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108121007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58 、訪客IP:18.222.166.162
姓名 陳欣慧(Hsin-Hui Chen)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中國文學系
論文名稱 明代王門靜坐觀研究
相關論文
★ 莊子<逍遙遊>篇中的寓言本旨和現代意義★ 王通經世思想之研究
★ 王船山《讀四書大全說》之孟學研究★ 黃梨洲思想與明清之際儒學焦點的轉移
★ 五峰思想研究★ 王心齋思想之形成及其發展
★ 從工夫論看羅近溪思想之特色★ 朱子對北宋四子的理解與詮釋
★ 宋徽宗《御解道德真經》之研究★ 陳確人性論研究
★ 聶雙江歸寂思想研究★ 李翱思想研究
★ 莊子應世思想研究★ 宋明儒「以心著性」之哲學意義研究
★ 陳白沙自得之學研究★ 劉蕺山的氣論研究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摘要
宋明儒者的修身工夫中,「靜坐」顯得由為特別。而靜坐之所以會在儒學中
出現,這與當時儒者頻繁出入釋、老有關。而從宋代開始,儒者嘗試將「靜坐」工夫納入儒學的範疇,致使「靜坐」成為宋明理學家的「共法」。可細看各家的靜坐觀,不難發現就算是在同一脈絡下的學者,對靜坐的論述依然存在不小的差異。由此可見靜坐在儒學中的發展並不亞於佛、道二教。
是此本文以「儒學式靜坐」為假定,從宋代靜坐在儒學中的形成與建構。以
此分析王門後學靜坐觀的演變。探究靜坐在王門中的動態發展,並詮釋王門靜坐觀在宋明理學發展的意義。
摘要(英) Abstract
Self-cultivation efforts of Confucian scholars in Song and Ming Dynasties
The "sit-in" in Chinese seems to be special. And the reason why meditation is
in Confucianism This is related to the frequent visits of Confucian scholars to
Buddhism and Lao. Since the Song Dynasty, Confucianism has tried to "sit still"
The inclusion of Kung Fu in the category of Confucianism made "meditation"
become the "common law" of Neo-Confucianism in Song and Ming Dynasties.
You can look closely at each family′s It is not difficult to find that even scholars
in the same context still have a lot of differences in the discussion of meditation.
Different. This shows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meditation in Confucianism is no
less than that of Buddhism and Taoism. this text On the assumption of
"Confucian meditation", the forma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meditation in Confucianism from the Song Dynasty. Divide by this An analysis of the evolution of Wang′s view of meditation after school. Explore the dynamic development of
meditation in Wangmen, and interpret Wangmen′s view of meditation.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development of neo-Confucianism in Song and Ming Dynasties.
關鍵字(中) ★ 王門後學
★ 靜坐
★ 儒學式靜坐
關鍵字(英) ★ meditation
論文目次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二章 宋儒之靜坐觀 ....................................................................................................... 12
第一節 周敦頤主靜說 ............................................................................................... 12
第二節 張載正蒙虛靜說與靜坐功夫 ...................................................................... 15
第三節 程明道定性說與靜坐功夫 .......................................................................... 17
第四節 程門後學靜坐之發展 .................................................................................. 23
第五節 伊川及朱熹主敬、敬貫動靜之靜坐觀 ....................................................... 29
第六節 小結 ............................................................................................................. 36
第三章 明初理學家及王陽明之靜坐觀 ............................................................................ 40
第一節 薛敬軒、吳康齋及胡居仁靜坐觀之開展 ..................................................... 40
第二節 陳白沙「靜中養出端倪」之靜坐觀 ........................................................... 51
第三節 王陽明身心兼養之靜坐觀 .......................................................................... 57
第四節 小結 ............................................................................................................. 66
第四章 王門早期弟子之靜坐觀 ........................................................................................ 69
第一節 黔中王門之靜坐觀 ........................................................................................ 69
第二節 歐陽德、鄒東廓之靜坐觀 .......................................................................... 75
第三節 小結 ............................................................................................................. 84
第五章 陽明中後期弟子之靜坐觀 .................................................................................... 86
第一節 錢緒山之靜坐觀 ............................................................................................ 90
第二節 王龍溪之靜坐觀 .......................................................................................... 93
第三節 小結 ........................................................................................................... 103
第六章 歧出王學學者之靜坐觀 ...................................................................................... 106
第一節 聶雙江與羅念菴與王門的關聯 ................................................................... 106
第二節 聶雙江之靜坐觀 ........................................................................................ 109
第三節 羅念菴之靜坐觀 ........................................................................................ 115
第四節 小結 ........................................................................................................... 117
結論 ............................................................................................................................... 119
參考文獻 ........................................................................................................................ 124
參考文獻 一、 古籍著作
王守仁撰;吳光、董平、姚延福編校:《王陽明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6 年。
王弼、韓康伯著:《周易王韓注》,臺北:大安出版社,1999 年。
王畿;吳震編校:《王畿集》,南京:鳳凰出版社,2007 年。
《正統道藏》,臺北:新文豐出版,1985 年。
朱熹:《四書章句集注》,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06 年。
朱熹:《朱子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年。
朱熹:《朱子全書外編》,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 年。
朱熹:《周易本義》,臺北:大安出版社,2013 年。
朱熹;黎靖德編:《朱子全書》,北京:中華書局,1999 年。
阮元:《重栞宋本十三經,附校勘記。》,臺北:藝文印書館,2001 年。
周敦頤著;陳克明點校:《周敦頤集》,臺北:中華書局,2009 年。
周駿富輯:《明人傳記叢刊》,臺北:明文書局,1991 年。
胡宏;吳仁華點校:《胡宏集》,北京:中華書局,2009 年。
徐愛、錢德洪、董澐;錢明編校:《徐愛、錢德洪、董澐集》,南京:鳳凰出版社,
2007。
高攀龍:《高子遺書》,臺北:商務印書館,1986 年
張宇初等編纂:《正統道藏》,北京:文物出版社、上海:上海書店、天津:天津
古籍出版社,1988 年。
張廷玉等撰:《明史》,北京:中華書局,1974 年。
張載:《橫渠易說》,臺北:廣文書局,1974 年。
《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市:商務印書館,1983-1986 年。
莫友芝:《黔詩紀略》,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4 年。
許一德:《日本藏中國罕見地方志叢刊.萬曆貴州通志》,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
1991 年。
《欽定四庫全書》影印古籍本,上海:浙江大學圖書館,2009 年。
郭子章;趙平略點校:《黔記》,成都: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08 年。
陳白沙:《陳獻章集》,北京:中華書局,1987 年
湛若水撰;鍾彩鈞、游騰達點校:《甘泉先生續編大全》,臺北:中研院文哲所,
2017 年
湛若水撰;鍾彩鈞、游騰達點校:《泉翁大全集》,臺北:中研院文哲所,2017 年。
程顥、程頤;王孝魚點校:《二程集》,北京:中華書局,1981 年。
黃宗羲:《宋元學案》,北京:中華書局,1989 年
黃宗羲:《明儒學案》,北京:中華書局,2008 年
楊時;林海權校理:《楊時集》,北京:中華書局,2018 年。
萬廷言;張昭煒點校:《萬廷言集》,北京:中華書局,2015 年。
葛洪;顧久譯注:《抱朴子內篇》,臺北:五南圖書,2005 年。
道光《貴陽府志》,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15 年。
鄒守益;董平編校整理:《鄒守益集》,南京:鳳凰出版社,2007 年。
嘉靖《貴州通志》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15 年。
劉宗周:《劉宗周全集》,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2 年。
歐陽德;陳永革編校:《歐陽德集》,南京:鳳凰出版社,2007 年。
鄧牧撰;李侗撰;羅從彥撰:《伯牙琴、李延平先生文集、羅豫章先生文集》,臺
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84 年。
蕭天石編:《道藏精華》,臺北:自由出版社,2021 年。
薛瑄,孫玄常、李元慶等人點校:《薛瑄全集》,太原:山西人民,1990 年。
聶豹;吳可為編校:《聶豹集》,南京:鳳凰出版社,2007 年。
羅洪先;徐儒宗編校:《羅洪先集》,南京:鳳凰出版社,2007 年。
嚴可均:《全宋文》,臺北:商務印書館,1999 年。
二、 近人專書
丁福保:《靜坐法精義》,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年。
丁福保編:《佛學大辭典》,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15 年。
中嶋龍藏著,陳瑋芬譯:《靜坐的實踐與歷史》,新竹市:國立清華大學出版社,
2011 年。
方祖猷:《王畿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
王雪卿:《靜坐、讀書與身體/理學工夫論之研究》,臺北市:萬卷樓,2015年。
王陽明;陳榮捷註:《王陽明傳習錄集評詳註》,台北:學生書局,1992 年。
王路平、石祥建:《黔中王門》,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17 年。
古清美:《明代理學論文集》,臺北:大安出版社,1990 年。
台灣哲學會主編:《儒家哲學》,台北:桂冠圖書,2004 年。
左東嶺:《王學與中晚明士人心態》2000,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年。
牟宗三:《中國哲學十九講》,臺北:聯經出版社,2020 年。
牟宗三:《心體與性體》,臺北:正中書局,2016 年。
牟宗三:《王陽明致良知教》,臺北:中央文物供應社,1980 年。
牟宗三:《宋明儒學的問題與發展》,臺北:聯經出版社,2003 年。
牟宗三:《從陸象山到劉蕺山》,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21 年。
何中華:《哲學──走向本體澄明之境》,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2 年。
余英時:《朱熹的歷史世界:宋代士大夫政治文化的研究》,台北:允晨文化,2003

余英時:《宋明理學與政治文化》,臺北:允晨出版社,2004 年。
吳光主編:《陽明學綜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 年。
吳震:《陽明後學研究》,上海:上海人民,2003 年。
吳震:《聶豹、羅洪先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1 年。
呂妙芬:《胡居仁與陳獻章》,台北:文津出版社,1996 年。
呂妙芬:《陽明學士人社群──歷史、思想與實踐》,臺北:中研院近史所,2003
年。
束景南編:《王陽明年譜長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 年。
岡田武彥;吳光、錢明、屠承先譯:《王陽明與明末儒學》,重慶:重慶出版社,
2016 年。
林月惠:《良知學的轉折──聶雙江與羅念庵思想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
出版社,2005 年。
林繼平:《明學探微》,臺北:臺灣商務出版社,1984 年。
南懷瑾:《靜坐修道與長生不老》,臺北:南懷瑾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7 年。
姜允明:《王陽明與陳白沙》,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7 年。
唐君毅:《生命存在與心靈境界》,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6 年。
唐君毅:《唐君毅全集》,臺北:學生書局,1991 年。
郝永:《王陽明謫龍場文編年評注研究》,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19 年。
張衛紅:《羅念庵的生命歷程與思想世界》,北京:三聯出版社,2009 年。
許齊雄:《北轍:薛瑄與河東學派》,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5 年。
郭朋:《壇經校釋》,北京:中華書局,1983 年。
陳來:《有無之境──王陽明哲學的精神》,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年。
陳垣:《明季滇黔佛教考》,北京:中華書局,1962 年
陳榮捷:《王陽明傳習錄詳註集評》,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2 年。
陳榮捷:《王陽明與禪》,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4 年。
彭國祥:《良知學的展開:王龍溪與中晚明的陽明學》,臺北:台灣學生書局,2003
年。
楊祖漢:《儒家的心學傳統》,臺北市:文津出版社,1992 年。
楊國榮:《良知與心體:王陽明哲學研究》,臺北:洪葉出版社,1999 年。
楊儒賓、馬淵昌也、艾皓德編:《東亞的靜坐傳統》,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
心,2012 年。
楊儒賓:《儒家身體觀》,臺北市:中研院文哲所,1996 年。
劉錦賢:《儒家保身觀與成德之教》,臺北:樂學書局,2003 年。
錢穆:《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七)》,臺北:東大圖書,1993 年。
鮑世斌:《明代王學研究》,成都:巴蜀書社,2004 年。
鍾彩鈞:《王陽明思想之進展》,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3 年。
鍾彩鈞:《明代程朱理學的演變》,臺北:中研院文哲所,2018 年。
三、期刊論文
方祖猷〈王畿與聶豹關於本體良知之辯──兼論牟宗三先生《致知議辯》一文的補充和商榷〉,浙江:《寧波大學學報》,第1 期,1997 年。
方國根〈王畿心學思想的走向和發展──兼論王畿與王陽明後學的異同〉,北京
:《中國文化研究》第2 期,1999 年。
王幼林、王春:〈王陽明靜坐工夫論〉,《朱子學刊》,總第25 輯,2015 年。
王光松:〈從靜坐涵養到隨處體認──試論湛甘泉的靜坐觀演變〉,《學術研究》
第7 期,2017 年。
林永勝:〈惡之來源、個體化與下手工夫──有關張載變化氣質說的幾個思考〉,
《漢學研究》第3 期,2010 年。
林安梧:〈讀「上蔡語錄」剳記〉,《中國文化月刊》第53 期,1984 年。
張亨:〈定性書在中國思想史上的意義〉,《台大中文學報》第七期,1995 年。
張雪卿:〈「生命實踐」視域下的張載工夫論:大心與變化氣質說及其具體實踐〉,
《揭諦》第3 期,2013 年。
張新民:〈過化與施教──王陽明的講學活動與黔中王門的崛起〉,《孔学堂》第
2 期,2022 年。
陸耘、田雨:〈靜坐養生源遠流長〉《歷史月刊》,第210 期,2005 年,頁93。
楊祖漢:〈王陽明的一體觀〉,《鵝湖學誌》28 期,臺北:鵝湖月刊社,1997 年。
楊祖漢:〈王龍溪對王陽明良知說的繼承與發展〉,臺北:《鵝湖學誌》1993 年。
楊雅妃:〈朱熹靜坐法〉,《興大中文學報》第18 期,2006 年。
楊儒賓:〈王學學者的異人經驗與智慧老人原型〉,《清華中文學報》1 期,2007
年。
楊儒賓:〈主敬與主靜〉,《臺灣宗教研究》第9 卷,第1 期,2010 年,頁1-27。
楊儒賓:〈明儒與靜坐〉,錢明主編:《陽明學派研究──陽明學派國際學術研討
會論文集》,浙江:杭州出版社,2011 年。
劉桂光〈論江右王門羅念庵之思想〉,臺北:《鵝湖學誌》1995 年。
蔡仁厚:〈牟宗三先生與心性工夫〉,《鵝湖月刊》第487 期,2016 年。
錢明:〈陽明後學研究的回顧與瞻望〉,《寧波黨校學報》第26 期,2004 年。
四、學位論文
許惠敏《陳白沙自得之學研究》,中央大學博士論文,2010 年。
賀廣如:《江右王學及其相關書院之關係研究》,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1993 年。
王繼華:《王陽明實踐哲學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9 年。
黃漢昌《羅近溪學述》,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1 年。
林月惠《陽明「內聖之學」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七十六年碩士
論文。
黃繼立《「身體」與「工夫」:明代儒學身體觀類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
學研究所學位論文,2010。
蔡家和《王龍溪思想的衡定》,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 年。
孟曉路《儒學之密教──龍溪學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博士論文,2000 年。
劉姿君《陽明入聖二變八階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2002 年。
五、電子資料庫
薛瑄:《薛文清公讀書錄》, NDDS 全國文獻傳遞服務系統。
指導教授 楊祖漢(ZU-HAN YANG) 審核日期 2023-7-28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