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109125006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50 、訪客IP:3.133.108.207
姓名 陳湛(Chan Chen)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歷史研究所
論文名稱 被遺忘的情報機構:抗戰時期的軍令部(1938-1945)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本文旨在探討中國抗日戰爭時期軍令部情報工作的作用與影響。過往論者提到軍事委員會的情報機關,往往先想起軍統與中統,卻忽略了掌管軍事情報的主要單位是軍事委員會軍令部。軍令部為國民政府參謀本部與軍事委員會第一部合併而成,是軍事委員會在抗戰時期的主要機構之一。軍事委員會的作戰計畫由軍令部負責策畫,因此軍令部本身的情報蒐集與判斷,可說決定了戰局的走向,而該部的情報工作主要交由第二廳掌管。
本文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闡明二戰前德日及歐美各國的參謀機構發展,以及軍令部第二廳的前身,也就是參謀本部第二廳的發展及其情報工作情形;第二部分則探討軍令部第二廳的組織詳情,包含架構演變、歷任廳長和副廳長等,以及第二廳與其他機構在抗戰時期的競爭與合作,最後嘗試探討駐外武官制度在民國時期發展;第三部分試著分析軍令部在抗戰時期的情報工作成效,探討該部蒐集與分析的情報對於軍事委員會的決策有何作用。
摘要(英) This passage aims to explore the role and impact of the intelligence work carried out by the Ministry of Military Orders during the Chinese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Previous scholars often mention the intelligence agencies of the Military Affairs Commission, typically thinking of Bureau of Investigation and Statistics and the Central Bureau of Investugation and Statistics(CBIS), but they overlook the fact that the primary unit handling military intelligence was the Ministry of Military Orders within the Military Affairs Commission. The Ministry of Military Orders was formed through the merger of the General Staff Headquarters of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and the First Department of the Military Affairs Commission, making it one of the key institutions during the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The planning of the Military Affairs Commission′s combat strategies was orchestrated by the Ministry of Military Orders, and thus, the intelligence gathering and assessment by the department played a crucial role in determining the course of the war, with the intelligence work primarily overseen by the Second Bureau.
This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The first part elucidates the pre-World War II development of staff organizations in Germany, Japan, and various Western countries, as well as the development and intelligence work of the predecessor of the Ministry of Military Orders′s Second Bureau, namely the Second Bureau of the General Staff Headquarters. The second part explores the organizational details of the Ministry of Military Orders′s Second Bureau, including its structural evolution, successive directors and deputy directors, as well as the 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Second Bureau and other institutions during the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Finally, it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Ministry of Military Orders′s intelligence work during the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examining the role of the intelligenc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by the department in the decision-making of the Military Affairs Commission.
關鍵字(中) ★ 軍令部
★ 軍事委員會
★ 情報
★ 徐永昌
★ 駐外武官
關鍵字(英) ★ Ministry of Military Orders
★ Military Council
★ Information
★ Yung Chang Hsu
★ Military attache
論文目次 目次...V
圖次...VII
表次...VIII
第壹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回顧...3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檔案史料...8
第四節 章節架構...11
第貳章、軍令部第二廳的前身─參謀本部第二廳...13
第一節、戰前各國參謀本部組織概況...13
第二節、國民政府參謀本部第二廳成立經過...19
第三節、參謀本部第二廳情報蒐集與分析──以第二次義大利阿比西尼亞戰爭為例...30
第參章、軍令部第二廳的組織詳情...41
第一節、軍令部第二廳機構設置...41
第二節、軍令部第二廳與各機關關係...51
第三節、與第二廳共享權力的情報機關─軍令部第一廳...59
第四節、駐外武官的情報工作...70
第肆章、軍事委員會對於軍令部情報之運用...81
第一節、軍事情報運用:以湘西會戰前的部署為例...81
第二節、中共政情運用:以聯絡參謀徐復觀的視察報告為例...95
第伍章、結論...111
徵引書目...114
一、 檔案...114
二、 史料彙編...120
三、 年鑑、辭典...121
四、 文集、日記、回憶錄、訪談錄、年譜...121
五、 雜誌、報紙...123
六、 專書...124
七、 期刊論文、專書論文...126
八、 學位論文...128
九、 網路資料...129
參考文獻 一、檔案
(一)國史館藏,臺北∕新北
《外交部檔案》
〈日義交換承認阿比西尼亞與滿洲國〉,典藏號:020-010102-0163。
〈軍令部派王致光為駐澳軍事代表案〉,典藏號:002-011503-0002。
〈軍令部請派乙種學習員及駐外各館武官〉,典藏號:020-161401-0003。
〈駐蘇聯大使館報告(二)〉,典藏號:002-021602-0032。
〈駐外武官名單〉,典藏號:020-161401-0011。
〈駐菲美軍情報處索日本密碼〉,典藏號:002-050202-0126。
〈擬派武官赴歐觀戰〉,典藏號:002-049906-0014。
《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侍從室》
〈林蔚〉,典藏號:129-200000-3222。
〈吳石〉,典藏號:129-080000-0155。
〈侯騰〉,典藏號:129-070000-0011。
〈徐祖詒〉,典藏號:129-030000-3003。
〈徐培根〉,典藏號:129-220000-0161。
〈邱沈鈞〉,典藏號:129-070000-4422。
〈賀耀祖〉,典藏號:129-200000-3603。
〈阮肇昌〉,典藏號:129-010000-1848。
〈楊宣誠〉,典藏號:129-010000-1802。
〈鄭介民〉,典藏號:129-200000-2871。
〈龔浩〉,典藏號:129-200000-3793。
《軍情局(抗戰時期數位檔)》
〈特務處組織工作開展〉,典藏號:148-010200-0007。
《國民政府檔案》
〈軍事委員會官員任免(八)〉,入藏登錄號:001000002857A。
〈軍事委員會官員任免(十)〉,入藏登錄號:001000002859A。
〈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組織法令案〉,入藏登錄號:001000001181A。
〈參謀本部組織法令案〉,入藏登錄號:001000000972A。
〈參謀本部官員任免〉,入藏登錄號:001000003014A。
〈蔣中正手令及批示(六)〉,入藏登錄號:001000002115A。
〈戰情檢討報告(一)〉,入藏登錄號:001000005564A。
〈戰情檢討報告(三)〉,入藏登錄號:001000005566A。
《陳誠副總統文物檔案》
〈政治部對義大利併阿比西里亞之意見〉,入藏登錄號:008000001193A。
〈淞滬戰役敵情判斷資料〉,入藏登錄號:008000001962A。
〈處置共黨問題意見彙輯〉,入藏登錄號:008000001294A。
〈敵偽研究資料〉,入藏登錄號:008000001240A。
《蔣中正總統文物檔案》
〈一般資料─手稿錄底(二十三)〉,入藏登錄號:002000001807A。
〈一般資料─手稿錄底(二十五)〉,入藏登錄號:002000001809A。
〈一般資料─民國二十一年(十)〉,入藏登錄號:002000001451A。
〈一般資料─民國二十四年(十二)〉,入藏登錄號:002000001599A。
〈一般資料─民國二十四年(五十一)〉,入藏登錄號:002000001638A。
〈一般資料─民國二十四年(五十五)〉,入藏登錄號:002000001642A。
〈一般資料─民國二十四年(五十六)〉,入藏登錄號:002000001643A。
〈一般資料─民國三十年(三)〉,入藏登錄號:002000001685A。
〈一般資料─民國三十一年〉,入藏登錄號:002000001686A。
〈一般資料─民國三十四年(一)〉,入藏登錄號:002000001690A。
〈一般資料─呈表彙集(三十九)〉,入藏登錄號:002000001855A。
〈一般資料─呈表彙集(五十九)〉,入藏登錄號:002000001875A。
〈一般資料─呈表彙集(八十七)〉,入藏登錄號:002000001903A。
〈一般資料─呈表彙集(九十)〉,入藏登錄號:002000001906A。
〈一般資料─呈表彙集(九十四)〉,入藏登錄號:002000001910A。
〈一般資料─呈表彙集(九十八)〉,入藏登錄號:002000001914A。
〈各國政情(二)〉,入藏登錄號:002000001305A。
〈全面抗戰(二十一)〉,入藏登錄號:002000001189A。
〈武裝叛國(八十)〉,入藏登錄號:002000002357A。
〈武裝叛國(一七三)〉,入藏登錄號:002000002450A。
〈革命文獻─對德外交〉,入藏登錄號:002000000398A。
〈革命文獻─華北戰役〉,入藏登錄號:002000000362A。
〈革命文獻─蔣總統訪韓〉,入藏登錄號:002000000438A。
〈革命文獻─敵偽各情:敵情概況〉,入藏登錄號:002000000356A。
〈革命文獻─武漢會戰與廣州淪陷〉,入藏登錄號:002000000365A。
〈革命文獻─中共詭謀與異動(一)〉,入藏登錄號:002000000403A。
〈革命文獻─第二期第三階段作戰經過〉,入藏登錄號:002000000368A。
〈美國軍事援助(一)〉,入藏登錄號:002000001267A。
〈事略稿本─民國二十一年七月〉,入藏登錄號:002000000531A。
〈事略稿本─民國二十三年四月〉,入藏登錄號:002000000560A。
〈國際軍事動態(一)〉,入藏登錄號:002000005586A。
〈特種情報─軍統(六)〉,入藏登錄號:002000001040A。
〈掃除軍閥主持奉安大典(四)〉,入藏登錄號:002000002063A。
〈掃除軍閥主持奉安大典(八)〉,入藏登錄號:002000002067A。
〈增編(二)〉,入藏登錄號:002000002471A。
〈親批文件─民國二十二年二月至民國二十二年二月〉,入藏典藏號:
002000000892A。
〈對美關係(三)〉,入藏登錄號:002000002093A。
〈對英法德義關係(四)〉,入藏登錄號:002000002103A。
〈籌筆─抗戰時期(十二)〉,入藏登錄號:002000000205A。
〈籌筆─抗戰時期(十五)〉,入藏登錄號:002000000208A。
《閻錫山史料》
〈各方民國11年往來電文錄存(八)〉,入藏登錄號:116000001091A。
〈各方民國15年往來電文原案(三十一)〉,入藏登錄號:116000000341A。
〈各方民國26年8月往來電文原案〉,入藏登錄號:116000000807A。
〈全面抗戰娘子關暨太原戰役案〉,入藏登錄號:116000000135A。
《戴笠史料》
〈戴公遺墨-人事類(第2卷)〉,入藏登錄號:144000000032A。
〈戴公遺墨-人事類(第5卷)〉,入藏登錄號:144000000035A。
〈戴公遺墨─訓練類(第1卷)〉,入藏登錄號:144000000024A。
〈戴公遺墨─訓練類(第2卷)〉,入藏登錄號:144000000025A。
〈戴公遺墨─組織類(第4卷)〉,入藏登錄號:144000000027A。
《褒揚史料》
〈徐永昌先生事略〉,入藏登錄號:1550480080003A。

(二)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藏,新北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特字情報彙編(軍令部編印)〉,檔號:B5018230601/0033/511/2454。
〈軍令部組織職掌編制案〉,檔號:B5018230601/0027/022.1/3750.2。
〈軍令部工作報告(二十七年)〉,檔號:B5018230601/0027/109.3/3750.8。
〈軍令部敵情周報(三十三年)〉,檔號:B5018230601/0033/511/3750.2。
〈軍令部敵情週報(三十四年)〉,檔號:B5018230601/0034/511/3750.2。
〈軍事委員會組織系統表〉,檔號:B5018230601/0026/021.1/3750。
〈軍事委員會組織大綱及系統表〉,檔號:B5018230601/0026/021.1/3750.2。
〈軍事委員會組織職掌編制案〉,檔號:B5018230601/0026/021.1/3750.10。
〈參謀本部及所屬機構組織職掌編制案〉,檔號:
B5018230601/0022/581.12/2320。
〈陳紹寬.林國賡.徐祖善赴歐觀戰案〉,檔號:
B5018230601/0005/062.44/7529。
〈湘西會戰〉,檔號:B5018230601/0034/152.2/3610。
《外交部》
〈法令規章〉,檔號:A303000000B/0018/900/0028。
〈駐外人員因機關升格一律准予升等晉級任用〉,檔號:
A303000000B/0030/904.12/0004。

(三)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南京
《軍令部檔案》
〈參謀本部組織法〉,檔號:7692368。
〈軍委會軍令部各廳室業務概要一覽表〉,檔號:7692330。
〈軍令部聯絡參謀派遣規則〉,檔號:7692441。
〈軍令部科長以上職員名冊〉,檔號:76934。
〈軍令部第一廳各處室職掌草案〉,檔號:7692175。
〈軍令部第七十一次部務會議紀錄〉,檔號:7692258。
〈軍事委員會第一部額內外調任職員登記簿〉,檔號:769168。
〈檢閱第二廳暨所屬各單位報告書〉,檔號:7692193。

(四)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檔案館藏,臺北
《中央研究院院史資料》
〈外交官任用及資格審查〉,館藏號:03-12-017-08。
〈駐外使領館人員任用條例與參謀本部陸海空軍駐外武官條例〉,館藏號: 393-14-02-05-030。
《北洋政府外交部》
〈咨送駐外海軍武官簡章及經費章程並請分咨駐外各公使由〉,館藏號: 03-10-007-01-009。

(五)中國國民黨黨史館藏,現存政大中正圖書館
《政治檔案》
〈國民政府參謀部條例草案及系統編制表〉政7/39.3。
《國防檔案》
〈軍法委員會軍令部組織法服務規程及系統編制〉,檔號:防004/0030。

二、史料彙編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中華民國檔案資料匯編》,第五輯第一編,軍事(一)、第五輯第二編,軍事(五)。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6年。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日本侵華戰爭時期播音記要》,第1-57冊。北京:金城出版,2019年。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軍機密作戰日記》,上冊。南京:中國檔案出版社,1995年。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抗日戰爭正面戰場》,中冊。南京,鳳凰出版社,2005年。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國民政府抗戰時期軍事檔案選輯》,上、下冊。重慶:重慶出版社,2016年。
司馬遷著,韓兆琦注釋,《新譯史記》,第一冊。臺北:三民書局,2011年。
周美華編,《國民政府軍政組織史料─軍事委員會(一)》,第1冊。北縣:國史 館,1996年。
秦孝儀主編,《中華民國重要史料初編─對日抗戰時期》,第二編「作戰經過」(二)、
第五編「中共活動真相」(一)。臺北:中國國民黨黨史委員會,1981年、1985年。
國防部情報局,《國防部情報局史要彙編》,上冊。臺北:國防部情報局,1962年。
國家圖書館,《清陸軍部檔案資料彙編》,第一冊。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複製中心,2004年。
蘇聖雄,《諜報戰:軍統局特務工作總報告(1937)》。臺北:民國歷史文化學社,2021年。
蘇聖雄主編,《諜報戰:軍統局特務總報告(1939)》。臺北:民國歷史文化學社,2021年。

三、年鑑、辭典
梅益總編輯,《中國大百科全書.圖書館學、情報學、檔案學》。北京:中國大百
科全書出版社,1993年。
李振華,《外交大辭典》。北縣:文海出版社,1965年。
李新總編,《中華民國史人物傳》,第二卷。北京:中華書局,2018年。
劉國銘主編,《中國國民黨百年人物全書》,下冊。北京:團結出版社,2005 年。
劉壽林、萬仁元等編,《民國職官年表》。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

四、文集、日記、回憶錄、訪談錄、年譜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毛澤東文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毛澤東年譜》,中卷。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5年。
瓦‧伊.崔可夫著,萬成材譯,陳啟民校,《在華使命──一位軍事顧問的筆記》。北京:新華書店,1980年。
何成濬著,傳記文學出版社編輯,《何成濬將軍戰時日記》,上冊。臺北:傳記文 學出版社,1986年。
金城,《延安交際處回憶錄》。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86年。
周佛海著,《周佛海日記全編》,下編。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2003年。
邱沈鈞,〈國防部第二廳的前身─軍令部第二廳〉,《文史資料選輯》輯141。北 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1年。
林蔚原著,蘇聖雄主編,《林蔚文抗戰遠征日記(一九四一)》。臺北:民國歷史文化學社,2019年。
姚墊基,〈軍統諜報參謀的內幕〉,《文史資料存稿選編》,第16冊。北京:中國 文史出版社,2002年。
秦孝儀,《先總統蔣公嘉言總輯》,第5冊。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1971年。
徐永昌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編,《徐永昌日記》,第4─8冊。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1年。
國防部情報局,《戴雨農先生年譜》。臺北:國防部情報局,1966年。
郭德權,《抗戰時期駐俄武官回憶實錄(二)》。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82年。
郭德權,《抗戰時期駐美武官回憶實錄(一)》。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85年。
唐縱著,傳記文學雜誌社編,《唐縱失落在大陸的日記》。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 1998年。
《蔣介石日記》。美國,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檔案館藏。
傅秉常著,傅錡華、張力校註,《傅秉常日記民國三十二年(1943)》。臺北:中 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12年。
鄧文儀,《萍宗憶往》。出版地不詳:出版社不詳,1986年。
黎漢超、李明輝合編,《徐復觀雜文補編》,第5冊。臺北:中研院文史哲籌備處, 2001年。
Winston S.Churchill著,吳萬沈等譯,《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風雲緊急》, 卷一。北縣:左岸文化,2002年。

五、雜誌、報紙
山東財政公報,山東,1930年。
不著撰者,〈閣部院官制草案:軍諮府(練兵處軍醫司併入本府)〉,《東方雜誌》 三卷臨時增刊(1906年)。
不著撰者,〈閣部院官制草案:陸軍部官制草案(職官表附今以兵部改以練兵處太樸寺併入)〉,《東方雜誌》第18卷第17期(1921年)。
不著撰者,〈鐵道部次長:錢宗澤〉,《鐵展》第1期(1934年)。
不著撰者,〈駐德武官參觀德國此次秋季演習之觀感〉,《會聲月報》創刊號(1937年)。
不著撰者,〈第五戰區參謀長徐祖詒〉,《中國抗戰畫史》五月卷(1947年)。
申報,上海,1936年。
亨利韋普著,江碩朋譯,〈美國參謀本部演進之梗概〉,《軍事雜誌(南京)》第 208期(1948年)。
國民政府公報,南京,1927、1930年。
國防部公報,南京,1946年。
譚延闓,〈國民政府行政院令〉,《交通公報》第1卷第36期(1928年)。

六、專書
大江志乃夫著,《日本の參謀本部》。東京:中央公論新社,2008年。
中國軍事史編寫組編著,《中國軍事史》,第三卷。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87年。
日本防衛廳防衛研修所戰史室編撰,李維之譯,《日本對華作戰紀要──第六方
面軍作戰「派遣軍作戰」(二)》。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87年。
日本防衛廳防衛研修所戰史室編撰,李坤海譯,《日本對華作戰紀要──投降前
後之派遣軍「派遣軍作戰」(三)》。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87年。
日本防衛廳防衛研修所戰史室編撰,曾清貴譯,《日本對華作戰紀要──從日俄
戰爭到蘆溝橋事變「大本營陸軍部」(一)》。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1989年。
日本防衛廳防衛研修所戰史室編撰,吳玉貴譯,《日本對華作戰紀要──戰前之大本營「大本營海軍部」(一)》。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90年。
王曉華、戚厚杰主編,《抗日戰爭正面戰場檔案全紀錄》,下冊。北京:團結出版社,2011年。
成儒譯,《日本明治時代陸海軍建設史》。臺北:國防部編譯局,1971年。
良雄,《戴笠:蔣中正的特務頭子》。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2014年。
呂芳上主編,《蔣中正先生年譜長編》,第五冊。臺北:中正文教基金會, 2014年。
周林根編著,《國防與參謀本部》。臺北:中正書局,1967年。
袁清平、李劍萍編,《阿比西尼亞抗意始末記》。南京:軍事新聞社,1936年。
孫雨聲,《亂世行春秋事:戴笠與中國特工(1897-1936)》。臺北:新銳文創,2019年。
秦孝儀編著,《總統蔣公大事長編初稿》卷4上。臺北:中正文教基金會,1978年。
秦孝儀主編,《總統蔣公思想言論總集》卷23。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1985年。
參謀本部第二廳第四處著,《意阿戰爭之研究》。出版地不詳:出版者不詳,1936年。
張玉田等編著,《中國近代軍事史》。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83年。
張瑞德,《抗戰時期的國軍人事》。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3年。
張瑞德,《無聲的要角:蔣介石的侍從室與戰時中國》。新北:臺灣商務,2017年。
張令澳,《我在蔣介石侍從室的日子》。臺北:周知文化,1995年。
堀榮三著,鍾瑞芳譯,《大本營參謀的情報戰記:無情報國家的悲歌》。新北:廣場出版,2018年。
黃兆強,《政治中當然有道德問題─徐復觀政治思想管窺》。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2016年。
傅寶真著,《德國軍事史1640-1918》。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2005年。
塞林道夫(Von,Schellendorff)編,張柏亭譯,《參謀要務》。臺北:國防部編譯局,1970年。
楊公素,《外交理論與實踐》。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1992年。
蔣緯國,《國防體制概論》。臺北:中央文物供應社,1981年。
劉統,《中國的1948年:兩種命運的決戰》。北京:新華書店,2006年。
樂炳南,《鄭介民將軍生平》。臺北:時英出版社,2010年。
蕭銘慶,《情報學之間諜研究》。臺北:五南圖書,2014年。
蘇聖雄,《戰爭中的軍事委員會─蔣中正的參謀組織與中日徐州會戰》。臺北:元華文創,2018年。
羅海雷,《我的父親羅孚:一個報人、「間諜」和作家的故事》。香港:天地圖書, 2011年。
羅爾綱,《晚清兵志》,第四卷。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Waltschen Gorlitz原著、張鍾秀譯,《德國參謀本部》。臺北:黎明文化,1980年。
Waltschen Gorlitz著,戴耀先譯,《德國總參謀部1650~1945》。海口:海南出版社,2004年。

七、期刊論文、專書論文
李修業,〈我的武官生涯(1941-1943)〉,《鼓樓文史》第七輯(1996年)。
許海蕓,〈倭寇播音記要 選輯(二)〉,《民國檔案》2014年第2期(2014年5月)。
雪珥,〈清末:中央機構大改革〉,《領導文萃》2015年第4期(2015年8月)。
張國寬,〈我所知道的軍令部〉,《鐘山風雨》2001年第3期(2001年6月)。
張建軍,〈清末民初中央政府參謀機構的設置及沿革初考〉,《民國檔案》2009年第4期(2009年11月)。
張建軍,〈民國北京政府參謀本部的內外人事與參謀指揮〉,《廣播電視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2期(2010年5月)。
張智丹、劉會軍,〈1940年國民政府派兵入越計畫及其擱置〉,《民國檔案》2013年第1期(2013年2月)。
張仰亮,〈國民黨軍事高層在中條山戰役前的策略因應〉,《歷史教學》2018年第4期(2018年2月)。
陳長河,〈抗戰時期的國民黨政府軍令部〉,《民國檔案》1987年第3期(1987年10月)。
陳長河,〈國民黨政府參謀本部組組織沿革概述〉,《歷史檔案》1988年第1期(1988年2月)。
賀江楓,〈蔣介石、胡宗南與1943年閃擊延安計劃〉,《抗日戰爭研究》2016年第3期(2016年8月)。
楊立強,〈抗戰初期國民黨中央統帥機關決策幕后〉,《軍事歷史研究》1997年第1期(1997年2月)。
葉銘,〈軍令部與戰時參謀人事〉,《抗日戰爭研究》2015年第4期(2015年12月)。
葉銘,〈抗戰時期國民黨軍參謀教育體系初探〉,《抗日戰爭研究》2016年第2期 (2016年6月)。
葉銘,〈徐永昌與抗戰初期華北戰局(1937年7月─9月),《政大史粹》31期(2017年3月)。
葉銘,〈抗戰時期軍令部作戰指導業務初探〉,《抗日戰爭研究》2017年第2期(2017年6月)。
葉銘,〈戰時軍令部是如何開展工作的〉,《同舟共進》2018年第6期(2018年6月)。
葉銘,〈業務紐帶:淺析抗戰時期聯絡參謀與參謀視察制度〉,《民國檔案》2020年第2期(2020年5月)。
蔣永敬,〈從《徐永昌日記》看台兒莊大戰〉,《文史哲》1993年第4期(1993年5月)。
劉熙明,〈國民政府軍在豫中會戰前期的情報判斷〉,《近代史研究》,2010年第3期(2010年5月)。
蕭李居,〈戴笠與特務處情報工作組織的展開〉,《國史館學術集刊》,第33期(2012年9月)。
魏曉鍇、李玉,〈從「敬佩」到「敵視」:抗戰時期徐永昌對中共態度之轉變─以徐永昌日記為中心〉,《河北學刊》第37卷第4期(2017年7月)。
蘇聖雄,〈關鍵環節:第一次緬甸戰役中的林蔚及其參謀團〉,《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113期(2021年9月)。

八、學位論文
李庭瑜,〈從史料局到史政局:戰後臺灣軍方史政制度之演變及其編纂事項〉。新 北:淡江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年。
葉銘,〈抗戰時期國民政府軍令部研究(1938-1945)〉。南京:南京大學中國近現 代史專業博士論文,2013年。
賴煒曾,〈從地方到中央:論徐永昌與民國(1927-1949)〉(嘉義:國立中正大學 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年)。
簡廷屹,〈國軍參謀本部之研究(1917年至1946年)〉。新北:淡江大學歷史學研 究所碩士論文,2021年。

九、網路資料
〈1940年1月17日,軍令部督戰參謀蔡仁清關於崑崙關九塘作戰經過概要致軍令部部長徐永昌報告〉(2014年9月12日),收錄於「浴血奮戰─檔案裡的中國抗戰」: https://www.saac.gov.cn/zt/2014-09/09/content_65808.htm(2023/10/28點閱)。
〈1945年4月7日,軍令部第一廳第一處第三科關於湘西敵情判斷的簽呈稿〉,收錄於「浴血奮戰─檔案裡的中國抗戰」:
https://www.saac.gov.cn/zt/2014-09/15/contect_67068.htm(2023年10/09點閱)。
〈1945年4月8日,第四方面軍湘西會戰戰鬥前敵我態勢要圖〉(2014年9月23日),收入「浴血奮戰─檔案裡的中國抗戰」:
https://www.saac.gov.cn/zt/2014-09/15/content_67070.htm(2023/10/09點閱)。
徐復觀照片,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BE%90%E5%A4%8D%E8%A7%82(2024/01/02點閱)。
指導教授 蘇聖雄 皮國立(Sheng-Hsiung Su Kuo-Li Pi) 審核日期 2024-1-25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