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109451004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125 、訪客IP:18.225.149.158
姓名 范姜皓(Hao Fan-Chiang)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企業管理學系在職專班
論文名稱 六標準差之教育訓練成效評估:以C公司為例
相關論文
★ 證券公司財務比率與股價關係之探討—以三家證券公司為例★ 主管與部屬交換關係品質、心理賦能對員工工作滿足之影響─內外控人格干擾效果之探討
★ 轉換型領導、團隊凝聚力、信任與組織公民行為之相關研究-以研發人員為例★ 跨國企業之供應商評選與管理–以A公司為例
★ 新產品開發流程及績效評估 – 以某電感製造廠M公司為例★ 主管與部屬交換關係對員工工作績效與組織公民行為之影響—以員工心理賦能為中介效果
★ 領導部屬交換關係、工作角色感知與工作績效之研究★ 工作角色感知、負向回饋探詢行為與工作績效之研究
★ 領導與部屬交換關係、組織公平知覺對員工的幫助行為意願與組織承諾之影響 — 以中國華東地區電子廠商為例★ 人格特質與心理契約對員工組織承諾與離職傾向之影響-以旅館飯店業為例
★ 人格特質、工作壓力、工作投入與組織公民行為之相關研究-以警政人員為研究對象★ 領導與部屬交換關係、信任、上司支持與組織公民行為之相關研究-以醫護人員為例
★ 面試情境之個人與組織契合度知覺對工作錄取決定之影響★ 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對於員工工作滿意度和組織承諾以及工作績效之影響
★ 以多層次觀點探討群體互賴與組織公民行為之關係:群體凝聚力的中介影響★ 後進者技術獲取模式之研究─以LED與太陽能產業為例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本研究旨在評估六標準差方法於教育訓練中的成效,透過文獻探討整合了精實生產和六標準差的架構,並進行相關人士的訪談和調查,分析了六標準差管理方法在教育訓練成效中的關鍵成功因素。研究結果顯示,六標準差不僅能提高產品品質,也是降低成本和縮短交貨期的有效工具之一,企業可將六標準差視為解決複雜問題和持續改進活動的工具。六標準差與財務績效的銜接是其特點之一,尤其在市場低迷時,可成為降低成本的主要工具。具有品質管理體系的企業實施六標準差,可以立即看到效果並鼓舞士氣。高級管理人員的承諾和參與對六標準差的成功至關重要。本研究透過實證研究和個案公司比較,總結出實施六標準差的成功因素,包括高層領導支持、評估系統壓力、評價體系支持、團隊會議討論和技術支持、六標準差的知識普及和定期監測訓練成果等。企業在專案執行中應注重公司文化建設和專業知識培養,同時充分利用六標準差特點,特別是與財務績效的銜接,以確保專案成功和持續改進。基於研究結論,本研究提供管理意涵與未來研究建議,以供相關產業和後續研究之參考。
摘要(英) This study aims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Six Sigma training programs with the case study of Company C. The qualitative methodology is adopted and in-depth interviews are conducted to collect the experiences and perspectives of those who participates in Six Sigma training programs. Six critical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the success of implementing Six Sigma for Company C are deduced and summarized. Drawn on these findings, managerial implications and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are thus discussed.
關鍵字(中) ★ 六標準差
★ 教育訓練
★ 成效評估
★ 品質管理
關鍵字(英) ★ Six Sigma
★ employee training
★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 quality management
論文目次 目錄

中文摘要 II
ABSTRACT III
目錄 IV
圖目錄 V
表目錄 V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動機 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6
第一節 六標準差 6
第二節 國內外領頭公司推動六標準差的成效 13
第三節 教育訓練之定義和理論 16
第三章 研究方法 19
第一節 研究架構 19
第二節 研究樣本 20
第三節 研究設計 21
第四章 研究結果 23
第一節 筆電產業現況 23
第二節 訪談 26
第三節 小節 3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36
第一節 本研究觀察結果 36
參考文獻 39
附錄 訪談內容 41

圖目錄

圖 1 研究流程圖 5

表目錄

表1 國外領頭公司推動六標準差之成效 13
表2 國內領頭公司推動六標準差的成效 14
表3 研究樣本描述性統計 26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Pete Pande、Larry Holpp (2002),《六標準差簡單講》,樂為良譯,初版,台北市:美商麥格羅.布爾國際(股)公司。
呂玉娟(2003),《金寶電子以 6 sigma 馳騁國際與世界接軌》,能力雜誌,54-59頁。
呂玉娟(2003),《福特六和汽車 6 sigma 讓顧客從滿意到驚喜》,能力雜誌,70-75頁。
林淑馨(2010),《質性研究:理論與實務》,台北市:巨流。
林懿宏、林宏欣(2001),《六個希格瑪在歐洲的推行成效》,管理雜誌,80-83頁。
夏沛石(2006),〈企業導入6Sigma的做法對績效之影響〉,碩士論文,大同大學。
陳禎惠(2003),《永光化學拒絕套餐自研最適發展模式》,能力雜誌,76-82頁。
黃英忠、曹國雄、黃同圳、張火燦、王秉鈞(2002),《人力資源管理》。台北市:華泰文化。
楊青青(2001),《遠東杜邦以差異化建構市場優勢》,能力雜誌,84-90頁。
楊博統(2001),《以 6 sigma 達成企業三目標》,能力雜誌,96-100頁。
潘浙楠、李文瑞(2003),《品質管理》,初版,台北市:華泰文化。
鄭春生(2019),《品質管理:現代化觀念與實務應用》,第六版,台北市:全華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鄭榮郎、郭倉義(2001),《六個希格瑪建構企業競爭優勢》,管理雜誌,80頁,126-131頁。
戴久永(2001),《六個希格瑪與 D-M-A-C 循環》,管理雜誌,70-72頁。
簡春安、鄒平儀(2004),《社會工作研究法》,台北市:巨流。

二、英文部分
Basu, R. (2003). Quality Beyond Six Sigma. London: Routledge.
Becker, G. (1964). Human Capital Revisited: On the Interaction of General and Specific Investments.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Brue, G. (2002). Six Sigma for Managers. New York: McGraw-Hill.
Dagmara, S. (2003). Six Sigma in Action Hospital & Health. Chicago: Network.
Eisenhardt, K.M. (1989). Building theories from case study research.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4(4), 532-550.
Lee, K.L. (2002). Critical Success Factors of Six Sigma Implementation and the Impact on Operations Performance. Cleveland State University Press.
Linderman, K., Schroeder, R.G., Zaheer, S., Choo, A.S. (2003). Six Sigma: A goal-theoretic perspective. Journal of Operation Management, 21, 193-203.
Merriam, S. B. (1988). Case Study Research in Education. Thousand Oaks, CA: Jossey-Bass.
Nadler, L. (1989). Development Human Resource. Thousand Oaks, CA: Jossey-Bass.
Noe R.A. (1999). Employee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New York: McGraw-Hill.
Noe, R. A. (1986). Trainees′ attributes and attitudes: Neglected influences on training effectiveness.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s, 11(4), 736-749.
Price, J.L. & Mueller, C.W. (1981). Professional Turnover: The Case for Nurses. Iowa: Iowa State University Press.
Tai, W.T. (2006). Effects of training framing, general self-efficacy, and training motivation on trainees′ training effectiveness. Personnel Review, 35(1), 51-65.
Thomas, K.W. & Velthouse, B.A. (1990). Cognitive elements of empowerment: An "interpretive" model of intrinsic task motivation.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5(4), 666-681.
指導教授 陳春希(Chun-Hsi Chen) 審核日期 2023-8-16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