐雁平、張劍主編,《清代家集叢刊》,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5年。
郭紹虞著,《中國文學批評史》,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年。
陳季君、黨會先、陳旭,《播州土司史》,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15年。
曾秀芳著,《鄭珍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6年。
貴州省遵義縣縣志編纂委員會,《遵義縣志》,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
貴州省檔案館編,《貴州名勝舊覽》,北京:中國檔案出版社,2008年。
黃萬機,《貴州漢文學發展史》,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9年。
黃萬機,《鄭珍評傳》,成都:巴蜀書社,1989年。
楊義,《文學地理學會通》,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年。
葛劍雄主編、曹樹基著,《中國移民史》卷五明,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
蔣寅著,《清代文學論稿》,南京:鳳凰出版社,2009年6月。
錢大勇主編,《遵義地區文物志》,貴州:遵義地區文物管理委員會,1984年。
藍勇,《西南歷史文化地理》,重慶: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1997年。
魏中林整理,《錢仲聯講論清詩》,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2004年。
魏仲佑著,《晚清詩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1995年。
譚德興,《近代儒學與文學:以邊省貴州文人群體為中心》,北京:中華書局,2021年。
﹝日﹞吉川幸次郎著、鄭清茂譯,《宋詩概說》,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
﹝加﹞施吉瑞著、王立譯:《詩人鄭珍與中國現代性的崛起》,鄭州:河南大學出版社,2016年。
﹝美﹞孔飛力著,謝亮生等譯,《中國帝國晚期的叛亂及其敵人》,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
﹝美﹞段義孚著、王志標譯,《空間與地方:經驗的視角》,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7。
﹝英﹞邁克‧克朗Mike Crang著/楊淑華、宋慧敏譯,《文化地理學》,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
三、學位論文
(依姓名筆劃排序)
王有景,《鄭珍詩歌研究》,陜西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7年。
王珺,《鄭珍山水詩研究》,西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1年6月。
李令,《從邊緣到中心──沙灘文人的交往研究》,青海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1年6月。
李美芳,《貴州詩歌總集》,浙江大學博士論文,2013年6月。
李瓊潔,《鄭珍詩歌研究》,湘潭大學碩士論文,2009年。
邢博,《巢經巢詩鈔研究》,山東大學碩士論文,2005年4月。
唐燕飛,《才力與學問—鄭珍《巢經巢詩鈔》研究》,贛南師範學院碩士論文,2012年。
陳蕾,《鄭珍詩學研究》,華東師範大學博士論文,2011年。
黃江玲,《鄭珍的詩歌美學研究》,貴州大學碩士論文,2009年6月。
龍飛,《清末詩人鄭珍對杜詩的繼承和發揚》,西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9年6月。
羅筱娟,《歷煉駿骨閱山川──論鄭珍詩歌中的山意象》,華東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0年。
四、期刊論文
(依姓名筆劃排序)
王興驥,〈播州楊氏族屬探研〉,《貴州文史叢刊》,1990年第4期,頁86-96。
申雄宇、劉玉平,〈淺析播州楊氏承襲長久之因〉,《三峽論壇》,2017年第6期,頁42-45。
朱偉華,〈地域文化與地域文學之斷想〉,《山花》,1998年3期,頁84-86。
呂婷,〈鄭珍韓愈詩研究的詩學旨歸〉,《前沿》,2011年第8期,頁180-182。
李美芳,〈貴州詩歌總集體例安排芻論〉,《貴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31卷第1期(2013年1月),頁131-138。
李黎,〈在經學與詩學之間:身分認同維度下鄭珍詩風研究〉
李獨清,〈夜郎考〉,《貴州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年第1期(總第88期),頁1-12。。
杜漢華,〈夏楚活化石「端公舞」探微〉,《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24卷,2004年8月,頁5-6。
周芳,〈論鄭珍詩歌的生命意識〉,《貴州文史叢刊》,2015年第1期,頁65-71。
周芳、孫之梅,〈論鄭珍對程恩澤的繼承與超越〉,《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1期,頁119-124。
周春元,〈李白流放夜郎考〉,《貴州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1年第2期,頁30-37。
禹明先,〈宋代播州楊氏軍事考〉,《貴州文史叢刊》,2000年第3期,頁59-61。
胡曉真,〈萬曆平播之役與戰爭書寫的話語競逐〉,《文學遺產》,2020年1期,頁127-143。
章光愷,〈播州楊氏族屬初探〉,《貴州文史叢刊》,1982年4期,頁91-96。
陳必應,〈鄭珍紀亂詩研究〉,《河北北方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年第6期,頁1-4。
陳季君,〈播州土司文化教育考述〉,《教育文化論壇》,2011年6期。
曾秀芳,〈從冷落到關注:鄭珍研究的回顧與思考〉,《貴州社會科學》,總252期第12期,2010年12月。
曾超,〈「楊保」名義演變考〉,《長江師範學院學報》,第30卷第4期,2014年8月,頁1-8。
期,頁30-37。
黃永堂,〈論播雅〉,《貴州文史叢刊》,1987年第1期,頁48-55。
黃江玲,〈「酒冠黔人國,鹽登赤虺河」──鄭珍赤水河紀遊詩淺析〉,《貴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1期(總第37期),頁28-30。
黃江玲,〈鄭珍的園林美學觀初探〉,《貴州文史叢刊》,2007年第1期,頁96-99。
黃萬機,〈「沙灘文化」概述〉,《貴州文史叢刊》,2017年第3期,頁1-7。
黃萬機,〈夜郎故地文化史上的奇葩──遵義沙灘文化述論〉,《教育文化論壇》,2010年第2期,頁103-109。
寧夏江、魏中林,〈論鄭珍的「學人之詩」〉,《貴州文史叢刊》,2011年第1期,頁85-88。
裴一璞、張文,〈拒絕邊緣:宋代播州楊氏的華夏認同〉,《中國邊疆史地研究》,第24卷第1期,2014年3月。
黎洌,〈沙灘黎氏與地域文化〉,《教育文化論壇》,2014年第5期,頁131-135。
羅筱娟,〈奇奧之詞與奇奧之感──鄭珍、韓愈詩比較〉,《遵義師範學院學報》,2011年第1期,頁58-62。
譚其驤,〈播州楊保考〉,《貴州民族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82年。
五、網路資源
故宮OPEN DATA專區,最後檢索日期:2023年7月26日。
https://theme.npm.edu.tw/opendata/index.aspx
人名規範資料庫,最後檢索日期:2023年7月23日。
https://authority.dila.edu.tw/person/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最後檢索日期:2023年7月26日。
https://ctext.org/zh指導教授 王學玲 審核日期 2023-7-27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