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109126001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77 、訪客IP:3.146.206.246
姓名 阮佑蓁(You-Jen Ruan)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藝術學研究所
論文名稱 挪用與想像:張瑞頻與張嘉穎的奇幻藝術
(Appropriation and Imagination: The Fantastical Art of Chang Jui-Pin and Chang Chia-Ying)
相關論文
★ 延伸的邊界:傑洛姆(Jean-Léon Gérôme)1847-1867年間歷史畫研究★ 怪誕的存有,優雅的死亡- 湯姆斯.羅蘭森的《英國死亡之舞》
★ 流動的現代性符號— 法蘭西.畢卡畢亞1913-1920年的機械作品★ 美國之道──Stephen Shore的公路攝影
★ 頹廢與現代之美:比爾茲來的女性形象研究★ 從哲學化到體制化:早期觀念藝術的終結、離散或轉型
★ 藝術武器─喬治‧葛洛茲的政治諷刺圖像★ 紀實與抒情:黛安.阿勃絲《無題》系列中的社會邊緣人形象
★ 黑外套與白襯衫:羅曼‧布魯克絲的陽剛女性肖像研究★ 米萊恩.夏皮洛之「女像」(Femmage):裝飾的愉悅和政治性
★ 庫爾貝裸女畫與大眾色情/情色文化的辨證★ 日常的反身與政治—安內‧梅莎潔1970年代藝術實踐
★ 方言的發散:街頭、展覽、消費場域的臺灣塗鴉次文化★ 當代的叛亂,傳統的燔犧:森村泰昌的跨界主體
★ 全視之眼:Andreas Gursky的攝影美學與社會意涵★ 想/ 像的雙面繆思:蘇菲.卡勒的《真實故事》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張瑞頻與張嘉穎是以奇幻畫風與挪用手法創作的台灣藝術家,她們以古典的技法融合中西方藝術史、童話與神話故事、現代甚至未來科幻的元素,創作出指涉現實或脫離現狀的奇幻想像世界。兩位藝術家皆以挪用大眾熟悉的圖像,來拉近觀者與畫作的距離,卻展現十分不同的挪用表現。她們的創作大多都是從個人內心與生活敘事出發,但是其圖像敘事有著截然不同的策略和效果。在以往關於她們的研究中,大多都是根據展覽主題廣泛論述她們的創作形式,卻未深入探討她們畫中帶有陌生化效果的挪用手法,也未深入了解她們奇特的角色運用與其身份轉換背後的意涵。本論文將透過訪談進一步了解藝術家創作的觀點與心路歷程,觀看她們如何透過挪用、敘事、角色運用以及想像力,以奇幻畫風削減過於嚴肅、負面的現實境況,以較為輕鬆有趣的畫面帶領觀者思索不同議題,或創造一個遠離喧囂讓心靈休憩的場所。

本論文的第一章主要追溯西方藝術史的挪用定義與表現形式,探討西方藝術家對於挪用的使用方式與探討的議題。之後視角轉回台灣,從台灣以挪用為主題的兩檔展覽相關資料與謝東山的論述,了解挪用在台灣的發展概況,並擇取作品探討其中的展現形式與手法,以及台灣與西方藝術的差異。第二章首先了解圖像如何產生與表現敘事性,再將張瑞頻以挪用藝術史和挪用政治時事與文化宗教等創作區分成兩節,深入討論其中的挪用手法、角色轉換與圖像敘事性,以及如何指涉社會時事與政治議題。第三章探討張嘉穎形似肖像畫的創作形式,以及特殊的隱性挪用手法、角色運用與畫風演變的過程,並深入解讀畫中人物的「凝視」特質。再探討她繪畫中的冷面劇場特質與互動性敘事結構,如何隱晦的展現現實社會中的議題與現象。結論則對兩位藝術家的創作進行對照與分析,探討她們奇幻繪畫中的異同之處,和想像力的重要性。
摘要(英) Chang Jui-Pin and Chang Chia-Ying are Taiwanese artists who use classical techniques to fuse element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art history, fairy tales and myths, modern and even futuristic science fiction to create fantasy imaginary worlds that refer to reality or are detached from the status quo. Both artists use familiar images to bring the viewer closer to the painting, but they show very different expressions of appropriation. Most of their creations start from personal inner and life narratives, but their pictorial narratives have different strategies and effects. Most of the previous studies on them have broadly discussed their creative forms according to the exhibition′s theme, but have not deeply explored the appropriation techniques with the effect of defamiliarization in their paintings, nor have they deeply understood the meaning behind their peculiar use of roles and identity transformation. Through interviews, we will learn more about the artists′ perspectives and mental journeys, and see how they use appropriation, narrative, role use, and imagination to reduce the overly serious and negative reality with a fantasy approach and lead the viewer to think about different issues with more relaxed and interesting images, or create a place for the soul to rest away from the hustle and bustle.

The first chapter of this Thesis mainly traces the definition and expression of appropriation in Western art history and explores the use and discussion of appropriation by Western artists. After that, the perspective turns back to Taiwan, and from the relevant materials of the two exhibitions on the theme of appropriation in Taiwan and Xie Dong-Shan′s discussion, we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of appropriation in Taiwan and select works to explore the forms and techniques of expression, as well a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aiwanese and Western art. Chapter 2 first discusses how images produce and express narrative, and then divides Chang Jui-Pin′s appropriation of art history and appropriation of political current affairs and culture and religion into two sections, and discusses in depth the appropriation techniques, role reversals, and the narrative nature of images, as well as how to refer to social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tical issues. Chapter 3 discusses Chang Chia-Ying′s pictorial form similar to portraiture, the special implicit appropriation techniques, the use of characters, the evolution of her painting style,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ok” in her paintings. Then we will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eadpan theater, her paintings′ interactive narrative structure, and how they implicitly show issues and phenomena in real society. The conclusion is to compare and analyze the two artists′ creations and explore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their fantasy paintings, and the importance of imagination.
關鍵字(中) ★ 張瑞頻
★ 張嘉穎
★ 奇幻
★ 挪用
★ 敘事
★ 想像
★ 角色運用
★ 凝視
★ 劇場
★ 冷面
關鍵字(英) ★ Chang Jui-Pin
★ Chang Chia-Ying
★ fantasy
★ appropriation
★ narrative
★ imagination
★ role use
★ look
★ theatre
★ deadpan
論文目次 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誌謝辭 iv
目錄 v
圖版目錄 vii
緒論 1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研究對象介紹 1
文獻回顧與問題意識 5
研究範圍與研究方法 12
章節介紹 13
第一章、當代藝術中的挪用定義與發展 15
第一節、西方藝術史對於挪用的定義與發展 15
西方藝術史學者對於挪用的論述 15
西方藝術史中的挪用 16
第二節、台灣當代藝術中的挪用手法與發展背景 19
台灣以挪用手法為主題的展覽 19
新表現主義與後現代藝術在台灣 21
台灣藝術家創作中的挪用形式與手法 22
小結 29
第二章、圖像的敘事性:張瑞頻的百變水桶人大冒險 32
第一節、圖像的敘事性 32
萊辛論圖像敘事 32
巴特對於生活敘事的觀點 34
第二節、張瑞頻的藝術史挪用——水桶人角色大穿梭 37
水桶人由夢境誕生 37
挪用的不穩定性和生活敘事的「空缺」 38
既有神話文本的改編與轉化 40
東西文化融合與不同視角的解讀 42
第三節、政治、宗教與時事文化——水桶人無所不在的角色滲透 44
自主登報的自我療育與角色轉換 44
挪用的滲透與宣傳效果 45
諷刺的政策模仿行動 46
政治的造神行動與宗教的盲目現象 47
小結 50
第三章、繪畫的凝視:張嘉穎的成人童話世界 53
第一節、混搭童話的奇幻角色肖像 53
去中心角色的作品樣態 54
陌生化的隱性挪用形式 56
形似肖像畫的構圖與凝視 58
荒謬的聖像和虛擬的教派 61
第二節、跨時空的群像劇場 64
劇場性與戲劇性的差異 64
當代的冷面群像劇場 67
互動性敘事結構 69
小結 73
結論 75
顯性與隱性的挪用形式 75
敘事與反敘事 76
想像力與角色運用 77
屏蔽盲目與冷面凝視 79
奇幻畫風的效果 79
參考書目 81
圖版 87
附錄1藝術家張瑞頻的訪談記錄 125
附錄2藝術家張嘉穎的訪談記錄 131
參考文獻 中文論著

艾西莫夫(Isaac Asimov)著,王原賢譯,《暴龍處方:艾西莫夫科普開講(二)》(The Tyrannosaurus. Prescription and 100 Other Essays),台北市:城邦,2001。
何廣政主編,《米開朗基羅:文藝復興得巨匠》,台北:藝術家,1998。
貝爾頓(Dr. Robert Belton)編著,羅秀芝等譯,《世界名畫圖典》,台北:聯經,2005。
杜拉克(Malka Drucker)著,黃秀慧譯,《女畫家卡蘿傳奇》,台北:方智,1998。
吳龍、吳澤義合著,《西洋名畫家達文西》,台北:藝術圖書,1997。
吳龍、吳澤義合著,《走入名畫世界6波堤且利》,台北:藝術圖書,1997。
阿托爾(Artaud, Antonin.)著,劉俐譯,《劇場及其複象》,台北:聯經,2003。
徐婉禎,《台灣當代美術大系.議題篇:虛擬.實擬》,台北:文建會,2003。
容淑華著,《奇妙世界: 劇場》,台北: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1998。
夏洛蒂.克頓著,張世倫譯,《這就是當代攝影》,新北市:大家出版:遠足文化發行,2011。
陳貺怡,《肖像.人生.邱亞才》,台北:藝術家,2021。
陳正熙著,《想像的空間:如何賞析一齣戲》,台北:藝術館,1999。
萊辛(Lessing)著,朱光濽譯,《拉奧孔》,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7。
黃智陽,〈解嚴後台灣當代藝術中的文字符號與政治嘲諷〉,
《後解嚴與後八九──兩岸當代美術對照研討會論文集》,台北:藝術家,2007。
奧諾爾(Hugh Honour)、約翰.佛萊明(John Fleming)著,吳介真等譯,《世界藝術史》,台北:木馬文化,2001。
赫西歐德(Hesiod)著,艾佛林-懷特(H.G. Evelyn-White)英譯,張竹明、蔣平轉譯,《工作與時日;神譜》,台北:台灣商務,1999。
謝東山主編,《台灣當代藝術1980-2000》,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2。
讓.呂克.南希(Jean-Luc Nancy)著,簡燕寬譯,《肖像畫的凝視》,桂林:灕江出版社,2015。

西文論著

Barthes, Roland. Image, music, text. New York: Hill and Wang, 1977.
Eklund, Douglas. The Pictures Generation, 1974-1984. New York: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2009.
Fried, Michael. Absorption and theatricality: Painting and Beholder in the Age of Diderot.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8.
Kemp, Wolfgang. “Narrative.” Robert S. Nelson and Richard Shiff, Critical Terms for Art History, pp. 62-74.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03.
Lightbown, Ronald. Sandro Botticelli: Life and Work. London: Thames and Hudson,1989.
Nelson, Robert S. “Appropriation.” Robert S. Nelson and Richard Shiff, Critical Terms for Art History, pp. 160-173.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03.
Purtill, Richard L. “Myth and Story.” J.R.R. Tolkien: Myth, Morality, and Religion. San Francisco: Harper & Row, 1984.

展覽畫冊

王咏琳,〈在童話的虛擬實境中所上演的荒誕劇場-張嘉穎的「童話轉生術」〉,《張嘉穎【童話轉生術》個展》,台北:寒舍空間,2014,頁13-15。
余思穎,〈奇離幻境與現實情懷:台灣當代藝術中的玩古喻今〉,《臺灣當代.玩古喻今》,台北:台北市美術館,2012,頁10-31。
陶文岳,〈有意識的現代白雪公主—談何孟娟的創作世界〉,《有意識的現代白雪公主:何孟娟作品集》,基隆市:基市文化,2009。
陸蓉之,〈張嘉穎的新綠野仙蹤傳奇〉,《張嘉穎莫比烏斯∞童話個展》,台北:寒舍空間,2010,頁5-6。
徐婉媜,〈變造的語言—論張瑞頻「水桶人」藝術大挪移〉,《水桶人出頭天—張瑞頻個展畫冊》,台北:藝境畫廊,2012,頁1-5。
張禮豪,〈這世界或有開始但從不結束〉,《張嘉穎【童話轉生術》個展》,台北:寒舍空間,2014,頁20-22。
傅爾得,〈時代夫人:愛、性與權力〉,《美麗新世界—張瑞頻個展畫冊》,台北:藝境畫廊,2016,頁1-4。
寒舍藝文中心,〈莫比烏斯-張嘉潁的童話短路王國〉,《張嘉穎莫比烏斯∞童話個展》,台北:寒舍空間,2010,頁10-13。
黃建宏,〈超佈署的聲響:張嘉穎的情緒傳說〉,《張嘉穎莫比烏斯∞童話個展》,台北:寒舍空間,2010,頁10-13。其內容同樣刊載於《藝外》 13期(2010.10),頁46-49。
廖春鈴,《MADE IN TAIWAN︰楊茂林回顧展》,台北:台北市立美術館, 2016。
潘小雪,〈作品的平滑與皺褶:談藝術傳世文本的演藝與再創〉,《臺灣當代.玩古喻今》,台北:台北市美術館,2012,頁32-45。
盧昉,〈創作論述–顏料與畫筆構成的時光機〉,李足新,《是非古今–盧昉個》,南投:毓繡美術館,2017。

中文期刊
李道明,〈互動性電影敘事〉,《戲劇學刊》,卷1(2005.01),頁121-133。
吳曼榕,〈波提切利的寓言式神話世界——《春》的圖像研究》,《議藝份子》13期(2009.09),頁185-208。
周亞澄,〈辛蒂‧雪曼《歷史人物肖像》中的女性人物形象與女性觀者〉,
《議藝份子》32期(2019.04),頁61-81。
洪紹涵,〈真正的生活總在他方——記90年代臺灣類古典繪畫特展〉,《大趨勢藝術雜誌》卷6(2002.10),頁78-85。
洪劭涵,〈怎樣的時空?如何類古典?耙梳台灣類古典繪畫之理絡〉,《藝術觀點》13期(2002.01),頁53-58。
姚瑞中,〈90年代台灣裝置藝術狀況(10)--90年代台灣裝置藝術狀況的反思:〉,《典藏今藝術》122期(2002.11),頁94-98。
孫曉彤,〈張嘉穎 正在開啟的夢境〉,《藝外雜誌》14期(2010.11),頁122-123。
康榮寶,〈美國印鈔救市對兩岸經濟之影響〉,《展望與探索》7卷第4期 (2009.04),頁6-14。
劉芳如,〈默與神遇—再訪范寬故里的新發現〉,《典藏古美術》344期 (2021.05),頁62-69。
謝東山,〈台灣古典風油畫源起與類型〉,《藝術觀點》13期(2002.01),頁51-52。
簡子傑,〈視肉:張嘉穎、何采柔、張紋瑄的多重敘事〉,《藝術家》484期(2015.09),頁394-395。

網路資料

〈采泥藝術 Chini Gallery:線上直播│張嘉穎創作分享會〉,《Facebook》(2020.12.27),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chinigallery/videos/308496647179325>(2022年10月15日檢索)
〈非池中藝術網|張嘉穎|HA.HA. 希達降臨|采泥藝術〉,《youtube》 (2021.01.17),網址:<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5O_
Z3mrwEQ>(2024年1月19日檢索)
〈采泥藝術 Chini Gallery:線上直播|2/18《張嘉穎—忘憂森林》陳晞專題講座〉,《Facebook》(2024.02.18),網址: <https://www.facebook.com/chinigallery/videos/354895404120625>(2024年2月18日檢索)
〈采泥藝術直播影片:『張嘉穎—忘憂森林』藝術家對談:蕭淑文X張嘉穎〉,《Facebook》(2024.01.21),網址: <https://www.facebook.com/chinigallery/videos/3777352145812078>(2024年1月21檢索)
〈CHANG CHIA-YING 張嘉穎簡歷〉,《就在藝術空間》(2017.08),網址:<https://www.projectfulfill.com/chang-chia-ying-243732202531310.html>(2022年11月21日檢索)
〈童年的逆襲〉,《非池中藝術》(2017.09),網址:<https://artemperor.tw/tidbits/6247>(2023 年3月17日檢索)
〈臺東美術館—藝術家問答題-張嘉穎〉,《Facebook》(2020.03.18),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watch/?v=666493850767575>(2024年3月15日檢索)
〈憂鬱的時代,美讓位給它的陰影:張瑞頻個展〉,《非池中藝術》(2020.10),網址:<https://artemperor.tw/tidbits/10435>(2023年10月14日檢索)
《張嘉穎CHANG CHIA-YING》,網 址:<http://www.changchiaying.com/bio_cn.php>(2022年11月19日 檢索)
〈張嘉穎—美好藝境〉,《youtube》(2020.10.26),網址: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4Rfj1C-kZg>(2024年3月19日 檢索)
〈義大利文藝復興盛期–萊蒙特〉,《視覺素養學習網》,網址: <http://vr.theatre.ntu.edu.tw/fineart/painter-wt/raimondi/raimondi-1517.htm>(2023年6月29日檢索)
〈中國官媒沉默一天,深夜發文再次否定文革〉,《BBCNEWS中文》 (2016.05.16),網址: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a/2016/05/160516_china_media _cult ural_revolution>(2023年9月6日檢索)
〈鏡新聞文藝賦格–張嘉穎專訪:不只是可愛的謎樣空間〉,《youtube》 (2024.01.19),網址:<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8b5GoeisZA>(2024年1月19日檢索)
〈非玩家角色〉,《維基百科》,網址:<https://reurl.cc/nNYggl>(2024年5月06日檢索)
《名畫檔案》,網址:<https://www.ss.net.tw/>(2022年10月8號檢索)。
王元亨,〈錢桶 < 愈來愈大〉,文章刊載於
《張瑞頻個展:錢桶 < 愈來愈大展覽宣傳手冊》,台北:藝境畫廊,2013,頁1。參考自藝境畫廊網站電子書,網址:<https://issuu.com/liangyusu/docs/__2?mode=embed&layout=http%3A//skin.issuu.com/v/light/layout.xml>。(2023年9月3號檢索)
王福東、洪劭涵,〈90年代台灣「類古典繪畫」特展—展覽介紹〉,
《大趨勢畫廊》(2002.10),網址:
<https://www.maintrendgallery.com.tw/exhibition/103>(2023 年2月17日檢索)
何孟娟,〈我是白雪公主/1999-2010〉,《isa Ho》,網址: <http://isaho.info/ch/index.html>(2024年3月13日檢索)
邱思瑋,〈張瑞頻 - 水桶人的交響詩篇〉,《ARTDOOR GALLERY TAIPEI》(2012.10),網址:<http://www.artdoor.com.tw/news0/index.jsp?iid=
8a50a74b688b11170b82e6f78ffba25f&pid=4e5215d915b02dfce51712a0da27c59d>(2023年9月4日檢索)
林鈺芸,〈尋找愛的旅程 你我都是水桶人〉,《非池中藝術-焦點新聞》 (2016.09.19),網址:<https://artemperor.tw/focus/1422>(2023年9月5日檢索)
徐迎慶編,〈玩家角色〉,《維基百科》(2022.12.23),網址:
< https://reurl.cc/p3p2DZ>(2024年5月06日檢索)
陳芳玲,〈看不見的童話折光——張嘉穎再譯現實的破碎寓言「暗夜沙皮諾」〉,《張嘉穎CHANG CHIA-YING》(2016),
網址:< http://www.changchiaying.com/bio_cn.php>(2022年10月19日檢索)
陳蕉,〈編碼心景:風景即事件〉,《采泥藝術 Chini Gallery》(2022.12.17),網址:<https://www.chinigallery.com/coding-an-inner-landscape/>(2022年10月17日檢索)
張禮豪,〈反身,面對恐懼的總和〉,《ARTDOOR GALLERY TAIPEI》 (2013.04),網址:<https://reurl.cc/vdzpKN>(2022年6月28日檢索)
張瑞頻,《FACEBOOK》,
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ArtistCHANGJuiPin/>(2023年8月21日檢索)
黃子佼,〈影片第516集-藝術家/張瑞頻〉,《BLTV創藝多腦河》(2017),網址:<http://arts.bltv.video/detail/video/5623518205001>(2022年11月06日檢索)
黃建宏,〈靈魂的聲響:張嘉穎的Q版百妖圖〉,《張嘉穎CHANG CHIA- YING》(2010),網址:<http://www.changchiaying.com/bio_cn.php> (2022年10月19日檢索)
詔藝,〈【藝術好好看】《藝術偵探》第一季第四集 林布蘭的肖像畫〉,《非池中》(2018.02.21),網址:<https://artemperor.tw/focus/1959>(2024年 1月16日檢索)
熊蘭祺,〈張瑞頻的水桶人鈔票系列〉,《ARTDOOR GALLERY TAIPEI》
(2013.05),網址:<http://www.artdoor.com.tw/item3/index.jsp?pid=bd95cbd841a261d19f648658b65e1db8&iid=8a50a74b688b11170b82e6f78ffba25f&pageno=19>(2023年9月3日檢索)
鄭乃銘,〈張嘉穎讓古典繪畫與當代視覺有新的想像性〉,《CANS雜誌》
(2021.01),頁89。參自《采泥藝術 Chini Gallery》網址:<https://reurl.cc/kqXQWn>(2022年10月15日檢索)
藝境畫廊,〈水桶人的誕生〉,《youtube》(2018.03.01),網址: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hzCYue72rU>。(2023年6月7號)
Barnett, Christine.“The Birth of The Bucket Man,”《ARTDOOR GALLERY TAIPEL》,網址:<https://reurl.cc/Nyb989>(2023年9月6日檢索)
Haim, Daniel. “The Bucket Men – Street Art turned into a Diary of Adventures,” Bloginity, April 26, 2011,《ARTDOOR GALLERY TAIPEL》,網址: <https://reurl.cc/l7ZG9A>(2023年9月16日檢索)
《Musee d’Orsay. Paris》,網址:< https://www.musee-orsay.fr/fr/agenda/expo sitions/presentation/picasso-manet-le-dejeuner-sur-lherbe >(2024年6月24日檢索)
《THEMET》,網址:<https://www.metmuseum.org/art/collection/search/337058 > (2024年6月24日檢索)
指導教授 曾少千 審核日期 2024-7-10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