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78852/78852 (100%)
造訪人次 : 36314030      線上人數 : 2231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ir.lib.ncu.edu.tw/handle/987654321/24688


    題名: 點繞射移相干涉儀之研究;The Study of Point Diffraction Phase Shifting Interferometer
    作者: 張明文;萬德深
    貢獻者: 光電科學研究中心
    關鍵詞: 光學檢驗;點繞射干涉儀;Optical test;Point diffraction interferometer;物理類
    日期: 1994-07-01
    上傳時間: 2010-05-14 16:55:22 (UTC+8)
    出版者: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摘要: 點繞射干射儀PDI(Point-diffraction interferometer), 為Fritz Zernike於1934年提出.藉調變待測波之空間 頻譜,使得系統成像面上光強度正比於被測波 之相位變化,因此才得以量測透明微生物厚度, 其後,有人在理論上加以充實,並應用於光學系 統的實際量測,此種檢測的特點在於構造簡單, 不需要參考面,並有達到百分之一波長的靈敏 度;但作調變之Zernike板會因檢測不同的對象有 不同的最佳參數,調整上非常不方便,而且對於十分之一波長以上的像差,e/sup i.phi./不能以1+i .phi.作近似,導致光強度與相位變化之間不再維 持線性關係,進而失去量測功能.同時,於1972年 R.N.Smartt所提類似的PDI測試,也因先天具有傾斜 像差,影響對小像差的檢測能力.本研究計畫的 主要目的,即是利用特殊的光學元件Shack Cube來 架構新的檢測方式,不僅避免傳統PDI測試的所 有缺點,更可引入移相(Phase-Shifting)技術以提昇 量測的精確度.此外,本計畫也將比較此新架構與其它干涉儀的量測結果,用以驗證其準確度 及可靠性.本計畫不僅是要研究理論與製作檢 驗用的干涉儀,而是要研究理論與製作較前述 的兩種PDI更佳的全新PDI. 研究期間:8208 ~ 8307
    關聯: 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
    顯示於類別:[光電科學研究中心] 研究計畫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index.html0KbHTML589檢視/開啟


    在NCUI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社群 sharing

    ::: Copyright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 | 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版權所有 | 收藏本站 | 設為首頁 | 最佳瀏覽畫面: 1024*768 | 建站日期:8-24-2009 :::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