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110125005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23 、訪客IP:3.147.45.25
姓名 蕭昱琦(Yu-Chi Hsiao)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歷史研究所
論文名稱 國家人權博物館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之研究──博物館歷史學的視角
相關論文
★ 藥事法與中藥販賣業:一項歷史學的考察★ 清初三帝賞賜文化之研究
★ 清末民初溫州瑞安下層士紳的閱讀世界 ——以《張棡日記》為中心★ 饑餓、疾病與生存:從《蓮娜·穆希娜日記》看列寧格勒圍城
★ 《黃旺成日記》中的新竹印象:一種故事地圖(StoryMaps)的應用★ 國軍「黑蝙蝠中隊」之研究(1952-1967)
★ 寺廟、地方與大眾運輸-清以來臺北木柵地區之交通發展與指南宮的歷史研究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國家人權博物館成立於2018年,其展示重現白色恐怖時期的看守所,讓受難者家屬的記憶成為大眾共同的歷史記憶,並以人權為核心價值,透過紀念館展示、教育推廣和國際交流,持續推動轉型正義。景美園區經歷了多次的改建,由軍法學校時期到軍法看守所時期,再到民主體制下的軍事營區,最終成為了現今國家人權博物館的一部分。軍事看守所的保存與開放,將受難者在此地的個人記憶也搬上展廳,成為集體記憶,成為歷史的一部分。展覽運用了大量受難者及其家屬的記憶,重建了歷史場景,通過實物、模型和口述歷史影片,復原威權時期景美園區受難者對此地的記憶,通過展示軍事法庭和看守所的場景,讓遊客更深入地了解受難者的生活和被迫害的情況。
  國家人權博物館作為一個以「人權」為訴求的文化機構,在面對政治人權議題的同時,也承擔起非正式學習場域的責任,透過展示作為溝通媒介,促進參訪者與園區建立對話關係,提供反思機會,使參訪者不僅是單純觀看白色恐怖在景美園區,更是延伸思考並連結到現今轉型正義在臺灣的議題上。本文利用博物館歷史學分析景美園區,其展覽重新整理過去受難者記憶中的軍事看守所,並結合導覽員的故事,還原受難者的生命經驗,讓參訪者身歷其境,深入感受受難者的經歷,引發對人權價值、轉型正義的思考。此外,國家人權博物館積極推動人權教育,結合學校課綱和議題,提供多元活動,包括實境解謎活動,將受難者的經歷與展示結合,推動多元方式的人權教育。
  國家人權博物館在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的建立,象徵著臺灣社會對人權和歷史真相的尊重與追求。透過展覽與敘事,展現白色恐怖時期臺灣受難者的經歷,紀念民主、人權的奮鬥。國家人權博物館提醒我們民主化的艱辛歷程,呼籲維護民主、保障人權,透過對話與反思,臺灣社會能共同轉化歷史記憶,迎向更美好的未來。
摘要(英) The National Human Rights Museum was established in 2018. Its exhibits recreate the detention centers from the White Terror period, transforming the memories of the victim into a collective historical memory. With human rights as its core value, the museum promotes transitional justice through exhibitions, educational outreach, and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The preservation and opening of the military detention center bring the personal memories of the victims into the exhibition halls, making them part of the collective memory and history. Through artifacts, models, and oral history films, the museum restores the memories of the Jing-Mei site during the authoritarian period, allowing visitors to gain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victims′ lives and the persecution they endured.

This article utilizes doing history in the museum to analyze the Jing-Mei White Terror Memorial Park, reinterpreting the military detention center from the memories of past victims and combining these with the stories of guides to restore the victims′ life experiences. This immersive experience allows visitors to deeply feel the victims′ experiences, provoking thoughts on the values of human rights and transitional justice. Through exhibitions and narratives, the museum showcases the experiences of Taiwanese victims during the White Terror period, commemorating the struggle for democracy and human rights. The National Human Rights Museum reminds us of the arduous journey towards democratization, and encourages society to collectively transform historical memories through dialogue and reflection, aiming for a better future.
關鍵字(中) ★ 國家人權博物館
★ 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
★ 白色恐怖
★ 博物館歷史學
★ 公眾史學
★ 轉型正義
關鍵字(英) ★ National Human Rights Museum
★ Jing-Mei White Terror Memorial Park
★ White Terror
★ doing history in the museum
★ public history
★ transitional justice
論文目次 目錄
摘要 i
Abstract ii
致謝辭 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問題意識 1
第二節 文獻回顧 2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取向 10
第四節 章節內容 12
第二章 景美園區歷史沿革與展示 15
第一節 威權體制與戒嚴法令 15
第二節 景美園區歷史沿革 21
第三節 景美園區展示空間 29
第四節 小結 51
第三章 轉型正義與景美園區的展覽理念及實踐 53
第一節 臺灣的轉型正義 53
第二節 景美園區展示理念的轉變及現有展覽 57
第三節 景美園區白色恐怖歷史的展示困境 77
第四節 小結 80
第四章 國家人權博物館的知識傳遞 82
第一節 博物館如何面對大眾 82
第二節 導覽內容與方式及人權教育 85
第三節 小結 100
第五章 結論 102
徵引書目 110
一、 史料 110
二、 當代研究 112
附錄一、人權教育推廣方案一覽表 116
附錄二、人權素養課程 講師庫名單 118
參考文獻 一、 史料
《財團法人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暨匪諜審判案件基金會中華民國97年度決算報告》
《總統府公報》,民國80年4月30日。
中研院台灣百年歷史地圖,1921年〈日治二萬分之一台灣堡圖(大正版)〉。 https://gissrv4.sinica.edu.tw/gis/taipei.aspx。
中研院台灣百年歷史地圖,1947年〈美軍航照影像(1947)〉。 https://gissrv4.sinica.edu.tw/gis/taipei.aspx。
中華民國國防部 國防法規資料庫,《臺灣地區戒嚴時期軍法機關自行審判及交法院審判案件劃分辦法》。https://law.mnd.gov.tw/scp/Query4B.aspx?no=1A012000018。
立法院法律系統,《刑法》立法沿革。 https://lis.ly.gov.tw/lglawc/lawsingle?001F12F3EA630000000000000000032000000007FFFFFA00^04536112051600^00000000000。
立法院法律系統,《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立法沿革。https://lis.ly.gov.tw/lglawc/lawsingle?00A17247848B000000000000000000A000000002000000^04102037041800^00000000000。
立法院法律系統,《國家安全法》立法沿革,《動員戡亂時期國家安全法》。https://lis.ly.gov.tw/lglawc/lawsingle?00071BA2A571000000000000000000A000000002000000^01441076062300^00000000000。
立法院法律系統,《懲治叛亂條例》。https://lis.ly.gov.tw/lglawc/lawsingle?004853990552000000000000000000A000000002000000^04544038052400^00000000000。
全國法規資料庫,《文化資產保存法》。 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H0170001。
全國法規資料庫,《戒嚴法》。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F0070002。
全國法規資料庫,《戒嚴時期不當叛亂暨匪諜審判案件補償條例》。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F0120018。
全國法規資料庫,《國家人權博物館組織法》。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H0000170。
全國法規資料庫,《動員戡亂完成憲政實施綱要》。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History.aspx?pcode=A0000006。
全國法規資料庫,《憲法》。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A0000001&kw=%e6%86%b2%e6%b3%95。
國立故宮博物院,典藏精選,《臺灣地圖》。https://theme.npm.edu.tw/selection/Article.aspx?sNo=04001051。
國家人權博物館,《國家人權博物館中程計畫(第二次修正核定版)》(臺北:國家人權博物館,2020)
國家文化資產網,新店二十張景美軍事看守所,〈北府文資字第0960011931號〉民國96年12月12日。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historicalBuilding/20071212000001。
臺北市歷史圖資展示系統,1986年〈75年航測影像(1/5000)〉。https://www.historygis.udd.gov.taipei/urban/。
憲法法庭,〈釋字第272號〉,1991年1月18日。https://cons.judicial.gov.tw/docdata.aspx?fid=100&id=310453。

二、 當代研究
(一)專書
王維周計畫主持,《景美人權文化園區歷史建築暨國防部汽修大隊建築調查研究案結案報告書》,臺北: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2011。
王韶君、李奕萱、張怡寧、張維修、蘇筱雯,《不義遺址:轉型正義的空間實踐》,臺北: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2022。
行遠國際規劃設計股份有限公司,《歷史建築「新店十二張景美軍事看守所」修復再利用計畫》,臺北:國家人權博物館,2022。
呂理政,《博物館展示的傳統與展望》,臺北:南天書局,1999。
國家教育研究院,《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 國民中小學暨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 議題融入說明手冊》,國家教育研究院,2020年10月。
張維修計畫主持,《臺灣白色恐怖時期相關史蹟點調查案 總結報告書》,新北: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2015。
曹欽榮,《自由遺產:台灣228、白恐紀念地故事》,臺北:台灣遊藝,2017。
陳家豪,〈跨國轉型正義與二二八事件:外國籍受難者賠償為中心的考察〉,收入於薛化元主編、楊振隆總策畫,《2021年二二八、人權、民主與轉型正義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財團法人二二八事件紀念基金會,2022年,頁333-368。
陳儀深,《戒嚴時期軍事審判制度之研究──以景美軍法處看守所為例》,南投:行政院文建會中部辦公室,2002。
臺灣民真相和解促進會,《記憶與遺忘的鬥爭 卷一 清理威權遺緒》,新北:衛城出版,2015。
(二)期刊論文
王泰升,〈論台灣的轉型正義:過去、現在與未來之間的對話〉,《台灣法學》期315(臺北,2017年3月),頁1-24。
吳乃德,〈轉型正義和歷史記憶:台灣民主化的未竟之業〉,《思想》,期2(臺北:2006),頁1-34。
林靜雯,〈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的初期挑戰與未來使命〉,《博物館學季刊》卷28期3(臺北,2014年7月),頁111-126。
施正鋒,〈台灣轉型正義所面對的課題〉,《台灣國際研究季刊》卷10期2(臺北,2014年),頁31-62。
張弘毅,〈大眾史學與口述歷史〉,《佛教圖書館館刊》期59(臺北,2014年),頁76-108。
曹欽榮,〈台灣紀念館詮釋困難歷史的挑戰〉(臺北:2020第九屆博物館研究國際雙年學術研討會,2020),頁1-23。
陳佳宏,〈「美麗島大逮捕」前後國內輿論情勢之發展──以主流平面媒體為主的分析〉,《臺灣史研究》,卷14期1(臺北:2007.03),頁191-230。
陳俊宏,〈檢視台灣的轉型正義之路〉,《新世紀智庫論壇》期71(臺北,2015年9月)
陳盈芊譯,American Association of Museums原著,〈博物館倫理規章〉,《博物館學季刊》,卷12期2(臺北:1998),頁31-34。
陳齊奐,〈景美人權文化園區的導覽綠是與人權教育初探〉,《博物館學季刊》,卷28期3(臺北:2014),頁87-110。
葉虹靈,〈台灣白色恐怖創傷記憶的體制化過程:歷史制度論觀點〉,《台灣社會學期刊》,期29(臺北:2016),頁1-42。
蔣竹山、呂妙芬、黃寬重,〈當代歷史學新趨勢:十個熱門及前瞻議題〉,《人文與社會科學簡訊》,卷18期1(臺北:2016.12),頁27-36。
蘇瑤崇,〈論戰後(1945-1947)中美共同軍事佔領臺灣事實與問題〉,《臺灣史研究》,卷23期3(臺北:2016),頁85-124。

(三)碩博士論文
李金瑾,〈黑暗觀光的歷史詮釋與形象塑造比較:以達浩集中營、薩克森豪森紀念博物館與奧茲維辛─比克瑙國家博物館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際與社會科學院歐洲文化觀光研究所碩士論文,2015。
李柏泉,〈黃信介與臺灣民主運動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柯雅昕,〈國家人權博物館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困難歷史展示研究〉,輔仁大學博物館學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2020。
胡齊峰,〈歷史的召喚計畫:以景美人權文化園區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博物館學社會教育學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2016。
徐瑋謙,〈一般觀眾與大學生評價博物館的「義與不義」-以國家人權博物館景美園區為例〉,輔仁大學博物館學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2020。
翁翊瑄,〈從歷史教師的教育觀點探討國家人權博物館之展示與遺址的教育性〉,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碩士論文,2019。
張瓊文,〈土地、社會與國家:新店地區的空間性轉化〉,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黃郁菁,〈創傷事件紀念博物館展示與社會責任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劇場藝術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14。
(四)網路資料
〈景美園區決策漠視受難者心聲 文建會主委下台負責〉,苦勞網2009年04月29日。https://www.coolloud.org.tw/node/39019。
二二八國家紀念館,〈紀念館沿革〉。https://228.org.tw/about.php?ID=7。
「昨日招待所」官方網站。https://monumentsofinjustice.tw/。
不義遺址資料庫,〈臺灣警備總司令部保安處(博愛路172號)〉。https://hsi.nhrm.gov.tw/nhrm/zh-tw/sadkfaljgkajgra/112951。
王柏偉,〈未被實現的現代性:景美人權園區事件與「政治敏感度」問題〉。https://www.itpark.com.tw/people/essays_data/667/991?fbclid=IwAR1p8MK0zdQg3lMufjsv3vB0wqED1KxXcXoORJclAIFVr7f6F21lJO-vBr0。
王寓中、趙靜瑜、邱燕玲,〈人權景美園區改名 馬踩煞車〉,自由時報2009年4月18日。https://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296469。
臺北二二八紀念館,〈紀念館沿革〉。https://228memorialmuseum.gov.taipei/Content_List.aspx?n=487CCE72C7DFFBD2。
台灣民間真相促進會,歷史經驗〈台灣轉型正義大事記〉。https://taiwantrc.org/taiwan-history/chronicle/。
施正鋒,〈連原住民族的歷史記憶也要加以殖民〉,《民報》 2017/08/14。http://faculty.ndhu.edu.tw/~cfshih/politics%20observation/newspaper/20170814.html。
國家人權博物館官方網站。https://www.nhrm.gov.tw/w/nhrm/index。
張炎憲,〈二二八平反運動〉,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http://www.twcenter.org.tw/thematic_series/history_class/228_index/228_event_review/228_event_review05。
張鴻瑜,〈藝術與人權:從景美人權文化園區游文富事件看藝術與政治下的藝術自主性〉,《2010年世界公民人權高峰會》。http://www.worldcitizens.org.tw/awc2010/ch/F/F_d_page.php?pid=16202。
游文富藝術工作室針對景美人權文化園區當代藝術展「牆外」作品遭陳嘉君女士破壞事件聲明稿。https://jingmei-contemporary.blogspot.com/2010/02/blog-post.html。
道歉!「牆外」爭議 游文富哽咽自拆,TVBS新聞網。https://news.tvbs.com.tw/politics/83572。
指導教授 蔣竹山(Chu-Shan Chiang) 審核日期 2024-7-10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