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106121011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62 、訪客IP:3.15.228.21
姓名 何汶庭(Wen-Ting Ho)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中國文學系
論文名稱 中國當代小說中的女性與飢餓 ——《無風之樹》與《豐乳肥臀》析論
相關論文
★ 觀看與被觀看:西方國際電影節與中國大陸藝術電影(1983-2017)★ 張愛玲小說人物之變態心理研究
★ 自我的再現與重構——論邱妙津與陳雪的女同志小說★ 創傷記憶與敘事治療── 《桑青與桃紅》和《人寰》的離散書寫
★ 遊走〈色,戒〉的文字與聲影-從張愛玲原著到李安改編★ 在真實與虛構之間─從文類角度看邱妙津作品的特殊性
★ 香港作家韓麗珠小說研究★ 兩岸新感覺小說中的城鄉意象
★ 從異質拼貼到文學改編--婁燁電影研究★ 論九○年代崛起女作家作品中的追尋─以郝譽翔、成英姝和朱少麟為例
★ 現代性的女體與城市: 海派小說的怪異建構與情慾投射(1927-1937)★ 嚴歌苓小說改編電影研究 ──以《天浴》、《金陵十三釵》與《歸來》為例
★ 董啟章小說敘事結構研究★ 武俠電影中的江湖(2000-2015)
★ 張愛玲散文與小說《雷峯塔》、《易經》、《小團圓》的文本互涉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本論文以中國當代小說中的「女性」與「飢餓」作為探討主軸,當飢餓展露的生理原貌和人性百態成為小說中重要的書寫主題,而女性淪為飢餓重構悲劇主體的工具,則女性的飢餓在文學中便被賦予了眾多意義。「飢餓」在中國當代文學上是個豐富的能指,藉由梳理文本中眾多飢餓姊妹的流離圖像,挖掘飢餓苦難如何藉著女性意象一再重現於文學書寫中,透過比較女性與男性在面對物質匱乏和情感空缺等飢餓的反應之差異,進一步探討中國當代小說中女性與飢餓之間的關係。
  本文首先針對歷史真實的慘狀與當代小說中的空間進行探討,將飢餓帶來的疾病、人口販賣和人相食等現象與文本中構築的飢餓世界相互參照,勾勒出大地在飢荒蔓延下的破敗,並釐清知青在面對理想破滅以及不斷席捲而來食與性之飢餓時,其心理活動上的劇烈鬥爭和外在麻木不仁的表現之落差,並延伸至路翎《飢餓的郭素娥》、章詒和的女囚系列、張愛玲《秧歌》,再到虹影《飢餓的女兒》等文本中的飢餓女性,最後聚焦於李銳《無風之樹》與莫言《豐乳肥臀》兩部作品,深入討論文本中男性與女性所遭受的飢餓分別為何,從男性的吃與被吃、女性地母形象的描繪、面對命運的陽化和抵抗等層面進行分析,在漫長且充滿血淚的飢餓悲劇中找出女性如何成為飢餓的傷痕載體,二者間又是怎麼緊緊牽連、互相影響著。
摘要(英) This thesis explores the themes of "women" and "hunger"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novels. Hunger′s physiological reality and its depiction of human nature become important narrative elements in these novels. Women, often reduced to tools for reconstructing tragic narratives through hunger, acquire diverse meanings within literature. "Hunger"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 is a rich signifier. By examining the imagery of hunger-stricken women and how their suffering is repeatedly portrayed through female imagery, this study delves in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omen and hunger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novels.
  The paper begins by investigating historical atrocities and the spatial dimensions in contemporary novels. It juxtaposes phenomena like disease, human trafficking, and cannibalism resulting from hunger with the hunger-stricken worlds constructed in the texts. This portrayal outlines the devastation caused by famine and clarifies the intense internal struggles and external numbness displayed by the educated youth as they face shattered ideals and the hunger for both sustenance and intimacy. The analysis extends to hunger-stricken female characters in works such as Lu Ling′s "Hungry Guo Suye," Zhang Yihou′s female prisoner series, Eileen Chang′s "The Rice Sprout Song," and Hong Ying′s "Daughter of Hunger." Finally, the focus shifts to Li Rui′s "The Tree Without Wind" and Mo Yan′s "Big Breasts and Wide Hips," thoroughly examining the different experiences of hunger faced by men and women. Through analysis of aspects such as men′s consumption and being consumed, the portrayal of women as maternal figures, and their responses of acceptance and resistance to fate, the paper explores how women become carriers of hunger′s scars within the extensive and tearful tragedy of famine. It uncovers the tight interconnections and mutual influences between women and hunger in these narratives.
關鍵字(中) ★ 當代小說
★ 女性
★ 飢餓
★ 無風之樹
★ 豐乳肥臀
關鍵字(英) ★ contemporary novels
★ women
★ hunger
★ The Tree Without Wind
★ Big Breasts and Wide Hips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文獻回顧與探討 4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與章節安排 9

第二章 當代文學中的飢餓世界 15
第一節 歸返飢餓的記憶 15
第二節 知青的飢餓青春 24
第三節 排列成序的飢餓女性 29

第三章《無風之樹》 44
第一節 苦難中的飢餓眾生 46
第二節 公妻與地母形象的塑造 54
第三節 對身體剝削的抵抗與接納 65

第四章《豐乳肥臀》 72
第一節 為妻為母的飢餓與陽化 74
第二節 眾姊妹的飢餓樣貌 86
第三節 吃與被吃的男性 98

第五章 結論 108

參考文獻 113
參考文獻 一、 當代小說
孔捷生:《大林莽》,(廣東:花城,1985年)。
白 薇:《悲劇生涯》,(北京,文學出版社,1936年)。
李 銳:《無風之樹》,(臺北:麥田,1998年)。
虹 影:《飢餓的女兒》,(臺北:爾雅,1997年)。
張愛玲:《秧歌》,(臺北:皇冠,1995年)。
張賢亮:《男人的一半是女人》,(臺北:新地文學,1989年)。
張賢亮:《綠化樹》,(臺北:新地文學,1989年)。
章詒和:《楊氏女》,(臺北:時報文化,2015年)。
章詒和:《鄒氏女》,(臺北:時報文化,2022年)。
章詒和:《劉氏女》,(臺北:時報文化,2015年)。
莫 言:《豐乳肥臀》,(北京:作家,2012年)。
路 翎:《飢餓的郭素娥》,(上海:希望社,1947年)。
劉 恆:《狗日的糧食》,(北京:作家,1993年)。
魯 迅:〈祝福〉,(臺北:小倉,2013年)。
蕭 紅:《商市街》(湖北:華中科技大學,2015)。
鐵 凝:《大浴女》,(江蘇:太湖,2000年)。

二、 理論專書
文浩著,項佳谷譯:《饑荒政治:毛時代中國與蘇聯的比較研究》,(香港:香港中文大學,2017年)。
王 琳:《真理縫隙中的生存:當代文學中的女性形象》,(北京:中國社會科學,2010年)。
王力堅:《回眸青春 : 中國知青文學》增訂版,(臺北:華藝學術,2013年)。
王力堅:《國家VS農民:廣西大饑荒》,(臺北:遠流,2023年)。
王德威:《如何現代,怎樣文學?十九、二十世紀中文小說新論》,(臺北:麥田,1998年)。
伍寶珠:《書寫女性與女性書寫——八、九十年代香港女性小說研究》,(臺北:大安,2006年)。
艾志端著,曹曦譯:《鐵淚圖:19世紀中國對於飢饉的文化反應》,(南京:江蘇人民,2011年)。
汪民安:《身體的文化政治學》,(河南:河南大學,2003年)。
孟 磊、關國鋒、郭小陽合編:《一九四二:饑餓中國》,(臺北:華品文創,2013年)。
金一虹:《女性敘事與記憶》,(北京:九州出版社,2007年)。
胡雅敏:《敘事學》,(臺北:若水堂),2014 年 。
范銘如:《挑撥新趨勢:第二屆中國女性書寫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臺灣學生,2003 年)。
康正果:《女權主義與文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 年2月第一版)。
畢光明:《歷史與人生:中國大陸純文學三十年》。(臺北:威秀資訊,2016年)。
莫 言:〈飢餓和孤獨是莫言創作的財富──在史丹福大學的演講〉,《小說在寫我:莫言演講集》,(臺北:麥田,2004年)。
馮 客著,蕭葉譯:《毛澤東的大饑荒:中國浩劫史1958-1962》(當代中國史學家馮客三部曲),(臺北:聯經,2021年)。
黃碧雲:《烈女圖》,(臺北:大田出版,1999 年)。
葉徲英:《大陸當代文學掃描》,(臺北:東大圖書,1990 年)。
葛紅兵、宋耕:《身體政治》,(上海:三聯,2005年)。
劉劍梅:《革命與情愛:二十世紀中國小說史中的女性身體與主題重述》,(臺北,釀出版,2014年)。
羅 綱、劉象愚:《後殖民主義文化理論》,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1999 年)。
譚 梅著,李怡編:《性別文化與現代中國男作家敘事中的女性書寫》,《現代中國大文學史論》系列第五卷,(廣州:羊城晚报出版社,2017年)。
顧燕翎、鄭至慧主編:《女性主義經典》, (臺北:女書,2003 年)。

三、 翻譯著作
﹝英﹞瑪麗‧伊格爾頓(Mary Eagleton)著,胡敏、陳彩霞、林樹明譯:《女權主義文學理論》,(湖南:湖南文藝出版社,1989 年2 月第一版)。
〔法〕米歇爾.福柯(Michel Foucault)著、余碧平譯:《性經驗史》,(上海:人民,2009 年)。
〔法〕西蒙.波娃(Simone Beauvoir)著、邱瑞鑾譯:《第二性》,(臺北:貓頭鷹,2013 年)。
〔法〕潘鳴嘯(Michel Bonnin)著、歐陽因譯:《失落的一代:中國的上山下鄉運動》,(香港:中文大學,2009 年)。
〔美〕丹尼爾.伯格納(Daniel Bergner)著,馬睿譯,《女人到底想要什麼?》,(江蘇:江蘇文藝出版社,2014年)。
〔美〕凱特.米利特(Kate Millett)著,宋文偉譯,《性政治》,(江蘇:江蘇人民出版社,2000年)。
〔英〕羅莎琳.邁爾斯(Rosalind Miles)著;刁筱華譯:《女人的世界史》,(臺北:麥田,2006年)。

四、 期刊論文
王侃:〈飢餓的女兒,飢餓的一代——讀虹影《飢餓的女兒》〉,《文教資料》,2008年7月第19期,頁13-15。
王曉初:〈路翎《饑餓的郭素娥》與魯迅文學精神的聯系〉,《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學報》,2010年7月第4期,頁95-97。
仝婧楠:〈背負饑餓的女人——郭素娥與六六形象分析〉,《參花》,2014年7月第12期,頁114–115。
向友誼:〈虹影《飢餓的女兒》中的飢餓敘事〉,《文學教育》,2016年6月第6期,頁155–157。
朱亞瓊:〈弱勢女性的人生困厄饑餓——淺析林市與安德莉亞殺夫行為的主要原因〉,《大眾文藝》,2010年6月第6期,頁73–74。
李 萍:〈誰解其中味——淺論張賢亮自身體驗小說中的饑餓情結〉,《咸寧學院學報》,2007年4月第27卷第2期,頁214-214。
李仕芬:〈當代臺灣女作家小說中的母子關係〉,《師大學報:人文與社會科學類》,1998年4月第43卷之1期,頁47-63。
李隆虎:〈浮腫病:大饑荒的醫學化與社會控制〉,《北京大學研究生學志》,2012年第Z1期,頁117-125。
林欣儀:〈女族「苛」痕:論《烈女圖》、《飢餓的女兒》中多重身體剝削與抵抗〉,臺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博士班),(《有鳳初鳴年刊》,2010年10月第6期,頁185-200。
林幸謙:〈論張愛玲的「無父文本」和女性家長的主體建構〉,《現代中文文學學報》,1999年1月第2期,頁61-90。
柯倩婷:〈《豐乳肥臀》的飢餓主題及其性別政治〉,《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07年5月第189期,頁 92-97。
孫秋玲、齊瑞星、秦軍傑合編:〈論郭素娥的「饑餓」〉,《北方文學(中旬刊)》,2013年8月第5期,頁25。
蔣興儀:〈誤入迷途的紀傑克:以米蒂亞作為主體性之典範的謬誤〉,中央研究院《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2014年6月第49期,頁59-107。
張慧穎:〈飢餓的靈魂,覺醒的女性意識——論虹影自傳體小說《飢餓的女兒》中的女性意識〉,《科教文匯》,2014年7月第17期,頁42-43。
梁晴晴:〈女性的苦難敘述——虹影《飢餓的女兒》解讀〉,《河南機電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年7月第18期,頁45-47。
郭守運:〈饑餓的時代和精神救贖——當代文學「饑餓」主題研究〉,《海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5期,頁549-553。
陳璐:〈新時期「飢餓」敘事中的現代性與性別政治 ——以《綠化樹》、《活動變人形》、《狗日的糧食》、《豐乳肥臀》為例探析〉,《雲漢學刊》,2016年8月第33期,頁172-189。
楊秀明:〈重拾生命資源之意義——以《殺夫》、《無字》、《饑餓的女兒》為例看當代女作家「饑餓」書寫〉,《中華女子學院學報》,2011年7月第23期,頁82-86。
湯玉潔:〈飢餓困頓中永不被摧毀的靈魂——透視虹影《飢餓的女兒》〉,《新餘學院學報》,2011年7月第16期,頁87-89。
靳海華:〈飢餓和女性的生存〉,《北方文學》,2014年7月第4期,頁 21。
劉傳霞:〈飢餓的政治文化詩學——論中國20 世紀80 年代文學中的飢餓敘事〉,《揚子江評論》,2009年4月第3期,頁18。

五、 學位論文
林小菁:《張愛玲《秧歌》研究》,(宜蘭,佛光大學中國文學與應用學系碩士論文),2014年。
林永正:《莫言小說中女性形象之研究》,(高雄:中山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2010年。
林綠紅:《論傅科之權力、知識與身體的關係》,(臺北:輔仁大學哲學硏究所碩士論文),1996 年。
孫國華:《文革後大陸文學的新主題——以莫言、李銳、王安憶的作品為例》,(臺北: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學位論文),2007年。
張翼鵬:《莫言小說的生殖書寫》,(臺中:中興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2011年。
陳力旗:《張愛玲《秧歌》中的飢餓與人性》,(新北: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陳怡安:《欲望與創作的對話──虹影小說的女性書寫》,(臺中:中興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2008年。
陳昱安:《李銳小說的悲劇意識與生命關懷——以《厚土》、《無風之樹》為例》,(桃園: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學位論文),2015年。
陳鈺勳:《浮誇新聞與高產榮景:以文字探勘分析大躍進的饑荒成因》,(臺北: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2022 年。
楊毓絢:《記憶文革‧觀照苦難:李銳小說研究》,(桃園: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學位論文),2008年。
劉希珍:《虹影小說中的女性情/慾》,(桃園: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年。
劉稀元:《中國當代小說中的「飢餓」譜系》,(北京:北京大學現當代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9 年。
蔡美瑤:《莫言的饑餓書寫》,(臺中:中興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2007年。
賴英曉:《飢餓敘事的意識形態建構——以中國現當代文學的若干節點為例》,(上海:上海大學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9 年。
鮑玉琴:《脂粉陣裡的英雄──《飢餓的女兒》、《女子有行》的女性書寫研究》,(高雄: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學位論文),2008年。

六、 其他資料
1. 張愛玲:〈談女人〉,取自龍騰世紀書庫
https://reurl.cc/VLWQdZ,下載時間:2023年6月12號9點15分。
指導教授 莊宜文(Yi-Wen Zhuang) 審核日期 2023-8-21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