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碩士論文 111754014 詳細資訊




以作者查詢圖書館館藏 以作者查詢臺灣博碩士 以作者查詢全國書目 勘誤回報 、線上人數:28 、訪客IP:18.225.72.2
姓名 陳頌惠(Sung-Hui Chen)  查詢紙本館藏   畢業系所 法律與政府研究所
論文名稱 資源依賴觀點下地方創生政策之運作- 以桃園市「富岡青旅行」為例
(The Dynamics of Regional Revitalization Polic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source Dependence: A Case Study of Fugang Youth Travel, Taoyuan City, Taiwan)
相關論文
★ 從台灣賄選案件探討政治因素對於司法審判之影響★ 政治因素對於法院審理之影響分析:以台灣選舉誹謗司法案件為例
★ 台灣信仰型非營利組織治理活動與模式之研究-以五個信仰型非營利組織為例★ 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治理網絡建構之研究:以台北都會區新移民為個案的觀察
★ 族群型代表性行政機關課責之研究 – 以我國中央與地方客家行政機關為例★ 社區治理網絡中非營利組織政策倡議之研究-台北市八頭里仁協會之個案研究
★ 地方政府與第三部門的契約委外關係之研究: 以我國社會福利型非營利組織為例★ 我國地方性信仰型非營利組織的策略聯盟之研究— 以「財團法人桃園縣寺廟團體公益慈善基金會」 為個案研究
★ 地方政府契約委外與信仰型非營利組織★ 社會企業之組織運作型態探討 ─以The Big Issue為例
★ 多元文化下社區發展協會政策網絡之研究-以桃園縣新移民關懷服務據點為例★ 台灣地方政府新移民職業訓練契約委外 之研究:以桃園市為例
★ 台灣地方推展志願服務簽約委外之研究:以桃園市志願服務教育訓練為例★ 工作整合型社會企業轉型之研究-以台北市與新北市庇護工場為例
★ 地方非營利組織與政府協力影響之研究 -以桃園市身心障礙福利團體為例★ 倡議型非營利組織之動員策略與網絡治理:以臺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為例
檔案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相關文章]   [文章引用]   [完整記錄]   [館藏目錄]   [檢視]  [下載]
  1. 本電子論文使用權限為同意立即開放。
  2. 已達開放權限電子全文僅授權使用者為學術研究之目的,進行個人非營利性質之檢索、閱讀、列印。
  3. 請遵守中華民國著作權法之相關規定,切勿任意重製、散佈、改作、轉貼、播送,以免觸法。

摘要(中) 行政院宣示2019年為地方創生元年,透過地方創生與新創結合,企圖重振地方產業、創造鄉鎮就業機會,並促進人口回流。本研究以資源依賴理論為基礎,並以桃園市富岡青旅行為研究個案,研究方法採用深度訪談法、個案研究法、次級資料分析法、參與觀察法等質性研究法,透過訪談地方創生團隊2人、地方政府2人、在地公民團體、在地商家、文史工作者及地方耆老等在地利害關係人各1人,並進行2場參與觀察,以深入探討地方創生政策之資源依賴情形。本研究發現,富岡青旅行地方創生團隊與地方政府、在地利害關係人之間,呈現動態之資源互賴關係,以地方創生團隊為中心,向地方政府、在地利害關係人各方提供其所需之資源,同時,上述協力夥伴亦基於各自的目標、角色或情感,對地方創生團隊回饋其所擁有的資源。而地方政府兼具夥伴與監督者之雙重角色,既需要地方創生團隊提供之施政績效,與地方創生團隊建立長期的互信合作關係,又要維持查核監督之公正性。於是研究者向地方政府提出修訂地方創生計畫、鼓勵政府之地方創生人才留任、結合企業力量提供地方創生多元協助、暢通地方創生溝通管道、推廣地方創生教育等5項建議。另一方面,則建議地方創生團隊加強在地連結與合作、善用公民參與及志願服務、重視在地人才培訓與留任、傳承地方創生經驗,以降低對單一資源的依賴,方能求取生存及永續發展。
摘要(英) Taiwan has been facing population structure imbalances, growing urban-rural disparities, and uneven regional development, much like Japan. As a result, the Executive Yuan declared 2019 as the Year of Regional Revitalization, combining regional revitalization with innovation to revitalize local industries, create job opportunities in towns, and promote population return. This thesis is based on Resource Dependence Theory and uses the Fugang Youth Travel initiative in Taoyuan City as a case study. The research methods include in-depth interviews, case study analysis, secondary analysis, and participatory observation, which are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Interviews were conducted with 2 members of the regional revitalization team, 2 local government officials, 1 local civic group member, 1 local business owner, 1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worker, and 1 local elder, and 2 participatory observations were carried out to explore the resource dependence in regional revitalization policies in depth. The thesis found that there exists a dynamic resource interdependenc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ugang Youth Travel regional revitalization team, local government, and local stakeholders. The regional revitalization team is at the center, providing necessary resources to local governments and stakeholders, while the partners also return resources to the regional revitalization team based on their goals, roles, or emotional ties. The local government plays a dual role as both a partner and a supervisor. While it needs the policy performance provided by the regional revitalization team and aims to establish a long-term cooperative relationship, it must also maintain the fairness of oversight and monitoring. Based on the findings, the researcher proposes five recommendations to the local government: (1) revise the regional revitalization plans, (2) encourage the retention of regional revitalization talents, (3) integrate corporate support for diverse assistance in regional revitalization, (4) improve communication channels for regional revitalization, and (5) promote regional revitalization education. On the other hand, the thesis suggests that the regional revitalization team strengthen local connections and collaborations, make good use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 and volunteer services, focus on local talent training and retention, and pass on regional revitalization experiences to reduce dependence on single resources, ensuring survival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關鍵字(中) ★ 地方創生
★ 資源依賴
★ 富岡青旅行
★ 永續發展
★ 在地連結
關鍵字(英) ★ regional revitalization
★ resource dependence
★ Fugang Youth Travel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local connections
論文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壹、研究背景 1
貳、研究動機 4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7
壹、研究目的 7
貳、研究問題 8
第三節 研究架構、方法與流程 9
壹、研究架構 9
貳、研究方法 11
參、研究流程 1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7
第一節 地方創生 17
壹、地方創生之發展 17
貳、地方創生之困境 19
參、地方創生之類型 21
第二節 資源依賴 22
壹、資源依賴之意涵 22
貳、資源依賴之相關研究 24
參、地方創生依賴之資源 26
第三節 社區營造 28
壹、社區營造之發展 28
貳、社區營造與地方創生之關係 29
第四節 相關學位論文 30
第三章 地方創生政策與地方創生團隊 33
第一節 我國之地方創生政策 33
壹、國家發展委員會組織架構 33
貳、國家發展委員會推動地方創生政策 35
參、中央部會之地方創生相關補助計畫 38
肆、地方創生之相關支援 43
第二節 桃園市之地方創生政策 45
壹、桃園市人口概況 45
貳、桃園市政府推動地方創生政策 46
第三節 桃園市「富岡青旅行」地方創生團隊 51
壹、桃園市富岡之DNA 51
貳、「富岡青旅行」地方創生團隊 54
參、富岡在地公民團體 56
第四章 經驗資料分析 59
第一節 地方創生團隊之歷程及運作 59
壹、「富岡青旅行」地方創生團隊之成立 59
貳、「富岡青旅行」地方創生團隊之運作 61
參、「富岡青旅行」地方創生團隊之資源 66
肆、「富岡青旅行」地方創生團隊之永續經營策略 72
第二節 地方政府與地方創生團隊之資源依賴 76
壹、桃園市政府青年事務局之定位 77
貳、桃園市政府青年事務局與「富岡青旅行」地方創生團隊之資源互賴 81
參、桃園市楊梅區公所之功能 88
第三節 在地利害關係人之功能與觀感 92
壹、地方文史工作者之功能與觀感 92
貳、在地公民團體之功能與觀感 96
參、在地商家與地方耆老之功能與觀感 100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103
第一節 研究結論 104
壹、「富岡青旅行」地方創生團隊提供之資源與能力 104
貳、地方政府提供「富岡青旅行」地方創生團隊之資源與權力 106
參、在地利害關係人在「富岡青旅行」地方創生行動之角色與功能 108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09
壹、對地方政府 110
貳、對地方創生團隊 112
第三節 未來研究展望 114
壹、研究限制 114
貳、未來展望 116
參考文獻 119
附錄一、協助研究之知情同意書 127
附錄二、訪談大綱:地方創生團隊 128
附錄三、訪談大綱:地方政府 129
附錄四、訪談大綱:在地利害關係人 130
附錄五、「富岡青旅行」導覽地圖DM摺頁 131
附錄六、觀察紀錄表 132
參考文獻 壹、中文文獻
一、專書
林淑馨(2021)。NPO、公私協力與地方創生。元照。
社團法人中華公共事務傳播發展學會(2020)。桃青不在家,我們在地方創生的路上。桃園市政府青年事務局。
陳美伶(2021)。美伶姐的台灣地方創生故事。遠見天下文化。
楊家彥、洪震宇、謝子涵、謝雲嬌、葉亞薇、郭珮甄、姚淑儀、林媛玉(2020)。新創導入:地方創生再進化。國家發展委員會。
羅旭壯、張金印、陳瑜如、謝理仰、趙丹平、丁福致、李維貞(2022)。永續觀光與地方創生。五南。
二、期刊論文
史美強、王光旭(2008)。台灣府際財政治理的競合關係:一個網絡分析的實證研究。公共行政學報,(28),39-83。
李永展(2019)。地方創生與地方發展脈絡。經濟前瞻,(185),49-52。
辛年豐(2019)。環境影響評估程序中公民團體的定位與功能-民主的觀點。台日法政研究,(1),23-66。
林士堅(2023)。地方經濟契機-社區營造。經濟前瞻,(206),36-39。
林忠伸(2021)。地方產業轉型與小旅行關係之研究-以「銅鑼-杭菊田野秋旅」為例。島嶼觀光研究,13(3),83-107。
林玟廷、陳律睿、林廷庭(2019)。資源依賴理論探討臺灣集團總部與海外隸屬公司所有權之關係:國際市場距離與組織資源之效果。組織與管理,12(1),1-45。
林秋芬、余珮蓉(2018)。大學社會責任的實踐與推廣。新臺北護理期刊,20(2),1-7。
林淑馨(2019)。地方創生與公私協力:日本經驗之啟示。國家文官學院T&D飛訊,(259),1-26。
姚昱伶(2019)。資源依賴下非營利組織的生存策略與能力建構-以高雄地區從事長期照顧之組織為例。社會發展研究學刊,(24),88-122。
張育誠(2022)。打造地方工作者:投入與維持因素初探。台灣社區工作與社區研究學刊,12(3),45-94。
郭信宏、靳菱菱(2022)。地方創生在部落:以都蘭部落為例。臺灣原住民族研究,15(1),43-90。
陳介英(2015)。社區營造與文化資源的創造。庶民文化研究,(12),144-174。
陳介英(2020)。從社區營造到地方創生-對地方資源整合創造策略之探討。庶民文化研究,(22),111-132。
陳秋政(2020)。地方創生也要「借力」公務人員。新社會政策,(67),80-85。
莊世杰、賴志松、孫衙聰、龔昶元、葉穎蓉、許秉瑜(2005)。一個ERP系統之建構決定因素的理論探索:整合制度理論、資源依賴理論、資源基礎理論及交易成本理論之理論模型。資訊管理學報,12(1),149-170。
國發會國土區域離島發展處(2021)。地方創生2.0,青年帶動在地創生力。台灣經濟論衡,19(2),4-13。
湯京平、陳冠吾(2013)。民主化、派系政治與公民社會-以嘉義縣的社區營造與「終結派系」為例。臺灣民主季刊,10(2),105-137。
蔡佩?、傅大煜、陳世民(2021)。農村地方創生導入數位行銷之思維與實踐:雙鑽石模型觀點個案研究。餐旅暨觀光,18(1),49-67。
蔡鳳凰(2018)。借鏡日本經驗發展我國地方特色產業。經濟前瞻,(177),107-113。
盧俊偉(2020)。地方創生:是地方人口對策?還是經濟振興政策?新社會政策,(69),38-43。
賴炳樹(2022)。臺灣社區營造與地方創生政策之比較分析。土地問題研究季刊,21(1),96-100。
鍾喜梅、鄭力軒、詹淑婷、林佳慧(2012)。醫院與大學在家族企業集團股權鏈之角色:制度與資源依賴觀點的辯證。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24(3),399-438。
三、專書論文
孫煒(2007)。台灣第三部門與政府互動的政策分析。載於孫煒(編著),第三部門的治理研究(35-106頁)。翰蘆。
孫煒(2017)。非營利組織與地方政府之協力治理的研究設計與概念架構。載於丘昌泰、劉宜君(主編),非營利組織與社會關懷(25-48頁)。商鼎。
四、學位論文
王翠薇(2022)。地方創生關鍵影響因素之探討-以參與地方創生之中小企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田開瑄(2023)。我國「地方創生青年培力工作站」計畫之協力治理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翁欣妤(2022)。循環經濟建構社會創新運作模式之研究:以官田烏金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莊凱翔(2022)。應用設計思考於桃園地方創生團隊之溝通互動協作程序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商業大學。
黃微鈞(2023)。地方創生人才返鄉策略研究-以花蓮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
劉芷安(2022)。入鄉青年地方創生行動:以公館鄉紅棗產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盧憶婷(2021)。從協力治理觀點探討地方創生之推動-以高雄市旗山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
五、譯著
Earl Babbie(2021)。社會科學研究方法(林秀雲譯;四版)。新加坡商聖智學習亞洲私人有限公司。(原著出版於1975)〔Earl Babbie(2021). The Practice of Social Research (Lin, H.-Y. , Trans.). Cengage Learning Asia Pte Ltd. (Original work published 1975)〕
Jeffrey Pfeffer & Gerald R. Salancik(2007)。組織的外部控制-資源依賴觀點(俞慧芸譯;初版)。聯經。(原著出版於1978)〔Jeffrey Pfeffer & Gerald R. Salancik(2007). The External Control of Organizations: A Resource Dependence Perspective (Yu, H.-Y. , Trans.). (Original work published 1978)〕
W. Lawrence Neuman(2014)。當代社會研究法:質化與量化取向(王佳煌、潘中道、蘇文賢、江吟梓譯;二版)。學富文化。〔W. Lawrence Neuman(2014). Social Research Methods: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pproaches (Wang, C.-H. & Pan, C.-T. & Su, W.-H. & Chiang, Y.-T. , Trans.). Pearson Education.〕
神尾文彥、松林一裕(2018)。地方創生2.0(王榆琮譯;一版)。時報文化。
六、網路電子化資料
內政部戶政司(未註明)。人口統計資料。檢索日期2023年3月24日,取自https://www.ris.gov.tw/app/portal/346
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未註明)。關於我們。檢索日期2024年1月14日,取自https://twrr.org.tw/zh-TW
地方創生資料庫(2019)。TESAS。檢索日期2023年7月1日,取自https://tesas.nat.gov.tw/lflt/index.html
行政院(2024)。重要政策—地方創生3.0。檢索日期2024年9月7日,取自https://www.ey.gov.tw/Page/5A8A0CB5B41DA11E/5a18b6f1-4a49-4c26-a8a2-7f142551c193
桃園市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21)。桃園市政府推動地方創生作業原則,7月8日。https://rdo.tycg.gov.tw/home.jsp?id=303&parentpath=0,95,300
桃園市楊梅區公所(2021)。客家文化,8月13日。https://www.yangmei.tycg.gov.tw/home.jsp?id=20206&parentpath=0,1,20161,20205
桃園市楊梅區公所(2022)。呂宅洋樓,10月24日。https://www.yangmei.tycg.gov.tw/home.jsp?id=20187&parentpath=0,1,20161,20186
桃園觀光導覽網(2022)。富岡老街,12月5日。https://travel.tycg.gov.tw/zh-tw/travel/attraction/977
桃園市政府青年事務局(2022)。北區30組地方創生團隊介紹。檢索日期2023年4月25日,取自https://youth.tycg.gov.tw/home.jsp?id=10609&parentpath=0,10546
桃園市政府青年事務局(未註明)。青聚點簡介。檢索日期2024年3月5日,取自https://youth.tycg.gov.tw/cp.aspx?n=11674
桃園市楊梅區戶政事務所(2023)。楊梅、埔心、富崗、高山頂人口概況統計表。檢索日期2023年4月25日,取自https://www.yangmei-hro.tycg.gov.tw/home.jsp?id=13&parentpath=0,12
桃園2023年地景藝術節(2023)。歷年作品2018桃園地景藝術節—老城新藝.水Young桃源。檢索日期2024年1月1日,取自https://www.taoyuanlandart.com.tw/works-detail/7894__4/
桃園市政府民政局(未註明)。人口統計。2024年1月27日,取自https://cab.tycg.gov.tw/News.aspx?n=7902&sms=12475
國家發展委員會(2019)。國發基金協助地方創生及社會企業發展措施,1月30日。https://www.ndc.gov.tw/nc_27_32062
國家發展委員會(2022)。推動地方創生政策,5月31日。https://www.ndc.gov.tw/Content_List.aspx?n=78EEEFC1D5A43877
國家發展委員會(2022)。最新2022至2070年人口推估報告出爐,8月23日。https://www.ndc.gov.tw/nc_14813_36128
國家發展委員會(未註明)。地方創生資訊共享交流平臺。檢索日期2024年1月8日,取自https://www.twrr.ndc.gov.tw/index
教育部青年發展署(未註明)。文化部推動地方創生文化環境營造補助作業規範。檢索日期2024年2月28日,取自https://youthfirst.yda.gov.tw/index.php/subject/content/1112
教育部青年發展署(未註明)。發展及整備地方創生青聚點計畫─打造區域性青聚點。檢索日期2024年3月11日,取自https://www.yda.gov.tw/plan.aspx?p=2017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未註明)。OTOP介紹。城鄉特色網。檢索日期2023年4月9日,取自https://www.otop.tw/otop/about_otop
經濟部中小及新創企業署(2024)。青年創業及啟動金貸款專區。檢索日期2024年2月25日,取自https://www.sme.gov.tw/article-tw-2570-4238
遠見民意研究調查(2022)。台灣首份地方創生體檢報告。檢索日期2024年9月2日,取自https://gvsrc.cwgv.com.tw/articles/index/14888/1
貳、西文文獻
Judith R. Saidel (1991). Resource Interdependenc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ate Agencies and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51(6), 543-553.
Martin Lundin (2007). Explaining Cooperation: How Resource Interdependence, Goal Congruence, and Trust Affect Joint Actions in Policy Implementation.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search & Theory, 17(4), 651-672.
Tan, Felix Ter Chian & Pan, Shan L. & Zuo, Meiyun (2019). Realizing platform operational agility through information technology-enabled capabilities: A resource?interdependence perspective. Information Systems Journal, 29(3), 582-608.
指導教授 孫煒(Way Sun) 審核日期 2024-12-16
推文 facebook   plurk   twitter   funp   google   live   udn   HD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friend   youpush   delicious   baidu   
網路書籤 Google bookmarks   del.icio.us   hemidemi   myshare   

若有論文相關問題,請聯絡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推廣服務組 TEL:(03)422-7151轉57407,或E-mail聯絡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