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機構典藏-N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提供博碩士論文、考古題、期刊論文、研究計畫等下載:Item 987654321/4211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81570/81570 (100%)
Visitors : 47122211      Online Users : 469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ir.lib.ncu.edu.tw/handle/987654321/4211


    Title: 董鼎《書傳輯錄纂註》研究
    Authors: 許華峰;Hua-Feng Hsu
    Contributors: 中國文學研究所
    Date: 2001-01-16
    Issue Date: 2009-09-22 09:14:32 (UTC+8)
    Publisher: 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
    Abstract: 本論文從檢討《總目》對宋、元之際《書集傳》相關說法為起點,以董鼎《輯 錄纂註》為基本材料,對蔡沈受朱子之命作《書集傳》,乃至成書、刊行流通的 經過,以及元延祐開科之前,鄱陽、新安地區學者對《書集傳》的態度,作了較 詳盡的說明。 研究發現,蔡沈受命作《書集傳》後,正式面見朱子的時間,當為1200 年, 而不是一般認定的1199 年。《書集傳》初稿的完成時間雖在1209 年,但初次刊 行的時間則遲至1230 年左右,並非一般認定的1209 年。《書集傳》刊行之後, 在宋、元之際,由於朱子後學的相繼努力,在延祐開科之前,當時人對《書集傳》 的評價己取得相當一致的共識。延祐開科雖然對《書集傳》後來長期立於不墜之 地位有絕對的影響;但當時定《書集傳》為標準本,實是緣於《書集傳》在當時 早已取得相當重要的地位所致。《總目》之說,應當修正。 另外,在《輯錄纂註》的研究上,除了發現胡一桂、董鼎、熊禾、董真卿和 陳櫟在學術上的關係,也考證出「輯錄」所根據《語類》的底本為「蜀類」。經 由諸種語錄版本的異文和佚文,發現目前最通行的「黎本」,無論在所收資料的 質、量方面,皆非最完善的傳本。重新整理現存語錄相關材料,將有助於對朱子 學作更細微的研究。在「纂註」的研究上,除了對「纂註」的引書情況作了較詳 細的說明,也澄清了過去對「纂註」中的陳大猷、董琮的某些誤解。
    Appears in Collections:[Graduate Institute of Chinese Literature] Electronic Thesis & Dissertation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All items in NCUIR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 Copyright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 | 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版權所有 | 收藏本站 | 設為首頁 | 最佳瀏覽畫面: 1024*768 | 建站日期:8-24-2009 :::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隱私權政策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