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108154011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51 、訪客IP:3.21.246.149
姓名 傅郁歡(Yu-Huan Fu)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哲學研究所在職專班
論文名稱 從弗洛姆《愛的藝術》談母愛內涵
(Exploring the essence of mother′s love through Fromm′s The Art of Loving)
相關論文
★ 論謝勒的情感現象學與人格理論— 一種文本詮釋的進路★ 佛教對「心身關係」中「心理疾病」本質的詮解 ──以廣義的心識哲學為中心
★ 康德的《單?理性限度?的宗教》之哲學研究★ 人格同一與道德責任:從初期佛教聖典對神經科學的挑戰的回應
★ 存在哲學諮商之探討─以歐文‧亞隆為例★ 德瓦Ruci的故事的意義, 根據哈吉Mutamakkin說 (Cebolek 書中的闡釋學研究及其與伊斯蘭教的關係)
★ 民族的身體-空間:以中國武術與漢文化民間信仰為核心的開展★ Imam Al-Ghazali的觀點下看家族學中的祖靈
★ 活用建築哲學★ 盧梭《愛彌兒》的教育理念在小學現場實踐的可能
★ 從羅爾斯的《正義論》探討在國小教育中的公平議題★ 泰王普美蓬的「適足經濟哲學」之研究---依據佛教倫理與中道思想來解析
★ THE MEANING OF MYSTICAL CULTURE IN THE KEJAWEN COMMUNITY ACCORDING TO R. NGANEHI RANGGAWARSITA′S SULUK SALOKA JIWA★ 從女性主義視野看商業代理孕母爭議
★ 台灣保全業經營者倫理思考之建構★ 尼采早期的歷史思想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愛子心切,是天下父母心。親子之愛是一切愛的起點,「母愛」對孩子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視的。本研究發現,母愛是生命成長最重要的養分。孩子成長過程比起教養專家,更需要一個愛他的媽媽。而母親最好的預備,就是學習成為完整的人並熱愛生命,即能給予孩子最渴望的愛。
  在華人文化與社會期待下,總是看見母親一肩扛起育兒責任。隨著社會快速變遷,現今雙薪家庭普遍,母親經常面臨家庭與工作蠟燭兩頭燒的情形。弗洛姆擅於觀察社會癥結並提出批判,本研究藉由《愛的藝術》的觀點,重新理解母愛的內涵。期望能為母愛提出嶄新視角,並給予照顧者合適的教養指南。
摘要(英) It is human nature that children are parent’s beloved ones. In this study, I discoverd the significance of mother’s love. It plays crucial role in the devlopments of children. Instead of a family expert, every child simply needs a loving mother who can provide him/her with bounchful love and lead him/her to become a whole person in his/her growth.
In Asia society, mother ususally needs to bear the burdons of caring for children. Nevertheless, with the rapid tranformation of the society, mother nowadays needs to busy with her work and family at the same time. According to Fromm, who is skilled in observing social issues and making critiques, he redefined the meaning of mother’s love in his book, "The Art of Loving". Therefore, I expect to popose several brand-new perspectives of mother’s love and provide sufficient guidance with all the parents in this study.
關鍵字(中) ★ 母愛
★ 弗洛姆
★ 教養
★ 母職期待
★ 存有
關鍵字(英) ★ Mother′s love
★ Fromm
★ Parenting
★ Maternal expectations
★ To be
論文目次 摘要 i
ABSTRACT ii
誌謝 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 6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6
第二章 弗洛姆的思想理念 7
第一節  弗洛姆的生平與哲學思想 7
第二節  弗洛姆論自由 9
第三節  弗洛姆談性格 15
第三章 弗洛姆愛的理論 22
第一節  愛的意義及內涵 23
第二節  不同形式的愛 28
第三節  對愛的批判及實踐 34
第四章 社會母愛的現況 40
第一節  社會對母職的期待 40
第二節  母親的愧疚感 44
第三節  現今家庭的育兒困境 48
第四節  對弗洛姆的母愛觀點與社會期待下的母愛之省思與建議 51
第五章 結論 60
第一節 母愛的內涵 60
第二節 母親的任務與挑戰 62
第三節  總結 65
參考文獻 67
一、中文部分 67
二、英文部分 68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Blum, Deborh、鄭谷苑 譯(2004)。愛在暴力公園─哈利.哈洛與情感的科學研究。臺北:遠流出版社。
Donath, O.、Trebben-Plath, M. 、林佑柔 譯(2016)。後悔當媽媽(Regretting Motherhood)。光現出版。
Fromm、孟祥森 譯(1978)。愛的藝術(The art of loving)。臺北:志文。
Fromm、孟祥森 譯(1989)。佔有還是存有(to have or to be)。遠流出版。
Fromm、孫石 譯(1970)。自我的追尋(Man for Himself)。志文出版社。
Fromm、張燕 譯(1985)。在幻想鎖鏈的彼岸(Beyond the Chains of Illusion)。湖南人民出版社。
Fromm、劉宗為 譯(2015)。逃避自由(Escape from Freedom)。木馬文化出版。
Jane Nelsen ED. D.、葉霖 譯(2018)。溫和且堅定的正向教養。遠流出版。
Judith R. Harris、洪蘭和蘇奕君 譯(2019)。教養的迷思:父母的教養能不能決定孩子的人格發展?商周出版。
Ken Robinson, Lou Aronica、廖月娟 譯(2018)。讓孩子飛:別讓僵化體制扼殺孩子的未來。天下文化出版。
Wednesday Martin、許恬寧 譯(2016)。我是一個媽媽,我需要柏金包!時報出版。
丁雪娟(2007)。國民小學如何協助親職教育推行之探討。家庭教育雙月刊(8)。91-96。
王琳娜(2014)。弗洛姆社會性格理論的反思與啟示。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5)。157-160。
王碧朗(2001)。依附理論-探索人類情感的發展。教育研究資料,608。10-19。
丘金蘭.胡秀媛.邱紹一(2019)。父母教養方式、教師期望與同儕互動關係之研究:以北區大學生為例。育達科大學報(47)。75-117。
安婕工作室 譯(2016)。你不可不知道的西洋繪畫中食物的故事。華茲出版。
呂賴艷(2014)。敘說式的母愛-六、七年級母職故事個案探究。台北:東吳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旸(2014)。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內容釋義。人民出版社。
李芳瑾(2007)誰的媽媽不「模範」?台灣「理想母親」形象的論述建構。台中:東海大學社會學研究所。
李國華(2003)。論愛的理論與實踐-弗洛姆《愛的藝術》評述。玉溪師範學院學報,10(19)。1-7。
周蓮清(2003)。佛洛姆的生平及其人道思想發展背景。社會科教育研究,8。69-89。
林宜展、李鴻章(2008)。母職角色與母職守門關係之研究。幼兒教育,292。25-47。
邱敏芝(2009)。家/枷/佳鎖?高學歷職業婦女的母職圖像。花蓮市:國立東華大學多元文化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俞彥娟(2005)。女性主義對母親角色研究的影響-以美國婦女史爲例。女學學誌,20。1-40。
洪惠芬(2015)。新世代臺灣母親的處境與挑戰:就業母親在照顧與工作之間的文化矛盾。臺灣社會福利學刊,13(1)。87-149。
涂妙如(1998)。幼兒與母親以及與教師間的依附關係對幼兒社會與學習行為之影響研究。弘光學報,31。65-124。
袁葦鳴(2010)。一場弗洛姆與佛洛伊德愛的誤會―弗洛姆與佛洛伊德眼中的「愛」比較分析。民蘇教育研究,57(6)。42-45。
梁莉芳(2014)。「做媽媽」(doing mother)的社會學觀性別停聽看。性別平等教育季刊(66)。71-76。
梁莉芳(2017)。做爸媽的一百種方式:尋找懷孕、生產、教養的更多可能。大家出版。
梁莉芳(2018)。養育「無汙染」的孩子。女學學誌:婦女與性別研究(42)。73-125。
郭永玉(2000)。孤立無援的現代人。城邦文化出版社。
陳中和 譯(1999)。斯賓諾莎Spinoza。麥田出版。
陳秀容(1992)。弗洛姆的人本主義-其淵源內容和影響。唐山出版社。
陳秀容(1992)。佛洛姆的政治思想。三民出版社。
陳婉琪、徐崇倫(2011)。父母教養方式與青少年心理健康之相關。教育研究期刊(57)。121-154。
陳婷玉(2010)。流行婦幼雜誌的母職再現。女學學誌:婦女與性別研究(26)。33-86。
陳嘉陽(2004)。教育概論。教甄策略研究中心出版。
馮燕(2009)。從生態觀看幼兒托育發展。幼兒教保研究期刊(3)。1-15。
黃淑滿(2008)。在母愛的內涵與其影響因素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黃瑽寧(2019)。安心做父母,在愛裡無懼。親子天下出版。
楊絳 譯(2011)。柏拉圖對話錄《裴多》。時報出版社。
萬俊人(2000)。佛洛姆Erich Fromm。香港:中華書局。
劉佩詩(2006)。「家庭版」沿革及女性角色轉變—以《中國時報》為例(1959-2004)。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鍾思嘉(2000)。親職角色的成人發展觀點。應用心理研究,7。9-12。
蘇芊玲(1996)。不再模範的母親。女書文化出版。

二、英文部分
Fromm, E(1983/2018).For the Love of Life. New York, NY: Free Pr.
Funk, R(2000).Fromm: his life and idea. New York, NY:continuum.
Hays, Sharon.(1996). The Cultural Contradictions of Motherhood. 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
Kremmel, Lindsey Marie, Ph.D.(2008). Preschool children′s understanding of love: Its relationship with attachment security and social competence. Seattle Pacific University clinical psychology.
指導教授 孫雲平(Yun-Ping Sun) 審核日期 2023-7-6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