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機構典藏-N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提供博碩士論文、考古題、期刊論文、研究計畫等下載:Item 987654321/42355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81570/81570 (100%)
造访人次 : 47126227      在线人数 : 485
RC Version 7.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jsp.display-item.identifier=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ir.lib.ncu.edu.tw/handle/987654321/42355


    题名: 台灣板塊邊界觀測計畫---應用雷達差分干涉技術於台灣西部地殼變形研究(II);Application of SAR Interferometry on Crustal Deformation of the Western Taiwan (II)
    作者: 張中白;陳錕山
    贡献者: 太空及遙測研究中心
    关键词: 合成孔徑雷達;雷達差分干涉測量;地殼變形;構造活動;地球科學類
    日期: 2005-07-01
    上传时间: 2010-11-30 16:02:49 (UTC+8)
    出版者: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摘要: 合成孔徑雷達差分干涉測量法(Differential Interferometric SAR, DInSAR)是一項精準有效的地殼變形測量方法。與其他大地測量法(如地面測量、航測、GPS 測量及雷射掃瞄)比較,差分干涉測量具有許多優點,例如它不必到達實地即可施測、受雨霧影響較小、具全天候資料收集之能力、且能快速提供大範圍的地表資訊。太遙中心接收站自1993 年10 月開始接收人造衛星雷達影像資料。就研究地殼變形而言,目前台灣地區的雷達影像資料量已相當充足。由於台灣山勢陡峭;且位處於溫濕之亞熱帶,山區植被密佈,這對C-波段差分干涉測量技術的應用造成了相當程度的限制。幸而在台灣西部平原及開發度較高的地區,植被的影響非常小,仍然提供這項測量技術一個有效發揮的空間。本研究預計針對台灣西部構造活躍地區,主要包括平原及都會地區,篩選出衛星軌道基線較小的影像對,進行影像差分干涉合成處理,以瞭解該區的地殼變形行為。本計畫預計為期三年,今年為第二年,每年預計分析雷達影像至少18 組。本計畫之研究成果將配合其他子計畫的研究工作,對台灣的區域構造活動以及其它物理性質變化的研究,提供重要的資訊 。研究期間:9308 ~ 9407
    關聯: 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
    显示于类别:[太空及遙測研究中心] 研究計畫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描述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index.html0KbHTML415检视/开启


    在NCUIR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社群 sharing

    ::: Copyright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 | 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版權所有 | 收藏本站 | 設為首頁 | 最佳瀏覽畫面: 1024*768 | 建站日期:8-24-2009 :::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隱私權政策聲明