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111754004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78 、訪客IP:3.144.235.138
姓名 陳鴻旻(Hung-Min Chen)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法律與政府研究所
論文名稱 入出境臉部辨識系統與隱私權保護
(Border Facial Recognition System and Privacy Protection)
相關論文
★ 由iPS細胞製造人類精卵之管制問題★ 英國胚胎及胚胎幹細胞研究之管制體系 -兼論英國經驗對我國之啟發
★ 救命寶寶:胚胎植入前基因檢測與組織配對的管制★ 補助作為胚胎幹細胞管制的工具-台灣與美國管制模式之比較-
★ 我國臉書使用者個人隱私保護策略之研究★ 大學教師升等權利救濟途徑選擇之研究─以教育部授權自行審查學校為核心
★ 展演動物業設置及管理之研究★ 兩岸環境起訴資格之比較-- 以訴訟實務案例比較為中心
★ 從行政正當性檢視我國環境影響評估程序之民眾參與★ 政權移轉的憲政問題研究-簡評總統交接條例草案
★ 都市計畫通盤檢討的司法救濟:以司法院釋字第742號之原因案件為例★ 全 國 性 公 民 投 票 提 案 之 審 核 -以 憲 法 作 為 審 核 標 準
★ 論都市計畫個別變更鄰人的權利救濟—以司法院釋字774號之原因案件為例★ 被遺忘權作為網路世界的隱私權─ 從歐盟概念發展看我國法制回應
★ 土地使用限制形成的特別犧牲之救濟 — 以司法院釋字第747號原因案件為例★ 自辦市地重劃與財產權保障—以司法院釋 字第 739 號解釋原因案件為例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隨著國際間持續發展臉部生物特徵辨識科技,我國100年建置自動查驗通關系統,應用臉部生物特徵辨識,提供旅客快速通關服務,機場臉部辨識系統的準確性及非接觸式特性,在新冠肺炎疫情之後,成為旅客通關最佳選擇。面對日益成長的人流,生物辨識通關科技,除了維護國境安全外,也帶來便利及效益,然而,臉部辨識技術也存在侵害隱私權疑慮,為維護社會公共利益,國家對於隱私權尚非不得立法予以限制,民眾隱私權保護與國家安全或社會公共利益之間的衡量,如何以憲法上之隱私權為基礎,做到應該有的保護規範,才能解決生物特徵科技所帶來隱私權的難題。
本文從隱私權發展談起,接著從大法官解釋及憲法法庭判決出發,兼論美國資訊隱私權及德國資訊自決權學說與實務發展,探討關於隱私權保護概念,當國家為公益目的,而需要限制民眾的資訊隱私權時,必須以法律明定,使民眾能夠充分知悉及理解,僅能為最低限度的限制,且是必要的範圍內,並應有法律依據。針對移民署運用臉部辨識系統規範與機制分析,對於隱私權保護與資訊自決權的探討,而臉部影像辨識是人工智慧的一種應用,人工智慧發展日新月異,剖析臉部辨識在人工智慧應用涉及的隱私權議題。
本文認為入出境臉部辨識系統雖已為國際潮流趨勢,但不能忽視對於個人資訊隱私權之侵害。我國以「入出國及移民法」與相關子法作為入出境臉部辨識系統之依據,建立大規模臉部及指紋等生物特徵資料庫,對於隱私權保護要求仍有不足,「申請及使用入出國自動查驗通關系統作業要點」僅係行政規則,不符合法律保留原則,違反憲法保障資訊隱私權,應修正移民法,透過制定明確且透明程序,使此套系統制度不至於受到濫用,運用足以確保資訊正確安全方式,保障民眾資訊隱私權及資訊自決權。
摘要(英)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facial biometric recognition technology around the world, Taiwan has deployed Automated Immigration Clearance System (i.e., e-Gate) since 2011, using facial biometric recognition technology to provide passengers with fast immigration clearance service. The accuracy of border facial recognition system and its contactless features allow passengers to use the system as the best choice for immigration clearance after COVID-19 epidemic. With a growing number of passenger flow, biometric immigration clearance technology not only maintains border security, but also offers convenience and efficiency; however, facial recognition technology causes concerns about infringing on privacy. In order to support public interest, the state would introduce legislation to limit privacy, with a view to balancing privacy protection and national or public interest. Based on constitutional right to privacy, necessary protection norms are developed to solve the dilemma concerning privacy protection and use of biometric technology.
This thesis explores the concept of privacy protection, starti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privacy right, proceeding to Taiwan constitutional court interpretations and leading cases, along with discussions on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privacy right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right to information self-determination in Germany. When the state needs to restrict people’s information privacy right for public interest, the scope of restriction must be clearly defined by law so that people can fully know about and understand the regulations. The restrictions are imposed only to the minimum extent, within necessary scopes, and should be made on the basis of laws. With a focus on the analysis of regulations and mechanisms of facial recognition system used by National Immigration Agency, and on the discussion of privacy protection and information self-determination, the thesis aims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of facial recognition as an applica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privacy issues arising from this rapid development.
This thesis finds that although border facial recognition system has been used internationally, its infringements on personal information privacy cannot be ignored. Our country adopts Immigration Act and related sub-laws as the basis for the use of border facial recognition system, and has established a large-scale facial and fingerprint biometric databases, while there is still much room for improvement regarding privacy protection. Operation Directions for Application and Use of Automated Immigration Clearance System is only directions. It does not comply with the principle of legal reservation, and violates constitutional protection of information privacy. Immigration laws and regulations should be amended to establish clear and transparent procedures so that this system will not be abused. This thesis concludes that appropriate security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ensure people’s information privacy right and information self-determination.
關鍵字(中) ★ 臉部辨識系統
★ 自動查驗通關系統
★ 生物特徵辨識
★ 隱私權
★ 資訊隱私權
★ 資訊自決權
關鍵字(英) ★ Facial Recognition system
★ e-Gate
★ biometrics
★ Right of Privacy
★ Right of Information Privacy
★ Right of Information Self-Determination
論文目次 摘 要 i
Abstract ii
謝 誌 iv
目 錄 v
圖目錄 viii
表目錄 ix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一項 研究動機 1
第二項 研究目的 4
第二節 文獻回顧 5
第三節 研究方法 8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9
第五節 研究架構與章節安排 10
第二章 我國機場及內政部所屬臉部辨識系統制度 16
第一節 移民法關於生物特徵及國境管制發展 16
第一項 我國入出境查驗規定 16
第二項 蒐集外來人士生物特徵規定 17
第二節 自動查驗通關系統介紹 19
第一項 申請資格 19
第二項 申請程序 21
第三項 蒐集資料類型 24
第四項 申請及使用程序演進歷程 25
第三節 人工查驗櫃檯相關系統介紹 30
第一項 外來人口個人生物特徵識別系統 30
第二項 人別確認輔助系統 32
第四節 機場旅客報到One ID系統之運用 33
第五節 內政部所屬機關臉部辨識系統之運用 35
第一項 警政署M-Police即時相片比對功能 35
第二項 戶政司輔助人員辨識確認系統 37
第六節 小結 38
第三章 臉部辨識系統的憲法界線 41
第一節 隱私權之發展 41
第一項 隱私權的濫觴 41
第二項 大法官解釋之隱私權建立 45
第三項 憲法法庭判決對於隱私權保護探討 49
第四項 機場入出境臉部辨識系統與隱私權保護 51
第五項 本國人與外國人的隱私權保護 53
第二節 隱私權的限制與法律保留 54
第三節 隱私權的限制與比例原則 57
第四節 組織與程序的隱私權保護 58
第五節 小結 60
第四章 移民署使用入出境臉部辨識的管制架構 62
第一節 入出境查驗對基本權之探討 62
第二節 入出境查驗程序對隱私權之影響 65
第一項 一般入出境查驗程序及規範 65
第二項 外國人入出境採擷生物特徵程序及規範 66
第三節 入出境臉部辨識系統對隱私權保障之衝擊 67
第一項 自動通關系統對隱私權衝擊之探討 67
第二項 自動通關系統註冊與個人資料保護要求 69
第三項 自動通關年齡限制關於個人資料保護之討論 70
第四項 人別確認輔助系統及ONE ID系統對於隱私權衝擊探討 72
第四節 入出境查驗及臉部影像資料庫爭議 73
第五節 入出境查驗資料及臉部影像資訊自主控制權探討 76
第一項 我國關於資訊自主控制權的探討 76
第二項 入出境查驗及臉部生物特徵關於資訊自主權的規範研析 79
第六節 小結 80
第五章 入出境臉部辨識法律議題 82
第一節 入出境臉部辨識之隱私權的限制與法律保留 82
第一項 法律保留原則內涵 82
第二項 指紋生物特徵與法律保留 84
第三項 臉部辨識系統與法律保留 85
第二節 入出境臉部辨識之隱私權的限制與比例原則 86
第一項 臉部辨識之重大公益目的及明確性原則 87
第二項 臉部辨識之重大公益目的與比例原則 88
第三節 入出境臉部辨識與不當連結禁止原則 90
第四節 組織與程序的隱私權保護 91
第一項 個人資料保護措施及獨立監督機制要求 91
第二項 入出境臉部辨識資訊安全維護規範 92
第三項 移民署資訊保護之內控機制 92
第四項 我國個資保護獨立監督機關 94
第五節 臉部辨識系統應用人工智慧對於個資保護探討 95
第一項 人工智慧對隱私權保護影響 96
第二項 我國人工智慧指引 97
第三項 歐盟議會人工智慧法案 98
第四項 聯合國人工智慧決議 99
第六節 小結 101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04
第一節 結論 105
第二節 建議 108
參考書目 110
參考文獻 一、中文專書:
W. Lawrence Neuman著,郭思餘譯,研究方法 質化與量化方法之應用,雙葉書廊,2012年5月。
台灣行政法學會,資訊法制、土地規劃與損失補償之新趨勢論文集,元照,2010年9月。
李惠宗,法學方法論,新學林,2022年1月,四版。
李惠宗,憲法要義,元照,2019年9月,八版。
李震山,人性尊嚴與人權保障,元照,2020年3月,五版。
李震山、許義寶、李寧修等,入出國及移民法逐條釋義,五南,2022年9月。
李震山,多元、寬容與人權保障,元照, 2007年9月,二版。
陳淳文、吳庚,憲法理論與政府體制,三民,2021年9月,增訂七版。
陳新民,憲法學釋論,三民,2022年3月,增訂十版。
許義寶,入出國法制與人權保障,五南,2019年1月,三版。
愛倫.艾德曼、卡洛琳.甘迺迪著,吳懿婷譯,隱私的權利,商周,2001年,第二版。
葉奇鑫主持,達文西個資暨高科技法律事務所,歐盟、英國及加拿大對警察機關或執法機關運用人臉辨識技術之指引或其他相關文獻探討委託研究計畫結案報告,國家發展委員會,111年10月。
蘇經天,新AI與新人類:學習、認知與生命的進化路程,大塊文化,2023年9月。
二、期刊論文:
Miller Chang, Taiwan single token(One ID) – the possibility and how it works, 載2023年內政部移民署國境管理國際研討會論文集,頁77-86,未出版。
Tony Chang, The present and future of single token(One ID) at Taiwan airports, 載2023年內政部移民署國境管理國際研討會論文集,頁67-76,未出版。
王澤鑑,人格權保護的課題與展望(二) ─憲法上人格權與私法上人格權,台灣本土法學雜誌81期,頁100-101,2006年3月。
王澤鑑,人格權保護的課題與展望(三)─人格權的具體化及保護範圍(6)─隱私權(上),台灣本土法學雜誌96期,頁21-44,2007年7月。
王正嘉,AI與人臉辨識技術運用於犯罪偵防之問題分析,刑事政策與犯罪研究論文集22期,頁235-253,2020年10月。
王紀軒,人工智慧於司法實務的應用,月旦法學雜誌293期,頁93-114,2019年10月。
李建良,戶籍法第八條捺指紋規定釋憲案鑑定意見書,台灣本土法學73期,頁38-56,2005年8月。
李惠宗,領取國民身分證按捺指紋違憲性之探討─從法學方法論評大法官釋字第603號解釋,月旦法學雜誌126期,頁172-186,2005年11月。
李惠宗,個人資料保護法上的帝王條款-目的拘束原則,法令月刊64卷1期,頁37-61,2013年1月。
李惠宗,健保資料庫的合理利用與個資保護-從歐盟一般資料保護規則的資料治理探討憲法法庭111年判字第13號判決未解決問題,台灣法律人24期,頁1-25,2023年6月。
李震山,行政法意義下之法律明確性原則,月旦法學雜誌第57期,頁14-15,2000年2月。
李震山,從公共場所或公眾得出入之場所普設監視錄影器論個人資料之保護,東吳大學法律學報第16卷第2期,頁45-92,2004年12月。
李震山,來者猶可追,正視個人資料保護問題─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603號解釋評析,台灣本土法學雜誌76期,頁222-234,2005年11月。
李寧修,國家蒐集集會遊行資料的憲法界限:德國聯邦憲法法院「巴伐利亞邦集遊法部分暫停適用」裁定之反思,東吳法律學報27卷3期,頁151-186,2016年1月。
李寧修,警察存取預防性資料之職權與個人資料保護:以監視器之運作模式為例,臺大法學論叢第48卷第2期,頁391-437,2019年6月。
李寧修,個人資料合理利用模式之探悉:以健康資料之學術研究為例,臺大法學論叢第49卷1期,頁1-49,2020年3月。
李寧修,展望健保個資開放利用之新篇章:簡評 111 年憲判字第 13 號判決,當代法律第11期,頁12-20,2022年11月。
李寧修,警察運用資料職權之合憲性觀察-以德國聯邦憲法法院【自動化資料分析】判決為中心,月旦法學雜誌第341期,頁80-89,2023年10月。
余和謙,警政機關運用臉部辨識系統之法制框架初探,科技法律透析31卷1期,頁26-36,2019年1月。
余和謙,英國警政機關自動化臉部辨識系統指引概述,科技法律透析32卷1期,頁14-20,2020年1月。
林逸塵,內政部移民署「外來人口個人生物特徵識別系統」(Biometrics Verification System)上線,強化國境安全邁入新里程碑,政府機關資訊通報332期,頁23-29 ,2015年06月。
周桂田、張淳美,遲滯型高科技風險社會下之典範鬥爭:以換發身分證按捺指紋案為分析,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第17期,頁127-215,2006年6月。
徐正戎,戶籍法第八條捺指紋規定釋憲案鑑定意見書,台灣本土法學75期,頁57-81,2005年10月。
翁逸泓,面部自動辨識監控系統與個資保護問題研究-Bridges案之啟示,政大法學評論第168期,頁249-324,2022年3月。
張志偉,憲法審查模式、事後控制權與個資保護-簡評憲法法庭111年度憲判字第13號判決健保資料庫案,當代法律11期,頁37-48,2022年11月。
張濱璿,人工智慧演算法之法規與監理議題─自歐盟透明性要求之規範內涵談起,月旦法學雜誌343期,頁121-135,2023年12月。
莊晏慈,人臉辨識技術應用之規範探討-以美國為例,生物產業科技管理叢刊第九卷,頁30-49,2021年4月。
陳英鈐,通訊監察保障之建置及運用─論德國聯邦憲法法院線上搜索判決對我國資訊隱私權發展的啟發,載:資訊法制、土地規劃與損失補償之新趨勢台灣行政法學會研討會論文集,頁321,2010年9月。
許嘉芳,建立可信賴的臉部辨識技術使用流程-以機場部署為例,科技法律透析33卷12期,頁15-22,2021年12月。
葉俊榮,2010年憲法發展回顧,臺大法學論叢第40卷特刊,頁1625-1658,2011年10月。
劉靜怡,淺談GDPR的國際衝擊及其可能因應之道,月旦法學雜誌第286期,頁5-31,2019年3月。
蔡震榮,國境管制與人權保障,月旦法學雜誌204期,頁5-33,2012年5月。
王郁琦,生物辨識技術對隱私權影響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94年11月7日。
郎若帆,由公民社會探討我國對外來人口實施個人生物特徵蒐集、辨識政策之可行性研究期末報告,財團法人台灣經濟研究院, 99年10月8日。
三、學位論文:
許義寶,外國人入出國與居留之研究,中正大學法律學系博士論文,2005年。
詹文凱,隱私權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博士論文,1998年。
甘佳加,警察使用人臉辨識系統查證身分的合法性研究—以M-Police即時相片比對功能為中心,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21年。
李明學,自動查驗通關系統合憲性之研究,東吳大學法學院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14年6月。
陳文欽,「航前旅客資訊系統」對國境管理效能及個人資料保護影響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外事警察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陳建華,歐盟國境管理運用生物特徵辨識及其對個人資料保護影響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外事警察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
陳美娟,國境線自動查驗通關系統之研究-以臺灣桃園國際機場證照查驗為例,中央警察大學外事警察研究所國境組碩士論文,2007年6月。
許嘉芳,臉部辨識的隱私權爭議研究,世新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20年。
楊雨凡,公共隱私權之研究—以政府設置監視器為中心,國立臺灣大學科際整合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20年。
劉芳竺,自動辨識系統對於隱私權衝擊之研究,中興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22年9月。
指導教授 陳英鈐(In-Chin Chen) 審核日期 2024-6-26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