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
(一) 中文部分
1. 期刊論文
王秀惠,2010,〈從近現代世界史看華人境外徙居發展〉。《歷史教育》第17期,頁137-169。
王睿斐,2022,〈2000年以後法國華人協會的發展——在法國共和制模式背景下協會的功能變化及侷限〉。《史原》復刊第13期,頁123-167。
丘昌泰,2008,〈族群、文化與認同:連鎖關係的再檢視〉。《國家與社會》第5期,頁1-35。
李明歡、卡琳娜・蓋哈希莫夫(Carine Guerassimoff),2003,〈「共和模式」的困境——法國移民政策研究〉。《歐洲研究》第4期,頁120-139。
肖耀科,2019,〈法國禁止進行族群人口統計的原因、爭議與啟示〉。《民族社會學研究通訊》第198期,頁9-20。
季茱莉,2016,〈法屬玻里尼西亞客家認同與族群關係之研究〉。《國際文化研究》第12卷第1期,頁1-33。
范明煥,2012,〈新埔義民爺祭典的文化內涵、演變與特色〉。《新竹文獻》第50期,頁85-108。
柯瓊芳,2013,〈性別平權、母職期待與生育率:由歐盟經驗看閩客族群差異〉。《客家研究》第6卷第2期,頁129-168。
施添福,2014,〈從「客家」到客家(二):粵東「Hakka. 客家」稱謂的出現、蛻變與傳播〉。《全球客家研究》第2期,頁1-114。
姜貞吟,2015,〈法屬玻里尼西亞客家族群邊界與認同在地化〉。《全球客家研究》第5期,頁85-148。
張維安、張翰璧,2005,〈東南亞客家族群認同與族群關係:以中央大學馬來西亞客籍僑生為例〉。《台灣東南亞學刊》第2卷第1期,頁127-154。
張容嘉,2019,〈香港崇正總會與世界客屬想像〉。《全球客家研究》第12期,頁1-36。
童元昭,1994,〈The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of the Chinese in French Polynesia.〉。 《國立臺灣大學文史哲學報》第41期,頁252-267。
童元昭,1996,〈Tahitian Political and Chinese Ethnic Revival. 〉。《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第51期,頁73-82。
童元昭,2000,〈大溪地華人的歷史敘述與「國家」認同〉。《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第54期,頁41-62。
童元昭,2012,〈大溪地唐餐∕ Maa Tinito 的在地性〉。《中國飲食文化》第8卷第2期,頁71-102。
黃宣衛,2010,〈從認知角度探討族群:評介五位學者的相關研究〉。《臺灣人學刊》第8卷第2期,頁113-136。
廖炳惠,2006,〈全球離散之下的亞美文學研究〉。《英美文學評論》第9期,頁59-76。
蔡蘇龍,2006,〈全球化進程中的華人離散社群問題探討〉。《東南亞研究》第5期,頁83-87。
潘吉星,2007,〈沈福宗在17世紀歐洲的學術活動〉。《北京教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第3期,頁1-8。
潘博宇、林淑慧、施御佳、施雪切,2020,〈離開是必然,但結果未必淒涼:以跨文化適應觀點探討外派人員工作家庭增益之研究〉。《勞資關係論叢》第22卷第2期,頁52-70。
蕭新煌、張維安、范振乾、林開忠、李美賢、張翰璧,2005,〈東南亞的客家會館:歷史與功能的探討〉。《亞太研究論壇》第28期,頁185-219。
2. 專書與專書論文
王賡武,1994,《中國與海外華人》。臺北:臺灣商務。
王明珂,1997,《華夏邊緣:歷史記憶與族群認同》。臺北:允辰。
王甫昌,2003,《當代臺灣社會的族群想像》。臺北:群學。
古鴻廷,1994,《東南亞華僑的認同問題(馬來亞篇)》。臺北:聯經。
李明歡,1995,《當代海外華人社團研究》。廈門:廈門大學。
李有成,2013,《離散》。臺北:允辰。
李世暉,2018,〈客家族群文化外交的理論與實踐〉。收錄於孫煒主編,《客家公共事務》,頁46-63。臺北:智勝。
林開忠,2011,〈日常生活中的客家家庭:沙拉越石山與沙巴丹南客家家庭與日常生活〉。收錄於蕭新煌主編,《東南亞客家的變貌:新加坡與馬來西亞》,頁403-443。臺北: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亞太區域研究專題中心。
邱彭生,2012,〈會館、公所與郊之比較:由商人公產檢視清代中國市場制度的多樣性〉。收錄於林玉茹主編,《比較視野下的臺灣商業傳統》,頁267-313。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施正鋒,2004,《臺灣客家族群政治與政策》。臺北:翰蘆。
高宗熹,1997,《客家人——東方的猶太人》。臺北:武陵。
莊英章,1989,〈新竹枋寮義民廟的建立及其社會文化意義〉。收錄於《中央研究院第二屆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莊英章、羅烈師,2007,〈家族與宗族篇〉。收錄於徐正光主編,《臺灣客家研究概論》,頁91-110。臺北:行政院客家委員會、臺灣客家研究學會。
陳烈甫,1983,《東南亞洲的華僑、華人與華裔》(修一版)。臺北:正中書局。
陳三井,1986,《華工與歐戰》。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陳明傳,2008,〈國際防制人口販運問題之研究〉。收錄於《第二屆國境安全與人口移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中央警察大學移民研究中心。
張典婉,1998,〈從太平天國的大腳婆到21世紀的客家大姐大〉。收錄於《第三屆全國婦女國是會議論文集》。臺北:臺北市政府。
張茂桂,1999,〈種族與族群關係〉。收錄於王振寰、瞿海源主編,《社會學與臺灣社會》,頁239-279。臺北:巨流。
張維安,2001,〈客家婦女地位——以閩南族群為對照的分析〉。收錄於曾彩金主編,《六堆客家社會文化發展與變遷之研究》,頁79-109。屏東:六堆文教基金會。
張健智,2014,《現代呂不韋:民國奇人張靜江》。臺灣:獨立作家。
華僑志編纂委員會,1958,《越南華僑志》。臺北:華僑志編纂委員會。
曾建元,2014,〈論法國客家及其研究〉。收錄於日本國際客家文化協會編輯,《客家與多元文化》第9期,頁196-203。臺北:翰盧。
廖遇常,1998,〈法國篇〉。收錄於潘翎編,《海外華人百科全書》,頁311-318。香港:三聯。
劉宏、黃堅立主編,2002,《海外華人研究的大視野與新方向:王賡武教授論文選》。新加坡:八方。
鄭又平,2006,〈全球化與國際移民:國家安全角度的分析〉。收錄於《政府再造與憲政改革系列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
蔡芬芳,2022,〈夏威夷台灣客家移民社群生活與客家認同〉。收錄於張翰璧主編,《北美客家社團網絡與社群》,頁269-292。臺北:巨流。
蕭新煌、張翰璧、張維安主編,2020,《東南亞客家社團組織的網絡》。桃園:國立中央大學出版中心。
簡成熙,2000,〈多元文化教育的論證、爭議與實踐:從自由主義與社群主義論起〉。收錄於但昭偉、蘇永明主編,《文化、多元文化與教育》,頁81-132。臺北:五南。
羅香林,1950,〈香港崇正總會史〉。收錄於羅香林主編,《香港崇正總會三十週年紀念特刊》,頁1-21。香港:香港崇正總會。
Kalra, Virinder S., Raminder Kaur, John Hutnyk著,陳以新譯、國立編譯館主譯,2008,《離散與混雜》。臺北:韋伯文化。
Rattansi, Ali著,吳家恆、傅士哲、非爾譯,2022,《多元文化主義》。新北:左岸文化/遠足文化。
3. 碩博士論文
丁新豹,1988,《1841-1870香港早期之華人社會》。香港:香港大學中文系博士論文。
呂萍芳,2015,《美國夏威夷檀香山台灣客家移民社群之建構》。臺中: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博士論文。
柯志融,2018,《戰後臺灣留學生赴法及參與社團之分析》。臺南:國立臺南大學文化與自然資源學系碩士論文。
張容嘉,2018,《客家想像的全球多樣化:浮現與蛻變》。新竹: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黃宗鼎,2006。《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越南之華人政策》。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斯安竹,2007,《海外藏族的文化變遷與適應:以達蘭薩拉的藏族為例》。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民族研究所碩士論文。
4. 網路資源
中華民國外交部,2018年8月14日,〈駐外人員返國述職要點〉。《中華民國外交部主管法規查詢系統》。2024年4月15日,取自https://reurl.cc/p368O8
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2021年7月20日,〈海外僑民團體經費補助要點〉。《中華民國僑務委員主管法規查詢系統》。2024年4月15日,取自https://reurl.cc/oR7pDV
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2022年1月3日,〈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地區僑情簡介〉。《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駐法國代表處僑務組》。2023年3月22日,取自https://reurl.cc/eXRnlm
行政院主計總處,2023年12月14日,〈111年國人赴海外工作人數統計結果〉。《行政院主計總處新聞稿及即時新聞澄清專區》。2024年4月22日,取自https://reurl.cc/9v4q3j
客家委員會,2008年9月2日,〈世界客家專區 > 海外客家社團:法國臺灣客家會〉。《中華民國客家委員會全球資訊網》。2023年1月13日,取自https://reurl.cc/a1OXKZ
客家委員會,2018年2月7日,〈關於客發中心 > 成立宗旨〉。《客家委員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2024年5月14日,取自https://reurl.cc/OMGm2v
客家委員會,2024年3月11日,〈客家委員會推展海內外客家事務交流合作活動補助要點〉。《客家委員會主管法規查詢系統》。2024年4月15日,取自https://reurl.cc/Rqz8jD
力行,2016年3月17日,〈特稿:追思百年前一次大戰中國勞工抵歐〉。《BBC中文網》。2023年3月20日,取自https://reurl.cc/n7apQv
古莉,2012年7月26日,〈巴黎的中國妓女〉。《法廣》。2023年3月21日,取自https://reurl.cc/d7N9l2
吳福文,2013,〈客家人在世界各地的分布〉。《客家風情》。2023年4月18日,取自https://reurl.cc/Q4rDb0
珍妮特,2023年2月28日,〈法國外國觀光客2022創紀錄帶來580億歐豐收 中日貢獻極少〉。《法廣》。2024年5月4日,取自https://reurl.cc/QRXob5
珍妮特,2023年3月31日,〈法國居民人口移民占10.3% 達700萬人 統計三代則逾1900 萬〉。《法廣》。2023年5月9日,取自https://reurl.cc/Nqv2oQ
鉅亨網新聞中心,2015年11月17日,〈高認同與高沖突:反思共和模式下法國的移民政策〉。《鉅亨網》。2023年5月9日,取自https://reurl.cc/xl5WzE
張竹林、Christine Chaumeau,2014年8月28日,〈在巴黎站街的中國婦女〉。《紐約時報中文網》。2023年3月21日,取自https://reurl.cc/WD6yg5
陳雲,2016年6月14日,〈「中國人」不是隨口可以講的〉。《yahoo!新聞》。2023年5月22日,取自https://reurl.cc/dDz1M8
曹淼、謝磊,2019年3月26日,〈留法勤工儉學運動:遠赴他鄉尋求馬列主義 點燃強國夢想的希望曙光〉。《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2023年3月20日,取自https://reurl.cc/lvmnRd
黃冠杰,2014年7月29日,〈法國崇正總會慶祝成立30週年 羅仕川就任第十四屆會長〉。《歐洲時報網》。2023年1月13日,取自https://reurl.cc/Y8gDa0
葉星球,2021年6月3日,〈巴黎中心區的最早華僑華人〉。《鏡報》月刊。2023年3月15日,取自https://reurl.cc/5Mj3YG
5. 其他
李道緝,2007,〈建構新「祖國」:鄭彥棻時期(民國39-47年)的僑務工作〉。《中央大學人文學報》第31期,頁181-208。
法國臺灣客家會,2008年6月29日,〈本會宗旨〉。《法國臺灣客家會章程》。2024年5月14日,取自法國臺灣客家會章程檔案。
(二) 外文部分
1. 期刊雜誌
Altan, Selda, 2022, “Politics of Life and Labor: French Colonialism in China and Chinese Coolie Labor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Yunnan-Indochina Railway, 1898-1910.” International Labor and Working-Class History 101, pp. 77-99.
Black, J. Stewart, and Mark Mendenhall, 1990, “Cross-cultural Training Effectiveness: A Review and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Future Research.”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5(1), pp. 113-136.
Clifford, James, 1994, “Diasporas.” Cultural Anthropology 9, pp. 302-338.
Glick-Schiller Nina, Linda Basch, and Cristina Blanc-Szanton, 1992, “Transnationalism: A New Analytic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Migration.” Annals of the New York Academy of Sciences 645, pp. 1-24.
Safran, William, 1991, “Diasporas in Modern Societies: Myths of Homeland and Return.” Diaspora, 1(1), pp. 83-99.
2. 專書
Bakhurst, David, 2005, “Social Memory in Soviet Thought.” In Daniels Harry ed., An Introduction to Vygotsky, pp. 172-194. London: Routledge.
Barth, Fredrik, 1969, Ethnic Groups and Boundaries: The Social Organization of Cultural Difference. Bost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Bartlett, Frederic, 1932, Remembering: A Study in Experimental and Social Psychology.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Beck, Ulrich, 1999, World Risk Society. Cambridge: Polity Press.
Boorman, Howard L., 1967,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Republican China. New York and London: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Castles, Stephen, and Mark J. Miller, 1993, The Age of Migration: International Population Movement in the Modern World. New York: The Guilford Press.
Christiansen, Flemming, 2003, China Town, Europe: An Exploration of Overseas Chinese Identity in the 1990s. London: Routledge.
Chuang, Ya-Han, Anne-Christine Trémon, 2013, “Problematizing “Chinatowns”: Conflicts and Narratives Surrounding Chinese Quarters in and around Paris.” In Bernard P. Wong, Chee-Beng Tan eds., Chinatowns around the World: Gilded Ghetto, Ethnopolis and Cultural Diaspora, pp. 187-214. Leiden: Brill.
Cohen, Abner, 1969, Custom and Polities in Urban Africa: Hausa Migrants in Yoruba Towns.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Cohen, Robin, 1997, Global Diasporas. London: Routledge.
Freeman, Linton, 2000,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Definition and History.” In A. E. Kazdan ed, Encyclophedia of Psychology, 6, pp. 350-351.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Geertz, Clifford, 1963, “The Integrative Revolution: Primordial Sentiments and Civil Politics in the New States.” In C. Geertz ed., Old Societies and New States: The Quest for Modernity in Asia and Africa, pp. 57-105. New York: Free Press.
Gordon, Milton, 1964, Assimilation and American Life: The Role of Race, Religion, and National Origin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Hahn, Petrus, 2016, Soziologie der Migration. Konstanz: UVK Verlagsgesellschaft mbH und München: UVK Lucius.
Halbwachs, Maurice, 1952, Les Cadres Sociaux de La Memoire. Paris: Universitaires de France Press.
Lau, Lemon, 2006, Mauritius and the Chinese Mauritian.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Live, Yu-Sion, 1998, “The Chinese Community in France: Immigration, Economic Activity, Cultural Organization and Representations.” In Gregor Benton, Frank N. Pieke eds., The Chinese in Europe, pp. 96-124. London: Palgrave Macmillan.
Mung, Emmanuel M., 2015, “Migrants of Chinese Origin in France: Economic and Social Integration.” In Loretta Baldassar, Graeme Johanson, Narelle McAuliffe, and Massimo Bressan eds., Chinese Migration to Europe, pp. 49-64. London: Palgrave Macmillan.
Nevo, Nava, 2001, “Hebrew Language in Israel and the Diaspora.” In Helena Miller, Lisa Grant, Alex Pomson eds.,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Jewish Education, pp. 419-440. Dordrecht: Springer.
Taylor, Charles et al., 1994, Multiculturalism: Examining the Politics of Recognition. Princeton, N. 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Taylor, Charles, 1989, “Cross-purposes: The Liberal-communitarian Debate.” In Nancy L. Rosenblum ed., Liberalism and the Moral Life, pp. 159-182.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3. 碩博士論文
Tung, Yuan-chao, 1993, The Changing Chinese Ethnicity in French Polynesia. Diss. Southern Methodist University.
4. 網路資源
INSEE, March 30, 2023, “La Diversité Religieuse en France: Transmissions Intergénérationnelles et Pratiques Selon les Origines.” INSEE RÉFÉRENCES. April 25, 2024, Retrieved from https://reurl.cc/70kNqQ
INSEE, March 30, 2023, “Origines des Conjoints des Immigrés et des Descendants d′Immigrés.” INSEE RÉFÉRENCES. May 3, 2024, Retrieved from https://reurl.cc/YEeo9n
Laurent, Annabelle, June 28, 2010, “«Chinois de France» ne veut rien dire.” SlateFR. March 15, 2023, Retrieved from https://reurl.cc/Nqv2v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