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106154019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91 、訪客IP:18.217.4.250
姓名 葉昀瑜(Yeh,Yun-Yu)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哲學研究所在職專班
論文名稱 從高達美詮釋學觀點探討身心障礙者與社會的雙向理解與對話
(From a hermeneutic perspective of Gadamer,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two-way understanding and dialogue between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and society.)
相關論文
★ 論謝勒的情感現象學與人格理論— 一種文本詮釋的進路★ 佛教對「心身關係」中「心理疾病」本質的詮解 ──以廣義的心識哲學為中心
★ 康德的《單?理性限度?的宗教》之哲學研究★ 人格同一與道德責任:從初期佛教聖典對神經科學的挑戰的回應
★ 存在哲學諮商之探討─以歐文‧亞隆為例★ 德瓦Ruci的故事的意義, 根據哈吉Mutamakkin說 (Cebolek 書中的闡釋學研究及其與伊斯蘭教的關係)
★ 民族的身體-空間:以中國武術與漢文化民間信仰為核心的開展★ Imam Al-Ghazali的觀點下看家族學中的祖靈
★ 活用建築哲學★ 盧梭《愛彌兒》的教育理念在小學現場實踐的可能
★ 從羅爾斯的《正義論》探討在國小教育中的公平議題★ 泰王普美蓬的「適足經濟哲學」之研究---依據佛教倫理與中道思想來解析
★ THE MEANING OF MYSTICAL CULTURE IN THE KEJAWEN COMMUNITY ACCORDING TO R. NGANEHI RANGGAWARSITA′S SULUK SALOKA JIWA★ 從女性主義視野看商業代理孕母爭議
★ 台灣保全業經營者倫理思考之建構★ 尼采早期的歷史思想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本文旨在藉由高達美之詮釋學理論作為研究基礎,並透過瞭解障礙文化對障礙模式所帶來的影響,以探討社會對待身心障礙者的態度問題。在《真理與方法》文本中可以窺見高達美對生命關懷外,更加確定人與人之間相互理解需要通過語言來實現的必然性。身心障礙者長期受到的偏見和歧視,源自於社會對他們不理解。從詮釋學的觀點來看,所有的理解和解釋都受到理解者和解釋者的前見之影響。然而,要達成相互理解的前提,首先是需要有「自身置入」的開放胸懷,也就是把自身帶到他者的「處境」之中。爾後,當新舊視域不斷融合時,才有可能達成相互理解的結果。因此破除社會對於身心障礙者的偏見和歧視,產生新理解的過程即為詮釋學循環。
高達美以閱讀者仰賴翻譯者的解釋來理解文本,揭示詮釋學循環的過程。筆者將身心障礙者、社會大眾與倡議者三者的關係,類比為被理解者(文本)、理解者(閱讀者)與解釋者(翻譯者)。由此嘗試從高達美的詮釋學角度,瞭解現今身心障礙者和社會之間相互理解的距離,探討身心障礙者和社會之間溝通與對話之可能。期盼提出相應的建議能促進社會理解身心障礙者,繼而提升身心障礙者參與社會的機會並過正常化的生活。
摘要(英) This article aims to use the hermeneutic theory of Gadamer as a research foundation and to explore the issue of societal attitudes towards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through understanding the impact of disability culture on disability models. In the text "Truth and Method," Gadamer emphasizes that mutual understanding between individuals can only be achieved through language, in addition to the care for life. Prejudice and discrimination against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are rooted in the lack of understanding from society. From a hermeneutic perspective, any understanding and interpretation are related to the preconceptions of the interpreter. However, the premise of mutual understanding is an open-mindedness that requires "self-placement" or putting oneself in the position of others. As new and old perspectives continually merge, mutual understanding can be achieved. Therefore, the process of breaking down prejudice and discrimination against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and generating new understanding is the cycle of hermeneutics.
Gadamer reveals the process of the hermeneutic cycle through the reader′s reliance on the translator′s interpretation to understand a text. The author u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society, and advocates as an analogy for the understood (text), the interpreter (reader), and the translator (interpreter). Through Gadamer′s hermeneutic perspective, the article attempts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gap in mutual understanding between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and society, and explore the possibility of communication and dialogue between them. The hope is to propose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that can promote societal understanding of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and ultimately enhance their opportunities for social participation and normalization of life.
關鍵字(中) ★ 前見
★ 視域融合
★ 詮釋學循環
★ 障礙文化
★ 正常化原則
關鍵字(英) ★ hermeneutics
★ horizonal fusion
★ hermeneutic circle
★ disability culture
★ the normalization principle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一、研究動機 1
二、研究目的 2
第二節 研究方法 3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4
一、研究範圍 4
二、研究限制 4
第二章 障礙文化發展的歷史 6
第一節 古希臘羅馬時期至中世紀 7
一、宿命論 7
二、汙名化 8
三、道德觀點 9
第二節 文藝復興時期至啟蒙時代 10
一、醫療 11
二、教育 11
三、居住 12
四、工作 13
五、社會態度 13
第三節 十九世紀至二十世紀 14
一、安置機構快速發展 15
二、明確的界分精神障礙與身心障礙者 15
三、智力測驗工具的發明 16
四、社會態度轉變以人權為中心 18
第三章 高達美論理解與語言 22
第一節 理解的前結構 22
一、理解前結構的三個層次 23
二、影響理解前結構的因素 24
第二節 時間距離 33
一、歷史意識 33
二、視域融合 36
三、詮釋循環 40
第三節 語言與理解的關係 41
一、語言和邏各斯 42
二、語言和語詞 46
三、語言作為世界經驗 47
第四章 身心障礙者與社會的雙向理解 50
第一節 身心障礙者的自我理解及詮釋 51
一、身心障礙者的自我理解問題 51
二、身心障礙者的自我認同問題 54
三、身心障礙者的自我決策問題 61
第二節 身心障礙者的社會參與及支持 64
一、身心障礙者社會參與的困境 65
二、影響身心障礙者社會參與的因素 67
三、身心障礙者參與社會的支持需求 71
第三節 身心障礙者與社會雙向理解 77
一、社會大眾之於理解者 78
二、身心障礙者之於被理解者 79
三、倡議者之於解釋者 83
第五章 結論:理解與對話促進身心障礙者社會參與的機會 90
參考文獻(依筆畫數排列) 93
參考文獻 一、高達美著作
1.Gadamer, Hans Georg:《真理與方法Ⅰ :哲學詮釋學的基本特徵》(洪漢鼎 譯),台北:時報文化,1993。
2.Gadamer, Hans Georg,《真理與方法Ⅱ :補充和索引》(洪漢鼎 譯)。台北:時報文化,1995。
3.GAdamer, H.G.The enigma of health. Translated by Jason Gaiger and Nicholas Walker. Cambridge : Polity Press.1996
二、障礙研究書籍與碩博論文
1.王國羽、林昭吟、張恆豪:《障礙研究:理論與政策應用》,高雄:巨流圖書公司,2012。
2.鄭揚宜:《智能身心障礙者性權探究》,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17年6月。
三、中文書籍
1.宋麗玉、施教裕:《優勢觀點-社會工作理論與實務》,台北市:洪葉文化,2009。
2.林寶貴:《語言障礙與矯治》,台北市:五南圖書,2002。
3.姜元御、林烘煜、劉志如、何縕琪、許木柱等編著:《青少年心理學》,台北市:三民書局,2011。
4.洪漢鼎:《詮釋學史》,台北:桂冠,2002。
5.紐文英:《身心障礙者的正向行為支持》,臺北市: 心理出版社,2009。
6.張瑞棋:《科學史上的今天 : 歷史的瞬間,改變世界的起點 PanSci泛科學企畫》,臺北市:究竟,2015。
7.陳榮華,《海德格〈存有與時間〉闡釋》,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7。
8.陳慧娟等編著:《教育心理學》,新北市:國立空中大學,2019。
9.傅偉勳:《西洋哲學史》,台北市:三民書局,2017。
10.曾進興:《語言病理學基礎第二卷》,台北市:心理出版社,2009。
11.葉志誠:《現代公民素養》,臺北市: 秀威資訊科技,2008。
12.滕春興:《西洋近世教育史》,臺北市: 心理出版社,2010。
13.滕春興:《西洋教育史:中世紀及其過渡世代》,臺北市: 心理出版社,2009。
四、中文譯本
1.Edith Hamilton著:《希臘之道》,林耀福譯,新北市:聯經出版社,2018。
2.Elena Bodrova & Deborah J. Leong:《心靈幫手-Vygotsky學派之幼兒教學法》,蔡宜純(譯),台北市:心理,2009
3.James R. Thompson、Brian R. Bryant、Robert L. Schalock、Karrie A. Shogren、 Marc J. Tassé、Michael L. Wehmeyer、Edward M. Campbell、Ellis M.(Pat) Craig、Carolyn Hughes、David A. Rotholz著:《支持強度量表-成人版》,張淑娟、葉安華譯,臺北市:心路社會福利基金會(美國智能及發展障礙協會授權出版) ,2006。
4.Kathryn Woodward著:《認同與差異》,林文琪譯,北縣永和市:韋伯文化國際,2006。
5.R. A. McWilliam & Amy M. Casey著:《兒童學前課堂投入提升兒童生活參與》,黄靄雯、劉淑雯、康琳茹譯,華腾文化,2014。
6.Rbert L.SchalockㆍJames F. GardnerㆍValerie J. Bradley著:《智能障礙與其他發展障礙者的生活品質:從個人、組織、社區到制度上的應用》,彭心儀譯,臺北市:心路社會福利基金會,2010。
7.Robert L.Schalock、David L. Braddock著:《走出黑暗邁向光明-美國內布拉斯加州心智障礙服務變革歷程之經驗談》,彭心儀譯,臺北市:心路社會福利基金會,2002。
8.日本獨立行政法人國立特別支援教育綜合研究所:《ICF於特殊教育中的活用》,黃靄雯、劉淑雯(譯),台北市:華騰文化,2014
9.史蒂芬・慕達克(Stephen Murdoch)著:《智力測驗的歷史著》,周春塘譯,臺北市:博雅書屋,2009。
10.帕瑪(Richard E. Palmer)著:《詮釋學》,嚴平譯,台北市:桂冠新知叢書,1992
11.美國智能及發展障礙協會(AAIDD),《支持強度量表使用者手冊》,葉安華譯,臺北市:心路社會福利基金會,2005。
12.美國智能及發展障礙協會(AAIDD):《能障礙:定義、分類和支持系統》,鄭雅莉譯,臺北市:心路社會福利基金會,2010。
13.聖奧古斯丁(St. Aurelius Augustinus)著:《天主之城》,吳宗文譯,二版,臺北市:臺灣商務,2014。
14.盧文格(Jane Loevinger)、布萊西(Augusto Loasi)著:《自我發展:概念與理論》,李維譯,臺北市:桂冠,1995。
五、中文期刊
1.王文仁:〈嚴復與《天演論》的接受、翻譯與轉化〉,《成大中文學報》,第21期,2008年7月,145-166頁。
2.伍碧雯:〈古比諾《人種不平等之探源》─十九世紀末德國種族理論之基〉,《成大西洋史集刊》,第12期,2004年6月,19-126頁。
3.江雅婷、陳心怡、唐宜積:〈人權框架下的身心障礙者就業經驗初探〉,《身心障礙研究季刊》,第19卷3&4期,2021年12月,132-156頁。
4.艾爾夏奎(Marwa Elshakry):〈各取所需的達爾文主義〉,《知識通訊評論》,第85期,2009年11月,41-44頁。
5.吳佳臻:〈聽覺障礙青少年文化認同與社會適應之研究〉,《障礙者理解半年刊:》,第13卷1期,2014年1月1日,33 - 51頁。
6.周天賜:〈最少限制的環境-身心障礙學生安置的基本原則〉,《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年刊》,1997年12月,35-41頁。
7.周月清、陳伯偉、張家寧:〈「個人助理是居服的補充包」?地方政府行身心障礙者自立生活支持/個助服務的迷思與困境〉,《臺灣社會福利學刊》,第15卷2期,2019年12月,1-56頁。
8.房志榮:〈感恩與共融〉,《神學論集》,第145期,2005秋, 395-411頁。
9.易君珊:〈障礙文化與社會正義: 博物館無障礙可及性服務的實踐與服務關係中的權力議題〉,《博物館與文化》,第12期,2016年12月,5-42頁。
10.林怡華:〈身心障礙者的「鑑定/安置」:一個身體政治的觀點〉,《政策研究學報》,第9期,2009年7月,147-170頁。
11.林憲:〈解除精神病患者身上桎梏的-菲立浦.畢乃爾-(Philippe Pinel, 1745~1826)〉,《當代醫學》,第6卷第9期,1979年9月,891-892頁。
12.柯志平,〈高達美溝通美學的前理解〉,《新北市教育》,第二十七期,2018年6月,頁39-43。
13.張恆豪:〈必也正名乎:關於障礙者正名與認同的反思〉,《教育社會學通訊》,第71期,2006年10月,3-7頁。
14.張恆豪:〈特殊教育與障礙社會學:一個理論的反省〉,《教育與社會研究》,第13期,2007年6月, 71 - 93頁。
15.張恒豪、王靜儀:〈從「殘障」到「身心障礙」:障礙標籤與論述的新聞內容分析〉,《台灣社會學》,第31期,2016年06月,1-41頁。
16.張恒豪、周月清、陳俊賢、陳重安:〈誰代表障礙者?障礙者代表的政府參與及其在公民權上的意義〉,《臺灣民主季刊》,第17卷第2期,2020年6月, 95-136頁。
17.許月琴:〈溝通障礙者的輔助科技:輔助溝通系統簡介〉,《特殊教育季刊》,第75期,2000年6月,38-40頁。
18.陳仲翰:〈Axel Honneth的認肯理論及其教育蘊義〉,《臺灣教育社會學研究》,第十九卷二期,2019年12月, 87~130頁。
19.陳坤虎、雷庚玲、吳英璋:〈不同階段青少年之自我認同內容及危機探索之發展差異〉,《中華心理學刊》,第47卷第3期,2005年9月,頁 249-268。
20.黃志雄:〈符號明識度對幼兒園發展遲緩幼兒及其同儕圖形溝通符號學習影響之研究〉。《兒童照顧與教育》,第七期,2017年9月, 97-12頁0。
21.黃桂瑩,〈行善於樂―十八世紀中葉倫敦扶幼院的藝文形象與英國慈善文化〉,《新史學》,第28卷1期,2017年3月,115-192頁。
22.嚴嘉楓、廖華芳、紀彣宙、劉燦宏:〈活動參與功能評估對臺灣身心障礙者鑑定系統之意義與衝擊〉,《社區發展季刊》,第150 期,2015年6月,99-110頁。
六、網路資料
1.王國羽:《台灣障礙者的需求是什麼?從ICF談起》,巷仔口社會學,2015/1/23,URL=https://twstreetcorner.org/2015/01/23/wangguoyu-2/,(2021/3/24/瀏覽)。
2.張恒豪:《我不需要被修補:障礙、文化與普世人權》,巷仔口社會學,2016/09/10,
URL=https://twstreetcorner.org/2016/09/10/changhenghao-2/,(2020/7/19/瀏覽)。
3.陳昌遠:《鏡相人間-博士解不開的難題 腦麻數學博士孫嘉梁》,鏡周刊,2017/6/5,
URL=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170602pol001/,(2022/11/1瀏覽)
4.高雅郁:《日本二戰後最慘重殺傷事件的啟示:看見障礙者機構極限,與社區生活的可能》,報導者,2020/11/23,
URL=https://www.twreporter.org/a/japan-indiscriminate-homicide-aftermath-sagamihara-stabbings ,(2020/7/19瀏覽)
5.風傳媒:《李光耀絕響,最後的強人影響亞洲命運》,2015/4/5
URL=https://www.storm.mg/article/45621?page=1,(2020/7/19瀏覽)
6.伊甸基金會2022年「無障礙生活節」,
URL=https://barrierfree.eden.org.tw/%e8%ba%ab%e5%bf%83%e9%9a%9c%e7%a4%99%e8%80%85%e6%9c%8d%e5%8b%99%e8%a8%88%e7%95%ab/%e7%84%a1%e9%9a%9c%e7%a4%99%e7%94%9f%e6%b4%bb%e7%af%80/ ,(2023.2.1瀏覽)
7.心路基金會2022年「35週年系列活動」,
URL=http://assist.syinlu.org.tw/portal_a1.php?owner_num=a1_59102&button_num=a1,(2023.2.1瀏覽)
8.財團法人台灣肯納自閉症基金會,
URL=https://www.kanner.org.tw/about.aspx?type=1,(2023/128瀏覽)
9.CRPD自我倡議手冊,URL=https://www.slideshare.net/lobbylio/crpd ,(2022/12/1瀏覽)
七、法規、公部門資料
1.全國法規資料庫,《身心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法規類別:行政>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目,
URL=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D0050046,(2020/7/19/瀏覽)
2.全國法規資料庫,《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辦法》,法規類別:行政>教育部>學生事務及特殊教育目,
URL=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H0080065,(111/10/1瀏覽)
3.全國法規資料庫,《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簽約國:國際組織>聯合國,URL= 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Y0000064(2023/3/19/瀏覽)
4.行政院主計處,《舊制身心障礙類別、等級表》,
URL= https://www.mohw.gov.tw/dl-62961-26f33bb6-cb18-40e3-b6d2-65d3a8d6f9c7.html,(111.10.23瀏覽)
5.行政院主計總處,《110 年3月底我國身心障礙者人數計》,國情統計通報,URL=https://www.dgbas.gov.tw/public/Data/162172111OM26LH57.pdf (111.10.23瀏覽)
6.法務部,《世界人權宣言全文》,人權大步走,URL=https://www.humanrights.moj.gov.tw/media/12941/591093319206.pdf?mediaDL=true,( 2023.2.1瀏覽)
7.桃園市公務統計資訊網,《桃園市多重障礙者之年齡分配按多重障礙類別分》,
URL=https://statbas.tycg.gov.tw/TCSTATRWD/page/kcg01_2.aspx?Mid1=380120000J&p=3&y=2020/12/18%20%E4%B8%8A%E5%8D%88%2012:00:00 (112.2.24瀏覽)
8.桃園市特殊教育資源網,《桃園市 111 學年度學前特殊教育幼兒鑑定安置實施計畫》,URL=https://preschool.special.tyc.edu.tw/userfiles/preschool.special.tyc.edu.tw/files/20221013051147753.pdf ,(112.2.24瀏覽)
9.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CRPD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URL=https://crpd.sfaa.gov.tw/BulletinCtrl?func=getBulletin&p=b_2&c=&bulletinId=56 ,(2023.2.1瀏覽)
10.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臺灣身心障礙者自立生活同儕支持服務發展之回顧與現況》,社區發展季刊第168期(身心障礙福利服務10年回顧與前瞻),108年12月出刊,
URL= https://www.sfaa.gov.tw/SFAA/Pages/Detail.aspx?nodeid=1198&pid=9359 ,(2022/12/18瀏覽)
11.衛生福利部統計處,身心障礙者生活狀況調查,《中華民國 110 年身心障礙者生活狀況及需求調查報告》,112年4月,URL= https://dep.mohw.gov.tw/DOS/lp-5096-113.html,(2023/6/22瀏覽)
八、研討會
1.張恆豪:《心路35週年研討會「群的__,智能障礙服務的共作與集思」》,心路社會福利基金會,111/12/8,台北市
2.Tony Harman:《「積極性支持」Active Support:高密度支持需求者居家自主生活研討會」》,台灣社區居住與獨立生活聯盟,2009/3/24-25,台北市,URL=http://communitylivingorg.blogspot.com/2010/09/active-suppoot.html(2022/12/20瀏覽)
指導教授 孫雲平(Sun, Yun-Ping) 審核日期 2023-8-5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